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傅克的工作频繁调动。从军队到地方,从乡村到城市,从党群到财经,从财经又到工厂,从工厂又到了行政。虽然工作调动频繁,但傅克的思想却没有任何波动,不管职位高低,不管工作性质,业务生疏,他始终保持了一个不变的思维:“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无条件地到那里。”始终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热情,每到一处,他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适应新的工作,积极、热情、努力地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傅克在地方工作期间,周保中率部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3年的时间,他与国民党进行了800多次战斗,先后歼敌4万余名,缴获各种枪支28000多支,为主力部队输送18000余名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10月,在争取滇六十军起义中,为第二次解放长春迫使国民党嫡系部队新编第七军投诚,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保中是唯一活着看到开国大典的抗联将领。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他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这一段时间,傅克和周保中很少再见面,但他们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49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解放了,但西南三省还是匪患横行。国民党残部勾结土匪恶霸,利用西南山深林密的特殊环境继续祸害百姓,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1949年9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彻底消灭垂死挣扎的国民党残匪,剿灭为患的土匪,稳定云南,巩固边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定加强党对云南的领导。
考虑到周保中是云南人,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中央决定变动周保中的工作,调他回云南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傅克才知道周保中并不姓周,他的原名叫奚李元,是云南大理人,白族。
傅克对这位曾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将军更加敬重:一个来自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同志,如此胸怀民族大义,在东北独立支撑十四年的抗日活动,保住红旗不倒,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接到中央的通知之后,周保中便乘坐火车前往北平接受新的任务。途中,因铁路正在复修,周保中滞留沈阳。
在沈阳期间,周保中因为要离开东北,心里舍不得那个聪慧、利索、责任心很强,且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小朋友,便产生了调傅克到自己身边工作的想法。于是,他便去了一趟东北局,与东北局的领导商谈了傅克的工作调动问题。取得东北局领导的同意后,周保中立刻给傅克写了一封信:
傅克同志:
铁路修复,我在沈阳候车去北平。大约本月八日可启程。
我曾向东北局组织部提出请求调动你帮助我工作,业已获得原则同意,希望您此次一同去北平,但来不及了。只好以后您单独走吧。在东北局还没有给吉林省委去电调您时,请您不但做精神准备,而且把工作关系和家庭事情安排妥帖,电报一到,就直接来北平找我,我到北平后必有信给您,并催请东北局电调。
此致
敬礼
周保中
一九四九、九、五 沈阳
接到这封信后,傅克非常激动,周保中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能同周将军一道工作心里当然高兴。于是,他立刻着手清理手头工作,时刻准备随周将军到祖国的大西南去锻炼自己。
为早日实现夙愿,傅克就做好了手头工作的善后处理,万事俱备,就等着首长的一声令下。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老母亲拖着病体,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辗转千里,从冀东老家来到了吉林,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傅克。
自从父亲在冀东大暴动中牺牲以后,老母亲一个女人以柔弱的身板支撑着他们那个破碎的家,含辛茹苦、历尽磨难,抚养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由于劳累过度,母亲得了一身的病。为了生存,老母亲不得不拖着病体,带着四个孩子四处寻找这个能撑起家的大儿子。
突然变化的现实情况使傅克不知所措。如果要走,这一家老小怎么安置?不走吧,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何况他很喜欢和周将军一起工作,也很想到大西南去锻炼自己。
在无法决策的情况下,他给周保中写了一封信,将他目前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周保中,想让他给出出主意。
当他将信寄出之后,心里却一直忐忑不安。他生怕周保中将军埋怨和责难,非常后悔怎么能将这些情况告诉领导呢!
周保中收到傅克的信后,于10月18日在北平给傅克写了一封回信。
傅克同志:
前七天接到你从长春寄沈阳的信,由东北局转寄,所以收到甚迟,我正在向中央组织部商请调动您,已获同意。但接到了您的信后,我不能不多方考虑:您不但对老母和弟妹的生活供应必须照顾,并且很远的离开患病的老母也是很不相宜的。因此,我同意你仍留在东北。在积极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任务中,也能附带的解决了社会生活有关的家庭顾虑。我向你诚恳的建议,你必须更多的发挥你对党事业的忠诚和积极,一切脚踏实地的抓紧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我们在毛主席领导下已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实现,摆在前面的光明伟大前途,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竭尽心力来负担起每一艰巨革命程途。因此不仅要时刻认清现实,力图进步,而且要会利用每一分钟来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修养、理论水平。在为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中使自己成为强有力的分子。我想你会采纳我的意见的吧。
过去四年,我直接间接得到你的帮助,今后不能共同工作,不能获得你的直接帮助,感情上是有些留恋的。但愿你胜任愉快的迈进,我自己呢,也当勉励振奋之报答党的培养和同志之爱。再见吧!
