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瓦勒庇一家
艳阳当空,热烘烘的空气让原野显得慵懒沉闷。预示吉祥的白云在空中不停地变幻着姿形。南风吹来,云往北走。瓦蓝衔接着葱绿,天上地下没有一处不是明净的。一顶圆形尖顶的毡房前孩子忐忑不安地见到了邦主。
邦主的面孔光滑得如同骏马的屁股,深深的眼窝里排列着粗硬的睫毛。他把嘴唇抿得两边陷了进去,似笑非笑地望着他,试图从他未成熟的脸上觅到骑手的灵性。但很快他就变得疑惑不解。孩子是柯柯人和丹那人的混血儿。混血儿的面孔令人琢磨不透,无法从那生长特殊的五官中预测他的前程一一他的未来的勇敢和怯懦。一切都是不肯定的。接纳他是给部落增添了一只虎还是一只兔?邦主略显不快。现在对他来说,感兴趣的不是孩子,而是对方脖子上那一串枯萎的阳物。昕孩子说亚敦哥洛已经死去,邦主神情木然,半晌没有吭声。孩子并不知道,只要是英雄就会为另外一个英雄的夭亡而去真诚地伤感,不管他是敌人还是朋友。他觉得邦主正在酝酿如何屠戮自己的办法,紧张得瑟瑟发抖。邦主说,让我数一数你脖子上的阳物有多少。孩子取下来递过去。他想起了父亲教给他的话,结结巴巴地背诵道,这是我父亲的功迹。他让我长大后也像他一样生活,把成千上万的阳物献给柯柯邦主。父亲说,不管是敌人的,还是朋友的,柯柯人都会把它作为勇敢的见证。勇敢是我们柯柯骑手的立足之本。邦主一个个地摩挲着阳物,望着他不断点头,头点了一百零一下,然后说,你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如果他自已的阳物能够一日气挑破一百零一个处女膜而不疲软,他就可以代替我行使邦主的权力。可他现在已经去了地狱。他的儿子来到我面前要我把他作为英雄对待,他拿什么来证明他和他父亲同样勇敢呢? 邦主把那一串阳物作为孩子献给他的见面礼挂到自己脖子上,又从自己身上解下一把短刀,扔给孩子,指着围在四周的柯柯人说,去,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人,把刀插向他的大腿。没有人会反抗一个孩子的。
孩子惊得浑身萎缩,疑惧地四下看看。邦主狞笑着将刀朝他踢踢。四周的人都半张了嘴笑呵呵的。孩子突然愤怒起来,想逃离这个充满嘲弄的地方。但身后身旁全是人。逞能的骑手会抓住他一刀将他剁成两段。他手颤抖着拿起刀,抬头望望邦主。邦主凶狠地俯视着他。他赶紧回避对方的眼光,却发现邦主宽大的衣袍下摆就在自己眼前晃动,像一扇通往原野的门。他看不见下摆后面是什么,觉得只要冲过去就可以避免任何迫胁,就可以自由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没再考虑别的,举刀跳过去,想割开那扇门。刀子是插了进去,但他的头却被一只大手死死按住。接着他听到头顶上面有了一阵雷鸣般的轰笑。他被抱起来,又向空中抛去。他尖叫一声,邦主双手接住。等他回到地面上,看到所有人都在对他愉快地跺脚时,才明白一切危险都已经过去。他们误解了他,以为他要去刺死威严壮猛的邦主。这说明,亚敦哥洛的儿子具有超常的无畏。柯柯人喜欢无畏如同喜欢漂亮的女人和他们自己的挺拔的阳物。邦主拍拍他的后脑勺说,去吧,找一个有姑娘的人家住下来,让她们把你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人。孩子左右看看,没有动。一个老女人走过来拉起他的手说,你的母亲是丹那人,我也是一个丹那人,跟我走吧。人们又一次狂放地跺脚欢呼。邦主慈爱地说,去吧,孩子,她家里有两个姑娘。孩予还是不肯走,因为姑娘对他实在是太不重要了。他问老女人,你家有很多肉很多奶么?我饿。老女人说,我丈夫被你父亲夺去了灵魂,家里没有了男人,肉多得就要堆成山,奶多得就要流成河。孩子很高兴,一转身就把刚才的惊吓忘了。
