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
二十五
一九七六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大太多的事件,先是一月八号周恩来总理去逝,接下来不到几个月,朱德委员长也离开了人间。到九月九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与世长辞了。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国共产dang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中国的道路将要向何处去?
就在不久的十月份,祸国殃民的“四人bang”反党集团被打倒了,中国人民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中国也迎来了它久处阴霾后的曙光。
夏昆鹏隐约地觉得自己快要熬出头儿了,他对夏母说:“看看今后的国家政策吧,也许咱们还能有出头之日呢。”
夏母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说:“他爹,我也有同感,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咱家的日子就能好起来呢!”
打这起,因为有了企盼,夏父和夏母都精神抖擞地忙活起来。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天下午,夏新一放学,到家后就躺在了炕上,显得特别地蔫巴。到了吃饭的时候,夏母叫他吃饭,他也不吃,只是略微睁着两眼往桌子上瞧了瞧。再到晚上,夏新变得越发地蔫儿了,问他话,他只能用摇头和点头表示,一句话也不说,夏母和全家人都十分地担心。
夏母对夏父说:“他爹,你明天起早就去队上套个车,拉着孩子去公社卫生院看一看吧。”
夏父点点头儿,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一放亮,夏父就急匆匆地去了生产队,向蒋队长请了假,拴了个牛车拉着儿子夏新一路奔向了公社卫生院。夏母坐在车上,十岁的夏新头枕在母亲的大腿上,两只小手紧紧地攥住母亲的手,眼睛紧闭着,一声也没有。
此时,夏丽刚上一年级,夏兰每天负责领着她到学校去上学。姐姐夏春已经不再念书了,由于妈妈跟爸爸去给夏新看病去了,她就只好一个人留在家里承担起全部家务:喂猪,喂鸡鸭,喂大鹅,还要挤羊奶,洗衣服,烧火做饭等等,这些活计,夏春干得并不怎么费劲儿,尽管她才刚刚十四岁。
中午吃饭时,夏兰领着妹妹回了家,见姐姐夏春正蹲在灶坑边儿一个劲儿地哭,夏兰忙问道:“姐,你怎么了?你哭啥呀?”
就见夏春仰起头哽咽道:“刚才爸爸妈妈他们从公社拉着夏新回来了,说夏新得了脑炎,公社卫生院看不了,这不,刚刚从生产队借了三十块钱,现在他们去县医院了。”边说边“呜呜”地哭。
夏兰听了,脑袋一胀,问夏春:“那去县医院能治吗?弟弟他会不会有危险哪?”
夏春摇着脑袋说:“不知道,看看晚上爸回来后怎么说吧。”
夏兰说:“那咱爸他晚上还回来呀?”
“爸爸临走时说,不管怎么样他晚上都回来,他不放心咱们几个。”夏春回答说。
夏兰胸膛一挺说:“没事儿!爸不回来还有我呢,咱们不害怕!”
夏春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对了,你快和小妹吃饭吧,吃完了饭就赶紧去学校上学,别迟到了。”说着掀开锅盖,往出拿玉米面大饼子,又端过来半碗大酱,几个人就吃了起来。吃完后,夏兰就和夏丽去了学校。夏春一个人又去忙活别的事儿了。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夏天天黑得较晚,大约八点钟了,天才渐渐黑下来,夏春姐妹和夏兰就见爸爸满头大汗地回来了,身上背了个黄色的旧书包,他显得十分疲惫,一进屋就一屁股坐在了炕上,脱下鞋子,只见两只脚底板上都起了大血泡,他是步行了两个半小时才赶回来的。
夏春和夏兰连忙上前问:“爸,夏新他怎么样了,能治好吗?”
夏父故做平静地说:“孩子们,别害怕,夏新他的病能治。”但他又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说:“不过大夫说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呢。”
夏兰问:“什么后遗症啊?”
“就怕以后脑子不好使,发痴发傻。”夏父忧郁地说。
夏春着急了,“爸,那可怎么办哪?”
夏父觉得不应该同孩子们讲这些,不过,他不跟孩子们说,他又能跟谁说呢,他也觉得夏春和夏兰长大了,可以替他分担一点儿忧愁了,只不过他不想让夏春和夏兰过于担惊受怕,于是他说:“大夫说是怕万一,这个万一就是说机会非常非常小,唉!哪能那么巧就让咱们摊上呢?”
孩子气们听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夏春连忙去给夏父端饭,夏兰跑出去给夏父端来了一盆水,说:“爸,你洗把脸吧,然后再洗洗脚,凉快凉快。”
夏父慈爱地拍了一下儿子的头:“行,你和小丽也都吃饭吧。”
“爸,我们都吃过了,我领小妹去做作业去了。”夏兰说。
夏父洗完脸和脚,坐在炕上吃饭,虽然咀嚼肌在一下一下地动着,可是却掩饰不了他的一脸愁容。
夏春坐在夏父的对面看着爸爸似乎心事重重,不觉问道:“爸,你看上去挺犯愁的,是不是咱家没钱给夏新看病啊?”
夏父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嗯,可不是吗,从生产队借的三十元钱今天一下子就花了十九元,还要交住院费,还要打针用药,我和你妈还有小新还得吃饭呢,剩下的十一块钱肯定是不够了,明天找谁去借呢?”
“爸,要不明天朝咱家邻居借借看行不行?”夏春考虑了一下然后说道。
夏父听了,不置可否地拿起筷子在桌子上蹾了蹾。
第二天一大早,夏父起来先去了前院儿的葛长青家,把情况大至学了一遍,葛长青二话没说,就从兜里掏出五块钱递到夏父的手里:“大哥,救孩子要紧,这些钱你拿着先用,不够的话我再帮你张罗。”
夏父接过钱,连忙表示感谢,葛长青用大手一拍夏父的肩膀说:“大哥,跟我你还客气呀!咱们谁跟谁呀?有事尽管吱声!”
