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教育的论述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教育思想,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与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思想,是他们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任务和不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
一、MAOZEDONG:从“三育并重”到教育方针的确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为谁服务,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MAOZEDONG在幼年时代受过封建教育,以后又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当时这些教育中封建主义气息十分浓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MAOZEDONG以其切身体会,痛切感受到旧制度的危害。他言辞激烈地批判旧教育制度割裂德、智、体,奴役学生,使学生畸形发展的现象。他从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湖南一师就读时,他就提出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观点。1916年12月,MAOZEDONG在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为了实现“三育并重”,他认为通过讲课可以“教授”知识技能,养成发达的智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训练”学生之道德,养成优良的品性;通过体育卫生等活动,可以“养护”学生之身体,增强其体质。尔后,随着他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德、智、体三者的内涵作了更深层次和新的更高意义上的阐释。
1、德、智、体三育并重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指向,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因而,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MAOZEDONG在青年时期就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他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点,也是他后来提出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1916年12月9日,MAOZEDONG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1917年4月1日,他又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写道“夫知识之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对于如何实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MAOZEDONG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中学及小学以上宜以三育并重。”在素质教育未提出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和老师盲目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不顾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推进,但仍有不少学校还在固守应试教育,青年MAOZEDONG的这一观点对于指导今天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MAOZEDONG在青年时期就主张把道德修养作为立业之本,为此,他严于修身明德。他认为,仅有功名并非圣贤,只能称豪杰;只有功、德双全者,才能称为圣贤。受杨昌济老师的熏陶,他也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认为通过德育可以达到改造伦理思想、变换民质的目的。1917年8月23日,他在给黎锦熙老师的信中写道:“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他认为近代中国“积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民的愚昧落后,“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而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先“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为此,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他精心研究哲学、伦理学,并立志从此入手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本大源”。此时的MAOZEDONG把“大本大源”归于“思想道德”,从历史观上讲,显然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他强调德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MAOZEDONG特别注重自身的知识修养。他认为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战乱不已,原因就在于政治家“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只能以“手腕智计”祸国殃民。“今之天下纷纷”, “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他认为自己“以木薄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而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须集中精力,刻苦学习。MAOZEDONG还认为,青年是“修学储能”的时代,应当认真读书,“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为此,他学习极为刻苦,力求“积文成学”。如何学习知识?MAOZEDONG早期有许多详细论述,但从有关资料中可以明确看出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要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青年MAOZEDONG关于智育的见解,尤其是“厚基础、宽口径、多渠道”的观点,正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所倡导的。
除德、智之外,MAOZEDONG还十分重视体育的作用。他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而且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他对德、智、体的关系及体育的重要作用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同时指出,忽视体育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严重缺陷。“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而今天的学生则多偏于智。为此,他呼吁改变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确认“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这无疑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十分吻合。
素质教育是MAOZEDONG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MAOZEDONG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改革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三方面作出了理论贡献。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MAOZEDONG的素质教育理论存在着过分强调教育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过分强化实践环节和学生主动性、淡化了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轻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失误。
在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初,MAOZEDONG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6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这些提法中都蕴含着素质教育的思想。MAOZEDONG同志早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育也。”体育的功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据研究这是MAOZEDONG同志最早的一篇论文,而且也是他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2、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育以育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是教育的要义。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和创造性的学习。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MAOZEDONG早期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MAOZEDONG认为注入式教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就是灌,把书本上的现成知识灌给学生。由于要灌,注入式教学在运用时,必然带有划一性、强迫性,把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被动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MAOZEDONG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并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把渗透和凝结在MAOZEDONG教学实践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抽象出来,其基本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提出问题,启发其学习的自觉性。第一师范开办工人夜校,因为由教职员开办,很不成功。MAOZEDONG总结了办夜校的经验,认为应当继续办,而且要办好。在他起草的招学广告中写道:“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宜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宜得。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校。……快快报名,莫再担搁!”这份招生广告,通篇都在讲理,从工人们的生活出发,讲工人没文化的苦处,启发他们学文化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上夜校的积极性。其二,教学要切合实际,通俗易懂。1917年MAOZEDONG在工人夜校上课就十分注意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他要求夜校所有的教员都用启发式讲课,而且通过设置夜学日志,及时总结办学和教学经验。11月14日,他在日志中写道:“实验三日矣,觉国文似太多,太深,太多,宜减轻其分量;太深,宜改用通俗语(介乎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常识分量宜嫌太多,宜少用文字。讲其义,宜用白话,简单几句标明。”在夜校MAOZEDONG就亲自讲授历史课,他从工人的劳动和斗争实际出发,内容少而精,讲话通俗易懂,从而达到了启发工人觉悟,唤起工人斗志的目的。其三,民主讨论,教学相长 MAOZEDONG认为,讲课除了老师讲授的方法外,还可以辅之以讨论的方式。在他看来,课堂采取讨论的方式,不但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使师生间互相置疑问难,共同研究,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教学气氛。