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剪纸
中午,编辑们聚集到漕港河边的放生桥菜庄,围成两桌。修长的木格窗外,有五个桥孔的放生桥横跨古镇两岸,桥体侧面栽有石榴树为石桥添了生趣,桥下小船摇曳,岸边青瓦白墙,古镇在水波粼粼中婉若世外桃源,来往游客让古镇多了凌乱少了沉静。
编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古镇美食与印象。未有艾没有在其中,他见木兰渺参加了美食游,就找了个回避活动的理由:由他发起的美食玄幻小说接龙已近尾声,他要按接龙章节的点击量为接龙者奖励美文币。这部接龙小说名为《美食至尊》,并不参加征文大赛,仅是为大赛助阵。小说由未有艾拟出小说大纲,文中角色名称全是网络写手和编辑的名字,他写出第一章,然后由网络写手续写下章,未有艾选出续写得最好的发布后再继续下章……不到两月,接龙小说已写到一百余章,前来关注自己在小说中命运如何的写手们络绎不绝,至于小说是否古怪荒诞倒成其次。
放生桥菜庄的特色菜是“古镇三白”——白水鱼、白刀鱼、白米虾。编辑们逛古镇时一路吃下来并不饿,也就只点了这三道菜。
木兰渺想着梁之婕,面对美食已索然无味。事实上,他的味觉很不发达,相似的菜在不同的店里吃起来几乎是一个口味,他难以区分哪家店做得好做得差。倘若有什么菜他觉得特别香,要么是菜品的确好极,要么是他饿了。这种迟钝的味觉是他小时候的一次贪吃造成的,那天他去做客,主人家却迟迟不开饭,他饿极了,见灶台上有碗海带汤,就悄悄跑去猛喝了一口,结果烫得他吐也吐不及,两天也吃不下饭。母亲当时骂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他在那之后仍没改掉心急的毛病。迟钝的味觉让他不挑食,困苦之时那些味同嚼蜡的饭菜让他少受了些罪,算是因祸得福。他怀疑自己爱流泪是因味蕾退化导致泪腺补偿性地发达。
木兰渺看着窗外的放生桥,那里还有放生池和放生亭,有人在那里放生,不禁说:“人家在那头放生,我们在这头杀生。放生桥店吃鲜鱼,感觉怪怪的。”
一些编辑说是有点,这样的店不应该开在放生桥这一带。
苗喜越看了眼放生桥,说:“知道沿海的休渔期吗?六到九月。渔民平时靠捕捞海鱼为生,但会在特定的时候放鱼儿们一条生路,让鱼们休养生息。放生,在生活中就有的,这里用一种形式强化了。”
一位编辑说:“那些放生的人未必就只吃素,放完生后还是照样吃荤。”
苗喜越说:“是啊,有人需要用放生来得到一种宽恕。”
木兰渺说:“看着别人放生,自己吃着真的难以下咽。”
苗喜越说:“很多事都不能想得太深沉,你看那些卖放生鱼的人吧,天天等着别人来买鱼放生,关心的不是放了多少生,是赚了多少钱。你若往深处想,当然没胃口了!”
木兰渺夹起一块鱼说:“妙笔之下论美食,不知是在比赛人们的味觉呢,还是在怂恿人们去杀生。”
苗喜越埋怨道:“唉,早知你这样想,美食美文就应该强调一下,只谈素食,不谈荤菜。哎,哎,别这么扫兴吧。既然来了,就别想那么多,菜都做出来了,不吃也是浪费。你有善心少吃点就是了。”
木兰渺说:“有个关于和尚和屠夫的故事,和尚天天念经,屠夫天天杀猪,他们是朋友,就约定早上互叫对方起床。他们去世后,屠夫去了天堂,和尚却下了地狱,为什么?”
有人笑起来,说:“我听过这个故事,因为屠夫天天叫和尚起来念经,是叫人行善,就去天堂。相反,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是叫人作恶,就去地狱。”
苗喜越说:“其实,编这故事的人很无聊,他根本就不应该把和尚和屠夫编成朋友,还要编成他们相互叫起床,这是有意恶化结果,让人们自我否定,不知道这辈子是当和尚好,还是当屠夫好。”
木兰渺说:“不过,故事很现实——好坏是相对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与塞翁失马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就是这样的怪。”
苗喜越说:“就是嘛,人家放生图心安,我们吃鱼初尝鲜,是不同的环境与心境,不能相比的。美食,当吃则吃,让生活变得艺术;生灵,当放则放,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木兰渺放下了快子,吃不下鱼了,说:“真不该选在这个地方吃饭。我不饿,你们吃吧!”
