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途中与你相见(四)
佛教在藏地最初的传播和松赞干布有关。松赞干布的王后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后又娶大唐文成公主,二人都信奉佛教,带來了释迦牟尼的等身像与佛经,松赞干布亦随之皈依佛教,从此开始了佛教在藏地的弘传。
藏传佛教的派别众多,但无论哪一个门派的寺院中,都缺不得莲花生大师的一席之地,这是对藏传佛教发展举足轻重的高僧。正是这个印度僧侣在公元750年左右來到西藏,建立起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从汉文、梵文翻译了大量佛经。据说,当时译成藏文的大小显密经律论共738种,可谓工程浩大,功德非浅。
佛教传入之前,藏地盛行的是“苯教”----一种原始宗教,有巫术性质。佛教传入后,和苯教冲突激烈。苯教曾长期处于上风,产生了两次“灭佛”行动。这两次打击,也与西藏上层贵族之间的争斗有关。第一次是藏王赤松德赞亲政前,掌握实权的是信奉苯教的大臣,对佛教加以铲除。赤松德赞亲政后,重扬佛法,邀请莲花生和寂护两位大师赴藏。第二次是“朗达玛灭佛”,对佛教的打击尤其残酷,寺院被毁,僧人流亡,以致之后的百年间,佛教在藏地几近销声匿迹。佛教徒将“朗达玛灭佛”前称为佛教的“前弘期”。
十一世纪后,佛教在藏地得以重光,开始了 “后弘期”,逐渐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并衍生出多个派别,如宁玛派、萨迦派,教义各有侧重,但影响最大,并最终正实现了政教合一的,则是黄教----格鲁派。
格鲁派的创立者是宗喀巴大师。几年前去青海,曾往塔尔寺----宗喀巴大师的出生之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在西藏各地宣讲教义,兴修寺庙。格鲁派戒律谨严,组织周密,很快在藏地得以发展。宗喀巴圆寂后,其弟子继续将格鲁派发扬光大,弟子中著名的人物既包括修建扎什伦布寺的一世**喇嘛根敦珠巴,和一世班禅喇嘛珠杰·格勒巴桑。
真正使格鲁派获得西藏统治权的人物是五世**喇嘛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喇嘛罗桑确吉坚赞。1642年,两人联手,借助蒙古固始汗的部队,以战争手段摧毁了当时统治西藏的噶玛政权,从此开始了格鲁派对西藏长达三百余年的实际统治。
这里要谈到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其实,藏传佛教并沒有“活佛”的称谓,“活佛”是汉地对转世高僧的一种俗称。在藏语里,“活佛”称为“朱必古”,意为“转世者”或“化身”。藏传佛教相信获正觉之人,圆寂后有若干化身,可根据自己意愿重投生为人,不断转世。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派别和诸多寺院中,都有“转世者”的身影,而**喇嘛和班禅喇嘛则是格鲁派中最为著名和尊崇的转世者。
**喇嘛和班禅喇嘛的称谓本是一种尊号。“喇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和尚”或“上师”,严格说,并非所有藏传佛教僧人都可称为喇嘛,惟有德行淳厚,佛法渊深的藏传佛教僧人才能享此尊荣。“**喇嘛”是蒙古俺答汗赠与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蒙古语“**”的涵义为“大海”,**喇嘛的称号亦自那时而起,而前两世**喇嘛的尊号则为追授。同样,“班禅喇嘛”的称谓始于四世班禅喇嘛,“班禅”意为“大学者”,是协助格鲁派掌权的固始汗赠予的。
扎什伦布寺内本有自四世班禅喇嘛之后的历代班禅喇嘛的灵塔。“塔葬”是藏地最为尊贵的葬仪,惟高僧大德有权享有。方法是将圆寂后的肉身以特殊方法处理后,执礼诵经,葬于塔内。据说肉身经年不朽,栩栩然若生时。文化大革命中,五世至第九世**喇嘛的灵塔毁于劫难,后十世班禅喇嘛为五位班禅喇嘛重建了一座灵塔殿,合五而为一。
四世班禅喇嘛的灵塔殿极为豪华,灵塔高达十一米,黄金覆罩的塔身嵌满珠宝。资料上讲,建塔费去黄金2700余两、白银3.3万多两,铜7.8万多斤,绸缎9000余尺,玛瑙、珍珠、瑚瑚、松耳石等共7000余颗。在四世班禅喇嘛住持时,扎什伦布寺做了最大的一次扩建,自此成为历代班禅喇嘛住持之所。由于他和第五世**喇嘛的联手,确立了格鲁派在藏地的政治地位,因而地位格外尊贵。
