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回 文公赠图关云长 乱石滩辟练武场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管文公携关羽泛舟于三星湖上,在那无底穿船上给关羽讲演故事,听完故事,师生二人均默默无语。关羽虽不说话,心里却在紧张地咀嚼回味、消化吸收。他感到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而明确。他知道文公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给他阐述了深刻的武学哲理。通过这两个小故事,关羽至少明白了两点:其一是练武必须持之以恒,坚持苦练才能得到功夫;其二是武学博大精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永无止境。练武要瞄准高层次,走那高境界,成就那上乘武功。看官听言:有了这样的理解,说明关羽已经知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什么叫做聪明?什么叫有悟性?这就叫聪明和有悟性。管文公见关羽在思考,他似乎听见了这位年轻人咚咚跳荡的心声。普天之下,最知道学生的无外乎是老师。文公虽然和关羽初次相识,但他给关羽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打了一百分。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这孩子必成大器。
列位看官,话说三星湖上灯火点点,渔民都出来夜渔了。文公吩咐把船靠了岸。然后对关羽说:“我知道你心里惦记铁匠铺,不肯在我的寒窑留住。也罢,咱们师生今后相处的日子还多着呢。你今天回去,除了做好铁匠铺的活儿,那就是要加紧习文练武了。老夫的意见,今后你应把练武放在重中之重的要位。道理不多讲了。唉,乱世所迫,乱世所迫哪!常言道:家有十件事,先拣紧的来,学好武艺,以备时用,已经迫在眉睫了。老夫似乎已看到:世界将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一场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社会变革就要来临。老夫也似乎听到:时代在声声召唤、催马扬鞭,任何有热血、有抱负的青年不可能置身于这场大变革之外!而英雄豪杰,也正是迎来了用武之地。所以,你应该尽快具备可用之文和可用之武啊!”管文公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推心置腹、字字千钧。关羽一字一句记在心里,他说:“文公,老师的话学生定当铭记在心,鸣响在耳,身体力行,决不敢半点疏忽懈怠!敬请老师放心。学生有啥疑难,随时前来讨教,望老师不吝赐教。”文公说不必客气,随即吩咐书童抱来一大卷东西交给关羽。文公说:“这是五十幅各种挂图,每幅都是为师从积累数十年的学问中提炼总结的,是多科学问的精华和要旨,世上绝无仅有。它们可以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哩。你把这些图牢牢记在心里,将会终生受用无穷。什么时候你确信这些图你都记死了,你就可以把它毁掉了。请记住:这些挂图不能再传于任何人之手!”关羽抱拱谢过文公并向他和书童辞行,之后背了那珍贵的挂图往夜色茫茫的常平村而去。
列位看官:常言道做人要向前看,说书要说主线。话说那关羽背着管文公给他的挂图当夜就回到了铁匠铺,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些宝贝挂图一一翻阅,只看到鸡叫三遍、东方现白才粗粗看了一遍。一夜没合眼,他仍然不觉困,看看天色将明,就到院子里练功去了,练了一阵,又去担水、扫地、掏灰、撮炭。繁琐的劳动和生活细节咱这里就不多讲了,只讲这一天关羽关云长迈步来到了乱石滩。这乱石滩位在何方?前面说过,常平村坐落在中条山麓、盐池岸畔,它虽说就在中条山下,但村庄到中条山根,还有四、五华里的间距呢。这四、五里的间距,除了少许的可耕农田之外,都是清一色的乱石滩。说白了,乱石滩其实就是沿着中条山根形成的一条沙石荒滩。因为杂七杂八的石头在这里唱主角,所以人们管它叫乱石滩。这个名儿叫得可真好!一眼望去,那大块的石头裸露在沙土之外,小块的石头隐匿在沙土之中,它们原先都是中条山体的一部分,经过千百万年的冰川侵蚀、雷电击打、日月摧残、雨雪风化,现在变成了体积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头圪蛋,每年被那烈日暴晒、冷雨猛浇、山风劲吹,洪水冲刷,它们一日日变小、变残,但它们依旧眷恋着自己的母体,死死盘踞在山脚下不肯离去。即使有一天化作比沙粒还小的土壤,它们也一定要固守在这里!