老女人名叫瓦勒庇。她喜欢用丈夫的名字称呼亚敦哥洛的儿子。两个女儿也很愿意这样,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家里似乎没有添置陌生人。孩子开始不习惯,但没过几天就顺从了这种安排。再说,不论谁唤出这个名字,脸上都带着崇敬的微笑。这使孩子感到温暖亲切,至少在感情上少了些因为丧父而带来的失落。这个名字叫巴思坎得尔。
自从巴思坎得尔来到这个家,瓦勒庇就变得开朗异常。她一共生过三个孩子,最后一个是男孩,生下来两天就被她勒死。这是做母亲的权力和义务,生下来的只要是男孩,她就必须拔下四根自已的头发,缠在孩子纤嫩的脖子上使劲拽拉,若是头发绷断,说明孩子命硬气长,将来一定是个打死也会硬着脖子支起头颅的刚强汉子,若是孩子被勒死,那也没什么可惜的,母亲珍贵的乳汁不能哺育一个一上战场就瘫软的废物。孩子死后瓦勒庇反而显得很高兴,因为这就避免了将来的耻辱。一个禀性柔弱的男子,既不能挺身马上去扩张领土,又不能像女人那样繁殖人口,不如趁早让他离开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是,一个女人只生养女孩,她作为母亲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半。造物主让她跟男人交合,更重要的是希望她能够为柯柯部落的未来提供带阳物的战士。她老了,已经失去了希望。面对丈夫――一个虽然年龄与她相仿但雄风不减当年的骑手,她感到惭愧。
大概丈夫是有埋怨的。自从那个男孩夭亡,他发现她已经没有了繁育能力后他就很少呆在家里。太阳般旺盛却又无处宣泄的精力使他比别的骑手更留恋荒野里追追杀杀的生活。他给她留下的总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的匆匆忙忙的身影。那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丈夫冷峻而异乎寻常地拥抱了她,说了一些不该对女人说的话。他说他已经掌握亚敦哥洛的活动规律,这次去不是对方死就是自己亡。带好你的孩子管好你的家,将来一个女儿出嫁一个女孩招婿,不然等你干不动活的时候就没人照顾你了。她塞给他一包干奶饼,眼泪簌簌落下,模糊了的眼睛没看清他是怎样跨上马背,怎样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丈夫再也没有回来。同去的骑手向她描述了她丈夫倒下去的情形。她没有哭,也不该有恨。她早就明白,自己的丈夫尽管出色,但他远不能和亚教哥洛相比。后者是一只虎,越孤独就越能显露本性的凶猛,而丈夫是一只狼,只有成群结队时才会让任何敌人感到害怕。她怀念丈夫,怀念的结果便是深深的自责;她,骑手的妻子,接受过他的无数次火热而纵情的拥抱,居然没有给他生下一个继承他的战刀弓箭的人。巴思坎得尔的出现就像一盏熠熠闪烁的灯照亮了她晦暗的心。凭着她的偏爱和敏感,她从孩子脸上过多地或者说是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聪慧睿智。在她眼里,这位流亡者的杂交后代禀赋天成,集中了柯柯骑手的所有优秀品质,尽管这些品质还需要时间的锻造。她认为他是她丈夫的转世,丈夫的灵魂在他身上闪烁无比亲切的光辉。在一股温热醇厚的情潮驱动下,她毅然走向孩子拉起他的胳膊。这胳膊尽管细嫩乏力但仍然是男人借以扬鞭挥刀的东西,很快就会变得粗壮有力。
