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商远征舰队
大商在朝鲜的间谍发现朝鲜开化党正在秘密用民船运输从日本获得的军事装备,其中既有军服,也有枪械。美国人在此问题上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朝鲜问题上,他们看来并不希望大清一家说了算。在开化党的问题上,朝鲜国王高宗李熙持支持的态度,对于父亲和妻子的掌权,如今看来他已有些忍无可忍,希望借助开化党的实力日益增加,获得稳定的政治筹码,从而获得亲政的机会。
知道情况之后,王一开始提前部署,他就像个猎人,等待着猎物步入自己的圈套。
法国人如今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进攻,因为孤拔要负责海军压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事务,所以陆地上的问题被交给了陆军中将米勒。如今法军在安南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规模。这让米勒可以从容调配兵力,将陆军重新分成了两个旅,分别交给了自己的两位副司令,波里耶和尼格里,另外内河舰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莫列波约上校。
根据北宁守军重兵正面而侧后空虚的特点,用少量兵力坚守山西,以防备西线清军,而集中主力一万二千人攻击北宁,意图通过正面佯动吸引守军注意力,然后主力攻击北宁制高点涌球,得手后在制高点架炮,炮轰全城,彻底摧毁北宁守军的物理防线和心理防线。
他们计划得很美好,而大清指挥官们也很配合,北宁战役前后持续十天,而真实的战斗时间其实只有五天。从1884年3月3日到1884年3月12日结束,整个战斗过程干脆得让人榨舌。
一切就好像米乐战前布置好的那样,3月12日全线总攻,清军正面要地同时吃紧,制高点涌球也于当日下午落入敌手。法人随即拉炮上山,居高临下炮轰北宁全城。
三轮炮击之后,整个北宁城的所有人,里面既有平民,也有军人,都开始争先恐后地逃跑。大清经营一年多,由五十八营二万四千余众守卫的北宁就如此轻易地陷落了,而徐延旭费尽心机积攒下来的满城物资,也尽归法国人所有。从北宁溃退下来的两万多清军在波里耶和尼格里轻兵的追击下,大多不知所踪,仅有少数人得以逃回谅山和镇南关。
此役之后,安南对大清彻底失望,国威一落千丈,所有本地实力派尽皆投入法国人怀抱。
1884年3月26日,因作战不力,广西巡抚徐延旭被革职拿问,同时被革职的还有云南巡抚唐炯,他是因为不配合黑旗军作战,临阵逃走才被下的岗。当然整个过程中,太后是英明的,清流们是永远清白的,而坚持北宁主战的李鸿章,因为朝廷需要他去跟法国人谈判,所以也没受到牵连。只有徐延旭被解京入狱,判斩监侯,后改为充军新疆,未离京即病死。
北宁的惨败虽然有损国威,但是对慈禧来说,倒是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1884年4月8日,慈禧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朝局之变”,也称“甲申易枢”。一场兵败,在老佛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施为下,倒成了处理政敌异己的好机会。恭亲王奕䜣被开了长期病假,李鸿藻滚蛋。奕劻,奕譞,世铎上位。至于其他清流同志,除了张之洞因为徐延旭的问题,被朝廷议了议之外,其余则全被外放,升官发财去了。
后来接替广西巡抚的是潘鼎新,他手下的鼎军同程学启的开军、刘铭传的铭军、周氏兄弟的盛军、张树珊的树军,一起被称为淮系陆军的五大主力,多少也是给了李鸿章一点面子。
而刘永福此时已经到了岑琉英麾下,岑琉英很给面子地大笔一挥,给了黑旗军十二个营,共六千人的编制。刘永福这才高兴了,自己也算大清正规军了。
当北宁战败的消息再次传到朝鲜的时候,原本对大清还寄予厚望的闵妃集团立场也开始发生动摇。
到1884年5月的时候,因为南方局势危急,原本驻守朝鲜的吴长庆带着1500名清军回国驻防,留下提督吴兆友,总兵张光前负责朝鲜局势,而袁世凯也被一同留下。
此时的王一正坐在东北自治区总理办公室,他的身边坐着总理杨秋兴以及各部部长,政议局二十一人也是全员到场。因为今天是驻海参崴总督项龙和驻伊尔库茨克总督郑海涛,回国回报工作的日子。
自从与法日联军大战一场之后,东北似乎就恢复了平静,在南方地区没有任何的作为。但实际上,北方地区一直就没有平静下来。
项龙在东线,凭借海军的帮助已经彻底摧毁了沙俄在鄂霍次克海的所有出海口,如今已经占领了雅库茨克以东,包括马加丹和勘察加半岛在内的广大区域。雅库茨克现在成了军事堡垒,修建有军用飞艇航站,还有配有大口径的要塞炮。从阿扬到雅库茨克的铁路正在修建,而串联漠河,雅克萨,腾达,雅库茨克,直到马加丹的铁路目前也在规划中。
而西线的郑海涛,因为斯科别列夫带着部队撤退到了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所以他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伊尔库茨克。与项龙一样,他在那里也修建了军事要塞。从漠河出发,经尼布楚,赤塔,到伊尔库茨克的铁路如今已修建完毕。
俄国人在此过程中,一直没有坐以待毙,但是大商飞艇的大规模应用,给俄国人的后勤带来了很多压力。不时被大商飞艇投放到他们后方的特种作战小队,让在前线督军的斯科别列夫吃尽了苦头。粮草被焚毁,弹药被炸毁,再加上时不时来一场突然的轰炸,这让俄国人彷如进入了梦魇。更可怕的是飞艇部队所使用的炸弹在逐渐升级,像是不久前出现的白磷弹和毒气弹,就差点要了斯科别列夫的老命。俄国人虽然在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的命令下不断集结大军,但是在大商逐渐强大和完善的进攻和防御体系面前,连沙皇本人似乎也对夺回被占领领土的想法缺乏信心。
大商同时也在改变,现在他们也开始从俄国人那里学习经验,收编各地的哥萨克骑兵为己用,不再轻率将其视为敌人。虽然大商军纪严格,并且不再扩招,但是哥萨克骑兵却很好地完成了大商仆从军的角色,之后大批年轻的哥萨克骑兵军官被抽调出来,接受了汉语教育,之后又进行了简单的军事培养。
因为目前统治占领区的时间尚短,所以总会有一些抵抗者,清剿工作一直在持续。不过那边冬季严寒,反抗者的生活并不好过。项龙和郑海涛都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分散的村落村民集中起来,建立军镇统一管理。
郑海龙还在伊尔库茨克和赤塔建立了各种冶金矿厂,大商的兵工厂也在那里建立分厂。因此后勤补给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铁路的通车,整个地区如虎添翼,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
“俄国人今年进行了三次攻击,都被我们击退,现在我们最迫切的要就是伊尔库茨克城堡的要塞炮,要尽快到位,这样我们的火力将取得绝对的优势。另外,我们正在打算在贝加尔湖边修建一座造船厂,用来制造浅水炮艇。这样沿着周围密集的水网,借助飞艇的火力辅助,我们就可以很快地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郑海涛介绍着自己手下占领区的情况,王一等人不时地做着记录。
“伊尔库茨克地区矿产丰富,虽然现在已经有商人前去开采,但是规模依然不是很大,所以我希望自治区政府能够出台鼓励矿业移民的政策,这样也能让占领区人心逐渐稳定下来,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保证。”
郑海涛之后是项龙介绍情况。
“现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已经没有了反抗军,马加丹也有两千名移民加入,几座主要城镇正在逐渐建设起来。不过与这些地方相比,如今虾夷地区再次发现了日本人的登岛,而且他们的军舰和炮艇也不时侵入虾夷附近水域,与我们的海军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摩擦。”
“日本人偷渡登岛?”总理杨秋兴此时问道。“情况严重么?”
