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转眼间,碧心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她像所有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怀着美好的憧憬,期望有一个可心的意中人。直到媒人将他领到了家,他站在她及家人的面前,她窘得双颊绯红,站在一个角落里,低着头,像一棵含羞草一样瑟瑟地掩饰着自己的娇羞。她始终没有勇气正视他一眼,直到他离开。因此他留给她的只是模糊的印象,她利用她的余光瞥见的他的身材、他的侧面,她不能确定他是否英俊,是否合她的意,可是父母已经一致通过了, 她也就没有表示太多的意见。于是按部就班地筹备着:订婚,结婚。就连结婚的那一日,她也由于羞怯而未认真地看上他一眼,还是在第二天,晨起后,他正坐在炕上吃饭时,她大胆地、认真地、仔细地看了他一小会儿,他眉毛黑而密,大大的眼睛很漂亮,但缺乏灵气,里面深藏着一种忧郁,四方形的脸上一张厚而大的嘴巴突显着他的倔强,嘴唇紧紧地抿着,吃饭的时候张开,盛接到口的饭菜,然后闭上、咀嚼,没有丝毫的生气,在他身上透出一种刻板的沉闷,只有那洁白整齐的牙齿倒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使人觉得清爽。他拙嘴笨舌,不会说好听的话逗妻子开心。不过,新婚的兴奋的、幸福的激情包裹着他们,使她暂时地忽略了他身上的缺点。但是当时间流逝,这种激情渐渐地消逝后,他的这种沉闷、笨拙便渐渐地显露出来,压抑着她。他沉默寡言,说出的话总是不合乎逻辑,前言不搭后语,他的性格里有一种天生的愤世嫉俗,他性情抑郁、多疑,否定他能否定的一切事物,而又能扯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从而跟碧心发生争吵。他对生活没有丝毫的热情,只是迫于身处这个世界不得不生活而已,他按部就班地干活、吃饭、睡觉、打发无聊的日子。他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丝毫流动的气息,他所带来的这种死气沉沉的气氛压抑着碧心的热情,使她急于想挣脱,想爆发。他们总是在争吵,争吵时他说出的那不合逻辑的话使她心底增添一种新的愤怒,她鄙视他,但是生活仍得继续,他们从结婚那日起就成了一个整体,而且会以这种整体的形式一直生存下去。有时,她又会因他思想的贫乏而怜悯他,会因他的抑郁而体贴他,从而形成一个温情脉脉的氛围,但这种温情总会被心底一种莫名的骚动搅乱,最终成为短暂的记忆。她总是想凌驾于他之上,让他贫乏的思想在她这里找到支柱,但是他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应该有他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他不服从她,不认同她。他们最终谁也不能说服对方,谁也不肯对对方俯首帖耳。他们对峙着,犹如针尖对麦芒,他们不停地争吵,直到黑发变成青丝。
大部分时间,碧心不堪忍受这种沉闷、争吵,她更多的是走出去释放自己,她会与村民们扎堆、聊天、开玩笑,然后开怀大笑。她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使每一个与她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开心快乐。只是与丈夫在一起时,她的这种热情和幽默感被他的那种沉闷压抑着无法释放,她的天生的热情和幽默感无法驱逐他那种天生的孤独抑郁。他总是生活在他自己认为的那种可悲的无法挽救的世界里,悲观失望,郁郁寡欢。可是村民们喜欢她这种幽默感,喜欢她身上的热情。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氛围就会由温凉继而转为火热,每一个人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心底澎湃着无比的热情,开怀地畅谈,甚至连不善于开玩笑的人也会张开嘴巴说上一两句笑话。于是人们在心情抑郁的时候就会想到她,会找到她,并向她诉说,她总是会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除去心底的阴霾,团结起来,和睦相处。当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的时候,她会在心底祈祷千万别让孩子继承了丈夫的那种悲观厌世,她希望他或她能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一生生活在绝望中。有时她也会想到她的几个妹妹,希望她们不会像她这样找一个毫无生趣的人。
