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职代会上,职工代表对集资建房议案进行了认真地审议。一些代表认为,地是公司的,地价可以不算钱,只算建筑及其他费用,房子的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些。一部分代表认为:我们都是公司的职工,公司应该给我们考虑住房;现在虽然是市场经济时代,职工的福利还是应该考虑的;职工手里的积蓄有限,很多职工拿不出那么多钱买住房。集资购房应该按工龄长短进行优惠,工龄长的多优惠,工龄短的少优惠;持这种观点的职工大多数是老职工。年轻职工赞同林志山的观点,并在会上进行了热烈地争论,他们:“已经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代,集资购房讲工龄,是落后的观点。房子的价格应该统一,愿意买的就买,不愿意买的就拉倒。”林志山在会上进行全面解释:“大家要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已经全面推开,福利时代已经过去;福利时代从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实际上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干好干坏一个样,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还要论资排辈,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购买集资房只有一个条件,只要你愿意买,按规定付足了房款,就可以享受一套住房。资金不足的可以向公司借款,每月从工资中逐步扣还。该借款比在银行贷款方便;据我估计,这些房子5年以后将会增值。经过他的据理力争,该方案最终在职代会上顺利通过。
该方案在职代会上得到顺利通过,第二天就遇到了麻烦。林志山刚走进办公室,三个退休工人就跟进来:“林经理,听说又要建职工宿舍了;我们干了几十年,才住五十多平方米的住房;这次集资修房,应该给我们调整一下。”
林志山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恼火。昨天才开了职代会,今天这些老革命就来找麻烦了,看样子他们是要唱花脸,不能轻视他们的煽动作用。听了他们的话林志山压住心中的怒火:“这次建房是集资建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分配,房子的价格比市场略低一点,又比福利分房贵得多,只要是本单位的职工都可以购买。按交钱的先后秩序排队,直到卖完为止。”
“林经理,你这样做恐怕不对哦,我们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可倒好,好房子没有我们的份儿,你故意设些套套不让我们这些老的住新房。”
林志山耐着性子听他们说完了自己的意见:“按照你们的逻辑讲,单位每修一次住房,你们都要首先享受,那些勤勤恳恳工作,比你们工龄稍稍短一点的职工,永远只能做旧房子,这才合理是不是?你们住的房子,现在看来是窄了一些,可是在当时,却是最好的;你们已经享受了住新房子的机会,总不可能每次都住新房;如果每次分房都用工龄作为分房的标准,做新房子永远住新房,住旧房的永远住旧房,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林志山的这番话,把几个退休工人说得哑口无言,是啊!十多年前我们住进新房的时候,好多人都忌妒;当时买套房子只用了几千元钱。现在的集资房,少说也要几万元;价格是我们买套房的好多倍。想到这里,他们当中有人满足了,其中一个老工人问道:“林经理,假如我们想买集资房,公司卖不卖给我们?”
林志山被这个退休工人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不同意他们买房没有道理,他们必定在公司工作了几十年,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如果同意他们买房;一百二十多个退休职工都要买房怎么办?总共只有五百多套房子,他们买走了四分之一,上班职工买房就不够了。不能让他们实现这个要求,否则,今后的工作很不好做。“你们要买集资可以,你们原来的住房按照你们享受福利分房的价格收回公司,把你的旧房子分给其他职工居住;你们原不愿意?”
几个老头子一听,好一个林经理,真不亏是算账的老手,算计到我们头上来了。其中一个退休职工不服气地:“我们以前分的是福利房,现在买的是集资房,两种房子的性质不同,你不能混为一体。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了,仍然是单位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享受集资建房的资格。”
“你们说得很对,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是两个不同的性质的住房。你们在享受了福利分房之后,又来享受集资建房,那就是享受了两次优惠售房,显然是不公平的。福利分房是最优惠的分房,你们只给了当时修房的20%以下的价款;而现在的集资建房,90%要职工个人掏腰包;如果你们连这一点都要跟着争的话,就是你们不对了。公司每一个职工在住房问题上只能享受一次优惠;如果想多买房,或想改善住房条件,只有去买商品房。”林志山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有些气愤了。
看到林志山有些发火了,三个老职工觉得自己要房子的理由不很充分,就借着楼梯下台:“林经理,我们是来了解、了解情况的,你想一想,我们哪来的那么多钱买房?你的工作很忙,我们就不打搅你了。”说完,三个退休职工依次走出了林志山的办公室。
送走了三位老人,林志山坐在椅子上沉思了许久;每项改革的压力来自人为因素。几个老职工自认为是最革命的,啥子事情都想管,却又拿不更出好的方案。他们的思想始终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适应不了现在改革开放的形式;对这些人只有采取恩威并用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代表了一批人的思想。
