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不打不相识
出了天风楼,罗玉便想寻访齐云观,找那长元真人萧守初去。向沈巧凤问了路,才知齐云观离此尚有七、八十里地,且途中山路崎岖,难以辨识,沈巧凤提出愿意为罗玉领路同行,罗玉自然求之不得,但必须给予沈巧凤一定酬劳,那就是给她买胡桃吃。
两人买了胡桃,一路说笑,出了洛阳城,直往东行。沈巧凤甚是喜悦,她见罗玉脸上似有忧愁之色,便给他讲许多有趣的笑话来听,不过大部分笑话,笑的都是她自己——她是一个爱笑的姑娘。
“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再给你讲个笑话吧,”沈巧凤闪着美丽的眼睛高兴地说,“张三在街上遇到了李四。当张三问起李四的妻子时,忽然想起李四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只好硬着头皮问道:你妻子还在原来那座坟墓里吧?哈哈,好笑吗?”
罗玉自然是被她逗笑了。然而他的心思并没完全投入到这个笑话中,因为他发现前面路上有尘土飞扬,果然,不一会儿,一队人马就出现在眼前,横刀立马地拦住了去路。沈巧凤本来还笑盈盈的俏脸一下子变得惨白,整个人畏畏缩缩的,想往罗玉身后躲。
罗玉见对方共有五人,为首的,是个中年汉子,体格彪悍,满脸络腮胡子,此时正恶狠狠地瞪着他们。罗玉见沈巧凤如此怕这伙人,便悄声问道:“那拦路的家伙是谁啊?”
沈巧凤小声道:“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镖头,可坏了。”
正说着,那镖头突然朝沈巧凤大吼一声道:“还不快过来。”
罗玉道:“过不过来得由她自己。”
那镖头闻言大怒,道:“你又是谁?”
罗玉道:“我是她哥。”
镖头道:“你是他哥,我是他爹。”
罗玉道:“我看你倒像只老王八。”
跟随镖头的其他几个汉子,听到这两人一问一答地对骂,都捂着嘴“嘿嘿”偷笑。那镖头见罗玉年纪轻轻,出言如此不逊,不禁怒火中烧,从马上一跃而下,提刀便朝罗玉砍来。
沈巧凤知道那镖头并不会真正伤害罗玉,而她正想见识见识罗玉究竟有没有武艺,如果有,到底怎样?于是,也没上前拦阻。
那镖头生性暴烈,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招招又急又狠。罗玉只是左闪右避,并不出招,而意在消耗对方士气、体力。那镖头见罗玉连剑都不出,还与他打得十分逍遥自在,顿感脸上无光——身后那么多手下看着,若连这么一个细皮嫩肉的年轻小伙子都制服不住,岂不威信扫地?这么一想,又急火攻心,出招就不免更狠了些。
罗玉这才拔剑出鞘,与他周旋起来。要知那银龙剑乃张三丰昔日所用,凡夫俗子都能凭它降龙伏虎,何况罗玉的武当剑法早已炉火纯青,几十个回合过后,那镖头便渐渐落了下风,加上他年事毕竟已高,更不能与罗玉同日而语,刀光剑影中,已觉他步履蹒跚,体力难支了。
沈巧凤看在眼里,突然着急道:“住手,别打了,别打了。”
那镖头听到沈巧凤大声呼喝,愈加分心,而罗玉一招“柳叶迎风”已如惊蛇入草般刺出,哪里还收得回来中,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那镖头便被刺倒在地,一注鲜血从锁骨斜下方汩汩流出,众镖师大吃一惊,均下马赶来。沈巧凤什么都顾不得了,抢过去跪在镖头跟前,从怀里取出张白绢为那镖头止血,口里连声道:“爹,你怎么样,爹,你怎么样?”
