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炼狱(九)婚事
接第三章炼狱(八)一见钟情
我说:家里出了问题,把实际情况冷静地向组织作汇报,说明情况,由组织去考虑,相信他们并完全由他们去研究处理,这是对的;但你站在自己家庭的立场上,和农会闹对立,这就不好了,这就丢失了一个我党员应有的立场。组织上当时给哥处分,可能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的。这就是说,组织给哥的处分,是从你当时所采取的错误立场态度作出的决定,因而这决定不会因为我们的家庭成份是否保持下中农变不变而左右的。如果二哥不从这一点去认识自己错误,那是永远也转不过这个弯子的。”那时的我,是局限于毛的动机效果统一论进行诡辩,还是自己心有余悸怕二哥再犯事挨整,反正那时流行的做人准则是:有成绩归功于党,有缺点往自身寻找。
“也就是说,给一个人处分,可以不根据事实,而专看态度?就如同别人来抢你东西,你不能说抢是不好的,不合法的,他要抢高高兴兴地让他继续抢,你不能发火,发火就是态度问题,立场问题?抢的人没有错误,而发火的人有错误?”这回是二哥感到可笑了。
“你怎么能这样比?”我自知理亏,却不相让。我怕二哥再蹈覆辙。我们拆腾不起啊。可二哥依然故我:“我不是比,我讲的是实际。当时情况就是这样的。阿寿领一帮人来封仓、挑谷,实际就是抢谷。如果他抢的是富农的谷,我没有话讲,可他抢的是一个下中农的谷!”二哥特别强调“下中农”三个字:“我不让他抢下中农的谷,我的立场就错了,如果我要说封得对,抢得好,这就是党的立场?!”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说,反正和组织叫劲,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如果复查后没有恢复我们家的下中农的成份,你也对吗?”我继续说。
“这里只有实际,没有如果。”二哥自信地说:“我搞过土改,谁也骗不了我,我家人均种地正好是寨上人口平均数,但其中有一半是租种祖上土改时所谓死地主的地。我家连中农条件都不够。他们就看我们兄弟三人都外出做事了,都有钱寄给阿爸阿妈,阿寿这家伙就眼红,就来‘掠夺’!”
眼看已经快到父母的坟前,一直没有说话的大姊,此刻倒一针见血地拦住话题:“人家嘴阔你嘴小,有人家说的没有我们说的。现在世道就是这样,当头的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大姊说到这儿,叹气道:“我们的阿爸阿妈一辈子行善积德,不知哪些地方得罪了哪尊神,要让这一代人受罪。嘿,都是命啊,命里注定怎样就怎样……”
“不说这些了。”看到父母合葬的坟头到处长满野草,只露出一块写有父母生卒年月的石碑,我们的心也都沉浸在各自的令人心酸的往事中去了一一阿爸阿妈去逝那年,我刚被戴上顶冬不暖夏不凉的右派帽子,做儿子的竞不能回来看望父母一眼,我那时可是身不由主啊!
阿爸阿妈的墓地位于乳房岭的半山腰,龙眼寨的风光尽收眼底。据云,这块墓地是阿爸生前自己选下来的。
大姊和小华用镰刀割着坟头周围的野草,我和二哥不谋而合折下松枝编成一个圆圈,然后随手拿出各自衣袋里的废纸,用手叠好,撕成一朵朵小花,缀在松枝圈上,大姊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虔诚地放到手帕上,摆在坟前,默念着我和小华从外面工作回来,瞻仰父母外公外婆,希望两位老人保佑远近的亲人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山风吹得花圈上的小纸花窸窣作响。路过别家坟头,我们看到燃有香烛、纸宝和摆有酒杯的祭奠的痕迹,但我们慑于自己是干部,是无神论者,那样做是要视为搞迷信活动的。所以大姊按大哥在广州嘱咐的话:一切从简,新事新办。免得惹出麻烦,给人留下口实。大姊口袋里掏出的那两个桔子,是她在坚持大原则下偷偷搞起的小小的“灵活性”,反正四下没有外人,我们也就顺从默许了大姊这做法。
“重新安个家吧。”回到家里,听到二哥与二嫂离婚后,二嫂已携子再婚嫁人,我这样劝二哥:“找一个二婚的,有个孩子也不怕,只要人好能干,在农村吃得苦就行,不能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哥没有说话。他不能就此蜗居山寨,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又是参加游击队后入的党。他不相信坏人能永远一手遮天,毛主席不说我党最讲认真有错必纠吗,我一定能够等到平反恢复工作、恢复党籍的那一天!
婚 事
小华转达了广州大舅关于解决我的婚事的一些想法。
二哥突然想起赤古哥那个姑娘,初中已经毕业,今年19岁,未婚配。
“是不身材高窕,人长得也比较俊俏,一身城里人打扮?”
“正是。”二哥问:“你已经见过?”
我讲起我和大姊小华刚进寨口遇见赤古哥嫂的情形。
“现在正做午饭时候,我找赤古哥嫂透露透露,如果家长没意见,直接就问问姑娘本人。”二哥急不可耐。
约莫一个时辰,二哥兴冲冲地回来了:“全家人都同意。”二哥接着谈起这姑娘原和寨子东头阿尧校长的弟弟繁福谈过恋爱,赤古哥觉得繁福人虽不错,在长沙矿冶学院毕业,但又嫌他爸庆茂是地主成份,所以一直没同意这门亲事。可繁福在学校当助教,据说他俩不时还有书信往来……
“他俩还没断线,我不能中间插一杆子。”听二哥讲到这,我急忙表态:“繁福还是我小学到中学的同学。”
“可姑娘本人都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二哥赶紧解释。
“表示同意也不行。”我说:“如果他们已经断绝联系,或姑娘公开向繁福表示过不同意犹可。”
二哥还要解释,我表示没有再商量的余地,大姊接着谈起白石岭的一位姑娘,初中毕业,长得不错,性格也好,但身材比较矮小,二哥认为不般配。
“阿梅的妹妹阿兰这姑娘怎么样?”我没有忘却兰姑娘在宁城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除了成份高一点儿,我看,各方面条件满好。”小华说:“她父亲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解放初期还当过宁城的财粮科长,后调省政协的。”
“那姑娘身材和赤古妹仔差不多高大。”大姊说:“人生得也标致精神。有礼貌。常言道,人生精緻有日春光。要能娶上她,我老弟一生冇亏吃的。”
“成份高一点儿”这在过去,也许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可现在,我还有资格去谈这些么?我反倒觉得将来彼此更易相互理解了。
“我阿芳一表人材,小华又是她姐的老师,有这层关系,这门亲事我看准能成。”二哥道。
小华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到莲花站搭上客车到宁城去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小华见到梅姊他们所说的第一句话:“我和我舅舅请你们一起到我们莲花镇走走。”
小华看黄宜、梅姊及梅的妹妹、母亲均在,寒暄一阵后,便说:“阿兰,我们有事商量商量,是不是请你回避一下?”