集资建房方案通过的同时,三处建房工地正式开工。户型图经过林志山等人认真审定出台,两室两厅的户型建筑面积暂定为83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户型建筑面积为98、5平方米,共有568套住房。每栋楼房7层,砖混结构。选定了两个施工队伍进场修建,最大的工地一个施工队,两块小的为一个施工队。公共汽车公司没有给两个施工队一分钱的情况下,三个工地同时开工。施工队非常放心,公共汽车公司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单位,每天有一二十万元资金回笼,付款是没有问题的。
集资建房方案和户型图正式公布。每平方米均价为750元,一楼和七楼一个价,为720元一平方米,二楼、六楼一个价,为750元一平方米,五楼为770元一平方米,三楼四楼一个价,为790元一平方米。职工们通过示意图对房屋的结构有了大概了解,购房热情极为高涨,仅仅一个星期就卖出一百多套住房。谭昆山、顾宏锐、何富贵、李渊明、黄明远等老职工,都在第一时间订购了住房。该房屋的价格每平方米比市场上低了120元,一套房子就少了一万多元;借款部分每月在工资中扣除,少了很多麻烦的手续,公司还将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简单的装修,的确比商品房划算多了。
对林志山来说,集资建房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解决了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二是把闲置的土地用活了,实现了土地的高回报。他算了一笔账,按均价每平方米750元计算,除了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及其他杂费,土地的价值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元一亩;是岭南市土地市场的最高价。管理费用达到两百多万元,经济利益上看是最好的。三是通过此次集资建房,了解了房地产业务,为今后从事房地产开发积累了经验;这是林志山最主要的目的。这段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集资建房上,他所担心的不是房屋建设质量,而是房屋的销售情况。房子在企业内部都卖不出去的话,市场上更没有销量。所以,在决定房子价格的时候,设想了很多方案,直到公布方案的头一天,才决定报出均价为750元一平方米。房价过低,会造成许多矛盾,领导也难以处理。房价过高,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它的价值;一个月以后,正在修建的集资住房卖出去了五百多套,林志山的心落了下来,开始了新的打算。
副业方面的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副业的经济收入与主业的经济收入同步增长,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发展公共汽车是他的主要目的,使它成为岭南市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靓点。45路双层公共汽车顺利开通,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同时受到建委和市政府的肯定。认为林志山在发展公共汽车方面有远见、有胆识;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附近几个大市都没有双层公共汽车,只有岭南市有双层公共汽车。有关人士反映,双层公共汽车因车身较高,驾驶起来轻飘飘的,稍遇转弯或速度较快,容易造成翻车事故;致使周边几个市不敢引进双层公共汽车。林志山了解道双层公共汽车的驾驶难度,选择司机的时候非常慎重;要求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注意驾驶要领,转弯要慢,角度要大,才能保持车身的平衡。运行了三个月没有出现较大的交通事故,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是林志山最为满意的一个方面,三个月的经济收入达到了七十多万;车辆的平均收入居公司其他车辆第一。他从杂志上看到,外国公共汽车大部分是无人售票,效果相当好;可以节约一个劳动力。他想,我们能不能够搞无人售票。在一次经理办公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觉得可行,可以试试。具体怎么操作谁都没有底,他到修理厂找到何富贵商量,能不能搞一个转动的,又不让人跑脱的机器架放在汽车的前门口,乘客进去一个,投了币之后再往里面走;没有投币的就不能进去。
何富贵听懂了他的意思,找了几个修理工进行研制。花了一个星期造出了一个转盘式的控制架;转盘有一个中心轴,盘上伸出4个支架挡在门口,进去一个人投了币之后,支架随着转盘转动45度,又有一个支架挡住了门口,再进去一个人投了币之后向前走,转盘开始向前转动。这样循环运转,形成了无人售票。做好之后放在客车上实验,效果还真的不错。林志山当即表态再搞5台放在乘客少的21路公共汽车上实验,效果好再全面推开。
过了一个星期。火车货站到市中心客运站的21路公共汽车上,每辆车的前门口放了一个转盘式的无人售票控制器。汽车进站停靠上下乘客,上车的乘客只能从前门上车,下车的乘客只能从后门下车;如果想从前门下车,必须经过控制器,控制器的铁杆就会把他拦住,迫使乘客只能从后门下车。上车的乘客只能从前门上车;乘客经过控制器时,将一元零钱投进旁边的一个铁箱子;控制器每转动一次,就把投了币的乘客放进去;驾驶员负责监督投币箱,看进去的乘客投币没有。为了让乘客了解这一新生事物,售票员站在旁边向乘客宣传无人售票的好处。
第三天和第四天恰好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出行的乘客很多。起点站赶车的乘客很多,看到控制器每转动一次才进去一个人,都觉得很不方便;骂骂吵吵地不执行无人售票车的上车规则,更不听售票员和驾驶员的宣传,挤着从前门上车;车到下一个站打开后门下客,站在前门的乘客见后门打开下客,不管车上的乘客下完没下完,挤着从后门上车,乘客觉得控制器放在车厢里很不方便,上车的速度太慢,又占用了车内很大的空间。星期天下午4点多,林志山接到了调度打来的电话:“林经理,21路有两台车的控制器被乘客挤坏了,怎么办?”