她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碧玉跟她是不一样的,碧玉缺少碧心那种火一样的热情,而更多的是一种坚韧,她沉着、冷静、稳重。她可以避开文化大革命所带给人们的那种缺乏理智的疯狂,她可以避开这种混乱,置那些无心学习的同学于不顾,一个人静静地学习。同学们犹如被狂风吹动的稻草,前呼后拥杂乱无章地摆动,漫无目的。她则静静地独立于其外,不受其影响。她喜欢书本带给她的气息。在她的心底有一种向往,一种书本带给她的另外一种朦胧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她希望自己能走出去,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她热爱生活,她常常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闻着大地散发出来的清香,她欣赏大地上各种生物,惊奇它们的存在,她热爱它们。她常常将身体贴在一棵粗壮的白杨树上,紧紧地拥着她,倾听它生命的节奏,感受另一种生命的旋律。这是令人迷醉的时刻,她静静地将身体贴在树干上,闭上眼睛倾听,“咚咚,咚咚。。。。。。”那是一种心跳声,强劲而有力,是它与她生命碰撞后发出的声音,这种醉人心弦的交流会给她带来一种身心涤荡后的纯净之感。有时,她会将身体靠在白杨树的树干上,静静地看书,此时,只有书本才是最重要的,她忽略其他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全身心地走到书里去。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各种抽象的事物事件聚集在一起,争相辉映,想要让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都认定它们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不可否定的。它们急于想跳出来,证明给人们看它们不是无用地摆在书本上的,而是适用于人们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生产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它要让人们知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它们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它们跳跃着,前呼后拥地进入她的脑海,她会因它们的到来而精神振奋,心底无形地垒起一个任何人任何事都摧不垮的堡垒。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形体,它们给她力量,给她带来快乐,她热爱它们,她抚遍它们每一个身体,然后以一种看似无形却是有形的形式将它们装于脑海,在特定的时候,它们就会一个个地奔出来,欢欣雀跃,骄傲地显示着自己的不可忽视性。高考的恢复给了她或者说是它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储存在她脑海里的各种各样的精灵带着她走入另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片美丽的地方,楼房林立,绿树环绕,一切东西秩序井然却又生机盎然,马路努力地延伸着配合着人们前进的步伐,楼房笔直地矗立于云霄,承载着人们无尽的理想与无穷的欲望。树枝伸展着枝丫,吸收着蜂涌而来的新观念、新气息。这里的空气弥漫着一种浓郁的向上的气息,推动着人们前进的脚步。碧玉喜欢这种向上的氛围,它与她的积极悄然融合,使她觉得置身其中简直是浑然天成,而乡村更多的是闲散宁静,乡村的闲散宁静有时会使碧玉觉得有一种空洞的感觉,使她茫然,从而失却人生的航向,而这里可以使她坚定信心,迈开前进的步伐。
乡村的闲散宁静似乎更适合碧月,碧月的懒散、漫不经心与乡村的闲散宁静浑然形成一个整体。她常常站在乡村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却又空洞的空气,看白云从蓝天悠悠地飘过,看牛羊悠闲地吃草,看远处蓝色的山影被穹苍包绕。蓝色的山脉连绵不绝,被白色的雾霭笼罩着,清晰却又隐约,让人情不自禁地有一种强烈地想要靠近它的欲望,身处其中,碧玉小时候总是问:“妈妈,那是什么?”
“是山峰。”
“它离我们远吗?”
“远,很远。”
“我们冲着它一直走,能走到它跟前吗?”
“能,但是很远很远。。。。。。。”
而碧月从未提出过如此的问题,她也认为那山影很美,但她只要能感受它,身处这种感受之中就行了,她从不思考走到它的近处是什么样子,它的后面又隐藏了什么。她有机地融入乡村缓缓流动的空气的缝隙中,睁大眼睛幻想着,幻想会有一种异象出现,幻想一种奇异的力量将她带入一种绝妙的境地,那里空气缓缓地托着她的闲散,光线柔和地包绕她的漫不经心,她周身发光,她微笑着,感到无比满足。她不爱学习,老师讲课时,她总是睁着她那空洞的双眼漫不经心地坐着,直到下课铃响。她也思考,但她的思考毫无连贯性,总是散落的、片段的,像她的人生一样,毫无目标。她没有碧玉的那种韧性,有时,她也很羡慕碧玉,因此有几天她也会发奋读书,耐心听讲,可是这种紧张的弦绷不了几天便又松懈下来,她便又恢复了常态,走入了以前的那种空洞的境界。
“碧月,该念经了。”
柔秀的招呼常常会打断碧月的幻想,使她回到现实,于是她走到她们身边,跪下,请圣号:因父,及子,及圣神,子民,阿门。
“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门。”
。。。。。。
碧月会想:天堂,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地方,那肯定是一个用各种耀眼的宝石垒砌成的华丽的殿堂。