巴思坎得尔在瓦勒庇的毡房里受到了男人的待遇。他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他知道一个男人在家里应该干什么的话。但现在他只能有一些孩子气的举动。他想吃什么就要什么,以为每天的三顿饭根据他的口味来安排是再自然不过的,瓦勒庇尽其所能,只要办得到她都会亲手做好又亲手捧到他面前。实际上,他所知道的人世间的食物少得可怜,不外是干奶稀奶、生肉熟肉、羊血羊油,一切都是美味佳肴,又都是家常便饭,味道好得无可挑剔。他狼吞虎咽,每次都吃得很多,直到打出一连串饱嗝。这饱嗝便是对她的操劳的报答和安慰。她内心盛满欢喜,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哼出几句她自己编造的歌:
草是绿的羊是白的。
蓝天下的毡房是尖顶的,
肉是嫩的奶是咸的,
毡房里的锅台是冒着热气的,
人是男的人是女的,
骑手的女儿们是活蹦乱跳的,
天是他的地是他的,
我家的男人是带把把的。
唱完了她又会大声奚落自己的两个女儿,你们生来就不是人,难道也想吃也想喝?可是巴思坎得尔没剩下带肉的骨头,没留下漂着油花花的羊奶。为了我家的男人吃好喝好,你们还是和羊群一起去吃草吧,别忘了把最好的牧草留给羊吃。没有一千只肥羊,就别想让我家的男人天天吃饱。她们其实在巴思坎得尔放碗之前就已经吃得肚皮滚圆,听到母亲的话,便互相推搡着来到毡房门外,咯咯咯地笑。她们觉得能和羊一起吃草那就太美了,不用烧不用煮不用舀不用端,饱了就玩,饿了就吃,并且她们比羊更懂得哪里的草高哪里的草短;还觉得母亲称巴恩坎得尔为我家的男人是非常滑稽的。在她们看来,男人和骑马奔驰,和外出征伐数月不归,和傲慢懒散,和威严的沉默,和动不动就发脾气联系在一起。可连上马都要由人抱的巴思坎得尔竟然成了男人,这就如同她们做游戏时要让一个石头小人当父亲一样好玩。
母亲并不是真心嫌弃自己的女儿们,家中有了男人而去数叨女人的卑贱,在她是一件快意的事情。她用鞣得柔软滑润的羊皮给他缝了一件新的皮袍,用四层牛皮做底两层羊皮做面一层熊皮做筒,给他缝制了一双结实耐用的四季靴。紫红绸的腰带是丈夫的宝物,只在每年热闹红火的冬春祭祀时才会系在身上借以向人和神炫耀光彩。她拿出来送给孩子。巴思坎得尔腰里缠四圈还能在前面打出一个牛头大的花结。但她坚信,总有一天他的腰会粗得只能勉强缠两圈。到那时他身上就会出现男人的豪烈。他可以拥有姑娘,拥有打仗的胜利,拥有骑手卓尔不群的风采。她从来不要求他做什么。挤奶做饭是大女儿尚席娅的事,放羊放牛是二女儿金塔娃的事。母亲除了侍候巴思坎得尔,什么事都做。有时是她给女儿们帮忙,有时是女儿们给她帮忙。巴思坎得尔倒想独当一面地干点什么。比如他想去满荒原转悠着放羊,想亲手将牛奶倒进皮袋让它发酵,想自己点火烤肉,如同流亡时跟父亲一起打野食度日那样,还想代替瓦勒庇去挖掘晒干后可以当柴烧的拉咕草根,或者像瓦勒庇那样愉快地哼着歌子,在清晨湿润的白雾里赶着牛去溪边驮水。但每次只要他有行动的迹象,瓦勒庇总是和言悦色地开导他,男人要是千了女人干的事情,他的心肠就会变得跟女人一样软,一双在光滑的奶头上挤惯了奶的手是攥不紧刀柄握不紧弓箭的。巴思坎得尔只好扫兴地抑制好动的习惯。他隐约知道男人的神圣职责应该是什么,可是他不会,双手双脚只能闲着。