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寂寥宫花寂寥红(上)
庭前芍药妖无格,牡丹才是真国色——百花低首拜芳尘。
御花园中多种花草,因着时气暖和,牡丹芍药争奇斗艳。而这牡丹尤为鲜艳明亮,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为雪白,有为浅红,还有鹅黄,颜色甚多,叶面平展,花瓣层多,一朵千叶,大而且艳,开了满园的花团锦簇。
花树掩映,暖风徐徐。御花园中有一处亭子,飞檐翘角的琉璃瓦,樟木为梁,白玉为阶。康熙端坐在玉石椅上,眼神深邃,手指轻轻敲着玉石桌,思忖着容若刚才所念的奏章。容若侧立于康熙身旁,知道皇上是听完了奏折正在凝神思索,心中感念,皇上处理朝政比之从前是更为沉稳了。
康熙眼睛忽然一亮,抬头看向容若,微笑问道:“容若,你在陕西待了些日子,你怎么看王辅臣?”
容若依言答道,言辞之间不忘君臣之礼,但是神色较之以前更为从容自然,“依微臣看,王将军行事小心谨慎,整军严纪,颇有大将风范。”
听他称臣,康熙眼眸掠过一丝无奈,抬头望见飘落的花瓣被风吹远,而再远,便是望不透到不了的高远的天。
片刻后,收拢了心绪,再次向他,康熙已是目光炯炯,缓缓说道:“只是近日,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弹劾王辅臣守城不力,竟让吴应琪穿越甘陕而不知,令周培公身陷险境。甚至还有些官员告他私纵吴三桂,纵兵突袭。”刚才容若念的奏章中,以弹劾王辅臣为多,褒奖他平乱有功为少。
容若眼眸更见清澈,遂笑道:“那皇上信吗?”
康熙亦是含笑,道:“朕当然不信了。”说完不觉就要伸手拉他坐下,却见容若双颊微红,环顾四周心下了然,随即一笑吩咐道:“都坐着说话,这里没有外人。”
有了康熙这句话,容若才和一直侍立于旁的曹寅坐下。曹寅自方才就偷偷打量着康熙和容若的神情,自容若回京后皇上待他仍一如往昔器重,却又有些不同,究竟是哪里不同,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容若这一趟陕西之行,甘愿犯险去那虎狼之地,论胆识气魄,曹寅自愧不如,又能成功而返,这心思谋略,更是不及,曹寅心里佩服容若,敬他如兄长,心中便生出了亲近来。莫不是皇上也同自己一样?
康熙见曹寅一副苦思未果的样子,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不由挑眉问道:“曹寅,在想什么呢?”
曹寅自悔失仪,心中一惊,慌忙收敛心神,道:“皇上,微臣是在想王将军若真是有意向着吴三桂,大可抓住战机直接起兵,助吴贼抢渡黄河占据天险,何必七拐八抹的把时间浪费在突袭前锋部队上。”
兵贵神速,而“神速”,重在掠地攻城,以迅雷之势直逼京师,毫不留喘息之机才是关键。
康熙满意点头,目光却是转向容若询问他的看法。
容若一双眸子水亮,静静道:“皇上,古来征战为将者,贵在智、信、仁、勇、严。据微臣在陕西这段时日的观察,王辅臣五者俱备,实为将才。而他也并非忠义不分是非不明之人,再者,如子清所言,他确实没有故弄玄虚的必要。”
王辅臣贪慕兵权,拥兵自重以致之前迟迟不肯出兵抗吴。他,王辅臣不是愚忠也不是傻子,算盘打得响当当的,是步步为自己留着退路呢。而容若陕西一行,言语犀利毫不含糊地陈清了厉害,亦是同时提醒他,皇上和吴三桂心里可是雪亮,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王辅臣怀揣乘乱想三分天下的心思。
虽然吴三桂抢占了先机,可西南不过半壁江山,最富饶的江浙还有大片山河都是朝廷的,究竟谁才是中原的霸主,谜底已然预见,一切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容若更强调了,只要他愿意出兵,之前种种皇上可以不予追究。
容若还知晓他十分在乎名声,言辞恳切盼他三思,是等着吴三桂的飘渺承诺而赔上个叛国叛家的一生骂名,还是出兵勤王驰骋沙场一展一生所长,博得史书上永世长存的美名,抉择不过一念之间,可背负的后果却截然不同。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谁愿意,将军百战身名裂?!
王辅臣终是选择了与京师雄兵汇合同战三藩。
只是冥冥中似乎注定一切不会太顺利。
康熙微眯着眼,凝神望着容若,嘴角仍是带着温和的笑意,道:“那依你看,王辅臣算不算可堪重任呢?”