看官听言:那乱石滩说来也是中条山的一景。它逶迤起伏,坎坷不平,杂草灌木丛生。灌木多为野酸枣。低者0。3米,高者1。5米,细者如筷子,粗者如拖把,浑身尖利的长刺,发达的根系深扎在沙石之中,耐寒耐旱耐风沙,它是乱石滩的“宠物”和“庄稼”。夏秋两季山洪下来,乱石滩莽流纵横,大石不动,小石滚滚,恰似一股股小小的泥石流。一年中多数时间,乱石滩白日热得冒烟,夜晚风沙打脸,牛羊不愿在里面吃草,行人不愿打这里经过。就是这么个鬼地方,却被关羽喜欢上了。关羽喜欢它干什么?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关羽这也是无事不来乱石滩啊。他此番来到乱石荒滩的目的,一不是采野酸枣,二不是开荒种地,而是为了找一块练习武艺的僻静之处。管文公那天不是跟他交代了吗,他让关羽抓紧练武,尽快掌握高超的武艺,因为他预测东汉乱世就要到来,正是英雄要用武之地。所以今天关羽来此就是想解决练武的场地问题。
看官要问:那铁匠铺后面的院落不是很宽敞吗,难道关羽一人练功还盛他不下吗?我们说,铁匠铺的后院确实不小,也能够让关羽练功夫习武艺。但是,关羽却不想在那里练武。一是怕惊扰冯师傅家人和铁匠铺的工友休息生活;二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围观起哄;三是随着关羽武功迅速长进,人居院落作为练武场地已大不适用了。关羽的想法不无道理。自从冯铁汉师傅教关羽练习功以来,这段时间关羽是早晚都要各练一遍。起初,他只能得动最轻的铁砧,之后,那不大不小的中型铁砧他也得动了;您看他现在,五百多斤的中号铁砧他一伸胳膊一扭臀就着走了。通常铁砧都是放在铁匠铺里的砧台上,因为每天打铁都要用。关羽练功时把它们从铁匠铺里到院子里转一圈,然后又稳稳地放回原处,他大气不出,二气不喘,面不改色,心率不增。所以他练功并不影响任何人。但是练别的功夫就不能不声不响了。比如练马步震脚,扎定马步挺胸提气之后,向前冲右拳而抬左腿,随之向下踏左脚而收右拳,接着是冲左拳而抬右腿,踏右脚而收左拳,拳出拳收呼呼生风,却并没有多大声响;而向下踏脚就不行了。关羽一脚踏下,震得四面房屋嗡嗡嘶鸣,一些老屋顶簌簌土落、哗哗瓦响。再看脚底下,黄土地面已经踏出一个脚窝,崩起来的虚土把脚面都盖住了。因此关羽练马步震脚的地方被踏出一个土坑,好多回关羽运来黄土把它填平,但没多日就又踏出一个坑。看官明白:似这般在院子里练武能不对人和建筑物产生影响吗?再一个,铁匠铺子是全村人喜欢聊天消遣的地方,每天汇聚这里的闲杂人等不少,他们来得早,去得晚,每晚铁匠铺关门时还有人不想走。尤其到了晚上,很多人就猫在铁匠铺里喝茶闲侃。看到关羽在院子练武,便凑过来观摩评论。这个说长,那个道短,还经常为此吵架拌嘴甚至拔拳相向。弄的练功的人不仅不能专心练功,而且还很尴尬无奈。
列位看官,如此这般,您说关羽还能在院子里练功吗?所以他向冯铁汉师傅请示之后,决定在荒凉静僻、人迹罕至的乱石滩找一处练功场地。按说这乱石滩天不管、地不要、人不耕种,随便选在哪儿都成,但是关羽还总想把它选在离村不太近、离山不太远、离大路不太远也不太近的地方,他认为这样来去快捷、往回方便。符合关羽意愿的地方很快就选好了,它位于乱石滩的中部地带,向东南看正对着中条山上的青云岭,向西北看正照着常平村,三点拉成一条直线。关羽没想到不经意间选定的练武场,竟然有这样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他对自己说:“天意也如此,就是这儿吧。”地点确定了,其他事就好办了。