白天女人们都去毡房外面干活,他闲极无聊,总是坐在草地上望天望云想这想那的,想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觉。瓦勒庇停下手里的活,过来抱他进毡房,让他睡在热乎乎的锅灶旁。锅灶旁铺着白色的羊毛毡,毡上是一张熊皮。这是专门为他设置的床笫,女人们不敢侵占,除非他邀请。她将他放下,让他的头枕在用羔羊皮缝制的绵软的枕头上。如果他醒了,她就会说,睡吧,好梦会让你长高长胖。只要能睡,喝凉水也会长肉,肉就是力气哟。如果他没醒,她就在毡边单膝跪地仔细端详他:脸盘开阔,五官一个是一个,眼窝又深又圆,眉毛又浓又黑,鼻子又挺又鼓,嘴唇又厚又宽,耳朵又长又大。他叫巴思坎得尔,他是个男人。瓦勒庇在心里美美地叫着他的名字,起身出去,更加起劲地干活。
吃光了草原上的羊,
喝干了草原上的奶,
嗨,我们家的男人。
睡走了西山的月亮,
睡来了东山的太阳,
嗨,我们家的男人。
一步跨到天边,
两步走到地沿。
嗨,我们家的男人。
瓦勒庇根本不会去想她衷心赞美的并不是事实。太多的温情已经使孩子很少去怀念他的父亲和那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流亡生活。令人腻烦的关照强化了他的与生俱来的惰性和健忘的本能。对往事的淡漠和安常处顺的态度说明他正在丢弃父亲的希望。他身上流着丹都人的血,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都得继承母亲留在他天性中的一份遗产,那就是缠绵、伤感和缺乏征服意识的萎顿以及对平静和安乐的崇尚。苦难被甜蜜代替。浸泡在蜜罐中的性格永远无法刚勇起来。孩子已经有些不堪造就的苗头。而瓦勒庇浑然不觉,依旧陶陶然于家中有了男人的满足中,依旧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她那母性的溺爱。
邦主的面孔光滑得如同骏马的屁股,深深的眼窝里排列着粗硬的睫毛。他把嘴唇抿得两边陷了进去,似笑非笑地望着他,试图从他未成熟的脸上觅到骑手的灵性。但很快他就变得疑惑不解。孩子是柯柯人和丹那人的混血儿。混血儿的面孔令人琢磨不透,无法从那生长特殊的五官中预测他的前程一一他的未来的勇敢和怯懦。一切都是不肯定的。接纳他是给部落增添了一只虎还是一只兔?邦主略显不快。现在对他来说,感兴趣的不是孩子,而是对方脖子上那一串枯萎的阳物。昕孩子说亚敦哥洛已经死去,邦主神情木然,半晌没有吭声。孩子并不知道,只要是英雄就会为另外一个英雄的夭亡而去真诚地伤感,不管他是敌人还是朋友。他觉得邦主正在酝酿如何屠戮自己的办法,紧张得瑟瑟发抖。邦主说,让我数一数你脖子上的阳物有多少。孩子取下来递过去。他想起了父亲教给他的话,结结巴巴地背诵道,这是我父亲的功迹。他让我长大后也像他一样生活,把成千上万的阳物献给柯柯邦主。父亲说,不管是敌人的,还是朋友的,柯柯人都会把它作为勇敢的见证。勇敢是我们柯柯骑手的立足之本。邦主一个个地摩挲着阳物,望着他不断点头,头点了一百零一下,然后说,你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如果他自已的阳物能够一日气挑破一百零一个处女膜而不疲软,他就可以代替我行使邦主的权力。可他现在已经去了地狱。他的儿子来到我面前要我把他作为英雄对待,他拿什么来证明他和他父亲同样勇敢呢? 邦主把那一串阳物作为孩子献给他的见面礼挂到自己脖子上,又从自己身上解下一把短刀,扔给孩子,指着围在四周的柯柯人说,去,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人,把刀插向他的大腿。没有人会反抗一个孩子的。