“灵魂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怎么会住在一个用宝石砌成的有形的殿堂里呢?一看就是出于人的想象,脱离不了人的思维,无形的东西根本就不用有形的东西做陪衬,那是多余的。”碧玉会这样反驳。可是其他人听不懂她的话的含义,也无从接话,只知道她是在反对天主。
“魔鬼,魔鬼,魔鬼附身。”柔秀只能用这句她常说的话来压制她,因为她的思想其实也是贫乏的,她也想不起很多能说服碧玉的话,只能用这句话来对付她。其实她已经开始对碧玉坚决不相信天主存在的这一信念妥协,她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她的,因为碧玉总有很多她听不懂的词反驳她,她现在能做的只有为碧玉祈求,祈求天主赦免。
碧玉不喜欢这种空洞的、由一种飘渺的信念支撑起来的生活,她更喜欢大学这种贴近现实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真实地在她眼前行走、生活、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身上充溢着不同的气息,这各种气息交杂起来给大学生活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使整个学校显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学校的教学楼呈银灰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彩熠熠,使它看上去庄严肃穆又不乏活力。它的每一块砖都凸显着,极力地显示自己所带来的文化氛围,教学楼前面靠近围墙的地方,一排排小树仰头望着楼房努力地生长着,与小树隔一条小路的偎着教学楼的松树,散发着阵阵松香,缓解着学生们的压力。碧玉喜欢独自漫步在松树下,闻着那松香,沿着松树一直走去,然后走到学校花园的入口。碧玉最喜欢花园入口那圆形的拱门,她喜欢那一粒粒由青白相间的小石子粘合而成的墙壁,她喜欢用手抚摸它时的那种凹凸却又爽滑的感觉,以及这种感觉与它的色调相调和以后带给人的恍惚如梦的延伸之感。她常常将身体靠在墙壁上或拱门的一侧,感受它的静谧、它的绵延,她感受着自己的体温一点点地渗入其中,慢慢地与之融合,随后那各个石子便在她身边跳跃起来,欢快地移动着,亲吻着她的肌肤,它们不断地移动、幻化,由一个有机的整体幻化成另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幻化成一个熟悉的身影停留在她的脑海中。
“嗨,你的饭还没吃完呢。”碧玉循着声音看去,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似乎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将他屹立在那里,他巍然不动,双眉微蹙,目光不可抗拒地望着一个刚从饭桌前离开的同学说。
“噢,我不吃了。”那学生回过头来,用探寻的目光确定了是在说自己以后回答。
“不吃也不能扔了吧?”
“那怎么办?”
“拿回去下顿吃。”
“你怎么这么多事,我自己花钱买的饭,我不想吃就扔掉,与你有关系?”另一个人显然被他的多事激怒了。
“全国上下这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每天都扔掉吃的,那国家会损失多少?”他仍然坚持着。
另一个人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蔑视地摇摇头,转回身不情愿地拿起桌上剩下的饭菜走了。
他可真是个奇怪的人,有一种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时时处处考虑着国家的利益,有如母亲信奉天主的执着,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信念,他的整个身体里流淌着一种赤诚,这种赤诚化作一种无形的堡垒,守卫着他心目中国家这个大家园,他要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推动祖国的前进的步伐。他开朗向上,举止文雅,虽然有一种坚持,但也不乏举手投足间的亲切。他很可爱,是的,他很可爱。碧玉想。想到此碧玉的脸颊不自觉地微微发红,身体的热度进一步温热着那青白相间的爽滑的石子,那石子进一步幻化,幻化成她的无边的梦想与无尽的爱恋,最后幻化成三个字凝聚与她的脑海,然后不自觉地从她的嘴里蹦了出来,“辛亚文。”
“你在干什么?”他微笑着,声音温和地问她,他的鼻子坚毅地挺着,嘴角上翘,眼光柔和但从不迷失方向。
“没什么。”她猛地从休眠状态中惊醒过来,慌乱地说。她努力地回想着自己刚刚在做什么,是否不自觉地喊出了他的名字,那么他又是否听见?她努力地研究他的表情,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发现她的秘密,她慌乱的情绪略微地松弛了下来。
“今天周六,该放松一下了。”他的目光瞟了她一眼,然后迅速地转向花园的门望向里面,不自然地说。
“是呀。”她附和道。
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她,望着她,似乎费了很大的劲才说出下面的话:“晚上有空吗?要不我请你看电影吧?”
