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屋外黑影
“想不起来了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日太久。”
时隔一年,想不起来,也在情理之。
“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到树林里面去了。”
“为什么?”
“不是快放假了吗!学生都忙着收拾东西回家,如果是毕业生的话,都忙着托人找关系寻门路。谁还有闲工夫到树林里面转啊!”
“曹师傅,您能领我们到树林里面去转转吗?”
“怎么不行,走。”曹师傅从窗户旁边的钉上取下一串钥匙,走出小屋。
曹师傅打开门锁,待大家走出院门之后,他又从门外将门锁了起来,门鼻之处有一个拳头的的圆洞,手正好可以伸进去。曹师傅对他这份工作,可以说是忠于职守,一丝不苟。
圆门外是一大片茂密的树林,多为参天挺拔的苍松和古柏——很多树都是几人才能合抱过来的。
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向东延伸,路边和林,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块块长条石。
北边,距离山路几十米的地方有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从走向上看,这条河和竹林北边——小石桥下的——那条河应该同为一脉。
向东行一千多米之后,出现了两条路,一条路继续向东,一条路伸向东南,这条路比较窄,也很曲折。
“曹师傅,这条路通什么地方?”
“这条路通天台,也通乌龙潭。”
“从学校后门到乌龙潭有多远?”
“两三里路吧。这是走大路的距离,走小路稍微远一点——有四里路的样。”
“从乌龙潭到教堂东边的竹林呢?”
“一里多路。”
“就一条路吗?”
“也有两条路。”
“也有两条路?”
“对,一条从教堂前面过去,一条从教堂后面过去。也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
“老陈,凶手离开案发现场的时候,是朝什么方向走的?”欧阳平突然问。
“有这个细节吗——我怎么记不得了?”
“有,桑小兰特别强调了这个细节。好像是向南。对了,凶手先向北,后又向南。”刘大羽回答道。
“向南?”陈杰惊异道。
“对。”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应该就是凶手消失的方向……”
“不错,凶手住在山上,至少说明他不住在山下。”
“对啊!乌龙潭就在竹林的东南方向。”
欧阳平他们没有再往前走,石板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下面就是土路了,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山路非常湿滑。
四个人原路返回。
曹师傅锁好大门,欧阳平和刘大羽随曹师傅进了小屋,陈杰回清雅苑,欧阳平让他是去拿那枚铜纽扣。
曹师傅将那串钥匙挂在窗户旁边的钉上面。
欧阳平和刘大羽还想就纽扣和铁路制服的事情请教曹师傅。
“曹师傅,张王两家过去都在铁路上工作,他们的制服是什么样的?”
“深蓝色,做工很考究,也很结实,能穿很多年呢?过去条件差,一般单位都没有工作服,铁路系统是一个大单位,福利好啊!连鞋都发。”
“纽扣是什么样的呢?”
“纽扣是铜的。上面有一个铁路标志。”
“张王两家的铁路制服还在吗——我的意思是说,现在他们还穿吗?”
“前几年看他们穿过,现在条件好了,谁还会穿那个?”
“谁?”门外传来陈杰尖利的声音,接下来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刘大羽冲出小屋,和陈杰撞了一个满怀。
陈杰急匆匆地冲进小屋:“欧阳,大羽,刚才有一个黑影站在窗户外面。”
“人呢?”
“黑影看到我以后,钻到花园里面去了。”
“走,我们出去看看,黑影往哪边跑了。”
“这边——花园。”陈杰指着花园的东北角道,花园的东北角距离小屋的窗户只有两步之遥。
三个人从三个方向——南,东北,北,扑向花园,当三个人在花园的间的小亭前面回合的时候,结果是什么都没有看见。
“老陈,此人身高多少?”
“我没有看清楚,他当时低着头,猫着腰。”
“是不是你的叫喊声惊动了他?”
“他跑了以后,我才喊的,他要是不动,我说不定还看不见他呢?”
三个人回到小屋。刘大羽打开手电筒在窗户下面照了照,地上是用石板铺起来的,黑影没有留下脚印。
“会是什么人呢?这时候站在窗户外面。”曹师傅迎了上来。
“欧阳,我们被跟踪了。”刘大羽道。
“欧阳,此人对学校里面的环境好像很熟悉。”
“是啊!我们选择在这里落脚,算是选对了地方。此人很可能就是凶手。”
“我们刚才谈什么了?”
“我们正在谈铁路制服和铜纽扣。”
“老陈,东西拿来了吗?”
陈杰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了,里面是一枚铜纽扣。
“曹师傅,请您看看这枚纽扣。”
陈杰将纽扣递给曹师傅。
曹师傅接过纽扣,站起来,走到灯光下,眯着眼睛。
“不错,就是这种纽扣,老张和老王家的铁路制服上就是这种纽扣。你们怎么会有这种纽扣?”
“这是我们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很可能是凶手遗留在犯罪现场的。”
欧阳平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七月号上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乌龙潭去。
“曹师傅,住在林场生活区的人家,有没有铁路上的职工呢?”
“没有。那里住的都是林场和营养品厂的工人。”
“看护山林的老李头,您认识吗?”
“认识,这一带的山林都是他看护的,有时候,他还会到我们乌龙潭来坐一会,喝点茶,唠唠嗑。”
“住在这一带的人,他都认识吗?”
“认识,几乎天天见面。”
刘大羽明白欧阳平的意思,如果老李头在半山亭见到的人就住在这一带的话,即使是背影,他也应该能认出来。如果是林业大学的人,他认识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黑影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同志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联系那个没来由的传言,凶手可能就在校园里面。
1747
时隔一年,想不起来,也在情理之。
“这个时候很少有人到树林里面去了。”
“为什么?”
