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4
秋意越来越浓,越来越深了。
现在已是长长雾水茫茫和雷雨滂沱的秋雨时节,天空像是躺在一张灰白的帆布上面,湿漉漉的依稀可辨淡淡的轮廓。秋雨风暴突如其来,来而呼去,毫无定性;一会儿细雨霏霏,缠缠绵绵,一会儿暴风骤雨,倾盆而下。不见天日的白天,裹浃着无休无止单调的雨声,显得阴湿而沉闷。
清晨,收拾好饭桌,一切清扫完毕,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硕大的房子里空旷旷的只留下她孤单形影一个人。她顿感失落,在大厅里徘徊着,显得心烦意乱,望着窗外烟雨蒙蒙的四周盼望着天气能否快些转晴,但目及所见,只有迷茫雾霭和风暴掀起的到处飘零的枯黄的枝叶,随之滥飞。
大雨有时一如银色的钢鞭,狂飙地抽打着下面的柳树,使枝条狂飞乱舞,雨脚砸向地面的草坪让净绿绿的青草瑟瑟发抖,一副痛苦不安的样子。
瓢泼大雨一个劲地向下倾泄,有时候会以为恐怕天上的雨积漏得一滴也不能留了吧,可它还是飞流直下没完没了,发疯般的敲打着楼台。
李好树立窗前,双手托肘,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哗哗的雨水。它不是有时候她还挺喜欢的那种清爽的丝丝细雨,眼前的雨是无情的,甚至让人有些害怕,这雨一刻不停歇地时而大时而小的发狂似的扑打着玻璃,冲着她像是有什么愤怒之事,劈里啪啦地在窗灵乱蹦哒,闹她的心,可她又觉得无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即渺小又绝望,烦躁得她不住的叹息。
李好的灵魂正陷入一种孤独凄苦的深渊里,这是于子闻无形中推波助澜的结果。
于子闻这个混小子也太不是个玩应儿啦。抓住她的小辫子就是不放,没完没了的同她闹别扭。用冷暴力羞辱她,让她无地自容,仿佛不这样埋汰她他就没有脸面活似的。真是生就的骨头造就的肉,迂的可以。要是在过去,按她的脾气,早就跟他闹翻啦。可是此一时比一时呀,经历了外面的“暴风骤雨”之后,她的精神劲儿蔫了。如同霜打的茄子。就像被迫无奈地杀人的罪犯判了无期徒刑后放出来的人,动了胎儿,泄了元气,没有了往日的精神的神气劲儿。岁月的磨练已经使她原有的某些本性的东西消失殆尽,思想有些颓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人没摊上本质的事。人总是要思变的,为了维修家庭,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人活在世上,从某种意义来讲,不是只为自己,还有认识人们的态度和亲人们的生活。至于爱情,她现在暂时还没有什么奢望,先奠定基础再说,于子闻一见面就对她呲牙咧嘴吓人的笑面就是基础的开端。不管怎么说,虽然恐怖,但毕竟还是他主动向她笑的,这就表明在他封闭的情感的维系她的爱的扭带上向她飘来。情感得慢慢磨合与引导。现在唯一重要的是搞好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对方的情绪。所以她可以忍辱负重,不怕打击和嘲笑,能承受的承受,不能承受的也得承受,谁让自己那个什么来着唻……
今天她休息,她准备出去买些东西,筹备一桌丰盛的佳味,借着她也认识的于子闻同事们的到来,用‘燎锅底的机会,和他的同事们们打成一片,触会融合关系,跟他同事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然后在慢慢地应对他的思想情绪。疏离和淡化他潜在的固执。这样总比她和他一对一碰对碰的连带关系好些。从外围人际关系着点,然后循序渐进的摆脱彼此的不愉快,不时为是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秋雨通常是这样的。风在上面呼啸,雨在下方忽紧忽松,窗外雾淋漓的远方,阴影好似散去,但玻璃面一会儿被风刮散雨点一会而粘上一些。黏糊糊的,李好越来越烦躁不安,客厅里直打磨磨,烦死人啦!
