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第十章
十
夏父吃完早饭去厂子里上班,走到门卫时,就见一群人围着议论:“这小子命真大,从那么高的大罐顶上摔下去竟然没咋地!”
“听说只是大腿刮坏了皮,真是命大呀!”
夏父刚要走过去,一听这个事儿,连忙凑到跟前问:“是谁呀?这么命大?”
众人一见是夏昆鹏问,马上就有人说道:“听说是个姓夏的待业青年,夏会计,那人是不是你们家亲戚哪?”
夏昆鹏听了,心里一惊,也没回答,几大步就离开了门卫。他匆匆赶到自己的财务室,拿起手电筒就奔了回转窑方向。
夏父从外面的转梯登到了大罐顶部,小心翼翼地伏在罐顶往下看,什么也看不清,里面黑洞洞地。夏父打开手电筒往下照,他看见除了有一小捧黄土在中间外,其它地方都布满了大块儿石和钢筋。夏父看了不觉心惊肉跳,倒抽了一口凉气,他退回身子,以手加额大叫一声:“这小子真是捡了一条命啊!”
夏父转身从扶梯上下来,一路往办公楼急走。他边走边考虑:“这真是太危险了!不能让这小子再干下去了,我要让他脱离这个环境,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总之是不能让这小子自以为是了!”夏父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他知道,就在去年冬天,一个哈尔滨的青年工人就是从这个大罐上掉下去摔死的。当时,那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的脑袋就是被一根钢筋穿透的,脑浆子淌出了一大堆。
中午一下班,夏父就急急忙忙赶回了家。刚一进屋,就对躺在床上养伤的夏兰说:“你小子也没跟我说实话呀!原来你是从大罐顶上掉下去的呀!多玄哪!你这是侥幸,要不然连命都会没的!你知道吗?去年冬天那个哈尔滨的男青年也是从那个大罐顶上掉下去的,结果连脑浆子都给摔出来了,当时就死了。行了!这回你就在家好好呆着吧,今后不许你再去厂子干活儿了!”
夏兰一听今后不让自己再去工厂干活儿了,他一下子急了:“爸!干活儿受点伤也是正常的,也不是每次都能让我赶上,这回完全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以后小心点儿就是了,干吗不让我再去了呀?”
夏父的态度十分坚决:“我说不行就不行!赶明儿我就告诉你刘大爷,不让他给你派活儿!”
夏兰听了也毫不退让:“厂子也不是你说了算,你不让他给我派活儿他就听你的呀!再说了,我非得在你们厂子干哪?磷肥厂、亚麻厂、化肥厂,哪个厂子都要临时工,我到哪儿不能干?”
夏父见儿子如此坚决,也没什么办法。他略停了一会儿,然后用缓和一点儿的语气对夏兰说:“我就是觉得你上了一回高中,去干这些脏活儿累活儿太可惜了,你能不能考虑一下,咱们再去复习复习,考个中专什么的也好哇。”
夏兰见父亲缓和下来了,也不再与父亲顶嘴了:“复习也得交学费不是,那我怎么也得挣够了这些学费再去复习吧。再说了,我干这几个月,家里的生活也确实改善了不少吧。以前是六口人两个人上班,我姐她挣得也不多,我这一干活儿,立马成了三个人养活三个人,我又挣得多,那得比以前强多少哇!”
“那你也不能总这样干下去吧?”
“只要家里需要,我就干!再说弟弟妹妹学习成绩都很好,他俩都考上了重点中学,将来一定比我有出息,我愿意干活儿挣钱供他俩上学!”
“他俩上学不用你供,我能供起!我只是担心你的将来!”
“爸,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理想的人,不过现在也没啥机会,眼下我先挣些钱再说吧,等到了冬天,我会考虑上文科补习班的。”
夏父见夏兰松了口,也就长出了一口气,他想:“只要你小子心还没死就好,到时候看我怎么安排!”