林志山心中一惊,那么结实的铁架子都挤坏,说明乘客的力量太大了。他在电话里向调度:“通知售票员上车卖票。”他放下电话赶到了21路终点站。此时,正是乘客回家的高峰期,终点站聚集了上百名乘客,21路公共汽车还没有停稳,蜂拥而至的乘客奔向公共汽车;下车的乘客还没有下完,车下的就急着往车上挤;驾驶员和售票员大声叫喊请他们从前门上车无济于事,没有一个乘客听他们的呼唤,一个劲地朝车上挤。从前门上车的乘客争着往里面挤,看到控制器转动太慢,两个人一起往里面挤。林志山目睹了眼前的实际情况,认为用这种方式搞无人售票是得不偿失的,他立即通知调度停止对21路搞无人售票,恢复有人售票。
无人售票试验失败,不是说无人售票不能搞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对,一个铁架子放在前门中部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乘客进出不方便,挤占了车内有限的空间,少拉了乘客。一个乘客的话在他的耳边响起:“我们乘车就像过关卡一样,太麻烦了。”我们搞无人售票车,就是为了方便群众,不是给乘客找麻烦。无人售票暂时停下来不搞,到搞了无人售票的城市去看看,学习他们的经验。星期一一上班,林志山向李渊明布置了任务,要他派两个管理人员到西安学习,看看他们的无人售票是怎么搞的,询问了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情况。
李渊明:“我正要向你汇报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发生在郊区,主要是为了避让对面来的农用车,把路边的行人挂伤。区乡两起事故伤了5个人,有两个重伤,三个轻伤。最严重的伤者过了今天晚上就没事了。十一路发生的交通事故我们负主要责任;驾驶员与对面来的一辆小车会车,处置不当把小车挂了,小车内有三个人受了轻伤,车辆损失比较严重。驾驶员说:当时有一个行人横穿公路,为了避让行人与对面的小车发生碰撞。这三起交通事故,交警部门栽定我们负主责。”
刚说到这里,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林志山拿起电话刚喂了一声,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子粗壮的声音:“我是交警支队王华,怎么搞的,你们昨天发生了三起交通事故,硬要给我过意不去是不是?你们的驾驶员开车闯红灯、闯手势,交警拦住他要收执照,他们不但不给还说交警没有资格检查他们的证件;林经理,对你们公司的驾驶员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不要不给我面子。”
林志山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等对方把话说完,他急忙作出答复:“王支队长,真不好意思;我们的驾驶员又给你找麻烦了,我给你赔礼道歉。”
话筒里又传出刚才那个声音:“你给我赔礼道歉顶个屁用,少给我出点交通事故就行了,只要你们公司一年不出大的交通事故,我还要给你磕头呢!”
林志山:“王支队长,我和李经理正在研究如何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准备请你们给驾驶员上上安全课,增强他们对交通法的遵守与理解。另外,把那个说交警没有资格收执照的驾驶员名字告诉我,我要亲自教育他。”
“你这个经理当得好?我来向你反映情况,你还倒打一钉钯,要我来当你们的教员,你是干啥的?交通方面你比我懂得多。不过,既然你林经理看得起我,我就不推辞了;只要你需要,保证随叫随到。至于那个调皮的驾驶员名字,我不能告诉你;给你说了,你们又要去整他。再见!”对方说完就挂了电话。
林志山慢慢地放下电话向李渊明:“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引起了交警支队支队长的重视。我们有些驾驶员,就是改不了那种牛脾气;动不动就跟交警顶嘴。他们是管交通的,跟他顶嘴干啥,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支队长把存在的问题反映过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遵章守纪、安全行车的教育,要他们尊重交警;尊重了交警就是尊重了自己。驾驶员跟交警对着干,一有违章把你的证件、车子扣了,公司和个人都要受到损失。对经常违章的驾驶员,经常出事故的驾驶员,该处理的必须严肃处理,绝不迁就;实在不行的就弄下来打机动。我建议:以昨天发生的三起事故为突破口,搞一个月的安全整顿;认真分析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11路发生的交通事故,要认真地总结、分析;让了一个人伤害了三个人,谁大谁小让驾驶员自己去分析、总结。听说有的驾驶员违了章,驾驶证被警察收了,我们的技安还帮着去取,有没有这回事?”
“有!上个星期两个驾驶员在火车站违了章,交警把执照收了;驾驶员打电话叫我们技安帮他们取执照,技安正在郊区出现场,去晚了一点他们还有意见。”
“不行,这种现象必须马上制止。违章,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去接受一下教育和经济处罚那点不好?免得今后再犯。从现在开始,哪个技安再去给驾驶员取执照,一经发现请他下课。”林志山说到这里非常激动:一是对昨天发生的三起事故不满,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刚才被交警支队支队长抢白了几句,心里很不舒服。才下决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安全整顿。作为一个有着几百辆车客车的大公司,抓好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李渊明刚走,财务科长杨兰英向他汇报上个月的财务状况:“公共汽车收入很不理想,一个月亏损了九万多元;只有副业增长速度较快,减去主业亏损,公司有五万多元的赢利。”
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一个月几万元赢利算个啥?调整票价的报告送上去一个多月,至今没有一点消息,再不调整票价,他这个经理实在有些不好当。杨兰英汇报完财务工作,林志山就向杨兰英问道:“调整票价的报告送上去一个多月,至今没有一点消息。你到物价局走一走,争取尽快批下来;找找关系,花点钱办办招待都可以,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行了。”
杨兰英:“催问了好几次,他们说没有时间进行研究。”
“打电话干什么?亲自跑几趟。那些人你不花点钱,他能给你办事嘛?”
