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三 房子的事
三十三 房子的事
争荣到丈人家拜年还没回来,他母亲在家,一见我迷着眼打量了半天:“你,是不是照冬?”我叫了声婶。“眼不行了。雾得很,跟瞎子一样。”她把我让到厦里,给我网手里抓果子,“你妈也回来了?”“嗯。”“媳妇和娃也回来了?”“回来了。”“好好好。”
“你老三的房说到头没有?”“啥?啥说到头没有?”“年前不是说土地局寻事,挡住不叫盖?”“挡住不叫盖?为啥挡?”“都挡哩。谁家盖挡谁。就是要钱。”我正要细问,婶子说:“争娃回来了。”我竖起耳朵,外面没有动静,就说: “没有呀。”婶子说:“摩托响了。”她一说,我才听到真有摩托声。争荣一家四口挤在一辆摩托车上进了大门。我和婶子出了厦。换巧一见我:“好呀呀,咋是你?”争荣说:“红社说你早都回来了,钻到屋里也不出来。”孩子俩脸蛋冻得红扑扑的,我帮着把她们抱下来。“咋回来到这时候?”我问。换巧说:“你问他。见酒就没命了,喝得刚睡起来。”争荣把摩托支好,对换巧说:“去把咱厦里炉子抽着。再洗上一盘子苹果。”一会儿换巧端着一大盘红富士进来。我问:“这么大。咋不卖?”争荣说:“我下辈子说啥也不托生人了。”婶说:“大过年的,嘴里胡说啥哩。”我把苹果盘子挪到她跟前,她一张嘴,摆摆手:“牙不行了,咬不动了。”争娃接着说:“真的,托生个鸟鸟比人都强,也不做这么多难。”争荣边洗手边说,“前几年叫种烟哩,挣死争活盖烤烟楼哩。过几年没人收了。烟种不成了,又说咱这土质好,栽苹果没麻达,又买资料又搞培训。苹果成了,南方发大水,路冲了,又没人要了。你说这到底做啥好?我还心想这辈子就守着这个果园,没料还是靠不住。那天我一个人坐在沟埝埝上,看一伙雀雀飞来飞去。心想这人确实不如雀雀,雀雀也没这么多熬煎。”
换巧说炕热了。争荣起来:“走走走,今黑不回去了,好好谝谝。”
到了争荣厦里,我没上炕,说还有事。“你这甩手掌柜的,回来净吃哩,还有啥事?”争荣给我烟我挡了回去,他塞在自己嘴上,说,“唉!咱这一朋就我命不好。看过来看过去只有我枉累。我大死的早,我妈病病身子,也没个人帮。那天我和你老二谝哩。我就说,这几年你弟兄几个全凭你大了。你大在屋里照看着不说,地里活全做了,你和照丰才能一景在外面打工挣钱。要不是你大,屋里这事那事,在外头心哪能一景。”
争荣把苹果盘子往我跟前推:“咱俩要不喝两杯?你甭嫌我酒烂。”“改天吧。红社不是说约个时间到他屋里坐坐。”“明黑。都到我这儿。”“行。”换巧把茶泼好了,又让我坐炕上去。我说真的有事呢。争荣说:“你是不是哄我哩?你能有啥事?”“我老三房子你知道咋回事?”争荣扭头看着换巧,问:“照丰房子咋了?没听说有啥事。”换巧说:“好好的么。咋了?”“别装了!你妈刚才都给我说了。”
争荣低下头,又抬起,嘿嘿一笑:“其实我觉得这没啥。红社也给我叮咛了,说你大叫都给咱这一朋安顿一下,房子这事甭叫给你说。说是过年哩,叫你跟媳妇都高高兴兴的。”“到底咋回事?”“具体我也闹不清。反正盖房的都罚哩。去年年跟前咱村一共七家子,都叫罚了。人家把钱一缴都叫盖了,就你兄弟没叫盖。”……
