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 牛皮纸
三年级老师都换了,打三年级开始,也有了作文课。第一堂课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作文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平时就要多观察、多留心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记叙文,一般分成三部分写。第一部分是开头;第二部分是中心,就是叙述事实,主要就是好人好事;第三部分是对自己的启发和教育,就是表决心。”接着读范文,然后出题目让我们参照着写。题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结果同学们改梁换柱,把城里搀老奶奶过马路换成扶老爷爷过巷道。我写的是帮老爷爷推粪车上坡的事。
不知怎么回事,我不喜欢作文。
父亲利用空闲时间,打了很多胡基。等胡基干了,父亲和母亲就着手盖门房了。
我爬在院台上写作业,就听父亲又催母亲。母亲后来嚷囔开了。我写完作业,就去帮母亲。母亲把和好的泥铲到布袋里,和我一块抬了过去。父亲在房上看见了,就说母亲:“两锨烂泥我就不信你提不动?”“你下来试一下!”母亲没好气地说,“盖房哩么,活这么重,你也叫上个人。社生家蓬个猪圈,你从头帮到尾。”父亲说:“就有多重?一间烂房房,又不是正二八经房子。来个人你甭管饭?管个饭菜呀酒的,值不值得?我不知道叫个人轻省?”母亲说:“自家盖也不用这么急,把人能逼死。女的哪能跟你男的比?从晌午吃了饭到现在,我歇过一下没有?浑身都能疼死。”父亲说:“拖拖拉拉你都不嫌屋里摆一河滩看着难受。”父亲把泥吊上去,倒了,把布袋扔了下来。我过去拾,就听父亲说:“叫你妈弄。你写你字去。”“我都写完了。”母亲也说我:“你看你书去。”“我都看完了。”我拾起袋子,铺到泥堆旁边。父亲没再说啥,只是拿眼睛瞪着母亲。
戏楼门口来了三辆汽车,车厢装得满满的,我还以为要唱大戏了。等放学回来一看,门口的门柱上挂起了一个大牌子,写的是:霍阳县抽黄指挥部。旁边的围墙上刷起大标语:毛主席指示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又过了几天,来了好多知青。我家上房住了一二十个,他们打地铺。爷爷奶奶原来住的屋子打扫了出来,住了四个女的。家里住了二十多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后来大队知青院盖好了,上房打地铺的那些男的都搬走了,那几个女的却一直住了下来。她们让我就像电影里的那样,叫他们阿姨。
她们白天下滩干活,晚上回来就坐我们炕上和母亲一块做活。母亲纳鞋底,她们织毛衣。她们爱喝母亲熬的小米汤,爱吃红薯。常常把自己的白杠子馍给我们。她们早上总是抢着扫院子。
戏楼成了预制板厂。四四方方的水泥板做好后,都运到滩下砌了水渠。
戏楼里彻夜灯火通明。不几天,我就和抽黄指挥部的那些人混熟了,没事就到里面玩。春天,围墙边的洋槐花开了,我照样爬到树上去捋。可小宝建西他们不敢,怕那些人。
戏楼后面有几间老房子,门窗都坏了。前年开批斗会,一老头从高凳子上栽下死了,尸体在那间屋里停了好几天,吓得我们好长时间都不敢到那里去玩。
老房子一角都塌了,房顶长满了瓦松,旁边有颗榆树和桐树。有时偷懒,不想到地里打猪草,就爬上房檐拔些瓦松,再捋些榆叶。桐树一开花,几枝桐树花就是一大笼,省下的时间就能玩了。
星期天起迟了,我提上笼跑到这里。戏楼里宁宁静静的,工人们今天休息。
一上到房顶,我就看见里面堆了一大堆的废水泥袋。我从房上下来,立门口瞅了半天,一想起那老头光着脚的尸体,头皮就发紧。可我还是跨了进去。
水泥袋子有好几层,里外两层脏些,中间那几层全是干净的。这不光能包书皮,还能裁成本子写作业。这下可不要买本子了。我象是发现了珍宝,跪在地上,拣那些比较浑全的,把里外两层撕了,中间的留下。这下,一点也想不起那老头了。干了整整一晌午,挑出的牛皮纸足足有一米高。
跑了三回,我才把它们搬完。
一回到家,从窗台上拿了镰刀头,都裁成十六开大小。拿针纳不透,就用洋钉先钉个眼,然后穿上绳子绑好。我用手拍了拍,又一张一张揭了揭,心里美滋滋的。
母亲回来了,我举到她眼前看。她就问我哪儿弄的这么多牛皮纸。我说戏楼里:“妈,以后再不用买粉莲纸了。”
母亲在后院喊我:“你是不是没去给猪打草?”啊。我拔腿就跑。还好,笼还在房上,没被别人拿走。
老师发练习作业,指头敲着我的牛皮纸本子,揶揄说:“照冬,你是不是得给我买副眼镜?”