夏父又去前院老陈家借回了五块钱,觉得还怕不够,就十分不情愿地去了东院老赵家。夏父寻思这赵院长家可不一定能借给自己钱,不过他想错了,他刚一进屋门,赵院长的胖老伴就流着眼泪说:“多可惜呀,你说他叔,你家小夏新长得虎头虎脑的,怎么得了这么个病呀!你瞅瞅,我听说了心里可不好受了,真心疼呀!你是不是缺钱呀,这样,你别着急,我先借给你十块钱,要是不够,等我家赵院长回来后再给你拿,可千万别上火,听着没?”
这让夏父很是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里那么好占便宜还欺负自己的赵家,到了这节骨眼儿上还能帮自己一把,这种惊讶和感激是夏昆鹏这半辈子从来没有过的,从赵家回来后,他感慨了好长一段时间。
白天,由于夏母在县医院护理夏新,所以她在生产队里的活儿就由女儿夏春顶着,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儿却干起了成年妇女的重活儿。夏兰怕姐姐顶不了,他决定请几天假来帮姐姐。
夏春对夏兰说:“不用,我一个人能行,你还是去上学吧,你要是请七天假,不就落下了吗?到时候还能跟上课程吗?”
夏兰胸有成竹地说:“姐,不是跟你吹,就那几本书,我早就都看会了,别说请一个礼拜假,就是一个月不去也没人能落下我。”
夏春知道弟弟学习好,所以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夏兰把小妹夏丽送去上学后,就与姐姐一起到了生产队,当天分配的活儿是拨亚麻。
由三线妇女队长王桂玲负责分垄,妇女们排成一个横排,一块儿往前推进……
“大伙都仔细点拨着,别落下小棵的!”四十多岁的妇女队长王桂玲手提镰刀来回地巡视着,嘴里不停地唠叨着。
夏春和夏兰姐弟俩跟大家一样,挥汗如雨,大热的天儿,泥土和汗水都混在了一起,弄得脸上浑儿画儿的。
开始的时候,大伙还齐头并进,可是干着干着,夏春姐弟就发现了问题,自己这块儿怎么越拨越宽呢?夏兰数了数,对姐姐说:“姐,你看!咱们这儿都十四个苗眼了!”
夏春停下手直起腰看了看说:“我说怎么拨都落后边儿呢,咱俩人还不顶人家一个呢,原来她们玩儿赖呀!”
夏春也不是个认吃亏的女孩子,她走到前面,与左边的黑老娘们说一气儿,又找到右边的黄脸婆儿说了一气儿,然后睹气囊腮地回来了。夏兰见姐姐撅着嘴生气的样子,就问:“姐,她们咋说的呀?”
夏春没好气儿地说:“都可不讲理了呢!唉!先拨吧!一会儿我再找王队长说去。”于是姐弟二人弯下腰去又是一阵猛拨。
眼看着要到中午吃晌饭的时间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地头儿,夏春姐弟也挺着急,她俩想快些拨完,也就顾不得歇息,玩儿命地拨着。两个人手上都起了血泡,可是不管他俩怎么卖力气拨,就是提不上速度,始终还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姐弟俩一抬头,发现自己面前的亚麻已经成了扇形了,越往前越宽。夏兰一查,早已不是先前数过的十四个苗眼儿了,最前面的地方已经有二十多个苗眼儿了,也就是左右相邻的两位平均每人扔给她们姐弟至少五个以上的苗眼儿。这回夏春和夏兰急了,姐弟二人一起找到了妇女队长王桂玲,让她给评评理。
王队长过去一看,也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了,就把与夏春姐弟挨着的两个老娘儿们叫了过来,让她们帮着干。见王队长发了话,这两个老娘儿们只好一脸不情愿地过来,慢慢腾腾地一根儿一根儿拨亚麻,气得夏家姐弟肚子鼓鼓地,夏兰真想狠劲儿地踹她们几脚,心里暗自骂道:“这俩混蛋老娘儿们,太她妈欺负人了,竟然不要个脸来欺负两个小孩子!让你们不得好死!”
二十六
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到了一九七七年的八月份,这时,夏兰已经小学毕业了,暑假一过,就要升入初中一年级了。
自从四人bang被打倒后,中国的形势并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华国锋当选为国家主席后,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走毛主席晚年的路线,他提出了“两个凡是”的纲领,即“凡是毛主席支持的,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反对的,我们都要坚决地批判。”在这个纲领指导下,举国上下,还是沿着文革后期的老路走,没有多少改变。
夏父和夏母本来对未来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但是看看王、张、江、姚四人bang倒台都一年多了,一切还都是老样子,夏父因此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来,显得十分沮丧。夏母见到丈夫每天无精打采的样儿,不觉上起火来。她先是害了极其严重的牙疼病,后来几乎衍生出了综合症,浑身没有不疼的地方,夏兰每每于放学后都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外屋地的柴禾堆里打着滚儿地哭,而且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哇!我好苦的命呀!”
由于夏母身体有病,也就不能去生产队干活儿了,因此女儿夏春就顶替了母亲,起早贪黑地同三线妇女一起参加各种劳动,这时的夏春才不到十四周岁。
唯一能安慰夏母的便是夏兰的考试成绩了。每次考试完毕,夏兰都会高举着考试卷子来到夏母跟前,告诉母亲说:“妈,快看!我又考第一了,而且还是双科一百。”
每当此时,满脸病容的夏母都会喜形于色,那久不开晴的脸上一下子焕发出了光彩,牙也似乎不那么疼了,她每次看完儿子的试卷,都不厌其烦地对儿子说:“你要保持住好成绩,千万别骄傲,要谦虚,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强的人多的是,可不能松劲啊!”