罗玉一时呆立着,心想这回假哥碰上了真爹,还把人刺成这样,实在惭愧,不过那沈巧凤也太调皮,说话就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幸好他爹不是皇帝,否则恐怕连武当山都要灭了,又想到怀中有自制的创伤药“九正丸”,便取出来跪送至镖头前,道:“晚辈粗疏鲁莽,误伤前辈,请前辈海涵。此‘九正丸’能解百毒而养正气,对前辈之剑伤大有好处。”
镖头接了药,道:“我刚才还是老王八,现在却突然成了前辈,变化可真快啊。”
那镖头生性豪迈,虽被罗玉刺伤,言语中也多少带点讥讽,却无甚责怪之意。罗玉正要解释,只听旁边一身穿白衣的年轻镖师不耐烦道:“好了好了,别再说了,师傅的剑伤需要找大夫医治,我们先快马回去,师妹自己回来,切不可再任性胡闹了。”
沈巧凤哭丧着脸道:“知道了,师兄。”沈巧凤所说的马师兄,全名叫马银川。
镖头虽然受了伤,但还是笑着摸了摸沈巧凤的头,眼光甚是慈爱,随即被众人扶上了马,飞驰而去。
一路上,老镖头心潮不定——那使剑青年男子也不知是何人,自己舞刀四十年,洛阳城中难有敌手,今日却轻易落败,巧凤这丫头又怎会与此等高手相识?再观其人,仪表俊洁,人品风流,自非马银川所及,心中暗自欢喜。就是不知此人在哪里干事,若是能来“祥武镖局”效力,倒着实不错。
这里,沈巧凤却“呜呜”地抽泣起来,每哭三声,就打罗玉一拳。罗玉道:“可以走了吧,小姐,你这点力气还不如用来赶路。”
沈巧凤道:“你还说!你仗着自己年轻竟去欺侮一个老头子,你真是无耻之极。”
罗玉能怎样呢?跟女人讲道理,无论输赢你都是个失败者。罗玉干脆什么都不辩解,只说道:“他可是你爹,你怎可叫他老头子?”
沈巧凤道:“你还说!你还叫他老王八呢。”
罗玉闻言,“哈哈哈”地仰天大笑起来。沈巧凤亦破涕为笑,却又举起拳头在罗玉背上敲了几拳,罗玉故意喊痛,往前逃去,沈巧凤一边追一边喊:“你别跑,你给我站住……”
快到祥武镖局了,沈巧凤的心开始不安起来。她这次离家出走,实在迫不得已——父亲觉得她已经长大,到了出嫁的年纪,又见镖局一个叫马银川的年轻镖师非常喜欢她,马银川虽然武功平平,但人还聪明,长得也端端正正,于是就一直逼着沈巧凤与他成亲了事。
而在沈巧凤看来,父亲沈岳乔虽是个豪爽坦荡的烈性汉子,但可惜欠一点看人识人的功夫,一天到晚讲义气,却不知这义气是在跟怎样的人讲——依她看,马银川这个人脾气古怪,阴阳不定,虽表面老实,可心术并不见得端正。于是说什么也不嫁,跟父亲吵了好几次,昨天,父女俩又为这事争吵起来,闹了个鸡犬不宁,沈巧凤一气之下就出来了。
罗玉问她,那个叫马银川的是不是刚才留话给她的白衣男子?沈巧凤点头称是,又小心道:“等会儿进了镖局,千万莫说是自己是武当弟子。”
罗玉自是不解,于是,沈巧凤便说了三十年前的那段恩怨。
要说三十年前的这桩旧公案,说来倒也不长。那年,萧守初的齐云观在洛阳落成,张三丰携殷梨亭前来道贺。张三丰与萧守初都是道家宗师,相见自然有切磋不完的技艺,讨论不完的道理。殷梨亭觉得在齐云观里呆的发闷,便出来在城中散心。
当时,沈岳乔刚二十出头,为人虽然豪爽不羁,重情重义,但却年少气盛,仗着体魄魁梧,天生神力,到处招摇惹事,还时常欺小凌弱,口碑极差。
那日,沈岳乔又与几个好事少年混在一起,见一矮小瘦弱的书生刚从药铺取了几帖药出来,沈岳乔便上前一把将那药夺了过来,把那药像抛球一般地在几个狐朋狗友间扔来扔去,书生却怎么也拿不到,可怜那几贴药都是用纸包裹,再用一根细麻绳绑在一起,哪禁得起这番折腾,扔着扔着,便全散了,药撒了一地。那书生当时就哭了起来——家里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喝药,好不容易省出几个钱来买药,却这样白白糟蹋了。
沈岳乔几个见书生哭了,便觉无趣,甩袖正要走人,却听背后有人道:“弄坏了人家的药,却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那说话的正是殷梨亭。
沈岳乔仗着人多,根本没把殷梨亭放在眼里,便道:“本少侠要走便走,你想怎样?有种就来拦住本少侠的去路。”
殷梨亭道:“少侠?像你们这般欺小凌弱之辈,也配称‘侠’字?”