列位看官,在乱石滩中开辟练武场可绝非易事!只见一早一晚,关羽都扛着工具来到乱石滩。扛什么工具?有镢头、铁锨、砍刀、斧子、钢钎、钉耙、皮绳、快镰等等。这些工具,样样必需。镢头用来刨石头草根;铁锨用来铲沙撂土;砍刀用来斩荆棘,斧子用来斫树根,钢钎用来撬大石,钉耙用来搂枣刺,皮绳绑住石块拖,挥镰能把茅草割。看这些工具,就知道此项工作有多么艰难了。然而关羽何惧?他先用斧子、砍刀收拾野酸枣,再用快镰割光杂草,再使镢头刨出露出地面的石头,并把他们搬到四周围垒成一道厚厚的石墙。石墙能挡风挡水,是练功场的好屏障呢。这样,渐渐形成了一个由石墙围起来的圆形场地。最后,场子内还剩下7块大石头搬不动,因为它们一多半都埋在沙土之中,不知有多深,也不知有多大。关羽刨开石头根部看了看,每块至少有几万斤的重量,凭他一人之力,是绝对奈何不了它们的。这可怎么办哪?关羽想了想,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七块磐石就留在原地。拿定主意之后关羽睁眼这么一看,嘿呀,这七块石头可是留对了!为啥呀?您瞧这七块大石头,一块是圆的,一块是扁的,一块是长的,一块是方的, 还有三块分别是塔形的、扇形的和柱形的。那圆的像一个大蒸馍,扁的像一个石磨盘,长的像堵石墙,方的像个高台,塔形的上尖下粗,像座金字塔;扇形的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插在地上;柱形的好似半截顶天柱子遗落在人间。不仅如此,它们都还是不同的颜色哩!您瞧,圆石——白;扁石——蓝;长石——青;方石——红;塔石——黄;扇石——绿;柱石——黑。看到这里,关羽不由得不暗自称奇,他跳到练武场边上的石墙上走了一圈,边走边仔细端详那七块大石头,却发现它们在场地中自然排列成一个北斗七星的弯勺形状,就连石与石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比例,也都非常恰当,简直就和专门安排摆设的一个样!
列位看官:俗话说山梁不是堆的,河水不是推的,英雄故事不是吹的,在这就得到证实了:关羽在中条山下的乱石滩里开辟的这个练武场,一没望地脉,二没观天象,三没测风水,四没看阴阳,他心里一想,就选到了这个地方。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七块大石头,已经决定了这里有神奇呢!
看官听言:人常道神人自有天来助,天不助你你自助。搞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需要投资,而关羽建设练武场的投资,除了力气就是汗水。他把荆棘除掉了,杂草割掉了,能搬动的石头都搬走了,坑坑洼洼也平整了,练武场的雏形开始显现出来了。但是,这还不算完工,因为满场子都是虚土松沙,根本不能打拳练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羽决定要去杀两只山羊。看官要问:这和人家山羊有嘛关系呀,你杀人家合适吗?我们说,关羽要杀山羊的目的,是要做两个盛水的皮囊。这天,他把自家养的山羊宰了,把羊皮囫囵剥下来,把羊毛刮干净,再把羊皮的四条腿缝紧,把羊脖子当口儿,就做成了可以装水的羊皮水囊。一只皮水囊可装40公斤水,两只就装80公斤。关羽早晚有空了,就先到山沟里有水的地方灌上水,然后背到练功场。他把水均匀洒在场地上,等地表晾干之后,再搬起一块石头一点一点把地面夯实砸平。小山鹰在日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练武场,它飞回山里用鸟语告诉老山鹰,说乱石滩里落下了一枚太阳。老山鹰夜晚飞去一看,嗨,哪是什么太阳啊,分明是圆圆的一轮月亮!老山鹰和小山鹰都没说对,它们不知道这就是关羽的练功场。由于它是一个直径一十五丈、也就是45米的正圆形场地,场内有七块大石头排列成北斗状,所以关羽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北斗练武场。