苗喜越见本来热闹的气氛有了悲天悯人的色彩,就说道:“高原愁,你愁完没有啊!说些不愁的好不好?”
木兰渺见扫了大家的兴,抱歉一笑,说:“我不说了,听你们的。”
大家又畅谈起来。木兰渺神情恍惚地听着,他满脑子还是在想梁之婕,想她为什么到了古镇,为什么是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削瘦,现在又在哪里……他强迫自己多看苗喜越多说大家说话,好把梁之婕忘记,但是再怎么努力,都挥不去那个熟悉的身影,他如梗在心。
品尝完“古镇三白”,大家在店里小憩。
一位带着大包东西的女编辑展开一幅八开大的苏绣说:“这是刚才在苏绣纺选的,怎么样?”
古镇小巷中有许多苏绣店,绣品满墙都是,屋里也成叠堆放,琳琅满目,也有绣娘在绣架旁埋头而绣。她选中的是幅红玫瑰,花朵充满了整幅画面,不仔细看很像装饰画。
苗喜越看了,说:“这幅每家苏绣店都有,怎么不选点特别的?”
女编辑说:“其它的风景、动植物什么的,都不如这幅特写,而且它是红色调,挂在家里很喜气,我喜欢这种。特别的,那就太贵了!”
有人说:“我看这里的苏绣图案大同小异,又那么便宜,是不是机器加工的?我怀疑那些绣娘在店里是做做样子,她们绣得了那么多吗?”
苗喜越说:“有些可能是机器绣的吧,不过也很漂亮。如果是手工绣,尤其是双面绣,价格必定不菲?现在,有些绘画都是批量生产,让艺术大众化了。”
有人问:“手工绣和机器绣怎么分辩?”
苗喜越说:“一要看绣线,手工绣用的是真丝线,细腻有光泽感;机绣用的是呢绒线,较粗,有化纤感,是一根从头绣到底,如果用真丝就容易扯断。二要看绣画背面,手工绣的比机绣的要松散而杂乱。不过,我刚才也去看了,没有对比,还真不好分辩。”
有人说:“如果是机器加工的,就没什么收藏价值了。”
苗喜越说:“噫,说起手工,我想起这前面有家肖像剪纸店,那位老奶奶可以看着你本人当场剪纸,让你的形像定格下来,维妙维肖,这样的手工才有收藏价值呢!刚才人多,我没剪,要不现在去看看,剪一幅肖像回去作个纪念也好啊!这可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一窝蜂地涌出了菜庄。
剪纸店就在离菜庄不远的北大街,是套两层楼的狭小居民房,窗口和屋里展示着各种色彩、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剪纸图案,有正面头像、侧面剪影、全身像、合影像,还有些花鸟鱼虫传统图案。一位银发老奶奶端着碗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慢腾腾地吃着饭,她的脚下有一堆彩色纸屑。从门口望去,能看到房屋那头通向河道,这间屋子离河面并不高,有古镇特有的罗锅船正从她屋后摇过。
苗喜越见老奶奶挡在门口,并不打算让顾客进屋,就指了指屋内,问道:“老奶奶,我们能进去看看那些剪纸吗?你能给我剪一幅吗?”
老奶奶抬起头说:“这窗口就能看见所有剪纸,我的家,不作参观。小姑娘,你要剪哪种?”
苗喜越在窗口把屋内外的剪纸看了个遍,指着一幅A4大小的双人合影图案,对木兰渺说:“我们剪这种吧,怎么样?”
木兰渺觉得不错,只是担心肖像会剪不像,还是打算一试,看老人会把自己剪成什么模样,就点头说:“行。”
苗喜越就对老奶奶说:“就这种,两个人的,要红色的半身像,就那么大小。剪一幅多少钱啊?”
