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异同
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其特征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面对着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在素质教育观上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有相互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个性的东西。其主要表现是: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教育原理。它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个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片面发展的人“只有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的人。”[13]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只有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在《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目标两 方面的重点:一是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上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综合技术教育的眼界和包括工农业原理在内的基本(初步)的知识。后来,前苏联的教育家们在各自的著作(如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又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五个方面。MAOZEDONG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学说中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国教育的实际。他首次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P,340)MAOZEDONG关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DENGXIAOPING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阐明了培育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性,并对人才的标准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特别重申和强调了MAOZEDONG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性。他说:“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MAOZEDONG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P,103)后来DENGXIAOPING又提出培养“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的目标,并反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MAOZEDONG同志是尊重人才的……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P,50)提出要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恢复了MAOZEDONG一贯倡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JIANGZEMIN在“七一 ”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179)由此可见,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关于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体系上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人才的目标或教育方针,是基于对教育的本质和社会职能的科学认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而确立的。MAOZEDONG根据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总结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这些方针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相继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个方针离不开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反帝反封建和为人民大众的阶级性,另一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1956年后在我国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了,社会主义已经建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也应该转到这方面来。所以,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MAOZEDONG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尽管在教育大革命中有以劳代教单纯参加劳动等与其精神实质相违背的失误,但仍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不幸的是,他晚年由于脱离了实际,违背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而过分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学校看成是阶级斗争表现最尖锐的战场之一。
实事求是是MAOZEDONG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DENGXIAOPING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概,摒弃了“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错误做法,恢复了MAOZEDONG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他说:“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DENGXIAOPING的教育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特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JIANGZEMIN特别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他号召新时期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极大地丰富了MAOZEDONG、DENGXIAOPING关于青年学生要坚持又红又专、走实践中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思想。
纵观MAOZEDONG、DENGXIAOPING和JIANGZEMIN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教育方针,都有着共同的、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什么时候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它必将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着力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教育目标涉及教育的发展和服务方向、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只有始终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才能体现出正确的服务方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MAOZEDONG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目标,应是“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承认了教育的社会本位,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又承认教育的人本位,由愚昧、贫穷的人变成文明、幸福的人。其根本是肯定和保证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工农劳苦群众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MAOZEDONG认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领导者和组织者,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根据地建设的成败。他提出,“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上去。”抗日战争时期,MAOZEDONG提出了大量培养干部人才的要求:要自觉造就成千上万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经培养了分布在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等各方面的许多领导人才。在提出造就大批领导干部的基础上,MAOZEDONG进一步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和建设形成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培养目标。在延安,中央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女子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大学、青年干部学校等各种干部学校,先后培养了10万多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战和全国胜利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领导和骨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认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这个任务,应当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内基本上解决。”MAOZEDONG还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名言,既强调了造就形成这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长期性、艰巨性,又强调了紧迫性。
1985年5月,DENGXIAOPING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再次重申教育对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986年11月,DENGXIAOPING在会见外宾时谈到:“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要培养人民成为“四有”人民,培养青年成为“四有”青年,“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JIANGZEMIN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教育文化必须着力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服务方向上充分体现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青年乃国家之精华,民族之至宝,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一贯主张对青年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青年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他在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同时,始终强调要坚持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他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三周年纪念文章中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37年,MAOZEDONG在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题词中,着重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具有政治远见、胸怀坦白、不怕困难、富于实践精神的革命先锋分子。虽然这都是MAOZEDONG对根据地学校教育提出的具体方针,但是这对整个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教育转为社会主义性质后,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认为,不少青年人正是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因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主张我们“培养革命后代,一让要让他们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 ”
在拨乱反正、清除“文化大革命”极左影响、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之后,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只管分数、不问政治,严重偏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针对这一情况,DENGXIAOPING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全党同志面前。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现在有一部分青年有忽视政治的倾向,全党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办法,认真有效的加以解决。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JIANGZEMIN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反复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他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素质教育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脉相传的,是继续和发展的关系。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既有对马克思主义、MAOZEDONG教育学说的继承,又有总结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经验而做出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其基本特征:一是时代性。DENGXIAOPING、JIANGZEMIN素质教育思想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民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呈现出更富有现代化、新时代的气息。二是战略性。以DENGXIAOPING、JIANGZEMIN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考虑教育问题,从“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抓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使教育适当超前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得更明确、更具体,同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使之更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全局性。DENGXIAOPING、JIANGZEMIN论素质教育,着眼于大局,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高度来抓教育工作,把素质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及根本大计来看待的。