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
各部落首领对轩辕的朝拜,使炎帝榆罔心里非常不满。轩辕部落的兴盛和诸多部落的人心所向,直接威协着他的帝位。于是,炎帝榆罔就开始侵伐不来朝拜他的部落。因此,引起了长时间的国内不安定。直到后来,炎帝榆罔放松了农业,放松了对百姓的关爱,大量制造兵器,训练兵勇,不断地穷兵黩武。
炎帝榆罔的做法,使轩辕甚感不安。为了维护炎帝的权威,轩辕规劝那些前来朝拜的部落首领,让他们尊重炎帝,和睦相处,免得引起战争。对于那些蔑视炎帝,连自己的命令也不服从,且图谋不轨的部落,轩辕便去征伐。平定以后,即便离开。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过一天安适的日子。东边到达勃海,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历尽了千辛万苦。
但是,轩辕的良苦用心,并没有使炎帝榆罔回心。轩辕越是这样,威望越高,炎帝榆罔越觉得对他帝位的威胁更大。
终于,炎黄之间暴发了战争。
§§第十六回 阪泉野炎黄三战 大合并华夏一统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炎帝榆罔从对轩辕的不满和恐惧,长期积郁在胸中。发展到了对轩辕的仇视。只要是去朝拜轩辕的部落,炎帝榆罔就要去讨伐。炎帝榆罔的种种做法,使他们君臣之间积怨愈来愈深。
为了消灭战争,让天下庶民能安居乐业,轩辕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决定去征讨炎帝榆罔。
轩辕带上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神皇五员大将,在天师歧伯的参谋下,从华山渡山海,又一次来到了故城凤凰山上。
到了凤凰山以后,他率群臣先到女娲娘娘的祠庙里进行了祭祀。
为了以视隆重,歧伯用公牛一头做为祭品,轩辕率众对女娲先祖进行了规格最高的祭拜。
三拜完后,轩辕面对女娲祖像默默祷告:
“女娲先祖在上,轩辕这次出战,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消灭战争,为了庶民安宁,我不得不这样做,我是迫不得已的啊!诚望先祖在天之灵多多原谅。”
祭祀完毕,轩辕君臣走出了庙殿开始安顿老营。
安顿好老营以后,轩辕就率兵出战。阪泉之野炎黄两个部落拉开了战幕。
(《简明历史词典》: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史称阪泉之战”)
轩辕和炎帝各自站在两军阵前,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轩辕!你为什么要和我过不去!”神农氏怒道。
“炎帝!你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实是不明之举!更不是帝王风范!如果你以后不再兴兵扰民,我便就此罢兵。你欲如何?”
轩辕大声回答道。
“轩辕,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如果你不笼络人心,谋篡帝位,我又何必大动干戈?现在你又率兵侵犯,反倒振振有辞!”炎帝榆罔生气地说道。
“现在许多部落都不去朝拜帝,是因为帝失德太多。我曾多次劝说,但效果甚微。帝应检点自己,不应一味责怪他人。帝若继续穷兵黩武,将会人心尽失。这些年来,你做得太过分了。这一次我并非要犯你,只是想给你一点惩戒,如果你以后不再兴兵扰民,我便收兵。你若执迷不悟,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轩辕耐心地讲着道理。
“我打你不过,也不会向你屈膝!不用多说!”炎帝怒道。
“看来你是执迷不悟,不给以惩戒,你是不会回头的,更是无法向众民交代的。”
轩辕、榆罔越说越僵。说着说着就动起手来了。
炎、黄之战并不象与蚩尤交战那样惨烈。由于轩辕将强兵勇,炎帝的兵根本就打不过。一度交战,炎帝便大败回城。轩辕心慈手软,便撤兵回营。
回到大营,群臣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劝说轩辕:
“既然要打,就一鼓作气。炎帝榆罔气数已尽,干脆把他消灭掉算了。”
“一鼓作气,结束战争,免得生灵涂炭!”