殷梨亭说着已走近沈岳乔,话音刚落就挥手在沈岳乔脸上扇了几个耳光。沈岳乔正要还手,殷梨亭却已暗中运力,当胸一掌击出。沈岳乔虽是出了名的强壮,竟也禁不起这更为强大的掌力,只觉双脚突然离地,身子连连朝后跌去,几个人都扶不住,便一起跌了个四脚朝天。
殷梨亭见沈岳乔等并不敢上前再来寻衅,倒也不想过分伤害于他,毕竟沈岳乔还是个年轻后生,给一点教训就可以了。于是就想回去了,不料前面却已有一高大汉子挡路。那汉子与他相仿年龄,脸上红光照人,虽已上了年纪,却显得神采奕奕。见殷梨亭想走,便大喝道:“哪来的野鸟,敢在洛阳撒野。”
殷梨亭镇定自若,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怎么说是撒野。”
那汉子道:“欺侮几个小毛孩子,算什么英雄好汉?”
这时,沈岳乔已从地上起来,见了那汉子,便跑过去道:“爹,此人武功甚为了得,要小心啊。”
殷梨亭见他们是父子,便嘲讽道:“原来是父子俩,难怪如此惺惺相惜。”
那汉子见殷梨亭出语讥讽,也不理会,道:“孩子们纵有不对,言语相劝便是,何必动手伤人?”
殷梨亭道:“此儿如此顽劣,言语又有何用?”
那汉子道:“纵要动手,做父母的自会管教,你一个外人管什么闲事,今日若要走,先留下姓名。”
“武当殷梨亭。”
那汉子道:“原来是武当殷七侠,难怪出手不凡,在下沈千山。”
殷梨亭惊喜道:“莫非阁下便是‘洛阳刀’沈千山沈大侠。”
沈千山道:“不敢当,俗话说:拳出少林寺,剑出武当山。老夫早想领教武当剑法,今日就一并了了心愿吧。”
说着,便挥刀向殷梨亭砍来。沈千山既有“洛阳刀”之名,刀法自然精湛,殷梨亭如临大敌,忙拔剑而出,一时刀光剑影,难分难解。殷梨亭虽是“武当七侠”中的老七,然其自小天赋过人,悟性极高,又得张三丰口授亲传,武学造诣海内少有比肩者,一招一式间,早已有一代宗师风范。
如此刀剑相争,近百回合。殷梨亭一招“打蛇回头”,在躲闪中突然刺出,此时沈千山攻势正紧,收刀不及,那剑便直刺入沈千山胸口。
要说那剑虽中要害,倒也并不致命。因沈、殷两人素无深仇大恨,故彼此皆非全力相搏,然沈千山虽称当世豪侠,奈何心胸却不开阔,自受伤后,一直怒气难消,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洛阳沈家自汉朝起,便以刀法闻名,并有祖传刀法秘笈《刀经》一部,此后也便传到沈岳乔手中。
沈千山去时,曾把沈岳乔唤到身边,叮咛了两句话,其一,终身铭记殷梨亭的教诲;其二,不可找武当派 寻仇。
自此后,沈岳乔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曾经游手好闲的登徒浪子不见了,而日渐长成武艺高超的好汉,然殷梨亭的一剑之仇,却从未忘却。哪怕父亲都已释然,并希望他也一样,但沈岳乔却无法做到——他是条好汉,但同时却倔强而固执。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两人买了胡桃,一路说笑,出了洛阳城,直往东行。沈巧凤甚是喜悦,她见罗玉脸上似有忧愁之色,便给他讲许多有趣的笑话来听,不过大部分笑话,笑的都是她自己——她是一个爱笑的姑娘。
“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再给你讲个笑话吧,”沈巧凤闪着美丽的眼睛高兴地说,“张三在街上遇到了李四。当张三问起李四的妻子时,忽然想起李四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只好硬着头皮问道:你妻子还在原来那座坟墓里吧?哈哈,好笑吗?”