兰觉得叶老师和她姊姊说话,从来都是不避开她的,这次为什么急匆匆地赶来,又偏偏要她一个离开?她脑子即刻响起叶华老师母亲曾经说过的话:“我老弟还没结婚呢,他就比我小华大两岁。”
“去参观参观我们龙眼寨的风光吧!”她又闪过送别叶华老师他们时,他舅舅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松开的情景。
“叶老师来了准没有好事!”兰早已猜个差不多了,遂稍显放肆地用手指着小华,调皮地抿着嘴唇道。
“你真聪明。”小华夸奖道。兰于是显得不太情愿却又愉快地离开了他们。
小华向他们介绍了我的一般概况(当然商议好要回避1957年那段不愉快的历史),说:“梅姊、伯母,我舅舅工作单位比较远,不能常回广东,所以想借这次探亲机会,解决这椿终身大事。如果双方没有什么意见,就抓紧把婚事办了……”
这是一个书乡门第之家。梅的哥哥、姐姐、爸爸均在外工作,她们最为尊敬的二叔——留美的历史学教授,也远在广州中山大学,梅姊与母亲及在场的男友黄宜商议后,觉得找个新闻记者也算是门当户对,机不可失,便当机立断,一起去莲花镇看看情况再定。
小华陪同黄宜、梅姊、阿兰三人在莲花车站下了车,便奔他们白石岭家走去。当次日我按约定日子来到大姊家时,他们三人已经在那等候多时。
这次兰上身穿一件白地蓝条衬衣,下身穿的是灰地蓝花格的半新裙子。这种城里装束,在山寨人们看来,如同仙女降临凡间一般。
兰这次见到我,脸颊即刻泛上一片红云。
我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轮到兰时,我又一次握上就舍不得分开了:“果然你姐来你才来。”我刻意重复起我们在宁城告别时兰说过的话。
她刚刚回复本色的脸颊又一次泛上桃红。
我们坐在华的客厅里,那里桌上早已按客家风俗摆上果点和糯米酒。我们边饮边谈。
梅及那位黄宜老师询问了一些北方的生活、工作状况,兰坐在一角边扒开一片柚子品尝边用羞涩的眼光偷偷打量着我。
“记者同志,你不觉得这种一见钟情的婚事,有点儿草率的味道么?”梅最后提出了一个带点挑战性的问话。
“这问题我也曾经问过自己。”我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国外似乎有个叫爱米尔。吕德威的名记者说过:‘容貌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根据。’这也如同中国人所说‘文如其人’类似吧。况且,你们在宁城车站接我们后,在路上那段谈话,兰对那个叫阿倩姑娘婚事的精彩评论,已经使我对兰的性格,更确切点说对她的品格,以及对待爱情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了较好的了解。”当我谈到“精采评论”那四个字时,我特地注意了一下兰,她显然由于受到褒扬脸上再次出现了红晕。
“我相信我的判断力。”我结束谈话道:“只要俩人在共处的日子里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帮助,我深信我们的生活将是幸福的。”
末了,梅和兰姊妹俩走出客厅,来到门前棕树下商议了一阵,之后便决定午饭后到我们龙眼寨家看看,进一步商议下步进程。
二哥高兴地迎接未来弟媳的家人,夸我的眼力及缘份。
小华向客人介绍下厅连片的几间住房、厨房、厅间,亮兄夫妇及多嘴侄嫂也都向客人介绍先父母一生德行,和我幼时的为人。
“多嘴嫂,可别把我和阿亮哥小时偷吃你那供品的事儿跟他们讲啊!”当我说完这话,亮兄、多嘴侄嫂和小华他们全都捧腹大笑开了。
黄宜、梅姊、阿兰虽不清楚其中故事,却也可以从那句话中领略大概。
一切看来都顺利如意。大家商议明天回宁城禀报阿兰母亲,并请老人家到龙眼寨参加婚礼。
当梅向母亲一五一十介绍完所见所闻,老人家满心欢喜。提出此等大事虽来不及与远方亲人商议,但通报一下元兄是理所当然的。梅向我介绍了元兄是小时过继给她父母当长子,并在卢家读书长大成人,土改后因这里家庭成份高,已回生父母本家,但元兄对这里弟妹仍暗里一如既往关心,他在宁城百货部门工作。
我们于是去参见了这位元兄,他文质彬彬,说话细声慢语,老成持重。他先对如此着急操办婚姻大事有些不解。及至听我们转述情况后,又明确表示尊重我们意见。元兄婉谢了我们的邀请,于是我们便在次日和兰母一起回到龙眼寨。这个闪电式的婚事也就算大功告成。
婚礼在那个年代简朴得近乎寒酸。兰英嫂帮我们在大厅、下厅贴了个“喜”字,原来二哥住的厅间粘上两张年画,就算我和兰的新房。我甚至没有给兰买套新衣裳。二哥、大姊与亮兄夫妇根椐我俩的结婚证书领取的少量肉、鱼、酒、粉和豆腐,加上人们贺礼中送的鸡蛋等一些食品,勉强凑了四桌席。
客人中,同一生产队的十多家每家请一个。考虑阿寿毕竟是一村之长,又住得邻近,尽管二哥不太高兴,我们还是请了他。亮兄说,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恼。我们一家在外,许多事要过人家手。多嘴侄嫂说,二哥原来的童养媳改嫁到上屋之后,这些年依然一如既往照顾伯父母直至逝世,我们也请了来。我原来的童养媳阿珍现在的丈夫庆棠是这里生产队长,自然与阿寿一起坐了上席。
婚礼再没有其他仪式。长兄当父。当二哥宣布了我俩的喜庆日,代表我们谢过亲朋,我和兰一一为大家斟酒,人们饭毕寒暄一阵,抽烟、喝茶之后,便在一片“祝贺新婚幸福,早生贵子”的传统声中各自己回家了。
那天晚上我们自然是十分幸福的。窗外的明月照进纱帐,兰顺从地在我的臂弯里枕着,她已经显得不那么羞怯,我们各自欣赏着对方荡漾幸福的脸。过去几年坎坷的苦难生活,仿佛如隔世尘寰,早已遁到九霄云外。这时的我,正像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的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所描写的那样,“哪怕是一个最平凡的人,只要能把爱人拥抱在怀里,或者紧紧地吻着自己情人的嘴唇,这时,即使是皇帝,或者天上的神,也不可能比他感觉到更大的快乐,比他更幸福了……”
“兰,从今天起,你已经是属于我的了,永远属于我了。”
“你不也同样属于我么?”兰咬着下唇,显出一副顽皮的样子。
我们紧紧地相拥着,厮摩着,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
元宵节就要来到,梅姊、黄宜和岳母先回宁城自家去了。
“喜酒也不让老同学喝,太不够意思!”