也是自四世班禅喇嘛起,**喇嘛和班禅喇嘛之间有了一个未形成定制的规则----互为师徒。如**喇嘛的转世灵童则以成年的班禅喇嘛为师,反之亦然。几百年间,二人师徒协力互为掎角,牢固统治着西藏地区。
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尽管名义上双方地位同等,政治上却始终以**喇嘛为尊。西藏噶厦政府一切官员的任命,重大事件决议的最终决定权,皆属**喇嘛。班禅喇嘛仅对自己日喀则周边属地具有管辖权,尽管他是除了西藏政府之外,西藏最大的庄园土地拥有者,却无法在政治上和**喇嘛比肩而立。
1912年,十三世**喇嘛趁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之际,以藏军驱逐了清朝驻藏官员及部队,西藏成为一个沒有中央政府官员管辖和驻军的地区,实际上处在独立的状态。随着**喇嘛权利的扩大,中央政府制约的消失,这对师徒之间的分歧,日渐严重。在此之前,由于1904年英国军队入侵西藏,占领拉萨,**喇嘛出走蒙古,清政府一度取消了**喇嘛的封号。后双方达成和解,**喇嘛前往北京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之后重返拉萨。但不久,在得悉清政府军队正向拉萨进发后,1910年,**喇嘛再次出走,去往印度。到印度后,**喇嘛致信当时的九世班禅喇嘛,希望患难与共。请求被班禅喇嘛委婉拒绝,同时,班禅喇嘛接受了清政府邀请,前往拉萨,下榻在**喇嘛曾经的住所里。这也许为之后双方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喇嘛重获统治权后,为维持藏军的军费和政府开支,对班禅喇嘛属地的庄园增加了大量赋税,并以班禅喇嘛手下官员拒交赋税等理由加以逮捕和撤换。鉴于形势峻严,班禅喇嘛于1923年出走蒙古,据追随者说,**喇嘛派出一个团的藏兵追击,侥幸天降大雪,掩盖了一行人的足迹,才得以摆脱。自此,班禅喇嘛开始在汉地流亡,受到中央政府的礼遇。
1936年,当时十三世**喇嘛已圆寂三年,经过长期谈判斡旋,班禅喇嘛踏上了返藏之路,终因西藏政府不允许汉蒙护卫部队随同其入藏而滞留青海,1937年于青海玉树圆寂,最终沒能在生时重归扎什伦布寺。直到1951年,十世班禅喇嘛才在解放军的护送下返回西藏。1959年,西藏动乱,这一次出走的是十四世**喇嘛。
对崇佛的藏人,班禅喇嘛和**喇嘛同样是转世的圣佛,但在政治的标尺下,却代表不同的立场和阵营。这并非教义的分歧,而是权势的角力。
格鲁派统治下的西藏以庄园制度为基础,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隶属于庄园,庄园的拥有者则是寺庙和世袭贵族。政府由世俗贵族中选拔的俗官和寺庙中的僧官共同组成,**喇嘛是政府的最高首脑,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
当宗教和权力结合,僧侣和利益集团交缠,一种类似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形式应运而生。由于僧侣和贵族拥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停滞和循环的状态。而在貌似止水的表面下,内部的权利争夺诡谲残酷。由于**喇嘛和班禅喇嘛在宗教上具有特殊意义,争斗至少在表面上温和克制,其他官员、摄政之间的争夺,则和所有专制政府一样,不可避免充满了血腥味道。在争斗中失势的一方,面对的往往是暗杀、酷刑、流放,那里沒有悲悯的佛法,只有你死我活的斗法。诸如断手、挖眼、水淹之类的酷刑,并非只针对低贱的农奴,僧侣贵族们一样无法逃脱。
超脱玄妙的佛法一旦与财富胶着,宗教的纯洁性也受到影响。尽管在无所不在全民供奉的佛教氛围下,无数小民对佛法僧充满了敬畏和崇敬,佛法却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为众人通晓。在歌颂匍匐中的虔诚者,羡慕他们纯净坚实信仰的同时,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在崇拜一个自己并不真正理解的东西。在政教合一的时代,藏民的识字率很低,既无从看懂佛经,也谈不上通晓佛理。口耳相传,不过是宗教的仪轨,对神灵和统治者的崇拜与服从。文化教育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僧侣贵族手中。就算在今天,络绎不绝走过的拜谒者,又有多少人是领悟了佛法妙谛而皈依,有多少人是崇拜一个神秘威严,操纵自己命运的偶像,又有多少人是來祈求私欲的满足呢?
