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太子守边
两年后,即楚平王六年(公元前523年),太子建时年二十岁(依据中国古代的记龄方法二十是虚岁),步入成年。春节刚过,楚国上下又要为太子建的冠礼而忙碌。
冠礼又称加冠礼、元服礼,周代开始实行,它是汉民族嘉礼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男子在行过冠礼后,表示已经成为氏族中的成年人,从此开始参与各项氏族活动。春秋时期,对于帝王诸侯家庭而言,冠礼具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诸侯之子在二十岁实行冠礼,总共要进行三次加冠,前后历时三个月之久,第一个月初加缁布冠(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第二个月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要求配剑;第三个月加爵弁,表示已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在举行冠礼时,要有氏族中的一名长辈出面作为仪式的主持,并亲自为太子建佩戴冠带。最先为太子建加缁布冠的是阳匄,他作为楚国令尹,同时又出于芈姓阳氏,是楚穆王的曾孙,也是王族中最为年长的老者,由他为太子建加第一冠无可非议。太子建第二次加冠,由伍奢主持,伍奢身为太子太傅,同样也是出身芈姓伍氏,年龄又在阳匄之下平王之上,完全有资格为太子建加第二冠,然而右尹囊瓦却不以为然。在第二次冠礼举行前,他曾与伍奢竞争过冠礼主持,他的理由是自己身为王室近亲(囊瓦是楚庄王第三子公子贞之孙),作为太子冠礼主持,远比王室远支伍奢合适。然而最后在平王听取太子建意见时,太子建再次选择了伍奢,就这样伍奢顺理成章地为太子建加上皮弁,并且为他佩戴宝剑。最后一次冠礼由平王亲自为太子建主持,仪式落成后,在百官的陪同下,身着冕服的太子建来到楚国太庙,主持祭祀大典告祭祖先,从此太子建开始入堂蹬殿,参与楚国政事,而此时已到了楚平王六年三月。
四月,晋国军队在楚国北部边境郏地(古邑名, 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北,春秋初期属郑国,后被楚国吞并)对岸驻扎,为防范晋军南下,平王命阳匄率军前往郏地主持筑城,同时他还敕令囊瓦整军经武,并再次派遣费无忌出使秦国,加强秦楚联盟共同制晋。
费无忌到达秦国后,迅速说服秦哀公整军备战支援楚国,秦国在一个月内就做好了战争准备,与此同时,楚国的精锐之师,也在囊瓦的率领下集结到晋楚两国边境待命。三国大战一触即发,三方将士剑拔弩张,战前的浮躁空气压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此时晋国的国君是晋顷公,滑稽的是他与楚平王有个相同的名字——弃疾,只不过他与周王室同为姬姓。晋国到了晋顷公当政时,国君的权利日渐衰落,大权开始转移到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六个世袭卿族手中,此次晋楚边境危机,实际上就是六卿相互倾辄的产物。原来晋国六卿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是智氏与赵氏,两家为主导晋国政权,公开分庭抗礼,其他四家则以地域作为依据分别投靠两家旗下,这样一来在晋国就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一个以智氏为核心,还包括韩氏、魏氏,另一个则以赵氏为核心,包括范氏和中行氏在内。其中以智氏为核心的卿族都集中在晋国的南部,与楚国接近,以赵氏为核心的卿族都集中在晋国的北部,与燕国和北方胡人相邻。自顷公的父亲晋昭公当政以来,晋国的战事多发生在北部与胡人作战,拥有地势之利的赵氏在历年征战中战功卓著,也就在晋国政权中享有越来越高的话语权,相比之下,智氏集团衰落下来。到了智哀子主持智氏事物时,为改变这种局面,居然向顷公提出挥师南下,与强楚开战争夺霸的主张,他意图通过战争提高智氏的威望。顷公认为这样可以消减六卿的力量,又可以依靠智氏来制衡赵氏,于是欣然同意。而赵氏的主事,年轻的赵简子也想通过与楚国开战来削减南部智氏集团的实力,同样赞同智氏的主张。于是各怀鬼胎的晋国统治者们,达成了历史上空前的一致,这样才有了后来晋国军队在楚国郏地北岸的屯兵。