“经理,你的意思我明白,我马上去办。”说完,杨兰英走出了林志山的办公室。
针对上个月财务状况的差距,林志山有了新的考虑。打电话通知黄远明到他的办公室来,有要事商量。黄远明来了之后:“老黄,上个月我们的经济情况很不好,主业亏损了九万多元;照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黄远明听了他的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道:“林经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何必绕圈子。”
“你是工会主席,应该了解公司的经济情况。找你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你站在工会的角度上,搞一个全面地分析材料,把亏损可能造成的后果说出来,向各个有关部门报送;让他们了解公共汽车面临的困难;多叫叫苦,争取近快出台调价方案。”
黄明远:“这件事由我亲自抓。还有一件事找你帮忙,建委准备在系统内部搞一个职工运动会。工会经费特别紧张,希望行政给予支持。”
林志山笑了一下:“找你办点事你就来讨价还价,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给你补助三万元。”
“多谢了!经理。工会工作搞好了也有你的一份。”
整个上午林志山被一些杂事缠着。今天的心绪很不好,昨天无人售票试验失败,接着发生三起交通事故。一上班遇到交警支队长抢白,主业亏损,票价上调没有着落。几件不顺心的事连在一起,使他的心里极不舒服。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他想借文件的机会在椅子上养一养神。打开一份文件刚看了一个开头,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站在门口问道:“你是林经理吗?”
林志山的眼光离开了文件,看着小伙子点了点头。小伙子见他就是林经理,大着胆子走进来:“我是温泰山的儿子,我爸爸已经走了;临走时他给我留下了一张纸条,叫我给你送来。”
一听到温泰山几个字,林志山立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脱口而出地问道:“他是怎么走的?”
“得了肝癌没钱治疗,在家里痛死的。”小伙子说完,失声痛哭起来。
林志山急忙把小伙子拉到沙发上坐下:“不要哭了,有什么事慢慢说。”劝小伙子不要哭的同时,他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温泰山是他小学到中学最要好的同学,因为两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山,关系就比一般同学亲密,两个人的性格基本相同,都很要强。林志山当兵走后不久,他被县供销社招去当工人;在他住的那个区当上了打铁匠,专门打造农机用具供农民使用。如镰刀、锄头、门钉等。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给一些容易消耗的小配件加工。林志山每次回家都要到他那里去坐一坐,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用最好的方式招待他,相互之间谈谈话、叙叙旧。当时,他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说话做事都很大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供销社的作用受到了冲击,供销业务越来越少,开始对职工实行分流;他拿了一万多元钱走人,在镇上干起了老本行,把铁匠铺变成了个体。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慢慢地萧条了。打锄头、镰刀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是受到成品农具的冲击。购买一把新的成品农具,比他打的农具价格低;因此,生意日渐肃条起来,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后来,他爱人得了一种怪病撒手而去,留下了他和儿子。前年回老家,到他那里坐了一会儿,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困难就开声腔;他说自己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困难。他向他说:“你是我们这里最有出息的人,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失去了前途。”当时没有见到他的儿子就问道:“你儿子呢?几次回来都没有看见他?”温泰山想了一下:“到成都打工去了。”“你怎么让他跑那么远去打工,他才十几岁。”“你十几岁比他跑得还远。现在是啥子年代了,思想还那么保守。”他继续说道:“你是上千号人的头头,你的一举一动有无数只眼睛看着你,我没有困难,也不会给你添麻烦。”从那以后就没有见过他了,没想到他竟离我而去。人生啊!真是变幻莫测。
他从小伙子手上接过纸条。纸条是用一张旧作业本纸写的,上面写道:“老山,我习惯这样称呼你。”是他们小时候的称呼。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争论会上,就泰山好还是林山好,两个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各人坚持自己的观点;泰山说泰山好,林山说林山好;最后还是泰山作了让步:“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了,以后我就叫你老山好了。”从那以后,温泰山就把他叫老山了。他觉得这个称呼很亲切,只是外人不知道。这是他们两个人的秘密。他继续往下看:当你看到这个纸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的命不好,不能看到你最辉煌的一天。你是一个好男人,是一个好爸爸。我不能尽自己的责任,也没有能力把我的儿子培养出来。他在外地打工,给别人端茶递水,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他还要把钱寄回来给我治病;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不能给儿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还要给儿子找很多麻烦,到死的时候还要拖累他。他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为人忠厚老实;我走了以后,请你看在老同学、老朋友的情分上,帮我管管他,让他成才;他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了,我怕他学坏,就把他托付给你,希望你严格地管教他,让他好好地做人。如果有来世我一定报答你。