孩子惊得浑身萎缩,疑惧地四下看看。邦主狞笑着将刀朝他踢踢。四周的人都半张了嘴笑呵呵的。孩子突然愤怒起来,想逃离这个充满嘲弄的地方。但身后身旁全是人。逞能的骑手会抓住他一刀将他剁成两段。他手颤抖着拿起刀,抬头望望邦主。邦主凶狠地俯视着他。他赶紧回避对方的眼光,却发现邦主宽大的衣袍下摆就在自己眼前晃动,像一扇通往原野的门。他看不见下摆后面是什么,觉得只要冲过去就可以避免任何迫胁,就可以自由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没再考虑别的,举刀跳过去,想割开那扇门。刀子是插了进去,但他的头却被一只大手死死按住。接着他听到头顶上面有了一阵雷鸣般的轰笑。他被抱起来,又向空中抛去。他尖叫一声,邦主双手接住。等他回到地面上,看到所有人都在对他愉快地跺脚时,才明白一切危险都已经过去。他们误解了他,以为他要去刺死威严壮猛的邦主。这说明,亚敦哥洛的儿子具有超常的无畏。柯柯人喜欢无畏如同喜欢漂亮的女人和他们自己的挺拔的阳物。邦主拍拍他的后脑勺说,去吧,找一个有姑娘的人家住下来,让她们把你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人。孩子左右看看,没有动。一个老女人走过来拉起他的手说,你的母亲是丹那人,我也是一个丹那人,跟我走吧。人们又一次狂放地跺脚欢呼。邦主慈爱地说,去吧,孩子,她家里有两个姑娘。孩予还是不肯走,因为姑娘对他实在是太不重要了。他问老女人,你家有很多肉很多奶么?我饿。老女人说,我丈夫被你父亲夺去了灵魂,家里没有了男人,肉多得就要堆成山,奶多得就要流成河。孩子很高兴,一转身就把刚才的惊吓忘了。
老女人名叫瓦勒庇。她喜欢用丈夫的名字称呼亚敦哥洛的儿子。两个女儿也很愿意这样,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家里似乎没有添置陌生人。孩子开始不习惯,但没过几天就顺从了这种安排。再说,不论谁唤出这个名字,脸上都带着崇敬的微笑。这使孩子感到温暖亲切,至少在感情上少了些因为丧父而带来的失落。这个名字叫巴思坎得尔。
自从巴思坎得尔来到这个家,瓦勒庇就变得开朗异常。她一共生过三个孩子,最后一个是男孩,生下来两天就被她勒死。这是做母亲的权力和义务,生下来的只要是男孩,她就必须拔下四根自已的头发,缠在孩子纤嫩的脖子上使劲拽拉,若是头发绷断,说明孩子命硬气长,将来一定是个打死也会硬着脖子支起头颅的刚强汉子,若是孩子被勒死,那也没什么可惜的,母亲珍贵的乳汁不能哺育一个一上战场就瘫软的废物。孩子死后瓦勒庇反而显得很高兴,因为这就避免了将来的耻辱。一个禀性柔弱的男子,既不能挺身马上去扩张领土,又不能像女人那样繁殖人口,不如趁早让他离开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但是,一个女人只生养女孩,她作为母亲的意义就失去了一半。造物主让她跟男人交合,更重要的是希望她能够为柯柯部落的未来提供带阳物的战士。她老了,已经失去了希望。面对丈夫――一个虽然年龄与她相仿但雄风不减当年的骑手,她感到惭愧。
