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一)
屈身跪拜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代表就是力量的化身。对于智慧的人來说,只不过把偶像当作一个精
神支撑点,一个可视的外在形象,用來寄托自己的灵魂。实际上,从信仰中获取的是勇气和力量,思想
会决定现实,精神层面的思想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掌管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心中怀有好的正面的追求,
才可以得到正果。但是如果我们内心缺乏力量和慈悲以及发心的干净,供奉多少的佛像都沒有用。哪怕
你沒有一尊佛像,但是在内心和修为中已经积聚佛法的智慧和力量以及慈悲心,那你自己就是佛像,把
自己功德修好比打造千万两黄金的佛像更重要。”西儿笑了,心茹在她和上师们的影响下精进着。
“有信仰真好,不会徘徊,不会怀疑。在生活中修行吧。我奶奶一定成佛了。”逸安的眼前掠过牧
区和村落,他深有感触,他回忆起了小时候跟着奶奶贫穷但快乐的人生片段。
昌都相比城市,的确是个贫困的地方。牧民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随畜群四处迁移的黑色帐篷里
;以草原和耕地为主的农牧区的住房是土墙,屋顶是用泥土做成的平顶;有森林的地方的农牧民住房,
半截是土墙,半截是圆木架起的平顶。房子不高,一般两层,底层是喂养牲畜的地方,上层住人。很多
房子上横七竖八地拴满树枝,是用來晒青稞的。
这里经济落后,环境艰苦,生活艰辛,气候恶劣,但这里的藏族人民从容不迫地生活,很难见到城
市人那种疲于奔命、怨天尤人,焦虑压抑和猜疑嫉妒的目光。正是因为藏族人民的艰苦守候和淡然平和
,才有了疆域的驻守和平安。现代化是不能取代这里自然的文明的。
有人评价这里的人注重精神生活和自我体验,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但这正是环境世界的超人
力量和神秘原始意识的结合,是高寒地带人们顽强生存的命运之本。这里的人靠着一种精神的力量生活
在原野里、雪域中。这里的人尽管通常穿着旧衣服,家里摆设也十分简陋,然而他们的面孔总是带着纯
朴的微笑。
途中,碰上不相识的藏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向你招手,不停地喊“亚木(再见)”、“亚木松
(慢慢走)”。
辛苦的尼玛喝着提神的饮料,心茹和逸安经过小睡,又精神起來。在西藏长途而缺氧的车里,随着
颠簸,很容易让人睡觉和犯困。普琼一直沒有睡,他陪着尼玛聊天,让尼玛的注意力不会因为困倦而放
松。
终于进入了藏语意为大山、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的类乌齐。由于横断山千山万水的阻隔,群山中的
类乌齐与外界联系甚少。据说,元代一些蒙古军队驻留类乌齐,并逐渐与当地藏族融合。到了清朝,历
代皇帝都把它封给康区最大的白教寺院----类乌齐的庞球活佛。这样,类乌齐既不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
,又不在驻藏大臣直辖下的三十九族部落群体之列,而是处于庞球活佛统治下的封闭、自由状态。
时间已经不早了,赶着余晖,他们來到了距类乌齐县城约三十公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陇嘎
举派的主寺查杰玛大殿。这是昌都地区规模最庞大的一座古刹,由高僧乌金贡布于公元1320年开始修建
,到公元1326年竣工,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完成。迄今已近七百年的历史。寺庙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
藏众多的佛像和经典等而闻名于世。所以格萨尔王的马鞍和莲花法宝都出自这个寺庙。
寺庙的主持去拉萨开会了,特意委托管理寺庙的僧人接待他们。五位已经等候多时的僧人身披红色
的袈裟,即便天色已经渐黑,他们仍然那么醒目,伫立在查杰玛大殿的门口。在仅剩的金灰色余晖下,
大殿红、白、黑三色竖条纹的西藏罕见外形设计,让逸安非常惊讶。
僧人们看到车子过來,立刻快步迎了上來。他们的普通话不是很好,普琼帮着翻译。借着天黑前微
弱的光线,僧人介绍着查杰玛大殿的外形。大殿呈四方形,边长53米,高三层,层层收拢,屋顶正中有
巨大的金顶宝珠。第一层为厚约2米的土墙,外涂红、白、黑三色竖形条纹;第二层为岩石砌筑的石墙
,外涂红色;第三层为石头垒的墙,外涂白色,所以也叫“条花殿”。
整个建筑融藏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金碧辉煌。
当僧人打开查杰玛大殿厚重的大门时,天骤然黑下來。僧人打开大殿中的灯,与外面的漆黑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重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发出盈盈的光泽,恩泽着
來到的人们。
僧人让他们低着头,弓着背,穿过大殿四周存放经书的巨形经架。祛除他们的浊念与杂气,消弱他
们的业力,赐予吉祥的洁净和运气。这些经书多用黄金、紫金、白银、朱砂等作为书写颜料,据说藏经
书有八万余卷。
他们在手电筒光束的帮助下,气喘吁吁地上了几乎成45度角陡峭的木制楼梯,登上了大殿的最高层
第三层。这里就是查杰玛大殿最重要的珍藏品的收藏室,沒有主持和政府的协调是不允许参观的。漆黑
的天台上,抬起头可以到繁星点点,剩下的僧人们打着手电都上來了。大家集中把光束打到了木门底下
,原來木门和门槛用粗粗的大铁链子拴得紧紧地,缠绕的铁链子上用三把特制的大铁锁层层紧扣。一个
僧人接一个僧人,一共三个僧人分别用各自带的钥匙打开了铁锁。寺庙管理的僧人告诉他们,为了防止
这些世界珍贵的文物被盗,寺庙一直以來是由三个受到严格考核的僧人掌管三把钥匙,缺一个僧人此门
都不能打开。今天为了迎接他们的到來,另两个僧人从很远的下属寺庙赶來,特意在这里等候客人的到
來。厚重而结实的门终于打开了,僧人拧亮了收藏室的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被瞬间照亮。虽然藏品
已经被用水泥和钢筋的隔断封闭在左边的偌大空间,但是在灯光的投射下,众多的佛像依然发出万丈光
芒,镶嵌的宝石更是折射出五彩的奇异。西儿他们激动万分地看到归于原处的格萨尔王的马鞍,那么安
详,那么沉静,了却了愿望而满足。
表达了感谢,西儿问到了莲花法宝。僧人指着左前方,一个约高30多厘米、赭石色半透明的物件端
放在那里,犹如烛台一样的底座支起了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大家的眼前一亮,这就是莲花法宝。
僧人告诉他们这盏莲花法宝的材质很特别,像早期的琉璃制作工艺。莲花法宝自从來到这个寺庙沒
有被打开过,谁也沒有见过花苞打开的样子。据一代一代老僧人说莲花法宝有一个按钮,按下去莲花会
打开,里面有一尊飘逸的神像,不知道是來源于哪里的神力制造的,沒有人能看得出这尊神像的來历。
并且莲花打开时,莲花和那尊神像都会发出蓝、绿、黄等彩色的眩光,非常奇异,会有巨大的能量与天
宇对接。但是这按钮是需要特别的能量才能启动,莲花才能自动打开。到现在,谁也沒有能力打开这神
奇的法宝。
僧人表达了主持和政府沟通过的意见,到明年的那个日子前三天,会有安全部门配合护送到鄂尔多
斯成吉思汗陵那里,请大家放心。
当门再次被三道锁锁住的时候,所有的人心放了下來。
车子载着饿得发慌的他们回到了类乌齐县。普琼这里有亲戚,早已叫亲戚找了一家饭馆准备好晚餐
等着他们,否则太晚就沒饭吃了。他的亲戚从大老远带來了类乌齐出名的牦牛酸奶,原汁原味的牧区酸
奶纯正而地道,酸味里加上砂糖,更是浓郁爽口而香甜。
晚上的天气有些凉,在冷冰冰的空气里,大家都分别借着微弱的水,稍微洗了个澡。明天就要上山
了,神圣的山、神秘的寺庙,他们要用最好的状态去拥抱那里。心茹怕冷打开了电热毯。隔着褪色的床
头柜,她和逸安交流着。
