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神测

正文 第八回 七角井神测建功,马家庄寻迹奠灵。

    人逢乱世命如丝,财本外物视等闲。君看坑中白骨下,万贯黄金作枕眠。

    车前东北方向出现一座城市。

    “那是哪儿?”老三问。

    “鄯善,也就是楼兰的后身。”我告诉说。

    “不是说楼兰在沙漠里吗?”

    “那是古城,从这里向南。”老二正在解说,前面出现了一个路标:楼兰遗址,30公里。又向前行了半个来小时,来到一个小镇,老二说:“去年我和老四还来过这里,师兄前面能不能停一下,有个东西测一下。”

    “那好啊!怎么回事?”

    “据说有三箱金银。”

    老五一下来了精神:“在哪儿?”老二喊了声:“停!”老三把车停在了路边。

    老四答道:“就在火车道南边的地里。”公路和火车道之间的距离只有五百米左右,我拿出万物测对北边虚晃一针,果然发现有一个信号,对信号环行一圈,分测金银后,我得出结论:“一箱金,两箱银。”

    老二解释说:“解放前,土匪多如牛毛,哈萨克著名的土匪乌斯曼在北疆地区声势浩大,甚至翻越天山到南疆来抢劫,这里的东西是几个回族人埋的,乌斯曼提出的口号是‘驱回灭汉’。当时,这几个回族在鄯善做生意,挣了些钱。有段时间,土匪常来骚扰,吓得这几个回族人把钱埋了,逃去了哈密。前几年他们的后代到这里找过几次,也带了探测仪器,也说有信号,就是找不到东西,那一片地方基本上都翻遍了。去年我俩跟着那帮人过来,据他们说,他们的先人告诉的地方,就在田间的一条小路上。怀疑的区域仅南北二十多米的地方。”

    我按‘三针取其中’之法,追了过去,结果在路东十米之处定下位来,又用经纬法验证无误,再测深度:两米。做好记号,回到路边,告诉他们‘东西已测好,并做好了记号’我把地形画给他们看。老二说:“怪不得,错了这十几米,哪能找得到?”老三笑笑说:“这叫‘差之毫厘谬似千里’,看不见的东西差那么一公分,就会失之交臂。那今天怎么办?”

    “现在休息,晚上挖。”我说:“现在去买两把铁锨,两个皮桶,一根绳,挖完了跑路。”

    我们从车上拿下一些吃的喝的放在地上。老五自告奋勇到镇上去买东西。吃了些东西,我们就往地上一躺——睡觉。

    功夫不大,老五回来了:“东西都买齐了,睡在这里干嘛?走,找个饭馆,喝喝茶,吃了饭再来。”

    老三笑说:“你是个猪脑子?在这里办事,还要这么张扬,害怕别人找不到你呀?”

    老二说:“上车,前面有眼机井,到那儿去歇。”到了机井旁,我们就在井边洗洗脸,树下乘乘凉,消消暑气。等到太阳快落山了,我们便开了回去,车就停在公路上。老二说:“师兄,你看着车,我们去挖。”车确实也需要人看,我便留了下来看车。他们四人朝那地方走去,用了两个多小时,一人扛着工具,其他三人,一人一袋,沉甸甸的背了回来。东西往车上一扔,把布蓬扎好。老五满脸兴奋:“我来开车。”跳上驾驶位,车奔了出去。

    “这万物测真神。”老二笑逐颜开:“上次,我俩从乌市联系了一台带电脑的机子都没有找到东西,今天师兄不费吹灰之力就给办了,这万物测以后得叫神测了。”

    老五说:“那箱子上的骨头吓了我一大跳,后脑骨上一个洞。”

    老三说:“看那情形,是同伙人干的,一起埋了东西,然后,背后一闷棍,财产独吞。”

    老四说:“干这一行,如心术不好,就是你有九条命也不够玩,财帛动人心呀。”

    “所以,我们兄弟一定要团结,不能有私心,否则趁早走路。”我接着说:“要想发财,我一个人就行,随便找一个信号,挖点儿东西就够了,把弟兄们拢在一起,发财就是其次的了,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现在各人手上的东西,省吃俭用一辈子足够了。之所以还要出来东跑西颠,咳!我自己也说不清了。也许,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天没亮车就到了哈密,因车上有货,不敢停留,继续前进。向前不远,已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我说:“把这些东西埋了吧,否则,一路太麻烦了。”大家都赞同,齐声说好。于是,找了一个标记,挖了一个坑就埋了下去。我看看,也就是百两左右的金块,一千来个银元,我很为那个死人不值。车继续东行,此时,我们已经走在八百里河西走廊上了。这里满目荒凉,一片戈壁,渺无人烟。老五嘟囔道:“这鬼地方比口外还要差,驴粪蛋都看不见一个。”

    我说:“记不记得西游记里说的流沙河,就是这地方了。”

    老三怀疑的问:“这就是丝绸之路?”