夏兰每次听了都认真地点着头,并答应妈妈一定努力用功,将来考上大学。
夏兰的代数和语文成绩出奇地好,初一的下半年增加了一门物理课,他也照样非常喜欢,他力争使自己的名次不能跑出前两名,而且还要拿到高分。
此时,班主任老师已经换了人,夏兰小学一毕业,那晓杰老师就结婚嫁到外地去了。初一的新班主任姓南,是个十分帅气英武的大男孩儿,刚刚高中毕业,教语文课。这个南老师十分酷爱读书,他几乎借遍了屯子里有藏书人家的书。开始,他以为夏兰的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家里一定会有很多书,有一天他来到夏兰家,向夏父借书,夏昆鹏见是儿子的班主任来了,十分地客气,但提到借书,夏父不觉仰天长叹道:“唉!我的书以前确实不少,刚从山东来的时候,还有两柳条箱子呢,可是后来由于家庭困难,先后都卖掉了,有的还成了孩子们的擦屁股纸,真是太可惜了,不过我还珍存了一本《老子今译》,就是《道德经》及其解释,你要看的话,就拿去吧,别的文学书籍都没有了,再不就剩那本医药书了,叫《中药大词典》,你也不能喜欢看哪。”
南老师翻了翻那本非常古旧的《老子今译》,见封面和封底的书皮儿上斑斑点点也都是血渍,就问:“这书皮儿上怎么都是血呀?”
夏父不好意思地说:“那都是给孩子们挤虱子弄的,孩子们头上生了虱子,她妈就用篦子给他们往下刮,没啥垫的,就用这本书垫着,刮到书上后就都挤死在上面了,因此弄得都是血渍。”
南老师听了觉得有些恶心,一个劲儿地想吐,他放下书说:“唉呀,这本书吧,我看着还真有点儿费劲儿,看不大懂,那我就先不借了,等以后再说吧。”说完起身告辞了。
夏父一直把南老师送到了门外走出很远才返回来。
夏兰对这本《老子今译》虽也看不太懂,不过他却可以背诵其中的头几章:“道,可道路,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于之始,无,名天地之母……
这是夏兰接触最多的一本书。此外,夏兰的课外阅读大多看的都是小人书,还真没正儿巴经地读过什么象样儿的名著,只是去年冬天,夏父不知从哪里借回来一本小说《红岩》,夏兰见了爱不释手,利用空闲时间把这本书全看完了。自从看完了《红岩》这本小说后,夏兰就迷上了小说,到处找小说看,借不到大书,就看小人书,什么《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红旗谱》、《大刀记》等作品都是通过看小人书才知道的。有时,大队广播还播放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和《海岛女民兵》、《渔岛怒潮》等,夏兰也都很认真专注充满兴趣地收听。
至于语文书,开学刚一发下来,夏兰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了,夏兰觉得很不过瘾,象这样薄薄的语文书,一个学期就是有一百本恐怕也不够他读的,这时候,十三岁的夏兰太渴求读书了,尤其是那些大部头儿的著作。可是夏家买不起,村里别的人家也没有,更别提什么图书馆了,这可真是耽误了夏兰,他满腔似火的读书激情都被所处的残酷现实浇灭了!
此时的夏兰,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父亲能有一天借回来一本新书,好供他阅读。
这一年冬季,夏兰参加了全公社组织的初中生数学竞赛,他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了第一名。此后,他还参加了作文比赛,不过他并没有拿到第一,原因是他放弃了那个他已经写熟了的题目,而是选择了一个他从未动过笔的陌生的题目,结果只获得了第六名,同学们都埋怨他,可夏兰自己一点儿也不后悔,他觉得得名次不是最重要的,他要探索新的题目,接触一下没遇到过的问题,他对未知领域始终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从整个小学一直到初中二年级,夏兰对自己在学习方面都是很自信的,不过到了上初二的冬天,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地不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夏兰还是选择了辍学。
夏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三天一打针,两天一抓药,仅凭夏父一个人的那点儿可怜的工分已经难以为继了,夏家还欠下了别人家不少债。尽管夏春小学一毕业就不念书了,顶替母亲到生产队参加了劳动,可是她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只能挣半拉子的工分,对家庭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情况下,供三个孩子上学就成了极为困难的事。再说,夏兰一上初中,各种学杂费又多了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初中生人人都得使用钢笔这一项就够夏家的戗了,一管钢笔就要好几块钱,还要配上钢笔水,初中生写的也多,一瓶钢笔水没几天就用完了,还有各式各样的本子呢,夏兰觉得这样下去爸爸和姐姐的负担太重了,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最后夏兰对父母说:“爸、妈,我不想再念书了,我要捡粪挣钱,供弟弟和妹妹读书!”他说这话时候语气十分地坚定,斩钉截铁。
夏父夏母听了,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夏兰学习成绩好,不念书岂不耽误了孩子一辈子吗?因此夫妻二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夏兰。
可是这夏兰任凭父母和姐姐怎么劝,他就象王八吃了秤砣一样,那是铁了心了。谁的话也不听,说啥也不再去学校了,每天早晨四点半就从炕上爬起来,一声不吭地挎着粪筐就到外面捡粪去了,每天早晨两个小时,风雪无阻,必保捡回来两大筐粪便。
夏兰算了一笔账,每筐最少按三十斤计算,那他一天捡两筐就是六十斤,一年捡三百天就是一万八千斤,那能卖多少钱呀!不比爸爸挣的工分多呀。再说往生产队卖粪那可是要给现钱的,这样一来,给母亲看病的钱不就有了,还可以还上欠别人家的债,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坚定了夏兰辍学去捡粪的决心。
父母实在拗不过他,又考虑到家里现实的状况,也就任他去了。
这个冬天,夏兰就实践着他自己制定的目标——每天早晨捡两大筐粪,最少也得保证捡六十斤。
这一天,夏兰与往常一样早早地就从炕上爬起来,穿上冰凉冰凉的衣裤,套上大了好几号的父亲给他的旧胶皮靰鞡,头戴叔叔给的旧军帽,挎上粪筐,手持铁锨全副武装地出发了。
外面一片漆黑,只有遥远的天空还隐约有几颗小星星忽闪着,凛冽的西北风刮过,鼻子冻得通红的甚至有些发痛,一股冷风从夏兰空着的脖子灌了进去,一下子冷到了脚底,他浑身瑟瑟地发抖。夏兰想:“快走几步就好了,不过,往哪个方向走呢?马路上昨天已经捡过了,没有几掊马粪,那么去大地吧,大地里应该有牛粪。可天这么黑,即便大地里有牛粪那也看不清啊。对了,不如去各家的厕所,我去捡大粪吧。去每家的厕所,也不用看清看不清,只管往粪坑里挖就行了,对!就到各家厕所去。”夏兰做了决定后,就从屯子西头开始,一家一户地去厕所里挖大粪。
以前,夏兰是从来不捡大粪的,(他们管人粪叫大粪)因为他觉得特恶心,他只愿意捡牛粪、马粪、羊粪和猪粪,他也从来不捡狗屎,在他眼里,那是比大粪还恶心的,尤其是刚刚拉出来的冒着热气儿的狗屎,夏兰都会捂着鼻子绕开走,还要吐几口唾沫。可现在不同了,他也能捡大粪和狗屎了。使他改变这种态度的是他的一个叫郝得江的同学。有一次两人捡粪时碰上了,于是就一起搭了伴儿,捡到中途,遇到了一掊狗屎,夏兰见了,躲得远远的走开了,郝得江则不同,他发现狗屎后如获至宝,还生怕夏兰抢了先呢,他见夏兰没争着去捡,还以为夏兰没看见呢,于是心里一阵窃喜,急赶了几步拿着锹就过去了。夏兰在一旁观察着,他真不能理解郝得江怎么会去捡那冒着热气儿的奇臭无比的狗屎,而且那掊狗屎上似乎还有成团的白花花的绦虫在蠕动,夏兰恶心极了。
就见郝得江不是拿锹直接去撮狗屎,而是先撮了半锹雪并把雪盖在了狗屎上,稍过一小会儿,再用锹把那掊狗屎撮起来装进筐里。
夏兰看后,觉得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他夸了同学一句,郝得江不禁沾沾自喜,他告诉夏兰,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呢,“你想啊”,他得意地说:“我把那半锹雪冻在了狗屎上,这不还增加了狗屎的重量了吗?”