几乎天天我都要往戏楼跑一回,看看有没有新放的。这个秘密我谁也没告诉,怕他们知道了跟我抢。摘好了,用绳子一捆,这样背着比抱着轻松。有一回,叫里面的人逮住了。他把我带到房子里,叫我解开,翻了翻,说我偷东西。我说这是烂牛皮纸,是你们剩下不要的。“谁说不要了?”“这都破了还能做啥?”“那你要这做啥?”“做本子。”“这能做本子?”“能。”
我跑回去拿来书包,从里头掏出两个本子,一本是语文练习,一本数学练习。他翻了翻,说:“以后不准再来了。”我背上书包刚转过身,他又说:“把这个背走。”
过了几天,他在戏楼门口叫我。我跟着他到老房子跟前一瞧,一大摞整整齐齐的牛皮纸。“拿回去吧。”
姥姑家女儿订婚回来搭了一盘肉馍,我给他拿了三个。
老师让我们从家长要两毛八,说是买练习册。这是我们头一次用练习册。以前的练习题都是老师抄黑板上,大家再抄到练习本上做。有练习册就不用再抄题了,在上面可以直接做。
老师催了三回,可还有十一位同学没拿钱来,其中就有我。老师问我为啥不买练习册,我说把题抄下来,搁本子上一样做。老师问我:“都不买你上哪抄去?”“不是有好多同学买了?”“他们如果都和你们几个一样,你还抄啥抄?这是学校的决定,不买不行!”老师生气了,“我就不信你们家里连三毛钱都没有?要是后晌还不拿钱,你们就甭上课!”
老师说到做到,下午整堂课我们都站在教室外面。
放学路上,我借了小宝的练习册。一回到家,就挑出带油光的颜色最浅的那种牛皮纸,照大小裁好。等把整个练习册誊写完,天都快亮了。
我高兴地跑到学校,可老师连看都不看往地上一扔。我拾起来拍了拍上面的土,扭头就走。
最终我还是没买。
星期六中午放学时,老师们要到镇上去开会,下午不用上学了。放学时,班主任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演电影:《闪闪的红星》。希望大家认真看。下一篇的作文就写观后感。”我们一口气跑到戏楼。没有电影箱呀。可是中间的水泥板已经收拾干净了。我问那些工人,他们说:“不演电影腾地方做啥?”
搁以往,半后晌放映队就来了,可至今还没有踪影。原来我们村是后半夜,前半夜在邻村放。有些人就撵到邻村,这样就能看两遍。我也闹着要去,可妈妈不让。
电影开始了。嗬,彩色的!
