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
当时,黄帝的史官颉,多年跟随黄帝,南北征战,东西颠簸,没有一个宁静的环境去编撰史稿。自天下太平以后,他在天师典章的地方记录和编撰着炎黄时期的历史。在没有文字的年代,记录历史是多么的艰难。史官要记录的东西很多,哪年哪月跟谁发生了战争,什么地方发生了火灾、水灾,黄帝新近任命谁当了大臣,与哪个部落通了婚姻等,这些事情都要记载下来,其难度非常大。远古时期,人们用的是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後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刻上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就要求仓颉要想办法解诀。仓颉受命以后,昼思夜想,观察思考,夜观天上星宿分布,昼看地上山川脉略形状,经常研究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 描摹绘写,创造了种种不同的符号,规定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还广泛搜集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经过苦心钻研,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他把造出的象形字一一刻在龟壳上的方格里,然後用绳子穿起来呈上给黄帝。我們民族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就这样诞生了。(《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帝为褒彰颉造字之大功,特赐他以“仓”姓。(繁体字仓字为“天下一君,君上一人”之意。史官颉,原姓侯冈,号史皇氏,衙邑人,今陕西白水县。)
黄帝手下大将西陵氏,常年累月随黄帝在外征战,其妻早亡,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和女儿嫘(lei)祖。
西陵氏家居西阴(今山西夏县尉郭乡西阴村。)。西阴的西北方向有一高丘,称“灰土岭”。嫘祖和祖母相依为命,就住在灰土岭的下边。灰土岭上是一片桑林,小时侯,嫘祖最喜欢到岭上的桑树林里去玩耍。(西阴村南古有嫘祖庙。)
嫘祖是个既漂亮又聪慧的姑娘,她从小就善思考。闲暇无事的时候,嫘祖总是喜欢坐在桑树下面观看春蚕吐丝。天长日久,春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使她甚感希奇。蚕娘吐丝的过程深深吸引着爱动脑子的嫘祖,她经常整日站在那里细细的观察蚕娘吐丝的过程。久而久之,脑子里竟然萌生了蚕丝可以织成衣裳的想法。
一天,她拣起了一颗蚕茧,动手抽起丝来。因蚕茧干燥,怎么也抽不好。她有点灰心,但却又不甘心。她心里在想,是不是因为蚕茧太干的原因?把它弄湿再试试!于是,她便把蚕茧放在水里浸泡。小小蚕茧却非常坚硬,泡了好长时间才泡软。嫘祖拿了泡好的蚕茧再去抽丝,竟然能抽出好长好长的蚕丝,她可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蚕茧干硬,在水里侵泡时间太长,这样做很不理想。她苦思冥想,却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中午,祖母从地里回来了,她便向祖母请教。
“孩子,你去烧点开水,把蚕茧煮在里边,多煮上一会儿,可能会好抽的。”还是祖母的办法多,给她出了个主意。
嫘祖按照祖母说的办法,把蚕茧放在水里煮。果真泡得很快!不到一会儿,蚕茧就煮好了。她一边煮茧,一边抽丝。没有想到,这样做了以后,不但蚕丝好抽,而且丝抽不断!
自从掌握了抽丝的技巧以后,嫘祖就每天出去拣茧,拿回来就去抽,日积月累,竟然积攒了不少蚕丝。
为了获取更多的蚕茧。她开始试着自己养蚕。结果成功了!
左邻右舍的女人们,看到嫘祖养蚕抽丝,心里很觉希奇。都来她家观看。雪白的蚕丝,嫘祖熟娴的技巧,把这些邻人们看的目瞪口呆,都想学养蚕抽丝。
嫘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不厌其烦地,手把着手的,一个一个地教那些邻人养蚕抽丝。
从此以后,西阴一带家家养蚕,户户抽丝,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华夏人类又向前迈进了文明的一步。
(《隋书?礼仪志》: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伏羲化蚕,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为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伏羲化蚕,西陵氏始养蚕,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通鉴》外记:嫘祖“治丝蚕以供衣服。”《淮南子》引《蚕经》:“黄帝元妃西陵氏治蚕。”《通鉴纲目》:“西陵氏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cun。zhu)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1926年,考古学家在西阴仰韶文化晚期遗址的出土中发现了人工切割的蚕茧标本。被确认为中国丝绸纺织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这枚标本,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至台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该茧长1。52、茧宽(幅)0。71厘米,茧壳割去的部分占全茧的17%。1994年10月12日至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西阴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西阴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阴村古有先蚕娘娘庙,庙内奉先蚕娘娘像。娘娘庙毁于战乱。)
嫘祖时常思念自己的父亲,为了送给父亲一件贵重的礼物,她就拿自己积攒的蚕丝为父亲做了一件衣衫。
当嫘祖听说黄帝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建了都城的消息后,立即告别祖母,前去帝城探父。
嫘祖到了黄帝城以后,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父亲,把她所织的衣衫送给了父亲。
当黄帝看到嫘祖为父亲织的衣衫时,两眼都发直了!这真是一件稀世宝物,普天之下绝无仅有!
