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正文 第59章 途中与你相见(三)

    羊卓雍总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由数个互相连通的小湖结成,纵横分叉,状似一只蝎子,夹杂着21个小岛。虽然下到湖岸边,有环湖的公路,但除非鹰一般俯瞰,否则只能窥到湖光的一角。來自雪山的融水汇聚于此,羊卓雍不同于巴松措,能与尼洋河交通,尽管雅鲁藏布江近在咫尺,却因高山的壅塞,让这里自成一体。一面是雪水的汇聚,一面是自然的蒸发,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湖外的世界与此无关,來往人流只是匆匆过客,当嚣乱的游人一一离开,将只剩下静静的湖水。一簇簇冷冷的星光摇曳于寒水,上天的谶语,在万籁消寂中,深深浅浅印入湖水。那其中有天蝎座,南天的亮星,在夏日璀璨的星图上,落进羊卓雍,这蝎子的口中。当晨光抹去满天的星斗,密语也隐沒在镜面般的湖水下,无人能勘破。

    和羊卓雍一样,纳木错也是一个的内陆湖。但说到规模,羊卓雍就显得太寒酸了。纳木错方圆1900平方公里,以烟波淼淼之类的俗词形容毫不为过,在中国的咸水湖里,只有青海湖可凌驾其上。湖水平均海拔4718米,遍观小小的地球,此处是咸水湖中最高的所在。

    每逢藏历水羊年,无数的藏传佛教信徒会到纳木错湖边转湖,一路长头,转完整个湖少则一周以上,长则月余,据说景象蔚为壮观。

    从拉萨出发,过当雄,翻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纳木错就在望中了。从不觉一丝风动的山脚一路盘旋至山口,才发现失踪的风----这只猛兽原來躲在这里。长长的风宛如可可西里,广阔而荒芜,粗砺而冷酷,撼天震地的奔突,在守护山口,扼住通向圣湖的关隘。风拽弯了玛尼堆畔经幡的绳子,再绷紧,要用尽全力扯断,让层层叠叠斑斑斓斓向着同一个方向剧烈翻抖的经幡飞走,飞向圣湖,飞向远远的,蜃楼海市的那片蓝光。几只供人合影的牦牛,习惯了风的厮磨,长而厚的绒毛乱蓬蓬的颤动,眼神宁静而淡漠,望着乱哄哄掩不住气喘的游客,雕塑般伫立。

    “大块噫气”,在草木葱茏山石峥嵘所在,风起时,山鸣谷应,林籁松涛,但在纳木错,尽管风势劲烈,却少了万窍怒号的攫人声势,当汽车螺旋而下,风声渐渐沉落,刺目的阳光下,荒原缓缓展开。那情景,只该在梦中出现,否则,那么广阔平坦,一览无余的灰漠,沒有一棵高大的灌木,更不用说挺拔孤出的树,何以见不到一个人影,好像就此驶出了人间。忘记了肉身,忘记了时间的经纬,陷入一场无比真实的梦中。远远的地平线上,一环弯曲起伏的灿白,那是雪山,嵌在云朵蓝空之间,如一切童话国度的边界。

    亮眼而奇幻的蓝冉冉升起。愈來愈近,近到眉睫之间。那么盛大的一片蓝光,单纯而莹润,沒有大海般的恣肆傲岸,只有神圣的宁静,透明的纯洁,不可测的深邃。此时听觉空明而清朗,一切噪声充耳不闻,雪山、荒原、长空、圣湖,太阳的巨瞳若嘹亮的长号,**的荒原如鼓声骚动,白云幻化错落,成缕成团,像小提琴悠扬而多变,钢琴的流动是湖水的奏鸣,吹过惊讶莫名的脸,拂过震撼澎湃的心。原來那根拉山口的风声,不过是一段前奏,华彩的高潮要到这里才得以聆听。音乐是水,冲开封闭的岩石,裹挟着灵魂在时间之流中纵跃。不是温软靡靡的流行调,不是凄婉哀伤的离歌,不是平和肃穆的雅乐,纳木错,是最激越而辽远的交响乐。一只海鸥,一个逸出旋律的音符,从头顶轻盈的掠过,后掠的翅膀,身体在蓝空下白的耀眼。

    踏着粗砺的石子走到湖边,清凉的水气,若有若无的波浪声,才让雄浑的乐音在心中平复。走近了,蓝倒显得不那么纯粹了,近岸处,清澈的近乎透明,水中石子历历可见,更深处,蓝中有浅浅的绿。波浪层层涌自山边,浪后是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山上是叠叠的云和雪峰融在一处,云上是扪不到顶,探不出底的天。天上人间,庄严的圣坛,该匍伏跪拜吗?该请求祈祷吗?还是询问永恒的问題?悠悠时光,我自何处來,向何处去?湖水沒有答案,天空不置一言。莫问前生,莫问來世,心安处是吾乡,灵魂纯净之所是圣地。转过头,矮矮的山坡上,耸一座藏式白塔,衬着万古圣洁而难解的蓝天。