他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就明确提出了“以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为主”的办学宗旨,此后,在农民运动讲习所,MAOZEDONG在教学过程中都采取了讨论的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诚然,青年MAOZEDONG所处时代的学校教育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不同的,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今的学校教育,但他启发式教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至今仍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各级各类学校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无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年MAOZEDONG对于旧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深表不满,认为这是社会愚昧和落后的原因。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才成为“贵族和资本家的专利”,于是“生出了智愚阶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MAOZEDONG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索。1917年,他在《夜学日志首卷》中指出:“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实为永久之大学校。”后来曾打算在岳麓山建立工读新村,实行半工半读。1919年,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提出了工读主义的具体方案,即“学校教授之时间,宜力求减少,使学生多自动研究及工作。应划分每日之时间为六分。其分配如左:睡眠二分。游息一分。读书二分。工作一分。读书二分之中,自习占一分,教授占一分。”其中,工作一分,当指生产劳动,又分为种园、种田、种林、畜牧、种桑、鸡鱼等。MAOZEDONG所设想的工读新村,尽管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但他极力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的。青年MAOZEDONG正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在“驱张”运动、湖南“自治运动”等严峻的革命斗争之中,学习了知识,受到了教育,获得了从事革命事业的初步经验,也为他走向成熟,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青年学生大都走的是从学校再到学校,最后才到社会这样一条成才的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上拼搏的人们,有不少存在或严重存在脱离社会实践、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现象。诚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已经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各学校的普遍重视,但实践表明,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天,我们有必要学习和研究MAOZEDONG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这不仅对于指导学校工作,而且对于激发青年学生勇于实践的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然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对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一些学校和教师思想不解放,固守旧的教育方法,“因教施教”,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MAOZEDONG早期的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积极变“因教施教”为“因材施教”,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社会现象,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性质的最终体现。MAOZEDONG痛感旧教育的危害,所以从他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观。MAOZEDONG根据马列主义教育原理 ,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 ,科学地阐明了素质教育的理论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DENGXIAOPING继承和发展了MAOZEDONG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 ,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人才质量标准 ,在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 ,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战略构想 ,并重视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MAOZEDONG从青年时代提出“三育并重”的教育理想,到了40年后的1957年又将它升华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既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质的规定,也是对教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既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提出的希望和努力目标,也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从“三育并重”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也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其中的主线是从提高人的个体素质,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然而,由于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情况下,MAOZEDONG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功能及其与政治、经济关系没有完全搞清;由于党内“左”的思想逐步升级和泛滥,MAOZEDONG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加上左倾思想 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的曲折。“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尽管MAOZEDONG有些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瑕不掩瑜,并不影响MAOZEDONG素质教育思想精髓之正确及对现实的巨大指导作用。
二、DENGXIAOPING:培养“三个面向”的“四有新人”
DENGXIAOPING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一贯高度重视,他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起,就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对“左 ”倾错误进行拨乱反正,恢复MAOZEDONG教育思想的本来面目,纠正MAOZEDONG晚年在教育领域的失误,并提出:“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977年5月24 日,DENGXIAOPING发表著名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谈话,构成了DENGXIAOPING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的。但是,最根本的途径是教育。长期以来,DENGXIAOPING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来培养人才。他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就在于教育。在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DENGXIAOPING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DENGXIAOPING竭力主张改变“文化大革命”中的高校招生制度和创办一批重点大、中、小学,为早出人才、出好人才起示范带头作用。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问题,DENGXIAOPING在肯定MAOZEDONG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曾多次地论述“又红又专”、“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社会主义教育的培训目标问题。
1983年10月,DENGXIAOPING从当代世界发展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的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的提出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是提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既强调了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依赖关系,又说明了教育要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教育的发展是决定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二是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是要使教育适应当今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培养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三是指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使教育面向21世纪,为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打基础。“三个面向”要求我国的教育必须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的新成就,进而促使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结构、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JIANGZEMIN: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五个成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DENGXIAOPING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党中央,积极贯彻落实DENGXIAOPING的科技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一理论。1993年2月,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并强调要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纲要》针对当前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还强调要重视因材施教和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994年JIANGZEMIN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他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并对北大学生和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与希望。1999年6月15日,JIANGZEMIN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0年2月,当JIANGZEMIN得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和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后说:“确实怵目惊心,引起了我的深思。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他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五个成为 ”的要求和希望,即希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五个成为”,实质上就是要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教育的论述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教育思想,是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方针与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思想,是他们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任务和不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