然而事与愿违,智氏没有想到楚国很快就在郏地修建起军镇郏城,又在边境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在智氏的背后,又有赵氏集团的虎视眈眈,一旦与楚开战,智氏有腹背受敌全军覆没的可能,面对如此窘境,智哀子退缩了迟迟不敢轻举妄动。起初赵简子依然主战,但是后来秦国也参与了进来,在秦晋北部边界磨刀霍霍,蓄势待发,这样一来就又触及到了赵氏集团的利益,到了后来赵简子也有所胆怯。就这样,在智氏与赵氏又一次达成一致后,晋国罢兵并派遣使者来楚修好,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戛然而止。
在这场闹剧中,无论是智氏还是赵氏,当然也应该包括晋顷公,都没有达到内心的目的。在晋国,这场闹剧唯一的一点影响是,使晋国的大夫和百姓进一步认清了公室的软弱可欺,与六卿的大权在握。然而在楚国,有一个人却从中得利,这个人便是费无忌。
费无忌在这场闹剧中找到新的灵感,回国之后,他马上就跑到平王面前邀功请赏。
客观的讲,楚国在这场兵不血刃的胜利中,费无忌是立有大功的,是他说服了秦哀公出兵作为楚国的侧应,才有了楚国获胜的保障。对此平王心知肚明,他大为褒奖了费无忌,费无忌见平王大喜过望,就趁势又向平王推荐了两位在游说秦国途中耳闻的贤士,以便进一步讨取平王的欢心。这两位贤士一位是楚国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县尹(官名,相当于县长)沈尹戍,另一位名叫鄢将师。沈尹戍是楚庄王的曾孙,也是楚国的王族,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最初隐居在零山,等到平王当政后入仕作了沈县县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位能够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鄢将师,据说是楚国鄢地(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有名的智者,他曾经帮助鄢地的百姓治理过水患,然而他同时又是一个与费无忌不相上下的钻营小人。二人同时被费无忌举荐,后来一个做了楚国左司马(官名,司马的副手),另一个则做了右领(官名,领军之官,相当于高级指挥员)同样得到了平王的重用,但是由于二人的处世态度不同,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渐行渐远直至视若仇敌。世间的人事总是不可预料得令人捉摸不透,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好恶,此时谁能料想费无忌与鄢将师最终将会死于沈尹戍之手。但是现在的费无忌可谓是登峰造极,由于他屡立新功,被平王委以莫敖之职(莫敖,官名,莫,大也,敖,为獒,有猛犬之意,原为楚国最高官职,有自由参与国政与军事的资格,与令尹处于同等地位。后来由于莫敖时常废置,地位逐渐降低,遂列于令尹之后),距离令尹仅有一步之遥。
季夏,出于上次晋军威胁楚国边境的考虑,费无忌再次向平王进谏说:“王上,臣下以为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它靠近中原诸国,而我们楚国地域偏远,只靠兴兵征讨不仅劳民伤财,还无法同晋国进行对抗。”
平王也觉得费无忌此话有理,在当时楚国仅凭武力已无法有效地控制住中原诸国,于是他对费无忌说:“那么,爱卿觉得,寡人应该怎么做?”