照丰一个人坐在院里拿瓦刀抠着旧砖上的水泥块。我走过去说:“也换个大点的灯泡,看见看不见?”他回过头,立起:“没事。”他扔下瓦刀,抹掉手套,“到厦里。”“丽芳哩?”“陪我姐在那边打扑克哩。”到厦里他把炉子抽开:“你坐炕上?”“不坐了。房到底咋回事?”他扑挲了半天头发:“没事,都说到头了。你甭管。”“我咋听说人家把罚款缴了都让盖了,咱咋给挡住不让盖?”“是后巷寻事哩。要叫把墙往里存哩。”“存就存点,宽点窄点还不都一样住?安安宁宁把房先盖了。”“要是开始叫存,我肯定往里存。关键是把地基都打好了,墙都砌对了,梁都凝固了,没法改动了。”他吸溜了下鼻子,“土地所这伙就是这样闹哩。盖半截了才来挡,好要钱。”“钱都给了,土地所咋还挡?”“现在不管土地所的事。土地所叫咱把村上安顿好,只要村上没人再寻事,你就盖你的,他的不挡。”“罚了多少钱?”“都到头了,协议也签了。初六就盖。”“到底罚了多钱?”“你甭问了,都到头了。”“多少?”“……一共,两千。”“两千?”“人家说等房盖成了,按实际超占的面积最后再算,多退少补。”“超占?咋超占了?”“是按土地证上尺寸,就是宽了一米。”“咱这是老院子,又不是新院子。咋能超呢?”“我也弄不清,反正就是不符。”“那你没问大咋回事?”“大也也说不清。都二十多年了。”看我纳闷,照丰就说,“都已经说到头了,没事了。”“我主要的意思是,大脾气急,心小,年纪也大了,甭再叫跟上着气。存就存点,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把房盖了就对咧。”“我知道。所以他罚两千我就给两千。只要把房顺顺利利盖了,大和妈不要跟上着气,他再要两千我还给。”“钱够不够?”“够咧够咧。”
初六,母亲一大早把饭就做好了。我和彩琳只吃了两口。照永和改兰提着包,照丰抱着睡得还没完全清醒的芮锐。车都坐满了,父亲在给我们占着座位。她知道彩琳晕车,还占了司机旁边那个位子。车主一见我就说:“你大昨黑跑来问车几点走。说你媳妇晕车,叫我给留个坐。还不放心,一早又跑来了。我早上起来一开门,见他一个人立在门口。咋,你妈不去了?”“嗯。”
母亲说过年芮锐也能送幼儿园了,天也慢慢暖和了,她不想去了,家里这么多活,照丰还要盖房子……
车还在等人。我让父亲他们回去,天冷。看他们走了我才上了车。照永转了圈又回来。车发动了,才给彩琳说,他把票买过了。
到了县城,我们等倒换的班车。我拿出手机,先给余书记打了个电话,然后给吕经理打,他好像还没起床:“谁呀?”“我,照冬。”他打着哈欠:“芮经理。年过的好!”“你也好!”“我老毬样。有啥事?”“也没啥事。我今天回去,给你打个电话。”“单位也不忙,想呆就多呆上两天。”“屋里也没啥事。”“要不叫个车去接你?”“不了不了。班车很顺。”“芮经理,你知道不知道?这一伙初三都上班了。”“咋叫初三上班?”“我没叫上,是他们自己上的。我问裕旺,咋叫人这早就上班?裕旺说:‘完不成任务你给发工资?’哈哈哈。咱这笼头看来是挽对咧。我给丁局长打电话,丁局长也高兴的……我看公司这事算是顺辙了,以后咱俩一门心思跑外头。”彩琳在旁边一个劲催我,说她的胳膊都要断了,要我抱孩子。我让她把芮锐叫醒,她不愿意。吕经理在那边问:“你真的不要车去接你?”彩琳听着了,急忙给我使眼色。我说:“不用不用。”然后把手机挂了。彩琳把孩子往我怀里一塞,扭头就走。我问她去哪,她说:“厕所!这鬼地方把人都能冻死。”
她回来坐上车,头往后背上一仰,假睡。我一捅她胳肢窝,她扑哧笑了,一拨拉我的手:“离远离远!跟上你一点光都粘不上。”“我这人命苦你又不是不知道。车越好越晕,越烂越没事。没办法。”她不言语。
到尹庄路口了,我指给彩琳:“啥时有机会领你到那村里转转。”彩琳把目光扭向窗外,瞅了一会儿说:“烂村子有啥看的?”“那村里可出了个我霍阳的大名人。”“谁么?”“于灌?”“于灌?咋没听过?是做啥的?”“是个蔫怪。”“蔫怪?啥是蔫怪?”我就给她讲于灌的故事,也让彩琳高兴高兴。
