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白石老汉三托梦 长生夜攀青云岭
列位看官:人常说人无前后眼,天无上下风,意思是世事不好预料,未来很难推测,人们的主观想象很难超越客观时空。上回书说到公元160年之夏,有个男孩诞生在河东解梁常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姓关,父亲赐名长生。根据他出生前夕的祥兆瑞征,人们料到他必定是个贵人。而谁又会知道,这孩子成年以后,便是那威震华夏的神人关公?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咱们先接着上回书开头的话茬继续进行——
话说公元17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山明水清,打常平村走出来一位英俊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关长生。他年方一十五岁,却长得豪壮威猛。此时他正从村口出来,大步流星向南山而去。前面说过,常平村坐落在盐池和中条山之间,北濒水,南傍山,因此常平人也管中条山叫南山。天色渐晚,辛劳一天的农家多数已经熄灯。南山静静,鸟兽无声,大地似乎也进入梦乡。此时此刻,关长生要去南山干什么?去夜间狩猎吗?他身无弓箭猎叉;去开荒种地吗?他没带斧头铁锄。猫头鹰看见他也觉得蹊跷,它瞪着眼珠咕噜咕噜叫了几声。
列位看官,沿着南山崎岖的小路,关长生健步如飞,所过之处,呼呼生风,路上的沙土石子,在他脚底下呼啦啦滚动。飞沙走石,大概就是这么叫来的。只见关长生走到山口,进了山谷,径直爬上了一座名叫青云岭的山峰。山上无路可走,关长生只有沿着野山羊和黑山猪踩出来的小道行进。山玫瑰和野酸枣的刺棵不时挂住他的裤腿,他把它们拽开;奇形怪状的尖石不时绊住他的土布鞋,他把步子绕开。青云岭是东西五百里的中条山脉的最高峰,它本身是山,却又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上,是山山岭岭拱身托举而起的山上之山、岭上之岭。
看官听言:凡是这种山峰,都有它的奇特之处。你看那青云岭,从顶到底,浑身上下,全是清一色的雪青花岗岩堆成。与它相邻的山峰呢,却都是赭红色的花岗岩与淡青色的石灰岩构造。据说老年人说,这样的青石山在中条山里唯此一处,别无他峰,好像一幢放大了几百万倍的石柱直插苍穹。晴日里,青云岭上薄雾缭绕,任何人望不见他的峰顶;阴雨天,整个青云岭都被云雾笼罩,谁也别想看见它的面容。常平村里不乏好猎手,有人常年在南山打猎为生,还有几名采药高人,一年四季钻在深山幽谷之中。但是他们无一人到过青云岭的山顶。若问为什么?他们回答:青云岭就是老天爷立在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四面光不溜溜,上下立陡立陡,脚无处蹬,手不能扣,山鹰都不找不到做窝的地方,穿山甲都不往青云岭上走。总之,青云岭就不是地上的山,也不是人上的岭!
列位看官:今晚关长生要夜登青云岭,而且必须登上青云岭的巅峰,如此难上的山,他能上得去吗?看官的担心不无道理,此时此刻,关长生正面临着他有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前段说过,关长生来到这青云岭后,就开始飞步攀援。他沿着山羊和野猪的行迹前进,倒也省了不少力气。但是正如猎手和采药人说的那样,青云岭像一块大青石,四面光滑,浑然一体,方才关长生攀登的,不过是青云岭坡势较缓的山底部分,它只占青云岭的二分之一高度。从现在开始,就要攀登它的山腰和山尖部分了。人们所说的“不是人上的山”,其实说的就是青云岭的山尖部分。常平村的人都知道,这青云岭分上中下三截,能攀登它的人,也分一二三三等。对于一般人来说,充其量只能爬完山底部分;而胆大强壮且善于攀援的猎人和采药人,则能够上到青云岭的山腰部分。剩下的尖峰部分呢,只有交给那万里挑一的身怀绝技者来完成了——然而他们也无一能够如愿以偿。