碧玉的心狂热地跳着,周身的血液在沸腾,“好吧。”她极力地保持着镇静。
“晚上7点,我在学校门口等你。”紧张与兴奋交织在一起,使他的声音微微地颤抖。
“嗯。”碧玉点点头。
“那么,我先走了。”他转身逃也似的走了。
此时的7点天色并不黑,太阳虽已坠落,但它的光线并没有完全隐没,只是红色的光线已变成橙黄色,隐去了一份热烈却又增添了一份柔和,包绕着无限祈盼的少女,亲吻着少女绯红的脸颊,为她们罩上一层朦胧的面纱,陡增动人心弦的美丽。碧玉和辛亚文并肩走在一片白桦林旁边的土路上,光线柔和地包绕着他们热烈的却又怯怯的肢体,白桦林静静地矗立着,悄无声息,好像是怕惊扰了年轻人的梦乡。穿过这片白桦林以及对面的马路,不远处就是电影院了,而此时离电影开场的时间还早,于是他俩就沿着这片白桦林一直漫步到它的尽头。说是它的尽头,实际上是它的起始处,这里笔直地站立着一位森林卫士,他的右手指向通往白桦林里边的一条羊肠小道,告诉你可以去那里散步,于是他们顺着小路走入白桦林的深处。这是一个幽静的所在,与外界的喧嚣完全隔绝开来,他们顺着小路慢慢地走着,此时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偶尔他们可以碰到一对情侣相拥而立,于是他俩便地下头匆匆地走过,将那一阵青春的颤栗遗落脚后。
“在你们老家,也可以经常看电影吗?”辛亚文问。
“也看,不过很少,我们那没有电影院,放电影时就找个空旷的地方撑起屏幕,相亲们一个挨一个地坐在屏幕前,津津有味地看。不过,这样的机会很少,放电影的人很久才会来一次。”
“农村的条件是差一点,不过更朴实自然,更接近原始的自然的生活。”
“我更喜欢城里,我喜欢追逐城里的前进的步伐,这里有全新的知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比如说你吧,你的思想就很新颖。真的,你怎么连人家的剩饭都管?”
“这都是让我爸从小熏陶的,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去管。”他微笑着回答。
“你爸?”碧玉微微仰起头向他,探寻地问道。
“嗯,我爸可是个老革命了。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浪费一粒米等等,等等,我从小受这种熏陶,习惯成自然吧,你觉得我很怪吗?”
“也不是怪,只是觉得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
辛亚文的眉心微微上挑,目光聚集在碧玉身上,亲切地注视着她,似乎想听她说出更多的对自己的看法。可是碧玉却没有再往下说,而是将头低了下去。他们又走了一会,天色渐渐地黑了,白桦林里阵阵微风轻抚发干的树叶发出低低的清脆的少女般的呓语。
“快到点了。我们走吧。”辛亚文打着打火机,借着光线看了看表说。
于是他们并肩走出白桦林,穿过马路,来到了电影院。电影尚未开始,所以电影院里亮着几盏昏暗的灯,他俩找到座位坐下来,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黄色的光线犹犹豫豫地照着,使人的心很迷茫,找不到既定的方向。电影要开始了,几盏昏暗的灯毫无思想准备地被关掉了,电影院里出现了瞬间的漆黑,碧玉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她的心不自觉地狂热地跳起来,黑暗刺激了身体的细胞点燃了莫名的激情,她觉得全身的血液涌上了她的脸颊,使她的俩颊发烫,她觉得很庆幸,黑暗掩饰着她的失态,遮掩着她的狂热的激情。电影开始了,她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整个身体恢复了常态。有时,她会屏心静气地去感受身边的另一个人,用眼角的余光去观察他,他笔直地坐着,双眼注视着屏幕,偶尔会微微地扭头看她一眼,他双手放在座椅两侧的扶手上,一会儿握成拳头状,一会儿松开,松开以后两个食指会不停地上下抖动,轻轻地敲打着扶手,有时他会将靠近碧玉的右手向她挪来,可又会犹犹豫豫地收回,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如此几次。最后,他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右手移向了碧玉,并且抓住了碧玉的手。碧玉的心再一次狂热地跳了起来,犹如一道电流涌遍她的全身。他抓住她的手,拉过去,放在他的左手里,使她的手心向上,然后伸出右手食指,在她的手心里写字,用力地一笔一笔地写,生怕她感受不到似的,他先写了一个“我”字,扭过头去,瞅着碧玉,探寻她是否感受得出,碧玉点点头,然后他又写了“爱”“你”,碧玉的心要跳出来了,她极力地克制自己,可是没有用,她感觉自己被辛亚文握着的手不自觉地颤抖,其实她的整个身体都在不自觉地颤抖。这是一个幸福的漩涡,是正负两极猛然相遇后强烈地相吸而形成的漩涡,它使人眩晕,使人窒息,使人的心一阵阵地发紧,使人不知该如何去品味幸福。
与辛亚文接触久了,他的那种以国家为单位的观念便进一步突显出来。有时碧玉会情不自禁地想:“他说是受他爸的影响,那么他爸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好想见识一下,但又好怕见他。”但这种见面最终是必须的。当辛亚文第一次将碧玉领到他家时,碧玉好紧张,幸亏辛亚文的父亲和蔼、亲切,才缓解了她的紧张,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老人,他身材矮胖,浓密的眉毛的起始处稍长的几根纠结在一起,显露出一种威严,他的眼睛是一字型,他的嘴唇很厚,显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他矮胖的身体在缓缓地移动中透露着一种坚定。他性格温和,语气温婉,似乎很愿意接纳碧玉,所以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亲切。在他的身体语言的深处,碧玉觉得有一种她所不能理解的、无形的、高尚的东西支撑着他,使他矮胖的身体显得高大、威严,让人不自觉地敬仰。