有一回,新来的县太爷写了封信派手下差人去请于灌。差人到村口碰见个拾粪的老汉,上前就问:“老汉,于灌家住哪?”老汉一看那差人盛气凌人的样子,就说:“我就是。”差人端详了半天,说:“走。县太爷叫你去一趟。”“做啥呀?”“我咋知道做啥呀?”“你不知道做啥呀,我跑去做啥呀?我走了你给我拾粪呀?拾不下粪老婆不叫吃饭你管我饭呀?”差人这才想起还有封信,就取出来给了他:“给,你自己看。”于灌拆开一看嘿嘿就笑:“你们县太爷也真是,啥不喜欢,偏喜欢这里的磨扇。走,我帮他挑个好的去。”就引上差人到了一个猪圈跟前:“给,背走吧。”“啥,把啥背走?”“磨扇呀。你家县太爷在信里说得清清楚楚。说他喜欢我们村的磨扇,叫我挑上个好的让你背回去。”差人信以为真,只好背上。刚要走,于灌说:“你先等下,我给写个回信。”就把那信纸翻过来,爬在差人背着的磨扇上写信。信写好了,塞到差人兜里。差人挣死挣活背到县衙,知县一见,觉得不对劲。听差人一说,忙接过信一看,上面只四句话:只因叫于灌,才叫背磨扇;烦请送回来,等着挡猪圈。知县就说差人:“赶紧送回去呗。再把猪走丢了,咱还得跟人家赔猪哩。”差人再也不敢张狂。二回去于灌又回信道:灌是路边草,不是房上材;狗肉不上席,别再叫人来。
于灌那些故事,在霍阳可是妇孺皆知。他谁都敢捉弄:先生,父兄,官员,商人,小贩……
可彩琳并不像我小时那样听得津津有味,竟然睡着了。
上初中时,历史老师最爱讲这些。历史老师是个老头,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课“上完”后,常常还有大半的时间,他就给我们讲。当时他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还跑到他的办公室,叫他重新把那两首诗说了遍,记在了本子上。
民间的于灌是个“淘气鬼”,其实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大才子。霍阳县志上收录了不少他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华山赋》,是这样写的:
华山赋
观天下诸峰,直正峻秀者,惟华山。
山不旁倾,峰不他斜。即便西有长安帝都叠锦堆绣,东有泰山恩宠如日中天;即便南雨淫淫,即便北风酷寒。
一石直上直下,只身独立。高就高,矮就矮,无须大山扶,无须小山垫。石就石,土就土,不用草遮,不用树掩。
尊卑不仰龙凤,贵贱不仗神仙。
人凭才华,虎凭力量,山凭崇高,海凭宽广。
华山,道不并行,路不双过。身疲力竭,亲朋难施援手;践危履险,他人无从扶搀。上,凭自,下,靠己。故匮勇乏志者,莫登华山。
置身莲峰,恍若天外。极目远眺,黄河如丝似缕,城镇村庄,高楼阔宇,竟都不见了模样。足搅云河,指弹月亮。星若叶尖秋露,盈眶珠泪,颤颤晃晃,摇摇欲坠。
日出之前,天地浑然。俄尔壳破东方,渗出一滴橘光,如墨浸宣纸,油渍衣裳。转眼间,凤开杏屏,扇摇桃红。太阳若未睡足之学童,赖着被子,欲起还躺。
霞挥彩绸,云捧银装。雪绒鹤羽,环腰而裳。妆扮得华山亭亭玉立,愈发颀长。款款若天宫之娇娥,翩翩如芭蕾之舞娘。千山共舞,万木鼓掌。游人仿佛置身于瑶池宴上,天鹅湖旁。
待到日跃山头,云消雾散,气清风爽,宇碧穹蓝。再看华山,气宇轩昂似开天之盘古,铁骨铮铮如掀山之巨灵。
河鱼不匿,松鼠不藏。猿猱啸远,草虫鸣长。
如醉如痴,物我皆忘……
难怪穿岩凿壁,植柱吊索。即便相隔千里,舟车劳顿,全然不顾,攀难涉险,要抵峰巅。
民间若此,朝廷亦然。自古以来,帝祭王拜,世世代代。建庙宇,立牌坊,雕崖刻,著文章……
下山路上,垂首无语。回望莲峰,无限感伤。
世人于山厚爱有加,奈何待人却刻薄冷绝?!