元宵节这天,我们上片屋儿时的伙伴——招娣和她丈夫,我中学时的老同学,后寨小学教书时的同事大春突然来到我们家,与其同行的,还有那位我从后寨学校出走东北时,我把他请来与大春作伴教书的老同学钟云。
“新娘子呢?先见见新娘,别的话慢慢再谈。”钟云拍着我的肩膀,迫不及待。
“新娘子让我兰英嫂找去了,我去叫她回来。”
当我把兰从亮哥家找来介绍给老同学时,钟云惊愕了:
“好啊,卢兰连我这班主任老师都敢骗,闹了半天你说到这儿‘作客’——是到我老同学家当‘堂客’ 来了!”
兰的脸唰地红了。她没料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更没料到钟云又会是我的老同学。
我一时蒙在鼓里。钟云解释了他们从招娣家出来,恰巧碰上了兰和我兰英嫂讲话。钟云奇怪竟会在龙眼寨碰到阿兰,兰于是撒谎说是到这走亲戚作客的。
“你说说为什么要撒谎?”钟云穷追不舍。
“你和校长不都在会上讲过:中学生不许谈恋爱更不许结婚吗?”阿兰只得实话实说。
“嘿,说是这么说,和我老同学结婚自然可以网开一面了。”钟云说完又佯装神秘地说:“不过你尽管放心,回到学校我一定会替老同学夫人保密,决不到校长那儿举报请功的。”
原来,大春和钟云在后寨教了两年书后,大春进了省里的一家财会专科学校,后分配到怀城粮食系统工作,钟云考进地区的一家师范学院中文系,后来分配到宁城华侨中学任教,卢兰的伯父是新加坡的一位小有名气的富商,华侨中学的部分校舍,还是她伯父捐资兴建的。兰就是以侨属名义在这里入学并成为钟云的学生的。大春与钟云分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钟云是应大春之邀去他家作客的。招娣听娘家人说春节前我从东北回来,大春和钟云闻讯便立马赶到龙眼寨找我面晤来了。
“为什么办喜事连老同学都不告诉一声?”大春这回把矛头转向我了。
“一切都因为太匆忙,还有一个是……”我本想说“还有一个是你俩可以理解的原因。”因为1957年那段不愉快的经历,我曾经如实告诉过他俩,但话到嘴边立刻打住了:不到可以公开这个秘密的时候,是千万不能随便说出口,让兰伤心失望的啊!
“还有什么?”大春接过话头:“不够朋友就是了。”
“是,不够朋友,确实不够朋友。”我急忙抓住这句可以作为双关意义的话,来到他俩中间,暗暗攥了一下他俩的臂膀:“请多谅解,请多谅解。”
“谅解,谅解。”他俩显然从我那句“确实不够朋友”的话语和臂膀受到暗示中明白了一切,善意地望着我和兰。
“这就好了。”我如释重负,换了轻松的话题:“尤其钟云老师,别因为没喝着我们的喜酒,日后借班主任老师身份,去找学生的小脚就是了。”
“岂敢,岂敢。”钟云也诙谐地说:“那样做的话,日后让大记者在报纸上一披露,我这碗粉笔饭可就吃不成了。”
一直不苟言笑、坐在一旁的亮兄和兰,都沉浸在活跃的笑声中了。
……
离开学还有十余天,我和兰告别了龙眼寨,告别了宁城的岳母一家,一同去了广州大哥家。一来让大哥看看他最关心的弟媳,二来我和兰也可以一举两得地看望她在广州工作的父亲和中大任教的叔叔。
哥嫂见到兰都十分的满意和高兴。兰的个头、长相和精明都可以和嫂嫂相媲美,而且在脸型和眼神的某一点上,还很相似。特别是在下眼皮上妯娌俩都长有一颗好看的痣,以致一起走在街上,一些似熟非熟的人还误认为她俩是亲姊妹呢!
大哥于是在一个周六晚上,领着我们俩去拜访了兰的父亲和叔叔。这位中大任历史系教授的叔叔,在周末一般都是来到兰的父亲的公寓哥俩共度的。据说婶娘是上海人,从事教学工作,生有一女,叫卢佳。从照片上看,穿着旗袍的婶娘苗条的个儿,卢佳长着双大眼晴,可爱极了。但那时我还不晓得二叔为何没有把婶娘接来中大一起住。
哥嫂于是邀请两位老人在第二天举行了首次家宴。兰起初对我们先斩后奏的闪电般的婚姻,耽心能否得到两位老人的认可。因为梅姊后来不无顾虑地说过,如果这门亲事二位老人不满意,她作为在家主事的三姐,受到责备自是首当其冲的。但是两位老人询问了我的工作及一般情况之后,没有看出半点不愉快的迹象。因为兰高中毕业后即使能考上大学,首先政审这关就会因成份高通不过。两位老人对此自然再明白不过。因此对能够选择一个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女婿,出身又好,似乎也就无可挑剔了。于是老人的话题也便转到我们的今后打算上来。
“报社自己有印刷厂。”我说:“兰再过半年就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九年一贯制的文凭,在北方找个一般工作,我看还不会成为问题的。”那时就业还比较容易,而且我所说的是“一般”工作,两位老人对我的回答的反应,自是觉得实实在在而恰如其分的。
兰看到两位长辈满意的神色,略为紧张的心情也就趋于和缓而变得快乐了。
一天傍晚时分,哥取回春节期间我们一大家人在越秀公园的合影,当着兰的面向我们讲述了春节前打算给我介绍对象那件事:“这照片我顺手带到厂里去了。”哥说:“那姑娘认真地看了好久。后来找到我说:‘下星期我和你弟弟见见面吧?’我告诉她,晚了,我弟弟已经结婚了。”兰不待解释自然已从中猜测一二。但事后也许出于常人的好奇心吧,当有次我俩晚饭后在东湖公园漫步、向兰转述哥原来的想法时,我俩拉着的手便握得更紧了。我们彼此都深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庆幸天意般赐予我们的机缘。
“看来一切都应了乡间那句话:缘份。”我说。
我们彼此相望,眼光中充满蜜月的幸福。只是在深感爱情幸福之后,我心底里却又深藏着某种难言的隐痛——那段秘而未宣的坎坷历史,什么时候才能向自己心爱的人坦言相告并得到她的谅解啊?!