老奶奶说:“四十。”
有人说:“这么贵?少点。”
老奶奶像是没听见,继续吃饭。
苗喜越说:“四十就四十。老奶奶,你吃完了就给我们剪。”
老奶奶一听这话,立即把碗放到一边,从旁边桌上取出红纸和小铁剪,戴上了老光镜,说:“你们站好,我这就给你们剪。”
苗喜越就挽着木兰渺站在门前看着老奶奶。老奶奶坐在椅上一边抬眼看他们,一边垂眼透过老光镜剪起来,动作极为麻利,红色纸屑星星点点从她手中飘到地下。
木兰渺看着那把在老人手中把玩得灵巧自如的剪刀和那红色纸张,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母亲用剪刀放尽了生命最后一滴血,老人却用剪刀为红纸赋予了生命。
十分钟功夫,老奶奶放下剪刀笑着站了起来。她将红纸垂在空中缓缓展开,一幅双人肖像慢慢展示出来,苗喜越和木兰渺神情毕现,精妙绝伦!
苗喜越拍着手欢叫道:“太美了,太美了!我要把它挂在家里。”
老奶奶在惊叹声中用白纸将剪纸衬好,轻轻裹起来,一手收木兰渺的钱,一手把剪纸交给他。
编辑们被老奶奶高超的剪纸技艺折服了,争先恐后地都要剪。
苗喜越更是来了兴趣,对编辑们说:“等你们剪完了,我再剪幅单人的侧像剪影。”
第二个人的肖像很快剪出来了,老奶奶将它在空中展开,让大家看效果。
木兰渺对比着这幅肖像和编辑本人,透过门前的剪纸,他看到小屋后一条小船缓缓摇了过来,船上坐着个淡蓝色背影,那是梁之婕在大清邮局时的那身色彩。他定睛一看,船已摇向左边的隔壁人家,那个背影一晃就消失了。
他惊愕了,向左边的巷道看了看,巷子人来人往,但他知道那条船将去哪个方向。上午在古镇走了一圈,他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他又看看苗喜越,她正专注而兴奋地看着老奶奶铺开第三张纸,第三个人已经摆好了姿势。
他悄悄从热闹的人群中退了出来,手拿那幅卷好的双人剪纸,向梁之婕的方向小跑而去。他要弄清,那个再次出现在眼前的人影是不是她。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编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古镇美食与印象。未有艾没有在其中,他见木兰渺参加了美食游,就找了个回避活动的理由:由他发起的美食玄幻小说接龙已近尾声,他要按接龙章节的点击量为接龙者奖励美文币。这部接龙小说名为《美食至尊》,并不参加征文大赛,仅是为大赛助阵。小说由未有艾拟出小说大纲,文中角色名称全是网络写手和编辑的名字,他写出第一章,然后由网络写手续写下章,未有艾选出续写得最好的发布后再继续下章……不到两月,接龙小说已写到一百余章,前来关注自己在小说中命运如何的写手们络绎不绝,至于小说是否古怪荒诞倒成其次。
放生桥菜庄的特色菜是“古镇三白”——白水鱼、白刀鱼、白米虾。编辑们逛古镇时一路吃下来并不饿,也就只点了这三道菜。
木兰渺想着梁之婕,面对美食已索然无味。事实上,他的味觉很不发达,相似的菜在不同的店里吃起来几乎是一个口味,他难以区分哪家店做得好做得差。倘若有什么菜他觉得特别香,要么是菜品的确好极,要么是他饿了。这种迟钝的味觉是他小时候的一次贪吃造成的,那天他去做客,主人家却迟迟不开饭,他饿极了,见灶台上有碗海带汤,就悄悄跑去猛喝了一口,结果烫得他吐也吐不及,两天也吃不下饭。母亲当时骂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他在那之后仍没改掉心急的毛病。迟钝的味觉让他不挑食,困苦之时那些味同嚼蜡的饭菜让他少受了些罪,算是因祸得福。他怀疑自己爱流泪是因味蕾退化导致泪腺补偿性地发达。
木兰渺看着窗外的放生桥,那里还有放生池和放生亭,有人在那里放生,不禁说:“人家在那头放生,我们在这头杀生。放生桥店吃鲜鱼,感觉怪怪的。”
一些编辑说是有点,这样的店不应该开在放生桥这一带。
苗喜越看了眼放生桥,说:“知道沿海的休渔期吗?六到九月。渔民平时靠捕捞海鱼为生,但会在特定的时候放鱼儿们一条生路,让鱼们休养生息。放生,在生活中就有的,这里用一种形式强化了。”
一位编辑说:“那些放生的人未必就只吃素,放完生后还是照样吃荤。”
苗喜越说:“是啊,有人需要用放生来得到一种宽恕。”
木兰渺说:“看着别人放生,自己吃着真的难以下咽。”
苗喜越说:“很多事都不能想得太深沉,你看那些卖放生鱼的人吧,天天等着别人来买鱼放生,关心的不是放了多少生,是赚了多少钱。你若往深处想,当然没胃口了!”
