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怨毒的肝胆

正文 第九章 子胥出逃

    被胜利和喜悦包围的人,容易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忽略掉至关重要的细节。

    孟嬴被册封为王后之后,每天都是笑逐颜开,她正一心想着报答平王对她的恩宠。囊瓦带兵回来时,也得到了赏赐,他从平王那里新获取了一万户封邑,再加上之前从城父掠夺来的财务,这一回他真的是赚得盆满钵溢。此外,费无忌、郤宛、鄢将师和武城黑等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平王嘉奖。然而就在楚国一班权贵,为太子建叛乱的彻底平息弹冠相庆时,好像大家都忘记了伍子胥的存在,而此时的伍子胥,早已跑回家中,正筹划着举家逃亡。

    后来,还是心思缜密的费无忌给平王提了醒。一天他对平王说:“王上,您是否记得,伍奢的膝下还有二子。”

    “当然记得,伍奢的大儿子名为伍尚,灵王在位时,曾授予他‘棠君’的封号;伍奢的二儿子名字好像叫伍员,字子胥,他成年后,寡人并未封他一官半职,他也一直是在废太子府中做事。”平王回答道。

    “王上果然明察秋毫。”费无忌谄媚地说。

    “恩,爱卿今天突然跟寡人提起他们二人是何用意呀?”其实平王早已猜透费无忌的心思,只不过不想亲自讲出来。

    话说到此处,一心想要伍氏灭门的费无忌也不再有所顾忌,他对平王说:“臣下已经查实,此次废太子阴谋起事,伍奢的两个儿子也参与其中。”

    “这个,寡人早已知晓,只不过前些日子因为忙着操办立后之事脱不开身,一时还无暇顾及清算他们的罪行。”

    “王上近来过于操劳,还请保重身体。”费无忌含笑讲道。其实每当费无忌向平王进谏谗言,他都不会把话说得过于直白,每次他都是通过讲些委婉的话语,循循间诱的将平王拉进他设计好的圈套。

    “寡人是该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不过现在应该到了跟伍奢还有他那两个儿子算总账的时候了,你是否知道伍尚与伍员现在何处?”

    “既然城父已被夷为平地,北部边境又遭封锁,臣下以为他们现在除了躲躲藏在家中,便别无去处。”

    “恩,寡人也是这样认为。”平王停顿了一下,接着问道,“不知伍奢的这两个儿子为人如何?”

    见风使舵的费无忌急忙回答道:“臣下听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一个贤明,一个能干,都非常了得。臣下以为,如果不及时将此二人铲除,他们日后必将会成为王上心头的忧患。”

    “这么说来,寡人必要将他们惩处,现命你即刻领兵将此二人追拿归案。”看来费无忌的话得到了平王的重视。

    “这个,王上倒也不必操切,臣下以为如此兴师动众,不一定能将此二人顺利擒获,反而会因为走漏风声打草惊蛇,致使二人再次逃遁。到了那时,倘若二人躲入山泽,要想再寻,便如大海捞针一般困难。”说完费无忌皱了皱眉头。

    “那依爱卿看?”

    “依臣看,伍氏兄弟既然名声在外,想必都是孝悌忠信之人。王上何不降旨,让牢中的伍奢修封家书,亲自将二子召回郢都。等他们一到,臣下再率兵将其一网打尽。”费无忌绞尽脑汁想出了如此阴毒的招数,无非是要牢中的伍奢再遭受一次义愤纠结的折磨。

    “爱卿的计策果然周妙。”平王在赞许费无忌的同时,也隐隐觉察到了他的阴毒,只不过诱杀伍奢二子实在是一件不体面的事,即便是他们曾参与了太子建的谋反。紧要关头,平王只好再利用费无忌作回恶事,谁让他甘心情愿来背这个黑锅,于是平王说道:“那下面的事,就全都交给你去办吧。但是你要记住,这一次务必做得干净利落。”

    “臣下遵命。”

    离开王宫后,费无忌火速赶往死牢,要求提审此时已经沦为阶下囚的伍奢。监牢里人声嘈杂,光线昏暗,四处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入狱不久的伍奢,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囚衣,并且身上已长满了盯人的虱虫。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伍奢对费无忌怀着切肤之恨,一见面便对着费无忌大骂道:“卑鄙小人,你还有脸来审问我。”

    费无忌并不动怒,他早已习惯了伍奢的怒形于色。但是他也不甘示弱的回骂道:“你个老朽,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吧?嘿嘿,大限将至,火气还是这么大?”