容若闻言略一踌躇,陷入沉思。朝廷上的言官禀奏的虽是夸大其辞,但无风不起浪,吴应琪确实是从陕西绕到了西安,就算自己相信是王辅臣一时失察又或者是他人作祟,口说无凭,又怎能撇清王辅臣是无辜冤枉的。事关重大,一切未到水落石出,皇上如此信任自己,更不可轻易下结论了。
容若蹙眉不答,康熙见状心中明了,读懂了他眼中的迟疑,他是既不愿自己错失能臣,更不愿轻下断言,毕竟手握兵权的大将就如护国的堡垒,偏差不得。容若就是这样,自己越是信任他,他处事反而更为谨慎。看着他因为自己皱眉苦思的神情,心头却如四月的风轻轻吹过,嘴角不觉上扬,笑道:“朕曾说过只要王辅臣愿意出兵,朕待他会一如从前,圣旨绝不是虚设。至于吴应琪带兵绕陕西之事,事出蹊跷,也不排除是吴三桂的离间计,这事朕要慎重处理。”
康熙知道朝中的言官有不少是眼红于现在带兵平乱的武将,怕他们功勋昭著回朝后,自己便在朝堂里说话没了分量,难免要寻事,在奏章中生出些是非来。
当初让他们想平藩对策的时候,怎不见他们勤于上奏,现在戳人痛处、揭人伤疤、弹劾领兵阵前的将军就一个个精神抖擞,倒有言无不尽之势。康熙对于入关后大多数满旗大臣日渐庸化很为不满,最为厌恶就是这种不及于人,还不容于人的官吏。
是该让些汉臣们为官,该提醒这些铁帽子的八旗贵族们,何谓,“能者居之”。
“皇上圣明。”容若心中替那些带兵上阵的将领们感激皇上的一片体恤之情。他上过沙场知道每一场战争的胜利是需要流尽多少鲜血,染红多少土地,用无数人命换的,来之不易!若朝廷再生疑,叫死去的军旅魂魄何安,让正面对枪林箭雨的将帅如何不心寒。
康熙一举手,就抬起了容若的手臂,免去他行礼,却是不肯松开他,掌间的温度就透着薄衫传到了肌肤上,仿佛被烫着了,容若一愣,忽然想起前日那场绮丽欢梦,不由侧首,目光看向别处。
他容姿天成,尤其是脸色晕上淡淡浅红,满园牡丹与他相比只怕都要垂首静默。康熙深远的笑意浮在唇边,才不露声色地放开他,遂回头吩咐道:“这天让人燥得很,不饮茶了,梁九功你去取些瓜果来。”
“奴才这就去。”梁九功应了差事,就退出凉亭,这边厢曹寅就不解了,昨夜不是才下过瓢泼大雨吗?
未过片刻只见梁九功小心的端着一个高脚碧玉盘,清清亮亮的映着盘底的玉兰花,别致典雅,盘中盛满了已经洗净的李子,玲珑剔透,饱满圆润,形态鲜艳,颇让人喜爱动心。
康熙一挑眉,手中就拈了枚李子,望了眼容若和曹寅说道:“俗话说,李子枝头丰收闹,这些是新熟的李子,都尝尝吧。”
曹寅谢过恩典,知道皇上近日心情舒畅也少了君臣避讳,取了一枚,含上一口,不由赞道:“果然甘味甜美。”
康熙却一直注视着容若,只见他伸手取了一粒,不知道是这红艳艳的李子被容若拿着,映着他修长的手尤为白净,还是因为容若才显得这李子娇艳欲滴。抿了一口,容若瞬间就觉得酸涩的汁液一下漫过牙龈向腮帮涌去,酸得厉害!轻烟似的眉深深蹙起,又不能吐出,只得用手轻抚下被酸到的脸颊。
甚少见容若这个样子,曹寅在一旁忍俊不禁,康熙见状竟然笑出了声来,这才小小的咬了一口自己手中的李子,感觉到味道清甜,英挺的眉微微一扬,顺手就递给了容若,轻笑说道:“这个不酸了。”
容若一怔,眼眸洇上一层薄雾,这近似于疼爱的一句话,不是不感动,却是不知是该伸手去接,还是不接。在这么极短极短的一刻,多希望自己不必清醒地知道他们是君臣,如果这不是皇宫,如果没有这太多的不能不可。
那样是不是可以撇开所有沉重的负担,去承载你待我的好。
康熙手未退回,也不在乎有没有旁人,他只是用极单纯的心思做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虽然皇上身旁当差的人早知道皇上待容若尤为厚爱,亲见对于这一幕还是被惊讶了,随即又平静了,总不能让皇上这样一直拿着李子吧。
想得最多的始终还是皇权的威仪。
曹寅悄声提醒:“容若,别愣着。”
容若这才回神,不再尴尬,转眸微笑,坦然接过那枚李子,咬过的痕迹清晰的露出丰润的果汁,散出甘甜的清香。
庭院中花开无数,含红吐翠,暖风流连着浅浅的暧昧温柔。回廊曲折,亭中人并没有注意到,对面的廊庑间,有艳丽的裙裾迤逦着华美的痕迹,摩挲出簌簌的寂寞轻响。
只见皇后身着天水碧的暗花绫衣,一双鎏金掐丝点翠转珠的凤凰步摇,映着她明媚的脸庞熠熠生辉,一双杏眼却不似往日的灵动端静,十分惊讶地问道:“他是谁?!”
身边年纪稍长的嬷嬷答道:“皇后娘娘,那是明珠大人的公子,是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
康熙之前巡幸后宫从来都只让曹寅伴驾,心里还是避讳着容若的,不舍得深寒露重的让他守在殿门外,自己却和别的女人温床软枕耳鬓厮磨,所以总是先遣容若回家,自己才去后宫。而自容若回京后衷情得诉,更是爱重于他,除了太皇太后有意叮嘱的那一次,再未留宿后宫,故而赫舍里对容若只略有耳闻,今日才是亲见。
“哦?!”心底莫名的有丝妒意,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刚才皇上的笑容,回头看着身边的嬷嬷忍不住问道:“皇上待他很好?”