“规模在两百人左右,虽然我们在虾夷岛上有五千多的移民,但是目前的防御能力恐怕很难阻止日本人的强行攻击。所以我希望能够给岛上民兵团配备一些重型火炮和重火力机枪,以保证居民聚集地的安全。至少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对日本的进攻做出应对,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平民伤亡。”
郑海涛和项龙在咨询会议上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给自治区政府官员和政议局21人详细讲解目前各方面的局势。当散会之后,杨秋兴在大商的大会堂设宴款待二人,王一陪着吃了饭。
到了五月初的时候,二人返回各自战区,一些新装备也被运往前线,等待实战的检验。
严复自从被派出前往马尾之后,真正在马尾港内的时间并不长,不时带着三艘大商已经交付的万吨级巡洋舰,两艘补给舰,在台湾和琉球之间巡防。
张佩纶此时已经被慈禧弄到了福建会办海疆事务,说来也干了不少事情,勘察船政局及闽江沿岸要塞。他提出主要要求沉船堵塞闽江口,不过清廷内部意见不同意,另外清廷也不许先发制人,所以只能看着法舰在东南沿海四处流窜探听消息,绘制水文图样。
今天张佩纶赶到了闽浙总督何璟的府上,两人正在聊天。
“大人,法人日渐猖獗,若不及时制止早晚必出大事。”张佩纶忧心道。
“幼樵啊,你说的本官又何尝不知,奈何朝廷已经命令禁止我们先行攻击。”何璟叹了口气,不过这口气叹得是真是假,那可就两说了。
张佩纶见此也不好行劝说,只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摇摇头,话题又到了南洋水师身上。“听说南洋从大商造船厂订购了五艘军舰,已经交付了三艘,为何始终不见踪影?”
何璟叹了口气,他就是要那沈雅芝做小妾那个老小子,如今见了大商的人就害怕。所以严复带舰队出巡的事情,他也不敢多问,于是搪塞道:“这军舰目前还没有付清欠款,大商虽然已经交船,但是我们现在只能派人在上面训练,但是还没有使用权。”
“那舰队现在在何地?”张佩纶皱眉道。
何璟老脸一红,道:“不知道。”
张佩纶差点气死,心说你何璟好歹也是个闽浙总督,怎么被大商欺负成这个样子了?就算南洋没有付清船只剩余欠款,但怎么连舰队现在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甲申易枢之后,贝勒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
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
本来是受慈禧之命去和法国人签约的李鸿章,忽然发现中央变了人,而这帮人和之前的恭亲王奕䜣投降的主张不一样,一个比一个死硬。更要命的是,他们还都是一群王爷贝勒。而有了他们做后台,之前沉寂下去的主战派再次复活起来。找了几根笔杆子,一堆小报已派发,在不明真相的群众心目中,李鸿章算是彻底臭了,成了贾似道,秦桧一样的汉奸卖国贼!
当然,与法国人的条约已经签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执行还不行。只是执行归执行,怎么执行,里面可就有了说道。此时东线清军得到的命令是:退驻已经退到的谅山。给西线清军的命令是:退驻馆司、保胜。在李鸿章的如意算盘里,这些地方都是靠近边界之地,驻扎在上述此地也不算是背约。这样朝廷既不用因为撤离越南而丢面子,又可以让法国人心虽存不满又没有指责的借口。
偏偏此时新任广西巡抚潘鼎新吸收了前任徐延旭的教训,给中央上了一道折子,问法军来犯,边军如何处置?本来你就老实按照李鸿章的部署,直接退兵,大家都装作没这事,也就成了。没想到,这一个折子算是把矛盾公开化了。在满朝主战的声浪中,慈禧下的批复就是:“不撤,但不能退守示弱!”
此时潘鼎新才发现自己把自己当成一根大蜡,给架上了。撤兵,是违抗懿旨,欺君罔上。不撤兵,就要打仗……打不打得过法国人不好说,可是却与太后真实渴望和平的伟大呼声相违背。后来也是把他逼得没招了,退兵不成……那我就进兵吧!大清东路军独自南行,一直到了离边境二百余里的谷松和屯梅一线。
可如此一来,法国人当然就不干了!
福禄诺在法国国内的压力下于1884年5月17日跑到李鸿章跟前,在地图上划出了两道进军线,东线的法军将于6月5日前进驻高平、谅山;西线法军也将在7月1日占领保胜。限东线清军于1884年6月6日前全部撤回境内;西线清军于1884年6月26日前全部撤回,以免发生摩擦。
李鸿章看到这张撤军表,第一反应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和朝廷的风向不相符啊!可是法人步步紧逼,万般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含糊其辞,也不说答应,也不说没答应,甚至这事就没往中央上报。他只是以个人名义向福禄诺同志强调:“关外部队他无权指挥,且路途遥远,联络不便。”简单说,直接说,就是从长计议。
可福禄诺的理解就是李鸿章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回去报喜去了。
等到了1884年6月中旬,米勒一想这东线清军的撤军日期早过了,于是就派陆军中校杜森尼,领着八百多人去清军领地谅山进行和平交接。临行前,米勒是千叮咛,万嘱咐,告诫杜森尼,不要冲动行事,做决定前要请示。问题是杜森尼本身性格易怒,更主要的问题是,你跟清军交接,你带个越南翻译干什么,这货只会粤语,普通话完全听不明。
1884年6月22日,杜森尼部抵达北黎,第二天接近清军阵地,同时派出那个越南翻译,对着上万的清军直接给出了一句话:三日内撤出谅山,否则后果自负。
这样裸的威胁,不就是在打脸么!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在交战,所以清军派出三人前去交涉,告诉法方,自己没有接到撤军命令,并且要求法方转递相关命令。本来这事要是心平气和的,也不见得会出大事。可是杜森尼脾气太爆,于是就跟清军联络官吵了起来。等到了6月25日,杜森尼终于达到了忍耐的极限,掏出手枪把清军联络官给枪毙了。打死了人的中校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催动属下向清军阵地进攻,妄图用武力解决问题。
可清军在弱,那也不是越南的仆从军,况且足有上万人。骄傲自大的杜森尼,在这一瞬间,是安邺附体,李威利附体,自己跳脚作死。虽然是步炮协同作战,但是两天激战下来杜森尼军被优势清军逐退了三十余里。而清军用伤亡三百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法军一百人!甚至还在追击中缴获了一些法人遗留下的物品。
于是乎……一场所谓的观音桥大捷出现了!