“人老了,脾气就怪了,现在和他根本就讲不出道理。何必再和他磨牙!”
……
轩辕叹口气说道:“臣伐君王,本就无道。将他战败,有点惩戒就行了。我实在不忍心把他搞惨!”
“此话不能说没道理,但炎帝榆罔兴兵黩武,侵伐其他部落,行为反常,天下人心尽散。这足以说明他气数已尽。若不将他彻底打败,他会肆无忌惮,以后必定还会战事不断。从此,部落混战,天下不宁,民不聊生。请你三思!”轩辕语毕,半天没有吭气的岐伯接住了话茬。
岐伯说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论说。轩辕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吭气。坐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独自走出了大营。
轩辕面对浩瀚的山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是他说服不了大伙,而是大伙说的确有道理。这个道理,他的心里不是不明白。只是要把炎帝消灭掉,他心中确实不忍!万般无奈,只好决定再次攻打。
二度交战,更没有费多大劲,又把炎帝打败了。轩辕还是下不了手,又返回到大营。
回营以后,又是一番争论。轩辕不得不再度开战。
炎帝榆罔的兵丁早已被打怕了,刚一交战,就溃不成军。炎帝榆罔看看无力同轩辕抗衡,就决定投降轩辕,免得生灵涂炭。
炎帝榆罔兵败以后,轩辕将炎帝请入大帐,以上宾相待。
事已至此,榆罔无话可说,轩辕亦不愿多说。虽是相互尊重、客套,但二人的心里已存在着很深的隔膜。
膳食一毕,榆罔便带了一些人,离开了冀州,渡山海退居华山。在华山上立华表,以测日务农。该山因此而取名华山。
(华表,即华柱。最原始的天文测试仪器,也是最神圣的装饰物。后来成为远古时代的图腾柱。羊头山上就有炎帝神农的天文台——灵台,灵台上有庶子柱,是华表最初的邹形。神农氏在农耕文化的探索中,发现了种植庄稼和阳光、温度、农时节令的关系,发明了这种最原始的测定节令的办法——“立杆见影”。)
华山一带农耕条件较差,榆罔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南徙到湖南茶陵一带。
(《路史》:“黄帝灭炎帝,封榆罔于路,路在茶陵露水乡,有露水山,高于衡山等。”“炎帝崩葬长沙乡之尾,是曰茶陵。”《舆地纪圣》:“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所建炎帝陵庙在茶陵县南一百里之康乐乡鹿原坡。”)
炎帝榆罔离开阪泉以后,姜氏部落的百姓全部归顺了轩辕,其它大小部落的首领也都归顺了轩辕。大家甘心情愿地结成了一个部落联盟,推举轩辕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白话史记》:“肢解蚩尤以后,诸侯朝拜黄帝而不朝拜炎帝。神农氏不满,侵伐诸侯,同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野同黄帝三度交战,被轩辕所败,逐将羌氏部落同姬氏部落合并,接受黄帝领导。”)
华夏人类的第一次大统一在冀州形成了!炎、黄部落和各诸侯部落大合并以后,各部落共同生活,相互通婚,和睦相处,繁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华夏民族。
凤凰山居华山之阴、首山之阳,风水绝佳,曾是伏羲老祖创立阴阳八卦之圣地,且西边临河,南边是山,东边是条沟壑,据高临下,只要在北边筑起了一道城墙,就是一座完整的城池。轩辕决定将都城建于凤凰山。即命大军修筑城墙,建设都城。(轩辕所筑的城墙遗迹清晰可见,夯土层断断续续尚有一公里留存。古老相传叫“黄城根子”)。
中条山和华山之间的古冀州,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古祖宗在中条山和华山之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发明创造,建都立业,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衍生了近万年的古国文明。后辈为纪念先祖懿德,以中条山和华山之名,取国名为中华。(《日知录?集释卷二》载:“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第十七回 凤凰山祭祀封禅 风陵城奠基伟业
部落联盟结成以后,四方诸侯都拥戴轩辕,尊轩辕为天子。
经过几天的耘酿,最后决定,在凤凰山上搞一次规模很大的祭祀封禅之礼。并决定将祭祀封禅的地点放到女娲皇祖的祠庙里进行。由帝师歧伯安排大典的活动,主持封禅仪式。
为了以示隆重,为了作为永世纪念封禅仪式之前,黄帝命人开采首山之铜,铸了一个大鼎。鼎的四周铸着轩辕、岐伯、风后、力牧、常仙、大鸿等人的形象,下边铸着战蚩尤的战争场面。(《水经注》: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与荆山之下。”“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坂。”)大鼎铸成以后,天师歧伯择了封禅的吉日。