终于看到天气有些发白了,而且能细辨出灰暗的天空浮现出条条道道似的云带影子。急雨是乎有过去了的征兆。不能再等了,李好拿起雨伞提起一个菜筐走了出去。
李好有意穿过繁华的街面,越过超市,转弯抹角的向她经常去的露天集市走去。四周正在拆迁,那个集市座落在棚户区内,大概不久也要强制解散,但那地方还是一直吸引老百姓购买东西的,经济实惠不说,主要奔绿色食品去的。他们大多数是城郊的农民和一些没有大本钱的小商小贩,货物基本都是从农民的自留地批发过来的。再就是在那里买顺手了,习惯成自然,要买东西就想到了那里。说不定最近啥时候这里就解散了,所以一到做饭的时候就想去走走。
李好折进一条小街,来到市场。这里人声鼎沸,鸡鸭鹅狗乱叫,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谩骂声、浑然一体。喧嚣声一刻响似一刻,一进去简直什么声音都分便不清楚了。
的确,这是个很大的露天集贸市场,由一条长长窄窄两头通路的胡同形成,两旁经年深月久,日晒雨淋摇摇欲坠的青砖青瓦的房子跟前,用五颜六色的各种塑料和帆布临时搭起的窝棚里,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雨虽然没有完全停下来的意思,但都阻挡不了人们购买日常实用的欲望。整条巷子人头涌动,举步艰难。人群好似洪水,不断往里涌着,如同密集的波浪抵过狭窄的通道,仿佛要将两边窝棚支架用的棍子和顶雨防晒的油毡纸卷走似的。直到一定时刻,城管人员来清场了,才能显现出一派狼藉简陋的气象。
李好买了几斤常吃的蔬菜,拎了一条混蹦乱跳的大鲤鱼,像鸡叫的地方看去,那里送来一股带土腥的臊气味,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走过去。北方有“没有鸡鱼不成席”的说法,她要挑一个本地土鸡。来到鸡笼子面前挑来挑去都不满意,那些鸡都被雨潲过,成了落汤鸡。有的卷缩在一角闭目养神,有的见人支愣着脖子毛,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李好又无奈的向前蹭了几步,一股股恶心的怪味更浓了。李好挨近一个大棚子跟前,这家鸡品种齐全,笼子落起三层,摊主是位三十左右的女老板,细高的个字,大脸盘,黑黑的眉毛,红红的嘴唇,一头短发染成了黄毛狮子卷。她坐在那里,用特意留长的小指头的指甲,抠着其它指甲里的污垢。见来了生意,急忙站起来,满脸堆笑。
“你这鸡怎么卖的。”
“这就看你要哪种鸡了。”
“还有什么讲究吗?”
“那是自然的了,公鸡和母鸡,乌鸡和珍珠鸡,还有那个大芦花鸡,价钱不一样的。”
“我要个大公鸡。”
“那你选吧,公鸡比母鸡贵,六块五一斤。”
“我要一只土笨鸡。”李好提醒她。
“土笨鸡!好,我给你选个好看的。”说着她从笼子里拽出一只土黄色黑红相间的大花鸡,只是尾巴没几根。“瞧瞧这个行不行?”她拿着一把带有血丝的匕首,往围裙反正蹭了两下,准备杀鸡。
李好仔细观察,她父亲曾经教过她怎样识别饲料的肉食鸡和笨土鸡的方法,这只鸡明显对不上号,是典型的肉食鸡,不知用什么催化剂催的都公母难辨了,圆咕噜墩的,样子呆头呆脑,怎么摆弄怎么是。真正的土笨鸡是不会傻怔怔的一动不动的。鸡冠挺拔,色泽红而发紫,眼睛放光,嘴下面的搭拉海儿,如同一对草莓果,有白斑点缀,羽毛铮亮,脚爪子坚挺而细长。
“这是土笨鸡吗?”李好看出了门道,摇摇头,表示怀疑。
“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天天卖鸡,还没有你懂?”
这位大姐不高兴了,见买主要走,倒也爽快,急忙说:“这样的吧,我少算你一点钱,五元一斤拿去。”
“不了,谢谢!我是请客吃饭,一定要买土笨鸡。”
李好拒绝了,继续往里走去。心想:现在做事的女人说谎眼睛都不眨一眨,以至于到了不知道说谎的程度了,谎话说多了自己都分辨不出真假。
李好路过一个摊位,一位老大爷,掀起雨盖头叫住了她。
“闺女,你是不是要买个俺自家养的吃野食和粮食的鸡?”