接触以后的熟识让碧玉了解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时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辛亚文父亲这种论调并不是她原来想象的唱高调,而是他人生路上一条实实在在的准绳,他手握着这条准绳,不越雷池半步。一次去他家时,辛亚文母亲病了,他父亲让他俩去买感冒药,碧玉顺口说了一句:“我叔单位开药不是不花钱吗?去我叔单位开点呗。”话一出口,碧玉便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们一家三口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最后辛亚文的父亲和蔼地说:“那不是占国家的便宜?任何时候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不做蛀虫!”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大部分时间,碧心不堪忍受这种沉闷、争吵,她更多的是走出去释放自己,她会与村民们扎堆、聊天、开玩笑,然后开怀大笑。她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使每一个与她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开心快乐。只是与丈夫在一起时,她的这种热情和幽默感被他的那种沉闷压抑着无法释放,她的天生的热情和幽默感无法驱逐他那种天生的孤独抑郁。他总是生活在他自己认为的那种可悲的无法挽救的世界里,悲观失望,郁郁寡欢。可是村民们喜欢她这种幽默感,喜欢她身上的热情。她走到哪里,哪里的氛围就会由温凉继而转为火热,每一个人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心底澎湃着无比的热情,开怀地畅谈,甚至连不善于开玩笑的人也会张开嘴巴说上一两句笑话。于是人们在心情抑郁的时候就会想到她,会找到她,并向她诉说,她总是会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除去心底的阴霾,团结起来,和睦相处。当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的时候,她会在心底祈祷千万别让孩子继承了丈夫的那种悲观厌世,她希望他或她能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一生生活在绝望中。有时她也会想到她的几个妹妹,希望她们不会像她这样找一个毫无生趣的人。
她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碧玉跟她是不一样的,碧玉缺少碧心那种火一样的热情,而更多的是一种坚韧,她沉着、冷静、稳重。她可以避开文化大革命所带给人们的那种缺乏理智的疯狂,她可以避开这种混乱,置那些无心学习的同学于不顾,一个人静静地学习。同学们犹如被狂风吹动的稻草,前呼后拥杂乱无章地摆动,漫无目的。她则静静地独立于其外,不受其影响。她喜欢书本带给她的气息。在她的心底有一种向往,一种书本带给她的另外一种朦胧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她希望自己能走出去,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她热爱生活,她常常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闻着大地散发出来的清香,她欣赏大地上各种生物,惊奇它们的存在,她热爱它们。她常常将身体贴在一棵粗壮的白杨树上,紧紧地拥着她,倾听它生命的节奏,感受另一种生命的旋律。这是令人迷醉的时刻,她静静地将身体贴在树干上,闭上眼睛倾听,“咚咚,咚咚。。。。。。”那是一种心跳声,强劲而有力,是它与她生命碰撞后发出的声音,这种醉人心弦的交流会给她带来一种身心涤荡后的纯净之感。有时,她会将身体靠在白杨树的树干上,静静地看书,此时,只有书本才是最重要的,她忽略其他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全身心地走到书里去。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各种抽象的事物事件聚集在一起,争相辉映,想要让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都认定它们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不可否定的。它们急于想跳出来,证明给人们看它们不是无用地摆在书本上的,而是适用于人们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生产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它要让人们知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它们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它们跳跃着,前呼后拥地进入她的脑海,她会因它们的到来而精神振奋,心底无形地垒起一个任何人任何事都摧不垮的堡垒。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形体,它们给她力量,给她带来快乐,她热爱它们,她抚遍它们每一个身体,然后以一种看似无形却是有形的形式将它们装于脑海,在特定的时候,它们就会一个个地奔出来,欢欣雀跃,骄傲地显示着自己的不可忽视性。