一、MAOZEDONG:从“三育并重”到教育方针的确立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为谁服务,这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MAOZEDONG在幼年时代受过封建教育,以后又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当时这些教育中封建主义气息十分浓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MAOZEDONG以其切身体会,痛切感受到旧制度的危害。他言辞激烈地批判旧教育制度割裂德、智、体,奴役学生,使学生畸形发展的现象。他从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湖南一师就读时,他就提出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观点。1916年12月,MAOZEDONG在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为了实现“三育并重”,他认为通过讲课可以“教授”知识技能,养成发达的智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训练”学生之道德,养成优良的品性;通过体育卫生等活动,可以“养护”学生之身体,增强其体质。尔后,随着他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德、智、体三者的内涵作了更深层次和新的更高意义上的阐释。
1、德、智、体三育并重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指向,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因而,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MAOZEDONG在青年时期就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他早期教育思想的基本点,也是他后来提出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1916年12月9日,MAOZEDONG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1917年4月1日,他又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写道“夫知识之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对于如何实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MAOZEDONG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中学及小学以上宜以三育并重。”在素质教育未提出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和老师盲目追求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不顾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从小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推进,但仍有不少学校还在固守应试教育,青年MAOZEDONG的这一观点对于指导今天的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MAOZEDONG在青年时期就主张把道德修养作为立业之本,为此,他严于修身明德。他认为,仅有功名并非圣贤,只能称豪杰;只有功、德双全者,才能称为圣贤。受杨昌济老师的熏陶,他也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认为通过德育可以达到改造伦理思想、变换民质的目的。1917年8月23日,他在给黎锦熙老师的信中写道:“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他认为近代中国“积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民的愚昧落后,“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而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先“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为此,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他精心研究哲学、伦理学,并立志从此入手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本大源”。此时的MAOZEDONG把“大本大源”归于“思想道德”,从历史观上讲,显然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他强调德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MAOZEDONG特别注重自身的知识修养。他认为辛亥革命以来之所以战乱不已,原因就在于政治家“如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只能以“手腕智计”祸国殃民。“今之天下纷纷”, “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他认为自己“以木薄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而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须集中精力,刻苦学习。MAOZEDONG还认为,青年是“修学储能”的时代,应当认真读书,“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为此,他学习极为刻苦,力求“积文成学”。如何学习知识?MAOZEDONG早期有许多详细论述,但从有关资料中可以明确看出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要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青年MAOZEDONG关于智育的见解,尤其是“厚基础、宽口径、多渠道”的观点,正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所倡导的。
除德、智之外,MAOZEDONG还十分重视体育的作用。他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而且还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他对德、智、体的关系及体育的重要作用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认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同时指出,忽视体育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严重缺陷。“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而今天的学生则多偏于智。为此,他呼吁改变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确认“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这无疑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十分吻合。
素质教育是MAOZEDONG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MAOZEDONG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改革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三方面作出了理论贡献。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MAOZEDONG的素质教育理论存在着过分强调教育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过分强化实践环节和学生主动性、淡化了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轻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失误。
在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初,MAOZEDONG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6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这些提法中都蕴含着素质教育的思想。MAOZEDONG同志早在1917年《体育之研究》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育也。”体育的功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据研究这是MAOZEDONG同志最早的一篇论文,而且也是他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2、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育以育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是教育的要义。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和创造性的学习。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MAOZEDONG早期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MAOZEDONG认为注入式教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就是灌,把书本上的现成知识灌给学生。由于要灌,注入式教学在运用时,必然带有划一性、强迫性,把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被动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MAOZEDONG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并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把渗透和凝结在MAOZEDONG教学实践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抽象出来,其基本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提出问题,启发其学习的自觉性。第一师范开办工人夜校,因为由教职员开办,很不成功。MAOZEDONG总结了办夜校的经验,认为应当继续办,而且要办好。在他起草的招学广告中写道:“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宜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宜得。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校。……快快报名,莫再担搁!”这份招生广告,通篇都在讲理,从工人们的生活出发,讲工人没文化的苦处,启发他们学文化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上夜校的积极性。其二,教学要切合实际,通俗易懂。1917年MAOZEDONG在工人夜校上课就十分注意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他要求夜校所有的教员都用启发式讲课,而且通过设置夜学日志,及时总结办学和教学经验。11月14日,他在日志中写道:“实验三日矣,觉国文似太多,太深,太多,宜减轻其分量;太深,宜改用通俗语(介乎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常识分量宜嫌太多,宜少用文字。讲其义,宜用白话,简单几句标明。”在夜校MAOZEDONG就亲自讲授历史课,他从工人的劳动和斗争实际出发,内容少而精,讲话通俗易懂,从而达到了启发工人觉悟,唤起工人斗志的目的。其三,民主讨论,教学相长 MAOZEDONG认为,讲课除了老师讲授的方法外,还可以辅之以讨论的方式。在他看来,课堂采取讨论的方式,不但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使师生间互相置疑问难,共同研究,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教学气氛。