历史上第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封禅祭祀开始了!凤凰山上鼓声雷鸣,香烟环绕。轩辕氏在隆重的封禅仪式中正式登上了帝位。(约前2449年)
轩辕陟位以后,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生死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五谷草木,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节用水火财物,有土德的瑞征,大家尊称他为黄帝。
黄帝把跟随他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的有功之臣封了五个王,把那些诸侯领袖封了八个侯,是谓“五王八侯”。五王随帝,八侯各自去了自己分封的领地。
因中冀一带山清水秀,鱼类资源丰富,哺乳动物遍地,盐池无边无际。是远古人类生存的最佳地域。于是,轩辕就把帝城位置确定在了凤凰山上,在这儿励精图治几十年,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千古基业。(黄城根子现在尚有遗迹可见,黄城周围的村子也都因此而得名。人们把诸侯朝拜黄帝时下轿的地方称“轿村”,后人把音念转了,谐音为赵村。五王所住的地方后世分别叫东王村、西王村、华王村、芦王村和常王村;黄帝的两个烽火台所在地方后世叫东柏台村和西柏台村;歧伯典章的地方后世叫东章村、西章村。)
部落联盟、和平统一、国家大治、国泰民安,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许多发明创造应运而生。车船、文字、丝绸等划时代创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0,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0,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炎帝榆罔的做法,使轩辕甚感不安。为了维护炎帝的权威,轩辕规劝那些前来朝拜的部落首领,让他们尊重炎帝,和睦相处,免得引起战争。对于那些蔑视炎帝,连自己的命令也不服从,且图谋不轨的部落,轩辕便去征伐。平定以后,即便离开。披荆斩棘,开山通道,没有过过一天安适的日子。东边到达勃海,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历尽了千辛万苦。
但是,轩辕的良苦用心,并没有使炎帝榆罔回心。轩辕越是这样,威望越高,炎帝榆罔越觉得对他帝位的威胁更大。
终于,炎黄之间暴发了战争。
§§第十六回 阪泉野炎黄三战 大合并华夏一统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炎帝榆罔从对轩辕的不满和恐惧,长期积郁在胸中。发展到了对轩辕的仇视。只要是去朝拜轩辕的部落,炎帝榆罔就要去讨伐。炎帝榆罔的种种做法,使他们君臣之间积怨愈来愈深。
为了消灭战争,让天下庶民能安居乐业,轩辕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决定去征讨炎帝榆罔。
轩辕带上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神皇五员大将,在天师歧伯的参谋下,从华山渡山海,又一次来到了故城凤凰山上。
到了凤凰山以后,他率群臣先到女娲娘娘的祠庙里进行了祭祀。
为了以视隆重,歧伯用公牛一头做为祭品,轩辕率众对女娲先祖进行了规格最高的祭拜。
三拜完后,轩辕面对女娲祖像默默祷告:
“女娲先祖在上,轩辕这次出战,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消灭战争,为了庶民安宁,我不得不这样做,我是迫不得已的啊!诚望先祖在天之灵多多原谅。”
祭祀完毕,轩辕君臣走出了庙殿开始安顿老营。
安顿好老营以后,轩辕就率兵出战。阪泉之野炎黄两个部落拉开了战幕。
(《简明历史词典》: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史称阪泉之战”)
轩辕和炎帝各自站在两军阵前,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轩辕!你为什么要和我过不去!”神农氏怒道。
“炎帝!你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实是不明之举!更不是帝王风范!如果你以后不再兴兵扰民,我便就此罢兵。你欲如何?”