    伍奢愈发愤怒了,他恨不得推开牢门,跑上前去咬烂费无忌的皮肉。“卑鄙小人,你会不得好死的。”

    但是伍奢越是恼火,费无忌便越是感到满足,因为他认为这正是仇敌饱受摧残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终于觉得自己泄了恨,报了仇。“哈哈,现在要死的是你,而我会活得好好的,你不是害怕得昏了头吧?”

    “我伍奢为人坦荡,做事一项光明磊落,所以无所畏惧。哪像你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你个卑鄙小人,我看应该害怕的是你。”

    的确,此时的费无忌也有些心虚,当伍奢讲完此话,再用那锐利的目光逼视他时,他便再也不敢与伍奢对视。但是一想到当下的情状,他又故作强横的说道:“我怕什么?我深受王上的信任,在楚国就没有什么能令我害怕的。倒是你,自称光明磊落,你不是也跟着废太子阴谋造反了吗?你才是个卑鄙小人,有何颜面在这里训斥我?”

    “我那时是因为受到逆子的蒙蔽,一时做出了蠢事。但我从来就没想要太子犯上作乱,谋害王上。”伍奢辩解道。

    “哏,那也只能说明你愚蠢之极,竟然会被自己的儿子所蒙蔽。”

    费无忌的话掷地回音,将自知理亏的伍奢驳斥得哑口无言,他只好闭上双眼,不再理睬费无忌。

    费无忌见自己占了上风,便又恢复了平和的语气讲道:“说到你被儿子蒙蔽,我想起来了,你的两个儿子也参与了废太子的谋反,是不是这样?”

    伍奢还是不予理睬。

    “他们现在正遭到王上的通缉。”

    此话触及伍奢的命脉,他苦心孤诣的说道:“我的小儿子确实参与了太子的谋反,可是我的大儿子伍尚,他对此事全不知情,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哈哈。”费无忌见伍奢自乱了阵脚,得意的笑道,“现在王上可管不了难么多,凡是你伍家的人与废太子谋反都脱不了干系。”

    “你们,你们竟然如此狠毒。”伍奢由于一时恼羞成怒话不成句。可谁知,过了好一会他又仰天长叹道:“果真如此,就让我伍氏一门用血来向王上谢罪吧。”

    如此情形令费无忌十分震惊,他搞不懂这个老家伙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可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你倒也不必绝望,如果你想解救他们还是有办法的。王上说了,只要你肯遵从他的意愿,他倒是可以法外开恩。”

    “法外开恩?”听到这四个字时,伍奢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再一想到平王的为人,他随即又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是的,王上说了,念在你多年来尽忠为国,劳苦功高,只要你肯修封书信,将二子召回郢都,再带着他们向王上认罪,并昭告天下士人引以为戒。到时候王上便可网开一面,饶你全家性命。机会就在眼前,看你懂不懂得把握了。”

    不想伍奢根本不为所动,反而讥讽道:“嗨,我伍奢虽然憨直,但也不是你想象得那样愚蠢,你们这样煞费苦心,要的就是将我和我的家人置之死地,你真的以为我看不出来?”

    费无忌本以为将死之人,会因为求生的本能盲目的去追求一切生的希望,而失去对事情原有的客观判断。可伍奢轻而易举地便将他的诡计识破,在令他感到意外同时也使他的颜面扫地无余。但是他仍然厚颜无耻的说道:“我的话你大可不必相信,但是这是王上的意思,你必须照办。”

    “如果王上执意要我去死,我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但是,要让我亲自将二子送上断头台,你们想都不要想了。”伍奢从容不迫的回答道。

    “好一个又臭又硬的老贼,简直不可理喻,死到临头还是不肯听从王命?”