列位看官,如此说来,此番关长生还真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了!说时迟,那时快,关长生来到了青云岭的山腰,发现面前青石壁立,山坡已不叫山坡,全变成了悬崖峭壁,山羊和野猪的踪迹已经了然全无。老天爷,这让人如何往上上哇?关长生抬头望了望天幕上的明月,微微皱了皱卧蚕眉,接着深吸一口气,抖搂抖搂精神,运用神力开始冲顶。青石岩本来就十分光滑,加上夜雾的浸润,表面蒙一层细密的水珠,更像是擦了油似的滑溜。好在关长生事先脱掉了土布鞋,他的十个脚趾头也像手指一样岔开,手脚并用,紧贴着岩石,像一只大壁虎似的,一点一点往上攀登。
列位看官,关长生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距今已过去1800多年。那时候一没登山服,二没保险绳,什么登山专用的钩呀斧的,一概无有。要是让现代人来攀爬这青云岭的话,那就叫“攀岩”,哎呀嘿,这可是一项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从事的高难度大风险运动!头上有直升飞机监护,山坡有抢险救援帐篷,攀登几步还要往岩石上钉一颗保险螺钉,又结实又柔软的保险绳就拴在腰间。嗨呀呀,咱所说的这些,关长生是听也不曾听、见也不曾见。他此时只能靠自己的手脚,全神贯注向上攀援。他的指甲,紧紧抠住青石岩表面风化形成的小麻点,脚趾与石壁粘连在一起,动一下手指,再挪一下脚趾,犹如蛇缠树,龙盘柱。只见他越上越高,而越高就越险。此刻倘有一丝丝的闪失,便会坠落山崖、摔成碎片!看到这么惊心动魄的场面,月亮都吓得赶紧用云彩遮住自己的圆脸……
看官要问:既然青云岭如此凶险,那么关长生为何要自寻烦恼上这个山?这话问的好!关长生究竟为何要夜攀青云岭呢?他是为了一个梦。为了什么梦?为了一连三天夜晚都做的同一个怪梦。关长生在梦里见到一位老汉,白胡子白袍,仙风道骨,飘然洒脱,酷似民间传说的太白金星。老人捋着胡须对关长生说:“人之初,性本愚。造大才,勤学习。虽然你天生睿智,胎带伟力,可惜都属原始之智与荒蛮之力,这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中难当大用、不堪一击。若想成为国家的栋梁材、社稷的擎天柱、民众的主心骨、历史的影响力,你必须后天再造、刻苦学习。所谓铁不锻不成钢,玉不凿不成器,正是这个道理。你愿意跟我学文习武吗?”关长生回答:“晚辈愿意!”“忠、义、仁、勇、礼、智、信,这是世人最崇尚的七种大道理,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我要问你:你想领会其中哪几种大道理?”关长生答道:“既然人间有这七种大道理,那么我每一种都想学习。”老人呵呵大笑道:“天生良才,孺子可教!看来你的确是块成才的料啊。这样吧,3天之后的夜晚,你到青云岭的玉盆顶上来见我。你能行吗?”“一定能行!”关长生斩钉截铁地回答。老人呵呵大笑,朗声念道:“青云岭,入青云,青云岭上铸英魂。凡夫俗子请莫来,来者豪气吞乾坤。”
看官听言,关长生生来就与众不同,做的梦自然也与众不同。这个短短的梦他记得十分清晰,按说这梦的内容本来也没什么荒诞离奇,梦嘛,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然而让关长生觉得蹊跷的是:一连三天晚上,他做的都是同一个梦,梦中与白胡子老者的对话,简直就像“镜头回放”似的,一字一句,不差毫厘!天底下谁做过这样的梦?关长生生性忠厚笃信,为人不疑,既然在梦中答应了白胡子老汉,那么,他无论如何也要按时按约到青云岭上去!