可一看完,心里感到有些怪怪的。觉得那潘冬子不像个小孩子,和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嘎子不一样。嘎子又是摸鱼,又是上树,又是放自行车胎气,又是塞烟筒,摔跤输了还耍赖皮,哈哈,真有意思。
星期一早上一到学校,同学们三五一堆,兴致勃勃地讲着电影里面的情节。音乐课上,老师还给我们教里面的歌:闪闪的红星放光彩……
我就问我同桌:“你觉得《闪闪的红星》和《小兵张嘎》哪个好看?”他不加思索:“当然潘冬子,彩色的。”我没敢说嘎子好,脑子拿不定主意。或许就是潘冬子好,要不老师怎么没让写嘎子的观后感呢?可我心里还是喜欢嘎子。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
不知怎么回事,我不喜欢作文。
父亲利用空闲时间,打了很多胡基。等胡基干了,父亲和母亲就着手盖门房了。
我爬在院台上写作业,就听父亲又催母亲。母亲后来嚷囔开了。我写完作业,就去帮母亲。母亲把和好的泥铲到布袋里,和我一块抬了过去。父亲在房上看见了,就说母亲:“两锨烂泥我就不信你提不动?”“你下来试一下!”母亲没好气地说,“盖房哩么,活这么重,你也叫上个人。社生家蓬个猪圈,你从头帮到尾。”父亲说:“就有多重?一间烂房房,又不是正二八经房子。来个人你甭管饭?管个饭菜呀酒的,值不值得?我不知道叫个人轻省?”母亲说:“自家盖也不用这么急,把人能逼死。女的哪能跟你男的比?从晌午吃了饭到现在,我歇过一下没有?浑身都能疼死。”父亲说:“拖拖拉拉你都不嫌屋里摆一河滩看着难受。”父亲把泥吊上去,倒了,把布袋扔了下来。我过去拾,就听父亲说:“叫你妈弄。你写你字去。”“我都写完了。”母亲也说我:“你看你书去。”“我都看完了。”我拾起袋子,铺到泥堆旁边。父亲没再说啥,只是拿眼睛瞪着母亲。
戏楼门口来了三辆汽车,车厢装得满满的,我还以为要唱大戏了。等放学回来一看,门口的门柱上挂起了一个大牌子,写的是:霍阳县抽黄指挥部。旁边的围墙上刷起大标语:毛主席指示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又过了几天,来了好多知青。我家上房住了一二十个,他们打地铺。爷爷奶奶原来住的屋子打扫了出来,住了四个女的。家里住了二十多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后来大队知青院盖好了,上房打地铺的那些男的都搬走了,那几个女的却一直住了下来。她们让我就像电影里的那样,叫他们阿姨。
她们白天下滩干活,晚上回来就坐我们炕上和母亲一块做活。母亲纳鞋底,她们织毛衣。她们爱喝母亲熬的小米汤,爱吃红薯。常常把自己的白杠子馍给我们。她们早上总是抢着扫院子。
戏楼成了预制板厂。四四方方的水泥板做好后,都运到滩下砌了水渠。
戏楼里彻夜灯火通明。不几天,我就和抽黄指挥部的那些人混熟了,没事就到里面玩。春天,围墙边的洋槐花开了,我照样爬到树上去捋。可小宝建西他们不敢,怕那些人。
戏楼后面有几间老房子,门窗都坏了。前年开批斗会,一老头从高凳子上栽下死了,尸体在那间屋里停了好几天,吓得我们好长时间都不敢到那里去玩。
老房子一角都塌了,房顶长满了瓦松,旁边有颗榆树和桐树。有时偷懒,不想到地里打猪草,就爬上房檐拔些瓦松,再捋些榆叶。桐树一开花,几枝桐树花就是一大笼,省下的时间就能玩了。
星期天起迟了,我提上笼跑到这里。戏楼里宁宁静静的,工人们今天休息。
一上到房顶,我就看见里面堆了一大堆的废水泥袋。我从房上下来,立门口瞅了半天,一想起那老头光着脚的尸体,头皮就发紧。可我还是跨了进去。
水泥袋子有好几层,里外两层脏些,中间那几层全是干净的。这不光能包书皮,还能裁成本子写作业。这下可不要买本子了。我象是发现了珍宝,跪在地上,拣那些比较浑全的,把里外两层撕了,中间的留下。这下,一点也想不起那老头了。干了整整一晌午,挑出的牛皮纸足足有一米高。
跑了三回,我才把它们搬完。
一回到家,从窗台上拿了镰刀头,都裁成十六开大小。拿针纳不透,就用洋钉先钉个眼,然后穿上绳子绑好。我用手拍了拍,又一张一张揭了揭,心里美滋滋的。
母亲回来了,我举到她眼前看。她就问我哪儿弄的这么多牛皮纸。我说戏楼里:“妈,以后再不用买粉莲纸了。”
母亲在后院喊我:“你是不是没去给猪打草?”啊。我拔腿就跑。还好,笼还在房上,没被别人拿走。
老师发练习作业,指头敲着我的牛皮纸本子,揶揄说:“照冬,你是不是得给我买副眼镜?”