消息传回国内,京师震动,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法国的死亡人数,在文人的笔端以翻番之势增长,主战派的声音再次强硬起来,激昂大清。不过与之相反,消息传回法国国内,法国人愤怒了,两边的表现其实都差不多,国家级躁郁症的典型表现。杜森尼的混不讲理,在回到法国后,就成了东方人愚蠢的傲慢,成了种族歧视。
在国内的舆论压力下,孤拔愤怒了,作战室内他对着屋里一帮军官道:“我们至少要拿下福州和南京,再直捣渤海,攻旅顺,克威海,直逼燕京,再像1860年那样定城下之盟”。
福禄诺觉得孤拔疯了,气道:“司令,你打福州和南京,我都可以接受。可是你要直捣渤海湾,攻击旅顺和威海。大人我不得不提醒您,那边可还盘踞着一只巨兽!”
作战大厅里的法官们,这才想起如今大清东北已经自治,那里是大商的地盘。这帮人把俄国人打得是满世界乱叫,之间更是让他们法国雄鸡饮恨长崎,损失惨重,连仇都不敢去报。
孤拔终于冷静下来。通信兵此时走了进来,道:“巴黎来电!”
“何事?”
“茹费理总理否决了您的攻击计划。”
天津直隶总督府,李鸿章的对面正坐着法国远东舰队副司令利斯比的副官——日格密,此人很嚣张道:“总督大人,贵国若不赔款,孤拔将军将要亲自进京与贵国皇帝面议。”
李鸿章眯了眯眼睛,话中的意思他再清楚不过,微微一笑,道:“不知孤拔将军何时进京?”
日格密心说我擦泪,卖萌是不?于是只好摊牌了:“所谓的面议者,系以兵戎相见!”
“哦?”在日格密心目中,大清这位总督大人向来不主张武力解决问题,可是今天的李鸿章却变了性格,很爷们道:“孤拔司令要晋京,先要经过津沽,有我在此,恐不易过也!况且东北之大商向与贵国仇深似海,老夫倒是愿居中调停,不知孤拔将军敢来旅顺,相逢一笑泯恩仇否?”
日格密瞠目结舌,心说:“你就坏吧!”
回去复命的日格密,把李鸿章的原话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利斯比一说,利斯比自己也认了怂。别说大商,就是现在的北洋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
1884年7月9日,法国茹费理总理照会大清国驻法国公使李凤苞。
“若中方不能迅速从北越撤军,并为‘北黎伏击’赔款,我国将有必要直接地获取担保与应得的赔偿。”
1884年7月12日,最后通牒传回国内,法国人除了要求限期撤兵外,一开口就勒索2.5亿法郎的军费。限一周内答复,否则法国将“自取抵押品,并自取赔款。”
本来慈禧就是口上喊大,心中想和。没想到法国人动了真格的,这下不光她慌了,连整个大清中枢都是一个德行,于是一道圣旨被火速发往北圻前线。
“将北圻各防营照约撤回内地,著潘鼎新将谅山各处防军调回关内,则要驻扎,认真操练。并支照岑毓英将滇军在北圻驻扎者,一律调回关内训练。滇、粤两军,均著于一月内撤竣。”
不过这时再想和,晚了。法国人要定了两亿五千万法郎,而李鸿章和顶替左宗棠接替两江总督的曾国荃,是死咬着五十万两白银不松口,这钱相当于三百三十万法郎。若是扣除了观音桥战役中法军的损耗,跟打发叫花子差不多,一个法国士兵连一个法郎都摊不上,人家当然不能同意了。所以新的谈判代表巴德诺,连这个数字都没上报巴黎。于是和谈没戏了,只能开兵见仗了。
严复此时正坐在王一和商毅等人面前,一年多独自领军,在海上纵横的历练让他看起来黑瘦了一些,人也越发的精神。
萨镇冰坐在他旁边,表情很是羡慕。如今他已经接替了商毅在驱逐舰君子号……不……现在应该叫专诸号的舰长的职位。大商的五艘名刺级驱逐舰,现在已经全部建造完成。同时之前的几艘都进行了改造,去除一门双联120mm口径火炮,改成了高射机枪,用来防空。别真遇到哪家弄出来的飞艇,到时在阴沟里翻船。
方伯谦此时也在座,他是严复手下三艘巡洋舰,天枢,天璇,天玑中,天玑号的舰长。虽然是南洋的人,但是却要听严复的命令。
王一此时笑道:“惹下今天这个局面,大清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老佛爷和那些没脑子却掌控整个皇庭中枢的军机王爷们是不可能出来承担责任的!因为他们永远都是对的!”
周围东北自治区的一帮人都是一笑,不过南洋系的人脸色就有点不太好看。
总参谋长王晓小笑道:“消息已经传过来了,倒霉的本来应该有黄桂玉的,不过他已经自尽殉国了,所以责任不予追究。另外还有两人,一个是潘鼎新,这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篇上奏折子把自己架到了火上。只是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朝廷有所顾忌,目前处分也不可能下来。不过此人不为太后所喜,倒也是各省皆知,于是他们断了前线的供给,而且攻击和揭发潘鼎新各种罪行的折子成了雪片,满京城乱飞。”
“靠,这叫什么事啊!”商毅骂了一句。
王一没说话,吴晓此时道:“那另一个呢?”
“我们的老朋友两广总督张树声!”王晓小无奈道。
“怎么会是他?”吴晓问道。
“因为他是黄桂兰的亲戚,又是潘鼎新的老战友,于是也被牵扯进来。”
王一终于开口道:“那清廷怎么处理的,总不会直接杀了吧?”
“没有,本来是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不过张之洞使了烟泡鬼吹灯,在他自己当了两广总督之后,改派张树声前往福建前线效力。可是老张一大把年纪了,老胳膊老腿哪受得住这等刺激,于是在去福建的途中就咽了气。”
王一叹了口气,他和张树声算是认识,彼此也有过配合,所以这人离去,还是让他有些黯然。
“这个张之洞到底干过好事没?”商毅冷笑道。
吴晓此时却道:“太后这手可够狠的,黄桂兰,潘鼎新和张树声,这可都是淮军的人。”
王晓小一笑,道:“不过李鸿章的老脸还是要给的,都打倒了还真没干实事的人了。老佛爷只是看到淮系强了,打一棍子;看到湘系强了,也打一棍子;看到清流派强了,还是打一棍子。她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这是帝王之学,果然高深莫测啊!如今淮军在越南暂且留个潘鼎新,台湾给又放一个刘铭传,浙江再保留个薛福成,算是给淮系留点根苗,没彻底拔净了。”
“那是因为李中堂还是有用之身,他这张老脸其实还是值点钱的。”吴晓带头笑了起来。
“法国那边也有消息传来,之前派杜森尼前去谈判的米勒将军,如今因身体原因返回国内。不过法国国内舆论充斥着关于他懦弱和畏惧不前的评价,估计这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在大商休整了一个星期后,严复带着迎接来他们舰队的一艘新船,战列舰,天罡号。排水量13500吨,最快航速23节,风帆航速13节,配备三座三联254mm主炮,前二后一,四座双联120mm速射炮,两座防空高射机枪,装有测距仪。
这船已经完成海试,本来应该交给北洋,但是因为南洋方面目前的需要,所以王一才转手给了严复。这船现在的船长名叫周启明,大商海事军官学院高级指挥班第一名毕业。为人冷静,遇事果决,被成为商毅接班人,比萨镇冰大三岁。
按理说,天罡号作为战列舰,应该被作为旗舰。但是严复对这船并不熟悉,所以还待在天枢号上指挥。为了防止万一,王一还给这船队配了四艘小型飞艇。他们都在两条大型船舶上面,配备有简单的机炮武器。不过更多的时候,则负责空中指挥,数据传递,这也算是变相的航空母舰。除此之外,王一还给舰队派出了五艘千吨级小型护卫舰,四艘鱼雷艇,另外还有三艘补给舰。
这舰队规模连商毅看着都眼馋,南洋的人心中却乐开了花!