心茹告诉逸安,昌都地区是格萨尔故事的故乡,形成独特的以格萨尔王为題材的说唱艺术和民间传
说,所以类乌齐至今保存着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
昌都县的藏戏、锅庄,丁青县的热巴,芒康县的弦子等民族舞蹈艺术独具魅力,称人间瑰宝。昌都
民间艺术,有玛尼堆和玛尼石刻。昌都一些县、乡的唐卡绘画艺术、雕塑石刻艺术、经版木刻艺术造诣
高深,闻名全藏……这里的夜晚寂静无比,当地的人们早早地进入到梦乡心茹和逸安也早睡了,因为明
天又要五点起床。
宾馆的服务员披着军大衣,有些倦态地端上热乎乎的粥、花卷、鸡蛋,还有咸菜。要不是特意打招
呼,服务员是不会起那么早的,大家有些不好意思。敦厚的藏族服务员,冲他们笑笑,又回到门口值班
的床上,蜷缩在那里眯着。
天还黑着,月亮静悄悄地挂在黑幕中,欣慰地看着他们奔赴孜珠山。
路上普琼征求了一下司机的意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着他们來到丁青县著名的属于苯教的崩查
玛尼堆。当车子停下时,心茹和逸安被这座约有九百年悠久历史的庞大的玛尼堆震撼了。全世界唯有西
藏热心修建于玛尼堆,而西藏昌都最属丁青人热衷于建筑玛尼堆。这里玛尼堆的规模、气势和数量方面
堪称“之最”。玛尼堆的崇拜形式并不是随佛教传入,而是本土生长的产物,是本土宗教苯教的遗存。
丁青这个角落长久以來成为本土宗教苯教的避难所,成为西藏苯教文化圈的核心部位,也是苯教的一面
旗帜,这盛大的玛尼堆就是一个证据。
面对着如此浩瀚的石块搭建的巨型玛尼堆,他们祈祷着幸福与平安。
天色格外地晴朗,似乎为了使命,照顾着,一路阳光普照。
路上西儿介绍起上师丁真活佛和苯教:“孜珠寺是由第43代法嗣丁真俄色活佛主持,丁真活佛是活
佛制度中古老的血统传承,普贤如來的黄、白、黑、花四圣贤中黄圣贤的继承者,又是古老的大鹏鸟血
统的持有者。丁真活佛十岁时即被认定为孜珠寺创建者穆崩萨东大师的转世,十三岁坐床。在寺院里勤
奋苦修近三十年,不仅对经律论三藏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也是戒定慧的实修者。他经常进行密宗本尊、
大圆满等多种形式的闭关,近三十年來的修行具有很深的造诣与实修的证践。
“丁真活佛修通了山下到寺院的13公里长的盘山路,在寺院设立了四所修学佛法的学校。他认为寺
院应该是传播佛教文化与修行的场所,应该保留千年传承的雍仲苯教文化与精华。虽然寺院生活很苦,
但他拒绝成为旅游区,还是希望能够保存这片净土做为雍仲苯教佛法修行及普渡众生的场所。活佛慈悲
地发愿为天下老人带去祥和与快乐,发愿用全然无私的慈悲之心,为利益天下众生而努力不懈。因此他
建立养老院、孤儿院、医院等设施。丁真活佛慈悲地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普渡着天下的众生。他的安详
、随和与慈悲、智慧、广博的知识与力量是所有的人对活佛的第一印象。”逸安对此是心服口服,亲见
活佛后,他更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人生中不同的阶段有很多老师,多了一位好的上师,就是多了一
位好老师。
西儿讲述着西藏最原始的苯与苯教的区别以及苯教的一些历史:“任何民族都有其文化的基础,西
藏也经历了原始的信仰,原始的文化起源。在艰苦而缺氧的环境下,人类的生存非常艰难,人们面对大
地、自然非常渺小,于是人们对于自然都有一种敬畏的恐惧感。因为自然是未知的。因此人们开始了崇
尚神山圣湖等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形成一种帮助他们精神上活下去的祝愿。这就形成了土著的
信仰,也就是“苯”的信仰,但并沒有形成教义,所以“苯”根本不是苯教。苯教是有理论、有系统、
有制度、有规范的教法。苯教是在一万八千年前辛饶佛陀从西藏今阿里象雄古国地区所创立,并向全藏
族地区传播了四万八千个教法。针对众生传递了四门五库和里外逆教法,还向众生传播了医学、自然学
等,并有很多的成就者。辛饶佛陀让人们用慈悲放弃杀生,让人们用酥油等塑成牲畜,代替供奉的牲畜
。他通过观察和学习自然总结出星象、医学等,告诉人们何时更好地耕耘和收获,教会人们解决病痛的
方法等。“在历史记载中,苯教的上师们最终不愿参与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不愿角逐在政教合一的格局
中,随后带着一百八十多部经典的苯教经书,隐退到昌都、那曲一带等藏北无人区。为了和谐,在雪域
高原将经书储藏起來。保持了苯教纯净的教法,避免了更大的社会灾难。保留着传统的传承,自行静心
修炼。极大地保护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文化和传统。所以昌都地区成为苯教寺院最多的地方之一,目
前,昌都共有苯教寺院94座,其中,最大的就是孜珠寺了。
“丁青的苯教势力一直仍很强盛,至今还保留着苯教最完整的宗教仪轨。这里也很好的保留了象雄
古文字经书,传承了书写、雕刻、解读象雄古文字的僧侣、艺人等。丁青的三个头人即‘噶日苯’、‘
那日苯’、‘色札苯’,据说是象雄琼波家族的后裔,这三个家族和属民均是虔诚的苯教信徒,他们将
古老的苯教传统保留至今。
“印度的显宗里包括释迦牟尼集合多种各地宗教的教义和教法创立的佛教,这些教义和教法传回西
藏之后,佛教教义与西藏本土苯教教义密宗(密法)逐渐互相吸收和融合,形成藏传佛教的基础。“苯教
实际上是西藏密宗的鼻祖。藏传佛教有密宗,而印度的佛教只有显宗。印度的显宗里包括大乘和小乘,
也包括中观和唯识。藏传佛教里等于有密宗,也有了显宗,把显密掺杂在一起了。在西藏苯教的密宗与
印度显宗的掺杂下,不同的智者和指导者,创立了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这些藏传佛教的支
派。其中印度显宗影响最深的就是格鲁派。其它藏传佛教的教派所沿用的很多仪轨的起源也是源于苯教
的密法。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当时是最兴盛的,在这个融和的过程中,又会有不同的智者,阐悟出不同的
教法和不同的法门。其实如同一道題多解一样,名字和教法不一样,但是结果和答案是一样的。不同教
派的创建者,都是用新生的智慧來指导出不同的适合时代的,适合大众的,符合人们生活所需的教法而
已。因此藏传佛教之间不应该有分歧、偏见和分别心。不能因为曾经政治地位的有无,而否定了自然的
包容性……”西儿说着指着左前方那异峰突起、连绵的山峰,大声欢呼起來:“你们往上看,山峰附近
挂起那么多五彩的经幡,这就是孜珠山了。我们是在山后,沿着公路,拐到一处辽阔的水边,很快就要
到山脚下了。”逸安侧着身子,仰头望着山后灰色岩石的奇峰,刚强有力地矗立在高高的山上。那上面
居住着神灵,那里与天宇接近。那里层层叠叠,沿着山峰,艰难地挂起了无数经幡,犹如层层翻滚的海
浪,跃动和飘然,不停地念诵着祈福的经文,保佑着芸芸众生。绿色的草一丛丛嵌在岩石的缝隙中,犹
如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在雪域高原。这就是神山,世世代代成为藏族人热情的寄托和向往。
藏族的信徒们对神山深信不疑,他们不敢在山上伐木,举火,甚至大声喧哗,这些都是犯禁的。人
们对自然力有着无限崇拜,他们深深感谢无尽宝藏的西藏用江湖、山川的资源养育了他们藏族人民。但
藏族人民也知道这自然界中酝酿着难以抗拒的险恶灾难,迫于自然威力的震慑,身历祸福无常的人生境
遇,这就使神圣的宗教崇拜有了根深蒂固的心理背景。于是,“山神”就成了心理平衡下的保护神。
同样,除了崇拜神山,昌都地区民间还崇拜赞神、念神、龙神。赞神是一种愤怒而暴死的游灵变成
的无形精灵,偏爱红色,出沒于带红色的悬崖中,人们常常用羊毛和无字经幡來供养和取悦它,以免赞
神不悦而伤害生灵。而且在各家的屋顶上修有一个小窗口作为赞神通过的路,以免挡住赞神的路伤害家
人。
念神是生活在空中的无形精灵,它控制着雷电和风雨,一旦触怒了念神,它会用雷鸣、闪电、冰雹
、大雪來进行惩罚。龙神普遍认为是水栖生灵,昌都信徒观念中龙神是精灵家族中最富裕的财神爷,讨
好龙神,财源滚滚。人们禁止在龙神生活的水中倒入污水,更忌讳在水附近解大小便,否则会得罪龙神
而患各种皮肤病。