    “我何曾不听命?但是就事论事也要问个是非曲直。”

    “无可救药。”

    “哏,我伍奢半生追随太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不过心中一息尚存着对王上的愧疚。至于你嘛,费无忌,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说我无可救药。”

    “真是不可理喻。”说罢费无忌拂袖而去。

    最后一筹莫展的费无忌,只好令人模仿伍奢的笔记,伪造了一封家书,并叫鄢将师去伍家送信,引诱伍氏兄弟来郢都。

    起初费无忌曾想亲身前往,可是一想到路上会有危险,难免有些胆怯,便将传信的任务交给了鄢将师。而此时的鄢将师也想再立新功,来弥补上次朝堂失言的过失,所以欣然接受了。

    鄢将师走后,有知道内情的大夫郑畴,好心来探望伍奢,并将此事告知了他。伍奢在得知此事后,不无感慨的对郑畴说道:“我这个大儿子伍尚,为人正直憨厚,敢为节义去死,并且他非常慈爱孝悌,听说来郢后我的死罪可以赦免,他一定不会顾及性命毅然前来;而小儿子伍子胥,他为人勇敢、聪慧,又擅长谋略,判断来郢后会必死无疑,他便一定不会前来。但是,日后有可能成为我们楚国忧患的,必定就是这个小儿子。”

    当鄢将师来到伍家时,伍氏兄弟因为牵挂着父亲的安危,并未动身逃亡。见有平王的使者到来,伍尚从家中出门迎接。

    起初鄢将师也怀着几分畏惧,但当他看到伍尚对自己恭恭敬敬的以礼相待,虽然仍不敢踏入伍家半步,但也变得趾高气昂起来。鄢将师对伍尚讲:“王上有令,如果你和你的弟弟肯回到郢都认罪,王上就赦免你父亲的死罪。如果不来,你们就和父亲在黄泉路上相见吧。”说罢,鄢将师又将伪造的书信交给伍尚,随后他便与手下兵士把守在门口等待回应。

    伍尚捧着书信,回到家中坐下观看,此时藏在内室的伍子胥也走了出来,一开始他就急切地问道:“父亲的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伍尚没有回答,等他看完之后就将信递给了伍子胥,此时此刻伍尚的神情一脸茫然。

    伍子胥接过信来仔细读阅,信上所写与鄢将师的话大体相同,意思都是说,只要他们兄弟二人肯回到郢都,平王就会弃瑕忘过,赦免父亲和他们的罪行,并且还要给他们二人封侯。可如果二人不肯听从命令,平王便会杀掉伍奢,然后还要追究伍氏一门的罪过。

    伍子胥读完此信,小心翼翼的试问道:“平王开出的条件的确诱人,不知哥哥将作何打算?”

    “我想去郢都,恳求王上赦免父亲和我伍氏的罪行。”伍尚坚定的说。

    “哥哥难道没有觉得这是平王的阴谋吗?如果我们去郢都,父亲和我们的死罪能够得到赦免,就已经是万幸了。为何信上还说要封我们二人为侯?依照往常惯例,只有建立莫大功勋之人才可封侯,而你我又何功之有?”见伍尚没有回应,伍子胥继续说,“我看这明摆着是平王要引诱我们上钩,然后再将我们与父亲一同诛杀。”

    “就算如此,又能怎样?你手中拿着的明明就是父亲所写的书信,难道父亲也会同他们一道来加害自己的儿子不成?”伍尚反问道。

    “哥哥,您怎么这样天真,要知道他们完全有可能模仿着父亲的笔记,伪造了此信。”

    “这只是你的臆断,万一这信就是父亲所写,信上所说又都是实情,我们不去就等同杀害了父亲,这不孝的罪名我可背负不起。”

    伍子胥听后不胜其烦的说:“我们已危在旦夕,哥哥您还在这里空谈什么孝义?我可不像您,我一项都是实事求是。”