“对呀,李好停住,看见这位老大爷蹲在角落里,穿着一身黒雨衣,双手插在袖子里,一头灰白散乱的头发,满脸胡子拉茬。一眼能看出这是位农民老汉,没有固定摊位。好容易挤个地方,落下脚来。他的鸡也不多,一共才三只,但都是大公鸡。旁边的篮子里还装了十来个鸡蛋,他好像听到了她们刚才的讲话,所以拦住了李好。”
“俺是山里来的,这鸡都是散养的,肉滑嫩,有嚼头,吃起来香。”
“李好一眼就相中了筐里的一只大公鸡,她蹲下来。”
“闺女,俺不会骗你,俺实话告诉你怎样挑这正宗的土笨鸡,用玉米粒子喂它,笨鸡抢着吃,肉食鸡理都不理,俺让你瞧瞧,”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玉米棒用手掌碾些玉米粒,撒进筐里,果然见鸡很快就吃掉了。
李好笑了,老大爷高兴了,摸出烟袋锅子点燃,眨巴眨巴嘴乐了,露出了几颗稀吧瞪的几颗大黄牙。老大爷有农民朴实的精明,没有忘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实。
老汉末了说:“闺女,俺听到你说请客,你把这几个笨鸡蛋也拿去吧,都是红蛋黄的,你们城里人喜欢吃。我捡了个装糖果的铁盒子刚好装得下。鸡是五斤三两,俺给你算六块钱一斤,我老婆子叫人给俺写上布条栓在鸡腿上,你看是不是。一共是三十一块八角,你自己算一算。鸡蛋还有九个,都拿去吧,给俺凑个整,三十五块,你绝对不吃亏的,你看咋样?”
李好爽快答应了,今天的东西买的差不多了,她站起来向杀鸡的地方望去,那里也人流如潮,但拿东西挤过去恐怕麻烦,她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再说。于是朝卖水果的方向望去,那里也人潮攒动,一时半会也走不过去。只能顺着人流向出口缓缓涌去,好算被人挤了出来,已累的筋疲力尽。她奔着一个卖西瓜的摊位走来。
这是一个专卖西瓜的大棚,里面堆满了西瓜,是开的夫妻店。李好非常熟悉他们,摊主见到她急忙迎上来帮忙。
“我说姐姐,买这么多东西请客呀!’
李好点点头说:“是的,我累了,到你这歇歇脚。”
打招呼的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彪形大汉,光头,方脸,一对细细的眼,穿着一身军用迷彩服,敞着怀。
“刘燕,大姐来了,快搬个凳子让大姐歇歇,”男子向里边用不透明的塑料布支起的窝棚喊道:“你听到了没有,咱李姐来了。”
“来了,来了,”说话间从窝棚里爬出了一位挺漂亮的小媳妇,圆脸,粗粗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还连带出一对好看的大酒窝。
“大姐买东西来了,快坐下—---怎么还雨雾朦胧的呢?”