费无忌回答道:“臣下以为,在我国北部边陲有一重镇名叫城父,我们不妨将城父扩建为大的城邑,再把太子安置到那里,并让他昭布王上的仁德与武威,以谋求中原诸国对楚国的尊奉。而王上您则可以继续坐镇郢都,经营南方诸国,这样一来楚国便可以雄霸天下。”
平王听后很高兴,他觉得如若将费无忌的办法实施,必然对复兴楚国的霸业很奏效,于是他说:“费爱卿能够为寡人想出如此绝妙的计策,实乃社稷之福,寡人之福,你不愧是臣子的表率,至于你的想法寡人会做考虑。”已具备多年执政经验的平王,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即刻作出表态,即便是他已经认同了费无忌的想法。但这一次费无忌又从平王的夸赞中悟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费无忌继续说:“多谢王上夸奖,但至于臣子表率,臣下真的是受用不起。”
“唉,怎么个受用不起,爱卿何必过谦,你公忠体国寡人全都看在眼里。”
“谢王上。不过臣下本人志大才疏,谋事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关于刚才向您提出的建议,好是好,可是就怕……”费无忌咧嘴一笑,故意拉长了语气。
“就怕什么?”平王皱了皱眉。
“臣下是说,就怕委屈了太子。”
“哎,这个不成问题,太子既然行过冠礼,就已经成年,理应为国事操劳分忧。再说寡人既然要将他安置在城父,必会先将城父翻修扩建,到时候再给他修一座豪华的宫殿,怎么能说是委屈了他,依寡人看,这对于他来说倒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平王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看来派太子建去城父守边已成定局。
其实这是费无忌费尽心机想出的一个狠招,出于平日对太子建的怨恨,以及自身做过的丑事,一心想要泄愤的费无忌害怕太子建顺利登基后会对己不利,早已下定了将他谋害的决心。但是当他看到太子建整日出入殿堂在平王身边参与国事,又有贤臣伍奢的辅佐,便觉得诡计不好得逞,于是他便想到先将太子建从平王身边远远支开,外放到城父,然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害。而平王根本上也是出于霸占孟嬴之事的考虑,害怕一天天长大的太子建最终会与己翻脸,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也为了能与孟嬴多享受几天太平日子,心里面也就认同了费无忌的想法。至于有效控制中原诸国,复兴强楚霸业,到了最后恐怕真的成为了别有用心的君臣二人,嘴上的一番说辞。
“臣下愚见,还是王上说的对,不过臣下还是觉得应该将此事公之于世,听一听臣僚们的意见。”狡猾的费无忌最终还是想将责任推卸给平王。
“好吧,明天早朝寡人便会宣布此事,到时候让大家议一议也好。”平王的回答正中费无忌下怀。
当天夜里,费无忌又来到右尹府拜访囊瓦。自从被平王提升为莫敖之后,他就很少再来这个地方。囊瓦闻之费无忌前来,马上命人预备酒宴歌舞,并亲自出府迎接。二人谈笑入府后,入座之后继续谈天说地。
“费大人果然出类拔萃,当初我就看好你,看你到王上身边服侍还不出三年,就已经被王上委以莫敖的重任。”囊瓦说道。
“令尹大人见笑了,我也只是一时走运罢了。再说当初要不是您的帮忙,我费无忌哪里会有今天。”费无忌谦虚地讲。
“哈哈,我帮的那点小忙算得了什么?还是费大人你非同凡响。”
“非同凡响倒是不敢当的,只不过是懂得按照王上的心意去做事而已。”
“费大人说的对,我们做臣子的就得一切听从王上的安排。”囊瓦一边说着,一边向费无忌敬酒。
费无忌喝完酒,继续对囊瓦说:“说道听从王上的安排,眼下就有一桩。”
囊瓦听到此话立刻停止了嬉笑:“不知费大人要说的是哪一桩?”
“嘿嘿,王上有意派太子前往城父守边。”费无忌小声说道。
囊瓦听完豁然开朗“嗷,原来是这样。哎呀,王上果然高见,这样一来北边必会无患,我等也可高枕无忧了。”在楚国没有人比囊瓦更了解城父的重要性了,因为城父就是当年囊瓦的父亲率军灭掉陈国后夺来的。
“这回您明白了吧?”费无忌说。
“明白了,明白了,多谢费大人提醒,来我再敬你一杯。”囊瓦不禁也要对费无忌露出谄媚之色。
第二天议政时,平王首先就提出派太子镇守城父的想法,并特别强调这是费无忌的建议,费无忌也再次领略到了平王的阴险狡诈,不过他并不怕,因为他与太子建之间的不和在楚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因为昨日费无忌已经做好了铺垫,所以关于派太子建守边一事,得到了朝中几位重臣的一致认同。至于一心为国家社稷着想的伍奢,也不觉得派太子建前去镇守城父合情合理,随即也在殿堂上表了态。
“臣下觉得,能够让太子去城父历练一下也是好事。”伍奢说。
伍奢能够如此爽快的答应此事,实在是出乎费无忌的意料。“伍奢呀伍奢,看来你还真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这回太子建死定了。”费无忌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窃喜道。
平王接着说:“既然太傅也首肯了,那么建儿你怎么想?”
