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感当今忤逆儿女稀 忆往昔艰苦岁月稠
改革成果真可观,眼前变化万万千。
孝顺儿女到处见,忤逆从此别人间。
过去往事莫追忆,提起难免心发酸。
困难时期丢生命,比起先烈也不冤。
狼把羊皮穿,伤人无形间。有术没德行,财色两头贪。
往事如云烟,有苦也有酸。过了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闲话暂且丢一边,速回正题不要偏。上文说道:常大伯陪老伴柳枝在古城二院治疗,刚去就发现医院存在着许多弊病,除了凭关系、走后门而外,还有个别品质恶劣的医生违规犯纪,收取红包,勒索患者钱财。更有甚者色胆包天、卑鄙无耻,竟敢利用工作之便骗奸少女。
常大伯发现这些情况痛彻心肝、坐卧不安,费尽口舌才说服了他的四个弟弟妹妹,要他们向有关部门反映医院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领导对医院实施整改,让那些不需要住院而凭关系进来的病人马上出院,并利用一切闲置地方增设病床,把急诊室里住不上院的重病人全部接收进来。
常大伯说服了还不放心,又打了几次电话督促强调,及时反映新发现的问题。在他们姊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大见成效,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拘捕了利欲熏心的邵大夫。医院采纳建议,马上开会整改。
那个傲气十足的陕北干部在病房里,正在向常大伯夸夸其谈,院方领导和查房大夫走进门说:“同志,对不起了,你妈这病不需要住院。你们马上收拾东西办理出院手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人还很多。”
干部惊疑地说:“同志,你们可能搞错了,我们单位不是有老关系吗?”院方领导说:“医院今天开会决定,对病不对人。不管是什么关系,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就住,不需要的立即出院腾床位。”
有个医生说:“你还是赶快走吧,一会纪委的人就来啦。”干部急忙叫他妈收拾东西,自己很快办清手续,领着母亲下楼去了。
医生看看柳枝脸上的气色,活动了一下胳膊腿说:“不错,不错,病情大有好转。今天吃饭怎样?感觉好吗?有啥问题尽管说。”
柳枝拽着身上那些电线和鼻子上的氧气管说:“取,取,不要。”常大伯忙说:“她现在能说几个字了,饭量顿顿增加,这只右手也能动啦。你们把这监测仪和氧气取了吧,线管多得跟蜘蛛网似的,太---。”
医生打断他的话说:“该取的时候我们会取。看病吗,不要嫌麻烦,氧气多吸几天对大脑好,心率监测更重要,没有它会出危险。”
常大伯说:“几天老是这个样子,我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那个医生又说:“没有最好,有了变化就跟不上啦。”常大伯说:“既然有了变化跟不上,用它能起什么作用?不如不要啦。”
同来的护士说:“不要,不要咋办哩?出了问题谁负责呀?”
医生接着说:“用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要是没有它,心脏出现问题发现不了,不能及时抢救就会出危险。”
常大伯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多用几天,受点麻烦就比出危险强。我还以为,你们害怕取早了会减少医院收入。”
护士笑着说:“真是外行,这么大的医院,会在乎那几个钱吗?”
医生查看了病情就到别的病房去了。功夫不大,护士又进来挂好吊针。二妮说:“爸,那个床上今天没人,你躺上去睡一觉,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这里有我看着就能行,现在没有啥事,抓紧时间歇歇吧。”
常大伯说:“我要歇在沙发上就能行。医院里地方这么紧张,那张床咋能闲哩?可能一会病人就来啦。这回来的,一定是需要住院的病人。”
他的话音未落,就见两个护士抱着被子进来,很快铺好床帐,几个患者家属抬来一个中年妇女放到床上。紧跟着,医生诊断问话,护士插氧气,做皮试,用监测,量体温,写记录,挂吊针,确实忙碌了好大一阵子。
医生护士把这个安顿就绪,又去忙着处理别的病人。常大伯看看那几个陪护人就说:“乡党,你们几时来的?看着好像有点面熟。”
有个中年男子气愤地说:“我看也有点面熟,我们比你来得早,你都住了几天啦,我们今天才住进来。有关系就是好呀!住院早,条件好,照顾周到花钱少。我们在急诊室里多住了几天,就把错挨扎啦。”
有个低个青年说:“别说啦,关系社会就是这,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熟人好办事。哪有什么办法,谁叫咱们没有关系哩。”
有个护士进来取东西,听到这话就说:“你们还算有运气,不知是谁把医院告上了,市委、纪委、公检法立即派人调查,下令整改,今早把邵大夫都拘捕啦。要不是这样,你们再有几天也不可能住进来。”
二妮插话说:“这里本来住着一个延安干部他妈,没啥大病。医院领导今早才把他们撵走,床位也是刚腾出来没有多大一会。”
那个中年男子说:“这么说来,咱应该感谢那个上告的人才对。”
低个青年说:“我妈能住进来,真该好好谢谢那人。可惜不知是谁,咋谢哩?咱得好好打听打听,当面说几句感谢话也是好的。”
常大伯忙说:“不用,不用,他之所以那样做,完全是出于正义感,什么样的感谢都不需要。你们住进来就好好看病,别费心打听他了。”
中年男子说:“哦,听你这么说,那人难道是你不成?不可能吧,一个老农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算有勇气往上告也没人听。”
常大伯又说:“不是,不是,老农民何德何能,谁会听我的?你们是哪里人?女人得了啥病?这几天看得强些了吧?”
低个青年说:“我们是半山县人,得病的是我妈,年龄还不到五十岁。听到她一下子起不来的消息,我赶紧请假跑到县医院,马上和我爸把人转到这里。谁知住不上院,在急诊室里看了几天,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中年男子接着说:“她是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县医院看病的,连陪护人都没用,自己上街吃饭,做啥都是一个人。谁知越看越重啦,最后起不来了才说是脑梗。看起来没有你老婆严重,就是不见好转。”
躺在床上的女人说:“唉,觉得有点不美就去看病,不知怎么搞的,把聋子治成哑巴了,看着看着一条腿就不能动啦。”
低个男子说:“妈,你这病不咋,能吃能说,胳膊手活动自如,就是这一条腿动不了。咱多住几天,明天我姐就来了,让我爸回去经管我奶,我姊妹两个伺候你,换着按摩这条腿,很快就能康复。”
中年男子说:“我在这里伺候你妈,家里叫你姑来。你和你姐正上学哩,来看看可以,不能耽搁的时间长了,那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女人说:“是呀,把你爸的话听下,上学那是一辈子的大事呀!不能为了妈,把我娃一辈子的事耽搁了,你们还是快上学去。”
低个青年说:“上学,上学,你们就记了个上学。依我看,妈比上学重要得多,为了你,耽搁就耽搁啦。书念不成不念了,文化不高还能当农民,世上啥活不是人干的。要是没有你了,我们到哪里找妈去呀?”
中年男子大声说:“胡说,胡说,纯系一派胡言,不管怎么说,学习也不能耽搁。你两个都给我专心上学去,照顾你妈有我哩。”
低个青年又说:“你,你一只手能捂几个窟窿?家里还有我奶,我两个上学要钱,我妈看病要钱。你在这里伺候我妈,钱从哪里来呀?我两个伺候我妈,你才能腾出身子筹钱,想方设法的挣钱。”
床上那女人哭着说:“我娃说的是实话,你爸负担确实太重了,要是把他压垮,咱家的天就塌了。唉,都是妈把我娃害了。这咋办呀?我死了一河水都开啦。你爸挣钱供你两个念书,那就轻松多了。”
低个青年也哭着说:“妈,看你说的啥话吗?无论如何都得先把你的病治好。我姊妹两个将来干啥都能行,不能看着把我爸往死地挣。”
中年男子又大声说:“都别哭了,咱家情况可以,你两个好好上学,我能供起,也有能力给你妈把病治好。像咱家这种情况,政府不会看着不管。办低保、报合疗,还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你们安心读书吧。”
常大伯插话说:“孩子,你们的孝心可嘉,但还要明白一点,后生小辈不光有赡养父母的责任,还有报效国家的责任。为母亲而放弃上学,的确难得可贵。但是,如果学不到知识,将来怎么报效祖国呀?
依我看,你们不能放弃上学,这里的事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比如说:咱这间病房里住着两个病人,我们这边靠住有两人陪护,忙的时间少,闲的时间多,白天捎带着把你妈能照顾上。你两个白天照常上课,晚上轮换着到这里陪陪你妈,你爸有事也可以离开,问题不就解决啦。”
中年男子激动地说:“大叔,你,你当真是个好人呀!那就太感谢你们了。孩子,快,快谢谢你这位好心的大爷。”
低个青年刚叫了一声“大爷,”常大伯就抢着说:“行了,行了,谢啥哩?一个病房的病友,互相照顾是应该的,用不着感谢。”
二妮接着说:“这点小事算啥哩。我爸一辈子给人出主意、想办法,帮了多少大忙,从来也不叫任何人感谢,你们完全用不着客气。”
中年男子正要再说,常大伯的弟弟妹妹都来了。老三走在前边说:“大哥,大嫂今天怎样?好些了没有?我们把你嘱咐的两件事都办完了。”
老四接着说:“我们今天到医院来,除了看嫂子的病情而外,更主要的就是看咱们努力的效果怎样?如果还是那样子就没办法了。”
大妹也说:“大哥,我们对你的话可不是敷衍应付,的确出了力、用了心啦。不管效果怎么样,咱们也算把心尽到啦。”
二妹大声说:“尽到啦还得尽,咋能没办法哩。实在不行再往上告,省里不行了还有中央,我回去就给国务院的熟人打电话。”
二妮忙说:“不用啦,不用啦,今天早晨已经把邵大夫逮了。医院也进行整改,不需要住院的病人撵走了,需要住院的重病人都进来啦。”
弟弟妹妹都说:“这就好,这就好,总算咱们的力气没有白费。”
二妮又说:“逮了邵大夫,还把几个叫去问话。看样子,这回是下功夫整改哩。往后,这家医院就不会有那么多坏毛病了。”
那个中年男子惊奇地说:“啊呀,大叔,这些好事真是你干的。我们能住进来,真该好好谢谢你呀。对不起,我刚才还把你误会了。”
常大伯很自然地说:“没啥,没啥,什么感谢都是多余的。我这人就是爱管闲事,看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爱说;看到有困难、没办法的人爱帮。老毛病了,想改也改不了,恐怕要带进棺材里去。”
低个青年说:“大爷,你这是好毛病,千万别改,应该发扬光大才是。有这些毛病的人越多,社会越能变好,我将来也要学习这些好毛病。”
常大伯说:“那是你的自由,我表示大力支持。二妮,别只顾着听话,给你叔父和姑姑倒水呀!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犒劳一下才是。”
二妮连忙起身倒水,叔父挡住她说:“别忙活了,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比喝什么都舒服。病房里不能停的时间长了,让我们快点走吧。”
常大伯说:“对,你们没事了赶快走,病房里就是不能停的人多。”弟妹们往出走着说:“大哥,有事打电话,我们要管就管到底。”
常大伯跟在后面送着说着:“没事了,没事了,办好这些事,就算给我把大忙帮了。要是没有你们,指望我能弄啥?把心操烂也改变不了。”
从此以后,这间病房里住着两个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常大伯是这间房里的常驻大使,儿女们每天换着只来一个人,对谁都没有什么影响。临床病人一儿一女,每天晚上来一个陪伴母亲,病人的丈夫没事伺候妻子,有事打声招呼就走。常大伯两个人伺候两个病人完全可以。
一个星期过去,两个病人都有好转,特别是柳枝的变化最快。嘴里不但能说简单的话,那只不能动的右手也能捉住筷子自己吃饭。又过了几天,柳枝的小便恢复意识,自己能控制住尿啦。常大伯让护士给她取了尿管用便盆尿,他双手把老伴侧起来,单手护住不让倒,一只手从床下取出便盆,轻而易举地放到柳枝的屁股下边,然后放平身子叫她尿。尿完再取出来端进卫生间,倒了尿把便盆冲洗干净,仍旧放到病床底下。
刚过两个星期,每天的费用下了两千元,医生进来说:“你两家这病人,危险期、治疗期都过去啦,往后就是康复期。这里的床位紧张,你们还是回家将养。后边需要住院的患者很多,该走的就要走哩。”
临床那个病人说:“不行,不行,我两个的腿还不能动,你叫我们回去咋办呀?我们好不容易住到这里,病还没有治好,不能走呀!”