皇上刚才的神情熟悉又陌生,唇边荡起的笑容温和的竟让自己泛起了心酸。有多久没见他这样笑过了,竟是他身边的一个侍卫都会让他那么开心,自己却不能了,渐渐的伤感,像连绵不绝潮水无限涌来。
嬷嬷知道皇后对皇上并非一般的妃嫔待君上,对于皇后而言,更多的是她视皇上如夫君,心思单纯可情意深重。见皇后语出伤感连忙宽慰道:“听说这回是纳兰大人前往陕西才成功游说王辅臣出兵的,听乾清宫的太监们说皇上很是高兴,现在特别器重纳兰大人。”
赫舍里听闻此言才迷眸微转,恢复流光,想到皇上所忧虑平藩之事终有了眉目,心中亦生欢喜,暗恼着自己居然还无端的为皇上身边有功的臣子吃起醋来。转眸回望身旁的嬷嬷,似责备的语气,面容却见了明快,“嬷嬷,你都是资历深的老宫人了,后宫是不可干政,以后别再去打听了……皇上最不喜欢这了。” 念道皇上的时候,赫舍里黑幽幽的眸子中攒起柔和的光束,脸颊红晕,语气里总有难掩的情意。
嬷嬷垂首道:“是,老奴以后不敢了。”
“既然是谈论国事,就不打要扰皇上了,先回坤宁宫。”话虽如此,赫舍里却是不舍地又望了眼亭中那神姿高彻的身影,他谈笑风生时,令人观之可亲,他宁静深思时,令人见之意远,他温和而笑时,朗眉剑目含情,令人想靠近却又生了怯意。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为何觉得他离自己越来越远,是皇上的步伐太快了,还是自己怎么追也追不上。
满廊风香,皇后将手中精美的食盒交给了身旁的宫女,轻声吩咐道:“这里面是皇上素爱的糕点,待会儿你交给梁公公。”
说罢才转身离开,清风过,吹起轻薄的裙裾。阳光柔得如金色的细纱,明媚盛放的锦芙,迎风飘摆,幽香浮动铺面而来,偶尔吹落的花瓣,却盘旋于枝叶之间,花似从中笑,落红是有情。
这般华美的景象对于雕栏玉砌的皇宫来说,是如此平常,仿佛一切理所应当。
原来,宫中年深日久,朱墙碧瓦之内,再美好的事物都会走向平淡,若是忘了花开的季节,傲然群芳的牡丹也只能静静枯萎。
那么,此时此处此地,还有谁会在意,有没有人惆怅,有没有人在等候。
富贵风流拔头筹,院中锦芙为谁红?
不知何故,今日赫舍里尤为这院中的牡丹风采所动容,这么美的花不知道有没有人会为它凋落而惋惜,便遣了身边的宫女取来了剪刀,正挑选着花开饱满,秀丽别致的摘剪。
却见花海丛中有一女子身着绯红银线繁绣宫装,玉色印暗银云纹的流畅姿态愈加显得她身姿飘逸,金光烁烁的飞鸟描花长裙,裙摆缀有无数流光溢彩的细碎晶石,一叶攒金的千花鬓钗,更衬得她明媚不可方物。只见她盈盈屈膝道:“皇后,万福金安。”
赫舍里看了她一眼,荣嫔的妆容永远都是一丝不苟,如此刻意,想必是时刻盼着能面君吧,只淡淡道:“贵嫔,起来吧。”
荣嫔这才起身,看着赫舍里。中宫威仪,唯有皇后一人才能身着正红色绯罗蹙金刺五凤吉服,为妃则能身穿次一色的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宫妆,而为嫔,只能用更浅一色的绯红蹙银线繁绣宫装。康熙未曾立妃,自皇后以下位份最高的就是荣贵嫔,荣嫔每次都身穿是一身绯红的宫廷正装绣着精巧细致的花样,衣裙上笼着粉色攒银丝线绣的重重莲瓣玉绫罩纱,如烟雾一般。赫舍里仰倾城之貌,平日里衣裳反而偏爱清雅的颜色,荣嫔容貌稍逊一筹,可今日一袭绯衫粉纱立于百花旁,倒显得她容色艳丽,娇波流盼,胜过凤姿。
赫舍里与荣嫔站得近,隐约闻得她身上淡淡的脂粉香气甚是甜美甘馥,遂微笑向她道:“荣嫔,这香气倒是好闻,似乎不是宫中平日用的。”
荣嫔轻笑一声,竟是毫不掩饰面上自得骄矜之色道:“皇后姐姐真厉害,一下就能识别这花香的不同。这是皇上新赏的,太医说瑶佳年幼,香味太浓的脂粉不适于我用,所以皇上特意让江南的胭脂坊,寻遍了清晨带着朝露的茉莉又研磨了初春的玫瑰,新调制出来的香料,瑶佳也很是喜欢。”
赫舍里心中被刺痛,却仍是沉静幽然,荣嫔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不外仗着自己诞有皇长女,炫耀皇上对她的宠爱。
康熙早年子息单薄,大婚至今,先后也有几位皇子公主但不幸都早殇,仅有荣嫔的女儿是这偌大的皇宫中康熙唯一仅存的骨血,康熙视爱女如掌上明珠,周岁那年便册封为固伦荣宪公主,为她取名“瑶佳”更是寓意深远。
可即便如此荣嫔马佳氏也只是由六品嫔册封为正五品贵嫔,皇后虽一直没有子嗣,可明眼人都知道,皇上心中最为疼爱皇后,宁愿四妃位空悬也不进封任何宫人,拉开云云嫔妾与皇后的身份差距,使她不受任何威胁。
这却让荣贵嫔心中最为不甘,当初就连太皇太后也默许了册封她为妃。但康熙知道赫舍里心中郁结之处就是未诞下一个麟儿,如若因为子嗣将荣嫔越级册封,只怕心思敏感细腻的皇后又要黯然神伤许久,毕竟是少年夫妻恩爱情意重,便驳回了所有册封的奏章。
只是帝王的恩宠固然重要,却是最不可靠。现在宫中无人不知那日皇上是如何杖责了坤宁宫的所有太监宫女的,甚至私下传出更为不堪的谣言,说是皇后用了秘制的香料才使皇上专宠……即使事后有太皇太后出面肃清流言,又是一番明说暗示皇上才勉为其难的去过坤宁宫一次,现今看来皇后受冷落是在明显不过的事实了。
谁能想到当初独宠六宫的皇后也会到如斯地步,而后宫就是这样人人自危,人人朝不保夕,人人拜高踩低。
赫舍里与荣嫔同年出生,只是略大数个月,听她称自己“皇后姐姐”如何不懂她是有意强调自己入宫多年了,还不曾孕有皇儿,心中黯然却也不想与她计较,淡淡一笑道:“既然是这么难寻的东西,贵嫔就好好收着,也是皇上对瑶佳的疼爱。”
荣嫔灿笑道:“皇后姐姐说的极是,瑶佳确实粘她皇阿玛粘的紧,每每皇上来我宫中她都喜欢在他皇阿玛那,连我这额娘都不要了。”
赫舍里真是不懂眼前笑靥如花,眉无须画就生翠色的女子,怎得今日说的话让人这么不快,斜睨了她一眼,不屑的笑意从唇边闪过,“既是如此,贵嫔为何不留在自己的宫殿中,好等候皇上御驾亲临,倒有这闲情来御花园赏花了?”
