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夏兰

正文 第一部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

    二十二

    自从与葛胜春交好,夏兰与人打架的次数多了起来。他打架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他讨厌的人交手,另一种是他在遭到别人欺负时的自卫反抗。

    他之所以截着胡家兄弟打他们,是因为有一次夏母上厕所时,这胡家哥俩趴墙头偷看被夏兰发现了,当时就想揍他们一顿,可这小哥俩跑得比兔子还快,夏兰没追上,为这事儿,夏兰蹲了他们好长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上午被夏兰给堵着了,不由分说,夏兰冲上去就是一顿乱拳,打得这胡家兄弟抱头鼠蹿,跑到了他们的姥姥家。胡家兄弟在屯子东头儿住,而他们的姥姥家就住在夏兰家的前院、王二丫家的西院儿,因此胡家兄弟要到姥姥家是一定会路过夏兰家门前的。自从被夏兰打过这一回之后,这哥俩再去姥姥家就心有余悸,为此,他们的姥姥还找过夏母告了状,并给夏兰起了个外号叫“截道狗”。

    不过这胡家兄弟也有报仇的机会,就是他们还有个表兄,是住在县城里的,人送外号“街溜子”。“街溜子”一来,胡家兄弟便耀武扬威起来,仗着他们的表兄撑腰,哥儿三个合伙把夏兰堵在了西大坑的边上痛打了一回,出了一口恶气。但“街溜子”总有回城里的时候,他前脚一走,夏兰马上去找胡家兄弟寻仇,这样,从总数上说,吃亏的还是这胡家哥俩。

    虽说夏兰在校园外通常不受气,可是到了学校他就惨了。由于那老师讨厌他,所以也就有人来欺负他了,一到下课,家住屯子东头儿的耿连顺和胡荣奎这两个小子就一齐围攻他,先是俩人轮番与夏兰摔跤,然后就从夏兰的头上抢去棉帽子当球儿扔。

    夏兰上学前没有戴过棉帽子,自从上学后,一年二班的班主任付老师见夏兰大冬天还光着脑瓜,就把他儿子的一个旧棉帽子给了夏兰戴,一直戴到小学四年级。后来,那个棉帽子小了也太破了,夏兰又戴上了叔叔给他的一个旧棉军帽,这个帽子是他叔叔当空军时发的,夏兰视如珍宝。这会儿,眼见着自己的珍宝被这两个混蛋抢过去当球儿在地上踢,夏兰的怒火填满胸膛,他冲上去与他们撕打,无奈身单力薄,力不从心,夏兰一个人怎么也不是这俩小子的对手,每次都是以战败而告终。夏兰捡起被人家踢得满是泥土的军帽,悻悻地站在那里,眼里没有眼泪,心里只想复仇,他发誓,等自己长大了,练成了武功,一定废了这两个小子。

    光是这两个混蛋来欺负他已经够夏兰受的了,上半年的时候,又转来个城里的叫范虎同的小子,这小子被城里的小学开除了,没地方念书,就回到了他奶奶家。他奶奶是村子东头的老范太太,性情温和,为人善良,老人家见孙子年纪这么小就不能上学了,心里很是着急。她拄着拐棍儿来到了学校,跟校长一顿苦求,校长看在这善良的老太太的面子上终于同意了。这样,范虎同就被分在了夏兰的班级——四年一班。

    其实范虎同本名叫范福同,因为他常冒虎气爱打架,所以同学们就都叫他范虎同。范虎同一到,整个班级就乱了套,上课时他撩拨别人影响课堂纪律,下课他看谁不顺眼就欺负谁。可能农村孩子天生就对城里孩子惧怕吧,还是由于农村孩子生下来就觉得比城里孩子低一等的原因,不知为什么,范虎同欺负谁,都没有人敢反抗,都任凭他侮辱。

    也许人生来就有从众心理,大家都不反抗,也就没有人反抗了。这范虎同就更嚣张得很,除了欺负本班级的同学,还去别的班级捣乱,搅闹得人家也都上不好课,一来二去,学生和家长们就反应给了关校长,校长听后十分震怒,勒令他不要再来学校了,无论他奶奶怎么哭求,关校长也没再答应。

    这下可好了,范虎同不用再上课了,他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拘无束了,奶奶管不了他,父母又在城里,他简直就是个十足的自由人,每天游游荡荡,走到哪儿淘到哪儿,总是惹事生非,都成了万人恨了。

    一天,范虎同来到了屯西头儿的树地,他见夏兰正在树林子边儿上放羊,这家伙嘴里叨着烟卷走过去叫道:“喂!夏兰,你能让我骑一会儿你家的羊吗?”