    我‘嗯’了一声。

    “我想着丝绸之路肯定很美,没想到是这么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这一天都没见到人、村庄和城市了。”老五嘟囔道。

    “快了,过了玉门关就好了,春风不度玉门关,过了玉门关就好了,景色也就会好些。”

    再向前走,一座高高的城堡显露出来。

    “嘉峪关,那是万里长城。”我指着不高的残垣介绍道。

    老五说:“这就是万里长城?和我家院墙差不多。”

    老三也说:“闻名胜过见面,我想万里长城如何如何壮观。”他不禁摇了摇头:“见不见没什么感觉。”

    我说:“万里长城主要在八达岭一带,这里只有象征性的遗迹,千年风沙还能留下这些就不错了。”

    过了嘉峪关,一路车多了起来,第四天中午,过了黄河,进入兰州市区。兰州也没有他们想象的好,四面土山,一片土色。

    我们靠城西一带住了下来,开了票,老五就去找女服务员搭讪,问知不知道马家庄。几个服务员长得倒很端庄,她们都说不知道。

    进了房间,大家冲了凉,打开空调,一路坐得累了,大家躺在床上看电视。老二说:“要问几十年前的事,问年轻人没用,得找起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问才行。”

    我笑笑:“那是老五找由头。马仲英是回族,我们得找老回回问,也许会有点线索。”

    下午吃过饭,我喊了老四做伴,老二带了老三老五,我们兵分两路往城西一带去探访。要找地方,最好是人力车夫、的士司机或开饭馆的这类人。我拦了一辆的士,上了车,司机问我:“到哪儿?”

    “城西一带有没有一个叫马家庄的地方?”

    “马家庄没听说过,倒是有个叫马家梁子的地方,住的都是回回人。”

    “那我们就去马家梁子。”

    司机不再言语,开车便走。

    “师傅,这兰州什么地方好玩?”我问。

    “好玩的地方多了,什么夜总会······

    “我问的不是娱乐场所,是说风景好,能游玩的地方。”我说。

    “那就是玉泉寺了。”

    大概二十来分钟,车停了下来,司机说到了,我付了钱打发了司机,我看到一个带白帽的掌鞋的老人,大约六十上下年纪,我走了过去:“老师傅,你擦不擦鞋呀?”

    “顺带也擦。”老人抬起沧桑的脸。

    “四弟,你来先擦。”我便在旁边的小凳上坐下问:“老师傅是本地人?”

    “嗯,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老人边擦边答。

    “我问你一件事,以前这里是不是叫马家庄子?”

    “是的,解放后就改叫马家梁子了。”

    “你有没有听说过你们这里在解放前到口外当兵的?”

    “有、有、有,都是跟我小爷马仲英去的。”

    “你小爷爷?马仲英?”

    “这个你不知道,马仲英在堂兄弟里排行最小,我们都管他叫小爷。我们家也有个小叔,叫马仲芳的,当年也跟着他去了口外,再没了消息。”

    啊,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人就是那连长的侄子,也太巧了点吧。“喂!老兄你不是胡说吧。”

    “这有什么好胡说的,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去了苏联。文化大革命可把我家害惨了。”他已给老四擦完了鞋,说:“来,你俩换个座。”

    我俩换了座,伸过脚去。他上了油,擦了起来。我一时倒不知说什么好了,想了想说:“你叔我认识,他的腿坏了不方便走动,我这次到兰州就是想顺便给他看看家里还有什么人。”

    “这个害人精,有人怎么的?还想回来再害我们一次?要是敢回来,看我不把他撵出去。”

    听他这一说,我心里想,完了,人情冷暖一致于斯。看来没什么好说的,那些孤魂野鬼要失望了。我又问:“师傅,你家就住这里?你叔给你们带了点······”

    “不要,不要,我不要。我没他这个叔,也不要他的东西。”未等我说完,他忙打断我。

    他把鞋擦完了,我摸出一张十块钱递给了他说:“不用找了!”

    那回回很是高兴,连声道谢。我一起身,不见了老四。见我要走,老四从一边转了过来。我说:“走吧!”

    俩人又拦了辆车,回到住处。老二他们也回来了,老五嚷嚷说:“把我们腿都跑细了,嘴也问干了,也没人知道马家庄在什么地方。你们呢?”

    “找是找到了,但是人家不认。”于是我把经过给他们一说,大家都想不通这回回是什么意思。

    老四出去了,过了个把钟头才回来。把一迭照片扔给我。我一看,是马家庄子的照片以及我和擦皮鞋人的合影。

    “太好了,兄弟!真有你的,回去把这些照片先给连长马仲芳一亮,就证明我们没有说谎,确实把他的事办了。老阿哥有什么好主意把这些东西安顿了?”我把那些领章拿了出来。

    老二说:“这好办,到他们部落的墓地把东西一埋就行了,反正把他们送到家了。”

    “我看这样也好,他们的活人不接纳他们,也许死人不会拒绝他们。”我调侃的说。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驾上自己的车,来到西郊。在马家庄附近找到了一处穆斯林墓地,将马家庄那部分领章,挖了个坑埋了,并做了个标记。老二以伊斯兰教的形式诵了经,我叫老四把这些全拍了下来,一切就绪。顿时心里轻松不少,于是说:“弟兄们,这里心思既了,下午我们一起去游玉泉寺。”

    第一卷粗粗脱稿,第二卷匆匆登场。故事记叙了老四梁尚君在万物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发明了十字测法的事迹,听似荒唐,它已是万物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心者敬请留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