医生很客气地说:“嫂子,这里是救命的地方,只要把命救下了,在哪里都可以恢复。后边需要救命的患者很多,没有地方不行呀!”
常大伯说:“医生说得很有道理,咱们别让医院为难,到出院的时候就要走哩。家里的条件不好,可以在县级医院康复。自己县里离家近,啥都方便。再说,县级医院花费小,合疗报销的比例大,负担就轻了。”
临床病人说:“这些道理我知道,咱们在一起住了十来天,你给我们把忙帮扎了。一说要离开,心里不是滋味,一时接受不了呀!”
常大伯笑着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迟早都要离开,有啥接受不了的。咱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就不能在这里住一辈子吧。”
临床病人又说:“大叔,咱们这一离开,再想遇见你这样的好人就难了。”常大伯说:“不难,天下的好人到处都有。打电话叫你丈夫来办手续,出院事情多,我们难以照顾全面,不叫他来可能不行。”
临床病人说:“那当然啦,出院事情多,你也要叫人来哩。”
第二天,两家的人办完出院手续,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边来拉人的祥合却迟迟不到。玉顺已经联系好了县中医医院,叫他们抓紧时间,赶四点下班之前回来办手续。常大伯办好出院手续打了几次电话,祥合只答应就是不见人来。他们心急如焚,等到人来已经三点多了。
祥合看时间不早,害怕赶下班回不去就选择了比较近的道路。玉顺在医院里等不及了又打电话询问,祥合一时心急,车速就快了起来。
可是,近道路况不好,车速一快就会剧烈颠簸。常大伯在车上护住老伴喊:“祥合,慢点开,车上拉着病人,太快了你妈受不了。”
祥合放慢速度说:“叔父在医院等着,我怕咱不能按时赶到。”
常大伯说:“下了班还有值班医生,今天住不上院还有明天哩。路况不好,车速太快我都受不了,何况拉的是脑出血病人。”
同在车上护理病人的二拧忽然说:“啊呀,我妈咋又尿下了?”
常大伯急忙揭开被子一看,柳枝的屁股下边全湿了。急得他捉住老伴的胳膊摇着叫着:“老婆子呀,你怎么又不知道尿啦?”
柳枝闭着眼一动不动,连一点反应也没有。常大伯忍不住一阵心酸,他估计是刚才的震动太大,可能把刚刚愈合的脑血管又震裂了。但他有啥办法哩?只能擦着眼泪说:“二拧,咱不能把你妈泡在尿里。”
二拧也擦着眼泪说:“那咋办呀?半路上啥也没有。”
常大伯又说:“那边包里有没用完的垫子,你把它取出来,咱两个给你妈铺在身下,我这边还有两件干衣裳,铺在垫子上就不冰啦。”
二拧取出垫子,常大伯双手把老伴侧起,二拧把垫子和衣裳摞在一块,卷起一半塞到母亲身下把这边铺平;常大伯把老伴放平,又侧过来铺那边。二人忙活了好大一阵子,刚弄好一会功夫,柳枝又把干衣裳尿湿了。
常大伯无奈地说:“没办法了,再坚持一会就到了。”
他们终于进了县中医医院的大门,等着下班的医生到车上给病人量了血压说:“高压185,太高啦。赶快抬下来先做cd,看看结果再说。”
今天家里来的人多,做cd的做cd,办手续的办手续,常大伯虽然坐在连椅上歇着,心里却异常苦楚,祥合怎么会迟迟不到哩?今天他妈转院,就是有多紧的事也得先放一放。他估计今天在回来的路上出了问题。
做cd的结果出来了,大夫仔细看着片子说:“你们看,破裂的部位仍在出血,危险期还没过去。看样子,你们还得去省医院再住些日子。”
来的人全都沉着脸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说话的。常大伯站起来果断地说:“刚从省城回来,再去让人家咋说哩,难道咱们这里就不会看病吗?依我说,赶快安顿住院治疗。只要你们把力尽到,不管瞎与好我们都会感激不尽。即便是人不行了,我们自己认命,绝不找医院的麻烦。”
医生听他这么说才开了住院证,五六个人用担架床把病人抬上四楼,护士领进一间四张床位的病房里,指了指19号那张唯一的闲床。
桃花和二妮领来被褥枕头,很快铺好床帐,把病人头朝里,脚朝外摆放停当。常大伯给老伴身下铺着垫子说:“老婆子,想尿就要说哩。你在省城都会说啦,也知道尿了,回到咱们县里可不能颠倒回来呀。”
柳枝还是闭着眼一动不动,常大伯痛苦极了,坐在床沿上给她揉着胳膊直掉泪。桃花看见了说:“大伯,别难过,大妈会好起来的。”
玉顺走进病房看了看说:“这里和省城比起来,的确差远了。”
护士说:“要不是你们早打招呼,这张床位也被别人占了。你们来只能临时在走廊里加床,等有了出院的才能住进病房。”
二妮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得病的人真多,不管哪里的医院,床位都这么紧张。要不是二爸提前联系熟人,咱们回来也住不上。”
进来询问病情的医生说:“不是住不上,可能得在走廊等几天。这里住院的病人虽多,大部分都是来保养的,打几天吊针就出院了。”
医生又看看片子,问问情况就回办公室开药。过了一会,两个护士进来挂吊针。柳枝体胖,血管不太明显,护士扎了几次才把吊针挂好。二拧不满地说:“你们扎针的技术不咋样,我妈在省城就没扎过二次。”
护士瞪了二拧一眼说:“县里咋能和省里比,省城肯定啥都比这里好。你们放着好地方不住,好护士不用,跑到这不好的地方干啥呀?”
二拧正要再说,常大伯挡住她说:“二拧,别说了。人和人咋能一样哩?再熟练的技术,都是从不熟练的时候过来的。多扎一次怕啥,无非像蚊子叮了似的。护士不经过充分的实践练习,就不会有高超的本领。”
那个护士看看常大伯说:“大叔说得真好,我们的确没有人家的技术高。今天听了你的话,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下次一针扎好。”
吊针挂好以后,护士又给用上了氧气和心脏监测仪,常大伯看柳枝病情转重就没有多说什么。一切安顿就绪,他又叫其他的人都回去。
祥合说:“爸,你都劳了半个月啦,回去歇几天吧。”
常大伯没好气地说:“让你今天这一下,把我半个月的功劳白撂啦,咱们半个月的钱白花了。你要是有比你妈转院更要紧的事,为啥不在电话上说说?我叫救护车也能行,叫其他车也可以。你只应承不见来,我们早就办完手续等你哩,你一直到三点多才去。忙和尚干不下好道场,回来抄近道、开快车,把你妈整得脑血管又破裂了。你还说叫我回去歇着,你能行吗?你靠得住吗?我如果回去歇几天,你妈可能就没命啦。”
玉顺也说:“祥合,不是你爸说你,今天就算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搁。不说了,事已至此,再说也不顶啥。让你爸再停几天,等过了危险期换回去歇歇。你现在把多余的人拉回去,好好想你自己对不对?”
祥合一句话也没说,低着头走出房门下楼去了。四宝说:“你们都坐车回去,我和大伯在这里就行了,咱姊妹几个换着伺候咱妈。”
其他的人都回去了,病房里的三个病人也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临床一个陪护人说:“大叔,我们的病人能行能走,在这里住院就是保养几天。中午把吊针打完,下午没事就回去了,你们晚上在这张床上睡吧。”
另一个陪护人也说:“我们的床也闲着,你们随便睡。我们晚上回去,明早八点才来,只要跟上医生查房、护士挂吊针就行了。”
常大伯问:“你们在这里除了挂吊针而外,再没有别的事了?”
临床病人说:“还有护士测体温、量血压,医生艾灸、贴药,也有扎针的。总之,不管弄啥,最迟赶四点下班以前就全面结束啦。”
常大伯说:“听你们这么说,住院部晚上就没人啦。像我们这样的重病人,晚上要是出现问题怎么办?到啥地方找人去呀?”
有个陪护人说:“不怕,不怕,医护办公室有值班护士,她可以打电话叫值班医生。这里的重病人没有几个,晚上有问题的很少见。”
房里的病人、陪护人,说着说着都回去了,四张床位的病房,就剩了一个病人和两个陪护人。常大伯对四宝说:“这里晚上也很宽敞。”
四宝说:“是呀,白天有点太挤,晚上陪护人也有床睡哩。大伯,你已经陪了我妈半个月,睡觉连衣裳都没脱过,确实太辛苦啦。明天回去换换衣裳、洗洗澡,好好歇几天,让我姊妹伺候我妈吧。我妈有四个儿女,不能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你一个老年人身上。”
常大伯耐心地说:“你们的孝心我知道,但没有我的作用大。过几天吧,她现在的情况不好,等好些了再说,我就是需要洗澡换衣裳啦。”
第二天,同房里的病人果然赶八点都来了。他们看常大伯给老伴那样费力地按摩、精心地照料,心里都非常感动。临床两个病人都是六十来岁的老婆,十八床哪个说:“你老婆能有你这样的老汉真是幸福极了。”
二十床的老婆接着说:“昨天就把我看眼红了,我老汉要是能这样把我伺候两天,我,我死了都是高兴的。”她说着竟掉下了眼泪。
她的陪护人忙说:“妈,你怎么又来了,没我爸了还有我。我,我难道对你不好吗?我爸走了这几年,我可没让你受过任何吃亏。”
老婆忙说:“好娃哩,妈知道我娃是个孝子,这几年把妈照顾得很周到。每年春秋两季,非叫妈住院保养两次不可,我不来都不行。你媳妇在家里看娃做饭,你姊妹两个换着伺候我,心都尽到啦。”
十八床的老婆接着说:“现在的娃们都好,在老人跟前的确不错,忤逆不孝的儿女很少见啦。但在伺候他妈方面,到底和老汉不一样呀!”
常大伯安慰着说:“只要照顾好就行,有啥不一样的?两口子不可能同时走,就有个先后迟早哩。人吗,自己把心态放好,即便短点精神也没有啥。你们每年来这里保养两次,一次能住多长时间?”