夏兰点头称是,更佩服同学有经济头脑了。
“还有呢,”郝得江见学习成绩那么优秀的同学都佩服自己,感到十分自豪,他又说:“就连咱们自己拉到外面的屎都不可以丢掉,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我把屎拉在了外面,那我就会用雪把它埋起来,并在附近做个记号,等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把它捡回去。”
夏兰听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心想:“我说郝得江家卖粪怎么比我卖得多呢?原来我比人家少捡了两种粪便呢。”
自此以后,夏兰完全改变了原来不捡狗屎和大粪的做法。“不管是什么动物拉的,只要是粪便,那就是金钱,一切都为了增加收入,全捡!”夏兰为自己重新定了规则。
偶然的一次,夏兰不经意间碰到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儿。这天早上,天已经大亮了,夏兰送回去一筐粪后又出去捡第二筐,他只顾低着头奔向了一家后院儿的厕所,到了厕所往里一看,他愣住了,一个年轻少妇人头向里屁股冲外撅在那里正在“哗哗”地小便,那少妇听到了脚步声,想起来提上裤子,可是尿还没有撒完,她没法站起身来,只好象征性地往里挪了挪身子,却怎么也无法把那露在外面的雪白粉嫩的大屁股隐藏起来了。
夏兰站在那儿呆了几秒钟,马上清醒过来,转身逃也似地走掉了。不过夏兰没走上几步,却忍不住回头又狠狠地盯了几眼,他从来也没看到过年轻又成熟的女性的下身,做为他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男孩,那是多么地诱人哪!他也曾在大脑中想象过女人的身体,可那只是一种想象啊,无论怎么想也都是不太具体的朦胧的影子,哪有今天如此真切地摆在面前来得真实呀!那白嫩鲜活的肉体,一时半刻间是不能从他脑中和眼里消失的,他要努力让那影像在头脑里多存留些时间,以便他不时地回味。
也不知为什么,可能是一种诱惑吧,自打那以后,夏兰不知不觉地就总有一种冲动,他每每在捡粪的时候就盼着还能有那种偶遇的发现。不过,他的想法也就到此为止,夏兰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他没让自己发展到偷窥的地步。
这一个冬天下来,夏兰卖粪的收入除了还清了夏家欠别人的债,还有余钱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这是夏家唯一的一件奢侈品——高档家电。每当晚饭后,一家人就围坐在半导体收音机旁收听节目,夏家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夏母每天都能听着歌曲忙家务,她还边听边学唱,多病的身体也有了好转,慢慢地,夏母似乎又找回了年轻的自己,没事的时候,甚至是牙疼的时候,她也不再哭泣了,而是改成了歌唱,她改变了自己的宣泄的方式。
到了春种的时候,夏兰跟着父亲和姐姐去了生产队,父亲刨坑儿,夏兰撒籽儿,姐姐夏春在后面上粪培土,一家三口人种地操作成了一条龙。
有一天上午,夏兰的数学老师董会臣找到了正在干活儿的夏家父子,他是来劝夏兰上学的。董老师边帮着夏兰种玉米,边苦口婆心地说:“这一晃咱们国家恢复高考都快两年了,以你的成绩,将来考个名牌大学绝对没有问题,你要是没这个天赋我今天也就不来跟你说了,因为你有这个能力,难道你就想一辈子只当一个种地捡粪的农民吗?我不是说当农民就不好,我只是觉着白瞎你这个材料了,再说,你将来有了发展,不是对社会贡献更大吗?”
夏兰也觉得自己不念书是有些可惜了,可是自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念呀,他也曾有过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理想,他甚至想过以后会成为一个象高尔基那样的大作家。他之所以选择不去念书,还真是受了高尔基的影响,他打算象高尔基那样,在社会上读他的人间大学。
夏兰把自己的想法对董老师讲了,董老师听后说:“高尔基当年有他的背景,可你现在与高尔基毕竟不同,你的父母都健在,而且我们国家现有的政策也允许咱们去读初中,上完高中。这样吧,我再跟你父母交流交流,如果他们不反对,你就回学校去念书,至于学费的问题,由我来想办法。
夏兰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送别了董老师,他心里又生出了无穷的勇气和希望,他想:“母亲的身体也不那么差了,也不需要总吃药打针了,我只要在冬天放寒假的时候多捡些粪,就能挣够上学的费用,等将来有了学问,也要象董老师那样去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一九七六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大太多的事件,先是一月八号周恩来总理去逝,接下来不到几个月,朱德委员长也离开了人间。到九月九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与世长辞了。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国共产dang和全国人民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中国的道路将要向何处去?