他们的教育理论的整体脉络,是同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息息相通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面对着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在素质教育观上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有相互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个性的东西。其主要表现是: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教育原理。它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个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片面发展的人“只有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的人。”[13]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只有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在《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目标两 方面的重点:一是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上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综合技术教育的眼界和包括工农业原理在内的基本(初步)的知识。后来,前苏联的教育家们在各自的著作(如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又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五个方面。MAOZEDONG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学说中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国教育的实际。他首次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P,340)MAOZEDONG关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DENGXIAOPING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阐明了培育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性,并对人才的标准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特别重申和强调了MAOZEDONG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性。他说:“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MAOZEDONG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P,103)后来DENGXIAOPING又提出培养“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的目标,并反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MAOZEDONG同志是尊重人才的……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P,50)提出要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恢复了MAOZEDONG一贯倡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JIANGZEMIN在“七一 ”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179)由此可见,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关于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体系上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人才的目标或教育方针,是基于对教育的本质和社会职能的科学认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而确立的。MAOZEDONG根据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总结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这些方针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相继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个方针离不开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反帝反封建和为人民大众的阶级性,另一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1956年后在我国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了,社会主义已经建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也应该转到这方面来。所以,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MAOZEDONG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尽管在教育大革命中有以劳代教单纯参加劳动等与其精神实质相违背的失误,但仍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不幸的是,他晚年由于脱离了实际,违背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而过分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学校看成是阶级斗争表现最尖锐的战场之一。
实事求是是MAOZEDONG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DENGXIAOPING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概,摒弃了“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错误做法,恢复了MAOZEDONG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他说:“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DENGXIAOPING的教育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特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JIANGZEMIN特别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他号召新时期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极大地丰富了MAOZEDONG、DENGXIAOPING关于青年学生要坚持又红又专、走实践中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思想。
纵观MAOZEDONG、DENGXIAOPING和JIANGZEMIN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教育方针,都有着共同的、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什么时候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它必将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着力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教育目标涉及教育的发展和服务方向、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只有始终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才能体现出正确的服务方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MAOZEDONG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目标,应是“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承认了教育的社会本位,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又承认教育的人本位,由愚昧、贫穷的人变成文明、幸福的人。其根本是肯定和保证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工农劳苦群众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MAOZEDONG认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领导者和组织者,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根据地建设的成败。他提出,“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上去。”抗日战争时期,MAOZEDONG提出了大量培养干部人才的要求:要自觉造就成千上万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经培养了分布在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等各方面的许多领导人才。在提出造就大批领导干部的基础上,MAOZEDONG进一步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和建设形成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培养目标。在延安,中央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女子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大学、青年干部学校等各种干部学校,先后培养了10万多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战和全国胜利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领导和骨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认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这个任务,应当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内基本上解决。”MAOZEDONG还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名言,既强调了造就形成这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长期性、艰巨性,又强调了紧迫性。
1985年5月,DENGXIAOPING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再次重申教育对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986年11月,DENGXIAOPING在会见外宾时谈到:“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要培养人民成为“四有”人民,培养青年成为“四有”青年,“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JIANGZEMIN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教育文化必须着力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服务方向上充分体现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青年乃国家之精华,民族之至宝,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一贯主张对青年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青年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他在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同时,始终强调要坚持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他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三周年纪念文章中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37年,MAOZEDONG在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题词中,着重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具有政治远见、胸怀坦白、不怕困难、富于实践精神的革命先锋分子。虽然这都是MAOZEDONG对根据地学校教育提出的具体方针,但是这对整个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教育转为社会主义性质后,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认为,不少青年人正是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因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主张我们“培养革命后代,一让要让他们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 ”
在拨乱反正、清除“文化大革命”极左影响、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之后,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只管分数、不问政治,严重偏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针对这一情况,DENGXIAOPING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全党同志面前。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现在有一部分青年有忽视政治的倾向,全党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办法,认真有效的加以解决。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JIANGZEMIN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他反复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他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素质教育思想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脉相传的,是继续和发展的关系。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既有对马克思主义、MAOZEDONG教育学说的继承,又有总结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经验而做出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其基本特征:一是时代性。DENGXIAOPING、JIANGZEMIN素质教育思想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民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呈现出更富有现代化、新时代的气息。二是战略性。以DENGXIAOPING、JIANGZEMIN为代表的党中央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考虑教育问题,从“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抓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使教育适当超前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得更明确、更具体,同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使之更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全局性。DENGXIAOPING、JIANGZEMIN论素质教育,着眼于大局,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高度来抓教育工作,把素质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及根本大计来看待的。他们的教育理论的整体脉络,是同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息息相通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