也就一周吧,夏兰的腿伤就好了,他又回到了工厂,不过这回他选择了一个用时少挣钱还多的活儿——装水泥。每天上午只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三个人就可以装一个带挂的货车,不过劳动强度非常大,还要上下跳板,而且非常脏,每次干完活儿回到家里,夏兰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四盆水,连着清洗四遍才能洗去浑身的水泥面子。洗完之后,夏兰就可以静下心来听着歌曲休息了。他买来了录音带,经常听一些刘文正、张帝、邓丽君这些港台歌星的流行歌曲。不过他也喜欢蒋大为、吴雁泽、李双江、关贵敏等歌唱家的歌曲。虽然他不识谱,但他乐感很好,一首歌他只要听过两遍基本上就能学唱下来,而且他的嗓音不错,即能模仿流行歌曲,也能模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每天听歌曲、唱歌成了他工作之余最好的娱乐方式。
这期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姐姐一起每人做了一条大喇叭裤。夏春的料子是大纹哔叽的,而夏兰只选用了灰色的劳动布,为了能与喇叭裤搭配,夏兰平生第一次穿上了尖头黑牛皮鞋。姐弟二人这样的打扮尽管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不过夏兰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把皮鞋擦得锃亮。夏春见弟弟坚持穿,她也就配合弟弟的做法,两个人就算是合起伙儿来挑战了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时间一长,夏父夏母也就当做没看见,任她们姐弟两个臭美去吧。
到了十一月末,奇冷的寒流已经袭卷了东北大地。冰封的世界一切几乎都被冻住了,厂里的活儿也少了很多,几乎停了工。正式职工都没啥事儿干,更何况待业青年了。夏兰在家闷得心里直发慌,每天他除了听听歌曲外,也偶尔翻翻书本,可他内心十分茫然,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这时夏兰已经挣了六百多元钱,他除了买一条小纹棕色哔叽长裤外,还买了一件绿色羽绒服和一双黑色带跟儿的棉皮鞋,这些共花去不到八十元,剩下的他全部上交给了母亲。
这天晚饭后,夏父又跟夏兰说起了复习的事儿。
“我说夏兰哪,咱们厂子里冬天也没啥活儿了,你这么闲着也没啥意思,我看不如去补习班复习吧。”
夏兰看着父亲那殷切的眼神儿,寻思了好一会儿:“要不,自己先去补习班呆上一冬,也省得功课太生疏了,就算代看不看地,也总比一天不看强吧,万一能再遇上哪个企业招人,不就能参加考试了吗?到时自己也考个国营单位,咋说也比这待业青年好听吧。”
想到这儿,夏兰对父亲说:“那我就去一中补习半年吧,我听说一中开了个晚间上课的补习班。这样如果白天厂子里有活儿,我还可以干,两不耽误。”
夏父见儿子终于同意去补习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他从心里是不同意夏兰这个决定的。他认为,要想复习,那就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而不能还想着要干活儿。不过他也觉得出夏兰已经做出了让步,再要是逼他全天候补习恐怕夏兰不能答应,所以夏父也就来个顺水推舟。“那好吧,要去就早点儿去,明天你就去一中交钱报到,我把我那辆新自行车让给你骑,反正我下午下班以后也不骑了。”
夏兰一听高兴起来,他知道,那是台红旗牌的新车,铃、闸全都好使,而且车座子也很舒服。平时这辆自行车,父亲是从来不让别人动的,这回竟然如此慷慨能让自己骑,他还真的没想到。
第二天,夏兰穿戴齐整,带上自己挣的学费,骑着锃明瓦亮的新自行车,精神抖擞地去了县一中。不过,他目前的这身打扮,看上去已经不再是一个中学生了,而特别象个社会青年。就见他头戴流行的棕色平顶棉绒帽,上身穿着一件墨绿色羽绒服,下身穿一条棕色小纹哔叽喇叭裤,脚蹬一双黑色带跟儿牛皮鞋,手上是一副黑色皮手套,浑身上下不染一尘。自行车把手上挂着一个人造革的手提包儿。夏兰一路上不断地按着车铃,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从骨子里说,夏兰是喜欢校园这个环境的。不过他始终没能如愿的就是他没学上文科,本来这次他也想报文科补习班,可他也知道,即便自己再努力,再喜欢文科,要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攻下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当前的打算就是:还是复习以前不太生疏的理科,不管怎么样,他的语文、数学还是可以拿分的,在这半年时间里,自己主要还是攻一下物理的电学部分和提高一下化学成绩,他给自己定下了可行且又具体的目标,但他是没想参加高考的,他只是不让自己的各门功课别太生荒,他只有等待一个什么机会。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夏父吃完早饭去厂子里上班,走到门卫时,就见一群人围着议论:“这小子命真大,从那么高的大罐顶上摔下去竟然没咋地!”