林志山看完纸条,坚毅的脸上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小伙子见他看完纸条,低着头:“林叔叔,你要我吗?我不懒;茶园里的人都说我勤快。”
林志山含着眼泪:“你是一个不错的孩子,我要你。”小伙子没有等他把话说完,扑到了他的怀里。
林志山收留了同学的儿子,心里对人生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要珍惜人生、珍惜生命;同学的早逝有他个人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太强了,到死不求人。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职代会上,职工代表对集资建房议案进行了认真地审议。一些代表认为,地是公司的,地价可以不算钱,只算建筑及其他费用,房子的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些。一部分代表认为:我们都是公司的职工,公司应该给我们考虑住房;现在虽然是市场经济时代,职工的福利还是应该考虑的;职工手里的积蓄有限,很多职工拿不出那么多钱买住房。集资购房应该按工龄长短进行优惠,工龄长的多优惠,工龄短的少优惠;持这种观点的职工大多数是老职工。年轻职工赞同林志山的观点,并在会上进行了热烈地争论,他们:“已经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代,集资购房讲工龄,是落后的观点。房子的价格应该统一,愿意买的就买,不愿意买的就拉倒。”林志山在会上进行全面解释:“大家要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已经全面推开,福利时代已经过去;福利时代从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实际上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干好干坏一个样,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还要论资排辈,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购买集资房只有一个条件,只要你愿意买,按规定付足了房款,就可以享受一套住房。资金不足的可以向公司借款,每月从工资中逐步扣还。该借款比在银行贷款方便;据我估计,这些房子5年以后将会增值。经过他的据理力争,该方案最终在职代会上顺利通过。
该方案在职代会上得到顺利通过,第二天就遇到了麻烦。林志山刚走进办公室,三个退休工人就跟进来:“林经理,听说又要建职工宿舍了;我们干了几十年,才住五十多平方米的住房;这次集资修房,应该给我们调整一下。”
林志山听了他们的话心中恼火。昨天才开了职代会,今天这些老革命就来找麻烦了,看样子他们是要唱花脸,不能轻视他们的煽动作用。听了他们的话林志山压住心中的怒火:“这次建房是集资建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分配,房子的价格比市场略低一点,又比福利分房贵得多,只要是本单位的职工都可以购买。按交钱的先后秩序排队,直到卖完为止。”
“林经理,你这样做恐怕不对哦,我们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可倒好,好房子没有我们的份儿,你故意设些套套不让我们这些老的住新房。”
林志山耐着性子听他们说完了自己的意见:“按照你们的逻辑讲,单位每修一次住房,你们都要首先享受,那些勤勤恳恳工作,比你们工龄稍稍短一点的职工,永远只能做旧房子,这才合理是不是?你们住的房子,现在看来是窄了一些,可是在当时,却是最好的;你们已经享受了住新房子的机会,总不可能每次都住新房;如果每次分房都用工龄作为分房的标准,做新房子永远住新房,住旧房的永远住旧房,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林志山的这番话,把几个退休工人说得哑口无言,是啊!十多年前我们住进新房的时候,好多人都忌妒;当时买套房子只用了几千元钱。现在的集资房,少说也要几万元;价格是我们买套房的好多倍。想到这里,他们当中有人满足了,其中一个老工人问道:“林经理,假如我们想买集资房,公司卖不卖给我们?”
林志山被这个退休工人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不同意他们买房没有道理,他们必定在公司工作了几十年,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为什么不可以?如果同意他们买房;一百二十多个退休职工都要买房怎么办?总共只有五百多套房子,他们买走了四分之一,上班职工买房就不够了。不能让他们实现这个要求,否则,今后的工作很不好做。“你们要买集资可以,你们原来的住房按照你们享受福利分房的价格收回公司,把你的旧房子分给其他职工居住;你们原不愿意?”
几个老头子一听,好一个林经理,真不亏是算账的老手,算计到我们头上来了。其中一个退休职工不服气地:“我们以前分的是福利房,现在买的是集资房,两种房子的性质不同,你不能混为一体。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了,仍然是单位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享受集资建房的资格。”
“你们说得很对,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是两个不同的性质的住房。你们在享受了福利分房之后,又来享受集资建房,那就是享受了两次优惠售房,显然是不公平的。福利分房是最优惠的分房,你们只给了当时修房的20%以下的价款;而现在的集资建房,90%要职工个人掏腰包;如果你们连这一点都要跟着争的话,就是你们不对了。公司每一个职工在住房问题上只能享受一次优惠;如果想多买房,或想改善住房条件,只有去买商品房。”林志山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有些气愤了。
看到林志山有些发火了,三个老职工觉得自己要房子的理由不很充分,就借着楼梯下台:“林经理,我们是来了解、了解情况的,你想一想,我们哪来的那么多钱买房?你的工作很忙,我们就不打搅你了。”说完,三个退休职工依次走出了林志山的办公室。
