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冷清的年夜
早晨,苏白被摩托车的轰鸣的声弄醒了,他咕哝一声,扯过被子准备在捂一会儿,不过待感受到被子那滑溜溜的触感时,他那还有些迷糊的脑袋一下子就清醒了。快速钻出被子,打了个寒颤,穿戴收拾好,打开门就看到张贵晴正在打扫院子。而动师傅的核雕工作室也有了动静。
看自己比两个师傅起得都迟,苏白有些惭愧、有些担心地低下头。昨天送走了爷爷,晚上一个人就有些睡不着,翻来覆去大半晚上,今天早上竟然起迟了。
“苏白起来了啊?昨天睡得还好吧?”见苏白低着脑袋站在房门前,张贵晴便笑着问。她的儿女孙子都在城里,所以对乖巧听话的苏白很喜欢。
听到张贵晴话里没有对自己不满的情绪,苏白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开口:“我睡得很好。”顿了顿,他又道,“今天起得有些迟,以后不会了。”
“不迟不迟,我和老董是年纪大了睡不着,你是小孩子就该多睡一会儿,好长身体。”
苏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张贵晴手里的扫帚,苏白便走上前说:“张奶奶,以后院子就我来扫好了。”
苏白的话让张贵晴笑起来:“你是来学手艺的可不是来干苦力的,这院子我扫着,正好锻炼身体,你呀,这会儿先去洗了脸,早上煮的是稀饭,马上就好了,一会儿吃完,你就跟着老董去那屋子看看。”
听到自己一会儿可以去董老师的工作室,苏白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虽然刚开始来的时候,只是想为自己以后拿出核子和作品寻个好借口,不过昨天翻看了董师傅的作品摄影集之后,他是真心想拜他为师了。现在能近距离观察大师雕作品,他当然很兴奋。
早饭过后,董延山果然是放下碗就进了工作室。这次他是要雕的是一个十臂观音,这是温会长要的作品,所以董延山是十分的认真。
苏白也跟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进董师傅的核雕工作室,说实话,他是有些失望的,与苏弋那间摆设整齐的工作室不同,董延山的工作室很像一个杂物间。屋子的一角堆的是几口袋的橄榄核。中间一个大桌子上堆了一些成品半成品,撬刀床上则是锥刀、锉刀、铅笔、纸张、核子、卡尺胡乱地堆着。
董延山先从桌子的抽屉里拿了一些成品给苏白:“这些都是才雕好的,过两天就有人来拿货,你就先给这些核子刷一下橄榄油。”董延山一边说一边就将棕刷和橄榄油递给苏白,“就拿这刷子蘸了油刷上一层,轻一点,刷均匀,刷完了用这个棉布把油吸干。”
因为之前是在空间里面雕刻,成品不会变坏的缘故,所以苏白之前是没有保养过核雕的,这会儿听了董延山的话便很认真地开始刷。
刷完了油,苏白本想去看看董师傅的雕刻过程,没想到走进才发现董师傅还在白纸上画纸样,而他的手边已经有几幅不同的十臂观音图。以苏白的眼光看,其实之前的观音图已经画得很好了,表情神韵是很安详的感觉,衣衫配饰也画得精细。看到董师傅对这些还不满意,苏白先是觉得惊讶,随即觉得佩服,紧接着他就下定决心以后也要精益求精。
因为只有十几天便要过年了,董家夫妇要去城里跟儿子团聚,苏白也要回去,时间很短暂,不过即使如此,董延山还是请人给苏白定了一套工具,给他讲了大概的技法,便给了他核子让他自己先琢磨着雕,他要在正月十五前把十臂观音雕好,没多少时间指导苏白。
好在张贵晴也是核雕好手,虽然临近年关,慕名前来拜访的核友不少,不过一有空她还是认真地指导苏白。