还有一周兰的学校就要开学了。我向报社领导续的十天婚假转眼也要到期。在送别兰回宁城之前,我和兰到照相馆照了二寸半身像,一来以为留念,寄托别后思念之情,二来也算是补了我俩的结婚照吧。之后,我们又一次去看了兰的父亲和二叔。帮助老人搞了卫生。我俩便一南一北依依不舍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学习岗位了。
回到北新市的当晚,我便拿了一把纸糖揣在兜里,首先去找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谈榕。
“元宵节前两天,我去东山找到你大哥家。”谈榕剥了块椰子糖,边吃边说:“你大哥说你在家办喜事,已向单位续假,我便自个儿先回来了。”
我和谈榕谈起兰的情况和家庭,谈榕道“她成份不好,你是摘帽右派,你俩也算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谈榕说:“这在以后的共同生活中,也许彼此更易于互相理解。”谈榕一句话就说到实质上去了。
到了星期天,我赶紧去图书馆还那借来旅途上看的两本书,欧阳芬一见我面便向我表示祝贺:“听说你回家办喜事了?”
我正诧异她消息这么灵通,欧阳芬说是小娟从她哥王明那儿听到我续婚假的,欧阳芬接着问起我和兰是否早就相识?当她知道纯属偶然巧合后,她压低了嗓音不无惋惜地说:“早知这样,你上次借书时,我先跟你打打招呼就好了。”
“什么事?”我一时蒙在鼓里。
“在你回家前一个礼拜。”欧阳芬说:“我和小娟说起你俩的事情,她同意了。说她早就认识你,也对你这个人印象不错,只是后来出了那样事儿。那天你走得匆忙,正好又来了几个借书的读者,我想那就等你从广州回来再跟你提这件事儿也不迟,所以我只是含糊地说了句‘有件好事儿等你回来再跟你唠吧’,结果呢,阴差阳错……”
说话间,恰巧小娟从阅览室里面走了出来,一看到我,脸颊即刻泛上了一片红晕。
我这才想起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糖块。欧阳芬装作若无其事:“来,小娟,吃小孔的喜糖。”
小娟大大方方地拿了一块,剥开放到嘴里:“祝你幸福。”脸又红了。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深思。
我虽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情感上依然感到深深的遗憾,我的自卑感与优柔寡断,使我错过一次难得的被爱机会,它无情地损伤了小娟姑娘的那片苦心。
往昔的零星印象如同过电影般地掠过我的脑际。从王明的小女儿玲玲的那句戏言:“不许你和我老姑暗中好”,到我们一起看的那场苏联电影《寂静的山林》,两人第一次紧握双手,而后是我住院时小娟给我送书和临别那含蓄而热烈的一握,以及消失在医院走廊尽头的背影……
“上次来咋不让芬姐招呼我一声?我大约有4年没看着您了。”——我记得这是我去图书馆还那本《保卫延安》小说时,小娟带着有点抱怨口气跟我说的话。
“我看您在里边忙着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事儿,所以不敢去打扰您。”我那时这么应付小娟。
“跟我用得着那么客气么!”小娟当时就用责怪的口吻,对我的回答表示不够满意。后来,我记得小娟还特别提起《保卫延安》中陈允兴旅长说过的那段话:“人常常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世界上最大的困难……。”说完还深情地望了我一眼——莫非小娟当时背诵陈允兴旅长的这些话,是为了消除我的自卑感?
“有件好事儿等你回来再跟你唠吧,祝您一路平安!”一一欧阳芬临别说的那句话,也许语速快了些,只听到“有件事儿“,如若知道是“好事儿“,我也许就不会当一般的应酬话看待而当场问清楚的,嘿!我脑子反应怎么这样迟钝啊!
我立刻明白小娟在上次临别时,何以不似往日大方,因为欧阳芬已经替她捅破那层窗户纸,所以她才会未曾说话脸先红,并且在说完“祝你一路平安”握手告别时,她的手会反常地发潮、发烫。据说,这正是初恋心态的姑娘在身体内部的一种反应啊!……
看来一切都源于自己的迟钝、自卑和优柔寡断。当然它也应了恩格斯那句话:“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
我没有回到机关宿舍去,不知不觉便往谈榕的住所走来。
“小娟的最可宝贵之处,是她了解你,并敢于大胆地爱你,”谈榕道:“这在日后共同生活中,肯定多了一分理解而不会嫌弃你……”谈榕听完我的介绍,同样不无惋惜。
“嘿,事已至此,只有面对现实。”谈榕转而安慰我道:“往后你和阿兰相处好了,彼此有了感情,对过去那段历史自然会慢慢地得到谅解的。”
谈榕的安慰适得其反,不安与遗憾一起涌入我的心田,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在我和兰的离情别绪上,陡然增添了无限的惆怅与烦恼。
星期日的机关独身宿舍,除了个别办公室不时传来下象棋落子的重重的敲击声外,冷清得几乎死一般的沉寂。
我一个人无精打采地躺倒在独身宿舍的床上,拿起书桌镜座上镶嵌着的我和兰的合影看了又看。
“兰,从今天起,你已经是属于我的了,永远属于我的了!”……
我怀着甜蜜而又痛苦的心境,回味着我俩拥有的第一个夜晚,回味着蜜月生活中我俩共度的那些欢愉时光,回味看东湖公园俩人打着伞雨中漫步的美好情景。
“兰能永远属于我吗?我会不会失掉她?会不会在有朝一日,一旦有了什么变故,一旦她知道了我的全部真相,就会离我而去?如果,如果兰要是换上小娟,我的这些顾虑,这些烦恼,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嘿,命运啊,命运为何这样捉弄我、折磨我!让我和小娟失之交臂,让我深深地跌入这甜蜜而又痛苦的爱海!”
分别的苦痛和对兰的爱的思念,双倍地折磨着我。
亲爱的兰:
自从羊城送你上车分手之后,我生活的天空就象塌陷了一半。尤其回到这遥远的北方之后,这种离情别绪就更甚了。我忘不了我们一起共度的欢愉时光,忘不了我们手拉手漫步东湖公园的情景……我多么地渴望你能快些回到我的身边来啊!
为了捱过这分离的难耐时光,我几乎每周都给兰写信。或者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去驱赶和填补一旦闲暇而产生的思念。
有时候,我和谈榕也相约到王绅士和暴彤家去串门。王绅士回到机关后,被安排在电台群工部当了一名普通编辑。
-------------接第三章炼狱(十)有情人终成眷属
注:作者本人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啊!