    “所以,你才会将父亲和伍氏带入这万劫不复的深渊。”伍尚的脸勃然变色。

    此刻伍子胥的内心充斥着愤恨与自责,他愤恨的是伍尚的话,竟会如此不留情面让他无地自容;自责的是伍尚所讲又确是事实,一时间又令他追悔莫及。他强忍着集聚的暴戾,没有发作。

    过了一会,从门外传来了几声战马的嘶鸣,才令二人再次意识到事情的紧迫。刻不容缓,伍子胥的话打破了僵局,他说:“哥哥先不要埋怨弟弟,眼下我们急需有个决断,你看不如先卜上一卦,测问吉凶如何?”现在看来这难免有些滑稽,但是此时此刻问神卜卦也许是解决二人之间分歧的最好办法。

    “也罢。”伍尚能够赞同伍子胥的做法,完全是出于真诚的想要得到一个结果。像他这样忠厚老实之人,本质上贪图的是一种安逸感,一联想到逃亡过程中的种种未知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他便会因为恐惧而失去求生的勇气。比起逃亡,他更愿意去郢都,哪怕是去送死。至于求神问卦,一项都是人们对自己自欺欺人的安慰,因为真正的命运是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的。一个萎靡不振的人,无论卜卦得来多么吉利的结果,倘若自己不知努力抗争,事情终究也不会有所改变。自己的命运向来都要靠自己来塑造,人不自救,天莫能助;天行有常,事在人为,道理就是如此的浅显,想象一下,如果此次卜卦得出的结果是“去郢大吉”,伍子胥也会砸烂卦象继续逃亡。

    可是卦象显现的结果偏偏却是“去郢大凶”。楚国人最迷信求神卜卦,所以几乎每个人都能对卦象进行一番解释,伍子胥看着卦象对伍尚讲道:“今日甲子日,时家干巳,支伤日下,气不相受,主君欺其臣,父欺其子。如果我们去郢都,必遭杀戮,怎么会有封侯的事呢?”伍子胥为了劝哥哥与他一同逃亡,难免说得有些夸大其词。

    “我去郢都,是急着想见到父亲,不是因为贪恋封侯?”

    “我何尝不想见到父亲,但是即便如此,我二人也不能去白白送死,那样太没有意义了。”伍子胥继续劝解道。

    “知道去了父亲可以免死,不去就是不孝。”

    “明知去了父亲也必死无疑,还要去送死,而不是想方设法为父报仇,就是有勇无谋。”

    “好了,咱们也不要争辩了。你走你的,我是一定要去郢都的。”伍尚已经抱定必死之心。

    “哥哥,我是因为您才在这里强废口舌,您难道真的不明白吗?您想,平王正是因为考虑到我们在外未及捉拿,惧怕你我日后会威胁他的安危,才不敢将父亲怎样。如果您现在去郢都,无异是让父亲速死。”

    “放肆,你怎么能这么说?”伍尚虽然出言不逊,但是心里也在思考,不过思来想去他还是执意要去郢都,于是便对伍子胥说:“父亲对儿子的爱,是莫大的恩情。就算是去送死,能在死前见上父亲一面,我也就心甘情愿了。”

    但伍子胥依然无法理解伍尚的“愚见”,长叹道:“哥哥要陪着父亲一同去死,这那里有一点好处?如果您再执迷不悟,兄弟我们就此告别吧。”

    伍尚这回并未辩驳,反而平静的对伍子胥说:“你刚才讲的对,明知父亲必死无疑,而不去考虑想法设法为其报仇,便是有勇无谋。运用自身的能力去成就大事,那才是大智大勇。我知道去郢都也不保父亲的性命,但我必要去赴死,因为我没有能力为父亲洗雪耻辱,就算活着也要遭受天下人的耻笑。而你与我不同,你的能力远在我之上,你快走吧,希望你日后能借助他国的力量,为父亲,为我伍氏报仇雪恨。”

    说完伍尚回到内室取来家传宝剑“斩龙渊”赠予伍子胥,并嘱咐道:“这是我伍氏的传家之宝,是当年庄王赏赐给祖父的,现在就把它送给你,权当是留个念想吧。”

    此时伍子胥已是热泪盈眶,他与伍尚紧紧抱在了一起,伍尚继续说道:“你快走吧,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伍子胥还是不肯松手。

    “你想要逃往何处?”