列位看官,北斗练武场眼看收拾的差不多了,关羽就开始在场地打拳踢腿、舞刀弄枪。冯铁汉师傅教的功他每天必练,因为冯师傅说过,只有身上上了功夫,你的拳脚才会有用,否则就是花拳绣腿、纸扎的老虎不中用。关羽深信这句话,所以功他始终不丢。而在北斗练武场练功可要方便多了。这里几百斤重的大石头俯拾皆是,它们都被关羽堆在了石墙上。那石墙本来只有半人高,因此关羽只要伸出胳膊就能起一块大石头。他着石头转上一两圈,就把石头往远处一抛,然后双手抱起来举过头顶。举不起来的时候就抛在场地上。这里不像铁匠铺的后院,不管石头落地砸下多深的坑,也没有任何关系。场地里经常是这儿一个窝、那儿一个坑的,但关羽每过几天就会做一次场地平整。
列位看官,北斗练武场尽管已经整修得比较不错了,但是也不会“不错”到哪里去。您想想看嘛:它毕竟是在乱石滩的基础上开辟出来的啊。因而它的总体情况是大平小不平。地面的构造一是石头圪蛋,二是沙子,三是草木根。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关羽练拳脚时,有时候被绊倒滑到,有时候一脚踢在石头上,轻则脚趾头肿疼,重则指甲盖脱落。但练的时间长了,腿脚慢慢也长了眼。石头圪蛋和草木根轻易就避了过去。练功时,关羽还刻意用脚猛踏那些凸出地面的小石头,把它们一个个都踩进沙土里去。您看哪练功场内脚印叠脚印,汗水摞汗水,那场地是越来越瓷实,越来越平坦。时间一长,这一片地面比周围的地表整体下沉了十几厘米。原来场地里被关羽砍掉的野酸枣,植株虽然晒干了,烧掉了,但它们的根系还扎在地下20多米深的沙石里。天一下雨,它们就从地下冒出嫩芽来,嫩芽长势凶猛,如果几天人不踩踏,它们就会形成一片带利刺的荆棘林。而关羽每天早晚去练功,不给它们任何机会,所以这些嫩芽根本没有长大的可能性。
列位看官,说到这里,本书作者倒突然想起一个词,这个词叫做“功夫”。什么叫功夫?功夫就是日积月累攒起来的一种能力。今天练一点,明天练一点,功夫就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生长和积淀。等你把时间费够了,力气用够了,心血汗水流够了,你的功夫就自然练成了。因此人们也常常把时间叫做“功夫”。然而,功夫这厮也很神秘难测、不好捉摸。有些时候,有些功夫,你练上一月、练上一年,甚至练上三年五载,也不见得收获就多么显著。依本书作者来看,功夫就是用时间、气力、意志、耐心共同熬制的超常本领。熬制功夫的时间单位应该是用“年”、“十年”或“数十年”来计算的。功夫涵盖了所有的技能,比如走钢丝、顶瓷盆、耍油瓶、抖空竹等等。武功只是功夫的一种,由于它是技击之术,所以它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想要得到武功是不可能的;要想得到上乘武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好了,我们对“功夫”发了一通议论,正确与否,尽由看官们评说吧。这里我们继续我们的故事——定把那关老爷的千古传奇进行到底。有诗曰: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巧练艺自深。
没有北斗练武场,哪来河东武圣魂?
欲知关羽怎样利用北斗七星石锻炼绝世武功,且听下回分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列位看官,话说三星湖上灯火点点,渔民都出来夜渔了。文公吩咐把船靠了岸。然后对关羽说:“我知道你心里惦记铁匠铺,不肯在我的寒窑留住。也罢,咱们师生今后相处的日子还多着呢。你今天回去,除了做好铁匠铺的活儿,那就是要加紧习文练武了。老夫的意见,今后你应把练武放在重中之重的要位。道理不多讲了。唉,乱世所迫,乱世所迫哪!常言道:家有十件事,先拣紧的来,学好武艺,以备时用,已经迫在眉睫了。老夫似乎已看到:世界将风起云涌、大浪淘沙,一场翻天覆地、摧枯拉朽的社会变革就要来临。老夫也似乎听到:时代在声声召唤、催马扬鞭,任何有热血、有抱负的青年不可能置身于这场大变革之外!而英雄豪杰,也正是迎来了用武之地。所以,你应该尽快具备可用之文和可用之武啊!”管文公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推心置腹、字字千钧。