即便是僧侣中,也有不少人因政权和宗教的合一,怀揣各种俗世目的而投入佛堂。原西藏政府的“僧官”,许多人并不研修佛法,往往只在某个寺院注册了事。另一部分普通僧众也仅仅会诵经祈祷,大部分时间从事寺内普通劳动,依靠政府资助、庄园收入和信徒的供养为生。据东嘎·洛桑赤烈访问记中说,当年,在色拉寺麦扎仓(“扎仓”意为“学院”)的2800个僧人中,只有大约800人是修习佛学的,而800人中的大部分人对佛法的理解并未超过一般信徒的水平。僧人中还曾有一批特殊人物----“僧兵”,这批好斗善战之僧,一方面维护寺院的安全,一方面是一股重要的武装力量,足以影响政局的发展。在1913年之前,僧兵比藏兵具有更大的威力。在数量众多的僧侣中,真正奉行格鲁派严苛戒律,“显密双修”的僧人微乎其微。
在扎什伦布寺,随处能看到喇嘛的身影,但较之政教一体的年代,喇嘛的人数已大大减少。红色袈裟在纷杂的人群内格外醒目,有些看來是本寺的僧人,另一些是远道而來朝觐者。和那些摇动经筒,缓步而來的信徒相比,喇嘛更从容随意。有些步履矫健袍袖生风,有些一路笑语结伴而來。很多本寺的喇嘛或坐或站,在廊下、殿前,面无表情的看着來往的人流。一个匆匆走过的年轻喇嘛似乎对我摄像机拍摄的内容颇感兴趣,停下來站在我身后探头望了一眼。
佛殿内光线昏蒙,愈发显得深邃幽远,班禅大师讲经的圣坛上,明黄色的条幔低垂。两个年龄看來只有十多岁的年轻喇嘛,以极标准姿态行跪拜之礼,动作轻快而坚定。立起后,悄声诵念数句,旋即离开。佛法对他们而言是什么概念?我无从问起,也许对每一个人而言,佛亦是千面不同。
读不懂佛经也能“见性成佛”,读的懂佛经就是明见佛理了吗?谁能说自己完全了悟渊深无际的大法呢?假如我一无所知,却胸怀不可摇撼的信念,心中是否就是净土?抑或已入魔障?我辈愚人,也许永难了悟吧。
穿过重重佛殿,來到寺后山麓,一座巨大高台,白色为体,深红色为顶,如一崖绝壁赫然目前,这是扎什伦布寺晒佛所在。每年藏历五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是晒佛节,届时将在这里悬挂过去佛、现在佛、未來佛的巨幅唐卡(唐卡是西藏特有的绘画形式)。在金顶之上,以山为屏,渲染上高原的蓝空白云,展开庄严恢弘的佛颜,日喀则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在佛眼垂视之下。
俯首下心,广悯万民,普渡众生,佛法无边。让政治的归政治,佛法的归佛法。黄昏的梵呗即将响起,这是天之国,佛之所。别说五体投地的朝拜者让你顿悟,别说这片土地净化了你的心灵。净土只在心底,何必去身外找寻?