列位看官,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叫《蜀道难》。诗中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思是若翻越八百里秦岭往天府之国四川去,路途是相当相当艰难的。而李白有所不知,关长生夜攀青云岭,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前面说过,这青云岭本不是人上的山,山羊野猪只能上到山腰,猕猴山猿也只能攀到一多半。关长生生来就非同凡人,百姓说他是天上星宿落草在人间。除了本身强健的体魄之外,关键是他有雄心壮志:他既然下定决心去赴梦中之约,那就不惜粉身碎骨、不怕千难万险!后世人们敬仰关公履约守信,通过此事儿可略见一斑。
列位看官,经过艰苦卓绝的攀爬,关长生已经接近青云岭的顶端了。嫦娥在月宫的看到这个情景,急忙高擎银镜为他照亮。而关长生的头上,还有一丈多高的山崖哩。“丈”是中国古代发明并使用的长度单位,如今已经停止使用多年。标准的一丈等于3米,也就是说,关长生再攀登3至4米的岩壁,他就会来到青云岭的最高处了。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嗨,别看就这3、4米的高度,却差点让关长生的登山行动功败垂成!因为此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虽然天生神力,但也扛不住上这么难上的山啊。他两只手上的指甲全都抠坏了,十个脚趾也全磨得血肉模糊,右脚大脚趾的肉皮全都磨没了,露出了带血的趾骨。攀过的岩石,染上了斑斑点点的血迹。也就是关长生,若换上第二个人,早就坠到山崖下去喂狼了。
列位看官,这青云岭的尖峰部分,人称青云峒,常年云遮雾罩,约有百丈之高。一丈3米,这就是300多米啊。话说关长生小心登攀,眼看着就要到达峰顶。可就是只差这3、4米的时候,他骨软筋麻,气力消耗殆尽,四肢贴在青石岩上,竟然一动也不能动了。看官要说:嗨,不就是3、4米的高度吗,再咬咬牙,提提神,使劲一蹭也就上去了!话说得容易,可是我们想啊,如果电灯没了电,它还能亮不能亮?如果汽车是没了油,它还能行不能行?此时此刻,关长生好比是那没油的汽车、没电的灯。他心里明白:如果不动弹,人还能在岩壁上趴一会儿,假如一动,必定立马丢了性命!可是那光秃秃、滑溜溜、冷冰冰的岩石上也不是什么好呆的地方,关长生只在原地方坚持了5分钟,就实在坚持不住了。他脑海里闪过“万丈深渊”和“碎尸万段”两个词,接着又闪过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一个字:“值”。为了梦中的承诺,他即使掉下青云岭也无怨无悔!什么叫英雄气概?这就叫英雄气概。
哎呀呀列位看官,此时关长生已坚持到了最后一秒钟,眼看着他的身体就要从青石岩上向下坠落,然而就在这同一瞬间,忽然从山顶上甩下两根山葡萄藤似的东西,一根缠住关长生左膀,另一根缚住他的右臂,慢慢把他拽上了青云峰之巅。正是:
少年夜攀青云岭,舍生忘死为一梦。
人间最贵诚与信,千秋传扬万古颂!
欲知青云岭之巅将发生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话说公元17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山明水清,打常平村走出来一位英俊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关长生。他年方一十五岁,却长得豪壮威猛。此时他正从村口出来,大步流星向南山而去。前面说过,常平村坐落在盐池和中条山之间,北濒水,南傍山,因此常平人也管中条山叫南山。天色渐晚,辛劳一天的农家多数已经熄灯。南山静静,鸟兽无声,大地似乎也进入梦乡。此时此刻,关长生要去南山干什么?去夜间狩猎吗?他身无弓箭猎叉;去开荒种地吗?他没带斧头铁锄。猫头鹰看见他也觉得蹊跷,它瞪着眼珠咕噜咕噜叫了几声。
列位看官,沿着南山崎岖的小路,关长生健步如飞,所过之处,呼呼生风,路上的沙土石子,在他脚底下呼啦啦滚动。飞沙走石,大概就是这么叫来的。只见关长生走到山口,进了山谷,径直爬上了一座名叫青云岭的山峰。山上无路可走,关长生只有沿着野山羊和黑山猪踩出来的小道行进。山玫瑰和野酸枣的刺棵不时挂住他的裤腿,他把它们拽开;奇形怪状的尖石不时绊住他的土布鞋,他把步子绕开。青云岭是东西五百里的中条山脉的最高峰,它本身是山,却又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上,是山山岭岭拱身托举而起的山上之山、岭上之岭。
看官听言:凡是这种山峰,都有它的奇特之处。你看那青云岭,从顶到底,浑身上下,全是清一色的雪青花岗岩堆成。与它相邻的山峰呢,却都是赭红色的花岗岩与淡青色的石灰岩构造。据说老年人说,这样的青石山在中条山里唯此一处,别无他峰,好像一幢放大了几百万倍的石柱直插苍穹。晴日里,青云岭上薄雾缭绕,任何人望不见他的峰顶;阴雨天,整个青云岭都被云雾笼罩,谁也别想看见它的面容。常平村里不乏好猎手,有人常年在南山打猎为生,还有几名采药高人,一年四季钻在深山幽谷之中。但是他们无一人到过青云岭的山顶。若问为什么?他们回答:青云岭就是老天爷立在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四面光不溜溜,上下立陡立陡,脚无处蹬,手不能扣,山鹰都不找不到做窝的地方,穿山甲都不往青云岭上走。总之,青云岭就不是地上的山,也不是人上的岭!