他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就明确提出了“以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为主”的办学宗旨,此后,在农民运动讲习所,MAOZEDONG在教学过程中都采取了讨论的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诚然,青年MAOZEDONG所处时代的学校教育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不同的,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不一定完全适合当今的学校教育,但他启发式教学思想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至今仍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各级各类学校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无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年MAOZEDONG对于旧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深表不满,认为这是社会愚昧和落后的原因。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才成为“贵族和资本家的专利”,于是“生出了智愚阶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MAOZEDONG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探索。1917年,他在《夜学日志首卷》中指出:“社会之人皆学校毕业之人,学校之局部为一时之小学校,社会之全体实为永久之大学校。”后来曾打算在岳麓山建立工读新村,实行半工半读。1919年,在《学生之工作》一文中提出了工读主义的具体方案,即“学校教授之时间,宜力求减少,使学生多自动研究及工作。应划分每日之时间为六分。其分配如左:睡眠二分。游息一分。读书二分。工作一分。读书二分之中,自习占一分,教授占一分。”其中,工作一分,当指生产劳动,又分为种园、种田、种林、畜牧、种桑、鸡鱼等。MAOZEDONG所设想的工读新村,尽管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但他极力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的。青年MAOZEDONG正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在“驱张”运动、湖南“自治运动”等严峻的革命斗争之中,学习了知识,受到了教育,获得了从事革命事业的初步经验,也为他走向成熟,转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青年学生大都走的是从学校再到学校,最后才到社会这样一条成才的道路,在这样的道路上拼搏的人们,有不少存在或严重存在脱离社会实践、脱离生产劳动的不良现象。诚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已经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引起了各学校的普遍重视,但实践表明,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天,我们有必要学习和研究MAOZEDONG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这不仅对于指导学校工作,而且对于激发青年学生勇于实践的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然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对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一些学校和教师思想不解放,固守旧的教育方法,“因教施教”,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MAOZEDONG早期的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积极变“因教施教”为“因材施教”,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社会现象,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性质的最终体现。MAOZEDONG痛感旧教育的危害,所以从他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观。MAOZEDONG根据马列主义教育原理 ,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 ,科学地阐明了素质教育的理论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DENGXIAOPING继承和发展了MAOZEDONG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 ,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的人才质量标准 ,在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 ,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战略构想 ,并重视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MAOZEDONG从青年时代提出“三育并重”的教育理想,到了40年后的1957年又将它升华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既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质的规定,也是对教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既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提出的希望和努力目标,也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规格。从“三育并重”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也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其中的主线是从提高人的个体素质,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然而,由于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情况下,MAOZEDONG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功能及其与政治、经济关系没有完全搞清;由于党内“左”的思想逐步升级和泛滥,MAOZEDONG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加上左倾思想 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大的曲折。“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尽管MAOZEDONG有些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瑕不掩瑜,并不影响MAOZEDONG素质教育思想精髓之正确及对现实的巨大指导作用。
二、DENGXIAOPING:培养“三个面向”的“四有新人”
DENGXIAOPING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一贯高度重视,他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起,就对教育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对“左 ”倾错误进行拨乱反正,恢复MAOZEDONG教育思想的本来面目,纠正MAOZEDONG晚年在教育领域的失误,并提出:“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977年5月24 日,DENGXIAOPING发表著名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谈话,构成了DENGXIAOPING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的。但是,最根本的途径是教育。长期以来,DENGXIAOPING主张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来培养人才。他说:“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就在于教育。在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DENGXIAOPING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DENGXIAOPING竭力主张改变“文化大革命”中的高校招生制度和创办一批重点大、中、小学,为早出人才、出好人才起示范带头作用。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问题,DENGXIAOPING在肯定MAOZEDONG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曾多次地论述“又红又专”、“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社会主义教育的培训目标问题。
1983年10月,DENGXIAOPING从当代世界发展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7]的战略方针。“三个面向”的提出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是提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把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既强调了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依赖关系,又说明了教育要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教育的发展是决定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根本问题;二是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是要使教育适应当今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培养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三是指出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使教育面向21世纪,为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打基础。“三个面向”要求我国的教育必须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的新成就,进而促使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结构、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JIANGZEMIN: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五个成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DENGXIAOPING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党中央,积极贯彻落实DENGXIAOPING的科技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一理论。1993年2月,中央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并强调要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纲要》针对当前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还强调要重视因材施教和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现代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994年JIANGZEMIN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他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并对北大学生和青年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与希望。1999年6月15日,JIANGZEMIN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0年2月,当JIANGZEMIN得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和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后说:“确实怵目惊心,引起了我的深思。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他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五个成为 ”的要求和希望,即希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五个成为”,实质上就是要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