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甘于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三)
“有胆无识乃为勇,有识无胆谓之怯。”胆识是一种气魄,不只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量,不是有勇无智,而是智勇双全。胆识是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经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之后,以巨大的勇气下定决心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胆识的人勇于将自己的认识付诸行动,不退缩、不鲁莽,带着勇气与智慧上路。
史书上记载了很多三国的知名人物,张飞就是其中的一位。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却有勇无谋,最终被手下谋杀,但这并不是一种胆识。与张飞的风格迥然不同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他不但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拥有临危不惧、指点江山的气魄。刘备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则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然而,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上演的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來。当时,诸葛亮身边沒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來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來。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來?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当城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者时,诸葛亮上演了“空城计”,他摸清了司马懿的心智脾性,掌握了可观的具体情形,不慌不忙神闲气定,大胆地将城门打开,这般境界真令人赞叹不已。在工作中,有胆识,就是既要有“直面人生”的工作态度,又要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敢于、勇于开拓创新,走别人沒走过的路。
一个人能做什么事情,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意识;一个人的路能走多远,能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取决于有什么样的见识;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做成多大的事,就取决于胆识。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仅需要有意识,更需要有胆识、有见识。有人曾经说过:抓事需要意识,大事需要胆识,议事需要见识,处事需要博识。从有意识到有见识,这是一种担当。
§§§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
要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的时候任劳任怨、蓄积力量,在自己飞上天空前做好助跑工作,最终实现伟大的飞跃。一个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的人,老天爷沒有理由不让他成功。
鲜花和掌声从來不会光顾懒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用付出比常人多数十倍的努力换來的。你要想成为成功人士,你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你要想不被企业嫌弃,从今天起,就改掉懒惰的作风,拿出拼搏的劲头來,勤奋、勤奋、再勤奋。
这几年,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个“大忙人”,好像一直沒“闲”过。
“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是我的生活信条。
“年轻人累不死,但会闲死”是我常说的一句玩笑话。
这绝对不是疯狂,我的确总有一种危机感,觉得生活在一步步推着我往前走。
有报道说,李嘉诚与他儿子在一家餐厅用餐完毕时,李嘉诚给了20元小费,他儿子给了200元小费。有人问李嘉诚:“你儿子都给了200元的小费,你才给20元,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李嘉诚回答道:“我沒有什么想法,因为我沒有一个有钱的老爸。”
多么睿智的回答!我和李嘉诚一样,也沒有一个有钱的老爸,所以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用功、用功再用功!
因为我是闽南人,所以有时和朋友去KTV唱歌,他们总让我唱闽南语歌。我最喜欢唱的就是那首非常有名的《爱拼才会赢》。
“总嘛要照起工來行,吃苦当做吃补……”这些都是流传在我们故乡老一辈人期勉晚辈的话。过去,人们读到松下幸之助把“是否辛苦到尿液褐黄”当作吃苦的标准时,都会有一种油然的敬意;如今,随着“富二代”、“官二代”、“房二代”等群体的出现,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太把刻苦耐劳当作人生信条。
其实,在职场上,一个惰性很重、不肯努力、不够勤奋的职员是不可能有前途的。职员只有克制自己的惰性,不陷入惰性的沼泽中,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才能赢得职场上的辉煌,否则惰性就很可能让你的职场生涯遭遇“滑铁卢”。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深刻的感触莫过于所从事工作的平凡、所干事情的琐碎。看着一些资历比自己老的职员整日悠闲得在那里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你是不是会心生不平呢?
你可能觉得成功遥不可及,然而,并不是这样。要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的时候任劳任怨、蓄积力量,在自己飞上天空前做好助跑工作,最终实现伟大的飞跃。
能干工作、能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能干,也就是说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肯干则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态度。一个职位,一般情况下都有很多人能够胜任,这些人都具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最终谁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谁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说:“我小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在领导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了’的工作,在我看來,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的看法自然就有差异了。我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有勤勉努力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也不会被认为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靠肯干干出來的。如果能干是工作的资格证,那么肯干就是工作的通行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招考甄选。由于标准颇高,许多应聘者都未能通过。
经过多轮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原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題:“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來,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职员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來之所以能成为知名企业家,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世界上沒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声称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宣传都是一种欺骗。“成功”之“功”字可拆分为“工力”,即有“做工出力”的含义。一个人如果不能干一件事情,是让人遗憾的;一个人如果具有干好事情的能力却不肯努力,那就是让人鄙视的。
除了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外,还必须学会分享。
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人,能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分享的气氛,让身边的朋友也成为一个爱与人分享的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分享者的快乐。把美好的东西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美好宝贵的东西,一举多得。
“只有主动向别人伸出手,才能抓住别人的手。如果把自己的手攥得紧紧的,当别人向我们伸出手时,我们还以为他们是想要东西而躲藏起來,那我们需要的支持又能从哪里來呢?”在和我的好朋友聊天时,谈到了分享这一话題,朋友说到的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享就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多,越滚越大。财富因分享而增值,生活因分享而精彩,友谊因分享而深厚,家人因分享而幸福。分享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东西因为分享而变得越來越多,最重要的是因为你的分享而使更多人愿意与你在一起,让你在分享这一举手之劳的事情中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
林仲宇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毕业五年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现在已经是一位很受欢迎的职业培训师。短短的五年就已经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惊叹不已。谈及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林仲宇无不感慨:好人缘是我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而喜欢分享这一性格帮助我获得好人缘,从分享中我不仅体会到快乐和满足,重要的是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欢迎和支持,在我的影响下,别人也很乐意与我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的确,作为他的好朋友,从他的分享中我学到不少东西,包括业内的信息,做书的艺术和技巧等。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通过自己的关系,他经常给周围的一些朋友以及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工作。平时,要是有新人到他公司去上班,他都非常热心,带他们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了解企业文化,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们。他经常组织一些培训,每次在讲课之前,都特别精心地准备一个讲义,在讲的过程中都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经验与教训乃至可复制的技巧都传授给学员。他每次都会说:我希望能让大家产生“共鸣”,也希望与大家“共享”。平时在公司,如果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他都会迅速给各位职员发过去,与他们一同分享。每个职员都对他赞赏有加,遇到这样的上司,都觉得是他们的荣幸,于是工作起來也就更加卖力了!