有个陪护人说:“不一定,一般都是十天左右,多的两个星期,最少也得一个多星期。你别看住院的病人多,大部分是来检修保养的。”
常大伯笑着说:“现在的人都成了车辆啦,还要定期保养哩。”
另一个陪护人说:“在县级医院看病,门诊合疗不报,住院才报销哩。因此,凡是来看病的人都要住院,花够钱数才能报销合疗。这家医院原先一个住院部也经常闲着,现在增加了几栋楼还是不够用。”
二十床的病人说:“合作医疗给群众办了好事,同时也把这家医院救啦。要不是有了合疗政策,咱县上这中医医院,可能早就关门了。”
常大伯未及再问,上了班的医生进来查房,病人们立即坐到自己床位上。医生检查着,询问着,病人诉说着,陪护人补充着。十七、十八床下来就是十九床,柳枝稍微有点好转,嘴里还是一个字也不能说。
医生看了看说:“今天增加五服中药,中西结合,效果会好些。”
常大伯说:“你看她这样子,西药都很难吃下去,中药就更不好吃了。还是先用西药治着,过几天再看情况,能吃了再开中药不迟。”
医生又说:“那就把针灸用上,每天扎一次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会好一些。”常大伯说:“好,中医医院当然要有中医特色哩。”
一个星期过去,柳枝的病情又有好转,能简单地说半句话,也知道大小便啦。那只不能动的右手灵活多了,只要把饭端到跟前自己就能吃。常大伯觉得一个人完全可以,就叫帮他的人回去干自己的事。
他除了精心照料而外,还是坚持着早晚按摩,每次都在一百三十多下。随着柳枝的病情日益好转,自己的心情也日益轻松了,这才打电话叫人来换。他回家只住了一天一夜,换了衣裳洗了澡又到医院伺候老婆。
病房里其他三个病人都能自理,陪护人不像常大伯那样忠于职守,有事的时候就不来了。常大伯谁的忙都帮,有时一个人看着几个吊针。大家对他都很敬重,除了五好丈夫的美誉之外,还成了公认的大好人。
病房里最忙的时间在前半天,大夫查房,护士挂针,检查病情变化,测量血压体温;送药换氧气,敷贴用艾熏;针灸按穴位,准时要翻身。特别是艾灸的时候最难熬,满屋子烟雾弥漫,气味难闻,陪护人都出去坐在外面。常大伯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一个人经管着四个病人。
十二点以后,艾灸熏完了,烟雾渐渐消散,坐在外边的陪护人陆续进来照管自己病人。打完吊针的就可以出去吃饭,收拾东西回家。三四点以后,病房里又剩了柳枝一个病人。常大伯和她吃了喝了,把一切工作干完便倒在别人床上给老伴宽宽心,说些鼓励的话。
柳枝睡着了,常大伯心里感慨万千,觉得农民有了点养老金便和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儿女们普遍都很孝道,国家这一步走得真是好极了。还有合作医疗,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报销的比例大,农民住院花不了多少钱,有点麻达就来检查保养,不长寿才怪哩。同时,医院也因此发达了。正是:领导英明政策好,合作医疗办养老。
父母有钱孝子多,儿女尽心花费少。
身体保养常检查,发现疾病治疗早。
医院兴旺收入大,百姓健康问题小。
常大伯精心护理了一个来月,柳枝那条不能动的右腿终于恢复了知觉。小腿能弯了,脚趾能动了,肌肉也有弹性了。他心里高兴,除了早晚继续按摩而外,有时间就给老伴活动着、抚摸着,先把她扶着坐起来,把腿转得吊到床下,让她试着往地上踩,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枝终于能下床走几步了,常大伯每次按摩完了就扶着她的胳膊慢慢走。柳枝另一只手把住墙上的扶手,由每次的三步五步,增加到十步八步,渐渐地能够走出房门,到走廊里来回走着。
柳枝一直大便干燥,躺在床上的时候都是常大伯用手指往出掏。有次天明以后她要大便,赶八点还没掏完其他病人就来了。病房里臭气熏人,人家进门看到这种情况都出去坐在外边,等他弄完以后才进来。
房子里还是臭得不行,十七床的病人赶快跑下楼,到商店里买了筒空气清新剂,拿进病房喷了两遍,房里的气味才渐渐不臭了。
病房里恢复了正常秩序,常大伯取出二十块钱走到十七床跟前说:“乡党,这瓶空气清新剂算你帮我买的,我必须把钱给你。”
十七床的病人摇着手说:“不,不,是我自己买的,与你有啥关系?快把钱拿过去吧。你给我们帮了不少忙,我买瓶这个算啥哩。”
常大伯又说:“帮忙买回来就很不错了,我不能叫你跑了路再出钱。我老婆子经常这样,这东西既然能行就少不了,给你放下没用处,我还得拿钱去买。”说罢把钱塞到她手里,拿起空气清新剂放到自己这边。
十七床的病人拿着钱说:“十块钱的小事,你不该这么认真。”十八床的病人说:“给你你就拿着,老常叔说得在理,大婶这样子还要用哩,而你却用不上了。咱们在一起帮忙归帮忙,手续还是弄清好些。”
十七床的病人取出十块钱递给常大伯说:“弄清就弄清,那东西只值十块钱,我就不能多要你的。”常大伯接住钱不再多说。
又过了十来天,柳枝不用人扶,自己把着扶手能走到楼梯口,也能上厕所大小便啦。但她的腿刚能走,蹲着大便还是不行,常大伯给她买了大便用的座椅,寸步不离地跟着防她跌倒,每次上厕所大便,都得扶进去给她挤开塞露,有时用了开塞露也不行,还得他一点一点地用手指掏。
家里每天有人来医院探望,除了亲戚朋友,工地上那些熟人也来了。桃花素来佩服大伯的胸襟、敬重大伯的为人。特别是参加家长会那次,大伯上讲台说的那些话既深刻、又具体,而且高瞻远瞩、见解独到,句句都在根子上,简直令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桃花怕大伯劳的时间太长身体会垮,她就抓紧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到医院硬不回去,想办法搞好生活、多干点活,尽量让大伯多歇一会。
下午没人了,桃花给大妈按摩、锻炼腰腿、扶着散步,把大伯的工作全替代了。常大伯没有办法,只有得席就座,抓紧时间睡一觉。
到了晚上,桃花还不回去,常大伯催着说:“桃花,你回去吧,我能行。厂里有工作,你不回去咋办哩?在这里会影响我们的夫妻感情。”
桃花坐在旁边的床上说:“我来伺候大妈,主要是怕把你的身体累垮了,怎么就影响你们夫妻感情啦?你们老年人即便有夫妻生活,那也得等大妈康复之后,回到家里再说,现在根本谈不上。”
大伯忙说:“看你说的啥话哟,老夫老妻啦,只要互相关心就是感情,互相陪伴就是生活。你把所有的活干完了,叫我怎么表现呀?”
桃花笑着说:“你在我大妈跟前早就表现完了,现在完全用不着。我大妈也关心你,不想让你太劳累了。大妈,你说我这话对吗?”
柳枝忙说:“对,对,他,他要是有麻达,就,就不得了。”
桃花接着说:“大伯,你听大妈是怎么说的,这才叫夫妻感情。大伯,说到这里我倒想请教请教。人说‘爱情就是单行的独木桥,不允许两个人同时通过。’我听说你和我原先那个大妈感情深厚,关系非常要好;现在又对我这个大妈百般关照、疼爱有佳,那种说法似乎不太正确。”
常大伯说:“正确着哩,不允许同时通过是对的,但先后通过还是可以的。我和你这个大妈结婚,也觉得对不起前妻,心里有点愧疚。但现实生活就需要这样,事实证明,我和你柳枝大妈的结合是正确的,是应该的,对两个人来说都是幸福的。你以前那个大妈如果泉下有知,她一定非常高兴。因为她是好人,希望我们这样幸福。由此看来,过去那种忠贞守节、从一而终的说法不太正确。因为,死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死者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
桃花想了想说:“你这话听着很对,现实生活就是这麽个理。我还想问你,我这个大妈和原先那个比起来谁好?你不会不知道吧。”
常大伯肯定地说:“都好。大伯这辈子还算有福,两个最好的女人全让我娶到了。但你那个大妈的命却不好,嫁给我连一天福也没享过。”
桃花说:“你不是不信命吗?那时候国家穷,群众普遍都过着艰难日子。别说我大妈啦,当时的农村妇女,可能享过福的寥寥无几。”
常大伯接着说:“家庭情况好的能强些,嫁进县城就更好啦。你那个大妈跟我以前,已经和城里车站附近的小伙定了婚,很快就是城里人啦。谁知道鬼差神使地嫁到了农村,要不,我怎么会说她的命不好哩。”
桃花好奇地问:“我听说那时候的姑娘,做梦都想嫁到城里去,她怎么会放弃进城到农村来?是不是人家看上更好的不要她了?”
大伯忙说:“不是,不是,是他们不愿意人家,非退婚不可。没退离的时候我去过,亲眼看她家把人家送节来拿的东西全扔出去了。”
桃花疑惑地说:“可能是那小伙长得不好,或者有什么缺陷,姑娘看不上罢了。不然就是什么政治问题,家里有地富反坏右分子。”
常大伯又说:“都不是,那小伙家里生活好,没负担,个子和我差不多。要看长相面容,比我光彩多了。他爸是铁道工人,没有一点政治问题,而我当时是上中农成分,村里还有人鼓动着要升地富哩。”
桃花又说:“这就怪了,放着条件好的城里不嫁,却要嫁到条件不好的农村来。我那个大妈可能脑子有问题哩?不然怎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常大伯接着说:“她除了没文化而外,没有一点问题。人才长得也很不错,高个子,瓜子脸,大眼睛,容光闪,身材不胖不瘦的,在咱村里可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媳妇。比你这个大妈,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躺在床上的柳枝说:“我,我咋能有,有人家好哩?”常大伯安慰着她说:“别往心里去,人各有各的长处,长相咋能一模一样哩?我是就事论事,她没有你的命好,长得再好顶啥哩,早早就离开了人世,---。”
桃花怕引起大伯伤心,连忙打断他的话说:“别说长得怎样,我只想知道,她既然脑子没有问题,那咋能和城里退婚嫁到农村来?”
常大伯说:“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她爸脑子有问题哩?她没文化也没主见,全听她爸的,她爸说定就定,说退就退,她妈也犟不过去。”
桃花惊讶地说:“啊,婚姻大事,怎么能全由父母安排?”
常大伯接着说:“她就是个对父亲唯命是从的人。他爸和老队长他哥是干亲,在咱村里很熟悉,老一辈人没有不认识的。我爸当然也不例外,在咱家里喝了两次茶就鬼迷心窍啦,回家硬让自己定了婚的女儿退婚。
她女儿也来过一次,对咱家的具体情况不是不了解,但她还是听从父亲安排,硬和城里的小伙退了婚。和我订婚之前,不但她妈不同意,所有的亲戚全都极力反对。她爸谁的话都不听,还是让女儿和我定了婚。
咱村里的老队长他哥,在我们订婚之前就百般阻挠,订婚以后还不死心,把他亲家叫到他家推心置腹、剖心析肝地说:‘亲家,不是我说哩,你把娃安排了个啥下家吗?一大家子人口,穷得叮当响,上边两代老人,他妈还是半病身子,头偏着,胳膊抬不起,经常离不了药,有时自己连衣裳都穿不上。他婆虽然没有麻达,毕竟年纪大啦,成天管着她老二的两个没妈娃,干活在那边,吃饭就过来啦。下边有一大窝子学生,上初中的一星期揹两次馍,上小学的顿顿回家吃饭,还有个最小的才几个月。你把娃嫁到这样的家庭于心何忍,娃能过好日子吗?恐怕挣都挣死啦!’
他要他亲家和咱退婚嫁给他外甥,还亲自把他外甥领去认亲,帮忙干活,把她妈都活动通了。可是,她爸始终不同意和咱退婚,也不想因此事和亲家失情破面,太过难看,就把自己的外甥女说给了亲家他外甥。”
桃花想着说:“天哪,咱家过去真有人家说的那么艰难吗?”
常大伯又说:“老队长他哥说的句句属实,咱家那时候的确如此。你爸正上初中,老三和你大姑刚念高小,老四和你二姑上三四年级。你婆生了老五身体就不行了,还得挣扎着管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家庭,你大妈她爸不知哪里差了窍,硬坚持着把他女儿嫁给了我。”
柳枝拉着丈夫的手说:“他,他一眼就看清你是个大好人。”
常大伯接着说:“好人能弄啥?嫁过来就把重担压到身上啦。我当时少不更事,还嫌她没有文化,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梦想娶个有文化、有共同爱好的媳妇陪伴终生。我,我在结婚前三天竟离家出走啦。”
桃花吃惊地说:“啊!离家出走,你走啦这门亲事不是黄了吗?”