关羽一字一句记在心里,他说:“文公,老师的话学生定当铭记在心,鸣响在耳,身体力行,决不敢半点疏忽懈怠!敬请老师放心。学生有啥疑难,随时前来讨教,望老师不吝赐教。”文公说不必客气,随即吩咐书童抱来一大卷东西交给关羽。文公说:“这是五十幅各种挂图,每幅都是为师从积累数十年的学问中提炼总结的,是多科学问的精华和要旨,世上绝无仅有。它们可以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哩。你把这些图牢牢记在心里,将会终生受用无穷。什么时候你确信这些图你都记死了,你就可以把它毁掉了。请记住:这些挂图不能再传于任何人之手!”关羽抱拱谢过文公并向他和书童辞行,之后背了那珍贵的挂图往夜色茫茫的常平村而去。
列位看官:常言道做人要向前看,说书要说主线。话说那关羽背着管文公给他的挂图当夜就回到了铁匠铺,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些宝贝挂图一一翻阅,只看到鸡叫三遍、东方现白才粗粗看了一遍。一夜没合眼,他仍然不觉困,看看天色将明,就到院子里练功去了,练了一阵,又去担水、扫地、掏灰、撮炭。繁琐的劳动和生活细节咱这里就不多讲了,只讲这一天关羽关云长迈步来到了乱石滩。这乱石滩位在何方?前面说过,常平村坐落在中条山麓、盐池岸畔,它虽说就在中条山下,但村庄到中条山根,还有四、五华里的间距呢。这四、五里的间距,除了少许的可耕农田之外,都是清一色的乱石滩。说白了,乱石滩其实就是沿着中条山根形成的一条沙石荒滩。因为杂七杂八的石头在这里唱主角,所以人们管它叫乱石滩。这个名儿叫得可真好!一眼望去,那大块的石头裸露在沙土之外,小块的石头隐匿在沙土之中,它们原先都是中条山体的一部分,经过千百万年的冰川侵蚀、雷电击打、日月摧残、雨雪风化,现在变成了体积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头圪蛋,每年被那烈日暴晒、冷雨猛浇、山风劲吹,洪水冲刷,它们一日日变小、变残,但它们依旧眷恋着自己的母体,死死盘踞在山脚下不肯离去。即使有一天化作比沙粒还小的土壤,它们也一定要固守在这里!
看官听言:那乱石滩说来也是中条山的一景。它逶迤起伏,坎坷不平,杂草灌木丛生。灌木多为野酸枣。低者0。3米,高者1。5米,细者如筷子,粗者如拖把,浑身尖利的长刺,发达的根系深扎在沙石之中,耐寒耐旱耐风沙,它是乱石滩的“宠物”和“庄稼”。夏秋两季山洪下来,乱石滩莽流纵横,大石不动,小石滚滚,恰似一股股小小的泥石流。一年中多数时间,乱石滩白日热得冒烟,夜晚风沙打脸,牛羊不愿在里面吃草,行人不愿打这里经过。就是这么个鬼地方,却被关羽喜欢上了。关羽喜欢它干什么?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关羽这也是无事不来乱石滩啊。他此番来到乱石荒滩的目的,一不是采野酸枣,二不是开荒种地,而是为了找一块练习武艺的僻静之处。管文公那天不是跟他交代了吗,他让关羽抓紧练武,尽快掌握高超的武艺,因为他预测东汉乱世就要到来,正是英雄要用武之地。所以今天关羽来此就是想解决练武的场地问题。
看官要问:那铁匠铺后面的院落不是很宽敞吗,难道关羽一人练功还盛他不下吗?我们说,铁匠铺的后院确实不小,也能够让关羽练功夫习武艺。但是,关羽却不想在那里练武。一是怕惊扰冯师傅家人和铁匠铺的工友休息生活;二是容易引起人们的围观起哄;三是随着关羽武功迅速长进,人居院落作为练武场地已大不适用了。关羽的想法不无道理。自从冯铁汉师傅教关羽练习功以来,这段时间关羽是早晚都要各练一遍。起初,他只能得动最轻的铁砧,之后,那不大不小的中型铁砧他也得动了;您看他现在,五百多斤的中号铁砧他一伸胳膊一扭臀就着走了。通常铁砧都是放在铁匠铺里的砧台上,因为每天打铁都要用。关羽练功时把它们从铁匠铺里到院子里转一圈,然后又稳稳地放回原处,他大气不出,二气不喘,面不改色,心率不增。所以他练功并不影响任何人。