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第三十二章
并非是胤礽心慈手软而不去处理,而是因为胤礽知道,这件事之后必定会传出去,只不过一些时间的问题罢了。等到之后,全看康熙的反应如何,若是不打算现在就弃掉自己这枚棋子,必定会出面吩咐人处理这件事。即便是康熙不打算出面理会此事,大阿哥也不会坐视不理,两人中不管是谁,也都比自己出面去处理好多了。
何况,处境如何他已经无心再去担心,思虑多了这样的事,终是有一日会感觉厌烦的。清明前后沿河的垂柳,静静倒影在水中,湖光水色静然若秋。远山深处的人家,家家户户中早已燃起了缕缕的炊烟,飘散在山中深处,与宫内沿袭着的只用早晚两膳的传统不同,汉人们一向都是日食三餐,甚少贻误。
薄暮昏黄,斜阳已渐渐沉入西山之中,南来北往的飞鸟,依旧在空中不断徘徊。御船向远处行去,渐渐已看不到了燃着炊烟的山里农家,而等过了这重重叠叠的碧山之后,便是到了花柳繁盛的京城境内。胤礽站在窗旁,眺望着夕阳下显得的壮美的运河河面,白皙如玉的指尖在窗框上轻敲着,悠闲如斯却不知在思量着什么。
直到月色已清淡的映照在河面时,胤礽方才离开窗前,但愿回京后的形势不要过于复杂才好,混乱中逃离宫廷,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时机。
行过武清,没过几日便到了京城,到京城时已是三月十八日了。从正月初八启行,已经辗转过了数月,去时还是漫天的大雪纷飞,来时却已是和风细雨的阳春三月。本来此次若胤礽不离京的话,应是由胤礽来负责接驾的事宜,率领百官诸臣前去迎接圣驾回宫。不过如今大阿哥随着康熙南巡,胤礽也在之后离开京城加入南巡之列,接驾的事宜按长幼之分则落到三阿哥胤祉的身上。
在胤礽的眼中,三阿哥胤祉一直是个博学文人的形容,进退有度,从不过于的显露自己。上一世曾与自己交好,但却不过是利益所趋,并且不难看出这里面也有着他皇父的意思。在后来诸位阿哥的储位之争中,是那些阿哥动作最小的,恐怕也是其中最清楚局势的罢,只可惜最后却不得善终,费尽心思妄想猜透局势,为自己安排最好的一条路,但最后仍旧棋差一着,也不过是个可悲的人罢了。
但在那场被后世称作九子夺嫡的争夺之中,又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呢,只不过是分输得如何罢了,一手布下这场局的皇父,亦是如此。
道路两旁的湿润泥土中已有春草在生长,依稀能听见枝上黄莺清脆婉转的声音,胤礽坐在轿内,随着南巡的队伍一同返回宫中。三阿哥胤祉将会在午门率领百官迎驾,到时人皆散后他便可以回去毓庆宫休息,其余的事他也无意参合进去。
不过跟着一同迎驾的人中,胤礽想着渐渐勾起一抹笑意,四阿哥胤禛他们应该也会在其中罢。清整过后的道路分外寂静,只有树梢上的黄鹂尚还在枝上鸣唱轻吟,行过长街后逐渐靠近了朱墙黄瓦的繁华紫禁城,而午门外胤祉率领着文武百官正在那儿候着。
轿子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那是预示着将要到午门了,轿子差不多行了一刻钟,便已正式停下了。胤礽伸手拂开面前的轿帘,正午的阳光斜射下来,照在眼前巍峨的朱红宫墙上,俱是皇家的威严凛然之感,但却无端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胤礽微薄的唇轻轻勾起,撩着轿帘下了铺满着锦绣的轿子,前面是康熙的御辇,午门外尽是站满了人们,胤礽有些看不清前面迎驾的人群。胤祉率领着其他年幼的皇子们和百官在午门外齐齐跪下,向康熙和胤礽叩首行礼,“臣等恭迎皇上、皇太子殿下回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万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熙熙攘攘的声音传到耳边,但胤礽却有种模糊之感,仿佛那个被人称呼着千岁千千岁的人,并不是自己。
千秋万代长盛不衰,不过以往君王自私而又美好的奢愿罢了,却一直遗留到了今日。人间百年已是难得,何况是千载,这样的话自己不会相信,恐怕自己皇父的心中也是从未信过的罢。而这样的称呼,却是象征着皇家之中那至高无上的荣耀,引着一个个人如同飞蛾扑火般争夺那个位置,直到在炽热的烛火中灰飞烟灭。