    夏兰一见范虎同来了,就有些害怕他,心里虽然不同意,可嘴上去支吾道:“这羊带崽儿了,怕是不行吧。”

    范虎同把嘴一歪:“操!带崽儿咋了,就鸡八骑一会儿,还能骑掉崽子呀?”说着就过去跨开腿,一屁股 坐在了正吃草的羊背上。这范虎同长得又肥又壮,母羊怎么受得了他这猛力一坐,一下子就趴在了地上。范虎同见了,伸手使劲儿揪羊的耳朵,叫道:“快他妈给我起来,驮老子玩一会儿!快起来呀!”

    母羊被他揪得咩咩直叫,用眼睛瞅着夏兰,一副求主人救它的样子。夏兰开始还有些怕他,而此时已是气愤填膺了,挥手就是一鞭子,正抽在范虎同的脸上。范虎同急了,丢下母羊过来与夏兰撕打,这家伙力大,抱住夏兰就把夏兰摁倒在地上,他骑在夏兰的身上用手猛搧夏兰的耳光。

    夏兰仰面躺在地上,又被范虎同骑着,一时也无法还手,他就用双手死命地揪住范虎同的衣领不放,下面的腿蜷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用力一蹬,一个扭身,夏兰翻了过来,他又把范虎同摁在了下面。说时迟,那时快,也是这夏兰拼了命了,来了狠劲儿,他挥起右拳,猛砸范虎同的鼻子眼睛,先前的两下子就让范虎同的眼睛封了候,再几下子又让那小子的鼻子喷出了血,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乱拳砸过,直到用光了自己的力气才住了手,这回再看那个横行屯子里的范虎同,满脸是血,眼睛已经肿得看不见人了,仰面躺在草地上只有痛哭流涕的份。

    夏兰见惹了祸,连忙站起来牵着羊只往家走,这个范虎同真挺尿性,他还能跟着夏兰找到夏兰家去告状。夏兰虽然和夏母说明了原因,可夏母看到儿子把人家打成那样,也觉得不忍心,就当着范虎同的面揍了夏兰一顿,并用好话安抚,让范虎同回了他奶奶家。

    自此,范虎同就一次也没有在屯子西头儿出现过。

    二十三

    一九七五年的夏季,夏兰做为跑六十米的运动员,参加了全公社的中小学生运动会,这年他十一岁。

    运动会场设在公社的中学校园内,夏兰所在学校的运动员就坐在运动场上西北角儿的位置,当时没有看台,大家就是拿个小座垫儿或拿张塑料布坐在满是尘土的地上。

    这是夏兰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体育盛会,以前他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而这次却为什么能参加呢?原因是他通过了资格选拨赛的筛选。这次他参加的是六十米计算跑。本来,夏兰的短跑成绩是不能入选的,但是一加上计算,夏兰的优势马上就显露出来了,计算跑要求运动员不但要跑出速度,还要把手里题板上的算术题算对,否则,即使跑第一也不能算成绩,因此这次夏兰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和希望地来到了赛场。

    赛场上彩旗飘扬、人群鼎沸,到处都张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喇叭不住地通知运动员去检录处检录,还不停地朗诵着由各代表队送去的稿件儿,有诗歌,还有表扬信、倡议书等。运动场的音乐是雄壮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一遍一遍反复播送着,与人们叽叽喳喳的叫嚷声混杂在一起,真是震耳欲聋。

    每当开运动会,那都是同学们最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的家长都会给他们做些好吃的带上,还有的家庭要给孩子们带点儿零钱花,让他们的子女买冰棍、糖葫芦什么的。

    夏兰的母亲没有零钱给儿子,她只做了三个白面馒头给夏兰带上,这对于夏兰来说已经是十分奢侈的好东西了。夏母用一块儿白色的屉布包好,小心地放在儿子的书包里,并嘱咐道:“到了中午饿的时候再吃,别零揪,到时候该没吃的了!”