严复此次南下的目的,就是在台湾外海,寻求机会,彻底消灭法国远征舰队。
话说此时法国人见李鸿章和曾国荃不松口,于是就动了自我补偿的心思,而他们的圈定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的基隆,一个是福州。而法国总理茹费理尤其看好基隆。
“在所有的‘担保’中,台湾是最良好的,选择得最适当的,最容易守,守起来又是最不费钱的。”
法国人看上台湾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台湾岛四面环海,与大陆唯一的交通联系方式——海路容易被法国用优势的海军切断,成为孤悬海外的孤岛。
其次,台湾目前尚属未开化土地,所有供给诸如兵员、枪炮、弹药、部分的粮米都仰仗大陆,一旦来自大陆的援助被切断,靠自身能力很难在现代战争中长期存活。并且岛内交通设施原始落后,大部队难以机动、又因气候恶劣,容易滋生疾病,对防守方都相当不利。
再次,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可以供登陆的地点选择面大,法军可以依靠海军优势随意选择进攻点,而守军为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依照当时的情况只能处处设防、面面俱到!但是清军兵力薄弱的客观因素则不允许防守一方用优势陆军填满东、西海岸线,无形中弱化了守军本身就不大的人数相对优势,给进攻方以可乘之机。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基隆的煤矿对于法国远东舰队这些战舰的煤舱和锅炉而言,无疑是一个让人馋涎欲滴的巨大诱惑。这虽然算不上说是大清国最好的煤矿,但在法国远东舰队看来,这绝对是本地区最好的煤矿。这是大清朝廷花二百万两白银搞的“国家重点示范工程“,夺取它对于台湾守军哪怕是整个大清朝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台湾岛当时的条件将守军逼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地步,他并不适合大兵团驻扎,但是兵力太过单薄又无法守住台湾岛内各处要害。因此只能逐次添兵,用添油战术把兵力一点一点的往台湾运,让台湾的守军保持在一个规模与本岛承受能力之间的相对平衡点上。
可是法国人一旦进攻,将彻底封锁台湾海峡,到时清军的补给将完全被切断,而能在如此情况下,尚能统兵之人,绝非等闲之辈,而此人就是刘铭传!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人,兄弟中行六,又因为幼年时染过天花,脸上留有麻点,因此被人称为“刘六麻子”。自幼性格顽劣、不服管教,视读书如粪土!就喜欢和儿时伙伴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后来能识文断字后看得也都是兵书、战阵、五行杂书之类。
曾言:“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安能龌龊科举间?”跟李鸿章的“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还有“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袁大头何等相似,怪不得后来都在淮军系统。
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周氏无力管教。年纪轻轻的刘铭传就开始参加走私盐团伙,发展到后来甚至干上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十八岁时,因为自己的私盐服务不到位,被当地豪强责怪,带人骂上门去,连带着死去的父亲也受了侮辱。正所谓人有脸是,树有皮。一股热血上头的刘省三,数里追杀,终将豪强一刀两断!其余精壮见之都大为佩服,愿意跟着他一起作案,于是他手中也有了二百来人的队伍。不过也因为杀人之事传回家,母亲周氏被吓死,刘铭传为此痛不欲生。
有了这个二百人的队伍刘铭传倒是对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他的队伍无疑只是沧海一粟而已。熟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当时,在安徽势力占上风的正是太平天国。本来刘铭传的这二百号人是想投靠太平军的,没想到半路,正恰巧老乡李鸿章正在四处招兵买马。而平日里玩得非常好的“哥们”——诸如张树珊、张树声兄弟,潘鼎新,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或是因为与李鸿章家是世交,或是因为和太平军有不共戴天之仇,总之统统投到李鸿章的门下。
如今碰上了,也是一场缘分。就这样,原本极有希望成为太平天国众“王”中的某一个的刘铭传,转眼间就成了李鸿章手下的左膀右臂,并一路耀升为淮系陆军“五大主力”之首,“铭军”跟随李鸿章东征西讨、剿了与之失之交臂的太平军后,又挥师北上剿了捻军,居功至伟,一路座到了武职里的最高位置提督。
当然,这里要说一句,刘铭传虽然是个英雄,但是却不是完人!
同治六年(1867)正月,尹隆河战役。
李鸿章为了剿灭东路捻军,和曾国荃商定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淮军方面的刘铭传率“铭军”西上,曾国荃派鲍超率“霆军”东下,在尹隆河一带对东路捻军形成两路夹击之势。刘铭传与鲍超约定正月十五日上午七时出兵,但为了争头功,刘铭传率部上午五时就出发。结果,“铭军”与捻军遭遇,被杀得大败,刘铭传几乎成了俘虏。
这时,鲍超的“霆军”赶到,不仅救出了刘铭传及其残部,而且使战役反败为胜。但刘铭传却推卸责任,一是责备部下刘盛藻“浪战轻敌”,一是责备鲍超未能按时赶到合击敌军。
结果李鸿章据此上奏朝廷,使得刘盛藻和鲍超受到严厉处分。鲍超本来等着朝廷嘉奖,不想却差点儿丢了脑袋,真是又急又气,当即晕倒。后来,鲍超抑郁成疾,回乡养病,一蹶不振。这一事件引起包括曾国藩在内的湘军将士对刘铭传的强烈不满,李鸿章也十分被动,不得不出面上奏朝廷为鲍超请功。虽然事情总算得以平息,但刘铭传以怨报德的行为却让包括同僚旧友在内的人们觉得过分。他以后长期赋闲在家不被起用,不能说与此无关。
清廷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并督办陕甘军务,镇压当地的捻军和回民起义。
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回民起义军击毙左宗棠爱将刘松山,一路南下。西太后急命李鸿章入陕督办军务。左宗棠唯恐李鸿章抢功,指使手下奏报陕西“匪患”已经肃清,则李不必西来。李鸿章也不想自讨没趣,因此派刘铭传前往。左宗棠对此也深表不满,不愿刘铭传插手其中。刘铭传自然对左宗棠的阻挠也不满,此时又接到西太后命令他随时密报左宗棠军情的密旨,因而对左宗棠上奏不实之处予以揭露。左宗棠得知内情,与刘铭传交恶。
两人一直斗起来没完,一直到了台湾也没消停下来。
后来刘铭传因为厌倦了官场倾轧,再加上有伤在身,于是提出回家休养,结果这病假条请的好,原本三个月,后来延长成了十三年!、
一直到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才愤然而起!
清廷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年7月16日刘铭传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
十五天后,战争爆发!