就在不久的十月份,祸国殃民的“四人bang”反党集团被打倒了,中国人民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中国也迎来了它久处阴霾后的曙光。
夏昆鹏隐约地觉得自己快要熬出头儿了,他对夏母说:“看看今后的国家政策吧,也许咱们还能有出头之日呢。”
夏母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说:“他爹,我也有同感,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咱家的日子就能好起来呢!”
打这起,因为有了企盼,夏父和夏母都精神抖擞地忙活起来。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天下午,夏新一放学,到家后就躺在了炕上,显得特别地蔫巴。到了吃饭的时候,夏母叫他吃饭,他也不吃,只是略微睁着两眼往桌子上瞧了瞧。再到晚上,夏新变得越发地蔫儿了,问他话,他只能用摇头和点头表示,一句话也不说,夏母和全家人都十分地担心。
夏母对夏父说:“他爹,你明天起早就去队上套个车,拉着孩子去公社卫生院看一看吧。”
夏父点点头儿,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一放亮,夏父就急匆匆地去了生产队,向蒋队长请了假,拴了个牛车拉着儿子夏新一路奔向了公社卫生院。夏母坐在车上,十岁的夏新头枕在母亲的大腿上,两只小手紧紧地攥住母亲的手,眼睛紧闭着,一声也没有。
此时,夏丽刚上一年级,夏兰每天负责领着她到学校去上学。姐姐夏春已经不再念书了,由于妈妈跟爸爸去给夏新看病去了,她就只好一个人留在家里承担起全部家务:喂猪,喂鸡鸭,喂大鹅,还要挤羊奶,洗衣服,烧火做饭等等,这些活计,夏春干得并不怎么费劲儿,尽管她才刚刚十四岁。
中午吃饭时,夏兰领着妹妹回了家,见姐姐夏春正蹲在灶坑边儿一个劲儿地哭,夏兰忙问道:“姐,你怎么了?你哭啥呀?”
就见夏春仰起头哽咽道:“刚才爸爸妈妈他们从公社拉着夏新回来了,说夏新得了脑炎,公社卫生院看不了,这不,刚刚从生产队借了三十块钱,现在他们去县医院了。”边说边“呜呜”地哭。
夏兰听了,脑袋一胀,问夏春:“那去县医院能治吗?弟弟他会不会有危险哪?”
夏春摇着脑袋说:“不知道,看看晚上爸回来后怎么说吧。”
夏兰说:“那咱爸他晚上还回来呀?”
“爸爸临走时说,不管怎么样他晚上都回来,他不放心咱们几个。”夏春回答说。
夏兰胸膛一挺说:“没事儿!爸不回来还有我呢,咱们不害怕!”
夏春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对了,你快和小妹吃饭吧,吃完了饭就赶紧去学校上学,别迟到了。”说着掀开锅盖,往出拿玉米面大饼子,又端过来半碗大酱,几个人就吃了起来。吃完后,夏兰就和夏丽去了学校。夏春一个人又去忙活别的事儿了。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夏天天黑得较晚,大约八点钟了,天才渐渐黑下来,夏春姐妹和夏兰就见爸爸满头大汗地回来了,身上背了个黄色的旧书包,他显得十分疲惫,一进屋就一屁股坐在了炕上,脱下鞋子,只见两只脚底板上都起了大血泡,他是步行了两个半小时才赶回来的。
夏春和夏兰连忙上前问:“爸,夏新他怎么样了,能治好吗?”
夏父故做平静地说:“孩子们,别害怕,夏新他的病能治。”但他又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说:“不过大夫说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呢。”
夏兰问:“什么后遗症啊?”
“就怕以后脑子不好使,发痴发傻。”夏父忧郁地说。
夏春着急了,“爸,那可怎么办哪?”
夏父觉得不应该同孩子们讲这些,不过,他不跟孩子们说,他又能跟谁说呢,他也觉得夏春和夏兰长大了,可以替他分担一点儿忧愁了,只不过他不想让夏春和夏兰过于担惊受怕,于是他说:“大夫说是怕万一,这个万一就是说机会非常非常小,唉!哪能那么巧就让咱们摊上呢?”
孩子气们听了,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夏春连忙去给夏父端饭,夏兰跑出去给夏父端来了一盆水,说:“爸,你洗把脸吧,然后再洗洗脚,凉快凉快。”
夏父慈爱地拍了一下儿子的头:“行,你和小丽也都吃饭吧。”
“爸,我们都吃过了,我领小妹去做作业去了。”夏兰说。
夏父洗完脸和脚,坐在炕上吃饭,虽然咀嚼肌在一下一下地动着,可是却掩饰不了他的一脸愁容。
夏春坐在夏父的对面看着爸爸似乎心事重重,不觉问道:“爸,你看上去挺犯愁的,是不是咱家没钱给夏新看病啊?”
夏父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嗯,可不是吗,从生产队借的三十元钱今天一下子就花了十九元,还要交住院费,还要打针用药,我和你妈还有小新还得吃饭呢,剩下的十一块钱肯定是不够了,明天找谁去借呢?”
“爸,要不明天朝咱家邻居借借看行不行?”夏春考虑了一下然后说道。
夏父听了,不置可否地拿起筷子在桌子上蹾了蹾。
第二天一大早,夏父起来先去了前院儿的葛长青家,把情况大至学了一遍,葛长青二话没说,就从兜里掏出五块钱递到夏父的手里:“大哥,救孩子要紧,这些钱你拿着先用,不够的话我再帮你张罗。”
夏父接过钱,连忙表示感谢,葛长青用大手一拍夏父的肩膀说:“大哥,跟我你还客气呀!咱们谁跟谁呀?有事尽管吱声!”