藏传佛教的派别众多,但无论哪一个门派的寺院中,都缺不得莲花生大师的一席之地,这是对藏传佛教发展举足轻重的高僧。正是这个印度僧侣在公元750年左右來到西藏,建立起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从汉文、梵文翻译了大量佛经。据说,当时译成藏文的大小显密经律论共738种,可谓工程浩大,功德非浅。
佛教传入之前,藏地盛行的是“苯教”----一种原始宗教,有巫术性质。佛教传入后,和苯教冲突激烈。苯教曾长期处于上风,产生了两次“灭佛”行动。这两次打击,也与西藏上层贵族之间的争斗有关。第一次是藏王赤松德赞亲政前,掌握实权的是信奉苯教的大臣,对佛教加以铲除。赤松德赞亲政后,重扬佛法,邀请莲花生和寂护两位大师赴藏。第二次是“朗达玛灭佛”,对佛教的打击尤其残酷,寺院被毁,僧人流亡,以致之后的百年间,佛教在藏地几近销声匿迹。佛教徒将“朗达玛灭佛”前称为佛教的“前弘期”。
十一世纪后,佛教在藏地得以重光,开始了 “后弘期”,逐渐取代了苯教的地位,并衍生出多个派别,如宁玛派、萨迦派,教义各有侧重,但影响最大,并最终正实现了政教合一的,则是黄教----格鲁派。
格鲁派的创立者是宗喀巴大师。几年前去青海,曾往塔尔寺----宗喀巴大师的出生之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在西藏各地宣讲教义,兴修寺庙。格鲁派戒律谨严,组织周密,很快在藏地得以发展。宗喀巴圆寂后,其弟子继续将格鲁派发扬光大,弟子中著名的人物既包括修建扎什伦布寺的一世**喇嘛根敦珠巴,和一世班禅喇嘛珠杰·格勒巴桑。
真正使格鲁派获得西藏统治权的人物是五世**喇嘛罗桑嘉措和四世班禅喇嘛罗桑确吉坚赞。1642年,两人联手,借助蒙古固始汗的部队,以战争手段摧毁了当时统治西藏的噶玛政权,从此开始了格鲁派对西藏长达三百余年的实际统治。
这里要谈到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其实,藏传佛教并沒有“活佛”的称谓,“活佛”是汉地对转世高僧的一种俗称。在藏语里,“活佛”称为“朱必古”,意为“转世者”或“化身”。藏传佛教相信获正觉之人,圆寂后有若干化身,可根据自己意愿重投生为人,不断转世。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派别和诸多寺院中,都有“转世者”的身影,而**喇嘛和班禅喇嘛则是格鲁派中最为著名和尊崇的转世者。
**喇嘛和班禅喇嘛的称谓本是一种尊号。“喇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和尚”或“上师”,严格说,并非所有藏传佛教僧人都可称为喇嘛,惟有德行淳厚,佛法渊深的藏传佛教僧人才能享此尊荣。“**喇嘛”是蒙古俺答汗赠与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的尊号,蒙古语“**”的涵义为“大海”,**喇嘛的称号亦自那时而起,而前两世**喇嘛的尊号则为追授。同样,“班禅喇嘛”的称谓始于四世班禅喇嘛,“班禅”意为“大学者”,是协助格鲁派掌权的固始汗赠予的。
扎什伦布寺内本有自四世班禅喇嘛之后的历代班禅喇嘛的灵塔。“塔葬”是藏地最为尊贵的葬仪,惟高僧大德有权享有。方法是将圆寂后的肉身以特殊方法处理后,执礼诵经,葬于塔内。据说肉身经年不朽,栩栩然若生时。文化大革命中,五世至第九世**喇嘛的灵塔毁于劫难,后十世班禅喇嘛为五位班禅喇嘛重建了一座灵塔殿,合五而为一。
四世班禅喇嘛的灵塔殿极为豪华,灵塔高达十一米,黄金覆罩的塔身嵌满珠宝。资料上讲,建塔费去黄金2700余两、白银3.3万多两,铜7.8万多斤,绸缎9000余尺,玛瑙、珍珠、瑚瑚、松耳石等共7000余颗。在四世班禅喇嘛住持时,扎什伦布寺做了最大的一次扩建,自此成为历代班禅喇嘛住持之所。由于他和第五世**喇嘛的联手,确立了格鲁派在藏地的政治地位,因而地位格外尊贵。
也是自四世班禅喇嘛起,**喇嘛和班禅喇嘛之间有了一个未形成定制的规则----互为师徒。如**喇嘛的转世灵童则以成年的班禅喇嘛为师,反之亦然。几百年间,二人师徒协力互为掎角,牢固统治着西藏地区。