罗玉自然是被她逗笑了。然而他的心思并没完全投入到这个笑话中,因为他发现前面路上有尘土飞扬,果然,不一会儿,一队人马就出现在眼前,横刀立马地拦住了去路。沈巧凤本来还笑盈盈的俏脸一下子变得惨白,整个人畏畏缩缩的,想往罗玉身后躲。
罗玉见对方共有五人,为首的,是个中年汉子,体格彪悍,满脸络腮胡子,此时正恶狠狠地瞪着他们。罗玉见沈巧凤如此怕这伙人,便悄声问道:“那拦路的家伙是谁啊?”
沈巧凤小声道:“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镖头,可坏了。”
正说着,那镖头突然朝沈巧凤大吼一声道:“还不快过来。”
罗玉道:“过不过来得由她自己。”
那镖头闻言大怒,道:“你又是谁?”
罗玉道:“我是她哥。”
镖头道:“你是他哥,我是他爹。”
罗玉道:“我看你倒像只老王八。”
跟随镖头的其他几个汉子,听到这两人一问一答地对骂,都捂着嘴“嘿嘿”偷笑。那镖头见罗玉年纪轻轻,出言如此不逊,不禁怒火中烧,从马上一跃而下,提刀便朝罗玉砍来。
沈巧凤知道那镖头并不会真正伤害罗玉,而她正想见识见识罗玉究竟有没有武艺,如果有,到底怎样?于是,也没上前拦阻。
那镖头生性暴烈,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招招又急又狠。罗玉只是左闪右避,并不出招,而意在消耗对方士气、体力。那镖头见罗玉连剑都不出,还与他打得十分逍遥自在,顿感脸上无光——身后那么多手下看着,若连这么一个细皮嫩肉的年轻小伙子都制服不住,岂不威信扫地?这么一想,又急火攻心,出招就不免更狠了些。
罗玉这才拔剑出鞘,与他周旋起来。要知那银龙剑乃张三丰昔日所用,凡夫俗子都能凭它降龙伏虎,何况罗玉的武当剑法早已炉火纯青,几十个回合过后,那镖头便渐渐落了下风,加上他年事毕竟已高,更不能与罗玉同日而语,刀光剑影中,已觉他步履蹒跚,体力难支了。
沈巧凤看在眼里,突然着急道:“住手,别打了,别打了。”
那镖头听到沈巧凤大声呼喝,愈加分心,而罗玉一招“柳叶迎风”已如惊蛇入草般刺出,哪里还收得回来中,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那镖头便被刺倒在地,一注鲜血从锁骨斜下方汩汩流出,众镖师大吃一惊,均下马赶来。沈巧凤什么都顾不得了,抢过去跪在镖头跟前,从怀里取出张白绢为那镖头止血,口里连声道:“爹,你怎么样,爹,你怎么样?”