知道情况之后,王一开始提前部署,他就像个猎人,等待着猎物步入自己的圈套。
法国人如今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进攻,因为孤拔要负责海军压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事务,所以陆地上的问题被交给了陆军中将米勒。如今法军在安南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规模。这让米勒可以从容调配兵力,将陆军重新分成了两个旅,分别交给了自己的两位副司令,波里耶和尼格里,另外内河舰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莫列波约上校。
根据北宁守军重兵正面而侧后空虚的特点,用少量兵力坚守山西,以防备西线清军,而集中主力一万二千人攻击北宁,意图通过正面佯动吸引守军注意力,然后主力攻击北宁制高点涌球,得手后在制高点架炮,炮轰全城,彻底摧毁北宁守军的物理防线和心理防线。
他们计划得很美好,而大清指挥官们也很配合,北宁战役前后持续十天,而真实的战斗时间其实只有五天。从1884年3月3日到1884年3月12日结束,整个战斗过程干脆得让人榨舌。
一切就好像米乐战前布置好的那样,3月12日全线总攻,清军正面要地同时吃紧,制高点涌球也于当日下午落入敌手。法人随即拉炮上山,居高临下炮轰北宁全城。
三轮炮击之后,整个北宁城的所有人,里面既有平民,也有军人,都开始争先恐后地逃跑。大清经营一年多,由五十八营二万四千余众守卫的北宁就如此轻易地陷落了,而徐延旭费尽心机积攒下来的满城物资,也尽归法国人所有。从北宁溃退下来的两万多清军在波里耶和尼格里轻兵的追击下,大多不知所踪,仅有少数人得以逃回谅山和镇南关。
此役之后,安南对大清彻底失望,国威一落千丈,所有本地实力派尽皆投入法国人怀抱。
1884年3月26日,因作战不力,广西巡抚徐延旭被革职拿问,同时被革职的还有云南巡抚唐炯,他是因为不配合黑旗军作战,临阵逃走才被下的岗。当然整个过程中,太后是英明的,清流们是永远清白的,而坚持北宁主战的李鸿章,因为朝廷需要他去跟法国人谈判,所以也没受到牵连。只有徐延旭被解京入狱,判斩监侯,后改为充军新疆,未离京即病死。
北宁的惨败虽然有损国威,但是对慈禧来说,倒是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
1884年4月8日,慈禧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亲王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朝局之变”,也称“甲申易枢”。一场兵败,在老佛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施为下,倒成了处理政敌异己的好机会。恭亲王奕䜣被开了长期病假,李鸿藻滚蛋。奕劻,奕譞,世铎上位。至于其他清流同志,除了张之洞因为徐延旭的问题,被朝廷议了议之外,其余则全被外放,升官发财去了。
后来接替广西巡抚的是潘鼎新,他手下的鼎军同程学启的开军、刘铭传的铭军、周氏兄弟的盛军、张树珊的树军,一起被称为淮系陆军的五大主力,多少也是给了李鸿章一点面子。
而刘永福此时已经到了岑琉英麾下,岑琉英很给面子地大笔一挥,给了黑旗军十二个营,共六千人的编制。刘永福这才高兴了,自己也算大清正规军了。
当北宁战败的消息再次传到朝鲜的时候,原本对大清还寄予厚望的闵妃集团立场也开始发生动摇。
到1884年5月的时候,因为南方局势危急,原本驻守朝鲜的吴长庆带着1500名清军回国驻防,留下提督吴兆友,总兵张光前负责朝鲜局势,而袁世凯也被一同留下。
此时的王一正坐在东北自治区总理办公室,他的身边坐着总理杨秋兴以及各部部长,政议局二十一人也是全员到场。因为今天是驻海参崴总督项龙和驻伊尔库茨克总督郑海涛,回国回报工作的日子。
自从与法日联军大战一场之后,东北似乎就恢复了平静,在南方地区没有任何的作为。但实际上,北方地区一直就没有平静下来。
项龙在东线,凭借海军的帮助已经彻底摧毁了沙俄在鄂霍次克海的所有出海口,如今已经占领了雅库茨克以东,包括马加丹和勘察加半岛在内的广大区域。雅库茨克现在成了军事堡垒,修建有军用飞艇航站,还有配有大口径的要塞炮。从阿扬到雅库茨克的铁路正在修建,而串联漠河,雅克萨,腾达,雅库茨克,直到马加丹的铁路目前也在规划中。
而西线的郑海涛,因为斯科别列夫带着部队撤退到了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所以他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伊尔库茨克。与项龙一样,他在那里也修建了军事要塞。从漠河出发,经尼布楚,赤塔,到伊尔库茨克的铁路如今已修建完毕。
俄国人在此过程中,一直没有坐以待毙,但是大商飞艇的大规模应用,给俄国人的后勤带来了很多压力。不时被大商飞艇投放到他们后方的特种作战小队,让在前线督军的斯科别列夫吃尽了苦头。粮草被焚毁,弹药被炸毁,再加上时不时来一场突然的轰炸,这让俄国人彷如进入了梦魇。更可怕的是飞艇部队所使用的炸弹在逐渐升级,像是不久前出现的白磷弹和毒气弹,就差点要了斯科别列夫的老命。俄国人虽然在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的命令下不断集结大军,但是在大商逐渐强大和完善的进攻和防御体系面前,连沙皇本人似乎也对夺回被占领领土的想法缺乏信心。
大商同时也在改变,现在他们也开始从俄国人那里学习经验,收编各地的哥萨克骑兵为己用,不再轻率将其视为敌人。虽然大商军纪严格,并且不再扩招,但是哥萨克骑兵却很好地完成了大商仆从军的角色,之后大批年轻的哥萨克骑兵军官被抽调出来,接受了汉语教育,之后又进行了简单的军事培养。
因为目前统治占领区的时间尚短,所以总会有一些抵抗者,清剿工作一直在持续。不过那边冬季严寒,反抗者的生活并不好过。项龙和郑海涛都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将分散的村落村民集中起来,建立军镇统一管理。
郑海龙还在伊尔库茨克和赤塔建立了各种冶金矿厂,大商的兵工厂也在那里建立分厂。因此后勤补给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加上铁路的通车,整个地区如虎添翼,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
“俄国人今年进行了三次攻击,都被我们击退,现在我们最迫切的要就是伊尔库茨克城堡的要塞炮,要尽快到位,这样我们的火力将取得绝对的优势。另外,我们正在打算在贝加尔湖边修建一座造船厂,用来制造浅水炮艇。这样沿着周围密集的水网,借助飞艇的火力辅助,我们就可以很快地继续向北向西推进。”
郑海涛介绍着自己手下占领区的情况,王一等人不时地做着记录。
“伊尔库茨克地区矿产丰富,虽然现在已经有商人前去开采,但是规模依然不是很大,所以我希望自治区政府能够出台鼓励矿业移民的政策,这样也能让占领区人心逐渐稳定下来,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保证。”
郑海涛之后是项龙介绍情况。
“现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已经没有了反抗军,马加丹也有两千名移民加入,几座主要城镇正在逐渐建设起来。不过与这些地方相比,如今虾夷地区再次发现了日本人的登岛,而且他们的军舰和炮艇也不时侵入虾夷附近水域,与我们的海军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摩擦。”
“日本人偷渡登岛?”总理杨秋兴此时问道。“情况严重么?”