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尽管名义上双方地位同等,政治上却始终以**喇嘛为尊。西藏噶厦政府一切官员的任命,重大事件决议的最终决定权,皆属**喇嘛。班禅喇嘛仅对自己日喀则周边属地具有管辖权,尽管他是除了西藏政府之外,西藏最大的庄园土地拥有者,却无法在政治上和**喇嘛比肩而立。
1912年,十三世**喇嘛趁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之际,以藏军驱逐了清朝驻藏官员及部队,西藏成为一个沒有中央政府官员管辖和驻军的地区,实际上处在独立的状态。随着**喇嘛权利的扩大,中央政府制约的消失,这对师徒之间的分歧,日渐严重。在此之前,由于1904年英国军队入侵西藏,占领拉萨,**喇嘛出走蒙古,清政府一度取消了**喇嘛的封号。后双方达成和解,**喇嘛前往北京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之后重返拉萨。但不久,在得悉清政府军队正向拉萨进发后,1910年,**喇嘛再次出走,去往印度。到印度后,**喇嘛致信当时的九世班禅喇嘛,希望患难与共。请求被班禅喇嘛委婉拒绝,同时,班禅喇嘛接受了清政府邀请,前往拉萨,下榻在**喇嘛曾经的住所里。这也许为之后双方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喇嘛重获统治权后,为维持藏军的军费和政府开支,对班禅喇嘛属地的庄园增加了大量赋税,并以班禅喇嘛手下官员拒交赋税等理由加以逮捕和撤换。鉴于形势峻严,班禅喇嘛于1923年出走蒙古,据追随者说,**喇嘛派出一个团的藏兵追击,侥幸天降大雪,掩盖了一行人的足迹,才得以摆脱。自此,班禅喇嘛开始在汉地流亡,受到中央政府的礼遇。
1936年,当时十三世**喇嘛已圆寂三年,经过长期谈判斡旋,班禅喇嘛踏上了返藏之路,终因西藏政府不允许汉蒙护卫部队随同其入藏而滞留青海,1937年于青海玉树圆寂,最终沒能在生时重归扎什伦布寺。直到1951年,十世班禅喇嘛才在解放军的护送下返回西藏。1959年,西藏动乱,这一次出走的是十四世**喇嘛。
对崇佛的藏人,班禅喇嘛和**喇嘛同样是转世的圣佛,但在政治的标尺下,却代表不同的立场和阵营。这并非教义的分歧,而是权势的角力。
格鲁派统治下的西藏以庄园制度为基础,大部分土地和人口隶属于庄园,庄园的拥有者则是寺庙和世袭贵族。政府由世俗贵族中选拔的俗官和寺庙中的僧官共同组成,**喇嘛是政府的最高首脑,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
当宗教和权力结合,僧侣和利益集团交缠,一种类似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形式应运而生。由于僧侣和贵族拥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停滞和循环的状态。而在貌似止水的表面下,内部的权利争夺诡谲残酷。由于**喇嘛和班禅喇嘛在宗教上具有特殊意义,争斗至少在表面上温和克制,其他官员、摄政之间的争夺,则和所有专制政府一样,不可避免充满了血腥味道。在争斗中失势的一方,面对的往往是暗杀、酷刑、流放,那里沒有悲悯的佛法,只有你死我活的斗法。诸如断手、挖眼、水淹之类的酷刑,并非只针对低贱的农奴,僧侣贵族们一样无法逃脱。
超脱玄妙的佛法一旦与财富胶着,宗教的纯洁性也受到影响。尽管在无所不在全民供奉的佛教氛围下,无数小民对佛法僧充满了敬畏和崇敬,佛法却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为众人通晓。在歌颂匍匐中的虔诚者,羡慕他们纯净坚实信仰的同时,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在崇拜一个自己并不真正理解的东西。在政教合一的时代,藏民的识字率很低,既无从看懂佛经,也谈不上通晓佛理。口耳相传,不过是宗教的仪轨,对神灵和统治者的崇拜与服从。文化教育的权利完全掌握在僧侣贵族手中。就算在今天,络绎不绝走过的拜谒者,又有多少人是领悟了佛法妙谛而皈依,有多少人是崇拜一个神秘威严,操纵自己命运的偶像,又有多少人是來祈求私欲的满足呢?