“儿臣也觉得能够为父王镇守北疆是件好事,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北边安定,还可以布国威于中原,对国家社稷大有利。父王请放心,如若儿臣到了城父,必将兢兢业业苦心经营,绝不会有负众望。”太子建慷慨激昂地讲道。
“好,建儿果真有志气,寡人倍感欣慰。那么从今以后,楚国北边的事情就全都交给你了。”平王夸赞道。
“谢父王,儿臣必当殚精竭虑。只不过儿臣还有个请求。”
“什么请求?”
“儿臣请求父王,让太傅大人与儿臣一同前往。”
“这个……”平王显然有些犹豫,他并不想伍奢继续留在太子建身边,因为他认为伍奢是太子建身后的主心骨,如果让他们继续在一起,太子建会越来越有主见,但是此时又不便说出口。于此同时费无忌心里也是这样想,千算万算怎么就没想到太子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之间费无忌有些措手不及,但无论如何也要趁此机会斩断太子建的臂膀他觉得。
正当朝局陷入两难境地,左尹郤宛的发言打破了僵局,他说:“太子希望让太傅大人一同前往,也未尝不可,但是太傅大人同时兼任连尹之职,他走之后请问王上何人可担此重任?”郤宛的话在此时说出等同于废话,他既没有否定让伍奢与太子建一同前往城父,又没有肯定不让伍奢随行,只是出于公中考虑,说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郤宛果然如史书所讲“直而和”。
但是既然郤宛已经提出,平王还是要应和一下的,于是他说:“连尹之职,掌管百姓编户,是税赋徭役的源泉,如此重任,除了太傅恐怕当今朝堂之上,无人能用吧?”
“是呀,这几年伍奢大人担任连尹,楚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赋税和徭役上的问题,我斗胆问一下诸位臣僚,谁可担当此任?”费无忌迎合道。
“臣可担当此任。”一声响亮的回答,没有能够震破楚国朝堂,但却震颤了平王与费无忌的心,原来讲出此话的正是刚刚被费无忌举荐的沈尹戍,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他来了个毛遂自荐。“臣下能够担当此任”沈尹戍又强调了一遍,此时此刻朝堂上下的君臣,都已是目瞪口呆,其他的臣僚们都在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这小子可真够冒失的,不会是想升官想疯了,王上明摆着是不想让伍奢随行,他真的看不出来?没错,初登朝堂还不懂得貌颜辨色的沈尹戍,真的就是猜不透平王的心思,这倒是对了伍奢的脾气。
“王上,臣下也觉得沈大人可堪重任,不妨就将臣的连尹职位让与他。”伍奢讲道。
已经被沈尹戍一句话震晕的平王,突然之间又醒过神来,他还是不想让伍奢与太子建同往城父,于是他又想到另一个挽留伍奢的办法,他对伍奢说:“那么,你将失去连尹之职,只剩下太傅的头衔,只能算是太子府中的幕僚,你是否情愿那?”
精明的平王想到用官阶来威胁伍奢,但是伍奢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于是他回答说:“谢王上关心,但是臣下情愿,只要沈大人能够做好连尹,为社稷和王上分忧,臣下便别无他求。”说完,伍奢又转向沈尹戍对他说:“沈大人你能否确保担任连尹之后尽心用事?”