但又有谁能记得,初睁开那双眼眸时,所见到的东西。曾经的自己被这样众星拱月般的日子中,迷失在的不是这场蛊惑人心的权欲醉梦中,而是迷失在那人温和而又深邃的眼眸中,和唇边勾起的那一丝宠溺笑意,然后困在自缚的茧中,再也挣脱不出。
迎驾的皇室宗亲和文武官员行过礼后,胤礽随着胤褆一同走到了康熙身后,面前来迎驾的皇子中三阿哥胤祉站在最前面,正跟康熙说着什么,面容儒雅谈吐斯文,眉间隐隐带着一股文人的清傲之气,的确是诸位皇子中最为像一名文人的皇子。
但再如何谦雅的形容,亦不能忽视胤祉眼中那点点的微光,似乎点亮了那双眼眸,让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一般。这样的一双眼眸,胤礽曾看过了许多,譬如从前的十四阿哥胤祯,譬如现今随在自己身旁的魏晓安。胤礽弯起唇角,想不到这样的一次离京,反而带来了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啊。
胤礽移开了眼眸,转而望向站在胤祉身旁的四阿哥胤禛,四阿哥到今年才算是十二的年纪,不过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似乎都很少从胤禛的脸上看到什么样的表情。尚还稚嫩的脸上一直是板着的,但在这个年龄上看起来却无端的有些好玩。
午时的阳光,虽然只是暮春,但却已有了些灼人之感。康熙和前来迎驾的诸位皇子和宗亲们简单说了些许话,便又重新乘上了轿,往乾清宫而去。诸位大臣和皇室宗亲俱可以先行散去,只有诸位皇子们随着一同过去了。
虽然是想直接返回毓庆宫休息,但终是不好就这么单独离开,亦想到康熙会否在回宫的第一日对自己的事有所决断。一路行至乾清宫随着进了前殿,正午的阳光透过门户映照下来,让殿内也不向平素那般有些光线暗淡,胤礽站在诸皇子之首,静静地听着坐在御座之上的康熙的话语声音。
说的也不过是些询问在京中的皇子近况如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胤礽却是在思量着,康熙什么时候才会提到自己离京的事。从南巡视到回京的途中,胤礽一次也未见康熙提过,的确是不知康熙心里究竟是如何想的。
当处在杭州时西湖畔,康熙对自己说的那句话,胤礽并未如何在意。因为即使是那番看起来极为包容的话,若是只说给自己听,也是完全无任何作用的。这件事康熙既然愿意众人皆知,那对如何处置自己一事上,也只是需要说给众人听,而不是自己。
这样一直将这件事拖着下去,任由其自然发展,对自己并不算一件好的事,何况是目前皇父仍对自己在外人看来不清不楚的态度上。如今已回到宫中,皇父总该是应说出自己离京之事的处置事宜罢,无论或轻或重。即便无意去关心此事,事关国体,也总会有其他人向皇父过问一下此事的。
康熙询问完诸位皇子的情况后,未有再留下几位皇子,而是让诸位皇子都依次跪安了。胤礽见康熙只字未提自己的事后,亦打算跟着其他的皇子们离开,却在行过礼准备离开时,听到了身后的康熙的声音,“太子先留下,今日南巡回宫第一日,之后需随着朕一同过去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才是。”
胤礽停下脚步转回身望向康熙,回宫的第一日带着自己一同去向皇太后请安,如此便是皇父的表态了么。这样的表态,亦是代表着之后的事情处置轻重,胤礽留在了殿内静候着,待着之后随同康熙一起去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
皇太后原本居于慈仁宫,在二十一年的时候改建咸安宫作为皇太后的寝宫,便是今日的宁寿宫。胤礽知道的是后来没过几年,皇太后便会又迁往一座宁寿新宫,而那座后来年久失修的咸安宫便是曾经的自己余生的栖身之所。
康熙每次过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时,都知要避开慈宁宫,以免触景伤情想起已逝的太皇太后。但惟独自己才知,每次过宁寿宫时,思绪难言的心情。已经是不知道到底是苦涩亦或是黯然,还是如何的心情,只是尚还能忆起咸安宫中入秋时一片片从树上凋落而下的枯叶。