高考的恢复给了她或者说是它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储存在她脑海里的各种各样的精灵带着她走入另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片美丽的地方,楼房林立,绿树环绕,一切东西秩序井然却又生机盎然,马路努力地延伸着配合着人们前进的步伐,楼房笔直地矗立于云霄,承载着人们无尽的理想与无穷的欲望。树枝伸展着枝丫,吸收着蜂涌而来的新观念、新气息。这里的空气弥漫着一种浓郁的向上的气息,推动着人们前进的脚步。碧玉喜欢这种向上的氛围,它与她的积极悄然融合,使她觉得置身其中简直是浑然天成,而乡村更多的是闲散宁静,乡村的闲散宁静有时会使碧玉觉得有一种空洞的感觉,使她茫然,从而失却人生的航向,而这里可以使她坚定信心,迈开前进的步伐。
乡村的闲散宁静似乎更适合碧月,碧月的懒散、漫不经心与乡村的闲散宁静浑然形成一个整体。她常常站在乡村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却又空洞的空气,看白云从蓝天悠悠地飘过,看牛羊悠闲地吃草,看远处蓝色的山影被穹苍包绕。蓝色的山脉连绵不绝,被白色的雾霭笼罩着,清晰却又隐约,让人情不自禁地有一种强烈地想要靠近它的欲望,身处其中,碧玉小时候总是问:“妈妈,那是什么?”
“是山峰。”
“它离我们远吗?”
“远,很远。”
“我们冲着它一直走,能走到它跟前吗?”
“能,但是很远很远。。。。。。。”
而碧月从未提出过如此的问题,她也认为那山影很美,但她只要能感受它,身处这种感受之中就行了,她从不思考走到它的近处是什么样子,它的后面又隐藏了什么。她有机地融入乡村缓缓流动的空气的缝隙中,睁大眼睛幻想着,幻想会有一种异象出现,幻想一种奇异的力量将她带入一种绝妙的境地,那里空气缓缓地托着她的闲散,光线柔和地包绕她的漫不经心,她周身发光,她微笑着,感到无比满足。她不爱学习,老师讲课时,她总是睁着她那空洞的双眼漫不经心地坐着,直到下课铃响。她也思考,但她的思考毫无连贯性,总是散落的、片段的,像她的人生一样,毫无目标。她没有碧玉的那种韧性,有时,她也很羡慕碧玉,因此有几天她也会发奋读书,耐心听讲,可是这种紧张的弦绷不了几天便又松懈下来,她便又恢复了常态,走入了以前的那种空洞的境界。
“碧月,该念经了。”
柔秀的招呼常常会打断碧月的幻想,使她回到现实,于是她走到她们身边,跪下,请圣号:因父,及子,及圣神,子民,阿门。
“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门。”
。。。。。。
碧月会想:天堂,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地方,那肯定是一个用各种耀眼的宝石垒砌成的华丽的殿堂。
“灵魂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怎么会住在一个用宝石砌成的有形的殿堂里呢?一看就是出于人的想象,脱离不了人的思维,无形的东西根本就不用有形的东西做陪衬,那是多余的。”碧玉会这样反驳。可是其他人听不懂她的话的含义,也无从接话,只知道她是在反对天主。
“魔鬼,魔鬼,魔鬼附身。”柔秀只能用这句她常说的话来压制她,因为她的思想其实也是贫乏的,她也想不起很多能说服碧玉的话,只能用这句话来对付她。其实她已经开始对碧玉坚决不相信天主存在的这一信念妥协,她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她的,因为碧玉总有很多她听不懂的词反驳她,她现在能做的只有为碧玉祈求,祈求天主赦免。
碧玉不喜欢这种空洞的、由一种飘渺的信念支撑起来的生活,她更喜欢大学这种贴近现实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真实地在她眼前行走、生活、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身上充溢着不同的气息,这各种气息交杂起来给大学生活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使整个学校显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学校的教学楼呈银灰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彩熠熠,使它看上去庄严肃穆又不乏活力。它的每一块砖都凸显着,极力地显示自己所带来的文化氛围,教学楼前面靠近围墙的地方,一排排小树仰头望着楼房努力地生长着,与小树隔一条小路的偎着教学楼的松树,散发着阵阵松香,缓解着学生们的压力。碧玉喜欢独自漫步在松树下,闻着那松香,沿着松树一直走去,然后走到学校花园的入口。碧玉最喜欢花园入口那圆形的拱门,她喜欢那一粒粒由青白相间的小石子粘合而成的墙壁,她喜欢用手抚摸它时的那种凹凸却又爽滑的感觉,以及这种感觉与它的色调相调和以后带给人的恍惚如梦的延伸之感。她常常将身体靠在墙壁上或拱门的一侧,感受它的静谧、它的绵延,她感受着自己的体温一点点地渗入其中,慢慢地与之融合,随后那各个石子便在她身边跳跃起来,欢快地移动着,亲吻着她的肌肤,它们不断地移动、幻化,由一个有机的整体幻化成另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幻化成一个熟悉的身影停留在她的脑海中。
“嗨,你的饭还没吃完呢。”碧玉循着声音看去,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似乎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将他屹立在那里,他巍然不动,双眉微蹙,目光不可抗拒地望着一个刚从饭桌前离开的同学说。
“噢,我不吃了。”那学生回过头来,用探寻的目光确定了是在说自己以后回答。
“不吃也不能扔了吧?”