大概丈夫是有埋怨的。自从那个男孩夭亡,他发现她已经没有了繁育能力后他就很少呆在家里。太阳般旺盛却又无处宣泄的精力使他比别的骑手更留恋荒野里追追杀杀的生活。他给她留下的总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的匆匆忙忙的身影。那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丈夫冷峻而异乎寻常地拥抱了她,说了一些不该对女人说的话。他说他已经掌握亚敦哥洛的活动规律,这次去不是对方死就是自己亡。带好你的孩子管好你的家,将来一个女儿出嫁一个女孩招婿,不然等你干不动活的时候就没人照顾你了。她塞给他一包干奶饼,眼泪簌簌落下,模糊了的眼睛没看清他是怎样跨上马背,怎样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丈夫再也没有回来。同去的骑手向她描述了她丈夫倒下去的情形。她没有哭,也不该有恨。她早就明白,自己的丈夫尽管出色,但他远不能和亚教哥洛相比。后者是一只虎,越孤独就越能显露本性的凶猛,而丈夫是一只狼,只有成群结队时才会让任何敌人感到害怕。她怀念丈夫,怀念的结果便是深深的自责;她,骑手的妻子,接受过他的无数次火热而纵情的拥抱,居然没有给他生下一个继承他的战刀弓箭的人。巴思坎得尔的出现就像一盏熠熠闪烁的灯照亮了她晦暗的心。凭着她的偏爱和敏感,她从孩子脸上过多地或者说是准确地捕捉到了他的聪慧睿智。在她眼里,这位流亡者的杂交后代禀赋天成,集中了柯柯骑手的所有优秀品质,尽管这些品质还需要时间的锻造。她认为他是她丈夫的转世,丈夫的灵魂在他身上闪烁无比亲切的光辉。在一股温热醇厚的情潮驱动下,她毅然走向孩子拉起他的胳膊。这胳膊尽管细嫩乏力但仍然是男人借以扬鞭挥刀的东西,很快就会变得粗壮有力。
巴思坎得尔在瓦勒庇的毡房里受到了男人的待遇。他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他知道一个男人在家里应该干什么的话。但现在他只能有一些孩子气的举动。他想吃什么就要什么,以为每天的三顿饭根据他的口味来安排是再自然不过的,瓦勒庇尽其所能,只要办得到她都会亲手做好又亲手捧到他面前。实际上,他所知道的人世间的食物少得可怜,不外是干奶稀奶、生肉熟肉、羊血羊油,一切都是美味佳肴,又都是家常便饭,味道好得无可挑剔。他狼吞虎咽,每次都吃得很多,直到打出一连串饱嗝。这饱嗝便是对她的操劳的报答和安慰。她内心盛满欢喜,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哼出几句她自己编造的歌:
草是绿的羊是白的。
蓝天下的毡房是尖顶的,
肉是嫩的奶是咸的,
毡房里的锅台是冒着热气的,
人是男的人是女的,
骑手的女儿们是活蹦乱跳的,
天是他的地是他的,
我家的男人是带把把的。
唱完了她又会大声奚落自己的两个女儿,你们生来就不是人,难道也想吃也想喝?可是巴思坎得尔没剩下带肉的骨头,没留下漂着油花花的羊奶。为了我家的男人吃好喝好,你们还是和羊群一起去吃草吧,别忘了把最好的牧草留给羊吃。没有一千只肥羊,就别想让我家的男人天天吃饱。她们其实在巴思坎得尔放碗之前就已经吃得肚皮滚圆,听到母亲的话,便互相推搡着来到毡房门外,咯咯咯地笑。她们觉得能和羊一起吃草那就太美了,不用烧不用煮不用舀不用端,饱了就玩,饿了就吃,并且她们比羊更懂得哪里的草高哪里的草短;还觉得母亲称巴恩坎得尔为我家的男人是非常滑稽的。在她们看来,男人和骑马奔驰,和外出征伐数月不归,和傲慢懒散,和威严的沉默,和动不动就发脾气联系在一起。可连上马都要由人抱的巴思坎得尔竟然成了男人,这就如同她们做游戏时要让一个石头小人当父亲一样好玩。