夏父又去前院老陈家借回了五块钱,觉得还怕不够,就十分不情愿地去了东院老赵家。夏父寻思这赵院长家可不一定能借给自己钱,不过他想错了,他刚一进屋门,赵院长的胖老伴就流着眼泪说:“多可惜呀,你说他叔,你家小夏新长得虎头虎脑的,怎么得了这么个病呀!你瞅瞅,我听说了心里可不好受了,真心疼呀!你是不是缺钱呀,这样,你别着急,我先借给你十块钱,要是不够,等我家赵院长回来后再给你拿,可千万别上火,听着没?”
这让夏父很是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平日里那么好占便宜还欺负自己的赵家,到了这节骨眼儿上还能帮自己一把,这种惊讶和感激是夏昆鹏这半辈子从来没有过的,从赵家回来后,他感慨了好长一段时间。
白天,由于夏母在县医院护理夏新,所以她在生产队里的活儿就由女儿夏春顶着,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儿却干起了成年妇女的重活儿。夏兰怕姐姐顶不了,他决定请几天假来帮姐姐。
夏春对夏兰说:“不用,我一个人能行,你还是去上学吧,你要是请七天假,不就落下了吗?到时候还能跟上课程吗?”
夏兰胸有成竹地说:“姐,不是跟你吹,就那几本书,我早就都看会了,别说请一个礼拜假,就是一个月不去也没人能落下我。”
夏春知道弟弟学习好,所以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夏兰把小妹夏丽送去上学后,就与姐姐一起到了生产队,当天分配的活儿是拨亚麻。
由三线妇女队长王桂玲负责分垄,妇女们排成一个横排,一块儿往前推进……
“大伙都仔细点拨着,别落下小棵的!”四十多岁的妇女队长王桂玲手提镰刀来回地巡视着,嘴里不停地唠叨着。
夏春和夏兰姐弟俩跟大家一样,挥汗如雨,大热的天儿,泥土和汗水都混在了一起,弄得脸上浑儿画儿的。
开始的时候,大伙还齐头并进,可是干着干着,夏春姐弟就发现了问题,自己这块儿怎么越拨越宽呢?夏兰数了数,对姐姐说:“姐,你看!咱们这儿都十四个苗眼了!”
夏春停下手直起腰看了看说:“我说怎么拨都落后边儿呢,咱俩人还不顶人家一个呢,原来她们玩儿赖呀!”
夏春也不是个认吃亏的女孩子,她走到前面,与左边的黑老娘们说一气儿,又找到右边的黄脸婆儿说了一气儿,然后睹气囊腮地回来了。夏兰见姐姐撅着嘴生气的样子,就问:“姐,她们咋说的呀?”
夏春没好气儿地说:“都可不讲理了呢!唉!先拨吧!一会儿我再找王队长说去。”于是姐弟二人弯下腰去又是一阵猛拨。
眼看着要到中午吃晌饭的时间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地头儿,夏春姐弟也挺着急,她俩想快些拨完,也就顾不得歇息,玩儿命地拨着。两个人手上都起了血泡,可是不管他俩怎么卖力气拨,就是提不上速度,始终还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姐弟俩一抬头,发现自己面前的亚麻已经成了扇形了,越往前越宽。夏兰一查,早已不是先前数过的十四个苗眼儿了,最前面的地方已经有二十多个苗眼儿了,也就是左右相邻的两位平均每人扔给她们姐弟至少五个以上的苗眼儿。这回夏春和夏兰急了,姐弟二人一起找到了妇女队长王桂玲,让她给评评理。
王队长过去一看,也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了,就把与夏春姐弟挨着的两个老娘儿们叫了过来,让她们帮着干。见王队长发了话,这两个老娘儿们只好一脸不情愿地过来,慢慢腾腾地一根儿一根儿拨亚麻,气得夏家姐弟肚子鼓鼓地,夏兰真想狠劲儿地踹她们几脚,心里暗自骂道:“这俩混蛋老娘儿们,太她妈欺负人了,竟然不要个脸来欺负两个小孩子!让你们不得好死!”
二十六
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到了一九七七年的八月份,这时,夏兰已经小学毕业了,暑假一过,就要升入初中一年级了。
自从四人bang被打倒后,中国的形势并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华国锋当选为国家主席后,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走毛主席晚年的路线,他提出了“两个凡是”的纲领,即“凡是毛主席支持的,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反对的,我们都要坚决地批判。”在这个纲领指导下,举国上下,还是沿着文革后期的老路走,没有多少改变。
夏父和夏母本来对未来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但是看看王、张、江、姚四人bang倒台都一年多了,一切还都是老样子,夏父因此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来,显得十分沮丧。夏母见到丈夫每天无精打采的样儿,不觉上起火来。她先是害了极其严重的牙疼病,后来几乎衍生出了综合症,浑身没有不疼的地方,夏兰每每于放学后都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外屋地的柴禾堆里打着滚儿地哭,而且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哇!我好苦的命呀!”
由于夏母身体有病,也就不能去生产队干活儿了,因此女儿夏春就顶替了母亲,起早贪黑地同三线妇女一起参加各种劳动,这时的夏春才不到十四周岁。
唯一能安慰夏母的便是夏兰的考试成绩了。每次考试完毕,夏兰都会高举着考试卷子来到夏母跟前,告诉母亲说:“妈,快看!我又考第一了,而且还是双科一百。”
每当此时,满脸病容的夏母都会喜形于色,那久不开晴的脸上一下子焕发出了光彩,牙也似乎不那么疼了,她每次看完儿子的试卷,都不厌其烦地对儿子说:“你要保持住好成绩,千万别骄傲,要谦虚,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你强的人多的是,可不能松劲啊!”
夏兰每次听了都认真地点着头,并答应妈妈一定努力用功,将来考上大学。
夏兰的代数和语文成绩出奇地好,初一的下半年增加了一门物理课,他也照样非常喜欢,他力争使自己的名次不能跑出前两名,而且还要拿到高分。
此时,班主任老师已经换了人,夏兰小学一毕业,那晓杰老师就结婚嫁到外地去了。初一的新班主任姓南,是个十分帅气英武的大男孩儿,刚刚高中毕业,教语文课。这个南老师十分酷爱读书,他几乎借遍了屯子里有藏书人家的书。开始,他以为夏兰的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家里一定会有很多书,有一天他来到夏兰家,向夏父借书,夏昆鹏见是儿子的班主任来了,十分地客气,但提到借书,夏父不觉仰天长叹道:“唉!我的书以前确实不少,刚从山东来的时候,还有两柳条箱子呢,可是后来由于家庭困难,先后都卖掉了,有的还成了孩子们的擦屁股纸,真是太可惜了,不过我还珍存了一本《老子今译》,就是《道德经》及其解释,你要看的话,就拿去吧,别的文学书籍都没有了,再不就剩那本医药书了,叫《中药大词典》,你也不能喜欢看哪。”
南老师翻了翻那本非常古旧的《老子今译》,见封面和封底的书皮儿上斑斑点点也都是血渍,就问:“这书皮儿上怎么都是血呀?”