苏白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能在外面光明正大地雕核雕已经足够他高兴了,现在还有人指导,他雕得更勤快了,不过他倒是记着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不会核雕的,所以也知道藏拙,不过即使如此,在董家夫妇眼里他也是很有天赋的,因着这个缘故,每每有核友来,张贵晴便把苏白介绍给大家。刚开始苏白挺享受众人的夸奖的,不过千篇一律的话听得多了,他才知道别人哪是夸他,明明就是在捧董师傅。他有些沮丧,不过看着自己交给张贵晴的那两个丝毫看不出美感的罗汉头,他也就想开了。来拜访董师傅的这些人,都是见过无数好作品的,自己这个,别人看不上眼也是正常的。
张贵晴从事核雕事业也有三十几年了,有些经验想法是苏白从别处学不来的,因此他虽然藏拙,不过张贵晴讲的他都牢牢记在心里,晚上去了空间,再认认真真地雕刻,短短十几天,苏白还是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
年前,爷爷便来接苏白回去了,来的时候给董家夫妇提了不少东西,都是些土里产的,董家虽在农村,不过也没种地,看着这些东西倒挺高兴。苏白走的时候,董师傅便让他把工具和一小袋子核雕提了回去。年过完了,也就开学了,这个寒假苏白是没有机会再来的。想着这个事儿,董延山就开始叹气。他对爷爷说:“苏白这孩子有天赋,也努力,要是真钻这一门,肯定是有出息的。”
爷爷看了一眼在院子里跟张贵晴说着话的苏白,沉默了一下,然后道:“虽然阿白要读书,不过看得出来,他是真把心放在这上面了。”
“他是真的要准备考大学?”听了爷爷的话,董师傅心中叹口气,不过还是准备再确认一次。
“嗯。”爷爷点点头。
“那就再看看吧。”董师傅微微皱起眉头,若说刚开始答应苏白留下来一半是见他真诚一半是因为温老似乎挺喜欢这个孩子的缘故。但是经过这十几天之后,他是真想收他做徒弟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在十几天雕出这个水平,天赋已经算好的了。他现在老了,儿子女儿每一个愿意学这个,孙子辈的又还小,好不容易找到个有天赋又愿意学的孩子,他是不愿意放弃的。只是读书这一项……并不是不想让苏白多学一些,只是他要读书哪还有时间学,寒假暑假的,一年最多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孩子成绩要是真好,考上大学后愿不愿意再雕核雕还是一回事。
从董师傅家出来,爷爷似乎一直都有心事,爷孙俩儿沉默地走出村子,苏白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爷爷就开始问话了:“在董师傅家还好吧?”
“嗯,很好。董爷爷和张奶奶核雕都雕得很好,教得也认真,我学了不少东西。”苏白说完,看到爷爷还像是不放心的样子,于是又加了一句,“平时对我也挺好的。”
“那就好。”爷爷点点头,顿了一会儿,又道,“既然他们对你好,那你就要好好学,董师傅说你是干这行的料,以后可要更认真的学。”
“嗯。”苏白使劲点点头,然后又问,“董爷爷真说我是干这行的料?”
看见苏白难得好奇欢喜的样子,老人心中那点担忧也暂时抛在了脑后,摸摸苏白的头,老人开口:“爷爷可不会骗人。”
听到这话,苏白的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虽然早就确定自己是要雕核雕的,但是得到核雕大师的肯定啊,他怎么能不开心?
一路上,爷孙俩儿都聊着天,苏白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他巴不得知道家里所有的情况,这会儿,他连家里的鸡下了几个蛋都问过了。
等车子到了镇上,苏白踏上了自己熟悉的土地,他心里一下子像是踏实许多,看着街道上多了两排卖年货的摊子,他就问爷爷:“家里面的年货买齐了没有?”