列位看官:今晚关长生要夜登青云岭,而且必须登上青云岭的巅峰,如此难上的山,他能上得去吗?看官的担心不无道理,此时此刻,关长生正面临着他有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前段说过,关长生来到这青云岭后,就开始飞步攀援。他沿着山羊和野猪的行迹前进,倒也省了不少力气。但是正如猎手和采药人说的那样,青云岭像一块大青石,四面光滑,浑然一体,方才关长生攀登的,不过是青云岭坡势较缓的山底部分,它只占青云岭的二分之一高度。从现在开始,就要攀登它的山腰和山尖部分了。人们所说的“不是人上的山”,其实说的就是青云岭的山尖部分。常平村的人都知道,这青云岭分上中下三截,能攀登它的人,也分一二三三等。对于一般人来说,充其量只能爬完山底部分;而胆大强壮且善于攀援的猎人和采药人,则能够上到青云岭的山腰部分。剩下的尖峰部分呢,只有交给那万里挑一的身怀绝技者来完成了——然而他们也无一能够如愿以偿。
列位看官,如此说来,此番关长生还真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了!说时迟,那时快,关长生来到了青云岭的山腰,发现面前青石壁立,山坡已不叫山坡,全变成了悬崖峭壁,山羊和野猪的踪迹已经了然全无。老天爷,这让人如何往上上哇?关长生抬头望了望天幕上的明月,微微皱了皱卧蚕眉,接着深吸一口气,抖搂抖搂精神,运用神力开始冲顶。青石岩本来就十分光滑,加上夜雾的浸润,表面蒙一层细密的水珠,更像是擦了油似的滑溜。好在关长生事先脱掉了土布鞋,他的十个脚趾头也像手指一样岔开,手脚并用,紧贴着岩石,像一只大壁虎似的,一点一点往上攀登。
列位看官,关长生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距今已过去1800多年。那时候一没登山服,二没保险绳,什么登山专用的钩呀斧的,一概无有。要是让现代人来攀爬这青云岭的话,那就叫“攀岩”,哎呀嘿,这可是一项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从事的高难度大风险运动!头上有直升飞机监护,山坡有抢险救援帐篷,攀登几步还要往岩石上钉一颗保险螺钉,又结实又柔软的保险绳就拴在腰间。嗨呀呀,咱所说的这些,关长生是听也不曾听、见也不曾见。他此时只能靠自己的手脚,全神贯注向上攀援。他的指甲,紧紧抠住青石岩表面风化形成的小麻点,脚趾与石壁粘连在一起,动一下手指,再挪一下脚趾,犹如蛇缠树,龙盘柱。只见他越上越高,而越高就越险。此刻倘有一丝丝的闪失,便会坠落山崖、摔成碎片!看到这么惊心动魄的场面,月亮都吓得赶紧用云彩遮住自己的圆脸……
看官要问:既然青云岭如此凶险,那么关长生为何要自寻烦恼上这个山?这话问的好!关长生究竟为何要夜攀青云岭呢?他是为了一个梦。为了什么梦?为了一连三天夜晚都做的同一个怪梦。关长生在梦里见到一位老汉,白胡子白袍,仙风道骨,飘然洒脱,酷似民间传说的太白金星。老人捋着胡须对关长生说:“人之初,性本愚。造大才,勤学习。虽然你天生睿智,胎带伟力,可惜都属原始之智与荒蛮之力,这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中难当大用、不堪一击。若想成为国家的栋梁材、社稷的擎天柱、民众的主心骨、历史的影响力,你必须后天再造、刻苦学习。所谓铁不锻不成钢,玉不凿不成器,正是这个道理。你愿意跟我学文习武吗?”关长生回答:“晚辈愿意!”“忠、义、仁、勇、礼、智、信,这是世人最崇尚的七种大道理,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我要问你:你想领会其中哪几种大道理?”关长生答道:“既然人间有这七种大道理,那么我每一种都想学习。”老人呵呵大笑道:“天生良才,孺子可教!看来你的确是块成才的料啊。这样吧,3天之后的夜晚,你到青云岭的玉盆顶上来见我。你能行吗?”“一定能行!”关长生斩钉截铁地回答。老人呵呵大笑,朗声念道:“青云岭,入青云,青云岭上铸英魂。凡夫俗子请莫来,来者豪气吞乾坤。”
看官听言,关长生生来就与众不同,做的梦自然也与众不同。这个短短的梦他记得十分清晰,按说这梦的内容本来也没什么荒诞离奇,梦嘛,本身就是十分抽象的。然而让关长生觉得蹊跷的是:一连三天晚上,他做的都是同一个梦,梦中与白胡子老者的对话,简直就像“镜头回放”似的,一字一句,不差毫厘!天底下谁做过这样的梦?关长生生性忠厚笃信,为人不疑,既然在梦中答应了白胡子老汉,那么,他无论如何也要按时按约到青云岭上去!