昔孔子、商鞅、屈原、韩非、韩信、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岳飞、谭嗣同,秋瑾,孙中山……哪一个不是高山巍峨,风景壮丽!然而,孔子往六国而不纳,商鞅车裂,屈原沉河,韩非毒鸩,韩信竹戳,司马躏蹂,陶潜无着;李白狱难,杜甫困厄,岳飞喋血,谭被刀割,秋瑾赴义,孙文流落……
贤哲若此,何况平头百姓。冤狱丛生,草菅人命。民恨不身化厉鬼,六月飞雪!
岳飞之后,宋,武无良将,文无诤臣,先向辽贡,后向元降;明犹不醒,拱手满清;国难频发,八国联军,雪上加霜,倭寇入侵…… 亿万炎黄,任人鱼肉,万里家邦,任人宰割!
中华之事,在于民弱。体弱而百病至,民弱而百弊生!
“民胞物与,一视同仁。”为何只说不做,甚至说套做套,阳奉阴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句“清风不识字”,却灭了九族,弑了满门?
人不等同,难以凝聚;国无胸襟,何来盛强!殊不知:天无限而山高,地无限而水长,国无限而人才!
往事已矣,从头起,看今人!
扭头窗外,渐行渐远。却看群峰,昂首挺胸,皆是华山。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
争荣到丈人家拜年还没回来,他母亲在家,一见我迷着眼打量了半天:“你,是不是照冬?”我叫了声婶。“眼不行了。雾得很,跟瞎子一样。”她把我让到厦里,给我网手里抓果子,“你妈也回来了?”“嗯。”“媳妇和娃也回来了?”“回来了。”“好好好。”
“你老三的房说到头没有?”“啥?啥说到头没有?”“年前不是说土地局寻事,挡住不叫盖?”“挡住不叫盖?为啥挡?”“都挡哩。谁家盖挡谁。就是要钱。”我正要细问,婶子说:“争娃回来了。”我竖起耳朵,外面没有动静,就说: “没有呀。”婶子说:“摩托响了。”她一说,我才听到真有摩托声。争荣一家四口挤在一辆摩托车上进了大门。我和婶子出了厦。换巧一见我:“好呀呀,咋是你?”争荣说:“红社说你早都回来了,钻到屋里也不出来。”孩子俩脸蛋冻得红扑扑的,我帮着把她们抱下来。“咋回来到这时候?”我问。换巧说:“你问他。见酒就没命了,喝得刚睡起来。”争荣把摩托支好,对换巧说:“去把咱厦里炉子抽着。再洗上一盘子苹果。”一会儿换巧端着一大盘红富士进来。我问:“这么大。咋不卖?”争荣说:“我下辈子说啥也不托生人了。”婶说:“大过年的,嘴里胡说啥哩。”我把苹果盘子挪到她跟前,她一张嘴,摆摆手:“牙不行了,咬不动了。”争娃接着说:“真的,托生个鸟鸟比人都强,也不做这么多难。”争荣边洗手边说,“前几年叫种烟哩,挣死争活盖烤烟楼哩。过几年没人收了。烟种不成了,又说咱这土质好,栽苹果没麻达,又买资料又搞培训。苹果成了,南方发大水,路冲了,又没人要了。你说这到底做啥好?我还心想这辈子就守着这个果园,没料还是靠不住。那天我一个人坐在沟埝埝上,看一伙雀雀飞来飞去。心想这人确实不如雀雀,雀雀也没这么多熬煎。”
换巧说炕热了。争荣起来:“走走走,今黑不回去了,好好谝谝。”
到了争荣厦里,我没上炕,说还有事。“你这甩手掌柜的,回来净吃哩,还有啥事?”争荣给我烟我挡了回去,他塞在自己嘴上,说,“唉!咱这一朋就我命不好。看过来看过去只有我枉累。我大死的早,我妈病病身子,也没个人帮。那天我和你老二谝哩。我就说,这几年你弟兄几个全凭你大了。你大在屋里照看着不说,地里活全做了,你和照丰才能一景在外面打工挣钱。要不是你大,屋里这事那事,在外头心哪能一景。”