当然还有灶神和土地神等。这些所谓的自然精灵,被认为有人格,但一般都沒有形象,总是和具体
的自然之物和力量相关。它是模糊不清、隐隐莫测的灵力,是超自然力的初级形态之一。
从古到今,藏族人民禁忌砍伐生长在泉水、温泉、寺院、生长在村中的古树。他们认为山神、水神
、土地神等栖居在千年古树上,古树成精,大树有灵,谁要是不尊敬,任意爬树,肆意砍伐,就有灾难
或疾病降临。同样忌讳砍伐各种果树、改变或是移动水道。这些都会带來灾难。正因为对大自然有了如
此的敬仰和爱护,所以今天的西藏才是人间最后的天堂,这里美得自然、美得震撼,更美得完整。
逸安和心茹多么希望西藏不要再被现代化的开发所破坏,毕竟自然造就了这里的奇异和美好,就有
它存在的道理,宇宙观比人类的眼光要宽阔无比,自然造力要比人类的能动力大得多。和谐相处,天人
合一才是发展之路。
逸安和心茹越接近孜珠山越是感到责任的沉重。两人默默地靠在后座的椅背上,仰着头各有所思。
车子忽然停了下來。普琼按下窗户,用昌都藏语跟路上独自急行的中年藏族男人说着什么,那么客
气和热情。这个藏族人带着黑色的毡帽,穿着藏深蓝色的夹克衫、西装裤,一个简单的鼓鼓的帆布大书
包挎在肩上。虽然脸被晒得黑红,但是大而明亮的眼睛颇有精神。这人谈起话來也是温文尔雅,应该不
是个普通的藏族人。
很快普琼转过头对西儿他们说:“不好意思了,你们挤一挤,我们要捎他一程。他是昌都人民医院
的医生,要到那边的山里给一户牧民看病,正好我们可以捎他一段。”三人赶忙往左边挪,让出了右边
的空位,尽量让出更大的空间。藏族医生说着藏语表示感谢,上了车。上车前还拍了拍身上的土,生怕
弄脏座位。他刻意地躲闪着不碰到逸安。普琼用藏语告诉藏族医生,这些北京的客人來这里的目的,让
医生不要紧张。医生睁大了眼睛,伸出大拇指向他们致敬。逸安示意医生再靠过來些,否则会不舒服。
医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感谢着,轻松起來。
路上他们知道了原委。原來今天,天还沒亮,这位正在值班的藏族医生接到那边山里村子的电话,
一位藏族女人发出了求救,说家里人病得很重,请求医生來看病。医生问女人家具体的位置在哪儿,家
里人得的什么病,她都说不清楚。
因为牧区很大,牧民是流动的,医生判断这个女人很可能不是这个村的,而是流动的牧民,只是在
那一带放牧。家里人突然病了,她才跑到附近村里有电话的地方打电话求救。她一定是非常需要帮助的
。于是医生立刻通知医院,他要到这个村子巡诊。他准备了简单的医疗用具和药品,便自费乘坐长途车
到了这里。由于要转向山里,车是不去的,于是医生便下车步行了。就是搭车,也只能到孜珠山山脚下
,他又要独自徒步进山。他要翻过一座山,然后才能到那个村子,到了村子,他还要挨家去打听才能找
到那户牧民。
什么是公仆?这就是公仆。什么是医生?这就是医生。那种时时刻刻都想着人民,那种不畏艰难、
勇于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这才是人性与党性的结合。西儿他们的心中充满着敬仰。
普琼感动地问了医生几句话,医生不好意思地回答了他。
普琼告诉大家,医生从凌晨到现在就吃了一张随身带的饼子,喝了一瓶矿泉水。他让逸安伸手从后
背箱中找出早上带出的鸡蛋、花卷和咸菜,再拿两瓶矿泉水。逸安马上转过身,找出这些吃的,装在袋
子里塞给了这位医生。
车子拐过陡峭的岩石边,眼前是一条上山的土路,有些泥泞,是雨季的雨水冲刷的,这就是丁真活
佛修通从山脚下到山顶寺庙的路。左边是那片辽阔的水面。因为方向不同,医生该下车了,还挎着那來
时的大包,只是手里多了那份食物。医生摘下毡帽,用手举起晃动着,嘴里用昌都藏语说着:“亚木(
再见)”。
车上的人也向他挥动着手,逸安学着普琼说着:“亚木松(慢慢走)”。车子启动了,向孜珠山山
顶开去,看不到医生了,大家却祝福他顺利、平安。
“之”字形的孜珠山的山路,蜿蜒曲折。土路中混杂着石块,让车子颠簸,有几个弯道还是很陡的
。车子往山上盘着,往下看去是层峦叠嶂的山宇,犹如雄鹰高高俯视。土路两旁铺满在山上的青草和野
花美不胜收,7、8月份正是孜珠山最美的季节。野花们娇艳地挺着胸,抬着头,争相媲美。红的,如同
闪烁的宝石;黄的,如同倒挂的宫灯;蓝的,如同湖蓝的圣水;白的,如同圣洁的哈达;紫的,如同艳
丽的绸缎……彩色的鸟儿跳着脚,在草丛里哚着嘴,吸吮着甘露。灰色的野兔,支楞着耳朵,警惕着天
空一只只翱翔的老鹰。敏捷的黄羊,自由地蹦跳着,寻找着安乐窝……接近山顶了,路开阔了起來,在
老鹰和秃鹫迅速升起而展翅欢迎下,他们终于到了这神山的山顶。以白色为主体,三千多年古老的孜珠
寺是如此神奇地从突兀的山顶直起的山峰的岩石底部,一层层、一间间悬挂在那凌空而陡峭的灰色岩体
的山峰上,让人赞叹当初建造者的智慧与精湛的技术。气势恢宏的新建主寺扩展在山顶岩体前面不多的
平地上,红色而高大的外墙,衬托着灿烂而熠熠生辉的金顶,无比庄严和肃穆。
天宇是那么地亲近他们,蓝得无比俊美,浩瀚的群山在脚下,让人心无念想。
在西藏高原连绵的山势中,这六座嶙峋的山峰突兀而起,特异而雄浑,以庄严神圣之美震慑人心。
放眼环顾着六座被群山环抱,异峰突起的山峰,孜珠山藏语里的六座山峰的意义是那么的贴切和神秘。
孜珠山与阿里的冈底斯山、林芝的苯日神山、玉龙的梅里雪山一起称为苯教四大神山。孜珠山是观
音菩萨的道场,六座山峰代表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也代表着六度万行中的:忍辱
、持戒、布施、缠定、精进、般若,和对治众生的贪、嗔、痴、慢、疑、妒六毒的六种方法。孜珠山还
有象征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藏人和内地的信众不远万里前來朝拜。古老的苯教寺庙和神山同样吸
引着众多的其他教徒前來朝拜。
山峰下据说是康区最大的天葬台,这里每天都要有几次天葬,可以看到散落在天葬台旁的衣服。那
边僧人们和几位藏族人在准备着什么,他们旁边包裹着一具尸体。威猛的秃鹫有半人高,撅着钢硬而锋
利的尖嘴,蹲在地上,立在山体的岩石上,随时等候天葬的开始。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保护着、承载
着亡者的灵魂把他们带上高高的天宇,顺利地进入天堂,转世和轮回。老鹰俨然成了灵魂的护驾,纷纷
侍候在前面的石头上,或是展翅在上空盘旋着,睁着有神的眼睛,审视着上山的信徒,考验着他们的心
灵是否存在无度的私心杂念。
右侧的山岩下,一条由很多转经筒组成的长长的转经廊,众多虔诚的藏族信徒们一手捻着佛珠或是
转着手持的经筒,一手不停地一个一个转动着转经廊里的经筒,他们的嘴里念诵着吉祥的经文或是真言
。任何事情此时都是空像,他们专注在那个祈祷的空间里。这时从主寺里出來两位堪布,大步朝这边走
來。一位中等身材,圆墩墩的脸和身子,一头寸头儿,有些胡须,上身着黄色的短款僧衣,外套黄色夹
衣,下身着红色僧裙。另一位高个魁梧,长脸、发少,里套黄色僧服,外裹红色袈裟。
西儿高兴地说:“前面那个圆墩墩、皮肤晒得粗糙略显血丝,额头有着三道深深皱纹的堪布,就是
六指堪布,他是负责禅修学院的。几次來孜珠山都是他陪同我。因为他右手大拇指指甲旁又长出了半个
指头,所以大家都叫他六指堪布。
那位皮肤光滑些、天庭饱满、个子高大的是内明学院的堪布。”正说着,两位堪布过來和大家热情
友好地打着招呼。普琼和六指堪布也是老朋友了,原來在文革后,寺庙在昌都印刷厂印经书。普琼当时
是印刷厂的员工,与六指堪布共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西儿和六指堪布早已成为忘年之交,六指堪布性格像是老顽童。西儿那时在山上就爱和他开个玩笑
,也喜欢去他的经室听他讲述禅修的课程。
六指堪布用粗糙厚实的手,摸了一把脸,抚去灰尘。然后抬高眉毛,睁大眼睛,特意举起右手,翘
起那多长出半个指头的大拇指,可爱地挥向西儿,堪布见到他们很高兴。心茹拉着逸安跟六指堪布说这
就是她的丈夫,六指堪布更是高高扬起眉毛,几次睁大眼睛,幽默地“噢噢”,愉快地跟逸安打着招呼
,逗得大家都笑了。
西儿赶紧拿出了钥匙和丁真上师的信给了六指堪布和内明学院的堪布。两位堪布商量了一下,决定
由六指堪布和另外两个僧人陪同他们参观寺庙,并到孜珠山无垢院的水晶洞去取水晶。然后内明学院的
堪布返身回了主寺。
尼玛一直像护卫一样陪同着,帮着心茹背着那部沉重的相机。普琼跟着逸安,怕他沒來过这么高而
陡峭的寺庙有什么闪失。两个年轻的僧人护着帮他们背着包。六指堪布背着手,神气盎然地,大踏步地