“差不多都买齐了,不过今天还得买些新鲜蔬菜回去。”
爷孙俩儿提着几口袋的蔬菜往村里走,认识的人看见苏白都笑呵呵地逗他,问他学了什么。这些笑脸让苏白有些不习惯,不过想想快过年了,大家高兴一点也很正常,于是也是笑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里也挺热闹的,住在村头儿的这户人家就聚了十来个人,几个人在打麻将,几个人围着火说笑,还有几个小孩子在追着跑。笑闹声远远地就传了出来。
跟这些人打过招呼,爷孙俩儿一回家,家里的鸡就围了上来,现在已经下午六点过了,早该是喂食的时候。
两个人过年不怎么热闹,尤其是苏白想到去年的时候陪在身边的妈妈。见苏白兴致不怎么高,爷爷也猜出苏白心里的想法,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十夜的晚上,爷孙俩儿守夜,把电视搬进堂屋里,看着春晚,围着火,看似热闹,不过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难受,直到春晚结束,村里的鞭炮声响起,苏白才突然像是回过神来。看着面带疲惫的爷爷,苏白轻轻开口:“要不要煮点宵夜吃?”
“饿了?”
“还好。”
“那就包几个汤圆煮了吧。”
于是爷孙俩儿就到了厨房,爷爷和完面,两人便一起包。看着渐渐占满盘子的圆圆的面团儿,苏白空荡荡的心却像是又被慢慢填满了。等到水开了,掀开锅盖,看着直往上扑的热气,苏白用手扇了扇,然后丢进汤圆,看着在水里翻滚着的面团儿,苏白忽然就不想动了。
“阿白,发什么呆呢?去把白糖拿来。”
等苏白拿来白糖,进了厨房就看见爷爷正在往两个碗里舀着汤圆,平平均均的,一勺这个碗一勺那个碗,热气将爷爷的脸笼在一面白蒙蒙的气体之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苏白眼睛忽然就有些涩。不管怎么,至少还有爷爷陪着自己。
“阿白?”爷爷发现了他,“十个够不够?”
“够了。”苏白笑笑,将白糖递给爷爷,看着爷爷放好糖将碗递给自己。苏白就拿了筷子夹起一个往嘴里送,热乎乎的汤圆把他的牙都烫得有些疼,他囫囵吞了下去,结果,连心脏都开始发烫了。
看自己比两个师傅起得都迟,苏白有些惭愧、有些担心地低下头。昨天送走了爷爷,晚上一个人就有些睡不着,翻来覆去大半晚上,今天早上竟然起迟了。
“苏白起来了啊?昨天睡得还好吧?”见苏白低着脑袋站在房门前,张贵晴便笑着问。她的儿女孙子都在城里,所以对乖巧听话的苏白很喜欢。
听到张贵晴话里没有对自己不满的情绪,苏白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开口:“我睡得很好。”顿了顿,他又道,“今天起得有些迟,以后不会了。”
“不迟不迟,我和老董是年纪大了睡不着,你是小孩子就该多睡一会儿,好长身体。”
苏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看着张贵晴手里的扫帚,苏白便走上前说:“张奶奶,以后院子就我来扫好了。”
苏白的话让张贵晴笑起来:“你是来学手艺的可不是来干苦力的,这院子我扫着,正好锻炼身体,你呀,这会儿先去洗了脸,早上煮的是稀饭,马上就好了,一会儿吃完,你就跟着老董去那屋子看看。”
听到自己一会儿可以去董老师的工作室,苏白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虽然刚开始来的时候,只是想为自己以后拿出核子和作品寻个好借口,不过昨天翻看了董师傅的作品摄影集之后,他是真心想拜他为师了。现在能近距离观察大师雕作品,他当然很兴奋。
早饭过后,董延山果然是放下碗就进了工作室。这次他是要雕的是一个十臂观音,这是温会长要的作品,所以董延山是十分的认真。
苏白也跟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进董师傅的核雕工作室,说实话,他是有些失望的,与苏弋那间摆设整齐的工作室不同,董延山的工作室很像一个杂物间。屋子的一角堆的是几口袋的橄榄核。中间一个大桌子上堆了一些成品半成品,撬刀床上则是锥刀、锉刀、铅笔、纸张、核子、卡尺胡乱地堆着。