“那怎么办?”
“拿回去下顿吃。”
“你怎么这么多事,我自己花钱买的饭,我不想吃就扔掉,与你有关系?”另一个人显然被他的多事激怒了。
“全国上下这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每天都扔掉吃的,那国家会损失多少?”他仍然坚持着。
另一个人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蔑视地摇摇头,转回身不情愿地拿起桌上剩下的饭菜走了。
他可真是个奇怪的人,有一种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时时处处考虑着国家的利益,有如母亲信奉天主的执着,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信念,他的整个身体里流淌着一种赤诚,这种赤诚化作一种无形的堡垒,守卫着他心目中国家这个大家园,他要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推动祖国的前进的步伐。他开朗向上,举止文雅,虽然有一种坚持,但也不乏举手投足间的亲切。他很可爱,是的,他很可爱。碧玉想。想到此碧玉的脸颊不自觉地微微发红,身体的热度进一步温热着那青白相间的爽滑的石子,那石子进一步幻化,幻化成她的无边的梦想与无尽的爱恋,最后幻化成三个字凝聚与她的脑海,然后不自觉地从她的嘴里蹦了出来,“辛亚文。”
“你在干什么?”他微笑着,声音温和地问她,他的鼻子坚毅地挺着,嘴角上翘,眼光柔和但从不迷失方向。
“没什么。”她猛地从休眠状态中惊醒过来,慌乱地说。她努力地回想着自己刚刚在做什么,是否不自觉地喊出了他的名字,那么他又是否听见?她努力地研究他的表情,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发现她的秘密,她慌乱的情绪略微地松弛了下来。
“今天周六,该放松一下了。”他的目光瞟了她一眼,然后迅速地转向花园的门望向里面,不自然地说。
“是呀。”她附和道。
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她,望着她,似乎费了很大的劲才说出下面的话:“晚上有空吗?要不我请你看电影吧?”
碧玉的心狂热地跳着,周身的血液在沸腾,“好吧。”她极力地保持着镇静。
“晚上7点,我在学校门口等你。”紧张与兴奋交织在一起,使他的声音微微地颤抖。
“嗯。”碧玉点点头。
“那么,我先走了。”他转身逃也似的走了。
此时的7点天色并不黑,太阳虽已坠落,但它的光线并没有完全隐没,只是红色的光线已变成橙黄色,隐去了一份热烈却又增添了一份柔和,包绕着无限祈盼的少女,亲吻着少女绯红的脸颊,为她们罩上一层朦胧的面纱,陡增动人心弦的美丽。碧玉和辛亚文并肩走在一片白桦林旁边的土路上,光线柔和地包绕着他们热烈的却又怯怯的肢体,白桦林静静地矗立着,悄无声息,好像是怕惊扰了年轻人的梦乡。穿过这片白桦林以及对面的马路,不远处就是电影院了,而此时离电影开场的时间还早,于是他俩就沿着这片白桦林一直漫步到它的尽头。说是它的尽头,实际上是它的起始处,这里笔直地站立着一位森林卫士,他的右手指向通往白桦林里边的一条羊肠小道,告诉你可以去那里散步,于是他们顺着小路走入白桦林的深处。这是一个幽静的所在,与外界的喧嚣完全隔绝开来,他们顺着小路慢慢地走着,此时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偶尔他们可以碰到一对情侣相拥而立,于是他俩便地下头匆匆地走过,将那一阵青春的颤栗遗落脚后。
“在你们老家,也可以经常看电影吗?”辛亚文问。
“也看,不过很少,我们那没有电影院,放电影时就找个空旷的地方撑起屏幕,相亲们一个挨一个地坐在屏幕前,津津有味地看。不过,这样的机会很少,放电影的人很久才会来一次。”
“农村的条件是差一点,不过更朴实自然,更接近原始的自然的生活。”
“我更喜欢城里,我喜欢追逐城里的前进的步伐,这里有全新的知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比如说你吧,你的思想就很新颖。真的,你怎么连人家的剩饭都管?”