木兰渺夹起一块鱼说:“妙笔之下论美食,不知是在比赛人们的味觉呢,还是在怂恿人们去杀生。”
苗喜越埋怨道:“唉,早知你这样想,美食美文就应该强调一下,只谈素食,不谈荤菜。哎,哎,别这么扫兴吧。既然来了,就别想那么多,菜都做出来了,不吃也是浪费。你有善心少吃点就是了。”
木兰渺说:“有个关于和尚和屠夫的故事,和尚天天念经,屠夫天天杀猪,他们是朋友,就约定早上互叫对方起床。他们去世后,屠夫去了天堂,和尚却下了地狱,为什么?”
有人笑起来,说:“我听过这个故事,因为屠夫天天叫和尚起来念经,是叫人行善,就去天堂。相反,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是叫人作恶,就去地狱。”
苗喜越说:“其实,编这故事的人很无聊,他根本就不应该把和尚和屠夫编成朋友,还要编成他们相互叫起床,这是有意恶化结果,让人们自我否定,不知道这辈子是当和尚好,还是当屠夫好。”
木兰渺说:“不过,故事很现实——好坏是相对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与塞翁失马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就是这样的怪。”
苗喜越说:“就是嘛,人家放生图心安,我们吃鱼初尝鲜,是不同的环境与心境,不能相比的。美食,当吃则吃,让生活变得艺术;生灵,当放则放,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木兰渺放下了快子,吃不下鱼了,说:“真不该选在这个地方吃饭。我不饿,你们吃吧!”
苗喜越见本来热闹的气氛有了悲天悯人的色彩,就说道:“高原愁,你愁完没有啊!说些不愁的好不好?”
木兰渺见扫了大家的兴,抱歉一笑,说:“我不说了,听你们的。”
大家又畅谈起来。木兰渺神情恍惚地听着,他满脑子还是在想梁之婕,想她为什么到了古镇,为什么是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削瘦,现在又在哪里……他强迫自己多看苗喜越多说大家说话,好把梁之婕忘记,但是再怎么努力,都挥不去那个熟悉的身影,他如梗在心。
品尝完“古镇三白”,大家在店里小憩。
一位带着大包东西的女编辑展开一幅八开大的苏绣说:“这是刚才在苏绣纺选的,怎么样?”
古镇小巷中有许多苏绣店,绣品满墙都是,屋里也成叠堆放,琳琅满目,也有绣娘在绣架旁埋头而绣。她选中的是幅红玫瑰,花朵充满了整幅画面,不仔细看很像装饰画。
苗喜越看了,说:“这幅每家苏绣店都有,怎么不选点特别的?”
女编辑说:“其它的风景、动植物什么的,都不如这幅特写,而且它是红色调,挂在家里很喜气,我喜欢这种。特别的,那就太贵了!”
有人说:“我看这里的苏绣图案大同小异,又那么便宜,是不是机器加工的?我怀疑那些绣娘在店里是做做样子,她们绣得了那么多吗?”
苗喜越说:“有些可能是机器绣的吧,不过也很漂亮。如果是手工绣,尤其是双面绣,价格必定不菲?现在,有些绘画都是批量生产,让艺术大众化了。”
有人问:“手工绣和机器绣怎么分辩?”