轩辕大声回答道。
“轩辕,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如果你不笼络人心,谋篡帝位,我又何必大动干戈?现在你又率兵侵犯,反倒振振有辞!”炎帝榆罔生气地说道。
“现在许多部落都不去朝拜帝,是因为帝失德太多。我曾多次劝说,但效果甚微。帝应检点自己,不应一味责怪他人。帝若继续穷兵黩武,将会人心尽失。这些年来,你做得太过分了。这一次我并非要犯你,只是想给你一点惩戒,如果你以后不再兴兵扰民,我便收兵。你若执迷不悟,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轩辕耐心地讲着道理。
“我打你不过,也不会向你屈膝!不用多说!”炎帝怒道。
“看来你是执迷不悟,不给以惩戒,你是不会回头的,更是无法向众民交代的。”
轩辕、榆罔越说越僵。说着说着就动起手来了。
炎、黄之战并不象与蚩尤交战那样惨烈。由于轩辕将强兵勇,炎帝的兵根本就打不过。一度交战,炎帝便大败回城。轩辕心慈手软,便撤兵回营。
回到大营,群臣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劝说轩辕:
“既然要打,就一鼓作气。炎帝榆罔气数已尽,干脆把他消灭掉算了。”
“一鼓作气,结束战争,免得生灵涂炭!”
“人老了,脾气就怪了,现在和他根本就讲不出道理。何必再和他磨牙!”
……
轩辕叹口气说道:“臣伐君王,本就无道。将他战败,有点惩戒就行了。我实在不忍心把他搞惨!”
“此话不能说没道理,但炎帝榆罔兴兵黩武,侵伐其他部落,行为反常,天下人心尽散。这足以说明他气数已尽。若不将他彻底打败,他会肆无忌惮,以后必定还会战事不断。从此,部落混战,天下不宁,民不聊生。请你三思!”轩辕语毕,半天没有吭气的岐伯接住了话茬。
岐伯说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继续论说。轩辕坐在那里一句话都没吭气。坐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来,独自走出了大营。
轩辕面对浩瀚的山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是他说服不了大伙,而是大伙说的确有道理。这个道理,他的心里不是不明白。只是要把炎帝消灭掉,他心中确实不忍!万般无奈,只好决定再次攻打。
二度交战,更没有费多大劲,又把炎帝打败了。轩辕还是下不了手,又返回到大营。
回营以后,又是一番争论。轩辕不得不再度开战。
炎帝榆罔的兵丁早已被打怕了,刚一交战,就溃不成军。炎帝榆罔看看无力同轩辕抗衡,就决定投降轩辕,免得生灵涂炭。
炎帝榆罔兵败以后,轩辕将炎帝请入大帐,以上宾相待。
事已至此,榆罔无话可说,轩辕亦不愿多说。虽是相互尊重、客套,但二人的心里已存在着很深的隔膜。
膳食一毕,榆罔便带了一些人,离开了冀州,渡山海退居华山。在华山上立华表,以测日务农。该山因此而取名华山。
(华表,即华柱。最原始的天文测试仪器,也是最神圣的装饰物。后来成为远古时代的图腾柱。羊头山上就有炎帝神农的天文台——灵台,灵台上有庶子柱,是华表最初的邹形。神农氏在农耕文化的探索中,发现了种植庄稼和阳光、温度、农时节令的关系,发明了这种最原始的测定节令的办法——“立杆见影”。)
华山一带农耕条件较差,榆罔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南徙到湖南茶陵一带。
(《路史》:“黄帝灭炎帝,封榆罔于路,路在茶陵露水乡,有露水山,高于衡山等。”“炎帝崩葬长沙乡之尾,是曰茶陵。”《舆地纪圣》:“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所建炎帝陵庙在茶陵县南一百里之康乐乡鹿原坡。”)
炎帝榆罔离开阪泉以后,姜氏部落的百姓全部归顺了轩辕,其它大小部落的首领也都归顺了轩辕。大家甘心情愿地结成了一个部落联盟,推举轩辕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白话史记》:“肢解蚩尤以后,诸侯朝拜黄帝而不朝拜炎帝。神农氏不满,侵伐诸侯,同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野同黄帝三度交战,被轩辕所败,逐将羌氏部落同姬氏部落合并,接受黄帝领导。”)