荣嫔本是站立于花丛中,闻言却是回眸一笑,娇媚明艳,如梨花盛开,又如绵白轻盈的云朵,映着身上华丽的嫣红罗裙,红红白白地异常瑰丽夺目,赫舍里看得都有刻晃神,回视皇后,行了一礼恭敬礼道:“回姐姐的话,皇上说他以前用过的糕点,时日久了,有些腻了,让人乏了。嫔妾依言,来这御花园是特来寻些新鲜的花粉做香糕的。”荣嫔言语中的嘲笑之意溢于言表,谁不知皇上爱用的是皇后亲做的糕点。
她一语未落,赫舍里心中遽然惊痛,“时日久了”,“让人乏了”,心如弦一般被这句话狠狠拨动,知道这话未必是真的,也许只是荣嫔故意说出来气恼自己,只是没料到……自己不招皇上疼爱已众所周知,竟被人当面刺伤自尊。心底某个隐藏的伤口似被什么动物的利爪狠狠一抓,痛得心脏肺腑都抽搐一团。
荣嫔瞧着皇后手捂着胸口,起伏不定,脸色瞬间惨白。
一丝难掩的讥讽从荣嫔的眼底滑过,转瞬湮灭于她光艳的神采中。心中无声冷笑道,可惜,真是可惜,就算我未进妃位,就算这些年你所承雨露最多,可还是未得子嗣,即使你身份高过于我,上天终究不曾眷顾你。如今看来,真不知是谁福薄?!
此时不远处看见宫女怀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眼珠子滴溜溜直转,好奇的看着宫女手中的拨浪鼓,直想伸手去拿,模样十分可爱。荣嫔回望自己的女儿美目微扬盈盈屈膝:“皇后,嫔妾带瑶佳出来很久了,现在也该带她回宫了,以后再陪姐姐赏花。”
赫舍里对她惺惺作态厌恶之极,又无从发作,只点了点头。目光却停在了远处小公主的身上,虽然膝下无子可她着实十分怜爱瑶佳,毕竟那是皇上唯一的女儿,看着她活泼天真的样子心中也泛起了柔情。小瑶佳忽然举目望着赫舍里甜甜一笑,眉间神态像极了她的皇阿玛,赫舍里心中怔了又怔,竟是向前走出几步想看的更清楚些,未想荣嫔似感觉到了什么,立刻接过宫女手中的瑶佳,背过身去,瞬间隔开了她的目光,隐隐笑意蔓延上妆点精致的眼角,别有深意地望了眼赫舍里才离开。
方才荣嫔几度倨傲挑衅嬷嬷都看在眼里,气恼难耐,隐隐担心皇后,说道:“荣嫔不过萤烛之光,怎能与皇后明月之辉相较,娘娘切莫为这肤浅之人计较劳神。” 赫舍里仿若未闻,想到的都是刚才瑶佳笑起的样子和皇上真像,凄然的是自己居然要从别人的孩子身上看自己夫君的影子都这么难。心中积压着多日的酸楚,惆怅,委屈,重重交错着,几乎泪盈于睫,心中却因伤变得透澈。扬一扬头,再扬一扬,生生把泪水逼回眼眶中去。
她静静伫在恣意绽放的牡丹中,此时却如冰雪中破出一般,这数月来承受的足以令人柔肠寸断。
无声道,够了,已经够了。是,入宫七年了还没有过子嗣,如今在这深宫中失去了皇上的宠爱,没有夫君的疼惜,不过是一个身居高位岌岌可危的皇后。以前是我天真幼稚,以为帝王的垂爱是可以期许一生的,所以我矜贵而从不防备,所以我依恋而不够坚强,而今深刻的明白这样奢求爱情的执念是多么的痴心妄想,冷漠的皇宫容不下谁软弱,身份高贵又如何,越是躲避隐忍越只会被踩到尘土之下,今日是荣嫔,以后又会是谁?!年年复年年,新宠红颜只会越来越多,没有谁会帮我,我只能在这慢慢长路上茕茕而行,走完余生。过去那个只会流泪伤感的赫舍里从御花园回坤宁宫的这条路上已然不在了。
俯在妆台前细心描摹着柳叶眉,与天子同色的明黄衣裙绣纹金翅凤凰,间以五色祥云,彩羽辉煌,莫不姿彩奕奕,华丽中更见清雅,敛衣裳,正裙裾,端仪容,赫舍里这才满意,起身微微转动的衣摆上密密以金线穿珍珠绣出碧霞云纹,流光回旋,她悠然回眸,美目盼兮,宜嗔宜笑。
身旁的宫女无不为皇后的容姿所动,竟是呆住了痴痴瞧着,好半响,还是嬷嬷先反应过来,舒展的却是欣慰的笑容:“皇后真是承天之貌。”
赫舍里淡淡一笑,却惘然一叹,心里明白皇上最在意的不是容貌,望着镜中的自己,希望精致的妆容能掩去惆怅的心境。
后宫女子梳妆,并不只为悦己者容。
朱门锦阁空闺寂,依柳系不住疏林风。唯叹,君心不似妾意。
清歌如梦广播剧第三期已出YS地址http:/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52&id=55568
御花园中多种花草,因着时气暖和,牡丹芍药争奇斗艳。而这牡丹尤为鲜艳明亮,有高有矮、有丛有独、有直有斜。有为雪白,有为浅红,还有鹅黄,颜色甚多,叶面平展,花瓣层多,一朵千叶,大而且艳,开了满园的花团锦簇。
花树掩映,暖风徐徐。御花园中有一处亭子,飞檐翘角的琉璃瓦,樟木为梁,白玉为阶。康熙端坐在玉石椅上,眼神深邃,手指轻轻敲着玉石桌,思忖着容若刚才所念的奏章。容若侧立于康熙身旁,知道皇上是听完了奏折正在凝神思索,心中感念,皇上处理朝政比之从前是更为沉稳了。
康熙眼睛忽然一亮,抬头看向容若,微笑问道:“容若,你在陕西待了些日子,你怎么看王辅臣?”