但是练别的功夫就不能不声不响了。比如练马步震脚,扎定马步挺胸提气之后,向前冲右拳而抬左腿,随之向下踏左脚而收右拳,接着是冲左拳而抬右腿,踏右脚而收左拳,拳出拳收呼呼生风,却并没有多大声响;而向下踏脚就不行了。关羽一脚踏下,震得四面房屋嗡嗡嘶鸣,一些老屋顶簌簌土落、哗哗瓦响。再看脚底下,黄土地面已经踏出一个脚窝,崩起来的虚土把脚面都盖住了。因此关羽练马步震脚的地方被踏出一个土坑,好多回关羽运来黄土把它填平,但没多日就又踏出一个坑。看官明白:似这般在院子里练武能不对人和建筑物产生影响吗?再一个,铁匠铺子是全村人喜欢聊天消遣的地方,每天汇聚这里的闲杂人等不少,他们来得早,去得晚,每晚铁匠铺关门时还有人不想走。尤其到了晚上,很多人就猫在铁匠铺里喝茶闲侃。看到关羽在院子练武,便凑过来观摩评论。这个说长,那个道短,还经常为此吵架拌嘴甚至拔拳相向。弄的练功的人不仅不能专心练功,而且还很尴尬无奈。
列位看官,如此这般,您说关羽还能在院子里练功吗?所以他向冯铁汉师傅请示之后,决定在荒凉静僻、人迹罕至的乱石滩找一处练功场地。按说这乱石滩天不管、地不要、人不耕种,随便选在哪儿都成,但是关羽还总想把它选在离村不太近、离山不太远、离大路不太远也不太近的地方,他认为这样来去快捷、往回方便。符合关羽意愿的地方很快就选好了,它位于乱石滩的中部地带,向东南看正对着中条山上的青云岭,向西北看正照着常平村,三点拉成一条直线。关羽没想到不经意间选定的练武场,竟然有这样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他对自己说:“天意也如此,就是这儿吧。”地点确定了,其他事就好办了。
列位看官,在乱石滩中开辟练武场可绝非易事!只见一早一晚,关羽都扛着工具来到乱石滩。扛什么工具?有镢头、铁锨、砍刀、斧子、钢钎、钉耙、皮绳、快镰等等。这些工具,样样必需。镢头用来刨石头草根;铁锨用来铲沙撂土;砍刀用来斩荆棘,斧子用来斫树根,钢钎用来撬大石,钉耙用来搂枣刺,皮绳绑住石块拖,挥镰能把茅草割。看这些工具,就知道此项工作有多么艰难了。然而关羽何惧?他先用斧子、砍刀收拾野酸枣,再用快镰割光杂草,再使镢头刨出露出地面的石头,并把他们搬到四周围垒成一道厚厚的石墙。石墙能挡风挡水,是练功场的好屏障呢。这样,渐渐形成了一个由石墙围起来的圆形场地。最后,场子内还剩下7块大石头搬不动,因为它们一多半都埋在沙土之中,不知有多深,也不知有多大。关羽刨开石头根部看了看,每块至少有几万斤的重量,凭他一人之力,是绝对奈何不了它们的。这可怎么办哪?关羽想了想,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七块磐石就留在原地。拿定主意之后关羽睁眼这么一看,嘿呀,这七块石头可是留对了!为啥呀?您瞧这七块大石头,一块是圆的,一块是扁的,一块是长的,一块是方的, 还有三块分别是塔形的、扇形的和柱形的。那圆的像一个大蒸馍,扁的像一个石磨盘,长的像堵石墙,方的像个高台,塔形的上尖下粗,像座金字塔;扇形的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插在地上;柱形的好似半截顶天柱子遗落在人间。不仅如此,它们都还是不同的颜色哩!您瞧,圆石——白;扁石——蓝;长石——青;方石——红;塔石——黄;扇石——绿;柱石——黑。看到这里,关羽不由得不暗自称奇,他跳到练武场边上的石墙上走了一圈,边走边仔细端详那七块大石头,却发现它们在场地中自然排列成一个北斗七星的弯勺形状,就连石与石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比例,也都非常恰当,简直就和专门安排摆设的一个样!
列位看官:俗话说山梁不是堆的,河水不是推的,英雄故事不是吹的,在这就得到证实了:关羽在中条山下的乱石滩里开辟的这个练武场,一没望地脉,二没观天象,三没测风水,四没看阴阳,他心里一想,就选到了这个地方。别的不说,单就是这七块大石头,已经决定了这里有神奇呢!