我说:家里出了问题,把实际情况冷静地向组织作汇报,说明情况,由组织去考虑,相信他们并完全由他们去研究处理,这是对的;但你站在自己家庭的立场上,和农会闹对立,这就不好了,这就丢失了一个我党员应有的立场。组织上当时给哥处分,可能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的。这就是说,组织给哥的处分,是从你当时所采取的错误立场态度作出的决定,因而这决定不会因为我们的家庭成份是否保持下中农变不变而左右的。如果二哥不从这一点去认识自己错误,那是永远也转不过这个弯子的。”那时的我,是局限于毛的动机效果统一论进行诡辩,还是自己心有余悸怕二哥再犯事挨整,反正那时流行的做人准则是:有成绩归功于党,有缺点往自身寻找。
“也就是说,给一个人处分,可以不根据事实,而专看态度?就如同别人来抢你东西,你不能说抢是不好的,不合法的,他要抢高高兴兴地让他继续抢,你不能发火,发火就是态度问题,立场问题?抢的人没有错误,而发火的人有错误?”这回是二哥感到可笑了。
“你怎么能这样比?”我自知理亏,却不相让。我怕二哥再蹈覆辙。我们拆腾不起啊。可二哥依然故我:“我不是比,我讲的是实际。当时情况就是这样的。阿寿领一帮人来封仓、挑谷,实际就是抢谷。如果他抢的是富农的谷,我没有话讲,可他抢的是一个下中农的谷!”二哥特别强调“下中农”三个字:“我不让他抢下中农的谷,我的立场就错了,如果我要说封得对,抢得好,这就是党的立场?!”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说,反正和组织叫劲,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如果复查后没有恢复我们家的下中农的成份,你也对吗?”我继续说。
“这里只有实际,没有如果。”二哥自信地说:“我搞过土改,谁也骗不了我,我家人均种地正好是寨上人口平均数,但其中有一半是租种祖上土改时所谓死地主的地。我家连中农条件都不够。他们就看我们兄弟三人都外出做事了,都有钱寄给阿爸阿妈,阿寿这家伙就眼红,就来‘掠夺’!”
眼看已经快到父母的坟前,一直没有说话的大姊,此刻倒一针见血地拦住话题:“人家嘴阔你嘴小,有人家说的没有我们说的。现在世道就是这样,当头的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大姊说到这儿,叹气道:“我们的阿爸阿妈一辈子行善积德,不知哪些地方得罪了哪尊神,要让这一代人受罪。嘿,都是命啊,命里注定怎样就怎样……”
“不说这些了。”看到父母合葬的坟头到处长满野草,只露出一块写有父母生卒年月的石碑,我们的心也都沉浸在各自的令人心酸的往事中去了一一阿爸阿妈去逝那年,我刚被戴上顶冬不暖夏不凉的右派帽子,做儿子的竞不能回来看望父母一眼,我那时可是身不由主啊!
阿爸阿妈的墓地位于乳房岭的半山腰,龙眼寨的风光尽收眼底。据云,这块墓地是阿爸生前自己选下来的。
大姊和小华用镰刀割着坟头周围的野草,我和二哥不谋而合折下松枝编成一个圆圈,然后随手拿出各自衣袋里的废纸,用手叠好,撕成一朵朵小花,缀在松枝圈上,大姊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两个桔子,虔诚地放到手帕上,摆在坟前,默念着我和小华从外面工作回来,瞻仰父母外公外婆,希望两位老人保佑远近的亲人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山风吹得花圈上的小纸花窸窣作响。路过别家坟头,我们看到燃有香烛、纸宝和摆有酒杯的祭奠的痕迹,但我们慑于自己是干部,是无神论者,那样做是要视为搞迷信活动的。所以大姊按大哥在广州嘱咐的话:一切从简,新事新办。免得惹出麻烦,给人留下口实。大姊口袋里掏出的那两个桔子,是她在坚持大原则下偷偷搞起的小小的“灵活性”,反正四下没有外人,我们也就顺从默许了大姊这做法。
“重新安个家吧。”回到家里,听到二哥与二嫂离婚后,二嫂已携子再婚嫁人,我这样劝二哥:“找一个二婚的,有个孩子也不怕,只要人好能干,在农村吃得苦就行,不能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哥没有说话。他不能就此蜗居山寨,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误,又是参加游击队后入的党。他不相信坏人能永远一手遮天,毛主席不说我党最讲认真有错必纠吗,我一定能够等到平反恢复工作、恢复党籍的那一天!
婚 事
小华转达了广州大舅关于解决我的婚事的一些想法。
二哥突然想起赤古哥那个姑娘,初中已经毕业,今年19岁,未婚配。
“是不身材高窕,人长得也比较俊俏,一身城里人打扮?”
“正是。”二哥问:“你已经见过?”
我讲起我和大姊小华刚进寨口遇见赤古哥嫂的情形。
“现在正做午饭时候,我找赤古哥嫂透露透露,如果家长没意见,直接就问问姑娘本人。”二哥急不可耐。
约莫一个时辰,二哥兴冲冲地回来了:“全家人都同意。”二哥接着谈起这姑娘原和寨子东头阿尧校长的弟弟繁福谈过恋爱,赤古哥觉得繁福人虽不错,在长沙矿冶学院毕业,但又嫌他爸庆茂是地主成份,所以一直没同意这门亲事。可繁福在学校当助教,据说他俩不时还有书信往来……
“他俩还没断线,我不能中间插一杆子。”听二哥讲到这,我急忙表态:“繁福还是我小学到中学的同学。”
“可姑娘本人都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二哥赶紧解释。
“表示同意也不行。”我说:“如果他们已经断绝联系,或姑娘公开向繁福表示过不同意犹可。”
二哥还要解释,我表示没有再商量的余地,大姊接着谈起白石岭的一位姑娘,初中毕业,长得不错,性格也好,但身材比较矮小,二哥认为不般配。
“阿梅的妹妹阿兰这姑娘怎么样?”我没有忘却兰姑娘在宁城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除了成份高一点儿,我看,各方面条件满好。”小华说:“她父亲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解放初期还当过宁城的财粮科长,后调省政协的。”
“那姑娘身材和赤古妹仔差不多高大。”大姊说:“人生得也标致精神。有礼貌。常言道,人生精緻有日春光。要能娶上她,我老弟一生冇亏吃的。”
“成份高一点儿”这在过去,也许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可现在,我还有资格去谈这些么?我反倒觉得将来彼此更易相互理解了。
“我阿芳一表人材,小华又是她姐的老师,有这层关系,这门亲事我看准能成。”二哥道。
小华于是第二天一早便到莲花站搭上客车到宁城去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小华见到梅姊他们所说的第一句话:“我和我舅舅请你们一起到我们莲花镇走走。”
小华看黄宜、梅姊及梅的妹妹、母亲均在,寒暄一阵后,便说:“阿兰,我们有事商量商量,是不是请你回避一下?”