容若依言答道,言辞之间不忘君臣之礼,但是神色较之以前更为从容自然,“依微臣看,王将军行事小心谨慎,整军严纪,颇有大将风范。”
听他称臣,康熙眼眸掠过一丝无奈,抬头望见飘落的花瓣被风吹远,而再远,便是望不透到不了的高远的天。
片刻后,收拢了心绪,再次向他,康熙已是目光炯炯,缓缓说道:“只是近日,朝中也有不少大臣弹劾王辅臣守城不力,竟让吴应琪穿越甘陕而不知,令周培公身陷险境。甚至还有些官员告他私纵吴三桂,纵兵突袭。”刚才容若念的奏章中,以弹劾王辅臣为多,褒奖他平乱有功为少。
容若眼眸更见清澈,遂笑道:“那皇上信吗?”
康熙亦是含笑,道:“朕当然不信了。”说完不觉就要伸手拉他坐下,却见容若双颊微红,环顾四周心下了然,随即一笑吩咐道:“都坐着说话,这里没有外人。”
有了康熙这句话,容若才和一直侍立于旁的曹寅坐下。曹寅自方才就偷偷打量着康熙和容若的神情,自容若回京后皇上待他仍一如往昔器重,却又有些不同,究竟是哪里不同,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容若这一趟陕西之行,甘愿犯险去那虎狼之地,论胆识气魄,曹寅自愧不如,又能成功而返,这心思谋略,更是不及,曹寅心里佩服容若,敬他如兄长,心中便生出了亲近来。莫不是皇上也同自己一样?
康熙见曹寅一副苦思未果的样子,一会儿摇头,一会儿点头,不由挑眉问道:“曹寅,在想什么呢?”
曹寅自悔失仪,心中一惊,慌忙收敛心神,道:“皇上,微臣是在想王将军若真是有意向着吴三桂,大可抓住战机直接起兵,助吴贼抢渡黄河占据天险,何必七拐八抹的把时间浪费在突袭前锋部队上。”
兵贵神速,而“神速”,重在掠地攻城,以迅雷之势直逼京师,毫不留喘息之机才是关键。
康熙满意点头,目光却是转向容若询问他的看法。
容若一双眸子水亮,静静道:“皇上,古来征战为将者,贵在智、信、仁、勇、严。据微臣在陕西这段时日的观察,王辅臣五者俱备,实为将才。而他也并非忠义不分是非不明之人,再者,如子清所言,他确实没有故弄玄虚的必要。”
王辅臣贪慕兵权,拥兵自重以致之前迟迟不肯出兵抗吴。他,王辅臣不是愚忠也不是傻子,算盘打得响当当的,是步步为自己留着退路呢。而容若陕西一行,言语犀利毫不含糊地陈清了厉害,亦是同时提醒他,皇上和吴三桂心里可是雪亮,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王辅臣怀揣乘乱想三分天下的心思。
虽然吴三桂抢占了先机,可西南不过半壁江山,最富饶的江浙还有大片山河都是朝廷的,究竟谁才是中原的霸主,谜底已然预见,一切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容若更强调了,只要他愿意出兵,之前种种皇上可以不予追究。
容若还知晓他十分在乎名声,言辞恳切盼他三思,是等着吴三桂的飘渺承诺而赔上个叛国叛家的一生骂名,还是出兵勤王驰骋沙场一展一生所长,博得史书上永世长存的美名,抉择不过一念之间,可背负的后果却截然不同。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谁愿意,将军百战身名裂?!
王辅臣终是选择了与京师雄兵汇合同战三藩。
只是冥冥中似乎注定一切不会太顺利。
康熙微眯着眼,凝神望着容若,嘴角仍是带着温和的笑意,道:“那依你看,王辅臣算不算可堪重任呢?”