董延山先从桌子的抽屉里拿了一些成品给苏白:“这些都是才雕好的,过两天就有人来拿货,你就先给这些核子刷一下橄榄油。”董延山一边说一边就将棕刷和橄榄油递给苏白,“就拿这刷子蘸了油刷上一层,轻一点,刷均匀,刷完了用这个棉布把油吸干。”
因为之前是在空间里面雕刻,成品不会变坏的缘故,所以苏白之前是没有保养过核雕的,这会儿听了董延山的话便很认真地开始刷。
刷完了油,苏白本想去看看董师傅的雕刻过程,没想到走进才发现董师傅还在白纸上画纸样,而他的手边已经有几幅不同的十臂观音图。以苏白的眼光看,其实之前的观音图已经画得很好了,表情神韵是很安详的感觉,衣衫配饰也画得精细。看到董师傅对这些还不满意,苏白先是觉得惊讶,随即觉得佩服,紧接着他就下定决心以后也要精益求精。
因为只有十几天便要过年了,董家夫妇要去城里跟儿子团聚,苏白也要回去,时间很短暂,不过即使如此,董延山还是请人给苏白定了一套工具,给他讲了大概的技法,便给了他核子让他自己先琢磨着雕,他要在正月十五前把十臂观音雕好,没多少时间指导苏白。
好在张贵晴也是核雕好手,虽然临近年关,慕名前来拜访的核友不少,不过一有空她还是认真地指导苏白。
苏白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能在外面光明正大地雕核雕已经足够他高兴了,现在还有人指导,他雕得更勤快了,不过他倒是记着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不会核雕的,所以也知道藏拙,不过即使如此,在董家夫妇眼里他也是很有天赋的,因着这个缘故,每每有核友来,张贵晴便把苏白介绍给大家。刚开始苏白挺享受众人的夸奖的,不过千篇一律的话听得多了,他才知道别人哪是夸他,明明就是在捧董师傅。他有些沮丧,不过看着自己交给张贵晴的那两个丝毫看不出美感的罗汉头,他也就想开了。来拜访董师傅的这些人,都是见过无数好作品的,自己这个,别人看不上眼也是正常的。
张贵晴从事核雕事业也有三十几年了,有些经验想法是苏白从别处学不来的,因此他虽然藏拙,不过张贵晴讲的他都牢牢记在心里,晚上去了空间,再认认真真地雕刻,短短十几天,苏白还是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
年前,爷爷便来接苏白回去了,来的时候给董家夫妇提了不少东西,都是些土里产的,董家虽在农村,不过也没种地,看着这些东西倒挺高兴。苏白走的时候,董师傅便让他把工具和一小袋子核雕提了回去。年过完了,也就开学了,这个寒假苏白是没有机会再来的。想着这个事儿,董延山就开始叹气。他对爷爷说:“苏白这孩子有天赋,也努力,要是真钻这一门,肯定是有出息的。”
爷爷看了一眼在院子里跟张贵晴说着话的苏白,沉默了一下,然后道:“虽然阿白要读书,不过看得出来,他是真把心放在这上面了。”
“他是真的要准备考大学?”听了爷爷的话,董师傅心中叹口气,不过还是准备再确认一次。
“嗯。”爷爷点点头。
“那就再看看吧。”董师傅微微皱起眉头,若说刚开始答应苏白留下来一半是见他真诚一半是因为温老似乎挺喜欢这个孩子的缘故。但是经过这十几天之后,他是真想收他做徒弟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在十几天雕出这个水平,天赋已经算好的了。他现在老了,儿子女儿每一个愿意学这个,孙子辈的又还小,好不容易找到个有天赋又愿意学的孩子,他是不愿意放弃的。只是读书这一项……并不是不想让苏白多学一些,只是他要读书哪还有时间学,寒假暑假的,一年最多也就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这孩子成绩要是真好,考上大学后愿不愿意再雕核雕还是一回事。
从董师傅家出来,爷爷似乎一直都有心事,爷孙俩儿沉默地走出村子,苏白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爷爷就开始问话了:“在董师傅家还好吧?”