兰觉得叶老师和她姊姊说话,从来都是不避开她的,这次为什么急匆匆地赶来,又偏偏要她一个离开?她脑子即刻响起叶华老师母亲曾经说过的话:“我老弟还没结婚呢,他就比我小华大两岁。”
“去参观参观我们龙眼寨的风光吧!”她又闪过送别叶华老师他们时,他舅舅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松开的情景。
“叶老师来了准没有好事!”兰早已猜个差不多了,遂稍显放肆地用手指着小华,调皮地抿着嘴唇道。
“你真聪明。”小华夸奖道。兰于是显得不太情愿却又愉快地离开了他们。
小华向他们介绍了我的一般概况(当然商议好要回避1957年那段不愉快的历史),说:“梅姊、伯母,我舅舅工作单位比较远,不能常回广东,所以想借这次探亲机会,解决这椿终身大事。如果双方没有什么意见,就抓紧把婚事办了……”
这是一个书乡门第之家。梅的哥哥、姐姐、爸爸均在外工作,她们最为尊敬的二叔——留美的历史学教授,也远在广州中山大学,梅姊与母亲及在场的男友黄宜商议后,觉得找个新闻记者也算是门当户对,机不可失,便当机立断,一起去莲花镇看看情况再定。
小华陪同黄宜、梅姊、阿兰三人在莲花车站下了车,便奔他们白石岭家走去。当次日我按约定日子来到大姊家时,他们三人已经在那等候多时。
这次兰上身穿一件白地蓝条衬衣,下身穿的是灰地蓝花格的半新裙子。这种城里装束,在山寨人们看来,如同仙女降临凡间一般。
兰这次见到我,脸颊即刻泛上一片红云。
我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轮到兰时,我又一次握上就舍不得分开了:“果然你姐来你才来。”我刻意重复起我们在宁城告别时兰说过的话。
她刚刚回复本色的脸颊又一次泛上桃红。
我们坐在华的客厅里,那里桌上早已按客家风俗摆上果点和糯米酒。我们边饮边谈。
梅及那位黄宜老师询问了一些北方的生活、工作状况,兰坐在一角边扒开一片柚子品尝边用羞涩的眼光偷偷打量着我。
“记者同志,你不觉得这种一见钟情的婚事,有点儿草率的味道么?”梅最后提出了一个带点挑战性的问话。
“这问题我也曾经问过自己。”我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国外似乎有个叫爱米尔。吕德威的名记者说过:‘容貌是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根据。’这也如同中国人所说‘文如其人’类似吧。况且,你们在宁城车站接我们后,在路上那段谈话,兰对那个叫阿倩姑娘婚事的精彩评论,已经使我对兰的性格,更确切点说对她的品格,以及对待爱情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了较好的了解。”当我谈到“精采评论”那四个字时,我特地注意了一下兰,她显然由于受到褒扬脸上再次出现了红晕。
“我相信我的判断力。”我结束谈话道:“只要俩人在共处的日子里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帮助,我深信我们的生活将是幸福的。”
末了,梅和兰姊妹俩走出客厅,来到门前棕树下商议了一阵,之后便决定午饭后到我们龙眼寨家看看,进一步商议下步进程。
二哥高兴地迎接未来弟媳的家人,夸我的眼力及缘份。
小华向客人介绍下厅连片的几间住房、厨房、厅间,亮兄夫妇及多嘴侄嫂也都向客人介绍先父母一生德行,和我幼时的为人。
“多嘴嫂,可别把我和阿亮哥小时偷吃你那供品的事儿跟他们讲啊!”当我说完这话,亮兄、多嘴侄嫂和小华他们全都捧腹大笑开了。
黄宜、梅姊、阿兰虽不清楚其中故事,却也可以从那句话中领略大概。
一切看来都顺利如意。大家商议明天回宁城禀报阿兰母亲,并请老人家到龙眼寨参加婚礼。
当梅向母亲一五一十介绍完所见所闻,老人家满心欢喜。提出此等大事虽来不及与远方亲人商议,但通报一下元兄是理所当然的。梅向我介绍了元兄是小时过继给她父母当长子,并在卢家读书长大成人,土改后因这里家庭成份高,已回生父母本家,但元兄对这里弟妹仍暗里一如既往关心,他在宁城百货部门工作。
我们于是去参见了这位元兄,他文质彬彬,说话细声慢语,老成持重。他先对如此着急操办婚姻大事有些不解。及至听我们转述情况后,又明确表示尊重我们意见。元兄婉谢了我们的邀请,于是我们便在次日和兰母一起回到龙眼寨。这个闪电式的婚事也就算大功告成。
婚礼在那个年代简朴得近乎寒酸。兰英嫂帮我们在大厅、下厅贴了个“喜”字,原来二哥住的厅间粘上两张年画,就算我和兰的新房。我甚至没有给兰买套新衣裳。二哥、大姊与亮兄夫妇根椐我俩的结婚证书领取的少量肉、鱼、酒、粉和豆腐,加上人们贺礼中送的鸡蛋等一些食品,勉强凑了四桌席。
客人中,同一生产队的十多家每家请一个。考虑阿寿毕竟是一村之长,又住得邻近,尽管二哥不太高兴,我们还是请了他。亮兄说,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恼。我们一家在外,许多事要过人家手。多嘴侄嫂说,二哥原来的童养媳改嫁到上屋之后,这些年依然一如既往照顾伯父母直至逝世,我们也请了来。我原来的童养媳阿珍现在的丈夫庆棠是这里生产队长,自然与阿寿一起坐了上席。
婚礼再没有其他仪式。长兄当父。当二哥宣布了我俩的喜庆日,代表我们谢过亲朋,我和兰一一为大家斟酒,人们饭毕寒暄一阵,抽烟、喝茶之后,便在一片“祝贺新婚幸福,早生贵子”的传统声中各自己回家了。
那天晚上我们自然是十分幸福的。窗外的明月照进纱帐,兰顺从地在我的臂弯里枕着,她已经显得不那么羞怯,我们各自欣赏着对方荡漾幸福的脸。过去几年坎坷的苦难生活,仿佛如隔世尘寰,早已遁到九霄云外。这时的我,正像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的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所描写的那样,“哪怕是一个最平凡的人,只要能把爱人拥抱在怀里,或者紧紧地吻着自己情人的嘴唇,这时,即使是皇帝,或者天上的神,也不可能比他感觉到更大的快乐,比他更幸福了……”
“兰,从今天起,你已经是属于我的了,永远属于我了。”
“你不也同样属于我么?”兰咬着下唇,显出一副顽皮的样子。
我们紧紧地相拥着,厮摩着,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幸福里。
元宵节就要来到,梅姊、黄宜和岳母先回宁城自家去了。
“喜酒也不让老同学喝,太不够意思!”