看官听言:人常道神人自有天来助,天不助你你自助。搞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需要投资,而关羽建设练武场的投资,除了力气就是汗水。他把荆棘除掉了,杂草割掉了,能搬动的石头都搬走了,坑坑洼洼也平整了,练武场的雏形开始显现出来了。但是,这还不算完工,因为满场子都是虚土松沙,根本不能打拳练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羽决定要去杀两只山羊。看官要问:这和人家山羊有嘛关系呀,你杀人家合适吗?我们说,关羽要杀山羊的目的,是要做两个盛水的皮囊。这天,他把自家养的山羊宰了,把羊皮囫囵剥下来,把羊毛刮干净,再把羊皮的四条腿缝紧,把羊脖子当口儿,就做成了可以装水的羊皮水囊。一只皮水囊可装40公斤水,两只就装80公斤。关羽早晚有空了,就先到山沟里有水的地方灌上水,然后背到练功场。他把水均匀洒在场地上,等地表晾干之后,再搬起一块石头一点一点把地面夯实砸平。小山鹰在日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练武场,它飞回山里用鸟语告诉老山鹰,说乱石滩里落下了一枚太阳。老山鹰夜晚飞去一看,嗨,哪是什么太阳啊,分明是圆圆的一轮月亮!老山鹰和小山鹰都没说对,它们不知道这就是关羽的练功场。由于它是一个直径一十五丈、也就是45米的正圆形场地,场内有七块大石头排列成北斗状,所以关羽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北斗练武场。
列位看官,北斗练武场眼看收拾的差不多了,关羽就开始在场地打拳踢腿、舞刀弄枪。冯铁汉师傅教的功他每天必练,因为冯师傅说过,只有身上上了功夫,你的拳脚才会有用,否则就是花拳绣腿、纸扎的老虎不中用。关羽深信这句话,所以功他始终不丢。而在北斗练武场练功可要方便多了。这里几百斤重的大石头俯拾皆是,它们都被关羽堆在了石墙上。那石墙本来只有半人高,因此关羽只要伸出胳膊就能起一块大石头。他着石头转上一两圈,就把石头往远处一抛,然后双手抱起来举过头顶。举不起来的时候就抛在场地上。这里不像铁匠铺的后院,不管石头落地砸下多深的坑,也没有任何关系。场地里经常是这儿一个窝、那儿一个坑的,但关羽每过几天就会做一次场地平整。
列位看官,北斗练武场尽管已经整修得比较不错了,但是也不会“不错”到哪里去。您想想看嘛:它毕竟是在乱石滩的基础上开辟出来的啊。因而它的总体情况是大平小不平。地面的构造一是石头圪蛋,二是沙子,三是草木根。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关羽练拳脚时,有时候被绊倒滑到,有时候一脚踢在石头上,轻则脚趾头肿疼,重则指甲盖脱落。但练的时间长了,腿脚慢慢也长了眼。石头圪蛋和草木根轻易就避了过去。练功时,关羽还刻意用脚猛踏那些凸出地面的小石头,把它们一个个都踩进沙土里去。您看哪练功场内脚印叠脚印,汗水摞汗水,那场地是越来越瓷实,越来越平坦。时间一长,这一片地面比周围的地表整体下沉了十几厘米。原来场地里被关羽砍掉的野酸枣,植株虽然晒干了,烧掉了,但它们的根系还扎在地下20多米深的沙石里。天一下雨,它们就从地下冒出嫩芽来,嫩芽长势凶猛,如果几天人不踩踏,它们就会形成一片带利刺的荆棘林。而关羽每天早晚去练功,不给它们任何机会,所以这些嫩芽根本没有长大的可能性。
列位看官,说到这里,本书作者倒突然想起一个词,这个词叫做“功夫”。什么叫功夫?功夫就是日积月累攒起来的一种能力。今天练一点,明天练一点,功夫就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生长和积淀。等你把时间费够了,力气用够了,心血汗水流够了,你的功夫就自然练成了。因此人们也常常把时间叫做“功夫”。然而,功夫这厮也很神秘难测、不好捉摸。有些时候,有些功夫,你练上一月、练上一年,甚至练上三年五载,也不见得收获就多么显著。依本书作者来看,功夫就是用时间、气力、意志、耐心共同熬制的超常本领。熬制功夫的时间单位应该是用“年”、“十年”或“数十年”来计算的。功夫涵盖了所有的技能,比如走钢丝、顶瓷盆、耍油瓶、抖空竹等等。武功只是功夫的一种,由于它是技击之术,所以它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点一滴的日积月累,想要得到武功是不可能的;要想得到上乘武功,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好了,我们对“功夫”发了一通议论,正确与否,尽由看官们评说吧。这里我们继续我们的故事——定把那关老爷的千古传奇进行到底。有诗曰: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练巧练艺自深。
没有北斗练武场,哪来河东武圣魂?
欲知关羽怎样利用北斗七星石锻炼绝世武功,且听下回分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