罗玉一时呆立着,心想这回假哥碰上了真爹,还把人刺成这样,实在惭愧,不过那沈巧凤也太调皮,说话就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幸好他爹不是皇帝,否则恐怕连武当山都要灭了,又想到怀中有自制的创伤药“九正丸”,便取出来跪送至镖头前,道:“晚辈粗疏鲁莽,误伤前辈,请前辈海涵。此‘九正丸’能解百毒而养正气,对前辈之剑伤大有好处。”
镖头接了药,道:“我刚才还是老王八,现在却突然成了前辈,变化可真快啊。”
那镖头生性豪迈,虽被罗玉刺伤,言语中也多少带点讥讽,却无甚责怪之意。罗玉正要解释,只听旁边一身穿白衣的年轻镖师不耐烦道:“好了好了,别再说了,师傅的剑伤需要找大夫医治,我们先快马回去,师妹自己回来,切不可再任性胡闹了。”
沈巧凤哭丧着脸道:“知道了,师兄。”沈巧凤所说的马师兄,全名叫马银川。
镖头虽然受了伤,但还是笑着摸了摸沈巧凤的头,眼光甚是慈爱,随即被众人扶上了马,飞驰而去。
一路上,老镖头心潮不定——那使剑青年男子也不知是何人,自己舞刀四十年,洛阳城中难有敌手,今日却轻易落败,巧凤这丫头又怎会与此等高手相识?再观其人,仪表俊洁,人品风流,自非马银川所及,心中暗自欢喜。就是不知此人在哪里干事,若是能来“祥武镖局”效力,倒着实不错。
这里,沈巧凤却“呜呜”地抽泣起来,每哭三声,就打罗玉一拳。罗玉道:“可以走了吧,小姐,你这点力气还不如用来赶路。”
沈巧凤道:“你还说!你仗着自己年轻竟去欺侮一个老头子,你真是无耻之极。”
罗玉能怎样呢?跟女人讲道理,无论输赢你都是个失败者。罗玉干脆什么都不辩解,只说道:“他可是你爹,你怎可叫他老头子?”
沈巧凤道:“你还说!你还叫他老王八呢。”
罗玉闻言,“哈哈哈”地仰天大笑起来。沈巧凤亦破涕为笑,却又举起拳头在罗玉背上敲了几拳,罗玉故意喊痛,往前逃去,沈巧凤一边追一边喊:“你别跑,你给我站住……”
快到祥武镖局了,沈巧凤的心开始不安起来。她这次离家出走,实在迫不得已——父亲觉得她已经长大,到了出嫁的年纪,又见镖局一个叫马银川的年轻镖师非常喜欢她,马银川虽然武功平平,但人还聪明,长得也端端正正,于是就一直逼着沈巧凤与他成亲了事。
而在沈巧凤看来,父亲沈岳乔虽是个豪爽坦荡的烈性汉子,但可惜欠一点看人识人的功夫,一天到晚讲义气,却不知这义气是在跟怎样的人讲——依她看,马银川这个人脾气古怪,阴阳不定,虽表面老实,可心术并不见得端正。于是说什么也不嫁,跟父亲吵了好几次,昨天,父女俩又为这事争吵起来,闹了个鸡犬不宁,沈巧凤一气之下就出来了。
罗玉问她,那个叫马银川的是不是刚才留话给她的白衣男子?沈巧凤点头称是,又小心道:“等会儿进了镖局,千万莫说是自己是武当弟子。”
罗玉自是不解,于是,沈巧凤便说了三十年前的那段恩怨。
要说三十年前的这桩旧公案,说来倒也不长。那年,萧守初的齐云观在洛阳落成,张三丰携殷梨亭前来道贺。张三丰与萧守初都是道家宗师,相见自然有切磋不完的技艺,讨论不完的道理。殷梨亭觉得在齐云观里呆的发闷,便出来在城中散心。
当时,沈岳乔刚二十出头,为人虽然豪爽不羁,重情重义,但却年少气盛,仗着体魄魁梧,天生神力,到处招摇惹事,还时常欺小凌弱,口碑极差。
那日,沈岳乔又与几个好事少年混在一起,见一矮小瘦弱的书生刚从药铺取了几帖药出来,沈岳乔便上前一把将那药夺了过来,把那药像抛球一般地在几个狐朋狗友间扔来扔去,书生却怎么也拿不到,可怜那几贴药都是用纸包裹,再用一根细麻绳绑在一起,哪禁得起这番折腾,扔着扔着,便全散了,药撒了一地。那书生当时就哭了起来——家里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喝药,好不容易省出几个钱来买药,却这样白白糟蹋了。
沈岳乔几个见书生哭了,便觉无趣,甩袖正要走人,却听背后有人道:“弄坏了人家的药,却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那说话的正是殷梨亭。
沈岳乔仗着人多,根本没把殷梨亭放在眼里,便道:“本少侠要走便走,你想怎样?有种就来拦住本少侠的去路。”
殷梨亭道:“少侠?像你们这般欺小凌弱之辈,也配称‘侠’字?”