常大伯说:“只差一点。当时,我母亲叫人帮忙做馍,发动全村人把馍揹上到处找我。就在结婚的前一天,我到车站正要买票上车的时候,忽然间被人拦腰抱住。我当时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原来是咱村里的老财迷和他儿子。他们发现我后,就不动声色地悄悄溜到身后突然抱住。
那时的老财迷很有劲,也很倔强,我不管怎样说都不放手,父子两个把我跟押犯人似的押回家里,整夜都有好几个人看着、说着、劝着。我看见母亲那双泪汪汪的眼睛,很快便意识到自己不对。
母亲为我姊妹伙把身体累垮了,我应该赶快娶个能干的媳妇照顾她,替她把担子挑起来才是。我咋能那么自私,为了自己一点莫须有的爱好一意孤行,致母亲于不顾,让她这样操心劳累,我的良心何在呀!我想通了便不再跑,婚礼如期举行,到底把她顺利地娶进家门。”
柳枝眨巴着眼睛说:“你,你就是这命,娶,娶几个都没有文化。”
桃花又说:“啊呀!你真的只差一点就把个好媳妇耽搁了。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往后再问,还不知遇个啥人呀。”
常大伯说:“可不是吗,就咱家那样的情况,还想娶个有文化的媳妇,纯系异想天开。如果不是老财迷找见我,以后的情况那就可想而知了”
桃花说:“听我爸说过,我那个大妈既贤惠、又能干,在咱家里劳苦功高,的确出了力、下了苦,全村没有能比上的。”
常大伯又说:“的确如此,自从把她娶过门,我妈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到了她身上。每天给我妈煎中药、穿衣裳,照管我的小弟弟,赶时间还得上地挣工分。放了工才能做饭、安排全家人的生活,一天到晚连颠带跑、紧紧张张,脏衣裳都是晚上洗哩。”
桃花唏嘘着说:“呀,这么多的活,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十几口人吃饭哩,只能用放工那点时间做。还要给学生做馍,真是苦了她啦!”
柳枝说:“那,那有啥哩,过,过去的农民都是这样。”
常大伯接着说:“那时候没有机械,啥活都靠人干,农民的确太苦了。咱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人多劳少,连年超支,家里负担重,上工不能停。你大妈的辛苦程度特别大,但她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割麦割走镰,起场打间叉,就跟穆桂英似的,阵阵到,一般农村妇女没有能比上的。”
桃花感叹着说:“啊!真是了不起的人呀!可惜她没有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年祭奠时多说一会,也让她心里高兴高兴。”
柳枝又说:“唉,不,不知她能,能不能听见?”
常大伯说:“人死了啥都没啦,咋听得见哩。祭奠都是了活人的心事,让活着的人怀念先人,不要忘本,对死者一点作用也没有。”
桃花又问:“听我爸说过,我五爸是吃我大妈的奶长大的,听你这么说似乎不大可能。我大妈没过门就有了我五爸,刚结婚的媳妇没有娃就不会有奶,我五爸咋能吃上我大妈的奶哩?我爸说的话大概有误差。”
常大伯接着说:“没有多大误差。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奶粉,孩子吃奶的时间长,有的娃八岁上学还吃奶哩。你大妈刚过门就管着老五,第二年我们有了大妮,老五还不到两岁。你大妈一直管着两个孩子,老五看大妮吃奶就要吃。她看老五没妈,缺奶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好就让他吃。她的奶多,大妮吃的少,大部分都让老五吃了。”
桃花出了口气说:“哈——原来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人真能干呀!她后来得了啥病早早走啦?是不是那些治不好的瞎瞎病把命要啦?”
常大伯又说:“不是,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娃多太劳累,我妈是让我姊妹伙把命要了;你大妈也是久劳成疾,硬把身体累垮了。家里娃多事多,经济太紧张,要是放在这几年,十个你大妈也死不了。”
桃花不满地说:“那时候也有医院,经济再紧也得想办法先给人看病。你,你咋能只顾弟弟妹妹和家里的事,把我大妈的病耽搁了?”
常大伯说:“你说得对,你大妈的死,我的确难辞其咎。家里的事把我整得焦头烂额,把你大妈的身体忽视啦。弟妹们都要上学、问媳妇,父母亲生养死葬,那一件事都得花钱。你大妈有啥病硬忍着不说,扛着扛着就过去啦。我看她每天都是紧紧张张地干活,从来没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谁知道她的身体早就有了病啦,都怪我对她关心不够。”
柳枝又说:“不,不,不能怪你,这,这咋能怪你哩?”
桃花噘着嘴说:“不怪他怪谁哩?后来关心了一回,领我大妈去医院看病,结果把两千元给我姨缴了。那时如果住院治疗,我大妈就不得死。”
柳枝惊愕地看着丈夫说:“啊,啊,那,那是怎么回事呀?”
常大伯看她着急的样子忙说:“别急,别急,你听我说:啥事都有轻重缓急哩。她姨坐月大出血,生命垂危,不赶快输血人就完啦。咱是去检查看病,当时没有生命之忧。这事如果是你们遇上也会那么做。”
桃花想着说:“理是那么个理,谁都知道救人要紧。可是,他们得救了就该及时还钱呀?他们却好了疮疤忘了疼,就跟没有那回事一样。两千元是你省吃俭用,攒了几年粮食买的钱,再想有谈何容易。”
柳枝气愤地说:“没,没良心,那,那种人就不,不该救。”
桃花接着说:“你回来又攒了好长时间,再次去医院就来不及啦。我姨家太不够人了。我大妈的死,不怪你也得怪他们。”
柳枝戳了常大伯一拳说:“就,就是怪你,啥,啥人都救哩。”
常大伯叹口气说:“唉,谁都不怪,只怪那时的人太穷了。他们也是没办法,两千元在当时来说,的确不是小数目。要是放在现在,两万元把谁都难不倒。咱不说了,那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还说啥哩。”
桃花又说:“几十年,到现在也没见他们还钱。我妈死的时候,你看那些人的样子,还想讹你的钱哩。我说说好让这个大妈知道你的为人。”
柳枝又说:“我,我知道他是好人,谁,谁知还是个大鳖怂。拿,拿钱把别人的老婆救下,自己的老,老婆却死了。”
常大伯推推她说:“我如果不是鳖怂,咋会有后来这些事哩?你可能现在还在柳絮弯哩。”柳枝捉住他的手说:“我,我可能早就死了。”
桃花看看手机说:“不说了,都十点多啦,赶快睡觉吧。”
常大伯说:“你睡吧,老年人瞌睡少,我等你大妈尿了再睡。”
柳枝欠起身说:“我,我现在就尿,尿去呀,省得让你等。”
常大伯连忙把她扶起来走到墙跟前,柳枝把着墙上的扶手慢慢走,他跟着走到厕所,扶进去尿了再扶出来,仍旧把着扶手走回病房。常大伯把她扶上病床经管着睡了,自己才躺在另一张床上熄灯睡觉。
第二天,常大伯一个早就催桃花回去,桃花还是以种种借口坚持不走,直到吃过早饭,吊针打完,又看着扎了电针才搭车回去。
从此以后,家里的人就跟其他病人一样,每天早上换着来一个人帮他,下午没事了就搭车回去,晚上只有常大伯一个人陪着老伴。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柳枝的病情越来越好,平路上不把不扶自己能走,把住楼梯扶手也能上下楼啦。常大伯不再把饭买回来吃,而是把老伴领出医院,坐在食堂里的桌子旁,想吃什么就要什么。
他们住了两个月时间,柳枝饭量增加了,慢慢走路就跟好人差不多;说话虽然有点慢但很清晰,不知道的人看不出她是得过脑出血的人。
柳枝晚上对常大伯说:“我要出院哩,咱回家吧,我这次就是另活一世。医院把我住够了,也把你害扎了,回去还能把你经管几年。”
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常大伯给医生说:“大夫,她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你看能不能出院?我们来了这么长时间,最近老想急着回去。”
医生说:“想出院就能出,你们住的时间确实不短,把好几批病人都陪过去了。害怕一次花的钱超出合疗报销上限,中间还多办了一次出入院手续。你们不要求出院就继续住着,要求出院今天就可以走。”
常大伯忙说:“那好,我给家里打个电话,车来了就回去啦。”
医生说:“急啥哩,就是出院也得把今天的吊针打完,下午再走。”
柳枝忙说:“不,不打啦,不打啦,针把我打得够够的啦。”医生又说:“今天的药已经开过来配好了,你不打给谁打呀?”
常大伯忙说:“打,打,这些日子都过去了,紧慢不在一半天。老婆子,你就再打一天针吧。下午出院,晚上就能睡在咱家里啦。”
柳枝坚持着说:“算了,算了,我自己都能上下楼,不用打了。”
常大伯说:“大夫,她打了几个月针,实在不想打就算了吧。药已经开了就给我们把钱算上,有用处你们随便用,用不上就扔了。”
大夫说:“那,那用艾灸、扎电针还是有好处的。”
常大伯又劝着老伴说:“老婆子,祥合下午才能来,咱坚持也是半天时间。再熏熏艾灸,扎一次电针,然后去吃一次老常家的肉夹馍。回来把手续一办,把咱的东西收拾到一块,祥合一来咱就坐车走啦。”
柳枝终于点着头说:“对,就这么办,不管迟早,今天回去算了。”说罢又往床上一躺,等医生护士例行一天的工作。
常大伯先给祥合打了电话,再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有时间就抓紧办理出院手续。今天不打吊针,刚过十二点就全面结束了。
同房病友的吊针都没打完,常大伯风趣地说:“我们今天彻底解放了,你们还得继续坚持下去。大家都在,我两个再去把这里的饭吃一顿。”
临床有个病人说:“咱县里有了免费公交,医院门口,南边就有车站。你和老伴坐上在县里转转,到公园逛逛,赶天黑回去就行。”
常大伯惊讶地说:“这倒新鲜。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咱县里几时有了免费公交?车不是要烧油吗?司机不是要工资吗?坐车的人不出钱,那么、这些成本从哪里来呀?”