走在最前面,西儿熟悉地跟着,然后是心茹、尼玛,逸安、普琼和僧人。
古老的寺庙房屋都是顺着凸起的六座山峰中的两三座坚硬岩体顺势而上,一侧贴着掩体嵌在岩体之
间的褶皱处,一处悬空的感觉。屋子里都很狭窄,有些颤抖和摇晃,不稳的感觉,但是几千年了依然结
实如故,土木夯实的技术真是高超。因为几乎都是一侧的窗户可以射进阳光,所以屋子里光线都不是那
么明亮,有的地方必须点起酥油灯,才能看清楚。
堪布带着他们参观着寺院的学院和经室等,并给逸安他们介绍一些背景。“孜珠寺是西藏海拔最高
的寺庙,海拔为4800米。座落于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离县城约45公里,据《孜珠寺简史》记载
:“藏族第一位国王聂樨赞布的儿子木樨赞布时期,从象雄邀请了一百零八位苯教智者,分派到藏族地
区的上(卫藏)、中(康巴)、下(安多)修建三十七座苯教道场,比较有名的九座分支道场中有‘协
來加噶’,指的就是孜珠寺。孜珠是藏音的直译,指六山峰顶之意,象征着六度菠罗蜜,是观音菩萨的
道场。
孜珠寺是由藏王穆樨赞布创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
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
的苯教无上瑜伽等各种修习方法。
寺内至今还保留着每逢鸡年藏历六月十五才表演一次的古老苯教‘佛国与地狱’的神舞。
“与藏族地区其它寺庙的神舞相比,孜珠寺的‘佛国与地狱’神舞与众不同,只有在每隔十二年的
鸡年才会举行。孜珠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六座山峰代表脱离六道轮回。孜珠寺的神舞正是从这一点
出发,以阎罗王的十二场审判为主轴,讲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上师、官吏、僧侣、男女等由于一生的
善恶行为而被判善入善道、恶入恶道的经过。当受审者因恶行被判入恶道时,会有很多带着面具的狱卒
将其拖出,受审者便大声哭泣着告诉众人不要像他一样,应当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所有,关爱他人,
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正是‘佛国与地狱’神舞的宗旨:人们感悟到人生难得,警示人们要及时反省人生
,弃恶从善。
“神舞是藏地寺庙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和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僧侣们穿戴各式面具、长袍
、彩带,饰演不同角色,用绚烂的舞蹈艺术表现精深的佛法思想,达到度化众生,祈祷世界和平的目的
。
“整个神舞法会历时半个多月,包括诸多的祈祷、消业、祈福、超度等内容,直到最后一天才进行
神舞表演。据历史上大成就者说过,如果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三次孜珠神舞的表演,來生便能免
于坠入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孜珠寺每次鸡年的神舞法会都会吸引数万人观看。”
心茹后面补充道:“上次2005年7月的法会,我來了,当时是夏日,然而法会前几天孜珠山下了一场罕
见的大雪,寺主丁真俄色活佛预言法会的举办吉祥圆满,佛法得到弘扬。果然,那次法会盛况空前,有
近二十万人参加。这里山上山下,到处是白色的帐篷,几乎无处落脚。吃饭用的碗都不够,到处人山人
海。”“下次是2017年的鸡年,你们一定要來呀!”堪布急切地说。
“会來的。”逸安用心地记住了这个日子。
六指堪布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一扇厚重的门,西儿知道这里有孜珠寺的镇寺之宝----无量光佛、才
旺仁曾大师的脚印、大明皇帝赠予孜珠寺桑杰林巴大师的钹,还有六百年前孜珠寺祖师罗丁宁波大师通
过神力手握之石、三百年前孜珠寺祖师桑杰林巴大师通过神力手握之石,上面都有很明显的四根手指的
压纹,还有珍贵的千年佛像、唐卡、贝叶经、古象雄文字的经书等,让人目不暇接。古老寺庙的历史文
化,源远而流长,深深地影响着西藏本土的文化和宗教。
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塔古音》咒语中提及的如來辛饶米沃留下的左旋妙音海螺。经文记载它具有震
撼的声音可以消除众生的烦恼业力。他们每人都捧起这只洁白、光滑而肃穆的海螺,把耳朵贴着海螺,
在那里他们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犹如深海海底的旋动之音,又如宇宙里深沉宏大的鸣响之声。
來到丁真活佛简单而洁净的书房和起居室,阳光照射在书房窗边的藏式卡垫上好亲切,好安静。六
指堪布推拉开有些破损的玻璃门,里面是活佛起居的卧室,岩体的空间有限,所以房子不大,有些阴暗
。由于节约用电,寺里尽可能地不开灯。西儿示意堪布不要开灯了,他们适应着昏暗的光线。屋里左边
是活佛的僧榻,前方的墙的右侧是几层摆放佛像的木架,用玻璃封着很多寺庙珍贵的千年佛像。佛像一
个个神态安详,眉宇俊秀,静静地守护着活佛。他们一一在活佛的床边、铺着地毯的土地上磕了长头,
然后退出了活佛的寝室。
吃过午饭才能去爬有水晶洞的那座山峰。海拔很高,需要极大的体力和心脏的适应力,所以他们要
稍微休息一下。
水晶洞对外是保密的,沒有特殊的人或是要求,寺庙是不允许进入的,包括僧人。西儿知道那里面
集聚着重要的能量和气场。只有运势到了,才能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进入,否则那里会让人产生幻觉,产
生贪念。
午饭安排在简朴、宽敞的客房中。沿着一排排大窗户,墙边放着卡垫床,床前是西藏传统、实用的
长条藏桌。卡垫床上已经铺着被子和褥子,各种颜色都有,图案也不跟寺庙有关,应该不是寺庙准备的
。果不其然,这是丁青县上來寺庙交流工作的工作组,他们都自备干粮和被褥,不许占用寺庙任何的物
品。寺庙很艰苦,每天的水都是僧人从山下很远的地方打來,再用毛驴一桶桶地驮回來,灌进寺庙前空
地上筑起的水窖。寺庙因为土地有限,又要保护草坪,这里除了夏天能自行种一些很少而简单的蔬菜外
,一年四季的食品和用品都要用车或是牲畜从丁青县里拉來。路修好了还好些,以前沒有路,那简直就
太艰难了。冬天这里奇冷无比,大雪封山,物资更是短缺。如今活佛众多的内地弟子和当地的信徒都在
努力地帮助寺庙改善环境,已经比早年要好一些了,但是比起很多寺庙还是艰苦。毕竟海拔太高,加上
修行的封闭,艰苦反而成了必须和必然。
大块的牦牛风干肉摆到了眼前,六指堪布演示着用藏刀剔下牦牛肉,用健康而硬朗的牙齿滋滋有味
地嚼着。逸安已经适应了,他也豪迈地剔着肉。牦牛风干肉一定要细细地嚼,才能品出鲜美,否则会觉
得干而沒味。酥油茶、饼子可以放比较长的时间,是藏族人民的最爱,寺庙里同样不能少,大家品尝着
聊着天。
堪布给心茹和逸安解释了几个问題。
首先,皈依镜发心要观想,用光和甘露融在心中,安心在里面。代表真理宇宙和精化。安住在那种
无忧的,不被任何思维干扰的状态。
第二,戒律不是一种借口,不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刻意的阻碍和障碍,戒律就像是楼梯的扶手,
你需要就扶着它上下楼,你不需要就不用扶着它。破戒对修行是有影响的,再继续下去就会下地狱,有
了这种破戒的意识,那就是可以改善的,说明你的信念沒有到这样的状况。
第三,不是每个僧人都可以步出寺庙去弘法的,僧人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影响,比如家庭是一种心灵
的抚慰。僧人真正面对社会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有综合的素质才可以让自己在寺庙中修行的纯净的心不
受社会上各种思潮和行为的影响。寺庙不是随便让僧人出门的,要考虑一个僧人学佛的整体素质,如僧
人有沒有能力不图功利去对众生产生正面而积极的作用。