“这都是让我爸从小熏陶的,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去管。”他微笑着回答。
“你爸?”碧玉微微仰起头向他,探寻地问道。
“嗯,我爸可是个老革命了。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浪费一粒米等等,等等,我从小受这种熏陶,习惯成自然吧,你觉得我很怪吗?”
“也不是怪,只是觉得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
辛亚文的眉心微微上挑,目光聚集在碧玉身上,亲切地注视着她,似乎想听她说出更多的对自己的看法。可是碧玉却没有再往下说,而是将头低了下去。他们又走了一会,天色渐渐地黑了,白桦林里阵阵微风轻抚发干的树叶发出低低的清脆的少女般的呓语。
“快到点了。我们走吧。”辛亚文打着打火机,借着光线看了看表说。
于是他们并肩走出白桦林,穿过马路,来到了电影院。电影尚未开始,所以电影院里亮着几盏昏暗的灯,他俩找到座位坐下来,谁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黄色的光线犹犹豫豫地照着,使人的心很迷茫,找不到既定的方向。电影要开始了,几盏昏暗的灯毫无思想准备地被关掉了,电影院里出现了瞬间的漆黑,碧玉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她的心不自觉地狂热地跳起来,黑暗刺激了身体的细胞点燃了莫名的激情,她觉得全身的血液涌上了她的脸颊,使她的俩颊发烫,她觉得很庆幸,黑暗掩饰着她的失态,遮掩着她的狂热的激情。电影开始了,她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整个身体恢复了常态。有时,她会屏心静气地去感受身边的另一个人,用眼角的余光去观察他,他笔直地坐着,双眼注视着屏幕,偶尔会微微地扭头看她一眼,他双手放在座椅两侧的扶手上,一会儿握成拳头状,一会儿松开,松开以后两个食指会不停地上下抖动,轻轻地敲打着扶手,有时他会将靠近碧玉的右手向她挪来,可又会犹犹豫豫地收回,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如此几次。最后,他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将右手移向了碧玉,并且抓住了碧玉的手。碧玉的心再一次狂热地跳了起来,犹如一道电流涌遍她的全身。他抓住她的手,拉过去,放在他的左手里,使她的手心向上,然后伸出右手食指,在她的手心里写字,用力地一笔一笔地写,生怕她感受不到似的,他先写了一个“我”字,扭过头去,瞅着碧玉,探寻她是否感受得出,碧玉点点头,然后他又写了“爱”“你”,碧玉的心要跳出来了,她极力地克制自己,可是没有用,她感觉自己被辛亚文握着的手不自觉地颤抖,其实她的整个身体都在不自觉地颤抖。这是一个幸福的漩涡,是正负两极猛然相遇后强烈地相吸而形成的漩涡,它使人眩晕,使人窒息,使人的心一阵阵地发紧,使人不知该如何去品味幸福。
与辛亚文接触久了,他的那种以国家为单位的观念便进一步突显出来。有时碧玉会情不自禁地想:“他说是受他爸的影响,那么他爸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好想见识一下,但又好怕见他。”但这种见面最终是必须的。当辛亚文第一次将碧玉领到他家时,碧玉好紧张,幸亏辛亚文的父亲和蔼、亲切,才缓解了她的紧张,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老人,他身材矮胖,浓密的眉毛的起始处稍长的几根纠结在一起,显露出一种威严,他的眼睛是一字型,他的嘴唇很厚,显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他矮胖的身体在缓缓地移动中透露着一种坚定。他性格温和,语气温婉,似乎很愿意接纳碧玉,所以在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亲切。在他的身体语言的深处,碧玉觉得有一种她所不能理解的、无形的、高尚的东西支撑着他,使他矮胖的身体显得高大、威严,让人不自觉地敬仰。
接触以后的熟识让碧玉了解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时时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辛亚文父亲这种论调并不是她原来想象的唱高调,而是他人生路上一条实实在在的准绳,他手握着这条准绳,不越雷池半步。一次去他家时,辛亚文母亲病了,他父亲让他俩去买感冒药,碧玉顺口说了一句:“我叔单位开药不是不花钱吗?去我叔单位开点呗。”话一出口,碧玉便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们一家三口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最后辛亚文的父亲和蔼地说:“那不是占国家的便宜?任何时候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不做蛀虫!”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