“他妈的,这鬼天气装王八犊子,让我少卖多少西瓜。”
摊主愤愤不平,举起案子上的半瓶白酒仰起脖子喝了一口。
“二驴子,你给大姐挑个好西瓜,待会让姐拿回去。”
“那还用说,”二驴子又灌了一口酒。
“不用了,我拿不动,谢谢。”李好摆手拒绝。
“拿着吧,待会帮你打个的,咱们还客气啥啊!”刘燕笑着说。随手掀起凳子上的坐垫,反过来给李好递了过去。
李好说“雨天生意还算可以吧。”
刘燕说:“对付着过吧。”
二驴子把话接了过来,“奶奶的,今天我便宜出手才卖了十来个。”
李好看看小窝棚,说:“孩子睡着了,天这么冷可别凉着。”
刘燕说:“没有事,有电褥子。”
看来李好和这两口子关系不一般,此时的二驴子正杵着一把大片刀,立在案子前,就着塑料袋里的花生米,喝着小酒,企盼着路人买他的西瓜。那敞开怀的肚皮上,纹刺着一只盘龙,看上去让人有些胆怯,
是的,就是这个五大三粗的叫二驴子的人,曾经让李好躲过一劫,甚至救了她的命。他们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现在已是长长雾水茫茫和雷雨滂沱的秋雨时节,天空像是躺在一张灰白的帆布上面,湿漉漉的依稀可辨淡淡的轮廓。秋雨风暴突如其来,来而呼去,毫无定性;一会儿细雨霏霏,缠缠绵绵,一会儿暴风骤雨,倾盆而下。不见天日的白天,裹浃着无休无止单调的雨声,显得阴湿而沉闷。
清晨,收拾好饭桌,一切清扫完毕,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硕大的房子里空旷旷的只留下她孤单形影一个人。她顿感失落,在大厅里徘徊着,显得心烦意乱,望着窗外烟雨蒙蒙的四周盼望着天气能否快些转晴,但目及所见,只有迷茫雾霭和风暴掀起的到处飘零的枯黄的枝叶,随之滥飞。
大雨有时一如银色的钢鞭,狂飙地抽打着下面的柳树,使枝条狂飞乱舞,雨脚砸向地面的草坪让净绿绿的青草瑟瑟发抖,一副痛苦不安的样子。
瓢泼大雨一个劲地向下倾泄,有时候会以为恐怕天上的雨积漏得一滴也不能留了吧,可它还是飞流直下没完没了,发疯般的敲打着楼台。
李好树立窗前,双手托肘,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哗哗的雨水。它不是有时候她还挺喜欢的那种清爽的丝丝细雨,眼前的雨是无情的,甚至让人有些害怕,这雨一刻不停歇地时而大时而小的发狂似的扑打着玻璃,冲着她像是有什么愤怒之事,劈里啪啦地在窗灵乱蹦哒,闹她的心,可她又觉得无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即渺小又绝望,烦躁得她不住的叹息。
李好的灵魂正陷入一种孤独凄苦的深渊里,这是于子闻无形中推波助澜的结果。
于子闻这个混小子也太不是个玩应儿啦。抓住她的小辫子就是不放,没完没了的同她闹别扭。用冷暴力羞辱她,让她无地自容,仿佛不这样埋汰她他就没有脸面活似的。真是生就的骨头造就的肉,迂的可以。要是在过去,按她的脾气,早就跟他闹翻啦。可是此一时比一时呀,经历了外面的“暴风骤雨”之后,她的精神劲儿蔫了。如同霜打的茄子。就像被迫无奈地杀人的罪犯判了无期徒刑后放出来的人,动了胎儿,泄了元气,没有了往日的精神的神气劲儿。岁月的磨练已经使她原有的某些本性的东西消失殆尽,思想有些颓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人没摊上本质的事。人总是要思变的,为了维修家庭,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人活在世上,从某种意义来讲,不是只为自己,还有认识人们的态度和亲人们的生活。至于爱情,她现在暂时还没有什么奢望,先奠定基础再说,于子闻一见面就对她呲牙咧嘴吓人的笑面就是基础的开端。不管怎么说,虽然恐怖,但毕竟还是他主动向她笑的,这就表明在他封闭的情感的维系她的爱的扭带上向她飘来。情感得慢慢磨合与引导。现在唯一重要的是搞好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对方的情绪。所以她可以忍辱负重,不怕打击和嘲笑,能承受的承受,不能承受的也得承受,谁让自己那个什么来着唻……
今天她休息,她准备出去买些东西,筹备一桌丰盛的佳味,借着她也认识的于子闻同事们的到来,用‘燎锅底的机会,和他的同事们们打成一片,触会融合关系,跟他同事们打成一片,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然后在慢慢地应对他的思想情绪。疏离和淡化他潜在的固执。这样总比她和他一对一碰对碰的连带关系好些。从外围人际关系着点,然后循序渐进的摆脱彼此的不愉快,不时为是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秋雨通常是这样的。风在上面呼啸,雨在下方忽紧忽松,窗外雾淋漓的远方,阴影好似散去,但玻璃面一会儿被风刮散雨点一会而粘上一些。黏糊糊的,李好越来越烦躁不安,客厅里直打磨磨,烦死人啦!