第四,传统的寺院在昌都地区不仅是宗教、政治、文化中心,还是教育中心。一个寺院犹如一所大
学或专门学校。寺院里有格西的考试,要经历过刻苦的学习才能考取的博士一样的资格。
六指堪布像个孩子一样说着,一边不停地掰着饼子,碎了很多,一个饼子吃到嘴里就剩下半个了,
他也不在乎掉在衣服上的渣滓,依然掰着。寺庙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可爱的习惯,因此也就沒人说他浪费
了。
神支撑点,一个可视的外在形象,用來寄托自己的灵魂。实际上,从信仰中获取的是勇气和力量,思想
会决定现实,精神层面的思想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掌管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心中怀有好的正面的追求,
才可以得到正果。但是如果我们内心缺乏力量和慈悲以及发心的干净,供奉多少的佛像都沒有用。哪怕
你沒有一尊佛像,但是在内心和修为中已经积聚佛法的智慧和力量以及慈悲心,那你自己就是佛像,把
自己功德修好比打造千万两黄金的佛像更重要。”西儿笑了,心茹在她和上师们的影响下精进着。
“有信仰真好,不会徘徊,不会怀疑。在生活中修行吧。我奶奶一定成佛了。”逸安的眼前掠过牧
区和村落,他深有感触,他回忆起了小时候跟着奶奶贫穷但快乐的人生片段。
昌都相比城市,的确是个贫困的地方。牧民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随畜群四处迁移的黑色帐篷里
;以草原和耕地为主的农牧区的住房是土墙,屋顶是用泥土做成的平顶;有森林的地方的农牧民住房,
半截是土墙,半截是圆木架起的平顶。房子不高,一般两层,底层是喂养牲畜的地方,上层住人。很多
房子上横七竖八地拴满树枝,是用來晒青稞的。
这里经济落后,环境艰苦,生活艰辛,气候恶劣,但这里的藏族人民从容不迫地生活,很难见到城
市人那种疲于奔命、怨天尤人,焦虑压抑和猜疑嫉妒的目光。正是因为藏族人民的艰苦守候和淡然平和
,才有了疆域的驻守和平安。现代化是不能取代这里自然的文明的。
有人评价这里的人注重精神生活和自我体验,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但这正是环境世界的超人
力量和神秘原始意识的结合,是高寒地带人们顽强生存的命运之本。这里的人靠着一种精神的力量生活
在原野里、雪域中。这里的人尽管通常穿着旧衣服,家里摆设也十分简陋,然而他们的面孔总是带着纯
朴的微笑。
途中,碰上不相识的藏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向你招手,不停地喊“亚木(再见)”、“亚木松
(慢慢走)”。
辛苦的尼玛喝着提神的饮料,心茹和逸安经过小睡,又精神起來。在西藏长途而缺氧的车里,随着
颠簸,很容易让人睡觉和犯困。普琼一直沒有睡,他陪着尼玛聊天,让尼玛的注意力不会因为困倦而放
松。
终于进入了藏语意为大山、具有独特的神秘色彩的类乌齐。由于横断山千山万水的阻隔,群山中的
类乌齐与外界联系甚少。据说,元代一些蒙古军队驻留类乌齐,并逐渐与当地藏族融合。到了清朝,历
代皇帝都把它封给康区最大的白教寺院----类乌齐的庞球活佛。这样,类乌齐既不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
,又不在驻藏大臣直辖下的三十九族部落群体之列,而是处于庞球活佛统治下的封闭、自由状态。
时间已经不早了,赶着余晖,他们來到了距类乌齐县城约三十公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陇嘎
举派的主寺查杰玛大殿。这是昌都地区规模最庞大的一座古刹,由高僧乌金贡布于公元1320年开始修建
,到公元1326年竣工,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完成。迄今已近七百年的历史。寺庙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
藏众多的佛像和经典等而闻名于世。所以格萨尔王的马鞍和莲花法宝都出自这个寺庙。
寺庙的主持去拉萨开会了,特意委托管理寺庙的僧人接待他们。五位已经等候多时的僧人身披红色
的袈裟,即便天色已经渐黑,他们仍然那么醒目,伫立在查杰玛大殿的门口。在仅剩的金灰色余晖下,
大殿红、白、黑三色竖条纹的西藏罕见外形设计,让逸安非常惊讶。
僧人们看到车子过來,立刻快步迎了上來。他们的普通话不是很好,普琼帮着翻译。借着天黑前微
弱的光线,僧人介绍着查杰玛大殿的外形。大殿呈四方形,边长53米,高三层,层层收拢,屋顶正中有
巨大的金顶宝珠。第一层为厚约2米的土墙,外涂红、白、黑三色竖形条纹;第二层为岩石砌筑的石墙
,外涂红色;第三层为石头垒的墙,外涂白色,所以也叫“条花殿”。
整个建筑融藏族以及尼泊尔建筑风格为一体,雄伟壮观,独具特色,金碧辉煌。
当僧人打开查杰玛大殿厚重的大门时,天骤然黑下來。僧人打开大殿中的灯,与外面的漆黑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殿内主供一尊铸造于建寺初期、重815斤的土旺伦布银质佛像,发出盈盈的光泽,恩泽着
來到的人们。
僧人让他们低着头,弓着背,穿过大殿四周存放经书的巨形经架。祛除他们的浊念与杂气,消弱他
们的业力,赐予吉祥的洁净和运气。这些经书多用黄金、紫金、白银、朱砂等作为书写颜料,据说藏经
书有八万余卷。
他们在手电筒光束的帮助下,气喘吁吁地上了几乎成45度角陡峭的木制楼梯,登上了大殿的最高层
第三层。这里就是查杰玛大殿最重要的珍藏品的收藏室,沒有主持和政府的协调是不允许参观的。漆黑
的天台上,抬起头可以到繁星点点,剩下的僧人们打着手电都上來了。大家集中把光束打到了木门底下
,原來木门和门槛用粗粗的大铁链子拴得紧紧地,缠绕的铁链子上用三把特制的大铁锁层层紧扣。一个
僧人接一个僧人,一共三个僧人分别用各自带的钥匙打开了铁锁。寺庙管理的僧人告诉他们,为了防止
这些世界珍贵的文物被盗,寺庙一直以來是由三个受到严格考核的僧人掌管三把钥匙,缺一个僧人此门
都不能打开。今天为了迎接他们的到來,另两个僧人从很远的下属寺庙赶來,特意在这里等候客人的到
來。厚重而结实的门终于打开了,僧人拧亮了收藏室的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被瞬间照亮。虽然藏品
已经被用水泥和钢筋的隔断封闭在左边的偌大空间,但是在灯光的投射下,众多的佛像依然发出万丈光
芒,镶嵌的宝石更是折射出五彩的奇异。西儿他们激动万分地看到归于原处的格萨尔王的马鞍,那么安
详,那么沉静,了却了愿望而满足。
表达了感谢,西儿问到了莲花法宝。僧人指着左前方,一个约高30多厘米、赭石色半透明的物件端
放在那里,犹如烛台一样的底座支起了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大家的眼前一亮,这就是莲花法宝。
僧人告诉他们这盏莲花法宝的材质很特别,像早期的琉璃制作工艺。莲花法宝自从來到这个寺庙沒
有被打开过,谁也沒有见过花苞打开的样子。据一代一代老僧人说莲花法宝有一个按钮,按下去莲花会
打开,里面有一尊飘逸的神像,不知道是來源于哪里的神力制造的,沒有人能看得出这尊神像的來历。
并且莲花打开时,莲花和那尊神像都会发出蓝、绿、黄等彩色的眩光,非常奇异,会有巨大的能量与天
宇对接。但是这按钮是需要特别的能量才能启动,莲花才能自动打开。到现在,谁也沒有能力打开这神
奇的法宝。
僧人表达了主持和政府沟通过的意见,到明年的那个日子前三天,会有安全部门配合护送到鄂尔多
斯成吉思汗陵那里,请大家放心。
当门再次被三道锁锁住的时候,所有的人心放了下來。
车子载着饿得发慌的他们回到了类乌齐县。普琼这里有亲戚,早已叫亲戚找了一家饭馆准备好晚餐
等着他们,否则太晚就沒饭吃了。他的亲戚从大老远带來了类乌齐出名的牦牛酸奶,原汁原味的牧区酸
奶纯正而地道,酸味里加上砂糖,更是浓郁爽口而香甜。
晚上的天气有些凉,在冷冰冰的空气里,大家都分别借着微弱的水,稍微洗了个澡。明天就要上山
了,神圣的山、神秘的寺庙,他们要用最好的状态去拥抱那里。心茹怕冷打开了电热毯。隔着褪色的床
头柜,她和逸安交流着。
心茹告诉逸安,昌都地区是格萨尔故事的故乡,形成独特的以格萨尔王为題材的说唱艺术和民间传