元宵节这天,我们上片屋儿时的伙伴——招娣和她丈夫,我中学时的老同学,后寨小学教书时的同事大春突然来到我们家,与其同行的,还有那位我从后寨学校出走东北时,我把他请来与大春作伴教书的老同学钟云。
“新娘子呢?先见见新娘,别的话慢慢再谈。”钟云拍着我的肩膀,迫不及待。
“新娘子让我兰英嫂找去了,我去叫她回来。”
当我把兰从亮哥家找来介绍给老同学时,钟云惊愕了:
“好啊,卢兰连我这班主任老师都敢骗,闹了半天你说到这儿‘作客’——是到我老同学家当‘堂客’ 来了!”
兰的脸唰地红了。她没料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更没料到钟云又会是我的老同学。
我一时蒙在鼓里。钟云解释了他们从招娣家出来,恰巧碰上了兰和我兰英嫂讲话。钟云奇怪竟会在龙眼寨碰到阿兰,兰于是撒谎说是到这走亲戚作客的。
“你说说为什么要撒谎?”钟云穷追不舍。
“你和校长不都在会上讲过:中学生不许谈恋爱更不许结婚吗?”阿兰只得实话实说。
“嘿,说是这么说,和我老同学结婚自然可以网开一面了。”钟云说完又佯装神秘地说:“不过你尽管放心,回到学校我一定会替老同学夫人保密,决不到校长那儿举报请功的。”
原来,大春和钟云在后寨教了两年书后,大春进了省里的一家财会专科学校,后分配到怀城粮食系统工作,钟云考进地区的一家师范学院中文系,后来分配到宁城华侨中学任教,卢兰的伯父是新加坡的一位小有名气的富商,华侨中学的部分校舍,还是她伯父捐资兴建的。兰就是以侨属名义在这里入学并成为钟云的学生的。大春与钟云分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钟云是应大春之邀去他家作客的。招娣听娘家人说春节前我从东北回来,大春和钟云闻讯便立马赶到龙眼寨找我面晤来了。
“为什么办喜事连老同学都不告诉一声?”大春这回把矛头转向我了。
“一切都因为太匆忙,还有一个是……”我本想说“还有一个是你俩可以理解的原因。”因为1957年那段不愉快的经历,我曾经如实告诉过他俩,但话到嘴边立刻打住了:不到可以公开这个秘密的时候,是千万不能随便说出口,让兰伤心失望的啊!
“还有什么?”大春接过话头:“不够朋友就是了。”
“是,不够朋友,确实不够朋友。”我急忙抓住这句可以作为双关意义的话,来到他俩中间,暗暗攥了一下他俩的臂膀:“请多谅解,请多谅解。”
“谅解,谅解。”他俩显然从我那句“确实不够朋友”的话语和臂膀受到暗示中明白了一切,善意地望着我和兰。
“这就好了。”我如释重负,换了轻松的话题:“尤其钟云老师,别因为没喝着我们的喜酒,日后借班主任老师身份,去找学生的小脚就是了。”
“岂敢,岂敢。”钟云也诙谐地说:“那样做的话,日后让大记者在报纸上一披露,我这碗粉笔饭可就吃不成了。”
一直不苟言笑、坐在一旁的亮兄和兰,都沉浸在活跃的笑声中了。
……
离开学还有十余天,我和兰告别了龙眼寨,告别了宁城的岳母一家,一同去了广州大哥家。一来让大哥看看他最关心的弟媳,二来我和兰也可以一举两得地看望她在广州工作的父亲和中大任教的叔叔。
哥嫂见到兰都十分的满意和高兴。兰的个头、长相和精明都可以和嫂嫂相媲美,而且在脸型和眼神的某一点上,还很相似。特别是在下眼皮上妯娌俩都长有一颗好看的痣,以致一起走在街上,一些似熟非熟的人还误认为她俩是亲姊妹呢!
大哥于是在一个周六晚上,领着我们俩去拜访了兰的父亲和叔叔。这位中大任历史系教授的叔叔,在周末一般都是来到兰的父亲的公寓哥俩共度的。据说婶娘是上海人,从事教学工作,生有一女,叫卢佳。从照片上看,穿着旗袍的婶娘苗条的个儿,卢佳长着双大眼晴,可爱极了。但那时我还不晓得二叔为何没有把婶娘接来中大一起住。
哥嫂于是邀请两位老人在第二天举行了首次家宴。兰起初对我们先斩后奏的闪电般的婚姻,耽心能否得到两位老人的认可。因为梅姊后来不无顾虑地说过,如果这门亲事二位老人不满意,她作为在家主事的三姐,受到责备自是首当其冲的。但是两位老人询问了我的工作及一般情况之后,没有看出半点不愉快的迹象。因为兰高中毕业后即使能考上大学,首先政审这关就会因成份高通不过。两位老人对此自然再明白不过。因此对能够选择一个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女婿,出身又好,似乎也就无可挑剔了。于是老人的话题也便转到我们的今后打算上来。
“报社自己有印刷厂。”我说:“兰再过半年就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九年一贯制的文凭,在北方找个一般工作,我看还不会成为问题的。”那时就业还比较容易,而且我所说的是“一般”工作,两位老人对我的回答的反应,自是觉得实实在在而恰如其分的。
兰看到两位长辈满意的神色,略为紧张的心情也就趋于和缓而变得快乐了。
一天傍晚时分,哥取回春节期间我们一大家人在越秀公园的合影,当着兰的面向我们讲述了春节前打算给我介绍对象那件事:“这照片我顺手带到厂里去了。”哥说:“那姑娘认真地看了好久。后来找到我说:‘下星期我和你弟弟见见面吧?’我告诉她,晚了,我弟弟已经结婚了。”兰不待解释自然已从中猜测一二。但事后也许出于常人的好奇心吧,当有次我俩晚饭后在东湖公园漫步、向兰转述哥原来的想法时,我俩拉着的手便握得更紧了。我们彼此都深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庆幸天意般赐予我们的机缘。
“看来一切都应了乡间那句话:缘份。”我说。
我们彼此相望,眼光中充满蜜月的幸福。只是在深感爱情幸福之后,我心底里却又深藏着某种难言的隐痛——那段秘而未宣的坎坷历史,什么时候才能向自己心爱的人坦言相告并得到她的谅解啊?!