    藏地云天

    雨忽然落下來。西藏的天气阴晴不定,刚穿过一片亮丽的晴空,雨闪身而出,无凭无理的当头罩下。大幕遽然垂下,天地间的布景陡然一变,人在云雾之中,迷迷茫茫,忘了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倒像梅雨的江南,烟锁云深处,也许要浮出一个婉约柔媚的吴越女子。直到云雾中探首的,不是水牛背上横着的短笛,是牦牛黑岩一样的身躯,迟钝的步态,衬在白蒙蒙的背景里,才从江南的梦里醒來。

    河谷间沒有风,凉凉的雾,时浓时淡,乍聚乍散,远处的雪峰随之忽隐忽现,阳光下白得灼眼的山顶也染上一层温柔的灰色。车像潜水艇,泅渡在神秘难测的乳色海中,疲牛般吼叫的引擎,裹上一层湿重的壳,减去了许多烦躁。草甸----一片鲜润的青翠,在延漫的雾中仿佛渗的出水。平缓的高处有牧民的牛马和毡房,寥落的几顶毡房蘑菇般种在旷寂的草原上,白色毡房上升起的烟火和雾气混沌在一起(据说毡房白色表示其中住着待嫁的姑娘)。天地初开时,大概就是这样,潜入雾的深处,像走入鸿蒙,走入远古,我们是异类,在风景中陌生而孤独。

    行到海拔较低的拉萨河谷,雨还是淅淅沥沥落在挡风玻璃上,雨丝如轻烟,如思绪,漫无方向地飘。雾散了,路边是齐整的藏式房屋,有了树木和青稞,有了国旗飘扬的学校,有了路边嘻闹的孩子,这里已不是牧区,是农耕区----人类文明的更高级状态。增添了简陋污秽的收费厕所和河岸边的垃圾堆。灰暗的天穹下,拉萨河在身边,悄无声息,流向西方。

    云就在山上。是的,我沒写错,云不在天上,它用不易察觉的速度顺着山脊流泻,静默无声,尽管乍望之下,一团团如戈壁尽头堆聚的沙尘,似要滚滚涌來,却又慢镜头一般缓缓挪移,全然沒有狞恶凶险的味道,感觉不到重量和威势。如丝绸从凝脂一样的脖颈褪下來,优雅而淡然。假如有风,它们也许会升起在天上,但现在,惘然的雨中,西藏的云如一颗溢出的泪水,慢慢滑落。像要弥漫而下,吞沒河谷,吞沒村落,却在山腰间止步不前,想必是人类的声息惊扰了它的脚步。

    什么样的自然风景最能代表青藏高原?不是雪山,青藏高原纵然拥有那么多无可匹敌的雪峰,有地球上最高的峰顶,但还谈不上独一无二的风景。不说乞力马扎罗的奇幻,勃朗峰的雄浑,就是新疆天山、帕米尔,云南的高山峡谷中,也不缺少宏美峻伟的雪山。草原?有蒙古的茫茫草野;河流,有浩浩汤汤的密西西比和亚马逊。如果让我从一张沒有任何人文景观的图片上分辨,照片中的地点是否在青藏高原,只要有云,我就能知晓答案。

    西藏有世间最美的云!城市里的云总是离我们很远,有一次等车,抬头看流云梳理大厦的屋顶,引得周围人纷纷仰首,继而用诧异的眼光看我。云和心,都咫尺天涯。在西藏,心最靠近天,云永远低低的近在头顶,迫在眉睫,伸出手就能采一朵在掌中,或者一跃攀上云顶,随它飘向天涯。西藏如果是地球的屋脊,云就是青藏高原的天花板,近得仿佛生命的一部分,在天空中悠然游荡。

    无风的晴日,云慵懒无力地摊开四肢,在远远的山尖做它的梦。无福倚靠山峰的云朵,也沉沉垂下眼睑,投大片阴影在茵茵的草原上,在荒瀚无人的荒野。不管高原的日光如何酷毒,炙烤着大地,让你的皮肤疼痛,只要寻一块云,停在它下面,温柔的云影回护,清爽怡人的风立即四面拢來,你可以躺着找你自己的梦去。最富于西藏特色的景观,莫过于旷远无边的荒原,堆积的云朵印下班驳的阴影,阳光在云隙处游戏,明暗交间,织一张壮观奇美的地毯,雪山也忍不住从天边云中闪出白发皤然的头,端详阳光与云影间的荒原。

    要让风景更完美一些,云下最好有一顷碧水。湖边看云,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享受,而在西藏,则完全是奢侈。湖光内要有云,一展而开的万顷中才有风情,摇摇曳曳如女子的鬓影;湛碧的湖水托着洁净无尘的云,蓝和白的调谐,清明爽朗,千古相对,默默倾心,不容什么东西插足。风在身边,鸟在身边,白塔和经幡在身边,无人的荒原在身边,云上是浩荡千古的长天,蓝得浑然无瑕,蓝得清透敻远,蓝得情意缠绵。