那个病人说:“从哪里来呀,县财政出呗。咱县上今非昔比,这些年来,经济突飞猛进,要那些钱干啥呀?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吗。你看咱县上,啥都比临县强,合作医疗该由农民出的那一部分,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养老保险比别的县多,道路硬化比别的县早,蛋奶工程比别的县好,土房改建比别的县全面。就是这免费公交也是首创,别的县就没有。”
有个陪护人说:“说句实在话,这些年搞改革开放,各方面的情况都变好了。不怕物价大,人也挣得多了。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啥都不缺,不论到哪里都是要啥有啥。过去的东西倒是价低,有钱也买不到。”
又有个病人说:“是呀,过去的麦子一毛一一斤,种粮的农民一年只分几十斤,干部都是凭粮票买哩。现在的白面馒头随便买,到处都有。”
另一个陪护人说:“这些都是实话,就拿这看病来说,医院不少收入,医生不少挣钱,咱看病的人出钱也不多呀,大部分都由国家出啦。”
常大伯说:“是呀,是呀,我原先对改革开放认识不够,总以为把种粮食的好地糟蹋得太可惜啦。你们在,让我老两口去把免费公交坐一回。”他们告别病友,走出医院,坐上免费公交车,整个县城到处看。正所谓:改革开放有了钱,免费午餐并不难。不知此去看的啥?下回文章继续谈。
孝顺儿女到处见,忤逆从此别人间。
过去往事莫追忆,提起难免心发酸。
困难时期丢生命,比起先烈也不冤。
狼把羊皮穿,伤人无形间。有术没德行,财色两头贪。
往事如云烟,有苦也有酸。过了五十年,弹指一挥间。
闲话暂且丢一边,速回正题不要偏。上文说道:常大伯陪老伴柳枝在古城二院治疗,刚去就发现医院存在着许多弊病,除了凭关系、走后门而外,还有个别品质恶劣的医生违规犯纪,收取红包,勒索患者钱财。更有甚者色胆包天、卑鄙无耻,竟敢利用工作之便骗奸少女。
常大伯发现这些情况痛彻心肝、坐卧不安,费尽口舌才说服了他的四个弟弟妹妹,要他们向有关部门反映医院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领导对医院实施整改,让那些不需要住院而凭关系进来的病人马上出院,并利用一切闲置地方增设病床,把急诊室里住不上院的重病人全部接收进来。
常大伯说服了还不放心,又打了几次电话督促强调,及时反映新发现的问题。在他们姊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大见成效,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拘捕了利欲熏心的邵大夫。医院采纳建议,马上开会整改。
那个傲气十足的陕北干部在病房里,正在向常大伯夸夸其谈,院方领导和查房大夫走进门说:“同志,对不起了,你妈这病不需要住院。你们马上收拾东西办理出院手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人还很多。”
干部惊疑地说:“同志,你们可能搞错了,我们单位不是有老关系吗?”院方领导说:“医院今天开会决定,对病不对人。不管是什么关系,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就住,不需要的立即出院腾床位。”
有个医生说:“你还是赶快走吧,一会纪委的人就来啦。”干部急忙叫他妈收拾东西,自己很快办清手续,领着母亲下楼去了。
医生看看柳枝脸上的气色,活动了一下胳膊腿说:“不错,不错,病情大有好转。今天吃饭怎样?感觉好吗?有啥问题尽管说。”
柳枝拽着身上那些电线和鼻子上的氧气管说:“取,取,不要。”常大伯忙说:“她现在能说几个字了,饭量顿顿增加,这只右手也能动啦。你们把这监测仪和氧气取了吧,线管多得跟蜘蛛网似的,太---。”
医生打断他的话说:“该取的时候我们会取。看病吗,不要嫌麻烦,氧气多吸几天对大脑好,心率监测更重要,没有它会出危险。”
常大伯说:“几天老是这个样子,我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那个医生又说:“没有最好,有了变化就跟不上啦。”常大伯说:“既然有了变化跟不上,用它能起什么作用?不如不要啦。”
同来的护士说:“不要,不要咋办哩?出了问题谁负责呀?”
医生接着说:“用它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要是没有它,心脏出现问题发现不了,不能及时抢救就会出危险。”
常大伯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多用几天,受点麻烦就比出危险强。我还以为,你们害怕取早了会减少医院收入。”
护士笑着说:“真是外行,这么大的医院,会在乎那几个钱吗?”
医生查看了病情就到别的病房去了。功夫不大,护士又进来挂好吊针。二妮说:“爸,那个床上今天没人,你躺上去睡一觉,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这里有我看着就能行,现在没有啥事,抓紧时间歇歇吧。”
常大伯说:“我要歇在沙发上就能行。医院里地方这么紧张,那张床咋能闲哩?可能一会病人就来啦。这回来的,一定是需要住院的病人。”
他的话音未落,就见两个护士抱着被子进来,很快铺好床帐,几个患者家属抬来一个中年妇女放到床上。紧跟着,医生诊断问话,护士插氧气,做皮试,用监测,量体温,写记录,挂吊针,确实忙碌了好大一阵子。
医生护士把这个安顿就绪,又去忙着处理别的病人。常大伯看看那几个陪护人就说:“乡党,你们几时来的?看着好像有点面熟。”
有个中年男子气愤地说:“我看也有点面熟,我们比你来得早,你都住了几天啦,我们今天才住进来。有关系就是好呀!住院早,条件好,照顾周到花钱少。我们在急诊室里多住了几天,就把错挨扎啦。”
有个低个青年说:“别说啦,关系社会就是这,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熟人好办事。哪有什么办法,谁叫咱们没有关系哩。”
有个护士进来取东西,听到这话就说:“你们还算有运气,不知是谁把医院告上了,市委、纪委、公检法立即派人调查,下令整改,今早把邵大夫都拘捕啦。要不是这样,你们再有几天也不可能住进来。”
二妮插话说:“这里本来住着一个延安干部他妈,没啥大病。医院领导今早才把他们撵走,床位也是刚腾出来没有多大一会。”
那个中年男子说:“这么说来,咱应该感谢那个上告的人才对。”
低个青年说:“我妈能住进来,真该好好谢谢那人。可惜不知是谁,咋谢哩?咱得好好打听打听,当面说几句感谢话也是好的。”
常大伯忙说:“不用,不用,他之所以那样做,完全是出于正义感,什么样的感谢都不需要。你们住进来就好好看病,别费心打听他了。”
中年男子说:“哦,听你这么说,那人难道是你不成?不可能吧,一个老农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算有勇气往上告也没人听。”
常大伯又说:“不是,不是,老农民何德何能,谁会听我的?你们是哪里人?女人得了啥病?这几天看得强些了吧?”
低个青年说:“我们是半山县人,得病的是我妈,年龄还不到五十岁。听到她一下子起不来的消息,我赶紧请假跑到县医院,马上和我爸把人转到这里。谁知住不上院,在急诊室里看了几天,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中年男子接着说:“她是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县医院看病的,连陪护人都没用,自己上街吃饭,做啥都是一个人。谁知越看越重啦,最后起不来了才说是脑梗。看起来没有你老婆严重,就是不见好转。”
躺在床上的女人说:“唉,觉得有点不美就去看病,不知怎么搞的,把聋子治成哑巴了,看着看着一条腿就不能动啦。”
低个男子说:“妈,你这病不咋,能吃能说,胳膊手活动自如,就是这一条腿动不了。咱多住几天,明天我姐就来了,让我爸回去经管我奶,我姊妹两个伺候你,换着按摩这条腿,很快就能康复。”
中年男子说:“我在这里伺候你妈,家里叫你姑来。你和你姐正上学哩,来看看可以,不能耽搁的时间长了,那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女人说:“是呀,把你爸的话听下,上学那是一辈子的大事呀!不能为了妈,把我娃一辈子的事耽搁了,你们还是快上学去。”
低个青年说:“上学,上学,你们就记了个上学。依我看,妈比上学重要得多,为了你,耽搁就耽搁啦。书念不成不念了,文化不高还能当农民,世上啥活不是人干的。要是没有你了,我们到哪里找妈去呀?”
中年男子大声说:“胡说,胡说,纯系一派胡言,不管怎么说,学习也不能耽搁。你两个都给我专心上学去,照顾你妈有我哩。”
低个青年又说:“你,你一只手能捂几个窟窿?家里还有我奶,我两个上学要钱,我妈看病要钱。你在这里伺候我妈,钱从哪里来呀?我两个伺候我妈,你才能腾出身子筹钱,想方设法的挣钱。”
床上那女人哭着说:“我娃说的是实话,你爸负担确实太重了,要是把他压垮,咱家的天就塌了。唉,都是妈把我娃害了。这咋办呀?我死了一河水都开啦。你爸挣钱供你两个念书,那就轻松多了。”
低个青年也哭着说:“妈,看你说的啥话吗?无论如何都得先把你的病治好。我姊妹两个将来干啥都能行,不能看着把我爸往死地挣。”
中年男子又大声说:“都别哭了,咱家情况可以,你两个好好上学,我能供起,也有能力给你妈把病治好。像咱家这种情况,政府不会看着不管。办低保、报合疗,还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你们安心读书吧。”
常大伯插话说:“孩子,你们的孝心可嘉,但还要明白一点,后生小辈不光有赡养父母的责任,还有报效国家的责任。为母亲而放弃上学,的确难得可贵。但是,如果学不到知识,将来怎么报效祖国呀?
依我看,你们不能放弃上学,这里的事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比如说:咱这间病房里住着两个病人,我们这边靠住有两人陪护,忙的时间少,闲的时间多,白天捎带着把你妈能照顾上。你两个白天照常上课,晚上轮换着到这里陪陪你妈,你爸有事也可以离开,问题不就解决啦。”
中年男子激动地说:“大叔,你,你当真是个好人呀!那就太感谢你们了。孩子,快,快谢谢你这位好心的大爷。”
低个青年刚叫了一声“大爷,”常大伯就抢着说:“行了,行了,谢啥哩?一个病房的病友,互相照顾是应该的,用不着感谢。”
二妮接着说:“这点小事算啥哩。我爸一辈子给人出主意、想办法,帮了多少大忙,从来也不叫任何人感谢,你们完全用不着客气。”
中年男子正要再说,常大伯的弟弟妹妹都来了。老三走在前边说:“大哥,大嫂今天怎样?好些了没有?我们把你嘱咐的两件事都办完了。”
老四接着说:“我们今天到医院来,除了看嫂子的病情而外,更主要的就是看咱们努力的效果怎样?如果还是那样子就没办法了。”
大妹也说:“大哥,我们对你的话可不是敷衍应付,的确出了力、用了心啦。不管效果怎么样,咱们也算把心尽到啦。”
二妹大声说:“尽到啦还得尽,咋能没办法哩。实在不行再往上告,省里不行了还有中央,我回去就给国务院的熟人打电话。”
二妮忙说:“不用啦,不用啦,今天早晨已经把邵大夫逮了。医院也进行整改,不需要住院的病人撵走了,需要住院的重病人都进来啦。”
弟弟妹妹都说:“这就好,这就好,总算咱们的力气没有白费。”
二妮又说:“逮了邵大夫,还把几个叫去问话。看样子,这回是下功夫整改哩。往后,这家医院就不会有那么多坏毛病了。”
那个中年男子惊奇地说:“啊呀,大叔,这些好事真是你干的。我们能住进来,真该好好谢谢你呀。对不起,我刚才还把你误会了。”
常大伯很自然地说:“没啥,没啥,什么感谢都是多余的。我这人就是爱管闲事,看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爱说;看到有困难、没办法的人爱帮。老毛病了,想改也改不了,恐怕要带进棺材里去。”
低个青年说:“大爷,你这是好毛病,千万别改,应该发扬光大才是。有这些毛病的人越多,社会越能变好,我将来也要学习这些好毛病。”
常大伯说:“那是你的自由,我表示大力支持。二妮,别只顾着听话,给你叔父和姑姑倒水呀!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犒劳一下才是。”
二妮连忙起身倒水,叔父挡住她说:“别忙活了,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比喝什么都舒服。病房里不能停的时间长了,让我们快点走吧。”
常大伯说:“对,你们没事了赶快走,病房里就是不能停的人多。”弟妹们往出走着说:“大哥,有事打电话,我们要管就管到底。”
常大伯跟在后面送着说着:“没事了,没事了,办好这些事,就算给我把大忙帮了。要是没有你们,指望我能弄啥?把心操烂也改变不了。”
从此以后,这间病房里住着两个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常大伯是这间房里的常驻大使,儿女们每天换着只来一个人,对谁都没有什么影响。临床病人一儿一女,每天晚上来一个陪伴母亲,病人的丈夫没事伺候妻子,有事打声招呼就走。常大伯两个人伺候两个病人完全可以。
一个星期过去,两个病人都有好转,特别是柳枝的变化最快。嘴里不但能说简单的话,那只不能动的右手也能捉住筷子自己吃饭。又过了几天,柳枝的小便恢复意识,自己能控制住尿啦。常大伯让护士给她取了尿管用便盆尿,他双手把老伴侧起来,单手护住不让倒,一只手从床下取出便盆,轻而易举地放到柳枝的屁股下边,然后放平身子叫她尿。尿完再取出来端进卫生间,倒了尿把便盆冲洗干净,仍旧放到病床底下。
刚过两个星期,每天的费用下了两千元,医生进来说:“你两家这病人,危险期、治疗期都过去啦,往后就是康复期。这里的床位紧张,你们还是回家将养。后边需要住院的患者很多,该走的就要走哩。”
临床那个病人说:“不行,不行,我两个的腿还不能动,你叫我们回去咋办呀?我们好不容易住到这里,病还没有治好,不能走呀!”