“能,出任连尹之职是我多年的梦想,我一定会鞠躬尽瘁,确保万无一失。”沈尹戍诚恳的回答说。
事到如此,平王也只好顺水推舟卖个人情,他一面苦笑,一面对群臣说道:“今天,能够目睹建儿和两位臣子的全权报国热忱,寡人实感宽慰。相信寡人之国有了他们的辅佐,必会富国强兵,霸业中兴。那么太傅就劳烦你与太子一同前往城父,沈尹戍从今日起你就担任楚国的连尹吧。”
“王上英明,天佑楚国。”群臣异口同声的恭维道。
此时楚国君臣算是皆大欢喜了,恐怕只有费无忌的心里不是滋味:“我在与一群什么人为伍?他们怎么就不懂王上的心思?坏了我的好事。沈尹戍那个没脑子的,还真是尽忠报国呀。”世上的事情本来就充满了偶然性,无论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严密的安排,都将存有变数。平王纳子之妻是这样,太子建镇守城父也是这样,因为参与其中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按自己的思维逻辑做事。
城父又名夷邑,位于今天河南省毫州市东南。它南依漳河,北偎涡水,临近郑国、陈国,周都洛邑和晋国南部,水路交通便利,是中原上的战略要冲。春秋时期,这里盛产小麦和大豆,也是庄王封给伍举的采邑。
太子建同伍奢父子于当年九月起程。早在一个半月之前,平王又任命司马奋扬为城父司马,主管地方军务,他即刻便率领军队和一班工匠前往城父驻防扩建。
半个月后,太子建一行到达城父城郊,此时城父新城已初具规模,伍子胥远远的望见了城楼上飘扬的旌旗。但是他们没有急着入城,而是陪同伍奢前去看望好友申无宇。
申无宇本是灵王近臣,早在灵王册封幼弟弃疾做陈蔡公时,他就曾向灵王进谏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摆动,这事王上您知道的。依臣看,公子弃疾为人狡诈,又很有本事,如果现在让他掌管了陈蔡故地,他日后必会做强,终将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但是灵王不听劝说,反而斥责道:“你不要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公子弃疾是寡人的幼弟,对寡人忠心耿耿,怎么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再说了郢都有如此高大的城墙,谁能威胁到寡人?”
申无宇见灵王冥顽不灵,只好无奈的说:“臣下只是觉得您应该有所戒备才好,并无离间之意。”
后来灵王动用全国之力营造章华宫,有个盗贼为躲避追捕闯入那里,申无宇就带人进宫将他捉拿处死。灵王觉得申无宇触犯了自己的威严怪罪下来,申无宇却争辩说,这是依法办事,怕有人说灵王藏匿罪犯才这样做的,于是灵王只好作罢。
最后,公子弃疾果然如申无宇所言,终成尾大不掉之势,篡权夺位作了平王。
伍奢等人来到申无宇的庄园,首先看到在屋舍前耸立着三座两米高的大坟。进入府邸后,申无宇让太子建坐于上座,然后率一家老小进行拜见,之后宾主一同入座互为问候。
期间,太子建问起府前三座大坟之事,申无宇一时遮遮掩掩不肯回答,直到伍奢出面告知他太子面前无须顾忌,申无宇才肯讲出实情。
原来灵王自缢后,申无宇念及他的恩惠,曾派儿子申亥找到灵王的尸首带回家来安葬。安葬前申亥又命两位貌美如花的女儿自杀陪葬,二女虽然心有不甘,但不敢违抗父命,就做了灵王的随葬品。后来申亥就将他们三个埋在府前,并修砌起两米高的大坟,以示祭奠。
听罢此事,在座宾客对申亥的义举为之动容,席间只有二女的母亲已是泣不成声。
“没想到在这荒僻边城,还有如此忠义之壮举,我太子建向你们申氏一门表示敬意。”说罢太子建低下头来,向申无宇再次行礼。
“太子,这可使不得呀。”申无宇赶忙向太子建跪拜还礼。
然而此时伍子胥却对申亥之举嗤之以鼻,“灵王愚钝无知,残暴昏聩,死得罪有应得,你申亥为何自己不去殉葬,反而要加害两个女儿?”他这样想。也许此次拜会,只有一件事情能够令伍子胥感到高兴,那便是他见到了自己幼年时的伙伴,申亥的侄儿申包胥。自伍举受封此地,伍氏家族便全都迁移了过来,伍子胥与伍尚都是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有诸多早年时的好友玩伴。