争荣把苹果盘子往我跟前推:“咱俩要不喝两杯?你甭嫌我酒烂。”“改天吧。红社不是说约个时间到他屋里坐坐。”“明黑。都到我这儿。”“行。”换巧把茶泼好了,又让我坐炕上去。我说真的有事呢。争荣说:“你是不是哄我哩?你能有啥事?”“我老三房子你知道咋回事?”争荣扭头看着换巧,问:“照丰房子咋了?没听说有啥事。”换巧说:“好好的么。咋了?”“别装了!你妈刚才都给我说了。”
争荣低下头,又抬起,嘿嘿一笑:“其实我觉得这没啥。红社也给我叮咛了,说你大叫都给咱这一朋安顿一下,房子这事甭叫给你说。说是过年哩,叫你跟媳妇都高高兴兴的。”“到底咋回事?”“具体我也闹不清。反正盖房的都罚哩。去年年跟前咱村一共七家子,都叫罚了。人家把钱一缴都叫盖了,就你兄弟没叫盖。”……
照丰一个人坐在院里拿瓦刀抠着旧砖上的水泥块。我走过去说:“也换个大点的灯泡,看见看不见?”他回过头,立起:“没事。”他扔下瓦刀,抹掉手套,“到厦里。”“丽芳哩?”“陪我姐在那边打扑克哩。”到厦里他把炉子抽开:“你坐炕上?”“不坐了。房到底咋回事?”他扑挲了半天头发:“没事,都说到头了。你甭管。”“我咋听说人家把罚款缴了都让盖了,咱咋给挡住不让盖?”“是后巷寻事哩。要叫把墙往里存哩。”“存就存点,宽点窄点还不都一样住?安安宁宁把房先盖了。”“要是开始叫存,我肯定往里存。关键是把地基都打好了,墙都砌对了,梁都凝固了,没法改动了。”他吸溜了下鼻子,“土地所这伙就是这样闹哩。盖半截了才来挡,好要钱。”“钱都给了,土地所咋还挡?”“现在不管土地所的事。土地所叫咱把村上安顿好,只要村上没人再寻事,你就盖你的,他的不挡。”“罚了多少钱?”“都到头了,协议也签了。初六就盖。”“到底罚了多钱?”“你甭问了,都到头了。”“多少?”“……一共,两千。”“两千?”“人家说等房盖成了,按实际超占的面积最后再算,多退少补。”“超占?咋超占了?”“是按土地证上尺寸,就是宽了一米。”“咱这是老院子,又不是新院子。咋能超呢?”“我也弄不清,反正就是不符。”“那你没问大咋回事?”“大也也说不清。都二十多年了。”看我纳闷,照丰就说,“都已经说到头了,没事了。”“我主要的意思是,大脾气急,心小,年纪也大了,甭再叫跟上着气。存就存点,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把房盖了就对咧。”“我知道。所以他罚两千我就给两千。只要把房顺顺利利盖了,大和妈不要跟上着气,他再要两千我还给。”“钱够不够?”“够咧够咧。”
初六,母亲一大早把饭就做好了。我和彩琳只吃了两口。照永和改兰提着包,照丰抱着睡得还没完全清醒的芮锐。车都坐满了,父亲在给我们占着座位。她知道彩琳晕车,还占了司机旁边那个位子。车主一见我就说:“你大昨黑跑来问车几点走。说你媳妇晕车,叫我给留个坐。还不放心,一早又跑来了。我早上起来一开门,见他一个人立在门口。咋,你妈不去了?”“嗯。”
母亲说过年芮锐也能送幼儿园了,天也慢慢暖和了,她不想去了,家里这么多活,照丰还要盖房子……
车还在等人。我让父亲他们回去,天冷。看他们走了我才上了车。照永转了圈又回来。车发动了,才给彩琳说,他把票买过了。