医生很客气地说:“嫂子,这里是救命的地方,只要把命救下了,在哪里都可以恢复。后边需要救命的患者很多,没有地方不行呀!”
常大伯说:“医生说得很有道理,咱们别让医院为难,到出院的时候就要走哩。家里的条件不好,可以在县级医院康复。自己县里离家近,啥都方便。再说,县级医院花费小,合疗报销的比例大,负担就轻了。”
临床病人说:“这些道理我知道,咱们在一起住了十来天,你给我们把忙帮扎了。一说要离开,心里不是滋味,一时接受不了呀!”
常大伯笑着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迟早都要离开,有啥接受不了的。咱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就不能在这里住一辈子吧。”
临床病人又说:“大叔,咱们这一离开,再想遇见你这样的好人就难了。”常大伯说:“不难,天下的好人到处都有。打电话叫你丈夫来办手续,出院事情多,我们难以照顾全面,不叫他来可能不行。”
临床病人说:“那当然啦,出院事情多,你也要叫人来哩。”
第二天,两家的人办完出院手续,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边来拉人的祥合却迟迟不到。玉顺已经联系好了县中医医院,叫他们抓紧时间,赶四点下班之前回来办手续。常大伯办好出院手续打了几次电话,祥合只答应就是不见人来。他们心急如焚,等到人来已经三点多了。
祥合看时间不早,害怕赶下班回不去就选择了比较近的道路。玉顺在医院里等不及了又打电话询问,祥合一时心急,车速就快了起来。
可是,近道路况不好,车速一快就会剧烈颠簸。常大伯在车上护住老伴喊:“祥合,慢点开,车上拉着病人,太快了你妈受不了。”
祥合放慢速度说:“叔父在医院等着,我怕咱不能按时赶到。”
常大伯说:“下了班还有值班医生,今天住不上院还有明天哩。路况不好,车速太快我都受不了,何况拉的是脑出血病人。”
同在车上护理病人的二拧忽然说:“啊呀,我妈咋又尿下了?”
常大伯急忙揭开被子一看,柳枝的屁股下边全湿了。急得他捉住老伴的胳膊摇着叫着:“老婆子呀,你怎么又不知道尿啦?”
柳枝闭着眼一动不动,连一点反应也没有。常大伯忍不住一阵心酸,他估计是刚才的震动太大,可能把刚刚愈合的脑血管又震裂了。但他有啥办法哩?只能擦着眼泪说:“二拧,咱不能把你妈泡在尿里。”
二拧也擦着眼泪说:“那咋办呀?半路上啥也没有。”
常大伯又说:“那边包里有没用完的垫子,你把它取出来,咱两个给你妈铺在身下,我这边还有两件干衣裳,铺在垫子上就不冰啦。”
二拧取出垫子,常大伯双手把老伴侧起,二拧把垫子和衣裳摞在一块,卷起一半塞到母亲身下把这边铺平;常大伯把老伴放平,又侧过来铺那边。二人忙活了好大一阵子,刚弄好一会功夫,柳枝又把干衣裳尿湿了。
常大伯无奈地说:“没办法了,再坚持一会就到了。”
他们终于进了县中医医院的大门,等着下班的医生到车上给病人量了血压说:“高压185,太高啦。赶快抬下来先做cd,看看结果再说。”
今天家里来的人多,做cd的做cd,办手续的办手续,常大伯虽然坐在连椅上歇着,心里却异常苦楚,祥合怎么会迟迟不到哩?今天他妈转院,就是有多紧的事也得先放一放。他估计今天在回来的路上出了问题。
做cd的结果出来了,大夫仔细看着片子说:“你们看,破裂的部位仍在出血,危险期还没过去。看样子,你们还得去省医院再住些日子。”
来的人全都沉着脸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说话的。常大伯站起来果断地说:“刚从省城回来,再去让人家咋说哩,难道咱们这里就不会看病吗?依我说,赶快安顿住院治疗。只要你们把力尽到,不管瞎与好我们都会感激不尽。即便是人不行了,我们自己认命,绝不找医院的麻烦。”
医生听他这么说才开了住院证,五六个人用担架床把病人抬上四楼,护士领进一间四张床位的病房里,指了指19号那张唯一的闲床。
桃花和二妮领来被褥枕头,很快铺好床帐,把病人头朝里,脚朝外摆放停当。常大伯给老伴身下铺着垫子说:“老婆子,想尿就要说哩。你在省城都会说啦,也知道尿了,回到咱们县里可不能颠倒回来呀。”
柳枝还是闭着眼一动不动,常大伯痛苦极了,坐在床沿上给她揉着胳膊直掉泪。桃花看见了说:“大伯,别难过,大妈会好起来的。”
玉顺走进病房看了看说:“这里和省城比起来,的确差远了。”
护士说:“要不是你们早打招呼,这张床位也被别人占了。你们来只能临时在走廊里加床,等有了出院的才能住进病房。”
二妮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得病的人真多,不管哪里的医院,床位都这么紧张。要不是二爸提前联系熟人,咱们回来也住不上。”
进来询问病情的医生说:“不是住不上,可能得在走廊等几天。这里住院的病人虽多,大部分都是来保养的,打几天吊针就出院了。”
医生又看看片子,问问情况就回办公室开药。过了一会,两个护士进来挂吊针。柳枝体胖,血管不太明显,护士扎了几次才把吊针挂好。二拧不满地说:“你们扎针的技术不咋样,我妈在省城就没扎过二次。”
护士瞪了二拧一眼说:“县里咋能和省里比,省城肯定啥都比这里好。你们放着好地方不住,好护士不用,跑到这不好的地方干啥呀?”
二拧正要再说,常大伯挡住她说:“二拧,别说了。人和人咋能一样哩?再熟练的技术,都是从不熟练的时候过来的。多扎一次怕啥,无非像蚊子叮了似的。护士不经过充分的实践练习,就不会有高超的本领。”
那个护士看看常大伯说:“大叔说得真好,我们的确没有人家的技术高。今天听了你的话,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取下次一针扎好。”
吊针挂好以后,护士又给用上了氧气和心脏监测仪,常大伯看柳枝病情转重就没有多说什么。一切安顿就绪,他又叫其他的人都回去。
祥合说:“爸,你都劳了半个月啦,回去歇几天吧。”
常大伯没好气地说:“让你今天这一下,把我半个月的功劳白撂啦,咱们半个月的钱白花了。你要是有比你妈转院更要紧的事,为啥不在电话上说说?我叫救护车也能行,叫其他车也可以。你只应承不见来,我们早就办完手续等你哩,你一直到三点多才去。忙和尚干不下好道场,回来抄近道、开快车,把你妈整得脑血管又破裂了。你还说叫我回去歇着,你能行吗?你靠得住吗?我如果回去歇几天,你妈可能就没命啦。”
玉顺也说:“祥合,不是你爸说你,今天就算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搁。不说了,事已至此,再说也不顶啥。让你爸再停几天,等过了危险期换回去歇歇。你现在把多余的人拉回去,好好想你自己对不对?”
祥合一句话也没说,低着头走出房门下楼去了。四宝说:“你们都坐车回去,我和大伯在这里就行了,咱姊妹几个换着伺候咱妈。”
其他的人都回去了,病房里的三个病人也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临床一个陪护人说:“大叔,我们的病人能行能走,在这里住院就是保养几天。中午把吊针打完,下午没事就回去了,你们晚上在这张床上睡吧。”
另一个陪护人也说:“我们的床也闲着,你们随便睡。我们晚上回去,明早八点才来,只要跟上医生查房、护士挂吊针就行了。”
常大伯问:“你们在这里除了挂吊针而外,再没有别的事了?”
临床病人说:“还有护士测体温、量血压,医生艾灸、贴药,也有扎针的。总之,不管弄啥,最迟赶四点下班以前就全面结束啦。”
常大伯说:“听你们这么说,住院部晚上就没人啦。像我们这样的重病人,晚上要是出现问题怎么办?到啥地方找人去呀?”
有个陪护人说:“不怕,不怕,医护办公室有值班护士,她可以打电话叫值班医生。这里的重病人没有几个,晚上有问题的很少见。”
房里的病人、陪护人,说着说着都回去了,四张床位的病房,就剩了一个病人和两个陪护人。常大伯对四宝说:“这里晚上也很宽敞。”
四宝说:“是呀,白天有点太挤,晚上陪护人也有床睡哩。大伯,你已经陪了我妈半个月,睡觉连衣裳都没脱过,确实太辛苦啦。明天回去换换衣裳、洗洗澡,好好歇几天,让我姊妹伺候我妈吧。我妈有四个儿女,不能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你一个老年人身上。”
常大伯耐心地说:“你们的孝心我知道,但没有我的作用大。过几天吧,她现在的情况不好,等好些了再说,我就是需要洗澡换衣裳啦。”
第二天,同房里的病人果然赶八点都来了。他们看常大伯给老伴那样费力地按摩、精心地照料,心里都非常感动。临床两个病人都是六十来岁的老婆,十八床哪个说:“你老婆能有你这样的老汉真是幸福极了。”
二十床的老婆接着说:“昨天就把我看眼红了,我老汉要是能这样把我伺候两天,我,我死了都是高兴的。”她说着竟掉下了眼泪。
她的陪护人忙说:“妈,你怎么又来了,没我爸了还有我。我,我难道对你不好吗?我爸走了这几年,我可没让你受过任何吃亏。”
老婆忙说:“好娃哩,妈知道我娃是个孝子,这几年把妈照顾得很周到。每年春秋两季,非叫妈住院保养两次不可,我不来都不行。你媳妇在家里看娃做饭,你姊妹两个换着伺候我,心都尽到啦。”
十八床的老婆接着说:“现在的娃们都好,在老人跟前的确不错,忤逆不孝的儿女很少见啦。但在伺候他妈方面,到底和老汉不一样呀!”
常大伯安慰着说:“只要照顾好就行,有啥不一样的?两口子不可能同时走,就有个先后迟早哩。人吗,自己把心态放好,即便短点精神也没有啥。你们每年来这里保养两次,一次能住多长时间?”