    夏兰答应着:“记住了,妈。”

    由于夏兰身材瘦小,所以他一直坐在队伍的前排,始终也没往后面看,这时,他想去上厕所,就起身站了起来,他朝四周望了望,冷不丁一眼发现了七岁的小妹妹夏丽躲在他不远的身后,见哥哥看见了自己,小夏丽不由得往后挪了挪身子。夏兰见了,来到小妹跟前,脸色严肃地问道:“小妹,你怎么来了?谁让你来的?咱妈知道吗?”

    夏丽见哥哥凶巴巴的样子,有些害怕,小声回答道:“妈妈不知道,我是和葛胜梅一块儿来的。”

    夏兰问:“那葛胜梅呢?”

    夏丽用手一指说:“那不,在那儿,她跟她姑姑来的。”

    夏兰这才注意到葛胜梅在四年二班的葛老师身边坐着呢。原来,葛老师是葛胜梅的姑姑,葛胜梅听说这次开运动会,就跑去找姑姑一顿央求让姑姑带上她看比赛,葛老师无奈,只好答应了这个侄女的请求。小夏丽知道了这个秘密,也就偷着跟葛胜梅一起出来了,一到运动场,她早就盯上了哥哥,可是她没敢吱声,就一直躲在了夏兰身后不远的地方。

    这时,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看看夏兰的比赛要到下午才能进行。夏兰解下书包儿递给小妹说:“你帮我先拿一会儿,坐在这儿别乱动,我去趟厕所马上就回来。”

    夏兰说完就去了公厕。

    这边儿小夏丽拿着哥哥的书包儿,见哥哥走得远了,马上把手伸进包里拿出了一个馒头大口吃起来,她生怕哥哥回来看见,于是狼吞虎咽,噎得直难受,可她还是赶在哥哥回来之前吃掉了一个。

    夏兰从厕所回来后就坐在了小妹的身边,哥俩聚精会神地在那儿看运动员比赛,并不住地呐喊:“加油!加油!”

    到了晌午,场间休息了,大家开始吃东西喝水。夏兰从妹妹手里拿过书包儿,打开包儿要拿馒头吃,当他打开屉布时,发现只有两个馒头,他自语道:“咦?不对呀,明明早上出来时妈妈给包了三个吗,怎么少了一个?”

    小夏丽见哥哥满脸狐疑,低下头也不敢吱声,夏兰看了看小妹,问道:“刚才我去厕所时你没看住书包啊?怎么少了一个馒头?是不是叫谁给拿去吃了?”

    小夏丽瞪大眼睛看着哥哥,蜷缩起身子只是不做声。

    夏兰严厉地责怪小妹说:“你怎么看的呀?连别人拿了咱的馒头你也不知道!”

    这时,夏丽见哥哥发起火来,才喃喃地说:“哥,你别生气啦,刚才你去上厕所,我偷吃了一个。”

    夏兰听了,又好气又觉得悲哀,他看了看小妹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又见她嘴唇干巴巴的,望着别的孩子在吃东西,眼里馋得很。于是快速递给小妹一个馒头,十分疼爱地说:“给,小妹,慢点吃啊,别噎着。”

    夏丽见哥哥不但没再责怪她,还又给了自己一个馒头,心里十分高兴,她一把抓过馒头,大口地吃了起来。

    夏兰拿着最后一个馒头,很过瘾地咬了一大口,他嚼着嚼着,忽然停住不吃了。他看了看又黑又瘦的小妹妹,心想:“自己不能再吃了,小妹她平时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这回偷着来看运动会,身上什么也没带,一会儿要是再饿了怎么办?回去还有六里多地要走呢。”想到这,他把那个咬了一口的馒头又包了起来,放进了书包里。

    夏兰望了望四周围的人群,见大家都在大口小口地吃东西,有的吃大油饼,有的吃糖饼,还有的吃花卷,夏兰不敢再看了,他受不了那些好吃的诱惑,把眼睛闭上假装睡觉,可从他的嘴里却不住地返出唾液,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把唾液咽回肚去。

    下午三点钟,夏兰的比赛终于开始了。他没有运动服,脚上更没有运动鞋。那他登场时是如何打份的呢?