殷梨亭说着已走近沈岳乔,话音刚落就挥手在沈岳乔脸上扇了几个耳光。沈岳乔正要还手,殷梨亭却已暗中运力,当胸一掌击出。沈岳乔虽是出了名的强壮,竟也禁不起这更为强大的掌力,只觉双脚突然离地,身子连连朝后跌去,几个人都扶不住,便一起跌了个四脚朝天。
殷梨亭见沈岳乔等并不敢上前再来寻衅,倒也不想过分伤害于他,毕竟沈岳乔还是个年轻后生,给一点教训就可以了。于是就想回去了,不料前面却已有一高大汉子挡路。那汉子与他相仿年龄,脸上红光照人,虽已上了年纪,却显得神采奕奕。见殷梨亭想走,便大喝道:“哪来的野鸟,敢在洛阳撒野。”
殷梨亭镇定自若,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怎么说是撒野。”
那汉子道:“欺侮几个小毛孩子,算什么英雄好汉?”
这时,沈岳乔已从地上起来,见了那汉子,便跑过去道:“爹,此人武功甚为了得,要小心啊。”
殷梨亭见他们是父子,便嘲讽道:“原来是父子俩,难怪如此惺惺相惜。”
那汉子见殷梨亭出语讥讽,也不理会,道:“孩子们纵有不对,言语相劝便是,何必动手伤人?”
殷梨亭道:“此儿如此顽劣,言语又有何用?”
那汉子道:“纵要动手,做父母的自会管教,你一个外人管什么闲事,今日若要走,先留下姓名。”
“武当殷梨亭。”
那汉子道:“原来是武当殷七侠,难怪出手不凡,在下沈千山。”
殷梨亭惊喜道:“莫非阁下便是‘洛阳刀’沈千山沈大侠。”
沈千山道:“不敢当,俗话说:拳出少林寺,剑出武当山。老夫早想领教武当剑法,今日就一并了了心愿吧。”
说着,便挥刀向殷梨亭砍来。沈千山既有“洛阳刀”之名,刀法自然精湛,殷梨亭如临大敌,忙拔剑而出,一时刀光剑影,难分难解。殷梨亭虽是“武当七侠”中的老七,然其自小天赋过人,悟性极高,又得张三丰口授亲传,武学造诣海内少有比肩者,一招一式间,早已有一代宗师风范。
如此刀剑相争,近百回合。殷梨亭一招“打蛇回头”,在躲闪中突然刺出,此时沈千山攻势正紧,收刀不及,那剑便直刺入沈千山胸口。
要说那剑虽中要害,倒也并不致命。因沈、殷两人素无深仇大恨,故彼此皆非全力相搏,然沈千山虽称当世豪侠,奈何心胸却不开阔,自受伤后,一直怒气难消,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洛阳沈家自汉朝起,便以刀法闻名,并有祖传刀法秘笈《刀经》一部,此后也便传到沈岳乔手中。
沈千山去时,曾把沈岳乔唤到身边,叮咛了两句话,其一,终身铭记殷梨亭的教诲;其二,不可找武当派 寻仇。
自此后,沈岳乔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曾经游手好闲的登徒浪子不见了,而日渐长成武艺高超的好汉,然殷梨亭的一剑之仇,却从未忘却。哪怕父亲都已释然,并希望他也一样,但沈岳乔却无法做到——他是条好汉,但同时却倔强而固执。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