母亲并不是真心嫌弃自己的女儿们,家中有了男人而去数叨女人的卑贱,在她是一件快意的事情。她用鞣得柔软滑润的羊皮给他缝了一件新的皮袍,用四层牛皮做底两层羊皮做面一层熊皮做筒,给他缝制了一双结实耐用的四季靴。紫红绸的腰带是丈夫的宝物,只在每年热闹红火的冬春祭祀时才会系在身上借以向人和神炫耀光彩。她拿出来送给孩子。巴思坎得尔腰里缠四圈还能在前面打出一个牛头大的花结。但她坚信,总有一天他的腰会粗得只能勉强缠两圈。到那时他身上就会出现男人的豪烈。他可以拥有姑娘,拥有打仗的胜利,拥有骑手卓尔不群的风采。她从来不要求他做什么。挤奶做饭是大女儿尚席娅的事,放羊放牛是二女儿金塔娃的事。母亲除了侍候巴思坎得尔,什么事都做。有时是她给女儿们帮忙,有时是女儿们给她帮忙。巴思坎得尔倒想独当一面地干点什么。比如他想去满荒原转悠着放羊,想亲手将牛奶倒进皮袋让它发酵,想自己点火烤肉,如同流亡时跟父亲一起打野食度日那样,还想代替瓦勒庇去挖掘晒干后可以当柴烧的拉咕草根,或者像瓦勒庇那样愉快地哼着歌子,在清晨湿润的白雾里赶着牛去溪边驮水。但每次只要他有行动的迹象,瓦勒庇总是和言悦色地开导他,男人要是千了女人干的事情,他的心肠就会变得跟女人一样软,一双在光滑的奶头上挤惯了奶的手是攥不紧刀柄握不紧弓箭的。巴思坎得尔只好扫兴地抑制好动的习惯。他隐约知道男人的神圣职责应该是什么,可是他不会,双手双脚只能闲着。白天女人们都去毡房外面干活,他闲极无聊,总是坐在草地上望天望云想这想那的,想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觉。瓦勒庇停下手里的活,过来抱他进毡房,让他睡在热乎乎的锅灶旁。锅灶旁铺着白色的羊毛毡,毡上是一张熊皮。这是专门为他设置的床笫,女人们不敢侵占,除非他邀请。她将他放下,让他的头枕在用羔羊皮缝制的绵软的枕头上。如果他醒了,她就会说,睡吧,好梦会让你长高长胖。只要能睡,喝凉水也会长肉,肉就是力气哟。如果他没醒,她就在毡边单膝跪地仔细端详他:脸盘开阔,五官一个是一个,眼窝又深又圆,眉毛又浓又黑,鼻子又挺又鼓,嘴唇又厚又宽,耳朵又长又大。他叫巴思坎得尔,他是个男人。瓦勒庇在心里美美地叫着他的名字,起身出去,更加起劲地干活。
吃光了草原上的羊,
喝干了草原上的奶,
嗨,我们家的男人。
睡走了西山的月亮,
睡来了东山的太阳,
嗨,我们家的男人。
一步跨到天边,
两步走到地沿。
嗨,我们家的男人。
瓦勒庇根本不会去想她衷心赞美的并不是事实。太多的温情已经使孩子很少去怀念他的父亲和那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流亡生活。令人腻烦的关照强化了他的与生俱来的惰性和健忘的本能。对往事的淡漠和安常处顺的态度说明他正在丢弃父亲的希望。他身上流着丹都人的血,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都得继承母亲留在他天性中的一份遗产,那就是缠绵、伤感和缺乏征服意识的萎顿以及对平静和安乐的崇尚。苦难被甜蜜代替。浸泡在蜜罐中的性格永远无法刚勇起来。孩子已经有些不堪造就的苗头。而瓦勒庇浑然不觉,依旧陶陶然于家中有了男人的满足中,依旧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她那母性的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