列位看官,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叫《蜀道难》。诗中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思是若翻越八百里秦岭往天府之国四川去,路途是相当相当艰难的。而李白有所不知,关长生夜攀青云岭,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前面说过,这青云岭本不是人上的山,山羊野猪只能上到山腰,猕猴山猿也只能攀到一多半。关长生生来就非同凡人,百姓说他是天上星宿落草在人间。除了本身强健的体魄之外,关键是他有雄心壮志:他既然下定决心去赴梦中之约,那就不惜粉身碎骨、不怕千难万险!后世人们敬仰关公履约守信,通过此事儿可略见一斑。
列位看官,经过艰苦卓绝的攀爬,关长生已经接近青云岭的顶端了。嫦娥在月宫的看到这个情景,急忙高擎银镜为他照亮。而关长生的头上,还有一丈多高的山崖哩。“丈”是中国古代发明并使用的长度单位,如今已经停止使用多年。标准的一丈等于3米,也就是说,关长生再攀登3至4米的岩壁,他就会来到青云岭的最高处了。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嗨,别看就这3、4米的高度,却差点让关长生的登山行动功败垂成!因为此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虽然天生神力,但也扛不住上这么难上的山啊。他两只手上的指甲全都抠坏了,十个脚趾也全磨得血肉模糊,右脚大脚趾的肉皮全都磨没了,露出了带血的趾骨。攀过的岩石,染上了斑斑点点的血迹。也就是关长生,若换上第二个人,早就坠到山崖下去喂狼了。
列位看官,这青云岭的尖峰部分,人称青云峒,常年云遮雾罩,约有百丈之高。一丈3米,这就是300多米啊。话说关长生小心登攀,眼看着就要到达峰顶。可就是只差这3、4米的时候,他骨软筋麻,气力消耗殆尽,四肢贴在青石岩上,竟然一动也不能动了。看官要说:嗨,不就是3、4米的高度吗,再咬咬牙,提提神,使劲一蹭也就上去了!话说得容易,可是我们想啊,如果电灯没了电,它还能亮不能亮?如果汽车是没了油,它还能行不能行?此时此刻,关长生好比是那没油的汽车、没电的灯。他心里明白:如果不动弹,人还能在岩壁上趴一会儿,假如一动,必定立马丢了性命!可是那光秃秃、滑溜溜、冷冰冰的岩石上也不是什么好呆的地方,关长生只在原地方坚持了5分钟,就实在坚持不住了。他脑海里闪过“万丈深渊”和“碎尸万段”两个词,接着又闪过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一个字:“值”。为了梦中的承诺,他即使掉下青云岭也无怨无悔!什么叫英雄气概?这就叫英雄气概。
哎呀呀列位看官,此时关长生已坚持到了最后一秒钟,眼看着他的身体就要从青石岩上向下坠落,然而就在这同一瞬间,忽然从山顶上甩下两根山葡萄藤似的东西,一根缠住关长生左膀,另一根缚住他的右臂,慢慢把他拽上了青云峰之巅。正是:
少年夜攀青云岭,舍生忘死为一梦。
人间最贵诚与信,千秋传扬万古颂!
欲知青云岭之巅将发生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