送走了三位老人,林志山坐在椅子上沉思了许久;每项改革的压力来自人为因素。几个老职工自认为是最革命的,啥子事情都想管,却又拿不更出好的方案。他们的思想始终停留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适应不了现在改革开放的形式;对这些人只有采取恩威并用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代表了一批人的思想。
集资建房方案通过的同时,三处建房工地正式开工。户型图经过林志山等人认真审定出台,两室两厅的户型建筑面积暂定为83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户型建筑面积为98、5平方米,共有568套住房。每栋楼房7层,砖混结构。选定了两个施工队伍进场修建,最大的工地一个施工队,两块小的为一个施工队。公共汽车公司没有给两个施工队一分钱的情况下,三个工地同时开工。施工队非常放心,公共汽车公司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单位,每天有一二十万元资金回笼,付款是没有问题的。
集资建房方案和户型图正式公布。每平方米均价为750元,一楼和七楼一个价,为720元一平方米,二楼、六楼一个价,为750元一平方米,五楼为770元一平方米,三楼四楼一个价,为790元一平方米。职工们通过示意图对房屋的结构有了大概了解,购房热情极为高涨,仅仅一个星期就卖出一百多套住房。谭昆山、顾宏锐、何富贵、李渊明、黄明远等老职工,都在第一时间订购了住房。该房屋的价格每平方米比市场上低了120元,一套房子就少了一万多元;借款部分每月在工资中扣除,少了很多麻烦的手续,公司还将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简单的装修,的确比商品房划算多了。
对林志山来说,集资建房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解决了职工住房难的问题;二是把闲置的土地用活了,实现了土地的高回报。他算了一笔账,按均价每平方米750元计算,除了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及其他杂费,土地的价值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元一亩;是岭南市土地市场的最高价。管理费用达到两百多万元,经济利益上看是最好的。三是通过此次集资建房,了解了房地产业务,为今后从事房地产开发积累了经验;这是林志山最主要的目的。这段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集资建房上,他所担心的不是房屋建设质量,而是房屋的销售情况。房子在企业内部都卖不出去的话,市场上更没有销量。所以,在决定房子价格的时候,设想了很多方案,直到公布方案的头一天,才决定报出均价为750元一平方米。房价过低,会造成许多矛盾,领导也难以处理。房价过高,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它的价值;一个月以后,正在修建的集资住房卖出去了五百多套,林志山的心落了下来,开始了新的打算。
副业方面的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副业的经济收入与主业的经济收入同步增长,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发展公共汽车是他的主要目的,使它成为岭南市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靓点。45路双层公共汽车顺利开通,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同时受到建委和市政府的肯定。认为林志山在发展公共汽车方面有远见、有胆识;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附近几个大市都没有双层公共汽车,只有岭南市有双层公共汽车。有关人士反映,双层公共汽车因车身较高,驾驶起来轻飘飘的,稍遇转弯或速度较快,容易造成翻车事故;致使周边几个市不敢引进双层公共汽车。林志山了解道双层公共汽车的驾驶难度,选择司机的时候非常慎重;要求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注意驾驶要领,转弯要慢,角度要大,才能保持车身的平衡。运行了三个月没有出现较大的交通事故,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是林志山最为满意的一个方面,三个月的经济收入达到了七十多万;车辆的平均收入居公司其他车辆第一。他从杂志上看到,外国公共汽车大部分是无人售票,效果相当好;可以节约一个劳动力。他想,我们能不能够搞无人售票。在一次经理办公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觉得可行,可以试试。具体怎么操作谁都没有底,他到修理厂找到何富贵商量,能不能搞一个转动的,又不让人跑脱的机器架放在汽车的前门口,乘客进去一个,投了币之后再往里面走;没有投币的就不能进去。
何富贵听懂了他的意思,找了几个修理工进行研制。花了一个星期造出了一个转盘式的控制架;转盘有一个中心轴,盘上伸出4个支架挡在门口,进去一个人投了币之后,支架随着转盘转动45度,又有一个支架挡住了门口,再进去一个人投了币之后向前走,转盘开始向前转动。这样循环运转,形成了无人售票。做好之后放在客车上实验,效果还真的不错。林志山当即表态再搞5台放在乘客少的21路公共汽车上实验,效果好再全面推开。
过了一个星期。火车货站到市中心客运站的21路公共汽车上,每辆车的前门口放了一个转盘式的无人售票控制器。汽车进站停靠上下乘客,上车的乘客只能从前门上车,下车的乘客只能从后门下车;如果想从前门下车,必须经过控制器,控制器的铁杆就会把他拦住,迫使乘客只能从后门下车。上车的乘客只能从前门上车;乘客经过控制器时,将一元零钱投进旁边的一个铁箱子;控制器每转动一次,就把投了币的乘客放进去;驾驶员负责监督投币箱,看进去的乘客投币没有。为了让乘客了解这一新生事物,售票员站在旁边向乘客宣传无人售票的好处。
第三天和第四天恰好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出行的乘客很多。起点站赶车的乘客很多,看到控制器每转动一次才进去一个人,都觉得很不方便;骂骂吵吵地不执行无人售票车的上车规则,更不听售票员和驾驶员的宣传,挤着从前门上车;车到下一个站打开后门下客,站在前门的乘客见后门打开下客,不管车上的乘客下完没下完,挤着从后门上车,乘客觉得控制器放在车厢里很不方便,上车的速度太慢,又占用了车内很大的空间。星期天下午4点多,林志山接到了调度打来的电话:“林经理,21路有两台车的控制器被乘客挤坏了,怎么办?”