    就见他上身是一件十分旧的蓝外套上衣,挽着袖子,下身穿着两层补丁落补丁的蓝色粗布裤子,脚上没有袜子,光着脚板穿了一双纳底的旧布鞋,外侧的小拇脚指头已经露出来了。带队老师让他脱去长裤只穿短裤参赛,可他没有短裤,带队老师说那就只穿里面的裤子吧,夏兰说里面的裤子开裆了,没法露在外面穿,带队老师摇了摇头,只好说:“那你就把裤腿儿挽起来吧,那样跑起来速度还能快点儿!”

    夏兰听从了带队老师的话,把两条裤腿高高挽过了膝盖,充满自信地去了检录处。

    不一会儿,夏兰与其它同组运动员一块儿来到了起跑线上。就见另外五名运动员,人家都是穿着背心短裤,并且脚上还穿着袜子和运动球鞋。再看夏兰,哪象个运动员哪,他简直就象是个捡破烂儿的,唯一利索的地方是他的头发,临来时夏母给他梳了个溜光水滑的小分头,看上去还挺不错的。

    这时,发令员喊道:“预备……”然后举起了手里的发令枪。

    夏兰从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发令员刚一喊预备,没等枪响他就抢跑冲了出去,他犯规了。不过还有一次机会,发令员把他喊回了起跑线并重新开始。

    “预备……”发令员又举起了枪。

    这下夏兰没再抢跑,等发令员枪响了之后他才跑出去,不过已经慢了一拍,当即就有三个孩子冲在了他的前面,夏兰急起直追,一直跑到题板线,弯腰拿起了题板和粉笔,那几个运动员都站在那里答题,夏兰则是边跑边往题板上写结果。这样他就赶了上来,冲过终点后,夏兰获得了第二名。

    赛后,夏兰跟带队老师说:“我要是有运动服和运动鞋的话,就是不吃饭也能拿第一。”

    至此,能有一身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便成了少年夏兰的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

    二十四

    一九七五年这一年,全国上下都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主要矛头是针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广大农村也毫不例外地卷入到了这场运动之中。各个公社已经不再抓粮食生产了,他们都猛抓精神食粮,唱样板儿戏,搞演出,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文艺,出现了不少文艺村,文艺家庭。为了赶时髦,夏兰所在的大队也搞起了竞选文艺家庭的活动,夏兰全家人都加入到了这项竞选之中。

    首当其冲的要数夏父夏昆鹏了,这回他终于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他被大队抽去每天拿起笔杆子编写演出剧本和写组诗。他亲自为夏母量身订做了一个剧目叫《老两口上夜校》,是个拉场戏,夏母每天没日没夜地与年轻她十几岁的一个搭挡排练。而夏春、夏兰、夏新、夏丽这四个孩子,也都没闲着,她们姐几个也都有自己的任务。

    夏春的任务是演唱样板儿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夏兰的任务是演唱样板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段《打虎上山》。

    夏新的任务是演唱样板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段《智斗纠山》。

    小妹妹夏丽的任务则是与夏母合唱一首革命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夏父除了写剧本台词之外,他也有个任务是诗朗诵,届时他上台朗诵由他自己创作的组诗《时刻跟着毛主席》。

    一家人排练了半个多月,终于等来了登台的这一天。

    这天晚饭后,全村的人都涌向了大队部的院子里,在大队部前院儿的空地上,搭起了演出的大戏台子,上面张挂着醒目的缎子面的横幅,上面书写着:“比、学、赶、帮群众文艺汇报演出大会”这十四个大字,四周都围满了彩旗。一时,台上锣鼓齐鸣,台下叫嚷纷纷,简直比过大年还要热闹几倍。先是由大队青年秧歌队队员表演了一阵大秧歌,然后由公社蹲点儿干部讲话,讲话完毕,才由报幕员报幕。开始是社员出一个节目,然后由下乡知识青年再出一个节目,接下来再是由社员出一个,然后是知识青年再演下一个,以此类推循环下去……

    演出快要结束时,不知因为什么,省城和县城这两个青年点儿的知青在台下打了起来。大队治保主任站在台上拿起大喇叭喊话制止,不但没人听,而且还打大发了,由先前的两个人小打演变成了群殴。治保主任不干了,冲进正激战的人群里面去拉架,反而被知青给揍了。这回民兵连长不干了,他跳上台去大叫道:“全大队的民兵听好了!都跟我去制止这场群体事件!”