“规模在两百人左右,虽然我们在虾夷岛上有五千多的移民,但是目前的防御能力恐怕很难阻止日本人的强行攻击。所以我希望能够给岛上民兵团配备一些重型火炮和重火力机枪,以保证居民聚集地的安全。至少让我们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对日本的进攻做出应对,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平民伤亡。”
郑海涛和项龙在咨询会议上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给自治区政府官员和政议局21人详细讲解目前各方面的局势。当散会之后,杨秋兴在大商的大会堂设宴款待二人,王一陪着吃了饭。
到了五月初的时候,二人返回各自战区,一些新装备也被运往前线,等待实战的检验。
严复自从被派出前往马尾之后,真正在马尾港内的时间并不长,不时带着三艘大商已经交付的万吨级巡洋舰,两艘补给舰,在台湾和琉球之间巡防。
张佩纶此时已经被慈禧弄到了福建会办海疆事务,说来也干了不少事情,勘察船政局及闽江沿岸要塞。他提出主要要求沉船堵塞闽江口,不过清廷内部意见不同意,另外清廷也不许先发制人,所以只能看着法舰在东南沿海四处流窜探听消息,绘制水文图样。
今天张佩纶赶到了闽浙总督何璟的府上,两人正在聊天。
“大人,法人日渐猖獗,若不及时制止早晚必出大事。”张佩纶忧心道。
“幼樵啊,你说的本官又何尝不知,奈何朝廷已经命令禁止我们先行攻击。”何璟叹了口气,不过这口气叹得是真是假,那可就两说了。
张佩纶见此也不好行劝说,只道:“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摇摇头,话题又到了南洋水师身上。“听说南洋从大商造船厂订购了五艘军舰,已经交付了三艘,为何始终不见踪影?”
何璟叹了口气,他就是要那沈雅芝做小妾那个老小子,如今见了大商的人就害怕。所以严复带舰队出巡的事情,他也不敢多问,于是搪塞道:“这军舰目前还没有付清欠款,大商虽然已经交船,但是我们现在只能派人在上面训练,但是还没有使用权。”
“那舰队现在在何地?”张佩纶皱眉道。
何璟老脸一红,道:“不知道。”
张佩纶差点气死,心说你何璟好歹也是个闽浙总督,怎么被大商欺负成这个样子了?就算南洋没有付清船只剩余欠款,但怎么连舰队现在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甲申易枢之后,贝勒奕劻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实际大权操在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的手中。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定》。
主要内容是:中国同意法国与越南之间“所有已定与未定各条约”一概不加过问,亦即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约明“应保全助护”中国与越南毗连的边界,中国约明“将所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中国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并约明将来与法国议定有关的商约税则时,应使之“于法国商务极为有利”;本约签订后三个月内双方派代表会议详细条款。
本来是受慈禧之命去和法国人签约的李鸿章,忽然发现中央变了人,而这帮人和之前的恭亲王奕䜣投降的主张不一样,一个比一个死硬。更要命的是,他们还都是一群王爷贝勒。而有了他们做后台,之前沉寂下去的主战派再次复活起来。找了几根笔杆子,一堆小报已派发,在不明真相的群众心目中,李鸿章算是彻底臭了,成了贾似道,秦桧一样的汉奸卖国贼!
当然,与法国人的条约已经签了,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执行还不行。只是执行归执行,怎么执行,里面可就有了说道。此时东线清军得到的命令是:退驻已经退到的谅山。给西线清军的命令是:退驻馆司、保胜。在李鸿章的如意算盘里,这些地方都是靠近边界之地,驻扎在上述此地也不算是背约。这样朝廷既不用因为撤离越南而丢面子,又可以让法国人心虽存不满又没有指责的借口。
偏偏此时新任广西巡抚潘鼎新吸收了前任徐延旭的教训,给中央上了一道折子,问法军来犯,边军如何处置?本来你就老实按照李鸿章的部署,直接退兵,大家都装作没这事,也就成了。没想到,这一个折子算是把矛盾公开化了。在满朝主战的声浪中,慈禧下的批复就是:“不撤,但不能退守示弱!”
此时潘鼎新才发现自己把自己当成一根大蜡,给架上了。撤兵,是违抗懿旨,欺君罔上。不撤兵,就要打仗……打不打得过法国人不好说,可是却与太后真实渴望和平的伟大呼声相违背。后来也是把他逼得没招了,退兵不成……那我就进兵吧!大清东路军独自南行,一直到了离边境二百余里的谷松和屯梅一线。
可如此一来,法国人当然就不干了!
福禄诺在法国国内的压力下于1884年5月17日跑到李鸿章跟前,在地图上划出了两道进军线,东线的法军将于6月5日前进驻高平、谅山;西线法军也将在7月1日占领保胜。限东线清军于1884年6月6日前全部撤回境内;西线清军于1884年6月26日前全部撤回,以免发生摩擦。
李鸿章看到这张撤军表,第一反应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和朝廷的风向不相符啊!可是法人步步紧逼,万般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含糊其辞,也不说答应,也不说没答应,甚至这事就没往中央上报。他只是以个人名义向福禄诺同志强调:“关外部队他无权指挥,且路途遥远,联络不便。”简单说,直接说,就是从长计议。
可福禄诺的理解就是李鸿章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回去报喜去了。
等到了1884年6月中旬,米勒一想这东线清军的撤军日期早过了,于是就派陆军中校杜森尼,领着八百多人去清军领地谅山进行和平交接。临行前,米勒是千叮咛,万嘱咐,告诫杜森尼,不要冲动行事,做决定前要请示。问题是杜森尼本身性格易怒,更主要的问题是,你跟清军交接,你带个越南翻译干什么,这货只会粤语,普通话完全听不明。
1884年6月22日,杜森尼部抵达北黎,第二天接近清军阵地,同时派出那个越南翻译,对着上万的清军直接给出了一句话:三日内撤出谅山,否则后果自负。
这样裸的威胁,不就是在打脸么!
不过现在毕竟不是在交战,所以清军派出三人前去交涉,告诉法方,自己没有接到撤军命令,并且要求法方转递相关命令。本来这事要是心平气和的,也不见得会出大事。可是杜森尼脾气太爆,于是就跟清军联络官吵了起来。等到了6月25日,杜森尼终于达到了忍耐的极限,掏出手枪把清军联络官给枪毙了。打死了人的中校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催动属下向清军阵地进攻,妄图用武力解决问题。
可清军在弱,那也不是越南的仆从军,况且足有上万人。骄傲自大的杜森尼,在这一瞬间,是安邺附体,李威利附体,自己跳脚作死。虽然是步炮协同作战,但是两天激战下来杜森尼军被优势清军逐退了三十余里。而清军用伤亡三百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法军一百人!甚至还在追击中缴获了一些法人遗留下的物品。
于是乎……一场所谓的观音桥大捷出现了!