“不是快放假了吗!学生都忙着收拾东西回家,如果是毕业生的话,都忙着托人找关系寻门路。谁还有闲工夫到树林里面转啊!”
“曹师傅,您能领我们到树林里面去转转吗?”
“怎么不行,走。”曹师傅从窗户旁边的钉上取下一串钥匙,走出小屋。
曹师傅打开门锁,待大家走出院门之后,他又从门外将门锁了起来,门鼻之处有一个拳头的的圆洞,手正好可以伸进去。曹师傅对他这份工作,可以说是忠于职守,一丝不苟。
圆门外是一大片茂密的树林,多为参天挺拔的苍松和古柏——很多树都是几人才能合抱过来的。
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向东延伸,路边和林,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块块长条石。
北边,距离山路几十米的地方有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从走向上看,这条河和竹林北边——小石桥下的——那条河应该同为一脉。
向东行一千多米之后,出现了两条路,一条路继续向东,一条路伸向东南,这条路比较窄,也很曲折。
“曹师傅,这条路通什么地方?”
“这条路通天台,也通乌龙潭。”
“从学校后门到乌龙潭有多远?”
“两三里路吧。这是走大路的距离,走小路稍微远一点——有四里路的样。”
“从乌龙潭到教堂东边的竹林呢?”
“一里多路。”
“就一条路吗?”
“也有两条路。”
“也有两条路?”
“对,一条从教堂前面过去,一条从教堂后面过去。也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
“老陈,凶手离开案发现场的时候,是朝什么方向走的?”欧阳平突然问。
“有这个细节吗——我怎么记不得了?”
“有,桑小兰特别强调了这个细节。好像是向南。对了,凶手先向北,后又向南。”刘大羽回答道。
“向南?”陈杰惊异道。
“对。”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应该就是凶手消失的方向……”
“不错,凶手住在山上,至少说明他不住在山下。”
“对啊!乌龙潭就在竹林的东南方向。”
欧阳平他们没有再往前走,石板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下面就是土路了,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山路非常湿滑。
四个人原路返回。
曹师傅锁好大门,欧阳平和刘大羽随曹师傅进了小屋,陈杰回清雅苑,欧阳平让他是去拿那枚铜纽扣。
曹师傅将那串钥匙挂在窗户旁边的钉上面。
欧阳平和刘大羽还想就纽扣和铁路制服的事情请教曹师傅。
“曹师傅,张王两家过去都在铁路上工作,他们的制服是什么样的?”
“深蓝色,做工很考究,也很结实,能穿很多年呢?过去条件差,一般单位都没有工作服,铁路系统是一个大单位,福利好啊!连鞋都发。”
“纽扣是什么样的呢?”
“纽扣是铜的。上面有一个铁路标志。”
“张王两家的铁路制服还在吗——我的意思是说,现在他们还穿吗?”
“前几年看他们穿过,现在条件好了,谁还会穿那个?”
“谁?”门外传来陈杰尖利的声音,接下来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刘大羽冲出小屋,和陈杰撞了一个满怀。
陈杰急匆匆地冲进小屋:“欧阳,大羽,刚才有一个黑影站在窗户外面。”
“人呢?”
“黑影看到我以后,钻到花园里面去了。”
“走,我们出去看看,黑影往哪边跑了。”
“这边——花园。”陈杰指着花园的东北角道,花园的东北角距离小屋的窗户只有两步之遥。
三个人从三个方向——南,东北,北,扑向花园,当三个人在花园的间的小亭前面回合的时候,结果是什么都没有看见。
“老陈,此人身高多少?”
“我没有看清楚,他当时低着头,猫着腰。”
“是不是你的叫喊声惊动了他?”
“他跑了以后,我才喊的,他要是不动,我说不定还看不见他呢?”
三个人回到小屋。刘大羽打开手电筒在窗户下面照了照,地上是用石板铺起来的,黑影没有留下脚印。
“会是什么人呢?这时候站在窗户外面。”曹师傅迎了上来。
“欧阳,我们被跟踪了。”刘大羽道。
“欧阳,此人对学校里面的环境好像很熟悉。”
“是啊!我们选择在这里落脚,算是选对了地方。此人很可能就是凶手。”
“我们刚才谈什么了?”
“我们正在谈铁路制服和铜纽扣。”
“老陈,东西拿来了吗?”
陈杰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了,里面是一枚铜纽扣。
“曹师傅,请您看看这枚纽扣。”
陈杰将纽扣递给曹师傅。
曹师傅接过纽扣,站起来,走到灯光下,眯着眼睛。
“不错,就是这种纽扣,老张和老王家的铁路制服上就是这种纽扣。你们怎么会有这种纽扣?”
“这是我们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很可能是凶手遗留在犯罪现场的。”
欧阳平已经想好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七月号上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乌龙潭去。
“曹师傅,住在林场生活区的人家,有没有铁路上的职工呢?”
“没有。那里住的都是林场和营养品厂的工人。”
“看护山林的老李头,您认识吗?”
“认识,这一带的山林都是他看护的,有时候,他还会到我们乌龙潭来坐一会,喝点茶,唠唠嗑。”
“住在这一带的人,他都认识吗?”
“认识,几乎天天见面。”
刘大羽明白欧阳平的意思,如果老李头在半山亭见到的人就住在这一带的话,即使是背影,他也应该能认出来。如果是林业大学的人,他认识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黑影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同志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联系那个没来由的传言,凶手可能就在校园里面。
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