    这回更热闹了,几乎是全民参战。全体年轻力壮的男社员都加入了这场战斗,连女民兵也都上去冲锋陷阵了!

    原来互殴的两个青年点儿的知青这会儿也不再内哄了,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最后发展成了全体民兵对整个知识青年的战斗。

    就见有人从台下跳到台上,灯影儿里也看不清谁是谁,只看到台上的道具被砸坏了,有人抄起了大喇叭猛砸别人的脑袋,有人被板凳砸下了戏台。雪亮的电灯直摇晃,伴奏队的人拿着手里的乐器也大打出手。

    台下更是混乱一片,有人群专往战斗的中心区域冲,而老弱病残则拼命地从里面往外挤。孩子哭老婆子叫,喊声不绝于耳。有的人鞋子被挤掉了,有的人小橙子不见了,一家人被冲得七零八落,娘找不着孩子,孙子找不着了爷爷奶奶。

    夏兰一家人刚演出完,正等在后台准备听竞赛结果,见前面打起来了,夏父和夏母也不再等着听结果了,连忙护着四个孩子往家跑,夏兰和夏新要去看热闹,被夏父夏母制止道:“别去!快跟我们回家!记住了!今后宁看别人拉屎,也不看人打架!”

    一家人如逃命一般地一气儿奔回了自己的家门。刚进屋不久,就听到打斗和叫骂声从房后的公路上传了过来。夏家人还听到了有砖头瓦块儿扔到自家房上的声音,“咕咚、咕咚”好几下子。

    夏父夏母领着孩子心惊肉跳地伏在自家的屋子里不敢出屋,夏母不住地念叨着:“可别打了,打坏了谁都不好哇!”

    夏父说道:“这帮城里的知青,真不怎么地!不是打架,就是搞对象,再不就偷鸡摸狗,他们来屯子里,简直就是一群祸害!没准儿,咱家的大黄狗就是叫这帮小子给勒死吃肉了呢。”

    夏兰家的大黄狗已经丢了好几天了,夏兰夏新兄弟俩找遍了村西头儿的各个角落也没有找到,小哥俩又气又急,并为此还哭了好几回。由于怀疑是被下乡知青给吃了,小哥俩从此就恨起了知青。与村里人一样,他俩背地里也管这些知青叫“傻屄青年。”

    老百姓之所以管这些知青叫“傻屄青年”,是因为这些城里的中学生来到农村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简直是白白地糟蹋粮食,铲谷子的时刻,连什么是谷子什么是谷莠子也认不清,一骨脑地全部都给铲掉了。

    当初毛主席号召他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个初衷是好的。毛主席他老人家强调“人的真知从哪里来?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所故有的,它只能来源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社会实践。”毛主席对这一代青年人不满意,觉得如果让他们长年呆在城市里,是什么知识也学不到的,因此才一声令下,让全国知识青年都到农村去锻炼,让他们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扎根儿、发芽儿、开花儿、结果儿,大有作为。

    夏兰所在大队一共来了两帮知青,一帮来自省城,一帮来自县城。省城的知青洋气,阔绰,他们有时到供销社买好吃的,一买就是好几大包,吃不了就喂他们养的宠物狗,让人看了直觉得可惜。县城的知青经济条件远不如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尽管父母都是双职工,但由于家里孩子多再加上父母的工资低,因此穿戴上也都很朴素,作风也相对平实些,这些县城来的知青接触农活儿时也要比省城知青学得快些。

    不过,省城知青从骨子里是瞧不起县城知青的,是他们先管县城知青叫“傻屄青年” 的。后来,县城知青见他们干起农活儿确实是什么也不懂,也就反过来叫他们“傻屄青年”了。村里社员一看这两帮知青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四六不懂”,所以就一概通称他们为“傻屄青年”了。

    村里儿童还给这些城市傻屄青年编了儿歌一样的顺口溜“‘傻屄青年’笑嘻嘻,拿着鞭子捅马屄;马毛了,车翻了,把傻屄的鸡鸡轧弯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