终于看到天气有些发白了,而且能细辨出灰暗的天空浮现出条条道道似的云带影子。急雨是乎有过去了的征兆。不能再等了,李好拿起雨伞提起一个菜筐走了出去。
李好有意穿过繁华的街面,越过超市,转弯抹角的向她经常去的露天集市走去。四周正在拆迁,那个集市座落在棚户区内,大概不久也要强制解散,但那地方还是一直吸引老百姓购买东西的,经济实惠不说,主要奔绿色食品去的。他们大多数是城郊的农民和一些没有大本钱的小商小贩,货物基本都是从农民的自留地批发过来的。再就是在那里买顺手了,习惯成自然,要买东西就想到了那里。说不定最近啥时候这里就解散了,所以一到做饭的时候就想去走走。
李好折进一条小街,来到市场。这里人声鼎沸,鸡鸭鹅狗乱叫,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谩骂声、浑然一体。喧嚣声一刻响似一刻,一进去简直什么声音都分便不清楚了。
的确,这是个很大的露天集贸市场,由一条长长窄窄两头通路的胡同形成,两旁经年深月久,日晒雨淋摇摇欲坠的青砖青瓦的房子跟前,用五颜六色的各种塑料和帆布临时搭起的窝棚里,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雨虽然没有完全停下来的意思,但都阻挡不了人们购买日常实用的欲望。整条巷子人头涌动,举步艰难。人群好似洪水,不断往里涌着,如同密集的波浪抵过狭窄的通道,仿佛要将两边窝棚支架用的棍子和顶雨防晒的油毡纸卷走似的。直到一定时刻,城管人员来清场了,才能显现出一派狼藉简陋的气象。
李好买了几斤常吃的蔬菜,拎了一条混蹦乱跳的大鲤鱼,像鸡叫的地方看去,那里送来一股带土腥的臊气味,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走过去。北方有“没有鸡鱼不成席”的说法,她要挑一个本地土鸡。来到鸡笼子面前挑来挑去都不满意,那些鸡都被雨潲过,成了落汤鸡。有的卷缩在一角闭目养神,有的见人支愣着脖子毛,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李好又无奈的向前蹭了几步,一股股恶心的怪味更浓了。李好挨近一个大棚子跟前,这家鸡品种齐全,笼子落起三层,摊主是位三十左右的女老板,细高的个字,大脸盘,黑黑的眉毛,红红的嘴唇,一头短发染成了黄毛狮子卷。她坐在那里,用特意留长的小指头的指甲,抠着其它指甲里的污垢。见来了生意,急忙站起来,满脸堆笑。
“你这鸡怎么卖的。”
“这就看你要哪种鸡了。”
“还有什么讲究吗?”
“那是自然的了,公鸡和母鸡,乌鸡和珍珠鸡,还有那个大芦花鸡,价钱不一样的。”
“我要个大公鸡。”
“那你选吧,公鸡比母鸡贵,六块五一斤。”
“我要一只土笨鸡。”李好提醒她。
“土笨鸡!好,我给你选个好看的。”说着她从笼子里拽出一只土黄色黑红相间的大花鸡,只是尾巴没几根。“瞧瞧这个行不行?”她拿着一把带有血丝的匕首,往围裙反正蹭了两下,准备杀鸡。
李好仔细观察,她父亲曾经教过她怎样识别饲料的肉食鸡和笨土鸡的方法,这只鸡明显对不上号,是典型的肉食鸡,不知用什么催化剂催的都公母难辨了,圆咕噜墩的,样子呆头呆脑,怎么摆弄怎么是。真正的土笨鸡是不会傻怔怔的一动不动的。鸡冠挺拔,色泽红而发紫,眼睛放光,嘴下面的搭拉海儿,如同一对草莓果,有白斑点缀,羽毛铮亮,脚爪子坚挺而细长。
“这是土笨鸡吗?”李好看出了门道,摇摇头,表示怀疑。
“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天天卖鸡,还没有你懂?”
这位大姐不高兴了,见买主要走,倒也爽快,急忙说:“这样的吧,我少算你一点钱,五元一斤拿去。”
“不了,谢谢!我是请客吃饭,一定要买土笨鸡。”
李好拒绝了,继续往里走去。心想:现在做事的女人说谎眼睛都不眨一眨,以至于到了不知道说谎的程度了,谎话说多了自己都分辨不出真假。
李好路过一个摊位,一位老大爷,掀起雨盖头叫住了她。
“闺女,你是不是要买个俺自家养的吃野食和粮食的鸡?”