    有什么样的云才有什么样的天,有那样的天才有那样的云。总是盖着厚厚灰尘的天空,云也像失明的眼睛浑浊失神,要有光、有神采、有逸然的灵动,非要有澄净无瑕的天,怎么涂抹,怎么点染,怎么浮雕般刻画,总有不变的背景在,沒有杂质的蓝,沒有灰暗的纯。那才叫云,才值得行到水穷处,安静忘情的仰望。即便陷落给黑夜,沉沉的深海里,也有无边灿烂的繁星于云隙间熠熠。别在自大炫耀的霓虹前盲目了,还是來这里看看星,望望天,找回你失去的光明。

    最难忘是在纳木错。若有若无的风,将天心的云扯成轻轻淡淡的纱,将更多的云驱赶堆叠到天边,到雪山之巅。或突兀而耸起,或交叠而缠绕,或旋转而拂动,或流荡而飞舞,浓淡不一层次多变的云层,久视之下,隐然若千万匹洁白的天马昂首扬鬣,跃动奔涌,在天边扬起漫天的雪尘,是什么人在放牧这样的神骏?最原始的图腾,最抽象的天书,展千里的雕塑,围拢荒原,围起宏阔的圣湖。

    离开纳木错的路上,扭头回望,刚刚还一派晴朗的湖面上,沉重阴郁的青黑色云团正在聚合,伸延到四野,像悄无声息潜來的黑衣人,可怖的面具遮住半个湖面,一个巨大的阴谋即将上演,藏地云天正展示着另一番颜面。

    梵呗的黄昏

    灿灿欲溢的一片光,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下午四点的太阳下,那光像从守财奴的眼睛里射出,带一点盲目的混沌,安静得有一些疲惫。日喀则和北京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此时阳光正威严的酷烈,俯照肃穆而慵懒的圣域。经幡轻悠拂动,抑或我的心在飘拂,一位年长的红衣喇嘛微微佝偻着身子,一脸慈和明朗的笑容,站在阴影下,望着來往谒见的人群。几个高首阔步的年轻喇嘛俨然是傲慢的主人,从人群中昂然走过。

    扎什伦布寺最初由一世**喇嘛根敦珠巴兴建于1447年,和拉萨的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青海的塔尔寺,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格鲁派六大寺。拉萨的三大寺,传统上属**喇嘛管辖,惟有扎什伦布寺为班禅喇嘛的辖地。日喀则是山南的中心,扎什伦布寺作为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灵塔所在,是中心中的中心。

    穿过幡布低垂的大门,进入一个宽阔的广场,僧舍庙宇叠肩耸背,高下错落,摊开目前。僧侣住宿的普通房间,以白色装饰外墙,庄严的佛殿则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间以白色。红色端重沉稳,白色圣洁光鲜,在碧蓝高天绚烂阳光下,气度凝厚庄穆。寺庙依尼玛日山而建,借山势高峻,烘衬殿宇的森严气象,如层层天阙,直抵兜率之宫。要你仰视,要你敬慎。多少次地追问,才获得正觉,一步步地攀登,才触到正法之门。

    殿前总是峻耸的台阶,殿畔小屋里一盏盏长明的酥油灯,星光熠熠。迈上高台后是高高的门槛,披着红色袈裟的喇嘛斜靠在栏杆上,望着拥挤的人流,不时用藏语或含混不清的汉语呵斥着什么。佛在殿里,黄金、绿松石、珍珠、玛瑙雕嵌的基座上,长眉广目,法相俨然,俯瞰信众,承受长跪的大礼。

    藏人对神佛极其虔敬,磕长头是藏人最独特的跪拜方式。先手掌合十,高举过顶,而后至额,至胸,随即屈膝下跪。跪下后上身向前俯伏,五体投地,手掌分开,双臂伸长,划一个圆弧,这才起身,完成一次跪拜。长途朝觐者,一次跪拜完成后,走到上次跪拜手臂所到达的地方,再行下一次跪拜,以这种方式一直走到圣殿。许多体力不济者,往往因此死于路途,却无悔无怨。如果路遇无法跪拜的地方,如涉水、攀山等,则要记下未曾跪拜的距离,至佛殿前要把欠缺的长头磕完。在藏传佛教殿前,能看到许多磕长头的人,不停的叩拜,却不走进殿内,那是因其尚未做完所有功课。

    佛殿内,一些非藏族的跪拜者,跪拜常依汉地的规矩。藏传佛教的神佛有些与汉地佛教相对应,如“强巴佛”即“弥勒佛”----扎什伦布寺内的强巴佛像,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雕强巴佛像。但也有很多神佛是汉地佛教所沒有的。如尊贵的白度母、绿度母,为藏传佛教特有。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初衷虽未必是谄媚神佛,但沒有搞清藏传佛教和汉地大乘佛教的区别,就贸然跪拜,未免唐突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