此致
敬礼
周保中
十月八日 北京
周保中殷切的话语使傅克心里暖烘烘的:这位省部级的大领导没有从对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一个年轻下级着想,的确让他非常感激和欣慰。周保中这个在林海雪原中叱诧风云的大英雄、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身上除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待人平等、善解人意的慈善情怀。既有高度的组织观念,又有充满人情味的关爱。党性和人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辩证的统一。收到周保中同志的复信之后,傅克好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平静。
1949年11月,周保中因病住进了北京医院,病榻上,将军还在挂念着他的这位质量优秀、工作出色的老部下。在病榻上,周保中靠在被子上给傅克写了一封封信:
傅克同志:
来信收悉,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你做我的可靠助手,帮助我的工作,同时也使你有远志的干部能在新环境中多得锻炼,但是经我再三考虑,还是放弃这一方面,着重另一方面吧。我并不是要提倡你的工作中的局限性,也不是主张你的家庭拖累,而是不能不多方面照顾。你和我西南去,那里是艰苦和复杂的新环境,有穷山恶水,有毒蛇猛兽,地广人稀,民族复杂的待解放区;在完全扫清残敌军事实力与反动统治之后,那地方的巩固带有极端重要性;那里直接面对英法帝国主义;那里紧靠着正在为自己独立解放和民主而作艰苦斗争的缅越马来西亚人民兄弟。像你这样正在富有精力的青年,到那些地方去工作,的确是能吸收更丰富的经验,增长不少知识能力。但这是理想的片面,比较更实际的考虑问题,那么你还是继续留在东北工作,不但要安心,并且要坚强的持久不倦的在东北做出良好的工作成就来,对党的事业和对你自己都需要的,你既然经过抗战艰苦阶段的斗争,有参加了从头到尾的东北人民自卫战争和土地改革,而你现在还很年轻,你和东北人民已有了联系,情况有比较熟悉,就此努力追求下去,你的进步和发展会比西南去要顺利些,要快些,比方就拿合作社的工作来说,就是很重要的又带专门性的工作,并且是富有社会科学性和政治经济学的一门专业,目前东北要达成走向工业化——特别是要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业,要照顾劳资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为要达到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合作社实在起着重大作用,在合作社工作的共产党员,一面是要掌握新经济的任务要求,同时也是具备着重要的政治任务。
傅克同志,你同意我的建议,安心的,并且要坚实的站稳在工业基地的建设的东北,向前迈进,去锻炼自己,发挥您自己,一个有敏感和诚恳专心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年轻的而又已有相当经验的,进步是很快的,三二年之后,造就成为一个合作社业务的精通者而又是具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合作经济——新中国经济的理论,那时您还愿意到大西南区,那么满可以专家的身份被党派遣你到那边去,那边或者正是需要迫切的时候,它会更大的欢迎你。这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有根据的理想,请您考虑一下看吧。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42,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42,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傅克在地方工作期间,周保中率部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3年的时间,他与国民党进行了800多次战斗,先后歼敌4万余名,缴获各种枪支28000多支,为主力部队输送18000余名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1948年10月,在争取滇六十军起义中,为第二次解放长春迫使国民党嫡系部队新编第七军投诚,发挥了重要作用。周保中是唯一活着看到开国大典的抗联将领。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他说:“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这一段时间,傅克和周保中很少再见面,但他们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949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解放了,但西南三省还是匪患横行。国民党残部勾结土匪恶霸,利用西南山深林密的特殊环境继续祸害百姓,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1949年9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彻底消灭垂死挣扎的国民党残匪,剿灭为患的土匪,稳定云南,巩固边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定加强党对云南的领导。
考虑到周保中是云南人,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中央决定变动周保中的工作,调他回云南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傅克才知道周保中并不姓周,他的原名叫奚李元,是云南大理人,白族。
傅克对这位曾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将军更加敬重:一个来自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同志,如此胸怀民族大义,在东北独立支撑十四年的抗日活动,保住红旗不倒,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接到中央的通知之后,周保中便乘坐火车前往北平接受新的任务。途中,因铁路正在复修,周保中滞留沈阳。
在沈阳期间,周保中因为要离开东北,心里舍不得那个聪慧、利索、责任心很强,且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小朋友,便产生了调傅克到自己身边工作的想法。于是,他便去了一趟东北局,与东北局的领导商谈了傅克的工作调动问题。取得东北局领导的同意后,周保中立刻给傅克写了一封信:
傅克同志:
铁路修复,我在沈阳候车去北平。大约本月八日可启程。
我曾向东北局组织部提出请求调动你帮助我工作,业已获得原则同意,希望您此次一同去北平,但来不及了。只好以后您单独走吧。在东北局还没有给吉林省委去电调您时,请您不但做精神准备,而且把工作关系和家庭事情安排妥帖,电报一到,就直接来北平找我,我到北平后必有信给您,并催请东北局电调。
此致
敬礼
周保中
一九四九、九、五 沈阳
接到这封信后,傅克非常激动,周保中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能同周将军一道工作心里当然高兴。于是,他立刻着手清理手头工作,时刻准备随周将军到祖国的大西南去锻炼自己。
为早日实现夙愿,傅克就做好了手头工作的善后处理,万事俱备,就等着首长的一声令下。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老母亲拖着病体,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辗转千里,从冀东老家来到了吉林,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傅克。
自从父亲在冀东大暴动中牺牲以后,老母亲一个女人以柔弱的身板支撑着他们那个破碎的家,含辛茹苦、历尽磨难,抚养着四个年幼的孩子。由于劳累过度,母亲得了一身的病。为了生存,老母亲不得不拖着病体,带着四个孩子四处寻找这个能撑起家的大儿子。
突然变化的现实情况使傅克不知所措。如果要走,这一家老小怎么安置?不走吧,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更何况他很喜欢和周将军一起工作,也很想到大西南去锻炼自己。
在无法决策的情况下,他给周保中写了一封信,将他目前面临的困境告诉了周保中,想让他给出出主意。
当他将信寄出之后,心里却一直忐忑不安。他生怕周保中将军埋怨和责难,非常后悔怎么能将这些情况告诉领导呢!