夏父不好意思地说:“那都是给孩子们挤虱子弄的,孩子们头上生了虱子,她妈就用篦子给他们往下刮,没啥垫的,就用这本书垫着,刮到书上后就都挤死在上面了,因此弄得都是血渍。”
南老师听了觉得有些恶心,一个劲儿地想吐,他放下书说:“唉呀,这本书吧,我看着还真有点儿费劲儿,看不大懂,那我就先不借了,等以后再说吧。”说完起身告辞了。
夏父一直把南老师送到了门外走出很远才返回来。
夏兰对这本《老子今译》虽也看不太懂,不过他却可以背诵其中的头几章:“道,可道路,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于之始,无,名天地之母……
这是夏兰接触最多的一本书。此外,夏兰的课外阅读大多看的都是小人书,还真没正儿巴经地读过什么象样儿的名著,只是去年冬天,夏父不知从哪里借回来一本小说《红岩》,夏兰见了爱不释手,利用空闲时间把这本书全看完了。自从看完了《红岩》这本小说后,夏兰就迷上了小说,到处找小说看,借不到大书,就看小人书,什么《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红旗谱》、《大刀记》等作品都是通过看小人书才知道的。有时,大队广播还播放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和《海岛女民兵》、《渔岛怒潮》等,夏兰也都很认真专注充满兴趣地收听。
至于语文书,开学刚一发下来,夏兰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了,夏兰觉得很不过瘾,象这样薄薄的语文书,一个学期就是有一百本恐怕也不够他读的,这时候,十三岁的夏兰太渴求读书了,尤其是那些大部头儿的著作。可是夏家买不起,村里别的人家也没有,更别提什么图书馆了,这可真是耽误了夏兰,他满腔似火的读书激情都被所处的残酷现实浇灭了!
此时的夏兰,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父亲能有一天借回来一本新书,好供他阅读。
这一年冬季,夏兰参加了全公社组织的初中生数学竞赛,他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了第一名。此后,他还参加了作文比赛,不过他并没有拿到第一,原因是他放弃了那个他已经写熟了的题目,而是选择了一个他从未动过笔的陌生的题目,结果只获得了第六名,同学们都埋怨他,可夏兰自己一点儿也不后悔,他觉得得名次不是最重要的,他要探索新的题目,接触一下没遇到过的问题,他对未知领域始终充满强烈的好奇心。
从整个小学一直到初中二年级,夏兰对自己在学习方面都是很自信的,不过到了上初二的冬天,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十分地不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夏兰还是选择了辍学。
夏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三天一打针,两天一抓药,仅凭夏父一个人的那点儿可怜的工分已经难以为继了,夏家还欠下了别人家不少债。尽管夏春小学一毕业就不念书了,顶替母亲到生产队参加了劳动,可是她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只能挣半拉子的工分,对家庭的帮助也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情况下,供三个孩子上学就成了极为困难的事。再说,夏兰一上初中,各种学杂费又多了不少,别的不说,光是初中生人人都得使用钢笔这一项就够夏家的戗了,一管钢笔就要好几块钱,还要配上钢笔水,初中生写的也多,一瓶钢笔水没几天就用完了,还有各式各样的本子呢,夏兰觉得这样下去爸爸和姐姐的负担太重了,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最后夏兰对父母说:“爸、妈,我不想再念书了,我要捡粪挣钱,供弟弟和妹妹读书!”他说这话时候语气十分地坚定,斩钉截铁。
夏父夏母听了,坚决不同意,他们觉得夏兰学习成绩好,不念书岂不耽误了孩子一辈子吗?因此夫妻二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夏兰。
可是这夏兰任凭父母和姐姐怎么劝,他就象王八吃了秤砣一样,那是铁了心了。谁的话也不听,说啥也不再去学校了,每天早晨四点半就从炕上爬起来,一声不吭地挎着粪筐就到外面捡粪去了,每天早晨两个小时,风雪无阻,必保捡回来两大筐粪便。
夏兰算了一笔账,每筐最少按三十斤计算,那他一天捡两筐就是六十斤,一年捡三百天就是一万八千斤,那能卖多少钱呀!不比爸爸挣的工分多呀。再说往生产队卖粪那可是要给现钱的,这样一来,给母亲看病的钱不就有了,还可以还上欠别人家的债,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坚定了夏兰辍学去捡粪的决心。
父母实在拗不过他,又考虑到家里现实的状况,也就任他去了。
这个冬天,夏兰就实践着他自己制定的目标——每天早晨捡两大筐粪,最少也得保证捡六十斤。
这一天,夏兰与往常一样早早地就从炕上爬起来,穿上冰凉冰凉的衣裤,套上大了好几号的父亲给他的旧胶皮靰鞡,头戴叔叔给的旧军帽,挎上粪筐,手持铁锨全副武装地出发了。
外面一片漆黑,只有遥远的天空还隐约有几颗小星星忽闪着,凛冽的西北风刮过,鼻子冻得通红的甚至有些发痛,一股冷风从夏兰空着的脖子灌了进去,一下子冷到了脚底,他浑身瑟瑟地发抖。夏兰想:“快走几步就好了,不过,往哪个方向走呢?马路上昨天已经捡过了,没有几掊马粪,那么去大地吧,大地里应该有牛粪。可天这么黑,即便大地里有牛粪那也看不清啊。对了,不如去各家的厕所,我去捡大粪吧。去每家的厕所,也不用看清看不清,只管往粪坑里挖就行了,对!就到各家厕所去。”夏兰做了决定后,就从屯子西头开始,一家一户地去厕所里挖大粪。
以前,夏兰是从来不捡大粪的,(他们管人粪叫大粪)因为他觉得特恶心,他只愿意捡牛粪、马粪、羊粪和猪粪,他也从来不捡狗屎,在他眼里,那是比大粪还恶心的,尤其是刚刚拉出来的冒着热气儿的狗屎,夏兰都会捂着鼻子绕开走,还要吐几口唾沫。可现在不同了,他也能捡大粪和狗屎了。使他改变这种态度的是他的一个叫郝得江的同学。有一次两人捡粪时碰上了,于是就一起搭了伴儿,捡到中途,遇到了一掊狗屎,夏兰见了,躲得远远的走开了,郝得江则不同,他发现狗屎后如获至宝,还生怕夏兰抢了先呢,他见夏兰没争着去捡,还以为夏兰没看见呢,于是心里一阵窃喜,急赶了几步拿着锹就过去了。夏兰在一旁观察着,他真不能理解郝得江怎么会去捡那冒着热气儿的奇臭无比的狗屎,而且那掊狗屎上似乎还有成团的白花花的绦虫在蠕动,夏兰恶心极了。
就见郝得江不是拿锹直接去撮狗屎,而是先撮了半锹雪并把雪盖在了狗屎上,稍过一小会儿,再用锹把那掊狗屎撮起来装进筐里。
夏兰看后,觉得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他夸了同学一句,郝得江不禁沾沾自喜,他告诉夏兰,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呢,“你想啊”,他得意地说:“我把那半锹雪冻在了狗屎上,这不还增加了狗屎的重量了吗?”