    “去能够为你们报仇的地方。”伍子胥狠狠的说道。

    “好,我们就此话别,我以殉父为孝,你就以复仇为孝吧。我们从此各行其志,不要再相见了,快走吧。”

    伍子胥与伍尚对拜了四次当做永别。之后伍子胥提起宝剑,骑马从后门逃走。伍尚擦干泪水,出门见到鄢将师对他说:“我跟你们走,但是我的的弟弟不愿拜候,你们也不要再强迫他。”

    鄢将师当然不肯罢休,他命人将伍尚拉上车,又派人进屋搜寻伍子胥,但已不见他的踪影。直到有个仆人告诉他,伍子胥已从后门逃走,他马上率人策马追赶。追了一会,他们见到伍子胥远去的背影,拼命叫嚷着让他回来。可伍子胥骑乘着快马越跑越远,几人见追不上只好停了下来,回头带着伍尚回郢都复命。

    伍尚到郢都后,平王即刻将他治罪,并与伍奢关进一所监牢。伍奢见只有伍尚前来,喜忧参半的说:“我就知道员儿他不会来。”

    伍子胥逃逸,费无忌如芒刺在背,他再次向平王进谏说:“王上,伍员逃逸必须即刻捉拿,要是迟了,可就再也捉不到了。”

    平王也认可费无忌的看法,他一旦出手必要把事情做绝,不留半点余地,所以对于伍氏必须斩草除根。于是他派遣新被提拔为上将军的武城黑,在司宫随蛮的监督下率领精兵二百捉拿伍子胥。

    “见了,便可杀无赦。”平王刻意强调说。

    并且平王再次命鄢将师领兵,将伍氏家族所有成员一律捉拿收监。

    起初,伍子胥听闻太子建到了宋国,就想逃往宋国,可是苦于边境的封锁未能成功。后来他又惦念起妻儿,便来到丈人贾叩家。因为预料到了灾祸将至,伍子胥将妻儿早早送到丈人家避祸。此时贾叩因为在朝中做事不在家中,贾家主事之人是妻子贾氏的弟弟贾季。

    贾季暂且收留了伍子胥。妻子贾氏也早已知晓了伍子胥此时的处境,可是为了不再令他更加心烦意乱,见面时贾氏对伍子胥逃亡之事只字未提,之后又像往常一样细心的照料起他的生活起居。就这样伍子胥在贾家静静休养了几日,可事情还是有了变化。原来贾季因为害怕贾家受到牵连,便秘密派人去向武城黑报信,之后他又将此事透露给了贾氏,还劝说贾氏不要再管伍子胥的死活。

    贾氏不肯听劝,便将此事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得知武城黑将领兵前来,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只见贾氏已为他收拾好行装,叫他马上离开。

    伍子胥迟迟吾行,对贾氏说:“我的父亲和哥哥,果然蒙难……我接下来想要逃奔他国,并借助他国的力量来为父兄报仇……现在无暇顾及你和孩子的安危,这可如何是好?”

    贾氏是个性情刚烈的女子,听了此话她怒目圆睁的对伍子胥讲道:“大丈夫心中因为有了杀父丧兄之痛,就好像有刀在切割五脏六腑一般,你又何必在乎妾身这个妇人?你快走吧,不要惦记妾身和孩子。”

    伍子胥为贾氏的话语感激涕零,仍然不愿离去,但现在又无法带贾氏一起逃亡。贾氏见伍子胥犹豫不决,便趁他不备,抽出他腰中的宝剑当即自刎。

    一股鲜血喷溅在伍子胥的脸上,当他反应过来后迅速抱起贾氏咆哮不已。

    贾氏嘴角不停地淌着鲜血,并用尽最后的气力对伍子胥讲道:“孩子们尚幼,弟弟虽然不义,但也会有所袒护。妾这一死,你在楚国便不会再有牵挂,可你要记住,日后一定要为妾身报仇。”说罢咽了气。