有个陪护人说:“不一定,一般都是十天左右,多的两个星期,最少也得一个多星期。你别看住院的病人多,大部分是来检修保养的。”
常大伯笑着说:“现在的人都成了车辆啦,还要定期保养哩。”
另一个陪护人说:“在县级医院看病,门诊合疗不报,住院才报销哩。因此,凡是来看病的人都要住院,花够钱数才能报销合疗。这家医院原先一个住院部也经常闲着,现在增加了几栋楼还是不够用。”
二十床的病人说:“合作医疗给群众办了好事,同时也把这家医院救啦。要不是有了合疗政策,咱县上这中医医院,可能早就关门了。”
常大伯未及再问,上了班的医生进来查房,病人们立即坐到自己床位上。医生检查着,询问着,病人诉说着,陪护人补充着。十七、十八床下来就是十九床,柳枝稍微有点好转,嘴里还是一个字也不能说。
医生看了看说:“今天增加五服中药,中西结合,效果会好些。”
常大伯说:“你看她这样子,西药都很难吃下去,中药就更不好吃了。还是先用西药治着,过几天再看情况,能吃了再开中药不迟。”
医生又说:“那就把针灸用上,每天扎一次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会好一些。”常大伯说:“好,中医医院当然要有中医特色哩。”
一个星期过去,柳枝的病情又有好转,能简单地说半句话,也知道大小便啦。那只不能动的右手灵活多了,只要把饭端到跟前自己就能吃。常大伯觉得一个人完全可以,就叫帮他的人回去干自己的事。
他除了精心照料而外,还是坚持着早晚按摩,每次都在一百三十多下。随着柳枝的病情日益好转,自己的心情也日益轻松了,这才打电话叫人来换。他回家只住了一天一夜,换了衣裳洗了澡又到医院伺候老婆。
病房里其他三个病人都能自理,陪护人不像常大伯那样忠于职守,有事的时候就不来了。常大伯谁的忙都帮,有时一个人看着几个吊针。大家对他都很敬重,除了五好丈夫的美誉之外,还成了公认的大好人。
病房里最忙的时间在前半天,大夫查房,护士挂针,检查病情变化,测量血压体温;送药换氧气,敷贴用艾熏;针灸按穴位,准时要翻身。特别是艾灸的时候最难熬,满屋子烟雾弥漫,气味难闻,陪护人都出去坐在外面。常大伯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一个人经管着四个病人。
十二点以后,艾灸熏完了,烟雾渐渐消散,坐在外边的陪护人陆续进来照管自己病人。打完吊针的就可以出去吃饭,收拾东西回家。三四点以后,病房里又剩了柳枝一个病人。常大伯和她吃了喝了,把一切工作干完便倒在别人床上给老伴宽宽心,说些鼓励的话。
柳枝睡着了,常大伯心里感慨万千,觉得农民有了点养老金便和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儿女们普遍都很孝道,国家这一步走得真是好极了。还有合作医疗,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报销的比例大,农民住院花不了多少钱,有点麻达就来检查保养,不长寿才怪哩。同时,医院也因此发达了。正是:领导英明政策好,合作医疗办养老。
父母有钱孝子多,儿女尽心花费少。
身体保养常检查,发现疾病治疗早。
医院兴旺收入大,百姓健康问题小。
常大伯精心护理了一个来月,柳枝那条不能动的右腿终于恢复了知觉。小腿能弯了,脚趾能动了,肌肉也有弹性了。他心里高兴,除了早晚继续按摩而外,有时间就给老伴活动着、抚摸着,先把她扶着坐起来,把腿转得吊到床下,让她试着往地上踩,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再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枝终于能下床走几步了,常大伯每次按摩完了就扶着她的胳膊慢慢走。柳枝另一只手把住墙上的扶手,由每次的三步五步,增加到十步八步,渐渐地能够走出房门,到走廊里来回走着。
柳枝一直大便干燥,躺在床上的时候都是常大伯用手指往出掏。有次天明以后她要大便,赶八点还没掏完其他病人就来了。病房里臭气熏人,人家进门看到这种情况都出去坐在外边,等他弄完以后才进来。
房子里还是臭得不行,十七床的病人赶快跑下楼,到商店里买了筒空气清新剂,拿进病房喷了两遍,房里的气味才渐渐不臭了。
病房里恢复了正常秩序,常大伯取出二十块钱走到十七床跟前说:“乡党,这瓶空气清新剂算你帮我买的,我必须把钱给你。”
十七床的病人摇着手说:“不,不,是我自己买的,与你有啥关系?快把钱拿过去吧。你给我们帮了不少忙,我买瓶这个算啥哩。”
常大伯又说:“帮忙买回来就很不错了,我不能叫你跑了路再出钱。我老婆子经常这样,这东西既然能行就少不了,给你放下没用处,我还得拿钱去买。”说罢把钱塞到她手里,拿起空气清新剂放到自己这边。
十七床的病人拿着钱说:“十块钱的小事,你不该这么认真。”十八床的病人说:“给你你就拿着,老常叔说得在理,大婶这样子还要用哩,而你却用不上了。咱们在一起帮忙归帮忙,手续还是弄清好些。”
十七床的病人取出十块钱递给常大伯说:“弄清就弄清,那东西只值十块钱,我就不能多要你的。”常大伯接住钱不再多说。
又过了十来天,柳枝不用人扶,自己把着扶手能走到楼梯口,也能上厕所大小便啦。但她的腿刚能走,蹲着大便还是不行,常大伯给她买了大便用的座椅,寸步不离地跟着防她跌倒,每次上厕所大便,都得扶进去给她挤开塞露,有时用了开塞露也不行,还得他一点一点地用手指掏。
家里每天有人来医院探望,除了亲戚朋友,工地上那些熟人也来了。桃花素来佩服大伯的胸襟、敬重大伯的为人。特别是参加家长会那次,大伯上讲台说的那些话既深刻、又具体,而且高瞻远瞩、见解独到,句句都在根子上,简直令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桃花怕大伯劳的时间太长身体会垮,她就抓紧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到医院硬不回去,想办法搞好生活、多干点活,尽量让大伯多歇一会。
下午没人了,桃花给大妈按摩、锻炼腰腿、扶着散步,把大伯的工作全替代了。常大伯没有办法,只有得席就座,抓紧时间睡一觉。
到了晚上,桃花还不回去,常大伯催着说:“桃花,你回去吧,我能行。厂里有工作,你不回去咋办哩?在这里会影响我们的夫妻感情。”
桃花坐在旁边的床上说:“我来伺候大妈,主要是怕把你的身体累垮了,怎么就影响你们夫妻感情啦?你们老年人即便有夫妻生活,那也得等大妈康复之后,回到家里再说,现在根本谈不上。”
大伯忙说:“看你说的啥话哟,老夫老妻啦,只要互相关心就是感情,互相陪伴就是生活。你把所有的活干完了,叫我怎么表现呀?”
桃花笑着说:“你在我大妈跟前早就表现完了,现在完全用不着。我大妈也关心你,不想让你太劳累了。大妈,你说我这话对吗?”
柳枝忙说:“对,对,他,他要是有麻达,就,就不得了。”
桃花接着说:“大伯,你听大妈是怎么说的,这才叫夫妻感情。大伯,说到这里我倒想请教请教。人说‘爱情就是单行的独木桥,不允许两个人同时通过。’我听说你和我原先那个大妈感情深厚,关系非常要好;现在又对我这个大妈百般关照、疼爱有佳,那种说法似乎不太正确。”
常大伯说:“正确着哩,不允许同时通过是对的,但先后通过还是可以的。我和你这个大妈结婚,也觉得对不起前妻,心里有点愧疚。但现实生活就需要这样,事实证明,我和你柳枝大妈的结合是正确的,是应该的,对两个人来说都是幸福的。你以前那个大妈如果泉下有知,她一定非常高兴。因为她是好人,希望我们这样幸福。由此看来,过去那种忠贞守节、从一而终的说法不太正确。因为,死了的人已经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死者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
桃花想了想说:“你这话听着很对,现实生活就是这麽个理。我还想问你,我这个大妈和原先那个比起来谁好?你不会不知道吧。”
常大伯肯定地说:“都好。大伯这辈子还算有福,两个最好的女人全让我娶到了。但你那个大妈的命却不好,嫁给我连一天福也没享过。”
桃花说:“你不是不信命吗?那时候国家穷,群众普遍都过着艰难日子。别说我大妈啦,当时的农村妇女,可能享过福的寥寥无几。”
常大伯接着说:“家庭情况好的能强些,嫁进县城就更好啦。你那个大妈跟我以前,已经和城里车站附近的小伙定了婚,很快就是城里人啦。谁知道鬼差神使地嫁到了农村,要不,我怎么会说她的命不好哩。”
桃花好奇地问:“我听说那时候的姑娘,做梦都想嫁到城里去,她怎么会放弃进城到农村来?是不是人家看上更好的不要她了?”
大伯忙说:“不是,不是,是他们不愿意人家,非退婚不可。没退离的时候我去过,亲眼看她家把人家送节来拿的东西全扔出去了。”
桃花疑惑地说:“可能是那小伙长得不好,或者有什么缺陷,姑娘看不上罢了。不然就是什么政治问题,家里有地富反坏右分子。”
常大伯又说:“都不是,那小伙家里生活好,没负担,个子和我差不多。要看长相面容,比我光彩多了。他爸是铁道工人,没有一点政治问题,而我当时是上中农成分,村里还有人鼓动着要升地富哩。”
桃花又说:“这就怪了,放着条件好的城里不嫁,却要嫁到条件不好的农村来。我那个大妈可能脑子有问题哩?不然怎么会做这样的决定。”
常大伯接着说:“她除了没文化而外,没有一点问题。人才长得也很不错,高个子,瓜子脸,大眼睛,容光闪,身材不胖不瘦的,在咱村里可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媳妇。比你这个大妈,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躺在床上的柳枝说:“我,我咋能有,有人家好哩?”常大伯安慰着她说:“别往心里去,人各有各的长处,长相咋能一模一样哩?我是就事论事,她没有你的命好,长得再好顶啥哩,早早就离开了人世,---。”
桃花怕引起大伯伤心,连忙打断他的话说:“别说长得怎样,我只想知道,她既然脑子没有问题,那咋能和城里退婚嫁到农村来?”
常大伯说:“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她爸脑子有问题哩?她没文化也没主见,全听她爸的,她爸说定就定,说退就退,她妈也犟不过去。”
桃花惊讶地说:“啊,婚姻大事,怎么能全由父母安排?”
常大伯接着说:“她就是个对父亲唯命是从的人。他爸和老队长他哥是干亲,在咱村里很熟悉,老一辈人没有不认识的。我爸当然也不例外,在咱家里喝了两次茶就鬼迷心窍啦,回家硬让自己定了婚的女儿退婚。
她女儿也来过一次,对咱家的具体情况不是不了解,但她还是听从父亲安排,硬和城里的小伙退了婚。和我订婚之前,不但她妈不同意,所有的亲戚全都极力反对。她爸谁的话都不听,还是让女儿和我定了婚。
咱村里的老队长他哥,在我们订婚之前就百般阻挠,订婚以后还不死心,把他亲家叫到他家推心置腹、剖心析肝地说:‘亲家,不是我说哩,你把娃安排了个啥下家吗?一大家子人口,穷得叮当响,上边两代老人,他妈还是半病身子,头偏着,胳膊抬不起,经常离不了药,有时自己连衣裳都穿不上。他婆虽然没有麻达,毕竟年纪大啦,成天管着她老二的两个没妈娃,干活在那边,吃饭就过来啦。下边有一大窝子学生,上初中的一星期揹两次馍,上小学的顿顿回家吃饭,还有个最小的才几个月。你把娃嫁到这样的家庭于心何忍,娃能过好日子吗?恐怕挣都挣死啦!’
他要他亲家和咱退婚嫁给他外甥,还亲自把他外甥领去认亲,帮忙干活,把她妈都活动通了。可是,她爸始终不同意和咱退婚,也不想因此事和亲家失情破面,太过难看,就把自己的外甥女说给了亲家他外甥。”
桃花想着说:“天哪,咱家过去真有人家说的那么艰难吗?”
常大伯又说:“老队长他哥说的句句属实,咱家那时候的确如此。你爸正上初中,老三和你大姑刚念高小,老四和你二姑上三四年级。你婆生了老五身体就不行了,还得挣扎着管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家庭,你大妈她爸不知哪里差了窍,硬坚持着把他女儿嫁给了我。”
柳枝拉着丈夫的手说:“他,他一眼就看清你是个大好人。”
常大伯接着说:“好人能弄啥?嫁过来就把重担压到身上啦。我当时少不更事,还嫌她没有文化,和我没有共同语言,梦想娶个有文化、有共同爱好的媳妇陪伴终生。我,我在结婚前三天竟离家出走啦。”
桃花吃惊地说:“啊!离家出走,你走啦这门亲事不是黄了吗?”