嫘祖美丽的面庞,婀娜多姿的身段,聪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孝顺贤慧的品德,深深吸引着这位贵为首领的黄帝。
经深思熟虑,轩辕决定娶嫘祖为妻。
天下统一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黄帝在一派欢乐的气氛中又娶了一个妻子。这真是双喜临门!君臣上下不免又是一番庆贺。
由于嫘祖聪明贤惠,智慧超人,很快成为黄帝的得力助手。黄帝封她为正妃。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到了帝都以后,嫘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开始教民养蚕,制作衣服。
( 1960年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西王遗址上出土的陶蚕蛹,进一步提供了在同一时期嫘祖在这一带活动的实物例证。这件陶蚕蛹标本长1。5厘米,宽高均为0。6厘米,蛹身上有横线纹五条。知名红山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教授撰文指出: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出土的蛹形陶饰(或称陶蚕蛹)距今5000多年,相当于黄帝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黄帝相继娶了几个妃子,妃子们又相继为黄帝生下了儿子。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腾、箴(zhen)、任、荀、僖、姞、儇(xuan)、依。”(其中有二人是同姓)。当时,这二十五宗兄弟,形成了二十五个氏族,十二姓为十二个胞族,每两个胞族为一个部落。(《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仅黄帝一脉,就已发展成为由六个部落组成的庞大的部落联盟了。这十二姓中,发展最快的是姬、祁、任、姞四姓,姬姓是轩辕的嫡系,后来发展成了宠大的势力。
(中华民族使用过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当代姓氏的前120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90%以上。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黄帝族派生出的姓氏共87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党、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 许、姜、崔 、雷、易、章;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鲜卑族为黄帝族后裔,《新唐书?宰相世系》:“黄帝生昌意,昌意少子悃居北,十一世为鲜卑君长。”鲜卑族拓跋部于四世纪在北方建立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魏,《魏书》:因黄帝以土德王,而北方俗称“土”为“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6,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6,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黄帝手下大将西陵氏,常年累月随黄帝在外征战,其妻早亡,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和女儿嫘(lei)祖。
西陵氏家居西阴(今山西夏县尉郭乡西阴村。)。西阴的西北方向有一高丘,称“灰土岭”。嫘祖和祖母相依为命,就住在灰土岭的下边。灰土岭上是一片桑林,小时侯,嫘祖最喜欢到岭上的桑树林里去玩耍。(西阴村南古有嫘祖庙。)
嫘祖是个既漂亮又聪慧的姑娘,她从小就善思考。闲暇无事的时候,嫘祖总是喜欢坐在桑树下面观看春蚕吐丝。天长日久,春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使她甚感希奇。蚕娘吐丝的过程深深吸引着爱动脑子的嫘祖,她经常整日站在那里细细的观察蚕娘吐丝的过程。久而久之,脑子里竟然萌生了蚕丝可以织成衣裳的想法。
一天,她拣起了一颗蚕茧,动手抽起丝来。因蚕茧干燥,怎么也抽不好。她有点灰心,但却又不甘心。她心里在想,是不是因为蚕茧太干的原因?把它弄湿再试试!于是,她便把蚕茧放在水里浸泡。小小蚕茧却非常坚硬,泡了好长时间才泡软。嫘祖拿了泡好的蚕茧再去抽丝,竟然能抽出好长好长的蚕丝,她可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蚕茧干硬,在水里侵泡时间太长,这样做很不理想。她苦思冥想,却想不出个好办法来。
中午,祖母从地里回来了,她便向祖母请教。
“孩子,你去烧点开水,把蚕茧煮在里边,多煮上一会儿,可能会好抽的。”还是祖母的办法多,给她出了个主意。
嫘祖按照祖母说的办法,把蚕茧放在水里煮。果真泡得很快!不到一会儿,蚕茧就煮好了。她一边煮茧,一边抽丝。没有想到,这样做了以后,不但蚕丝好抽,而且丝抽不断!