    伍子胥不禁大喝一声道:“我日后必要将楚国的权贵全部杀光,为你报仇。”

    随后伍子胥背上行囊,佩挂宝剑,并从屋中找来一张长弓,夺门而出。贾季未敢阻拦。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武城黑率兵赶到,并将贾家围的水泄不通。得知伍子胥再次逃走,气急败坏的武城黑竟命人绑了贾季,并诬陷他是同谋。好在贾季随即讲明了伍子胥逃跑的方向,才得以苟且偷生。

    武城黑不想浪费时间,率十几个驾驭快马的兵士疾驰追逐。当他们向东奔了三百里,来到一块空旷的洼地时,突然有几个兵士被暗中飞来的大羽箭击毙。武城黑心中一惊,跳下马来四处张望。原来伍子胥知道后有追兵,怕被生擒,特意找到这样一处有利地势进行伏击。见武城黑等人停了下来,他大声喊道:“今天我本想杀了你们,但是姑且留下你们的性命。你们回去告诉平王,要想保住楚国的宗庙社稷,就不要加害我的父兄。若不然,我日后必要领兵前来灭亡楚国,还要亲手斩下平王的头颅,以祭奠被他所害之人。”说完,伍子胥又发两箭,射杀了两名追兵。

    武城黑不敢向前只好抱头鼠窜。他后来回到郢都,将此事禀报平王说:“伍员已经逃跑了。”

    平王大怒,即刻命令费无忌押解伍奢和伍尚到乱市中斩首示众。

    临刑前,伍奢唾骂道:“费无忌你进献谗言蛊惑王上,杀害忠良。”

    费无忌驳斥道:“死到临头你还是少说废话,你与费太子一同谋反已是不争的事实。”

    伍奢又说道:“见危授命,人臣之职……你我二人的忠奸日后自有公论。但现在我的小儿子不在,楚国上下自今天起将会不得安宁。”说罢他引颈受戮。同时平王还下令将伍氏一族三百余口暗中处决。

    伍奢一死,郢都百姓无不痛哭流涕。郢都的天气也像猜透了人心似的,接连几日黑云压城,降下倾盆大雨,并且还伴随着凛冽的寒风。

    事后,平王问费无忌:“伍奢在临刑前可有何怨言?”

    费无忌回答道:“并无怨言,只不过他说小儿子伍员不在,日后我们楚国君臣都会不得安宁。”

    听了此话,平王的神情很不自在,他说:“伍员虽然逃窜,但一时还跑不远,寡人再派人去捉。”

    “是,不过臣下以为,这次不能再派武城黑去了,他这个人胆小如鼠,办事不利。”实际上这是在排斥异己,伍奢死后,朝中能与费无忌相抗衡之人便只剩下了囊瓦,而武城黑恰恰又是囊瓦的亲信。

    “那你觉得派谁去合适?”

    费无忌知道再推荐鄢将师去也不妥善,因为他做事也不令平王满意,所以这次他推荐了沈尹戍。沈尹戍虽说不是费无忌的嫡党,但是他是被费无忌所举荐的,又与费无忌没有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他想借机拉拢他来对抗囊瓦。

    “好吧,就派他去。”

    “此外臣下还觉得,在他出发之前可以将他的官职提升一下。王上对他重用,他一定会尽心办事的。”说道提升官职,这也是费无忌收买人心,培植亲信的惯用伎俩。

    “好吧,寡人就升他为左司马。”

    这一次,平王给了沈尹戍三千兵马,令他务必要将伍子胥捉到手,可沈尹戍率兵搜索各地,仍不见伍子胥的行踪。

    此时的伍子胥,在楚国北部边境已经流窜了近一个月,还是苦于边境封锁无法出逃。后来伍子胥又与太子建留下在齐音身边照顾的三名亲随相遇,他们也一直无法逃离楚国。

    这一天,四人想要横渡淮水(即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逃往徐国。伍子胥脱去身上的白袍,挂在树上,正要下河,却被一名同伴拦住。原来这名同伴想先行下河,试一试河的深浅。淮水水势十分凶猛,这名同伴还没游到河中心,就被奔流的河水拍到河底,不见了踪影。正当岸上三人为之惋惜时,突然察觉有追兵前来。伍子胥顾不得取下白袍,就带着其余二人跑进林中。