还有一周兰的学校就要开学了。我向报社领导续的十天婚假转眼也要到期。在送别兰回宁城之前,我和兰到照相馆照了二寸半身像,一来以为留念,寄托别后思念之情,二来也算是补了我俩的结婚照吧。之后,我们又一次去看了兰的父亲和二叔。帮助老人搞了卫生。我俩便一南一北依依不舍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学习岗位了。
回到北新市的当晚,我便拿了一把纸糖揣在兜里,首先去找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谈榕。
“元宵节前两天,我去东山找到你大哥家。”谈榕剥了块椰子糖,边吃边说:“你大哥说你在家办喜事,已向单位续假,我便自个儿先回来了。”
我和谈榕谈起兰的情况和家庭,谈榕道“她成份不好,你是摘帽右派,你俩也算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谈榕说:“这在以后的共同生活中,也许彼此更易于互相理解。”谈榕一句话就说到实质上去了。
到了星期天,我赶紧去图书馆还那借来旅途上看的两本书,欧阳芬一见我面便向我表示祝贺:“听说你回家办喜事了?”
我正诧异她消息这么灵通,欧阳芬说是小娟从她哥王明那儿听到我续婚假的,欧阳芬接着问起我和兰是否早就相识?当她知道纯属偶然巧合后,她压低了嗓音不无惋惜地说:“早知这样,你上次借书时,我先跟你打打招呼就好了。”
“什么事?”我一时蒙在鼓里。
“在你回家前一个礼拜。”欧阳芬说:“我和小娟说起你俩的事情,她同意了。说她早就认识你,也对你这个人印象不错,只是后来出了那样事儿。那天你走得匆忙,正好又来了几个借书的读者,我想那就等你从广州回来再跟你提这件事儿也不迟,所以我只是含糊地说了句‘有件好事儿等你回来再跟你唠吧’,结果呢,阴差阳错……”
说话间,恰巧小娟从阅览室里面走了出来,一看到我,脸颊即刻泛上了一片红晕。
我这才想起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糖块。欧阳芬装作若无其事:“来,小娟,吃小孔的喜糖。”
小娟大大方方地拿了一块,剥开放到嘴里:“祝你幸福。”脸又红了。
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深思。
我虽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但情感上依然感到深深的遗憾,我的自卑感与优柔寡断,使我错过一次难得的被爱机会,它无情地损伤了小娟姑娘的那片苦心。
往昔的零星印象如同过电影般地掠过我的脑际。从王明的小女儿玲玲的那句戏言:“不许你和我老姑暗中好”,到我们一起看的那场苏联电影《寂静的山林》,两人第一次紧握双手,而后是我住院时小娟给我送书和临别那含蓄而热烈的一握,以及消失在医院走廊尽头的背影……
“上次来咋不让芬姐招呼我一声?我大约有4年没看着您了。”——我记得这是我去图书馆还那本《保卫延安》小说时,小娟带着有点抱怨口气跟我说的话。
“我看您在里边忙着什么,又觉得没有什么事儿,所以不敢去打扰您。”我那时这么应付小娟。
“跟我用得着那么客气么!”小娟当时就用责怪的口吻,对我的回答表示不够满意。后来,我记得小娟还特别提起《保卫延安》中陈允兴旅长说过的那段话:“人常常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世界上最大的困难……。”说完还深情地望了我一眼——莫非小娟当时背诵陈允兴旅长的这些话,是为了消除我的自卑感?
“有件好事儿等你回来再跟你唠吧,祝您一路平安!”一一欧阳芬临别说的那句话,也许语速快了些,只听到“有件事儿“,如若知道是“好事儿“,我也许就不会当一般的应酬话看待而当场问清楚的,嘿!我脑子反应怎么这样迟钝啊!
我立刻明白小娟在上次临别时,何以不似往日大方,因为欧阳芬已经替她捅破那层窗户纸,所以她才会未曾说话脸先红,并且在说完“祝你一路平安”握手告别时,她的手会反常地发潮、发烫。据说,这正是初恋心态的姑娘在身体内部的一种反应啊!……
看来一切都源于自己的迟钝、自卑和优柔寡断。当然它也应了恩格斯那句话:“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
我没有回到机关宿舍去,不知不觉便往谈榕的住所走来。
“小娟的最可宝贵之处,是她了解你,并敢于大胆地爱你,”谈榕道:“这在日后共同生活中,肯定多了一分理解而不会嫌弃你……”谈榕听完我的介绍,同样不无惋惜。
“嘿,事已至此,只有面对现实。”谈榕转而安慰我道:“往后你和阿兰相处好了,彼此有了感情,对过去那段历史自然会慢慢地得到谅解的。”
谈榕的安慰适得其反,不安与遗憾一起涌入我的心田,它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在我和兰的离情别绪上,陡然增添了无限的惆怅与烦恼。
星期日的机关独身宿舍,除了个别办公室不时传来下象棋落子的重重的敲击声外,冷清得几乎死一般的沉寂。
我一个人无精打采地躺倒在独身宿舍的床上,拿起书桌镜座上镶嵌着的我和兰的合影看了又看。
“兰,从今天起,你已经是属于我的了,永远属于我的了!”……
我怀着甜蜜而又痛苦的心境,回味着我俩拥有的第一个夜晚,回味着蜜月生活中我俩共度的那些欢愉时光,回味看东湖公园俩人打着伞雨中漫步的美好情景。
“兰能永远属于我吗?我会不会失掉她?会不会在有朝一日,一旦有了什么变故,一旦她知道了我的全部真相,就会离我而去?如果,如果兰要是换上小娟,我的这些顾虑,这些烦恼,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嘿,命运啊,命运为何这样捉弄我、折磨我!让我和小娟失之交臂,让我深深地跌入这甜蜜而又痛苦的爱海!”
分别的苦痛和对兰的爱的思念,双倍地折磨着我。
亲爱的兰:
自从羊城送你上车分手之后,我生活的天空就象塌陷了一半。尤其回到这遥远的北方之后,这种离情别绪就更甚了。我忘不了我们一起共度的欢愉时光,忘不了我们手拉手漫步东湖公园的情景……我多么地渴望你能快些回到我的身边来啊!
为了捱过这分离的难耐时光,我几乎每周都给兰写信。或者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去驱赶和填补一旦闲暇而产生的思念。
有时候,我和谈榕也相约到王绅士和暴彤家去串门。王绅士回到机关后,被安排在电台群工部当了一名普通编辑。
-------------接第三章炼狱(十)有情人终成眷属
注:作者本人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