到了县城,我们等倒换的班车。我拿出手机,先给余书记打了个电话,然后给吕经理打,他好像还没起床:“谁呀?”“我,照冬。”他打着哈欠:“芮经理。年过的好!”“你也好!”“我老毬样。有啥事?”“也没啥事。我今天回去,给你打个电话。”“单位也不忙,想呆就多呆上两天。”“屋里也没啥事。”“要不叫个车去接你?”“不了不了。班车很顺。”“芮经理,你知道不知道?这一伙初三都上班了。”“咋叫初三上班?”“我没叫上,是他们自己上的。我问裕旺,咋叫人这早就上班?裕旺说:‘完不成任务你给发工资?’哈哈哈。咱这笼头看来是挽对咧。我给丁局长打电话,丁局长也高兴的……我看公司这事算是顺辙了,以后咱俩一门心思跑外头。”彩琳在旁边一个劲催我,说她的胳膊都要断了,要我抱孩子。我让她把芮锐叫醒,她不愿意。吕经理在那边问:“你真的不要车去接你?”彩琳听着了,急忙给我使眼色。我说:“不用不用。”然后把手机挂了。彩琳把孩子往我怀里一塞,扭头就走。我问她去哪,她说:“厕所!这鬼地方把人都能冻死。”
她回来坐上车,头往后背上一仰,假睡。我一捅她胳肢窝,她扑哧笑了,一拨拉我的手:“离远离远!跟上你一点光都粘不上。”“我这人命苦你又不是不知道。车越好越晕,越烂越没事。没办法。”她不言语。
到尹庄路口了,我指给彩琳:“啥时有机会领你到那村里转转。”彩琳把目光扭向窗外,瞅了一会儿说:“烂村子有啥看的?”“那村里可出了个我霍阳的大名人。”“谁么?”“于灌?”“于灌?咋没听过?是做啥的?”“是个蔫怪。”“蔫怪?啥是蔫怪?”我就给她讲于灌的故事,也让彩琳高兴高兴。
有一回,新来的县太爷写了封信派手下差人去请于灌。差人到村口碰见个拾粪的老汉,上前就问:“老汉,于灌家住哪?”老汉一看那差人盛气凌人的样子,就说:“我就是。”差人端详了半天,说:“走。县太爷叫你去一趟。”“做啥呀?”“我咋知道做啥呀?”“你不知道做啥呀,我跑去做啥呀?我走了你给我拾粪呀?拾不下粪老婆不叫吃饭你管我饭呀?”差人这才想起还有封信,就取出来给了他:“给,你自己看。”于灌拆开一看嘿嘿就笑:“你们县太爷也真是,啥不喜欢,偏喜欢这里的磨扇。走,我帮他挑个好的去。”就引上差人到了一个猪圈跟前:“给,背走吧。”“啥,把啥背走?”“磨扇呀。你家县太爷在信里说得清清楚楚。说他喜欢我们村的磨扇,叫我挑上个好的让你背回去。”差人信以为真,只好背上。刚要走,于灌说:“你先等下,我给写个回信。”就把那信纸翻过来,爬在差人背着的磨扇上写信。信写好了,塞到差人兜里。差人挣死挣活背到县衙,知县一见,觉得不对劲。听差人一说,忙接过信一看,上面只四句话:只因叫于灌,才叫背磨扇;烦请送回来,等着挡猪圈。知县就说差人:“赶紧送回去呗。再把猪走丢了,咱还得跟人家赔猪哩。”差人再也不敢张狂。二回去于灌又回信道:灌是路边草,不是房上材;狗肉不上席,别再叫人来。
于灌那些故事,在霍阳可是妇孺皆知。他谁都敢捉弄:先生,父兄,官员,商人,小贩……
可彩琳并不像我小时那样听得津津有味,竟然睡着了。
上初中时,历史老师最爱讲这些。历史老师是个老头,上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课“上完”后,常常还有大半的时间,他就给我们讲。当时他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还跑到他的办公室,叫他重新把那两首诗说了遍,记在了本子上。