周保中收到傅克的信后,于10月18日在北平给傅克写了一封回信。
傅克同志:
前七天接到你从长春寄沈阳的信,由东北局转寄,所以收到甚迟,我正在向中央组织部商请调动您,已获同意。但接到了您的信后,我不能不多方考虑:您不但对老母和弟妹的生活供应必须照顾,并且很远的离开患病的老母也是很不相宜的。因此,我同意你仍留在东北。在积极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任务中,也能附带的解决了社会生活有关的家庭顾虑。我向你诚恳的建议,你必须更多的发挥你对党事业的忠诚和积极,一切脚踏实地的抓紧所担负的工作任务。我们在毛主席领导下已走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实现,摆在前面的光明伟大前途,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竭尽心力来负担起每一艰巨革命程途。因此不仅要时刻认清现实,力图进步,而且要会利用每一分钟来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修养、理论水平。在为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中使自己成为强有力的分子。我想你会采纳我的意见的吧。
过去四年,我直接间接得到你的帮助,今后不能共同工作,不能获得你的直接帮助,感情上是有些留恋的。但愿你胜任愉快的迈进,我自己呢,也当勉励振奋之报答党的培养和同志之爱。再见吧!
此致
敬礼
周保中
十月八日 北京
周保中殷切的话语使傅克心里暖烘烘的:这位省部级的大领导没有从对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一个年轻下级着想,的确让他非常感激和欣慰。周保中这个在林海雪原中叱诧风云的大英雄、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身上除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待人平等、善解人意的慈善情怀。既有高度的组织观念,又有充满人情味的关爱。党性和人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辩证的统一。收到周保中同志的复信之后,傅克好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平静。
1949年11月,周保中因病住进了北京医院,病榻上,将军还在挂念着他的这位质量优秀、工作出色的老部下。在病榻上,周保中靠在被子上给傅克写了一封封信:
傅克同志:
来信收悉,直到现在,我仍然希望你做我的可靠助手,帮助我的工作,同时也使你有远志的干部能在新环境中多得锻炼,但是经我再三考虑,还是放弃这一方面,着重另一方面吧。我并不是要提倡你的工作中的局限性,也不是主张你的家庭拖累,而是不能不多方面照顾。你和我西南去,那里是艰苦和复杂的新环境,有穷山恶水,有毒蛇猛兽,地广人稀,民族复杂的待解放区;在完全扫清残敌军事实力与反动统治之后,那地方的巩固带有极端重要性;那里直接面对英法帝国主义;那里紧靠着正在为自己独立解放和民主而作艰苦斗争的缅越马来西亚人民兄弟。像你这样正在富有精力的青年,到那些地方去工作,的确是能吸收更丰富的经验,增长不少知识能力。但这是理想的片面,比较更实际的考虑问题,那么你还是继续留在东北工作,不但要安心,并且要坚强的持久不倦的在东北做出良好的工作成就来,对党的事业和对你自己都需要的,你既然经过抗战艰苦阶段的斗争,有参加了从头到尾的东北人民自卫战争和土地改革,而你现在还很年轻,你和东北人民已有了联系,情况有比较熟悉,就此努力追求下去,你的进步和发展会比西南去要顺利些,要快些,比方就拿合作社的工作来说,就是很重要的又带专门性的工作,并且是富有社会科学性和政治经济学的一门专业,目前东北要达成走向工业化——特别是要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业,要照顾劳资关系——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为要达到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合作社实在起着重大作用,在合作社工作的共产党员,一面是要掌握新经济的任务要求,同时也是具备着重要的政治任务。
傅克同志,你同意我的建议,安心的,并且要坚实的站稳在工业基地的建设的东北,向前迈进,去锻炼自己,发挥您自己,一个有敏感和诚恳专心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年轻的而又已有相当经验的,进步是很快的,三二年之后,造就成为一个合作社业务的精通者而又是具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合作经济——新中国经济的理论,那时您还愿意到大西南区,那么满可以专家的身份被党派遣你到那边去,那边或者正是需要迫切的时候,它会更大的欢迎你。这不是开玩笑的,这是有根据的理想,请您考虑一下看吧。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42,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2642,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