华夏人类的第一次大统一在冀州形成了!炎、黄部落和各诸侯部落大合并以后,各部落共同生活,相互通婚,和睦相处,繁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华夏民族。
凤凰山居华山之阴、首山之阳,风水绝佳,曾是伏羲老祖创立阴阳八卦之圣地,且西边临河,南边是山,东边是条沟壑,据高临下,只要在北边筑起了一道城墙,就是一座完整的城池。轩辕决定将都城建于凤凰山。即命大军修筑城墙,建设都城。(轩辕所筑的城墙遗迹清晰可见,夯土层断断续续尚有一公里留存。古老相传叫“黄城根子”)。
中条山和华山之间的古冀州,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古祖宗在中条山和华山之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发明创造,建都立业,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衍生了近万年的古国文明。后辈为纪念先祖懿德,以中条山和华山之名,取国名为中华。(《日知录?集释卷二》载:“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第十七回 凤凰山祭祀封禅 风陵城奠基伟业
部落联盟结成以后,四方诸侯都拥戴轩辕,尊轩辕为天子。
经过几天的耘酿,最后决定,在凤凰山上搞一次规模很大的祭祀封禅之礼。并决定将祭祀封禅的地点放到女娲皇祖的祠庙里进行。由帝师歧伯安排大典的活动,主持封禅仪式。
为了以示隆重,为了作为永世纪念封禅仪式之前,黄帝命人开采首山之铜,铸了一个大鼎。鼎的四周铸着轩辕、岐伯、风后、力牧、常仙、大鸿等人的形象,下边铸着战蚩尤的战争场面。(《水经注》: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与荆山之下。”“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坂。”)大鼎铸成以后,天师歧伯择了封禅的吉日。
历史上第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封禅祭祀开始了!凤凰山上鼓声雷鸣,香烟环绕。轩辕氏在隆重的封禅仪式中正式登上了帝位。(约前2449年)
轩辕陟位以后,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生死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五谷草木,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节用水火财物,有土德的瑞征,大家尊称他为黄帝。
黄帝把跟随他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的有功之臣封了五个王,把那些诸侯领袖封了八个侯,是谓“五王八侯”。五王随帝,八侯各自去了自己分封的领地。
因中冀一带山清水秀,鱼类资源丰富,哺乳动物遍地,盐池无边无际。是远古人类生存的最佳地域。于是,轩辕就把帝城位置确定在了凤凰山上,在这儿励精图治几十年,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千古基业。(黄城根子现在尚有遗迹可见,黄城周围的村子也都因此而得名。人们把诸侯朝拜黄帝时下轿的地方称“轿村”,后人把音念转了,谐音为赵村。五王所住的地方后世分别叫东王村、西王村、华王村、芦王村和常王村;黄帝的两个烽火台所在地方后世叫东柏台村和西柏台村;歧伯典章的地方后世叫东章村、西章村。)
部落联盟、和平统一、国家大治、国泰民安,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许多发明创造应运而生。车船、文字、丝绸等划时代创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0,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80,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