周围有些人常常敝帚自珍,吝于与人分享经验,深恐别人知道自己的方法后会超越自己,这些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这是一种陈旧的思维,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我时常鼓励我们公司的员工善于分享,有什么好的东西可以发在QQ群里,也可以传到群共享里。在每周一的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同事间交流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分享,使周围的关系更加融洽。
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这是一个甘于担当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我们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某种东西也不可能被我们一直拥有。失意时,坦然面对,面对得与失,一笑而过。只有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懂得选择和放弃,才能有所得。
我们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拿得起容易,放下就很难了。人生不如意十常**,生命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有时候还会遇到暴风暴雨,大浪礁石。面临困境时,是钻牛角尖,还是选择放下?这体现了人生的一种气度与胸襟。
在传统观念里,“多”就是好,因此很少有人乐意放下已经得到的东西,即使那种东西对自己不适用,也不会主动放弃。但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背着太多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会觉得很累。在前进的道路上被太多东西拖累,沉重的翅膀便无法搏击长空,只能在地上匍匐前行。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名利、财富、身份、地位……
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我们便能轻松自如。负担不是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不切实际的奢求。
史书上记载了很多三国的知名人物,张飞就是其中的一位。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却有勇无谋,最终被手下谋杀,但这并不是一种胆识。与张飞的风格迥然不同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他不但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还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拥有临危不惧、指点江山的气魄。刘备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则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然而,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上演的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來。当时,诸葛亮身边沒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來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來。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來?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当城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者时,诸葛亮上演了“空城计”,他摸清了司马懿的心智脾性,掌握了可观的具体情形,不慌不忙神闲气定,大胆地将城门打开,这般境界真令人赞叹不已。在工作中,有胆识,就是既要有“直面人生”的工作态度,又要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敢于、勇于开拓创新,走别人沒走过的路。
一个人能做什么事情,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意识;一个人的路能走多远,能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取决于有什么样的见识;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做成多大的事,就取决于胆识。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仅需要有意识,更需要有胆识、有见识。有人曾经说过:抓事需要意识,大事需要胆识,议事需要见识,处事需要博识。从有意识到有见识,这是一种担当。
§§§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
要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的时候任劳任怨、蓄积力量,在自己飞上天空前做好助跑工作,最终实现伟大的飞跃。一个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的人,老天爷沒有理由不让他成功。
鲜花和掌声从來不会光顾懒惰的人,超人的成就往往是用付出比常人多数十倍的努力换來的。你要想成为成功人士,你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你要想不被企业嫌弃,从今天起,就改掉懒惰的作风,拿出拼搏的劲头來,勤奋、勤奋、再勤奋。
这几年,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个“大忙人”,好像一直沒“闲”过。
“白天图生存,晚上谋发展”是我的生活信条。
“年轻人累不死,但会闲死”是我常说的一句玩笑话。
这绝对不是疯狂,我的确总有一种危机感,觉得生活在一步步推着我往前走。
有报道说,李嘉诚与他儿子在一家餐厅用餐完毕时,李嘉诚给了20元小费,他儿子给了200元小费。有人问李嘉诚:“你儿子都给了200元的小费,你才给20元,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李嘉诚回答道:“我沒有什么想法,因为我沒有一个有钱的老爸。”
多么睿智的回答!我和李嘉诚一样,也沒有一个有钱的老爸,所以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用功、用功再用功!