“听说只是大腿刮坏了皮,真是命大呀!”
夏父刚要走过去,一听这个事儿,连忙凑到跟前问:“是谁呀?这么命大?”
众人一见是夏昆鹏问,马上就有人说道:“听说是个姓夏的待业青年,夏会计,那人是不是你们家亲戚哪?”
夏昆鹏听了,心里一惊,也没回答,几大步就离开了门卫。他匆匆赶到自己的财务室,拿起手电筒就奔了回转窑方向。
夏父从外面的转梯登到了大罐顶部,小心翼翼地伏在罐顶往下看,什么也看不清,里面黑洞洞地。夏父打开手电筒往下照,他看见除了有一小捧黄土在中间外,其它地方都布满了大块儿石和钢筋。夏父看了不觉心惊肉跳,倒抽了一口凉气,他退回身子,以手加额大叫一声:“这小子真是捡了一条命啊!”
夏父转身从扶梯上下来,一路往办公楼急走。他边走边考虑:“这真是太危险了!不能让这小子再干下去了,我要让他脱离这个环境,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总之是不能让这小子自以为是了!”夏父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他知道,就在去年冬天,一个哈尔滨的青年工人就是从这个大罐上掉下去摔死的。当时,那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的脑袋就是被一根钢筋穿透的,脑浆子淌出了一大堆。
中午一下班,夏父就急急忙忙赶回了家。刚一进屋,就对躺在床上养伤的夏兰说:“你小子也没跟我说实话呀!原来你是从大罐顶上掉下去的呀!多玄哪!你这是侥幸,要不然连命都会没的!你知道吗?去年冬天那个哈尔滨的男青年也是从那个大罐顶上掉下去的,结果连脑浆子都给摔出来了,当时就死了。行了!这回你就在家好好呆着吧,今后不许你再去厂子干活儿了!”
夏兰一听今后不让自己再去工厂干活儿了,他一下子急了:“爸!干活儿受点伤也是正常的,也不是每次都能让我赶上,这回完全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以后小心点儿就是了,干吗不让我再去了呀?”
夏父的态度十分坚决:“我说不行就不行!赶明儿我就告诉你刘大爷,不让他给你派活儿!”
夏兰听了也毫不退让:“厂子也不是你说了算,你不让他给我派活儿他就听你的呀!再说了,我非得在你们厂子干哪?磷肥厂、亚麻厂、化肥厂,哪个厂子都要临时工,我到哪儿不能干?”
夏父见儿子如此坚决,也没什么办法。他略停了一会儿,然后用缓和一点儿的语气对夏兰说:“我就是觉得你上了一回高中,去干这些脏活儿累活儿太可惜了,你能不能考虑一下,咱们再去复习复习,考个中专什么的也好哇。”
夏兰见父亲缓和下来了,也不再与父亲顶嘴了:“复习也得交学费不是,那我怎么也得挣够了这些学费再去复习吧。再说了,我干这几个月,家里的生活也确实改善了不少吧。以前是六口人两个人上班,我姐她挣得也不多,我这一干活儿,立马成了三个人养活三个人,我又挣得多,那得比以前强多少哇!”
“那你也不能总这样干下去吧?”
“只要家里需要,我就干!再说弟弟妹妹学习成绩都很好,他俩都考上了重点中学,将来一定比我有出息,我愿意干活儿挣钱供他俩上学!”
“他俩上学不用你供,我能供起!我只是担心你的将来!”
“爸,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理想的人,不过现在也没啥机会,眼下我先挣些钱再说吧,等到了冬天,我会考虑上文科补习班的。”
夏父见夏兰松了口,也就长出了一口气,他想:“只要你小子心还没死就好,到时候看我怎么安排!”