    带兵追来的就是沈尹戍,他从树上取下伍子胥的白袍,又在附近搜寻了一番,未见人影就率兵向下游追去。

    一眨眼又过了两个月,时间到了平王七年十月,已是初冬时节。沈尹戍无法捉到伍子胥,最后只好拿着他的衣物回郢都复命。他对平王说:“伍员不知所踪,是我等无能,请王上降罪。”

    费无忌为沈尹戍辩解道:“王上,左司马虽然无功而返,但是已经尽力,还请王上宽恕。”

    “恩。”此时平王并不生气,只是觉得很不服气,“事已如此,寡人也不想再追究谁的责任。但诸位爱卿谁可有良策?”

    费无忌随即回答说:“臣下有一对策,可断绝伍员的退路。”

    “是何对策?”

    “臣下以为,我们应该一面出榜四处悬挂,宣称无论何人,只要能够捕获伍员前来伏法,赏赐禄米万石,封上大夫爵;倘若私藏并助其逃窜的,全家处斩。王上还可下令,命各关津渡口,对往来行人必要严加盘查。之后再遣使者到临近各国,叫他们不要收留伍员。这样一来,伍员进退无门,即使一时不被擒获,也是形单影只,成不了大气候?”

    “好吧,那就暂且按你说的去做。”

    再说伍子胥,此时他又想要逃往吴国,因为吴国一直以来都是楚国的劲敌。但是考虑到从北疆去往南方的路途遥远,平王又下了新的缉拿命令,也只好作罢。无奈,他最终铁下心来前往宋国。

    于是,他们三人奔着楚宋边境一路赶来,行至途中忽然见到一队车马,他们还以为是追兵,便躲进山林。等车队靠近了些,伍子胥才看清头车里所坐之人原来是童年的好友申包胥。于是他走出山林前来拜见,申包胥没有忘记两人之间的情谊,向他拱手还礼。

    此时申包胥作为平王的使者,刚从齐国出使回来途径此地。由于离开时间太久,他还不晓得楚国发生了太子建的叛乱。

    礼毕,申包胥匆忙下车对伍子胥讲道:“子虚你为何会在此处?并且落得如此境地?”

    伍子胥遂将平王枉杀他父兄之事,向申包胥讲述了一遍。申包胥听后恻然动容,十分关切的问道:“子虚你接下来要去那里?”

    “杀父丧兄之仇,不共戴天,我要逃往宋国借兵伐楚,将平王吞活剥,还要车裂费无忌的身体,只有这样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申包胥听后劝解说道:“王上虽无道,但他必定是你我的君主,你伍氏世代享用着君主的俸禄,正所谓君主与臣子的名分早已确定下来,你应该安守臣子的本分,又怎么能向自己的君主复仇呢?”

    伍子胥不以为然地说:“过去夏桀与商纣王,就是因为昏庸无道,肆意杀戮他们的臣子,才最终被臣子推翻的。现在平王纳子之妻,废长立幼,又听信奸臣的谗言,残害忠良。我日后能够借兵伐楚将其铲除,乃是为楚国扫荡污秽,况且我的身上还背负杀父丧兄的仇恨,我乃是替天行道。倘若我日后不能灭亡楚国,便不如一死,还有何颜面存活在这天地之间?”

    申包胥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他才说道:“我现在如果鼓励你向平王复仇,就是不忠;如果劝说你放弃仇恨,又是陷你于不孝境地。我也不知该怎么办,你还是好自为之吧。不过你既然要走,那就快点走吧,我作为你的朋友,不会把你的行踪泄露给他人。但是请你记住我今天的话,你如果日后真的将楚国颠覆,我也必要让楚国复国。你可不要小看了楚国的义士。”

    后来申包胥将平王赏赐他的一辆马车连同马车里的衣物吃食一同送给了伍子胥。伍子胥等人在拜别申包胥后继续逃亡。

    求大家支持,我自认为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学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