因为我是闽南人,所以有时和朋友去KTV唱歌,他们总让我唱闽南语歌。我最喜欢唱的就是那首非常有名的《爱拼才会赢》。
“总嘛要照起工來行,吃苦当做吃补……”这些都是流传在我们故乡老一辈人期勉晚辈的话。过去,人们读到松下幸之助把“是否辛苦到尿液褐黄”当作吃苦的标准时,都会有一种油然的敬意;如今,随着“富二代”、“官二代”、“房二代”等群体的出现,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太把刻苦耐劳当作人生信条。
其实,在职场上,一个惰性很重、不肯努力、不够勤奋的职员是不可能有前途的。职员只有克制自己的惰性,不陷入惰性的沼泽中,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才能赢得职场上的辉煌,否则惰性就很可能让你的职场生涯遭遇“滑铁卢”。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深刻的感触莫过于所从事工作的平凡、所干事情的琐碎。看着一些资历比自己老的职员整日悠闲得在那里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你是不是会心生不平呢?
你可能觉得成功遥不可及,然而,并不是这样。要想成功其实很简单,就看你愿不愿意在平凡的时候任劳任怨、蓄积力量,在自己飞上天空前做好助跑工作,最终实现伟大的飞跃。
能干工作、能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能干,也就是说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肯干则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态度。一个职位,一般情况下都有很多人能够胜任,这些人都具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最终谁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谁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日本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松下幸之助说:“我小时候,在学徒的七年当中,在领导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从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勉的习性,所以在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认为‘太辛苦了’的工作,在我看來,只不过是认真工作而已,所以我与他的看法自然就有差异了。我青年时代,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勉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事实上,在这个社会里,有勤勉努力习性的人,不太被人称赞,也不会被认为很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大家应该无所顾忌地提升对具有这种良好习性者的评价,这样才算真正对勤勉习性的价值有所认识。”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靠肯干干出來的。如果能干是工作的资格证,那么肯干就是工作的通行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招考甄选。由于标准颇高,许多应聘者都未能通过。
经过多轮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原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題:“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來,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职员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來之所以能成为知名企业家,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世界上沒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任何声称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宣传都是一种欺骗。“成功”之“功”字可拆分为“工力”,即有“做工出力”的含义。一个人如果不能干一件事情,是让人遗憾的;一个人如果具有干好事情的能力却不肯努力,那就是让人鄙视的。
除了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外,还必须学会分享。
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人,能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分享的气氛,让身边的朋友也成为一个爱与人分享的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分享者的快乐。把美好的东西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美好宝贵的东西,一举多得。
“只有主动向别人伸出手,才能抓住别人的手。如果把自己的手攥得紧紧的,当别人向我们伸出手时,我们还以为他们是想要东西而躲藏起來,那我们需要的支持又能从哪里來呢?”在和我的好朋友聊天时,谈到了分享这一话題,朋友说到的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享就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多,越滚越大。财富因分享而增值,生活因分享而精彩,友谊因分享而深厚,家人因分享而幸福。分享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东西因为分享而变得越來越多,最重要的是因为你的分享而使更多人愿意与你在一起,让你在分享这一举手之劳的事情中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为你的成功助一臂之力。
林仲宇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毕业五年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现在已经是一位很受欢迎的职业培训师。短短的五年就已经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惊叹不已。谈及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林仲宇无不感慨:好人缘是我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而喜欢分享这一性格帮助我获得好人缘,从分享中我不仅体会到快乐和满足,重要的是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欢迎和支持,在我的影响下,别人也很乐意与我分享他们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的确,作为他的好朋友,从他的分享中我学到不少东西,包括业内的信息,做书的艺术和技巧等。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通过自己的关系,他经常给周围的一些朋友以及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介绍工作。平时,要是有新人到他公司去上班,他都非常热心,带他们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了解企业文化,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们。他经常组织一些培训,每次在讲课之前,都特别精心地准备一个讲义,在讲的过程中都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经验与教训乃至可复制的技巧都传授给学员。他每次都会说:我希望能让大家产生“共鸣”,也希望与大家“共享”。平时在公司,如果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他都会迅速给各位职员发过去,与他们一同分享。每个职员都对他赞赏有加,遇到这样的上司,都觉得是他们的荣幸,于是工作起來也就更加卖力了!
周围有些人常常敝帚自珍,吝于与人分享经验,深恐别人知道自己的方法后会超越自己,这些现象早已司空见惯了。这是一种陈旧的思维,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我时常鼓励我们公司的员工善于分享,有什么好的东西可以发在QQ群里,也可以传到群共享里。在每周一的例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同事间交流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分享,使周围的关系更加融洽。
肯努力、肯付出、肯分享,这是一个甘于担当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我们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某种东西也不可能被我们一直拥有。失意时,坦然面对,面对得与失,一笑而过。只有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懂得选择和放弃,才能有所得。
我们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拿得起容易,放下就很难了。人生不如意十常**,生命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有时候还会遇到暴风暴雨,大浪礁石。面临困境时,是钻牛角尖,还是选择放下?这体现了人生的一种气度与胸襟。
在传统观念里,“多”就是好,因此很少有人乐意放下已经得到的东西,即使那种东西对自己不适用,也不会主动放弃。但是,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背着太多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会觉得很累。在前进的道路上被太多东西拖累,沉重的翅膀便无法搏击长空,只能在地上匍匐前行。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太多:名利、财富、身份、地位……
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我们便能轻松自如。负担不是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不切实际的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