本以为那么多年过去始终会忘却,但直到初次踏入咸安宫时的那一刻,才发觉有些东西即便是过去再久也忘却不了。以为那么多年没有想起过了,其实不过只是沉淀在了记忆深处罢了,等到不知何时何刻便会再次的想起,而那些以为深入骨髓永不会忘却的东西,却能在转瞬之间便忘却。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慢慢努力……
何况,处境如何他已经无心再去担心,思虑多了这样的事,终是有一日会感觉厌烦的。清明前后沿河的垂柳,静静倒影在水中,湖光水色静然若秋。远山深处的人家,家家户户中早已燃起了缕缕的炊烟,飘散在山中深处,与宫内沿袭着的只用早晚两膳的传统不同,汉人们一向都是日食三餐,甚少贻误。
薄暮昏黄,斜阳已渐渐沉入西山之中,南来北往的飞鸟,依旧在空中不断徘徊。御船向远处行去,渐渐已看不到了燃着炊烟的山里农家,而等过了这重重叠叠的碧山之后,便是到了花柳繁盛的京城境内。胤礽站在窗旁,眺望着夕阳下显得的壮美的运河河面,白皙如玉的指尖在窗框上轻敲着,悠闲如斯却不知在思量着什么。
直到月色已清淡的映照在河面时,胤礽方才离开窗前,但愿回京后的形势不要过于复杂才好,混乱中逃离宫廷,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时机。
行过武清,没过几日便到了京城,到京城时已是三月十八日了。从正月初八启行,已经辗转过了数月,去时还是漫天的大雪纷飞,来时却已是和风细雨的阳春三月。本来此次若胤礽不离京的话,应是由胤礽来负责接驾的事宜,率领百官诸臣前去迎接圣驾回宫。不过如今大阿哥随着康熙南巡,胤礽也在之后离开京城加入南巡之列,接驾的事宜按长幼之分则落到三阿哥胤祉的身上。
在胤礽的眼中,三阿哥胤祉一直是个博学文人的形容,进退有度,从不过于的显露自己。上一世曾与自己交好,但却不过是利益所趋,并且不难看出这里面也有着他皇父的意思。在后来诸位阿哥的储位之争中,是那些阿哥动作最小的,恐怕也是其中最清楚局势的罢,只可惜最后却不得善终,费尽心思妄想猜透局势,为自己安排最好的一条路,但最后仍旧棋差一着,也不过是个可悲的人罢了。
但在那场被后世称作九子夺嫡的争夺之中,又有谁是真正的赢家呢,只不过是分输得如何罢了,一手布下这场局的皇父,亦是如此。
道路两旁的湿润泥土中已有春草在生长,依稀能听见枝上黄莺清脆婉转的声音,胤礽坐在轿内,随着南巡的队伍一同返回宫中。三阿哥胤祉将会在午门率领百官迎驾,到时人皆散后他便可以回去毓庆宫休息,其余的事他也无意参合进去。
不过跟着一同迎驾的人中,胤礽想着渐渐勾起一抹笑意,四阿哥胤禛他们应该也会在其中罢。清整过后的道路分外寂静,只有树梢上的黄鹂尚还在枝上鸣唱轻吟,行过长街后逐渐靠近了朱墙黄瓦的繁华紫禁城,而午门外胤祉率领着文武百官正在那儿候着。
轿子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那是预示着将要到午门了,轿子差不多行了一刻钟,便已正式停下了。胤礽伸手拂开面前的轿帘,正午的阳光斜射下来,照在眼前巍峨的朱红宫墙上,俱是皇家的威严凛然之感,但却无端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胤礽微薄的唇轻轻勾起,撩着轿帘下了铺满着锦绣的轿子,前面是康熙的御辇,午门外尽是站满了人们,胤礽有些看不清前面迎驾的人群。胤祉率领着其他年幼的皇子们和百官在午门外齐齐跪下,向康熙和胤礽叩首行礼,“臣等恭迎皇上、皇太子殿下回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万岁、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熙熙攘攘的声音传到耳边,但胤礽却有种模糊之感,仿佛那个被人称呼着千岁千千岁的人,并不是自己。
千秋万代长盛不衰,不过以往君王自私而又美好的奢愿罢了,却一直遗留到了今日。人间百年已是难得,何况是千载,这样的话自己不会相信,恐怕自己皇父的心中也是从未信过的罢。而这样的称呼,却是象征着皇家之中那至高无上的荣耀,引着一个个人如同飞蛾扑火般争夺那个位置,直到在炽热的烛火中灰飞烟灭。
但又有谁能记得,初睁开那双眼眸时,所见到的东西。曾经的自己被这样众星拱月般的日子中,迷失在的不是这场蛊惑人心的权欲醉梦中,而是迷失在那人温和而又深邃的眼眸中,和唇边勾起的那一丝宠溺笑意,然后困在自缚的茧中,再也挣脱不出。