消息传回国内,京师震动,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法国的死亡人数,在文人的笔端以翻番之势增长,主战派的声音再次强硬起来,激昂大清。不过与之相反,消息传回法国国内,法国人愤怒了,两边的表现其实都差不多,国家级躁郁症的典型表现。杜森尼的混不讲理,在回到法国后,就成了东方人愚蠢的傲慢,成了种族歧视。
在国内的舆论压力下,孤拔愤怒了,作战室内他对着屋里一帮军官道:“我们至少要拿下福州和南京,再直捣渤海,攻旅顺,克威海,直逼燕京,再像1860年那样定城下之盟”。
福禄诺觉得孤拔疯了,气道:“司令,你打福州和南京,我都可以接受。可是你要直捣渤海湾,攻击旅顺和威海。大人我不得不提醒您,那边可还盘踞着一只巨兽!”
作战大厅里的法官们,这才想起如今大清东北已经自治,那里是大商的地盘。这帮人把俄国人打得是满世界乱叫,之间更是让他们法国雄鸡饮恨长崎,损失惨重,连仇都不敢去报。
孤拔终于冷静下来。通信兵此时走了进来,道:“巴黎来电!”
“何事?”
“茹费理总理否决了您的攻击计划。”
天津直隶总督府,李鸿章的对面正坐着法国远东舰队副司令利斯比的副官——日格密,此人很嚣张道:“总督大人,贵国若不赔款,孤拔将军将要亲自进京与贵国皇帝面议。”
李鸿章眯了眯眼睛,话中的意思他再清楚不过,微微一笑,道:“不知孤拔将军何时进京?”
日格密心说我擦泪,卖萌是不?于是只好摊牌了:“所谓的面议者,系以兵戎相见!”
“哦?”在日格密心目中,大清这位总督大人向来不主张武力解决问题,可是今天的李鸿章却变了性格,很爷们道:“孤拔司令要晋京,先要经过津沽,有我在此,恐不易过也!况且东北之大商向与贵国仇深似海,老夫倒是愿居中调停,不知孤拔将军敢来旅顺,相逢一笑泯恩仇否?”
日格密瞠目结舌,心说:“你就坏吧!”
回去复命的日格密,把李鸿章的原话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利斯比一说,利斯比自己也认了怂。别说大商,就是现在的北洋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
1884年7月9日,法国茹费理总理照会大清国驻法国公使李凤苞。
“若中方不能迅速从北越撤军,并为‘北黎伏击’赔款,我国将有必要直接地获取担保与应得的赔偿。”
1884年7月12日,最后通牒传回国内,法国人除了要求限期撤兵外,一开口就勒索2.5亿法郎的军费。限一周内答复,否则法国将“自取抵押品,并自取赔款。”
本来慈禧就是口上喊大,心中想和。没想到法国人动了真格的,这下不光她慌了,连整个大清中枢都是一个德行,于是一道圣旨被火速发往北圻前线。
“将北圻各防营照约撤回内地,著潘鼎新将谅山各处防军调回关内,则要驻扎,认真操练。并支照岑毓英将滇军在北圻驻扎者,一律调回关内训练。滇、粤两军,均著于一月内撤竣。”
不过这时再想和,晚了。法国人要定了两亿五千万法郎,而李鸿章和顶替左宗棠接替两江总督的曾国荃,是死咬着五十万两白银不松口,这钱相当于三百三十万法郎。若是扣除了观音桥战役中法军的损耗,跟打发叫花子差不多,一个法国士兵连一个法郎都摊不上,人家当然不能同意了。所以新的谈判代表巴德诺,连这个数字都没上报巴黎。于是和谈没戏了,只能开兵见仗了。
严复此时正坐在王一和商毅等人面前,一年多独自领军,在海上纵横的历练让他看起来黑瘦了一些,人也越发的精神。
萨镇冰坐在他旁边,表情很是羡慕。如今他已经接替了商毅在驱逐舰君子号……不……现在应该叫专诸号的舰长的职位。大商的五艘名刺级驱逐舰,现在已经全部建造完成。同时之前的几艘都进行了改造,去除一门双联120mm口径火炮,改成了高射机枪,用来防空。别真遇到哪家弄出来的飞艇,到时在阴沟里翻船。
方伯谦此时也在座,他是严复手下三艘巡洋舰,天枢,天璇,天玑中,天玑号的舰长。虽然是南洋的人,但是却要听严复的命令。
王一此时笑道:“惹下今天这个局面,大清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老佛爷和那些没脑子却掌控整个皇庭中枢的军机王爷们是不可能出来承担责任的!因为他们永远都是对的!”
周围东北自治区的一帮人都是一笑,不过南洋系的人脸色就有点不太好看。
总参谋长王晓小笑道:“消息已经传过来了,倒霉的本来应该有黄桂玉的,不过他已经自尽殉国了,所以责任不予追究。另外还有两人,一个是潘鼎新,这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篇上奏折子把自己架到了火上。只是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朝廷有所顾忌,目前处分也不可能下来。不过此人不为太后所喜,倒也是各省皆知,于是他们断了前线的供给,而且攻击和揭发潘鼎新各种罪行的折子成了雪片,满京城乱飞。”
“靠,这叫什么事啊!”商毅骂了一句。
王一没说话,吴晓此时道:“那另一个呢?”
“我们的老朋友两广总督张树声!”王晓小无奈道。
“怎么会是他?”吴晓问道。
“因为他是黄桂兰的亲戚,又是潘鼎新的老战友,于是也被牵扯进来。”
王一终于开口道:“那清廷怎么处理的,总不会直接杀了吧?”
“没有,本来是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不过张之洞使了烟泡鬼吹灯,在他自己当了两广总督之后,改派张树声前往福建前线效力。可是老张一大把年纪了,老胳膊老腿哪受得住这等刺激,于是在去福建的途中就咽了气。”
王一叹了口气,他和张树声算是认识,彼此也有过配合,所以这人离去,还是让他有些黯然。
“这个张之洞到底干过好事没?”商毅冷笑道。
吴晓此时却道:“太后这手可够狠的,黄桂兰,潘鼎新和张树声,这可都是淮军的人。”
王晓小一笑,道:“不过李鸿章的老脸还是要给的,都打倒了还真没干实事的人了。老佛爷只是看到淮系强了,打一棍子;看到湘系强了,也打一棍子;看到清流派强了,还是打一棍子。她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这是帝王之学,果然高深莫测啊!如今淮军在越南暂且留个潘鼎新,台湾给又放一个刘铭传,浙江再保留个薛福成,算是给淮系留点根苗,没彻底拔净了。”
“那是因为李中堂还是有用之身,他这张老脸其实还是值点钱的。”吴晓带头笑了起来。
“法国那边也有消息传来,之前派杜森尼前去谈判的米勒将军,如今因身体原因返回国内。不过法国国内舆论充斥着关于他懦弱和畏惧不前的评价,估计这辈子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在大商休整了一个星期后,严复带着迎接来他们舰队的一艘新船,战列舰,天罡号。排水量13500吨,最快航速23节,风帆航速13节,配备三座三联254mm主炮,前二后一,四座双联120mm速射炮,两座防空高射机枪,装有测距仪。
这船已经完成海试,本来应该交给北洋,但是因为南洋方面目前的需要,所以王一才转手给了严复。这船现在的船长名叫周启明,大商海事军官学院高级指挥班第一名毕业。为人冷静,遇事果决,被成为商毅接班人,比萨镇冰大三岁。
按理说,天罡号作为战列舰,应该被作为旗舰。但是严复对这船并不熟悉,所以还待在天枢号上指挥。为了防止万一,王一还给这船队配了四艘小型飞艇。他们都在两条大型船舶上面,配备有简单的机炮武器。不过更多的时候,则负责空中指挥,数据传递,这也算是变相的航空母舰。除此之外,王一还给舰队派出了五艘千吨级小型护卫舰,四艘鱼雷艇,另外还有三艘补给舰。
这舰队规模连商毅看着都眼馋,南洋的人心中却乐开了花!