林志山心中一惊,那么结实的铁架子都挤坏,说明乘客的力量太大了。他在电话里向调度:“通知售票员上车卖票。”他放下电话赶到了21路终点站。此时,正是乘客回家的高峰期,终点站聚集了上百名乘客,21路公共汽车还没有停稳,蜂拥而至的乘客奔向公共汽车;下车的乘客还没有下完,车下的就急着往车上挤;驾驶员和售票员大声叫喊请他们从前门上车无济于事,没有一个乘客听他们的呼唤,一个劲地朝车上挤。从前门上车的乘客争着往里面挤,看到控制器转动太慢,两个人一起往里面挤。林志山目睹了眼前的实际情况,认为用这种方式搞无人售票是得不偿失的,他立即通知调度停止对21路搞无人售票,恢复有人售票。
无人售票试验失败,不是说无人售票不能搞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对,一个铁架子放在前门中部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乘客进出不方便,挤占了车内有限的空间,少拉了乘客。一个乘客的话在他的耳边响起:“我们乘车就像过关卡一样,太麻烦了。”我们搞无人售票车,就是为了方便群众,不是给乘客找麻烦。无人售票暂时停下来不搞,到搞了无人售票的城市去看看,学习他们的经验。星期一一上班,林志山向李渊明布置了任务,要他派两个管理人员到西安学习,看看他们的无人售票是怎么搞的,询问了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情况。
李渊明:“我正要向你汇报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发生在郊区,主要是为了避让对面来的农用车,把路边的行人挂伤。区乡两起事故伤了5个人,有两个重伤,三个轻伤。最严重的伤者过了今天晚上就没事了。十一路发生的交通事故我们负主要责任;驾驶员与对面来的一辆小车会车,处置不当把小车挂了,小车内有三个人受了轻伤,车辆损失比较严重。驾驶员说:当时有一个行人横穿公路,为了避让行人与对面的小车发生碰撞。这三起交通事故,交警部门栽定我们负主责。”
刚说到这里,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林志山拿起电话刚喂了一声,电话里传来一个男子粗壮的声音:“我是交警支队王华,怎么搞的,你们昨天发生了三起交通事故,硬要给我过意不去是不是?你们的驾驶员开车闯红灯、闯手势,交警拦住他要收执照,他们不但不给还说交警没有资格检查他们的证件;林经理,对你们公司的驾驶员必须加强教育和管理,不要不给我面子。”
林志山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变化。等对方把话说完,他急忙作出答复:“王支队长,真不好意思;我们的驾驶员又给你找麻烦了,我给你赔礼道歉。”
话筒里又传出刚才那个声音:“你给我赔礼道歉顶个屁用,少给我出点交通事故就行了,只要你们公司一年不出大的交通事故,我还要给你磕头呢!”
林志山:“王支队长,我和李经理正在研究如何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准备请你们给驾驶员上上安全课,增强他们对交通法的遵守与理解。另外,把那个说交警没有资格收执照的驾驶员名字告诉我,我要亲自教育他。”
“你这个经理当得好?我来向你反映情况,你还倒打一钉钯,要我来当你们的教员,你是干啥的?交通方面你比我懂得多。不过,既然你林经理看得起我,我就不推辞了;只要你需要,保证随叫随到。至于那个调皮的驾驶员名字,我不能告诉你;给你说了,你们又要去整他。再见!”对方说完就挂了电话。
林志山慢慢地放下电话向李渊明:“昨天发生的三起交通事故,引起了交警支队支队长的重视。我们有些驾驶员,就是改不了那种牛脾气;动不动就跟交警顶嘴。他们是管交通的,跟他顶嘴干啥,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支队长把存在的问题反映过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遵章守纪、安全行车的教育,要他们尊重交警;尊重了交警就是尊重了自己。驾驶员跟交警对着干,一有违章把你的证件、车子扣了,公司和个人都要受到损失。对经常违章的驾驶员,经常出事故的驾驶员,该处理的必须严肃处理,绝不迁就;实在不行的就弄下来打机动。我建议:以昨天发生的三起事故为突破口,搞一个月的安全整顿;认真分析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11路发生的交通事故,要认真地总结、分析;让了一个人伤害了三个人,谁大谁小让驾驶员自己去分析、总结。听说有的驾驶员违了章,驾驶证被警察收了,我们的技安还帮着去取,有没有这回事?”
“有!上个星期两个驾驶员在火车站违了章,交警把执照收了;驾驶员打电话叫我们技安帮他们取执照,技安正在郊区出现场,去晚了一点他们还有意见。”
“不行,这种现象必须马上制止。违章,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去接受一下教育和经济处罚那点不好?免得今后再犯。从现在开始,哪个技安再去给驾驶员取执照,一经发现请他下课。”林志山说到这里非常激动:一是对昨天发生的三起事故不满,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刚才被交警支队支队长抢白了几句,心里很不舒服。才下决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安全整顿。作为一个有着几百辆车客车的大公司,抓好安全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李渊明刚走,财务科长杨兰英向他汇报上个月的财务状况:“公共汽车收入很不理想,一个月亏损了九万多元;只有副业增长速度较快,减去主业亏损,公司有五万多元的赢利。”
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一个月几万元赢利算个啥?调整票价的报告送上去一个多月,至今没有一点消息,再不调整票价,他这个经理实在有些不好当。杨兰英汇报完财务工作,林志山就向杨兰英问道:“调整票价的报告送上去一个多月,至今没有一点消息。你到物价局走一走,争取尽快批下来;找找关系,花点钱办办招待都可以,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行了。”
杨兰英:“催问了好几次,他们说没有时间进行研究。”
“打电话干什么?亲自跑几趟。那些人你不花点钱,他能给你办事嘛?”