说,所以类乌齐至今保存着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
昌都县的藏戏、锅庄,丁青县的热巴,芒康县的弦子等民族舞蹈艺术独具魅力,称人间瑰宝。昌都
民间艺术,有玛尼堆和玛尼石刻。昌都一些县、乡的唐卡绘画艺术、雕塑石刻艺术、经版木刻艺术造诣
高深,闻名全藏……这里的夜晚寂静无比,当地的人们早早地进入到梦乡心茹和逸安也早睡了,因为明
天又要五点起床。
宾馆的服务员披着军大衣,有些倦态地端上热乎乎的粥、花卷、鸡蛋,还有咸菜。要不是特意打招
呼,服务员是不会起那么早的,大家有些不好意思。敦厚的藏族服务员,冲他们笑笑,又回到门口值班
的床上,蜷缩在那里眯着。
天还黑着,月亮静悄悄地挂在黑幕中,欣慰地看着他们奔赴孜珠山。
路上普琼征求了一下司机的意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着他们來到丁青县著名的属于苯教的崩查
玛尼堆。当车子停下时,心茹和逸安被这座约有九百年悠久历史的庞大的玛尼堆震撼了。全世界唯有西
藏热心修建于玛尼堆,而西藏昌都最属丁青人热衷于建筑玛尼堆。这里玛尼堆的规模、气势和数量方面
堪称“之最”。玛尼堆的崇拜形式并不是随佛教传入,而是本土生长的产物,是本土宗教苯教的遗存。
丁青这个角落长久以來成为本土宗教苯教的避难所,成为西藏苯教文化圈的核心部位,也是苯教的一面
旗帜,这盛大的玛尼堆就是一个证据。
面对着如此浩瀚的石块搭建的巨型玛尼堆,他们祈祷着幸福与平安。
天色格外地晴朗,似乎为了使命,照顾着,一路阳光普照。
路上西儿介绍起上师丁真活佛和苯教:“孜珠寺是由第43代法嗣丁真俄色活佛主持,丁真活佛是活
佛制度中古老的血统传承,普贤如來的黄、白、黑、花四圣贤中黄圣贤的继承者,又是古老的大鹏鸟血
统的持有者。丁真活佛十岁时即被认定为孜珠寺创建者穆崩萨东大师的转世,十三岁坐床。在寺院里勤
奋苦修近三十年,不仅对经律论三藏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也是戒定慧的实修者。他经常进行密宗本尊、
大圆满等多种形式的闭关,近三十年來的修行具有很深的造诣与实修的证践。
“丁真活佛修通了山下到寺院的13公里长的盘山路,在寺院设立了四所修学佛法的学校。他认为寺
院应该是传播佛教文化与修行的场所,应该保留千年传承的雍仲苯教文化与精华。虽然寺院生活很苦,
但他拒绝成为旅游区,还是希望能够保存这片净土做为雍仲苯教佛法修行及普渡众生的场所。活佛慈悲
地发愿为天下老人带去祥和与快乐,发愿用全然无私的慈悲之心,为利益天下众生而努力不懈。因此他
建立养老院、孤儿院、医院等设施。丁真活佛慈悲地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普渡着天下的众生。他的安详
、随和与慈悲、智慧、广博的知识与力量是所有的人对活佛的第一印象。”逸安对此是心服口服,亲见
活佛后,他更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人生中不同的阶段有很多老师,多了一位好的上师,就是多了一
位好老师。
西儿讲述着西藏最原始的苯与苯教的区别以及苯教的一些历史:“任何民族都有其文化的基础,西
藏也经历了原始的信仰,原始的文化起源。在艰苦而缺氧的环境下,人类的生存非常艰难,人们面对大
地、自然非常渺小,于是人们对于自然都有一种敬畏的恐惧感。因为自然是未知的。因此人们开始了崇
尚神山圣湖等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形成一种帮助他们精神上活下去的祝愿。这就形成了土著的
信仰,也就是“苯”的信仰,但并沒有形成教义,所以“苯”根本不是苯教。苯教是有理论、有系统、
有制度、有规范的教法。苯教是在一万八千年前辛饶佛陀从西藏今阿里象雄古国地区所创立,并向全藏
族地区传播了四万八千个教法。针对众生传递了四门五库和里外逆教法,还向众生传播了医学、自然学
等,并有很多的成就者。辛饶佛陀让人们用慈悲放弃杀生,让人们用酥油等塑成牲畜,代替供奉的牲畜
。他通过观察和学习自然总结出星象、医学等,告诉人们何时更好地耕耘和收获,教会人们解决病痛的
方法等。“在历史记载中,苯教的上师们最终不愿参与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不愿角逐在政教合一的格局
中,随后带着一百八十多部经典的苯教经书,隐退到昌都、那曲一带等藏北无人区。为了和谐,在雪域
高原将经书储藏起來。保持了苯教纯净的教法,避免了更大的社会灾难。保留着传统的传承,自行静心
修炼。极大地保护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文化和传统。所以昌都地区成为苯教寺院最多的地方之一,目
前,昌都共有苯教寺院94座,其中,最大的就是孜珠寺了。
“丁青的苯教势力一直仍很强盛,至今还保留着苯教最完整的宗教仪轨。这里也很好的保留了象雄
古文字经书,传承了书写、雕刻、解读象雄古文字的僧侣、艺人等。丁青的三个头人即‘噶日苯’、‘
那日苯’、‘色札苯’,据说是象雄琼波家族的后裔,这三个家族和属民均是虔诚的苯教信徒,他们将
古老的苯教传统保留至今。
“印度的显宗里包括释迦牟尼集合多种各地宗教的教义和教法创立的佛教,这些教义和教法传回西
藏之后,佛教教义与西藏本土苯教教义密宗(密法)逐渐互相吸收和融合,形成藏传佛教的基础。“苯教
实际上是西藏密宗的鼻祖。藏传佛教有密宗,而印度的佛教只有显宗。印度的显宗里包括大乘和小乘,
也包括中观和唯识。藏传佛教里等于有密宗,也有了显宗,把显密掺杂在一起了。在西藏苯教的密宗与
印度显宗的掺杂下,不同的智者和指导者,创立了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这些藏传佛教的支
派。其中印度显宗影响最深的就是格鲁派。其它藏传佛教的教派所沿用的很多仪轨的起源也是源于苯教
的密法。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当时是最兴盛的,在这个融和的过程中,又会有不同的智者,阐悟出不同的
教法和不同的法门。其实如同一道題多解一样,名字和教法不一样,但是结果和答案是一样的。不同教
派的创建者,都是用新生的智慧來指导出不同的适合时代的,适合大众的,符合人们生活所需的教法而
已。因此藏传佛教之间不应该有分歧、偏见和分别心。不能因为曾经政治地位的有无,而否定了自然的
包容性……”西儿说着指着左前方那异峰突起、连绵的山峰,大声欢呼起來:“你们往上看,山峰附近
挂起那么多五彩的经幡,这就是孜珠山了。我们是在山后,沿着公路,拐到一处辽阔的水边,很快就要
到山脚下了。”逸安侧着身子,仰头望着山后灰色岩石的奇峰,刚强有力地矗立在高高的山上。那上面
居住着神灵,那里与天宇接近。那里层层叠叠,沿着山峰,艰难地挂起了无数经幡,犹如层层翻滚的海
浪,跃动和飘然,不停地念诵着祈福的经文,保佑着芸芸众生。绿色的草一丛丛嵌在岩石的缝隙中,犹
如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在雪域高原。这就是神山,世世代代成为藏族人热情的寄托和向往。
藏族的信徒们对神山深信不疑,他们不敢在山上伐木,举火,甚至大声喧哗,这些都是犯禁的。人
们对自然力有着无限崇拜,他们深深感谢无尽宝藏的西藏用江湖、山川的资源养育了他们藏族人民。但
藏族人民也知道这自然界中酝酿着难以抗拒的险恶灾难,迫于自然威力的震慑,身历祸福无常的人生境
遇,这就使神圣的宗教崇拜有了根深蒂固的心理背景。于是,“山神”就成了心理平衡下的保护神。
同样,除了崇拜神山,昌都地区民间还崇拜赞神、念神、龙神。赞神是一种愤怒而暴死的游灵变成
的无形精灵,偏爱红色,出沒于带红色的悬崖中,人们常常用羊毛和无字经幡來供养和取悦它,以免赞
神不悦而伤害生灵。而且在各家的屋顶上修有一个小窗口作为赞神通过的路,以免挡住赞神的路伤害家
人。
念神是生活在空中的无形精灵,它控制着雷电和风雨,一旦触怒了念神,它会用雷鸣、闪电、冰雹
、大雪來进行惩罚。龙神普遍认为是水栖生灵,昌都信徒观念中龙神是精灵家族中最富裕的财神爷,讨
好龙神,财源滚滚。人们禁止在龙神生活的水中倒入污水,更忌讳在水附近解大小便,否则会得罪龙神
而患各种皮肤病。
当然还有灶神和土地神等。这些所谓的自然精灵,被认为有人格,但一般都沒有形象,总是和具体