民间的于灌是个“淘气鬼”,其实他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大才子。霍阳县志上收录了不少他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华山赋》,是这样写的:
华山赋
观天下诸峰,直正峻秀者,惟华山。
山不旁倾,峰不他斜。即便西有长安帝都叠锦堆绣,东有泰山恩宠如日中天;即便南雨淫淫,即便北风酷寒。
一石直上直下,只身独立。高就高,矮就矮,无须大山扶,无须小山垫。石就石,土就土,不用草遮,不用树掩。
尊卑不仰龙凤,贵贱不仗神仙。
人凭才华,虎凭力量,山凭崇高,海凭宽广。
华山,道不并行,路不双过。身疲力竭,亲朋难施援手;践危履险,他人无从扶搀。上,凭自,下,靠己。故匮勇乏志者,莫登华山。
置身莲峰,恍若天外。极目远眺,黄河如丝似缕,城镇村庄,高楼阔宇,竟都不见了模样。足搅云河,指弹月亮。星若叶尖秋露,盈眶珠泪,颤颤晃晃,摇摇欲坠。
日出之前,天地浑然。俄尔壳破东方,渗出一滴橘光,如墨浸宣纸,油渍衣裳。转眼间,凤开杏屏,扇摇桃红。太阳若未睡足之学童,赖着被子,欲起还躺。
霞挥彩绸,云捧银装。雪绒鹤羽,环腰而裳。妆扮得华山亭亭玉立,愈发颀长。款款若天宫之娇娥,翩翩如芭蕾之舞娘。千山共舞,万木鼓掌。游人仿佛置身于瑶池宴上,天鹅湖旁。
待到日跃山头,云消雾散,气清风爽,宇碧穹蓝。再看华山,气宇轩昂似开天之盘古,铁骨铮铮如掀山之巨灵。
河鱼不匿,松鼠不藏。猿猱啸远,草虫鸣长。
如醉如痴,物我皆忘……
难怪穿岩凿壁,植柱吊索。即便相隔千里,舟车劳顿,全然不顾,攀难涉险,要抵峰巅。
民间若此,朝廷亦然。自古以来,帝祭王拜,世世代代。建庙宇,立牌坊,雕崖刻,著文章……
下山路上,垂首无语。回望莲峰,无限感伤。
世人于山厚爱有加,奈何待人却刻薄冷绝?!
昔孔子、商鞅、屈原、韩非、韩信、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岳飞、谭嗣同,秋瑾,孙中山……哪一个不是高山巍峨,风景壮丽!然而,孔子往六国而不纳,商鞅车裂,屈原沉河,韩非毒鸩,韩信竹戳,司马躏蹂,陶潜无着;李白狱难,杜甫困厄,岳飞喋血,谭被刀割,秋瑾赴义,孙文流落……
贤哲若此,何况平头百姓。冤狱丛生,草菅人命。民恨不身化厉鬼,六月飞雪!
岳飞之后,宋,武无良将,文无诤臣,先向辽贡,后向元降;明犹不醒,拱手满清;国难频发,八国联军,雪上加霜,倭寇入侵…… 亿万炎黄,任人鱼肉,万里家邦,任人宰割!
中华之事,在于民弱。体弱而百病至,民弱而百弊生!
“民胞物与,一视同仁。”为何只说不做,甚至说套做套,阳奉阴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句“清风不识字”,却灭了九族,弑了满门?
人不等同,难以凝聚;国无胸襟,何来盛强!殊不知:天无限而山高,地无限而水长,国无限而人才!
往事已矣,从头起,看今人!
扭头窗外,渐行渐远。却看群峰,昂首挺胸,皆是华山。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