迎驾的皇室宗亲和文武官员行过礼后,胤礽随着胤褆一同走到了康熙身后,面前来迎驾的皇子中三阿哥胤祉站在最前面,正跟康熙说着什么,面容儒雅谈吐斯文,眉间隐隐带着一股文人的清傲之气,的确是诸位皇子中最为像一名文人的皇子。
但再如何谦雅的形容,亦不能忽视胤祉眼中那点点的微光,似乎点亮了那双眼眸,让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一般。这样的一双眼眸,胤礽曾看过了许多,譬如从前的十四阿哥胤祯,譬如现今随在自己身旁的魏晓安。胤礽弯起唇角,想不到这样的一次离京,反而带来了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啊。
胤礽移开了眼眸,转而望向站在胤祉身旁的四阿哥胤禛,四阿哥到今年才算是十二的年纪,不过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似乎都很少从胤禛的脸上看到什么样的表情。尚还稚嫩的脸上一直是板着的,但在这个年龄上看起来却无端的有些好玩。
午时的阳光,虽然只是暮春,但却已有了些灼人之感。康熙和前来迎驾的诸位皇子和宗亲们简单说了些许话,便又重新乘上了轿,往乾清宫而去。诸位大臣和皇室宗亲俱可以先行散去,只有诸位皇子们随着一同过去了。
虽然是想直接返回毓庆宫休息,但终是不好就这么单独离开,亦想到康熙会否在回宫的第一日对自己的事有所决断。一路行至乾清宫随着进了前殿,正午的阳光透过门户映照下来,让殿内也不向平素那般有些光线暗淡,胤礽站在诸皇子之首,静静地听着坐在御座之上的康熙的话语声音。
说的也不过是些询问在京中的皇子近况如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胤礽却是在思量着,康熙什么时候才会提到自己离京的事。从南巡视到回京的途中,胤礽一次也未见康熙提过,的确是不知康熙心里究竟是如何想的。
当处在杭州时西湖畔,康熙对自己说的那句话,胤礽并未如何在意。因为即使是那番看起来极为包容的话,若是只说给自己听,也是完全无任何作用的。这件事康熙既然愿意众人皆知,那对如何处置自己一事上,也只是需要说给众人听,而不是自己。
这样一直将这件事拖着下去,任由其自然发展,对自己并不算一件好的事,何况是目前皇父仍对自己在外人看来不清不楚的态度上。如今已回到宫中,皇父总该是应说出自己离京之事的处置事宜罢,无论或轻或重。即便无意去关心此事,事关国体,也总会有其他人向皇父过问一下此事的。
康熙询问完诸位皇子的情况后,未有再留下几位皇子,而是让诸位皇子都依次跪安了。胤礽见康熙只字未提自己的事后,亦打算跟着其他的皇子们离开,却在行过礼准备离开时,听到了身后的康熙的声音,“太子先留下,今日南巡回宫第一日,之后需随着朕一同过去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才是。”
胤礽停下脚步转回身望向康熙,回宫的第一日带着自己一同去向皇太后请安,如此便是皇父的表态了么。这样的表态,亦是代表着之后的事情处置轻重,胤礽留在了殿内静候着,待着之后随同康熙一起去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
皇太后原本居于慈仁宫,在二十一年的时候改建咸安宫作为皇太后的寝宫,便是今日的宁寿宫。胤礽知道的是后来没过几年,皇太后便会又迁往一座宁寿新宫,而那座后来年久失修的咸安宫便是曾经的自己余生的栖身之所。
康熙每次过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时,都知要避开慈宁宫,以免触景伤情想起已逝的太皇太后。但惟独自己才知,每次过宁寿宫时,思绪难言的心情。已经是不知道到底是苦涩亦或是黯然,还是如何的心情,只是尚还能忆起咸安宫中入秋时一片片从树上凋落而下的枯叶。
本以为那么多年过去始终会忘却,但直到初次踏入咸安宫时的那一刻,才发觉有些东西即便是过去再久也忘却不了。以为那么多年没有想起过了,其实不过只是沉淀在了记忆深处罢了,等到不知何时何刻便会再次的想起,而那些以为深入骨髓永不会忘却的东西,却能在转瞬之间便忘却。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慢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