容若闻言略一踌躇,陷入沉思。朝廷上的言官禀奏的虽是夸大其辞,但无风不起浪,吴应琪确实是从陕西绕到了西安,就算自己相信是王辅臣一时失察又或者是他人作祟,口说无凭,又怎能撇清王辅臣是无辜冤枉的。事关重大,一切未到水落石出,皇上如此信任自己,更不可轻易下结论了。
容若蹙眉不答,康熙见状心中明了,读懂了他眼中的迟疑,他是既不愿自己错失能臣,更不愿轻下断言,毕竟手握兵权的大将就如护国的堡垒,偏差不得。容若就是这样,自己越是信任他,他处事反而更为谨慎。看着他因为自己皱眉苦思的神情,心头却如四月的风轻轻吹过,嘴角不觉上扬,笑道:“朕曾说过只要王辅臣愿意出兵,朕待他会一如从前,圣旨绝不是虚设。至于吴应琪带兵绕陕西之事,事出蹊跷,也不排除是吴三桂的离间计,这事朕要慎重处理。”
康熙知道朝中的言官有不少是眼红于现在带兵平乱的武将,怕他们功勋昭著回朝后,自己便在朝堂里说话没了分量,难免要寻事,在奏章中生出些是非来。
当初让他们想平藩对策的时候,怎不见他们勤于上奏,现在戳人痛处、揭人伤疤、弹劾领兵阵前的将军就一个个精神抖擞,倒有言无不尽之势。康熙对于入关后大多数满旗大臣日渐庸化很为不满,最为厌恶就是这种不及于人,还不容于人的官吏。
是该让些汉臣们为官,该提醒这些铁帽子的八旗贵族们,何谓,“能者居之”。
“皇上圣明。”容若心中替那些带兵上阵的将领们感激皇上的一片体恤之情。他上过沙场知道每一场战争的胜利是需要流尽多少鲜血,染红多少土地,用无数人命换的,来之不易!若朝廷再生疑,叫死去的军旅魂魄何安,让正面对枪林箭雨的将帅如何不心寒。
康熙一举手,就抬起了容若的手臂,免去他行礼,却是不肯松开他,掌间的温度就透着薄衫传到了肌肤上,仿佛被烫着了,容若一愣,忽然想起前日那场绮丽欢梦,不由侧首,目光看向别处。
他容姿天成,尤其是脸色晕上淡淡浅红,满园牡丹与他相比只怕都要垂首静默。康熙深远的笑意浮在唇边,才不露声色地放开他,遂回头吩咐道:“这天让人燥得很,不饮茶了,梁九功你去取些瓜果来。”
“奴才这就去。”梁九功应了差事,就退出凉亭,这边厢曹寅就不解了,昨夜不是才下过瓢泼大雨吗?
未过片刻只见梁九功小心的端着一个高脚碧玉盘,清清亮亮的映着盘底的玉兰花,别致典雅,盘中盛满了已经洗净的李子,玲珑剔透,饱满圆润,形态鲜艳,颇让人喜爱动心。
康熙一挑眉,手中就拈了枚李子,望了眼容若和曹寅说道:“俗话说,李子枝头丰收闹,这些是新熟的李子,都尝尝吧。”
曹寅谢过恩典,知道皇上近日心情舒畅也少了君臣避讳,取了一枚,含上一口,不由赞道:“果然甘味甜美。”
康熙却一直注视着容若,只见他伸手取了一粒,不知道是这红艳艳的李子被容若拿着,映着他修长的手尤为白净,还是因为容若才显得这李子娇艳欲滴。抿了一口,容若瞬间就觉得酸涩的汁液一下漫过牙龈向腮帮涌去,酸得厉害!轻烟似的眉深深蹙起,又不能吐出,只得用手轻抚下被酸到的脸颊。
甚少见容若这个样子,曹寅在一旁忍俊不禁,康熙见状竟然笑出了声来,这才小小的咬了一口自己手中的李子,感觉到味道清甜,英挺的眉微微一扬,顺手就递给了容若,轻笑说道:“这个不酸了。”
容若一怔,眼眸洇上一层薄雾,这近似于疼爱的一句话,不是不感动,却是不知是该伸手去接,还是不接。在这么极短极短的一刻,多希望自己不必清醒地知道他们是君臣,如果这不是皇宫,如果没有这太多的不能不可。
那样是不是可以撇开所有沉重的负担,去承载你待我的好。
康熙手未退回,也不在乎有没有旁人,他只是用极单纯的心思做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虽然皇上身旁当差的人早知道皇上待容若尤为厚爱,亲见对于这一幕还是被惊讶了,随即又平静了,总不能让皇上这样一直拿着李子吧。
想得最多的始终还是皇权的威仪。
曹寅悄声提醒:“容若,别愣着。”
容若这才回神,不再尴尬,转眸微笑,坦然接过那枚李子,咬过的痕迹清晰的露出丰润的果汁,散出甘甜的清香。
庭院中花开无数,含红吐翠,暖风流连着浅浅的暧昧温柔。回廊曲折,亭中人并没有注意到,对面的廊庑间,有艳丽的裙裾迤逦着华美的痕迹,摩挲出簌簌的寂寞轻响。
只见皇后身着天水碧的暗花绫衣,一双鎏金掐丝点翠转珠的凤凰步摇,映着她明媚的脸庞熠熠生辉,一双杏眼却不似往日的灵动端静,十分惊讶地问道:“他是谁?!”
身边年纪稍长的嬷嬷答道:“皇后娘娘,那是明珠大人的公子,是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
康熙之前巡幸后宫从来都只让曹寅伴驾,心里还是避讳着容若的,不舍得深寒露重的让他守在殿门外,自己却和别的女人温床软枕耳鬓厮磨,所以总是先遣容若回家,自己才去后宫。而自容若回京后衷情得诉,更是爱重于他,除了太皇太后有意叮嘱的那一次,再未留宿后宫,故而赫舍里对容若只略有耳闻,今日才是亲见。
“哦?!”心底莫名的有丝妒意,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刚才皇上的笑容,回头看着身边的嬷嬷忍不住问道:“皇上待他很好?”