自从掌握了抽丝的技巧以后,嫘祖就每天出去拣茧,拿回来就去抽,日积月累,竟然积攒了不少蚕丝。
为了获取更多的蚕茧。她开始试着自己养蚕。结果成功了!
左邻右舍的女人们,看到嫘祖养蚕抽丝,心里很觉希奇。都来她家观看。雪白的蚕丝,嫘祖熟娴的技巧,把这些邻人们看的目瞪口呆,都想学养蚕抽丝。
嫘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不厌其烦地,手把着手的,一个一个地教那些邻人养蚕抽丝。
从此以后,西阴一带家家养蚕,户户抽丝,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华夏人类又向前迈进了文明的一步。
(《隋书?礼仪志》: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伏羲化蚕,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为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伏羲化蚕,西陵氏始养蚕,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通鉴》外记:嫘祖“治丝蚕以供衣服。”《淮南子》引《蚕经》:“黄帝元妃西陵氏治蚕。”《通鉴纲目》:“西陵氏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蚕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cun。zhu)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1926年,考古学家在西阴仰韶文化晚期遗址的出土中发现了人工切割的蚕茧标本。被确认为中国丝绸纺织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这枚标本,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运至台湾,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该茧长1。52、茧宽(幅)0。71厘米,茧壳割去的部分占全茧的17%。1994年10月12日至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西阴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西阴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阴村古有先蚕娘娘庙,庙内奉先蚕娘娘像。娘娘庙毁于战乱。)
嫘祖时常思念自己的父亲,为了送给父亲一件贵重的礼物,她就拿自己积攒的蚕丝为父亲做了一件衣衫。
当嫘祖听说黄帝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建了都城的消息后,立即告别祖母,前去帝城探父。
嫘祖到了黄帝城以后,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父亲,把她所织的衣衫送给了父亲。
当黄帝看到嫘祖为父亲织的衣衫时,两眼都发直了!这真是一件稀世宝物,普天之下绝无仅有!
嫘祖美丽的面庞,婀娜多姿的身段,聪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孝顺贤慧的品德,深深吸引着这位贵为首领的黄帝。
经深思熟虑,轩辕决定娶嫘祖为妻。
天下统一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黄帝在一派欢乐的气氛中又娶了一个妻子。这真是双喜临门!君臣上下不免又是一番庆贺。
由于嫘祖聪明贤惠,智慧超人,很快成为黄帝的得力助手。黄帝封她为正妃。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到了帝都以后,嫘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开始教民养蚕,制作衣服。
( 1960年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西王遗址上出土的陶蚕蛹,进一步提供了在同一时期嫘祖在这一带活动的实物例证。这件陶蚕蛹标本长1。5厘米,宽高均为0。6厘米,蛹身上有横线纹五条。知名红山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教授撰文指出: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出土的蛹形陶饰(或称陶蚕蛹)距今5000多年,相当于黄帝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黄帝相继娶了几个妃子,妃子们又相继为黄帝生下了儿子。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腾、箴(zhen)、任、荀、僖、姞、儇(xuan)、依。”(其中有二人是同姓)。当时,这二十五宗兄弟,形成了二十五个氏族,十二姓为十二个胞族,每两个胞族为一个部落。(《国语?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仅黄帝一脉,就已发展成为由六个部落组成的庞大的部落联盟了。这十二姓中,发展最快的是姬、祁、任、姞四姓,姬姓是轩辕的嫡系,后来发展成了宠大的势力。
(中华民族使用过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当代姓氏的前120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90%以上。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黄帝族派生出的姓氏共87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党、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 许、姜、崔 、雷、易、章;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鲜卑族为黄帝族后裔,《新唐书?宰相世系》:“黄帝生昌意,昌意少子悃居北,十一世为鲜卑君长。”鲜卑族拓跋部于四世纪在北方建立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魏,《魏书》:因黄帝以土德王,而北方俗称“土”为“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6,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6,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