即便是僧侣中,也有不少人因政权和宗教的合一,怀揣各种俗世目的而投入佛堂。原西藏政府的“僧官”,许多人并不研修佛法,往往只在某个寺院注册了事。另一部分普通僧众也仅仅会诵经祈祷,大部分时间从事寺内普通劳动,依靠政府资助、庄园收入和信徒的供养为生。据东嘎·洛桑赤烈访问记中说,当年,在色拉寺麦扎仓(“扎仓”意为“学院”)的2800个僧人中,只有大约800人是修习佛学的,而800人中的大部分人对佛法的理解并未超过一般信徒的水平。僧人中还曾有一批特殊人物----“僧兵”,这批好斗善战之僧,一方面维护寺院的安全,一方面是一股重要的武装力量,足以影响政局的发展。在1913年之前,僧兵比藏兵具有更大的威力。在数量众多的僧侣中,真正奉行格鲁派严苛戒律,“显密双修”的僧人微乎其微。
在扎什伦布寺,随处能看到喇嘛的身影,但较之政教一体的年代,喇嘛的人数已大大减少。红色袈裟在纷杂的人群内格外醒目,有些看來是本寺的僧人,另一些是远道而來朝觐者。和那些摇动经筒,缓步而來的信徒相比,喇嘛更从容随意。有些步履矫健袍袖生风,有些一路笑语结伴而來。很多本寺的喇嘛或坐或站,在廊下、殿前,面无表情的看着來往的人流。一个匆匆走过的年轻喇嘛似乎对我摄像机拍摄的内容颇感兴趣,停下來站在我身后探头望了一眼。
佛殿内光线昏蒙,愈发显得深邃幽远,班禅大师讲经的圣坛上,明黄色的条幔低垂。两个年龄看來只有十多岁的年轻喇嘛,以极标准姿态行跪拜之礼,动作轻快而坚定。立起后,悄声诵念数句,旋即离开。佛法对他们而言是什么概念?我无从问起,也许对每一个人而言,佛亦是千面不同。
读不懂佛经也能“见性成佛”,读的懂佛经就是明见佛理了吗?谁能说自己完全了悟渊深无际的大法呢?假如我一无所知,却胸怀不可摇撼的信念,心中是否就是净土?抑或已入魔障?我辈愚人,也许永难了悟吧。
穿过重重佛殿,來到寺后山麓,一座巨大高台,白色为体,深红色为顶,如一崖绝壁赫然目前,这是扎什伦布寺晒佛所在。每年藏历五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是晒佛节,届时将在这里悬挂过去佛、现在佛、未來佛的巨幅唐卡(唐卡是西藏特有的绘画形式)。在金顶之上,以山为屏,渲染上高原的蓝空白云,展开庄严恢弘的佛颜,日喀则远远近近的人们都在佛眼垂视之下。
俯首下心,广悯万民,普渡众生,佛法无边。让政治的归政治,佛法的归佛法。黄昏的梵呗即将响起,这是天之国,佛之所。别说五体投地的朝拜者让你顿悟,别说这片土地净化了你的心灵。净土只在心底,何必去身外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