皇上刚才的神情熟悉又陌生,唇边荡起的笑容温和的竟让自己泛起了心酸。有多久没见他这样笑过了,竟是他身边的一个侍卫都会让他那么开心,自己却不能了,渐渐的伤感,像连绵不绝潮水无限涌来。
嬷嬷知道皇后对皇上并非一般的妃嫔待君上,对于皇后而言,更多的是她视皇上如夫君,心思单纯可情意深重。见皇后语出伤感连忙宽慰道:“听说这回是纳兰大人前往陕西才成功游说王辅臣出兵的,听乾清宫的太监们说皇上很是高兴,现在特别器重纳兰大人。”
赫舍里听闻此言才迷眸微转,恢复流光,想到皇上所忧虑平藩之事终有了眉目,心中亦生欢喜,暗恼着自己居然还无端的为皇上身边有功的臣子吃起醋来。转眸回望身旁的嬷嬷,似责备的语气,面容却见了明快,“嬷嬷,你都是资历深的老宫人了,后宫是不可干政,以后别再去打听了……皇上最不喜欢这了。” 念道皇上的时候,赫舍里黑幽幽的眸子中攒起柔和的光束,脸颊红晕,语气里总有难掩的情意。
嬷嬷垂首道:“是,老奴以后不敢了。”
“既然是谈论国事,就不打要扰皇上了,先回坤宁宫。”话虽如此,赫舍里却是不舍地又望了眼亭中那神姿高彻的身影,他谈笑风生时,令人观之可亲,他宁静深思时,令人见之意远,他温和而笑时,朗眉剑目含情,令人想靠近却又生了怯意。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为何觉得他离自己越来越远,是皇上的步伐太快了,还是自己怎么追也追不上。
满廊风香,皇后将手中精美的食盒交给了身旁的宫女,轻声吩咐道:“这里面是皇上素爱的糕点,待会儿你交给梁公公。”
说罢才转身离开,清风过,吹起轻薄的裙裾。阳光柔得如金色的细纱,明媚盛放的锦芙,迎风飘摆,幽香浮动铺面而来,偶尔吹落的花瓣,却盘旋于枝叶之间,花似从中笑,落红是有情。
这般华美的景象对于雕栏玉砌的皇宫来说,是如此平常,仿佛一切理所应当。
原来,宫中年深日久,朱墙碧瓦之内,再美好的事物都会走向平淡,若是忘了花开的季节,傲然群芳的牡丹也只能静静枯萎。
那么,此时此处此地,还有谁会在意,有没有人惆怅,有没有人在等候。
富贵风流拔头筹,院中锦芙为谁红?
不知何故,今日赫舍里尤为这院中的牡丹风采所动容,这么美的花不知道有没有人会为它凋落而惋惜,便遣了身边的宫女取来了剪刀,正挑选着花开饱满,秀丽别致的摘剪。
却见花海丛中有一女子身着绯红银线繁绣宫装,玉色印暗银云纹的流畅姿态愈加显得她身姿飘逸,金光烁烁的飞鸟描花长裙,裙摆缀有无数流光溢彩的细碎晶石,一叶攒金的千花鬓钗,更衬得她明媚不可方物。只见她盈盈屈膝道:“皇后,万福金安。”
赫舍里看了她一眼,荣嫔的妆容永远都是一丝不苟,如此刻意,想必是时刻盼着能面君吧,只淡淡道:“贵嫔,起来吧。”
荣嫔这才起身,看着赫舍里。中宫威仪,唯有皇后一人才能身着正红色绯罗蹙金刺五凤吉服,为妃则能身穿次一色的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宫妆,而为嫔,只能用更浅一色的绯红蹙银线繁绣宫装。康熙未曾立妃,自皇后以下位份最高的就是荣贵嫔,荣嫔每次都身穿是一身绯红的宫廷正装绣着精巧细致的花样,衣裙上笼着粉色攒银丝线绣的重重莲瓣玉绫罩纱,如烟雾一般。赫舍里仰倾城之貌,平日里衣裳反而偏爱清雅的颜色,荣嫔容貌稍逊一筹,可今日一袭绯衫粉纱立于百花旁,倒显得她容色艳丽,娇波流盼,胜过凤姿。
赫舍里与荣嫔站得近,隐约闻得她身上淡淡的脂粉香气甚是甜美甘馥,遂微笑向她道:“荣嫔,这香气倒是好闻,似乎不是宫中平日用的。”
荣嫔轻笑一声,竟是毫不掩饰面上自得骄矜之色道:“皇后姐姐真厉害,一下就能识别这花香的不同。这是皇上新赏的,太医说瑶佳年幼,香味太浓的脂粉不适于我用,所以皇上特意让江南的胭脂坊,寻遍了清晨带着朝露的茉莉又研磨了初春的玫瑰,新调制出来的香料,瑶佳也很是喜欢。”
赫舍里心中被刺痛,却仍是沉静幽然,荣嫔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不外仗着自己诞有皇长女,炫耀皇上对她的宠爱。
康熙早年子息单薄,大婚至今,先后也有几位皇子公主但不幸都早殇,仅有荣嫔的女儿是这偌大的皇宫中康熙唯一仅存的骨血,康熙视爱女如掌上明珠,周岁那年便册封为固伦荣宪公主,为她取名“瑶佳”更是寓意深远。
可即便如此荣嫔马佳氏也只是由六品嫔册封为正五品贵嫔,皇后虽一直没有子嗣,可明眼人都知道,皇上心中最为疼爱皇后,宁愿四妃位空悬也不进封任何宫人,拉开云云嫔妾与皇后的身份差距,使她不受任何威胁。
这却让荣贵嫔心中最为不甘,当初就连太皇太后也默许了册封她为妃。但康熙知道赫舍里心中郁结之处就是未诞下一个麟儿,如若因为子嗣将荣嫔越级册封,只怕心思敏感细腻的皇后又要黯然神伤许久,毕竟是少年夫妻恩爱情意重,便驳回了所有册封的奏章。
只是帝王的恩宠固然重要,却是最不可靠。现在宫中无人不知那日皇上是如何杖责了坤宁宫的所有太监宫女的,甚至私下传出更为不堪的谣言,说是皇后用了秘制的香料才使皇上专宠……即使事后有太皇太后出面肃清流言,又是一番明说暗示皇上才勉为其难的去过坤宁宫一次,现今看来皇后受冷落是在明显不过的事实了。
谁能想到当初独宠六宫的皇后也会到如斯地步,而后宫就是这样人人自危,人人朝不保夕,人人拜高踩低。
赫舍里与荣嫔同年出生,只是略大数个月,听她称自己“皇后姐姐”如何不懂她是有意强调自己入宫多年了,还不曾孕有皇儿,心中黯然却也不想与她计较,淡淡一笑道:“既然是这么难寻的东西,贵嫔就好好收着,也是皇上对瑶佳的疼爱。”
荣嫔灿笑道:“皇后姐姐说的极是,瑶佳确实粘她皇阿玛粘的紧,每每皇上来我宫中她都喜欢在他皇阿玛那,连我这额娘都不要了。”
赫舍里真是不懂眼前笑靥如花,眉无须画就生翠色的女子,怎得今日说的话让人这么不快,斜睨了她一眼,不屑的笑意从唇边闪过,“既是如此,贵嫔为何不留在自己的宫殿中,好等候皇上御驾亲临,倒有这闲情来御花园赏花了?”