“经理,你的意思我明白,我马上去办。”说完,杨兰英走出了林志山的办公室。
针对上个月财务状况的差距,林志山有了新的考虑。打电话通知黄远明到他的办公室来,有要事商量。黄远明来了之后:“老黄,上个月我们的经济情况很不好,主业亏损了九万多元;照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黄远明听了他的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问道:“林经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何必绕圈子。”
“你是工会主席,应该了解公司的经济情况。找你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你站在工会的角度上,搞一个全面地分析材料,把亏损可能造成的后果说出来,向各个有关部门报送;让他们了解公共汽车面临的困难;多叫叫苦,争取近快出台调价方案。”
黄明远:“这件事由我亲自抓。还有一件事找你帮忙,建委准备在系统内部搞一个职工运动会。工会经费特别紧张,希望行政给予支持。”
林志山笑了一下:“找你办点事你就来讨价还价,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给你补助三万元。”
“多谢了!经理。工会工作搞好了也有你的一份。”
整个上午林志山被一些杂事缠着。今天的心绪很不好,昨天无人售票试验失败,接着发生三起交通事故。一上班遇到交警支队长抢白,主业亏损,票价上调没有着落。几件不顺心的事连在一起,使他的心里极不舒服。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他想借文件的机会在椅子上养一养神。打开一份文件刚看了一个开头,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站在门口问道:“你是林经理吗?”
林志山的眼光离开了文件,看着小伙子点了点头。小伙子见他就是林经理,大着胆子走进来:“我是温泰山的儿子,我爸爸已经走了;临走时他给我留下了一张纸条,叫我给你送来。”
一听到温泰山几个字,林志山立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脱口而出地问道:“他是怎么走的?”
“得了肝癌没钱治疗,在家里痛死的。”小伙子说完,失声痛哭起来。
林志山急忙把小伙子拉到沙发上坐下:“不要哭了,有什么事慢慢说。”劝小伙子不要哭的同时,他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温泰山是他小学到中学最要好的同学,因为两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山,关系就比一般同学亲密,两个人的性格基本相同,都很要强。林志山当兵走后不久,他被县供销社招去当工人;在他住的那个区当上了打铁匠,专门打造农机用具供农民使用。如镰刀、锄头、门钉等。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给一些容易消耗的小配件加工。林志山每次回家都要到他那里去坐一坐,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他用最好的方式招待他,相互之间谈谈话、叙叙旧。当时,他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说话做事都很大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供销社的作用受到了冲击,供销业务越来越少,开始对职工实行分流;他拿了一万多元钱走人,在镇上干起了老本行,把铁匠铺变成了个体。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慢慢地萧条了。打锄头、镰刀的人越来越少,主要是受到成品农具的冲击。购买一把新的成品农具,比他打的农具价格低;因此,生意日渐肃条起来,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后来,他爱人得了一种怪病撒手而去,留下了他和儿子。前年回老家,到他那里坐了一会儿,问他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困难就开声腔;他说自己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困难。他向他说:“你是我们这里最有出息的人,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失去了前途。”当时没有见到他的儿子就问道:“你儿子呢?几次回来都没有看见他?”温泰山想了一下:“到成都打工去了。”“你怎么让他跑那么远去打工,他才十几岁。”“你十几岁比他跑得还远。现在是啥子年代了,思想还那么保守。”他继续说道:“你是上千号人的头头,你的一举一动有无数只眼睛看着你,我没有困难,也不会给你添麻烦。”从那以后就没有见过他了,没想到他竟离我而去。人生啊!真是变幻莫测。
他从小伙子手上接过纸条。纸条是用一张旧作业本纸写的,上面写道:“老山,我习惯这样称呼你。”是他们小时候的称呼。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争论会上,就泰山好还是林山好,两个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各人坚持自己的观点;泰山说泰山好,林山说林山好;最后还是泰山作了让步:“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了,以后我就叫你老山好了。”从那以后,温泰山就把他叫老山了。他觉得这个称呼很亲切,只是外人不知道。这是他们两个人的秘密。他继续往下看:当你看到这个纸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我的命不好,不能看到你最辉煌的一天。你是一个好男人,是一个好爸爸。我不能尽自己的责任,也没有能力把我的儿子培养出来。他在外地打工,给别人端茶递水,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元的工资,他还要把钱寄回来给我治病;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不能给儿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还要给儿子找很多麻烦,到死的时候还要拖累他。他没有什么特长,只是为人忠厚老实;我走了以后,请你看在老同学、老朋友的情分上,帮我管管他,让他成才;他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了,我怕他学坏,就把他托付给你,希望你严格地管教他,让他好好地做人。如果有来世我一定报答你。
林志山看完纸条,坚毅的脸上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小伙子见他看完纸条,低着头:“林叔叔,你要我吗?我不懒;茶园里的人都说我勤快。”
林志山含着眼泪:“你是一个不错的孩子,我要你。”小伙子没有等他把话说完,扑到了他的怀里。
林志山收留了同学的儿子,心里对人生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要珍惜人生、珍惜生命;同学的早逝有他个人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太强了,到死不求人。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