也就一周吧,夏兰的腿伤就好了,他又回到了工厂,不过这回他选择了一个用时少挣钱还多的活儿——装水泥。每天上午只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三个人就可以装一个带挂的货车,不过劳动强度非常大,还要上下跳板,而且非常脏,每次干完活儿回到家里,夏兰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四盆水,连着清洗四遍才能洗去浑身的水泥面子。洗完之后,夏兰就可以静下心来听着歌曲休息了。他买来了录音带,经常听一些刘文正、张帝、邓丽君这些港台歌星的流行歌曲。不过他也喜欢蒋大为、吴雁泽、李双江、关贵敏等歌唱家的歌曲。虽然他不识谱,但他乐感很好,一首歌他只要听过两遍基本上就能学唱下来,而且他的嗓音不错,即能模仿流行歌曲,也能模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每天听歌曲、唱歌成了他工作之余最好的娱乐方式。
这期间,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姐姐一起每人做了一条大喇叭裤。夏春的料子是大纹哔叽的,而夏兰只选用了灰色的劳动布,为了能与喇叭裤搭配,夏兰平生第一次穿上了尖头黑牛皮鞋。姐弟二人这样的打扮尽管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不过夏兰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把皮鞋擦得锃亮。夏春见弟弟坚持穿,她也就配合弟弟的做法,两个人就算是合起伙儿来挑战了传统习俗和传统观念,时间一长,夏父夏母也就当做没看见,任她们姐弟两个臭美去吧。
到了十一月末,奇冷的寒流已经袭卷了东北大地。冰封的世界一切几乎都被冻住了,厂里的活儿也少了很多,几乎停了工。正式职工都没啥事儿干,更何况待业青年了。夏兰在家闷得心里直发慌,每天他除了听听歌曲外,也偶尔翻翻书本,可他内心十分茫然,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这时夏兰已经挣了六百多元钱,他除了买一条小纹棕色哔叽长裤外,还买了一件绿色羽绒服和一双黑色带跟儿的棉皮鞋,这些共花去不到八十元,剩下的他全部上交给了母亲。
这天晚饭后,夏父又跟夏兰说起了复习的事儿。
“我说夏兰哪,咱们厂子里冬天也没啥活儿了,你这么闲着也没啥意思,我看不如去补习班复习吧。”
夏兰看着父亲那殷切的眼神儿,寻思了好一会儿:“要不,自己先去补习班呆上一冬,也省得功课太生疏了,就算代看不看地,也总比一天不看强吧,万一能再遇上哪个企业招人,不就能参加考试了吗?到时自己也考个国营单位,咋说也比这待业青年好听吧。”
想到这儿,夏兰对父亲说:“那我就去一中补习半年吧,我听说一中开了个晚间上课的补习班。这样如果白天厂子里有活儿,我还可以干,两不耽误。”
夏父见儿子终于同意去补习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他从心里是不同意夏兰这个决定的。他认为,要想复习,那就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而不能还想着要干活儿。不过他也觉得出夏兰已经做出了让步,再要是逼他全天候补习恐怕夏兰不能答应,所以夏父也就来个顺水推舟。“那好吧,要去就早点儿去,明天你就去一中交钱报到,我把我那辆新自行车让给你骑,反正我下午下班以后也不骑了。”
夏兰一听高兴起来,他知道,那是台红旗牌的新车,铃、闸全都好使,而且车座子也很舒服。平时这辆自行车,父亲是从来不让别人动的,这回竟然如此慷慨能让自己骑,他还真的没想到。
第二天,夏兰穿戴齐整,带上自己挣的学费,骑着锃明瓦亮的新自行车,精神抖擞地去了县一中。不过,他目前的这身打扮,看上去已经不再是一个中学生了,而特别象个社会青年。就见他头戴流行的棕色平顶棉绒帽,上身穿着一件墨绿色羽绒服,下身穿一条棕色小纹哔叽喇叭裤,脚蹬一双黑色带跟儿牛皮鞋,手上是一副黑色皮手套,浑身上下不染一尘。自行车把手上挂着一个人造革的手提包儿。夏兰一路上不断地按着车铃,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喜悦的。从骨子里说,夏兰是喜欢校园这个环境的。不过他始终没能如愿的就是他没学上文科,本来这次他也想报文科补习班,可他也知道,即便自己再努力,再喜欢文科,要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攻下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当前的打算就是:还是复习以前不太生疏的理科,不管怎么样,他的语文、数学还是可以拿分的,在这半年时间里,自己主要还是攻一下物理的电学部分和提高一下化学成绩,他给自己定下了可行且又具体的目标,但他是没想参加高考的,他只是不让自己的各门功课别太生荒,他只有等待一个什么机会。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