的自然之物和力量相关。它是模糊不清、隐隐莫测的灵力,是超自然力的初级形态之一。
从古到今,藏族人民禁忌砍伐生长在泉水、温泉、寺院、生长在村中的古树。他们认为山神、水神
、土地神等栖居在千年古树上,古树成精,大树有灵,谁要是不尊敬,任意爬树,肆意砍伐,就有灾难
或疾病降临。同样忌讳砍伐各种果树、改变或是移动水道。这些都会带來灾难。正因为对大自然有了如
此的敬仰和爱护,所以今天的西藏才是人间最后的天堂,这里美得自然、美得震撼,更美得完整。
逸安和心茹多么希望西藏不要再被现代化的开发所破坏,毕竟自然造就了这里的奇异和美好,就有
它存在的道理,宇宙观比人类的眼光要宽阔无比,自然造力要比人类的能动力大得多。和谐相处,天人
合一才是发展之路。
逸安和心茹越接近孜珠山越是感到责任的沉重。两人默默地靠在后座的椅背上,仰着头各有所思。
车子忽然停了下來。普琼按下窗户,用昌都藏语跟路上独自急行的中年藏族男人说着什么,那么客
气和热情。这个藏族人带着黑色的毡帽,穿着藏深蓝色的夹克衫、西装裤,一个简单的鼓鼓的帆布大书
包挎在肩上。虽然脸被晒得黑红,但是大而明亮的眼睛颇有精神。这人谈起话來也是温文尔雅,应该不
是个普通的藏族人。
很快普琼转过头对西儿他们说:“不好意思了,你们挤一挤,我们要捎他一程。他是昌都人民医院
的医生,要到那边的山里给一户牧民看病,正好我们可以捎他一段。”三人赶忙往左边挪,让出了右边
的空位,尽量让出更大的空间。藏族医生说着藏语表示感谢,上了车。上车前还拍了拍身上的土,生怕
弄脏座位。他刻意地躲闪着不碰到逸安。普琼用藏语告诉藏族医生,这些北京的客人來这里的目的,让
医生不要紧张。医生睁大了眼睛,伸出大拇指向他们致敬。逸安示意医生再靠过來些,否则会不舒服。
医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感谢着,轻松起來。
路上他们知道了原委。原來今天,天还沒亮,这位正在值班的藏族医生接到那边山里村子的电话,
一位藏族女人发出了求救,说家里人病得很重,请求医生來看病。医生问女人家具体的位置在哪儿,家
里人得的什么病,她都说不清楚。
因为牧区很大,牧民是流动的,医生判断这个女人很可能不是这个村的,而是流动的牧民,只是在
那一带放牧。家里人突然病了,她才跑到附近村里有电话的地方打电话求救。她一定是非常需要帮助的
。于是医生立刻通知医院,他要到这个村子巡诊。他准备了简单的医疗用具和药品,便自费乘坐长途车
到了这里。由于要转向山里,车是不去的,于是医生便下车步行了。就是搭车,也只能到孜珠山山脚下
,他又要独自徒步进山。他要翻过一座山,然后才能到那个村子,到了村子,他还要挨家去打听才能找
到那户牧民。
什么是公仆?这就是公仆。什么是医生?这就是医生。那种时时刻刻都想着人民,那种不畏艰难、
勇于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这才是人性与党性的结合。西儿他们的心中充满着敬仰。
普琼感动地问了医生几句话,医生不好意思地回答了他。
普琼告诉大家,医生从凌晨到现在就吃了一张随身带的饼子,喝了一瓶矿泉水。他让逸安伸手从后
背箱中找出早上带出的鸡蛋、花卷和咸菜,再拿两瓶矿泉水。逸安马上转过身,找出这些吃的,装在袋
子里塞给了这位医生。
车子拐过陡峭的岩石边,眼前是一条上山的土路,有些泥泞,是雨季的雨水冲刷的,这就是丁真活
佛修通从山脚下到山顶寺庙的路。左边是那片辽阔的水面。因为方向不同,医生该下车了,还挎着那來
时的大包,只是手里多了那份食物。医生摘下毡帽,用手举起晃动着,嘴里用昌都藏语说着:“亚木(
再见)”。
车上的人也向他挥动着手,逸安学着普琼说着:“亚木松(慢慢走)”。车子启动了,向孜珠山山
顶开去,看不到医生了,大家却祝福他顺利、平安。
“之”字形的孜珠山的山路,蜿蜒曲折。土路中混杂着石块,让车子颠簸,有几个弯道还是很陡的
。车子往山上盘着,往下看去是层峦叠嶂的山宇,犹如雄鹰高高俯视。土路两旁铺满在山上的青草和野
花美不胜收,7、8月份正是孜珠山最美的季节。野花们娇艳地挺着胸,抬着头,争相媲美。红的,如同
闪烁的宝石;黄的,如同倒挂的宫灯;蓝的,如同湖蓝的圣水;白的,如同圣洁的哈达;紫的,如同艳
丽的绸缎……彩色的鸟儿跳着脚,在草丛里哚着嘴,吸吮着甘露。灰色的野兔,支楞着耳朵,警惕着天
空一只只翱翔的老鹰。敏捷的黄羊,自由地蹦跳着,寻找着安乐窝……接近山顶了,路开阔了起來,在
老鹰和秃鹫迅速升起而展翅欢迎下,他们终于到了这神山的山顶。以白色为主体,三千多年古老的孜珠
寺是如此神奇地从突兀的山顶直起的山峰的岩石底部,一层层、一间间悬挂在那凌空而陡峭的灰色岩体
的山峰上,让人赞叹当初建造者的智慧与精湛的技术。气势恢宏的新建主寺扩展在山顶岩体前面不多的
平地上,红色而高大的外墙,衬托着灿烂而熠熠生辉的金顶,无比庄严和肃穆。
天宇是那么地亲近他们,蓝得无比俊美,浩瀚的群山在脚下,让人心无念想。
在西藏高原连绵的山势中,这六座嶙峋的山峰突兀而起,特异而雄浑,以庄严神圣之美震慑人心。
放眼环顾着六座被群山环抱,异峰突起的山峰,孜珠山藏语里的六座山峰的意义是那么的贴切和神秘。
孜珠山与阿里的冈底斯山、林芝的苯日神山、玉龙的梅里雪山一起称为苯教四大神山。孜珠山是观
音菩萨的道场,六座山峰代表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也代表着六度万行中的:忍辱
、持戒、布施、缠定、精进、般若,和对治众生的贪、嗔、痴、慢、疑、妒六毒的六种方法。孜珠山还
有象征六道轮回的绕山隧道,许多藏人和内地的信众不远万里前來朝拜。古老的苯教寺庙和神山同样吸
引着众多的其他教徒前來朝拜。
山峰下据说是康区最大的天葬台,这里每天都要有几次天葬,可以看到散落在天葬台旁的衣服。那
边僧人们和几位藏族人在准备着什么,他们旁边包裹着一具尸体。威猛的秃鹫有半人高,撅着钢硬而锋
利的尖嘴,蹲在地上,立在山体的岩石上,随时等候天葬的开始。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保护着、承载
着亡者的灵魂把他们带上高高的天宇,顺利地进入天堂,转世和轮回。老鹰俨然成了灵魂的护驾,纷纷
侍候在前面的石头上,或是展翅在上空盘旋着,睁着有神的眼睛,审视着上山的信徒,考验着他们的心
灵是否存在无度的私心杂念。
右侧的山岩下,一条由很多转经筒组成的长长的转经廊,众多虔诚的藏族信徒们一手捻着佛珠或是
转着手持的经筒,一手不停地一个一个转动着转经廊里的经筒,他们的嘴里念诵着吉祥的经文或是真言
。任何事情此时都是空像,他们专注在那个祈祷的空间里。这时从主寺里出來两位堪布,大步朝这边走
來。一位中等身材,圆墩墩的脸和身子,一头寸头儿,有些胡须,上身着黄色的短款僧衣,外套黄色夹
衣,下身着红色僧裙。另一位高个魁梧,长脸、发少,里套黄色僧服,外裹红色袈裟。
西儿高兴地说:“前面那个圆墩墩、皮肤晒得粗糙略显血丝,额头有着三道深深皱纹的堪布,就是
六指堪布,他是负责禅修学院的。几次來孜珠山都是他陪同我。因为他右手大拇指指甲旁又长出了半个
指头,所以大家都叫他六指堪布。
那位皮肤光滑些、天庭饱满、个子高大的是内明学院的堪布。”正说着,两位堪布过來和大家热情
友好地打着招呼。普琼和六指堪布也是老朋友了,原來在文革后,寺庙在昌都印刷厂印经书。普琼当时
是印刷厂的员工,与六指堪布共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西儿和六指堪布早已成为忘年之交,六指堪布性格像是老顽童。西儿那时在山上就爱和他开个玩笑
,也喜欢去他的经室听他讲述禅修的课程。
六指堪布用粗糙厚实的手,摸了一把脸,抚去灰尘。然后抬高眉毛,睁大眼睛,特意举起右手,翘
起那多长出半个指头的大拇指,可爱地挥向西儿,堪布见到他们很高兴。心茹拉着逸安跟六指堪布说这
就是她的丈夫,六指堪布更是高高扬起眉毛,几次睁大眼睛,幽默地“噢噢”,愉快地跟逸安打着招呼
,逗得大家都笑了。
西儿赶紧拿出了钥匙和丁真上师的信给了六指堪布和内明学院的堪布。两位堪布商量了一下,决定
由六指堪布和另外两个僧人陪同他们参观寺庙,并到孜珠山无垢院的水晶洞去取水晶。然后内明学院的
堪布返身回了主寺。
尼玛一直像护卫一样陪同着,帮着心茹背着那部沉重的相机。普琼跟着逸安,怕他沒來过这么高而
陡峭的寺庙有什么闪失。两个年轻的僧人护着帮他们背着包。六指堪布背着手,神气盎然地,大踏步地
走在最前面,西儿熟悉地跟着,然后是心茹、尼玛,逸安、普琼和僧人。
古老的寺庙房屋都是顺着凸起的六座山峰中的两三座坚硬岩体顺势而上,一侧贴着掩体嵌在岩体之