荣嫔本是站立于花丛中,闻言却是回眸一笑,娇媚明艳,如梨花盛开,又如绵白轻盈的云朵,映着身上华丽的嫣红罗裙,红红白白地异常瑰丽夺目,赫舍里看得都有刻晃神,回视皇后,行了一礼恭敬礼道:“回姐姐的话,皇上说他以前用过的糕点,时日久了,有些腻了,让人乏了。嫔妾依言,来这御花园是特来寻些新鲜的花粉做香糕的。”荣嫔言语中的嘲笑之意溢于言表,谁不知皇上爱用的是皇后亲做的糕点。
她一语未落,赫舍里心中遽然惊痛,“时日久了”,“让人乏了”,心如弦一般被这句话狠狠拨动,知道这话未必是真的,也许只是荣嫔故意说出来气恼自己,只是没料到……自己不招皇上疼爱已众所周知,竟被人当面刺伤自尊。心底某个隐藏的伤口似被什么动物的利爪狠狠一抓,痛得心脏肺腑都抽搐一团。
荣嫔瞧着皇后手捂着胸口,起伏不定,脸色瞬间惨白。
一丝难掩的讥讽从荣嫔的眼底滑过,转瞬湮灭于她光艳的神采中。心中无声冷笑道,可惜,真是可惜,就算我未进妃位,就算这些年你所承雨露最多,可还是未得子嗣,即使你身份高过于我,上天终究不曾眷顾你。如今看来,真不知是谁福薄?!
此时不远处看见宫女怀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眼珠子滴溜溜直转,好奇的看着宫女手中的拨浪鼓,直想伸手去拿,模样十分可爱。荣嫔回望自己的女儿美目微扬盈盈屈膝:“皇后,嫔妾带瑶佳出来很久了,现在也该带她回宫了,以后再陪姐姐赏花。”
赫舍里对她惺惺作态厌恶之极,又无从发作,只点了点头。目光却停在了远处小公主的身上,虽然膝下无子可她着实十分怜爱瑶佳,毕竟那是皇上唯一的女儿,看着她活泼天真的样子心中也泛起了柔情。小瑶佳忽然举目望着赫舍里甜甜一笑,眉间神态像极了她的皇阿玛,赫舍里心中怔了又怔,竟是向前走出几步想看的更清楚些,未想荣嫔似感觉到了什么,立刻接过宫女手中的瑶佳,背过身去,瞬间隔开了她的目光,隐隐笑意蔓延上妆点精致的眼角,别有深意地望了眼赫舍里才离开。
方才荣嫔几度倨傲挑衅嬷嬷都看在眼里,气恼难耐,隐隐担心皇后,说道:“荣嫔不过萤烛之光,怎能与皇后明月之辉相较,娘娘切莫为这肤浅之人计较劳神。” 赫舍里仿若未闻,想到的都是刚才瑶佳笑起的样子和皇上真像,凄然的是自己居然要从别人的孩子身上看自己夫君的影子都这么难。心中积压着多日的酸楚,惆怅,委屈,重重交错着,几乎泪盈于睫,心中却因伤变得透澈。扬一扬头,再扬一扬,生生把泪水逼回眼眶中去。
她静静伫在恣意绽放的牡丹中,此时却如冰雪中破出一般,这数月来承受的足以令人柔肠寸断。
无声道,够了,已经够了。是,入宫七年了还没有过子嗣,如今在这深宫中失去了皇上的宠爱,没有夫君的疼惜,不过是一个身居高位岌岌可危的皇后。以前是我天真幼稚,以为帝王的垂爱是可以期许一生的,所以我矜贵而从不防备,所以我依恋而不够坚强,而今深刻的明白这样奢求爱情的执念是多么的痴心妄想,冷漠的皇宫容不下谁软弱,身份高贵又如何,越是躲避隐忍越只会被踩到尘土之下,今日是荣嫔,以后又会是谁?!年年复年年,新宠红颜只会越来越多,没有谁会帮我,我只能在这慢慢长路上茕茕而行,走完余生。过去那个只会流泪伤感的赫舍里从御花园回坤宁宫的这条路上已然不在了。
俯在妆台前细心描摹着柳叶眉,与天子同色的明黄衣裙绣纹金翅凤凰,间以五色祥云,彩羽辉煌,莫不姿彩奕奕,华丽中更见清雅,敛衣裳,正裙裾,端仪容,赫舍里这才满意,起身微微转动的衣摆上密密以金线穿珍珠绣出碧霞云纹,流光回旋,她悠然回眸,美目盼兮,宜嗔宜笑。
身旁的宫女无不为皇后的容姿所动,竟是呆住了痴痴瞧着,好半响,还是嬷嬷先反应过来,舒展的却是欣慰的笑容:“皇后真是承天之貌。”
赫舍里淡淡一笑,却惘然一叹,心里明白皇上最在意的不是容貌,望着镜中的自己,希望精致的妆容能掩去惆怅的心境。
后宫女子梳妆,并不只为悦己者容。
朱门锦阁空闺寂,依柳系不住疏林风。唯叹,君心不似妾意。
清歌如梦广播剧第三期已出YS地址http:/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52&id=5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