苗喜越说:“一要看绣线,手工绣用的是真丝线,细腻有光泽感;机绣用的是呢绒线,较粗,有化纤感,是一根从头绣到底,如果用真丝就容易扯断。二要看绣画背面,手工绣的比机绣的要松散而杂乱。不过,我刚才也去看了,没有对比,还真不好分辩。”
有人说:“如果是机器加工的,就没什么收藏价值了。”
苗喜越说:“噫,说起手工,我想起这前面有家肖像剪纸店,那位老奶奶可以看着你本人当场剪纸,让你的形像定格下来,维妙维肖,这样的手工才有收藏价值呢!刚才人多,我没剪,要不现在去看看,剪一幅肖像回去作个纪念也好啊!这可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一窝蜂地涌出了菜庄。
剪纸店就在离菜庄不远的北大街,是套两层楼的狭小居民房,窗口和屋里展示着各种色彩、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剪纸图案,有正面头像、侧面剪影、全身像、合影像,还有些花鸟鱼虫传统图案。一位银发老奶奶端着碗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慢腾腾地吃着饭,她的脚下有一堆彩色纸屑。从门口望去,能看到房屋那头通向河道,这间屋子离河面并不高,有古镇特有的罗锅船正从她屋后摇过。
苗喜越见老奶奶挡在门口,并不打算让顾客进屋,就指了指屋内,问道:“老奶奶,我们能进去看看那些剪纸吗?你能给我剪一幅吗?”
老奶奶抬起头说:“这窗口就能看见所有剪纸,我的家,不作参观。小姑娘,你要剪哪种?”
苗喜越在窗口把屋内外的剪纸看了个遍,指着一幅A4大小的双人合影图案,对木兰渺说:“我们剪这种吧,怎么样?”
木兰渺觉得不错,只是担心肖像会剪不像,还是打算一试,看老人会把自己剪成什么模样,就点头说:“行。”
苗喜越就对老奶奶说:“就这种,两个人的,要红色的半身像,就那么大小。剪一幅多少钱啊?”
老奶奶说:“四十。”
有人说:“这么贵?少点。”
老奶奶像是没听见,继续吃饭。
苗喜越说:“四十就四十。老奶奶,你吃完了就给我们剪。”
老奶奶一听这话,立即把碗放到一边,从旁边桌上取出红纸和小铁剪,戴上了老光镜,说:“你们站好,我这就给你们剪。”
苗喜越就挽着木兰渺站在门前看着老奶奶。老奶奶坐在椅上一边抬眼看他们,一边垂眼透过老光镜剪起来,动作极为麻利,红色纸屑星星点点从她手中飘到地下。
木兰渺看着那把在老人手中把玩得灵巧自如的剪刀和那红色纸张,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母亲用剪刀放尽了生命最后一滴血,老人却用剪刀为红纸赋予了生命。
十分钟功夫,老奶奶放下剪刀笑着站了起来。她将红纸垂在空中缓缓展开,一幅双人肖像慢慢展示出来,苗喜越和木兰渺神情毕现,精妙绝伦!
苗喜越拍着手欢叫道:“太美了,太美了!我要把它挂在家里。”
老奶奶在惊叹声中用白纸将剪纸衬好,轻轻裹起来,一手收木兰渺的钱,一手把剪纸交给他。
编辑们被老奶奶高超的剪纸技艺折服了,争先恐后地都要剪。
苗喜越更是来了兴趣,对编辑们说:“等你们剪完了,我再剪幅单人的侧像剪影。”
第二个人的肖像很快剪出来了,老奶奶将它在空中展开,让大家看效果。
木兰渺对比着这幅肖像和编辑本人,透过门前的剪纸,他看到小屋后一条小船缓缓摇了过来,船上坐着个淡蓝色背影,那是梁之婕在大清邮局时的那身色彩。他定睛一看,船已摇向左边的隔壁人家,那个背影一晃就消失了。
他惊愕了,向左边的巷道看了看,巷子人来人往,但他知道那条船将去哪个方向。上午在古镇走了一圈,他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他又看看苗喜越,她正专注而兴奋地看着老奶奶铺开第三张纸,第三个人已经摆好了姿势。
他悄悄从热闹的人群中退了出来,手拿那幅卷好的双人剪纸,向梁之婕的方向小跑而去。他要弄清,那个再次出现在眼前的人影是不是她。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