夏兰点头称是,更佩服同学有经济头脑了。
“还有呢,”郝得江见学习成绩那么优秀的同学都佩服自己,感到十分自豪,他又说:“就连咱们自己拉到外面的屎都不可以丢掉,那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我把屎拉在了外面,那我就会用雪把它埋起来,并在附近做个记号,等第二天早晨起来再把它捡回去。”
夏兰听后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心想:“我说郝得江家卖粪怎么比我卖得多呢?原来我比人家少捡了两种粪便呢。”
自此以后,夏兰完全改变了原来不捡狗屎和大粪的做法。“不管是什么动物拉的,只要是粪便,那就是金钱,一切都为了增加收入,全捡!”夏兰为自己重新定了规则。
偶然的一次,夏兰不经意间碰到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儿。这天早上,天已经大亮了,夏兰送回去一筐粪后又出去捡第二筐,他只顾低着头奔向了一家后院儿的厕所,到了厕所往里一看,他愣住了,一个年轻少妇人头向里屁股冲外撅在那里正在“哗哗”地小便,那少妇听到了脚步声,想起来提上裤子,可是尿还没有撒完,她没法站起身来,只好象征性地往里挪了挪身子,却怎么也无法把那露在外面的雪白粉嫩的大屁股隐藏起来了。
夏兰站在那儿呆了几秒钟,马上清醒过来,转身逃也似地走掉了。不过夏兰没走上几步,却忍不住回头又狠狠地盯了几眼,他从来也没看到过年轻又成熟的女性的下身,做为他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少年男孩,那是多么地诱人哪!他也曾在大脑中想象过女人的身体,可那只是一种想象啊,无论怎么想也都是不太具体的朦胧的影子,哪有今天如此真切地摆在面前来得真实呀!那白嫩鲜活的肉体,一时半刻间是不能从他脑中和眼里消失的,他要努力让那影像在头脑里多存留些时间,以便他不时地回味。
也不知为什么,可能是一种诱惑吧,自打那以后,夏兰不知不觉地就总有一种冲动,他每每在捡粪的时候就盼着还能有那种偶遇的发现。不过,他的想法也就到此为止,夏兰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他没让自己发展到偷窥的地步。
这一个冬天下来,夏兰卖粪的收入除了还清了夏家欠别人的债,还有余钱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这是夏家唯一的一件奢侈品——高档家电。每当晚饭后,一家人就围坐在半导体收音机旁收听节目,夏家的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夏母每天都能听着歌曲忙家务,她还边听边学唱,多病的身体也有了好转,慢慢地,夏母似乎又找回了年轻的自己,没事的时候,甚至是牙疼的时候,她也不再哭泣了,而是改成了歌唱,她改变了自己的宣泄的方式。
到了春种的时候,夏兰跟着父亲和姐姐去了生产队,父亲刨坑儿,夏兰撒籽儿,姐姐夏春在后面上粪培土,一家三口人种地操作成了一条龙。
有一天上午,夏兰的数学老师董会臣找到了正在干活儿的夏家父子,他是来劝夏兰上学的。董老师边帮着夏兰种玉米,边苦口婆心地说:“这一晃咱们国家恢复高考都快两年了,以你的成绩,将来考个名牌大学绝对没有问题,你要是没这个天赋我今天也就不来跟你说了,因为你有这个能力,难道你就想一辈子只当一个种地捡粪的农民吗?我不是说当农民就不好,我只是觉着白瞎你这个材料了,再说,你将来有了发展,不是对社会贡献更大吗?”
夏兰也觉得自己不念书是有些可惜了,可是自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念呀,他也曾有过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理想,他甚至想过以后会成为一个象高尔基那样的大作家。他之所以选择不去念书,还真是受了高尔基的影响,他打算象高尔基那样,在社会上读他的人间大学。
夏兰把自己的想法对董老师讲了,董老师听后说:“高尔基当年有他的背景,可你现在与高尔基毕竟不同,你的父母都健在,而且我们国家现有的政策也允许咱们去读初中,上完高中。这样吧,我再跟你父母交流交流,如果他们不反对,你就回学校去念书,至于学费的问题,由我来想办法。
夏兰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送别了董老师,他心里又生出了无穷的勇气和希望,他想:“母亲的身体也不那么差了,也不需要总吃药打针了,我只要在冬天放寒假的时候多捡些粪,就能挣够上学的费用,等将来有了学问,也要象董老师那样去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