几乎天天我都要往戏楼跑一回,看看有没有新放的。这个秘密我谁也没告诉,怕他们知道了跟我抢。摘好了,用绳子一捆,这样背着比抱着轻松。有一回,叫里面的人逮住了。他把我带到房子里,叫我解开,翻了翻,说我偷东西。我说这是烂牛皮纸,是你们剩下不要的。“谁说不要了?”“这都破了还能做啥?”“那你要这做啥?”“做本子。”“这能做本子?”“能。”
我跑回去拿来书包,从里头掏出两个本子,一本是语文练习,一本数学练习。他翻了翻,说:“以后不准再来了。”我背上书包刚转过身,他又说:“把这个背走。”
过了几天,他在戏楼门口叫我。我跟着他到老房子跟前一瞧,一大摞整整齐齐的牛皮纸。“拿回去吧。”
姥姑家女儿订婚回来搭了一盘肉馍,我给他拿了三个。
老师让我们从家长要两毛八,说是买练习册。这是我们头一次用练习册。以前的练习题都是老师抄黑板上,大家再抄到练习本上做。有练习册就不用再抄题了,在上面可以直接做。
老师催了三回,可还有十一位同学没拿钱来,其中就有我。老师问我为啥不买练习册,我说把题抄下来,搁本子上一样做。老师问我:“都不买你上哪抄去?”“不是有好多同学买了?”“他们如果都和你们几个一样,你还抄啥抄?这是学校的决定,不买不行!”老师生气了,“我就不信你们家里连三毛钱都没有?要是后晌还不拿钱,你们就甭上课!”
老师说到做到,下午整堂课我们都站在教室外面。
放学路上,我借了小宝的练习册。一回到家,就挑出带油光的颜色最浅的那种牛皮纸,照大小裁好。等把整个练习册誊写完,天都快亮了。
我高兴地跑到学校,可老师连看都不看往地上一扔。我拾起来拍了拍上面的土,扭头就走。
最终我还是没买。
星期六中午放学时,老师们要到镇上去开会,下午不用上学了。放学时,班主任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演电影:《闪闪的红星》。希望大家认真看。下一篇的作文就写观后感。”我们一口气跑到戏楼。没有电影箱呀。可是中间的水泥板已经收拾干净了。我问那些工人,他们说:“不演电影腾地方做啥?”
搁以往,半后晌放映队就来了,可至今还没有踪影。原来我们村是后半夜,前半夜在邻村放。有些人就撵到邻村,这样就能看两遍。我也闹着要去,可妈妈不让。
电影开始了。嗬,彩色的!
可一看完,心里感到有些怪怪的。觉得那潘冬子不像个小孩子,和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嘎子不一样。嘎子又是摸鱼,又是上树,又是放自行车胎气,又是塞烟筒,摔跤输了还耍赖皮,哈哈,真有意思。
星期一早上一到学校,同学们三五一堆,兴致勃勃地讲着电影里面的情节。音乐课上,老师还给我们教里面的歌:闪闪的红星放光彩……
我就问我同桌:“你觉得《闪闪的红星》和《小兵张嘎》哪个好看?”他不加思索:“当然潘冬子,彩色的。”我没敢说嘎子好,脑子拿不定主意。或许就是潘冬子好,要不老师怎么没让写嘎子的观后感呢?可我心里还是喜欢嘎子。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