间的褶皱处,一处悬空的感觉。屋子里都很狭窄,有些颤抖和摇晃,不稳的感觉,但是几千年了依然结
实如故,土木夯实的技术真是高超。因为几乎都是一侧的窗户可以射进阳光,所以屋子里光线都不是那
么明亮,有的地方必须点起酥油灯,才能看清楚。
堪布带着他们参观着寺院的学院和经室等,并给逸安他们介绍一些背景。“孜珠寺是西藏海拔最高
的寺庙,海拔为4800米。座落于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离县城约45公里,据《孜珠寺简史》记载
:“藏族第一位国王聂樨赞布的儿子木樨赞布时期,从象雄邀请了一百零八位苯教智者,分派到藏族地
区的上(卫藏)、中(康巴)、下(安多)修建三十七座苯教道场,比较有名的九座分支道场中有‘协
來加噶’,指的就是孜珠寺。孜珠是藏音的直译,指六山峰顶之意,象征着六度菠罗蜜,是观音菩萨的
道场。
孜珠寺是由藏王穆樨赞布创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
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
的苯教无上瑜伽等各种修习方法。
寺内至今还保留着每逢鸡年藏历六月十五才表演一次的古老苯教‘佛国与地狱’的神舞。
“与藏族地区其它寺庙的神舞相比,孜珠寺的‘佛国与地狱’神舞与众不同,只有在每隔十二年的
鸡年才会举行。孜珠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六座山峰代表脱离六道轮回。孜珠寺的神舞正是从这一点
出发,以阎罗王的十二场审判为主轴,讲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上师、官吏、僧侣、男女等由于一生的
善恶行为而被判善入善道、恶入恶道的经过。当受审者因恶行被判入恶道时,会有很多带着面具的狱卒
将其拖出,受审者便大声哭泣着告诉众人不要像他一样,应当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所有,关爱他人,
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正是‘佛国与地狱’神舞的宗旨:人们感悟到人生难得,警示人们要及时反省人生
,弃恶从善。
“神舞是藏地寺庙举行法会庆典时由喇嘛和僧侣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僧侣们穿戴各式面具、长袍
、彩带,饰演不同角色,用绚烂的舞蹈艺术表现精深的佛法思想,达到度化众生,祈祷世界和平的目的
。
“整个神舞法会历时半个多月,包括诸多的祈祷、消业、祈福、超度等内容,直到最后一天才进行
神舞表演。据历史上大成就者说过,如果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三次孜珠神舞的表演,來生便能免
于坠入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孜珠寺每次鸡年的神舞法会都会吸引数万人观看。”
心茹后面补充道:“上次2005年7月的法会,我來了,当时是夏日,然而法会前几天孜珠山下了一场罕
见的大雪,寺主丁真俄色活佛预言法会的举办吉祥圆满,佛法得到弘扬。果然,那次法会盛况空前,有
近二十万人参加。这里山上山下,到处是白色的帐篷,几乎无处落脚。吃饭用的碗都不够,到处人山人
海。”“下次是2017年的鸡年,你们一定要來呀!”堪布急切地说。
“会來的。”逸安用心地记住了这个日子。
六指堪布一边介绍,一边打开一扇厚重的门,西儿知道这里有孜珠寺的镇寺之宝----无量光佛、才
旺仁曾大师的脚印、大明皇帝赠予孜珠寺桑杰林巴大师的钹,还有六百年前孜珠寺祖师罗丁宁波大师通
过神力手握之石、三百年前孜珠寺祖师桑杰林巴大师通过神力手握之石,上面都有很明显的四根手指的
压纹,还有珍贵的千年佛像、唐卡、贝叶经、古象雄文字的经书等,让人目不暇接。古老寺庙的历史文
化,源远而流长,深深地影响着西藏本土的文化和宗教。
这里面更重要的是《塔古音》咒语中提及的如來辛饶米沃留下的左旋妙音海螺。经文记载它具有震
撼的声音可以消除众生的烦恼业力。他们每人都捧起这只洁白、光滑而肃穆的海螺,把耳朵贴着海螺,
在那里他们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犹如深海海底的旋动之音,又如宇宙里深沉宏大的鸣响之声。
來到丁真活佛简单而洁净的书房和起居室,阳光照射在书房窗边的藏式卡垫上好亲切,好安静。六
指堪布推拉开有些破损的玻璃门,里面是活佛起居的卧室,岩体的空间有限,所以房子不大,有些阴暗
。由于节约用电,寺里尽可能地不开灯。西儿示意堪布不要开灯了,他们适应着昏暗的光线。屋里左边
是活佛的僧榻,前方的墙的右侧是几层摆放佛像的木架,用玻璃封着很多寺庙珍贵的千年佛像。佛像一
个个神态安详,眉宇俊秀,静静地守护着活佛。他们一一在活佛的床边、铺着地毯的土地上磕了长头,
然后退出了活佛的寝室。
吃过午饭才能去爬有水晶洞的那座山峰。海拔很高,需要极大的体力和心脏的适应力,所以他们要
稍微休息一下。
水晶洞对外是保密的,沒有特殊的人或是要求,寺庙是不允许进入的,包括僧人。西儿知道那里面
集聚着重要的能量和气场。只有运势到了,才能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进入,否则那里会让人产生幻觉,产
生贪念。
午饭安排在简朴、宽敞的客房中。沿着一排排大窗户,墙边放着卡垫床,床前是西藏传统、实用的
长条藏桌。卡垫床上已经铺着被子和褥子,各种颜色都有,图案也不跟寺庙有关,应该不是寺庙准备的
。果不其然,这是丁青县上來寺庙交流工作的工作组,他们都自备干粮和被褥,不许占用寺庙任何的物
品。寺庙很艰苦,每天的水都是僧人从山下很远的地方打來,再用毛驴一桶桶地驮回來,灌进寺庙前空
地上筑起的水窖。寺庙因为土地有限,又要保护草坪,这里除了夏天能自行种一些很少而简单的蔬菜外
,一年四季的食品和用品都要用车或是牲畜从丁青县里拉來。路修好了还好些,以前沒有路,那简直就
太艰难了。冬天这里奇冷无比,大雪封山,物资更是短缺。如今活佛众多的内地弟子和当地的信徒都在
努力地帮助寺庙改善环境,已经比早年要好一些了,但是比起很多寺庙还是艰苦。毕竟海拔太高,加上
修行的封闭,艰苦反而成了必须和必然。
大块的牦牛风干肉摆到了眼前,六指堪布演示着用藏刀剔下牦牛肉,用健康而硬朗的牙齿滋滋有味
地嚼着。逸安已经适应了,他也豪迈地剔着肉。牦牛风干肉一定要细细地嚼,才能品出鲜美,否则会觉
得干而沒味。酥油茶、饼子可以放比较长的时间,是藏族人民的最爱,寺庙里同样不能少,大家品尝着
聊着天。
堪布给心茹和逸安解释了几个问題。
首先,皈依镜发心要观想,用光和甘露融在心中,安心在里面。代表真理宇宙和精化。安住在那种
无忧的,不被任何思维干扰的状态。
第二,戒律不是一种借口,不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刻意的阻碍和障碍,戒律就像是楼梯的扶手,
你需要就扶着它上下楼,你不需要就不用扶着它。破戒对修行是有影响的,再继续下去就会下地狱,有
了这种破戒的意识,那就是可以改善的,说明你的信念沒有到这样的状况。
第三,不是每个僧人都可以步出寺庙去弘法的,僧人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影响,比如家庭是一种心灵
的抚慰。僧人真正面对社会是需要训练的,需要有综合的素质才可以让自己在寺庙中修行的纯净的心不
受社会上各种思潮和行为的影响。寺庙不是随便让僧人出门的,要考虑一个僧人学佛的整体素质,如僧
人有沒有能力不图功利去对众生产生正面而积极的作用。
第四,传统的寺院在昌都地区不仅是宗教、政治、文化中心,还是教育中心。一个寺院犹如一所大
学或专门学校。寺院里有格西的考试,要经历过刻苦的学习才能考取的博士一样的资格。
六指堪布像个孩子一样说着,一边不停地掰着饼子,碎了很多,一个饼子吃到嘴里就剩下半个了,
他也不在乎掉在衣服上的渣滓,依然掰着。寺庙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可爱的习惯,因此也就沒人说他浪费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