“对呀,李好停住,看见这位老大爷蹲在角落里,穿着一身黒雨衣,双手插在袖子里,一头灰白散乱的头发,满脸胡子拉茬。一眼能看出这是位农民老汉,没有固定摊位。好容易挤个地方,落下脚来。他的鸡也不多,一共才三只,但都是大公鸡。旁边的篮子里还装了十来个鸡蛋,他好像听到了她们刚才的讲话,所以拦住了李好。”
“俺是山里来的,这鸡都是散养的,肉滑嫩,有嚼头,吃起来香。”
“李好一眼就相中了筐里的一只大公鸡,她蹲下来。”
“闺女,俺不会骗你,俺实话告诉你怎样挑这正宗的土笨鸡,用玉米粒子喂它,笨鸡抢着吃,肉食鸡理都不理,俺让你瞧瞧,”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玉米棒用手掌碾些玉米粒,撒进筐里,果然见鸡很快就吃掉了。
李好笑了,老大爷高兴了,摸出烟袋锅子点燃,眨巴眨巴嘴乐了,露出了几颗稀吧瞪的几颗大黄牙。老大爷有农民朴实的精明,没有忘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实。
老汉末了说:“闺女,俺听到你说请客,你把这几个笨鸡蛋也拿去吧,都是红蛋黄的,你们城里人喜欢吃。我捡了个装糖果的铁盒子刚好装得下。鸡是五斤三两,俺给你算六块钱一斤,我老婆子叫人给俺写上布条栓在鸡腿上,你看是不是。一共是三十一块八角,你自己算一算。鸡蛋还有九个,都拿去吧,给俺凑个整,三十五块,你绝对不吃亏的,你看咋样?”
李好爽快答应了,今天的东西买的差不多了,她站起来向杀鸡的地方望去,那里也人流如潮,但拿东西挤过去恐怕麻烦,她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再说。于是朝卖水果的方向望去,那里也人潮攒动,一时半会也走不过去。只能顺着人流向出口缓缓涌去,好算被人挤了出来,已累的筋疲力尽。她奔着一个卖西瓜的摊位走来。
这是一个专卖西瓜的大棚,里面堆满了西瓜,是开的夫妻店。李好非常熟悉他们,摊主见到她急忙迎上来帮忙。
“我说姐姐,买这么多东西请客呀!’
李好点点头说:“是的,我累了,到你这歇歇脚。”
打招呼的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彪形大汉,光头,方脸,一对细细的眼,穿着一身军用迷彩服,敞着怀。
“刘燕,大姐来了,快搬个凳子让大姐歇歇,”男子向里边用不透明的塑料布支起的窝棚喊道:“你听到了没有,咱李姐来了。”
“来了,来了,”说话间从窝棚里爬出了一位挺漂亮的小媳妇,圆脸,粗粗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还连带出一对好看的大酒窝。
“大姐买东西来了,快坐下—---怎么还雨雾朦胧的呢?”
“他妈的,这鬼天气装王八犊子,让我少卖多少西瓜。”
摊主愤愤不平,举起案子上的半瓶白酒仰起脖子喝了一口。
“二驴子,你给大姐挑个好西瓜,待会让姐拿回去。”
“那还用说,”二驴子又灌了一口酒。
“不用了,我拿不动,谢谢。”李好摆手拒绝。
“拿着吧,待会帮你打个的,咱们还客气啥啊!”刘燕笑着说。随手掀起凳子上的坐垫,反过来给李好递了过去。
李好说“雨天生意还算可以吧。”
刘燕说:“对付着过吧。”
二驴子把话接了过来,“奶奶的,今天我便宜出手才卖了十来个。”
李好看看小窝棚,说:“孩子睡着了,天这么冷可别凉着。”
刘燕说:“没有事,有电褥子。”
看来李好和这两口子关系不一般,此时的二驴子正杵着一把大片刀,立在案子前,就着塑料袋里的花生米,喝着小酒,企盼着路人买他的西瓜。那敞开怀的肚皮上,纹刺着一只盘龙,看上去让人有些胆怯,
是的,就是这个五大三粗的叫二驴子的人,曾经让李好躲过一劫,甚至救了她的命。他们的友谊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