“嗯,很好。董爷爷和张奶奶核雕都雕得很好,教得也认真,我学了不少东西。”苏白说完,看到爷爷还像是不放心的样子,于是又加了一句,“平时对我也挺好的。”
“那就好。”爷爷点点头,顿了一会儿,又道,“既然他们对你好,那你就要好好学,董师傅说你是干这行的料,以后可要更认真的学。”
“嗯。”苏白使劲点点头,然后又问,“董爷爷真说我是干这行的料?”
看见苏白难得好奇欢喜的样子,老人心中那点担忧也暂时抛在了脑后,摸摸苏白的头,老人开口:“爷爷可不会骗人。”
听到这话,苏白的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虽然早就确定自己是要雕核雕的,但是得到核雕大师的肯定啊,他怎么能不开心?
一路上,爷孙俩儿都聊着天,苏白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他巴不得知道家里所有的情况,这会儿,他连家里的鸡下了几个蛋都问过了。
等车子到了镇上,苏白踏上了自己熟悉的土地,他心里一下子像是踏实许多,看着街道上多了两排卖年货的摊子,他就问爷爷:“家里面的年货买齐了没有?”
“差不多都买齐了,不过今天还得买些新鲜蔬菜回去。”
爷孙俩儿提着几口袋的蔬菜往村里走,认识的人看见苏白都笑呵呵地逗他,问他学了什么。这些笑脸让苏白有些不习惯,不过想想快过年了,大家高兴一点也很正常,于是也是笑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里也挺热闹的,住在村头儿的这户人家就聚了十来个人,几个人在打麻将,几个人围着火说笑,还有几个小孩子在追着跑。笑闹声远远地就传了出来。
跟这些人打过招呼,爷孙俩儿一回家,家里的鸡就围了上来,现在已经下午六点过了,早该是喂食的时候。
两个人过年不怎么热闹,尤其是苏白想到去年的时候陪在身边的妈妈。见苏白兴致不怎么高,爷爷也猜出苏白心里的想法,不过知道是一回事,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十夜的晚上,爷孙俩儿守夜,把电视搬进堂屋里,看着春晚,围着火,看似热闹,不过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难受,直到春晚结束,村里的鞭炮声响起,苏白才突然像是回过神来。看着面带疲惫的爷爷,苏白轻轻开口:“要不要煮点宵夜吃?”
“饿了?”
“还好。”
“那就包几个汤圆煮了吧。”
于是爷孙俩儿就到了厨房,爷爷和完面,两人便一起包。看着渐渐占满盘子的圆圆的面团儿,苏白空荡荡的心却像是又被慢慢填满了。等到水开了,掀开锅盖,看着直往上扑的热气,苏白用手扇了扇,然后丢进汤圆,看着在水里翻滚着的面团儿,苏白忽然就不想动了。
“阿白,发什么呆呢?去把白糖拿来。”
等苏白拿来白糖,进了厨房就看见爷爷正在往两个碗里舀着汤圆,平平均均的,一勺这个碗一勺那个碗,热气将爷爷的脸笼在一面白蒙蒙的气体之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苏白眼睛忽然就有些涩。不管怎么,至少还有爷爷陪着自己。
“阿白?”爷爷发现了他,“十个够不够?”
“够了。”苏白笑笑,将白糖递给爷爷,看着爷爷放好糖将碗递给自己。苏白就拿了筷子夹起一个往嘴里送,热乎乎的汤圆把他的牙都烫得有些疼,他囫囵吞了下去,结果,连心脏都开始发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