常大伯说:“只差一点。当时,我母亲叫人帮忙做馍,发动全村人把馍揹上到处找我。就在结婚的前一天,我到车站正要买票上车的时候,忽然间被人拦腰抱住。我当时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原来是咱村里的老财迷和他儿子。他们发现我后,就不动声色地悄悄溜到身后突然抱住。
那时的老财迷很有劲,也很倔强,我不管怎样说都不放手,父子两个把我跟押犯人似的押回家里,整夜都有好几个人看着、说着、劝着。我看见母亲那双泪汪汪的眼睛,很快便意识到自己不对。
母亲为我姊妹伙把身体累垮了,我应该赶快娶个能干的媳妇照顾她,替她把担子挑起来才是。我咋能那么自私,为了自己一点莫须有的爱好一意孤行,致母亲于不顾,让她这样操心劳累,我的良心何在呀!我想通了便不再跑,婚礼如期举行,到底把她顺利地娶进家门。”
柳枝眨巴着眼睛说:“你,你就是这命,娶,娶几个都没有文化。”
桃花又说:“啊呀!你真的只差一点就把个好媳妇耽搁了。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啦。往后再问,还不知遇个啥人呀。”
常大伯说:“可不是吗,就咱家那样的情况,还想娶个有文化的媳妇,纯系异想天开。如果不是老财迷找见我,以后的情况那就可想而知了”
桃花说:“听我爸说过,我那个大妈既贤惠、又能干,在咱家里劳苦功高,的确出了力、下了苦,全村没有能比上的。”
常大伯又说:“的确如此,自从把她娶过门,我妈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到了她身上。每天给我妈煎中药、穿衣裳,照管我的小弟弟,赶时间还得上地挣工分。放了工才能做饭、安排全家人的生活,一天到晚连颠带跑、紧紧张张,脏衣裳都是晚上洗哩。”
桃花唏嘘着说:“呀,这么多的活,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十几口人吃饭哩,只能用放工那点时间做。还要给学生做馍,真是苦了她啦!”
柳枝说:“那,那有啥哩,过,过去的农民都是这样。”
常大伯接着说:“那时候没有机械,啥活都靠人干,农民的确太苦了。咱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人多劳少,连年超支,家里负担重,上工不能停。你大妈的辛苦程度特别大,但她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割麦割走镰,起场打间叉,就跟穆桂英似的,阵阵到,一般农村妇女没有能比上的。”
桃花感叹着说:“啊!真是了不起的人呀!可惜她没有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年祭奠时多说一会,也让她心里高兴高兴。”
柳枝又说:“唉,不,不知她能,能不能听见?”
常大伯说:“人死了啥都没啦,咋听得见哩。祭奠都是了活人的心事,让活着的人怀念先人,不要忘本,对死者一点作用也没有。”
桃花又问:“听我爸说过,我五爸是吃我大妈的奶长大的,听你这么说似乎不大可能。我大妈没过门就有了我五爸,刚结婚的媳妇没有娃就不会有奶,我五爸咋能吃上我大妈的奶哩?我爸说的话大概有误差。”
常大伯接着说:“没有多大误差。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奶粉,孩子吃奶的时间长,有的娃八岁上学还吃奶哩。你大妈刚过门就管着老五,第二年我们有了大妮,老五还不到两岁。你大妈一直管着两个孩子,老五看大妮吃奶就要吃。她看老五没妈,缺奶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好就让他吃。她的奶多,大妮吃的少,大部分都让老五吃了。”
桃花出了口气说:“哈——原来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人真能干呀!她后来得了啥病早早走啦?是不是那些治不好的瞎瞎病把命要啦?”
常大伯又说:“不是,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娃多太劳累,我妈是让我姊妹伙把命要了;你大妈也是久劳成疾,硬把身体累垮了。家里娃多事多,经济太紧张,要是放在这几年,十个你大妈也死不了。”
桃花不满地说:“那时候也有医院,经济再紧也得想办法先给人看病。你,你咋能只顾弟弟妹妹和家里的事,把我大妈的病耽搁了?”
常大伯说:“你说得对,你大妈的死,我的确难辞其咎。家里的事把我整得焦头烂额,把你大妈的身体忽视啦。弟妹们都要上学、问媳妇,父母亲生养死葬,那一件事都得花钱。你大妈有啥病硬忍着不说,扛着扛着就过去啦。我看她每天都是紧紧张张地干活,从来没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谁知道她的身体早就有了病啦,都怪我对她关心不够。”
柳枝又说:“不,不,不能怪你,这,这咋能怪你哩?”
桃花噘着嘴说:“不怪他怪谁哩?后来关心了一回,领我大妈去医院看病,结果把两千元给我姨缴了。那时如果住院治疗,我大妈就不得死。”
柳枝惊愕地看着丈夫说:“啊,啊,那,那是怎么回事呀?”
常大伯看她着急的样子忙说:“别急,别急,你听我说:啥事都有轻重缓急哩。她姨坐月大出血,生命垂危,不赶快输血人就完啦。咱是去检查看病,当时没有生命之忧。这事如果是你们遇上也会那么做。”
桃花想着说:“理是那么个理,谁都知道救人要紧。可是,他们得救了就该及时还钱呀?他们却好了疮疤忘了疼,就跟没有那回事一样。两千元是你省吃俭用,攒了几年粮食买的钱,再想有谈何容易。”
柳枝气愤地说:“没,没良心,那,那种人就不,不该救。”
桃花接着说:“你回来又攒了好长时间,再次去医院就来不及啦。我姨家太不够人了。我大妈的死,不怪你也得怪他们。”
柳枝戳了常大伯一拳说:“就,就是怪你,啥,啥人都救哩。”
常大伯叹口气说:“唉,谁都不怪,只怪那时的人太穷了。他们也是没办法,两千元在当时来说,的确不是小数目。要是放在现在,两万元把谁都难不倒。咱不说了,那事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还说啥哩。”
桃花又说:“几十年,到现在也没见他们还钱。我妈死的时候,你看那些人的样子,还想讹你的钱哩。我说说好让这个大妈知道你的为人。”
柳枝又说:“我,我知道他是好人,谁,谁知还是个大鳖怂。拿,拿钱把别人的老婆救下,自己的老,老婆却死了。”
常大伯推推她说:“我如果不是鳖怂,咋会有后来这些事哩?你可能现在还在柳絮弯哩。”柳枝捉住他的手说:“我,我可能早就死了。”
桃花看看手机说:“不说了,都十点多啦,赶快睡觉吧。”
常大伯说:“你睡吧,老年人瞌睡少,我等你大妈尿了再睡。”
柳枝欠起身说:“我,我现在就尿,尿去呀,省得让你等。”
常大伯连忙把她扶起来走到墙跟前,柳枝把着墙上的扶手慢慢走,他跟着走到厕所,扶进去尿了再扶出来,仍旧把着扶手走回病房。常大伯把她扶上病床经管着睡了,自己才躺在另一张床上熄灯睡觉。
第二天,常大伯一个早就催桃花回去,桃花还是以种种借口坚持不走,直到吃过早饭,吊针打完,又看着扎了电针才搭车回去。
从此以后,家里的人就跟其他病人一样,每天早上换着来一个人帮他,下午没事了就搭车回去,晚上只有常大伯一个人陪着老伴。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柳枝的病情越来越好,平路上不把不扶自己能走,把住楼梯扶手也能上下楼啦。常大伯不再把饭买回来吃,而是把老伴领出医院,坐在食堂里的桌子旁,想吃什么就要什么。
他们住了两个月时间,柳枝饭量增加了,慢慢走路就跟好人差不多;说话虽然有点慢但很清晰,不知道的人看不出她是得过脑出血的人。
柳枝晚上对常大伯说:“我要出院哩,咱回家吧,我这次就是另活一世。医院把我住够了,也把你害扎了,回去还能把你经管几年。”
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常大伯给医生说:“大夫,她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你看能不能出院?我们来了这么长时间,最近老想急着回去。”
医生说:“想出院就能出,你们住的时间确实不短,把好几批病人都陪过去了。害怕一次花的钱超出合疗报销上限,中间还多办了一次出入院手续。你们不要求出院就继续住着,要求出院今天就可以走。”
常大伯忙说:“那好,我给家里打个电话,车来了就回去啦。”
医生说:“急啥哩,就是出院也得把今天的吊针打完,下午再走。”
柳枝忙说:“不,不打啦,不打啦,针把我打得够够的啦。”医生又说:“今天的药已经开过来配好了,你不打给谁打呀?”
常大伯忙说:“打,打,这些日子都过去了,紧慢不在一半天。老婆子,你就再打一天针吧。下午出院,晚上就能睡在咱家里啦。”
柳枝坚持着说:“算了,算了,我自己都能上下楼,不用打了。”
常大伯说:“大夫,她打了几个月针,实在不想打就算了吧。药已经开了就给我们把钱算上,有用处你们随便用,用不上就扔了。”
大夫说:“那,那用艾灸、扎电针还是有好处的。”
常大伯又劝着老伴说:“老婆子,祥合下午才能来,咱坚持也是半天时间。再熏熏艾灸,扎一次电针,然后去吃一次老常家的肉夹馍。回来把手续一办,把咱的东西收拾到一块,祥合一来咱就坐车走啦。”
柳枝终于点着头说:“对,就这么办,不管迟早,今天回去算了。”说罢又往床上一躺,等医生护士例行一天的工作。
常大伯先给祥合打了电话,再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有时间就抓紧办理出院手续。今天不打吊针,刚过十二点就全面结束了。
同房病友的吊针都没打完,常大伯风趣地说:“我们今天彻底解放了,你们还得继续坚持下去。大家都在,我两个再去把这里的饭吃一顿。”
临床有个病人说:“咱县里有了免费公交,医院门口,南边就有车站。你和老伴坐上在县里转转,到公园逛逛,赶天黑回去就行。”
常大伯惊讶地说:“这倒新鲜。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咱县里几时有了免费公交?车不是要烧油吗?司机不是要工资吗?坐车的人不出钱,那么、这些成本从哪里来呀?”
那个病人说:“从哪里来呀,县财政出呗。咱县上今非昔比,这些年来,经济突飞猛进,要那些钱干啥呀?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吗。你看咱县上,啥都比临县强,合作医疗该由农民出的那一部分,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养老保险比别的县多,道路硬化比别的县早,蛋奶工程比别的县好,土房改建比别的县全面。就是这免费公交也是首创,别的县就没有。”
有个陪护人说:“说句实在话,这些年搞改革开放,各方面的情况都变好了。不怕物价大,人也挣得多了。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啥都不缺,不论到哪里都是要啥有啥。过去的东西倒是价低,有钱也买不到。”
又有个病人说:“是呀,过去的麦子一毛一一斤,种粮的农民一年只分几十斤,干部都是凭粮票买哩。现在的白面馒头随便买,到处都有。”
另一个陪护人说:“这些都是实话,就拿这看病来说,医院不少收入,医生不少挣钱,咱看病的人出钱也不多呀,大部分都由国家出啦。”
常大伯说:“是呀,是呀,我原先对改革开放认识不够,总以为把种粮食的好地糟蹋得太可惜啦。你们在,让我老两口去把免费公交坐一回。”他们告别病友,走出医院,坐上免费公交车,整个县城到处看。正所谓:改革开放有了钱,免费午餐并不难。不知此去看的啥?下回文章继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