严复此次南下的目的,就是在台湾外海,寻求机会,彻底消灭法国远征舰队。
话说此时法国人见李鸿章和曾国荃不松口,于是就动了自我补偿的心思,而他们的圈定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台湾的基隆,一个是福州。而法国总理茹费理尤其看好基隆。
“在所有的‘担保’中,台湾是最良好的,选择得最适当的,最容易守,守起来又是最不费钱的。”
法国人看上台湾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台湾岛四面环海,与大陆唯一的交通联系方式——海路容易被法国用优势的海军切断,成为孤悬海外的孤岛。
其次,台湾目前尚属未开化土地,所有供给诸如兵员、枪炮、弹药、部分的粮米都仰仗大陆,一旦来自大陆的援助被切断,靠自身能力很难在现代战争中长期存活。并且岛内交通设施原始落后,大部队难以机动、又因气候恶劣,容易滋生疾病,对防守方都相当不利。
再次,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可以供登陆的地点选择面大,法军可以依靠海军优势随意选择进攻点,而守军为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依照当时的情况只能处处设防、面面俱到!但是清军兵力薄弱的客观因素则不允许防守一方用优势陆军填满东、西海岸线,无形中弱化了守军本身就不大的人数相对优势,给进攻方以可乘之机。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基隆的煤矿对于法国远东舰队这些战舰的煤舱和锅炉而言,无疑是一个让人馋涎欲滴的巨大诱惑。这虽然算不上说是大清国最好的煤矿,但在法国远东舰队看来,这绝对是本地区最好的煤矿。这是大清朝廷花二百万两白银搞的“国家重点示范工程“,夺取它对于台湾守军哪怕是整个大清朝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台湾岛当时的条件将守军逼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尴尬地步,他并不适合大兵团驻扎,但是兵力太过单薄又无法守住台湾岛内各处要害。因此只能逐次添兵,用添油战术把兵力一点一点的往台湾运,让台湾的守军保持在一个规模与本岛承受能力之间的相对平衡点上。
可是法国人一旦进攻,将彻底封锁台湾海峡,到时清军的补给将完全被切断,而能在如此情况下,尚能统兵之人,绝非等闲之辈,而此人就是刘铭传!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人,兄弟中行六,又因为幼年时染过天花,脸上留有麻点,因此被人称为“刘六麻子”。自幼性格顽劣、不服管教,视读书如粪土!就喜欢和儿时伙伴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后来能识文断字后看得也都是兵书、战阵、五行杂书之类。
曾言:“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安能龌龊科举间?”跟李鸿章的“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还有“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袁大头何等相似,怪不得后来都在淮军系统。
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周氏无力管教。年纪轻轻的刘铭传就开始参加走私盐团伙,发展到后来甚至干上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十八岁时,因为自己的私盐服务不到位,被当地豪强责怪,带人骂上门去,连带着死去的父亲也受了侮辱。正所谓人有脸是,树有皮。一股热血上头的刘省三,数里追杀,终将豪强一刀两断!其余精壮见之都大为佩服,愿意跟着他一起作案,于是他手中也有了二百来人的队伍。不过也因为杀人之事传回家,母亲周氏被吓死,刘铭传为此痛不欲生。
有了这个二百人的队伍刘铭传倒是对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他的队伍无疑只是沧海一粟而已。熟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当时,在安徽势力占上风的正是太平天国。本来刘铭传的这二百号人是想投靠太平军的,没想到半路,正恰巧老乡李鸿章正在四处招兵买马。而平日里玩得非常好的“哥们”——诸如张树珊、张树声兄弟,潘鼎新,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或是因为与李鸿章家是世交,或是因为和太平军有不共戴天之仇,总之统统投到李鸿章的门下。
如今碰上了,也是一场缘分。就这样,原本极有希望成为太平天国众“王”中的某一个的刘铭传,转眼间就成了李鸿章手下的左膀右臂,并一路耀升为淮系陆军“五大主力”之首,“铭军”跟随李鸿章东征西讨、剿了与之失之交臂的太平军后,又挥师北上剿了捻军,居功至伟,一路座到了武职里的最高位置提督。
当然,这里要说一句,刘铭传虽然是个英雄,但是却不是完人!
同治六年(1867)正月,尹隆河战役。
李鸿章为了剿灭东路捻军,和曾国荃商定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淮军方面的刘铭传率“铭军”西上,曾国荃派鲍超率“霆军”东下,在尹隆河一带对东路捻军形成两路夹击之势。刘铭传与鲍超约定正月十五日上午七时出兵,但为了争头功,刘铭传率部上午五时就出发。结果,“铭军”与捻军遭遇,被杀得大败,刘铭传几乎成了俘虏。
这时,鲍超的“霆军”赶到,不仅救出了刘铭传及其残部,而且使战役反败为胜。但刘铭传却推卸责任,一是责备部下刘盛藻“浪战轻敌”,一是责备鲍超未能按时赶到合击敌军。
结果李鸿章据此上奏朝廷,使得刘盛藻和鲍超受到严厉处分。鲍超本来等着朝廷嘉奖,不想却差点儿丢了脑袋,真是又急又气,当即晕倒。后来,鲍超抑郁成疾,回乡养病,一蹶不振。这一事件引起包括曾国藩在内的湘军将士对刘铭传的强烈不满,李鸿章也十分被动,不得不出面上奏朝廷为鲍超请功。虽然事情总算得以平息,但刘铭传以怨报德的行为却让包括同僚旧友在内的人们觉得过分。他以后长期赋闲在家不被起用,不能说与此无关。
清廷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并督办陕甘军务,镇压当地的捻军和回民起义。
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回民起义军击毙左宗棠爱将刘松山,一路南下。西太后急命李鸿章入陕督办军务。左宗棠唯恐李鸿章抢功,指使手下奏报陕西“匪患”已经肃清,则李不必西来。李鸿章也不想自讨没趣,因此派刘铭传前往。左宗棠对此也深表不满,不愿刘铭传插手其中。刘铭传自然对左宗棠的阻挠也不满,此时又接到西太后命令他随时密报左宗棠军情的密旨,因而对左宗棠上奏不实之处予以揭露。左宗棠得知内情,与刘铭传交恶。
两人一直斗起来没完,一直到了台湾也没消停下来。
后来刘铭传因为厌倦了官场倾轧,再加上有伤在身,于是提出回家休养,结果这病假条请的好,原本三个月,后来延长成了十三年!、
一直到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才愤然而起!
清廷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年7月16日刘铭传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
十五天后,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