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磨砺88

正文 24

    就这样,傅克就到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担任了中侨委办公厅的秘书科科长。

    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侨委”)成立于1949年10月19日,主任委员是辛亥革命元老何香凝女士,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庄希泉等四人为副主任委员。实质上就是廖承志在主持工作。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广东惠阳县陈江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大久保。出生时,父母亲希望其长大后继承革命先辈的志向,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因而给他起名“承志”。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被递补为中央委员。4月被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副书记。5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10月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团结海外侨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2年12月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外联部副部长。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年负责领导中日民间友好工作(1963年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贡献。1953年7月被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11月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1958年3月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59年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1960年任华侨大学首任校长及党委书记。1972年任外交部顾问。1978年起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党组书记,港办主任。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的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暨南大学复办后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他出身于国民党元老之名门,却在革命低潮时投奔了中国共产党; 他曾多次被捕入狱,却每次都奇迹般生还;他曾因“海外关系”被批判,但却凭这份关系在外交战线上独树一帜)。

    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在北新桥王大人胡同1号(当年叫报恩寺10号)。那是一个大院,由几个四合院组成,统称“侨委大院”。侨委大部分干部的宿舍也都在这里。

    侨委大院的大门坐北朝南,进门左边是一座四层的办公楼,右边是一座大礼堂。办公楼的背后是一个大花园,前边是各种花圃,旁边种着夹竹桃,还有丁香花树。花园里有羽毛球场,它的北边是种花的玻璃暖房,路边是针松的树墙。花房后面是一片小柏树林,再往北是篮球场和单双杠、沙坑等运动设施,篮球场北边是一栋四层的宿舍楼。

    侨委的干部多数是来自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以及泰国、缅甸和越南等地的归国华侨。这些干部都很年轻,每天下班以后,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上总是热火朝天的。到了冬天,花园的花都谢了,机关的干部们就泼上水,冻成冰,成了溜冰场。大院的大人小孩都爱滑冰。每逢假日,大礼堂都举行舞会。

    侨委大院的东边是从南到北一连三个四合院。最南面的叫做“假山院”,因为院子前面有假山、太湖石和竹林。假山院的北边是海棠院,从门楼走进去,是小卵石砌成花纹的甬道,甬道把院子分成四块,每一块都种着一棵海棠树,树下有浅浅的小草,其中有三棵海棠树可能已经有百年树龄了,树冠把这占地约有一亩的院子的大部分都遮住了。春天开花时,整个院里都是花香,树上挂满一簇簇的粉红色、粉白色的花团。

    侨委大院的东北角的院子叫“烟筒院”,院里有一个供暖气的锅炉房,院中央矗立着一根大烟囱,旁边是一个煤渣堆。

    大院的西边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那便是廖承志的家。那座院子比篮球场还要大,北边是别墅式的小洋楼。

    这种环境、这个工作对这个从战场上东荡西杀刚回到京城的八路军战士来讲,可以说是非常陌生的。刚进侨委大院之时,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概念是什么?对华侨、归侨、华侨学生、归侨学生、侨眷、外籍华人身份如何界定?这些概念对傅克来讲,都是全新的名词,更别说得心应手的工作了。但这一点困难是难不倒勤于学习,勇于工作的傅克,自打到了侨委以后,傅克便开始认真学习党的侨务政策,深入探讨侨务工作的特点,很快地就适应了工作。

    就是从那个时间开始,傅克对海外华侨的苦处和难处有了一定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决战争都曾得到过海外华侨的支持。华侨们热爱祖国,为抗击外来侵略出钱,出力。还有不少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深深地感到全国解放以后,侨胞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将来建设新中国,仍然离不开广大华侨的支持,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侨委的工作任务就是做好国内外侨务工作。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是全国人民最大最远的利益,也是归侨、侨眷和国外华侨最大最远的利益。但归侨还有其他的要求与贡献,比如要求政府对就业、就学的照顾,争取侨汇养家,投资的便利与优待,联系国外亲人,热爱祖国,促进华侨的大团结,和侨居地人民友好相处等等。在任期间,他遵循“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方针,认真地做好侨务工作,为巩固和发展华侨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2年年初,傅克调到了侨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傅克的脚步每往前跨一步,都是一个新的内容。是的,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侨务干部,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二是要培养对华侨的感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华侨服务的宗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建国之初,国家重要侨务政策的出台、重大政策的转变、侨务工作基本思路、指导方针、实际效果等等,都要出自侨委的政策研究室。在此期间,傅克和同志们认真梳理了侨务政策和侨务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为我国下一步的侨务政策的制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中央侨委任命为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之一是调整工商业中的公私、劳资、产销关系。调整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资本家中的不法分子不满足于用正常方式获得一般利润,力图利用和国营经济的联系,以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手段牟取暴利,企图抗拒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削弱国营经济。他们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在政治上、思想上腐蚀了工人阶级和国家工作人员。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促进经济建设。在运动中,揭发出大量的贪污盗窃现象,而贪污盗窃又与党和政府内部存在的严重官僚主义紧密相联。因此,党中央在1951年12月1日和8日分别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及《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强调必须把“三反”斗争看作像镇压反革命运动一样重要,要大张旗鼓地发动广大群众。从此,“三反”运动在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迅速展开。

    1952年11月,在“三反”运动中,傅克根据华侨补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抵制官僚主义,关爱华侨学生的建议,傅克的建议得到了何香凝主任、廖承志副主任的高度称赞。

    有一天,廖承志打了一个电话,要傅克去汇报。汇报结束之后,廖承志表扬了他的做法和建议,何香凝很高兴。高兴中的何香凝特意将自己亲笔画的一副卧虎图从家里取来送给了傅克,并在画的右边亲笔题写了“傅克同志纪念”,在左边落款了自己的名字“何香凝”,以示嘉许。那是一张墨笔画的卧虎图,画中的老虎前爪着地,半蹲半卧,目光炯炯,直视前方,似乎随时都可能一跃而起,其王者之气跃然纸上。是辛亥革命时期何香凝画的第一张画,也是孙中山先生最赞赏的一幅画。

    以后的岁月里,傅克一直珍藏着这一幅画。2002年7月,他将此画与好友黄苗子共赏,身为艺术大家的黄苗子欣然提笔,在那副画下方的空白处写下了“胸怀祖国,虎啸中华”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并留款:“苗子敬题”。

    “胸怀祖国,虎啸中华”,以此语赞此画,何其贴切!观此画,吟此语,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傅克的记忆总是要拨开重重的历史烟尘,清晰地回到五十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去。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59,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59,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