太子建一行拜别申无宇时已接近黄昏,等到他们进入城父,司马奋扬正率领地方官员列队迎接。此时为太子建修建的宫殿还未完工,太子建与伍奢父子只好暂且鄙住在城父官署。看着官署里简陋的房舍布置与远处秋山上徐徐下落的残阳,太子建的内心难免感到了一些惆怅。倒是伍子胥显得十分亢奋,刚刚安置好父亲他就骑上一匹黑马,快马加鞭的赶往位于城父西边的家,因为那里有妻子贾氏的温存和两个幼子天真的、期待着的眼神。
求大家支持,我自认为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学生。
冠礼又称加冠礼、元服礼,周代开始实行,它是汉民族嘉礼的一种,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男子在行过冠礼后,表示已经成为氏族中的成年人,从此开始参与各项氏族活动。春秋时期,对于帝王诸侯家庭而言,冠礼具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诸侯之子在二十岁实行冠礼,总共要进行三次加冠,前后历时三个月之久,第一个月初加缁布冠(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第二个月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要求配剑;第三个月加爵弁,表示已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在举行冠礼时,要有氏族中的一名长辈出面作为仪式的主持,并亲自为太子建佩戴冠带。最先为太子建加缁布冠的是阳匄,他作为楚国令尹,同时又出于芈姓阳氏,是楚穆王的曾孙,也是王族中最为年长的老者,由他为太子建加第一冠无可非议。太子建第二次加冠,由伍奢主持,伍奢身为太子太傅,同样也是出身芈姓伍氏,年龄又在阳匄之下平王之上,完全有资格为太子建加第二冠,然而右尹囊瓦却不以为然。在第二次冠礼举行前,他曾与伍奢竞争过冠礼主持,他的理由是自己身为王室近亲(囊瓦是楚庄王第三子公子贞之孙),作为太子冠礼主持,远比王室远支伍奢合适。然而最后在平王听取太子建意见时,太子建再次选择了伍奢,就这样伍奢顺理成章地为太子建加上皮弁,并且为他佩戴宝剑。最后一次冠礼由平王亲自为太子建主持,仪式落成后,在百官的陪同下,身着冕服的太子建来到楚国太庙,主持祭祀大典告祭祖先,从此太子建开始入堂蹬殿,参与楚国政事,而此时已到了楚平王六年三月。
四月,晋国军队在楚国北部边境郏地(古邑名, 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北,春秋初期属郑国,后被楚国吞并)对岸驻扎,为防范晋军南下,平王命阳匄率军前往郏地主持筑城,同时他还敕令囊瓦整军经武,并再次派遣费无忌出使秦国,加强秦楚联盟共同制晋。
费无忌到达秦国后,迅速说服秦哀公整军备战支援楚国,秦国在一个月内就做好了战争准备,与此同时,楚国的精锐之师,也在囊瓦的率领下集结到晋楚两国边境待命。三国大战一触即发,三方将士剑拔弩张,战前的浮躁空气压得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此时晋国的国君是晋顷公,滑稽的是他与楚平王有个相同的名字——弃疾,只不过他与周王室同为姬姓。晋国到了晋顷公当政时,国君的权利日渐衰落,大权开始转移到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六个世袭卿族手中,此次晋楚边境危机,实际上就是六卿相互倾辄的产物。原来晋国六卿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是智氏与赵氏,两家为主导晋国政权,公开分庭抗礼,其他四家则以地域作为依据分别投靠两家旗下,这样一来在晋国就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一个以智氏为核心,还包括韩氏、魏氏,另一个则以赵氏为核心,包括范氏和中行氏在内。其中以智氏为核心的卿族都集中在晋国的南部,与楚国接近,以赵氏为核心的卿族都集中在晋国的北部,与燕国和北方胡人相邻。自顷公的父亲晋昭公当政以来,晋国的战事多发生在北部与胡人作战,拥有地势之利的赵氏在历年征战中战功卓著,也就在晋国政权中享有越来越高的话语权,相比之下,智氏集团衰落下来。到了智哀子主持智氏事物时,为改变这种局面,居然向顷公提出挥师南下,与强楚开战争夺霸的主张,他意图通过战争提高智氏的威望。顷公认为这样可以消减六卿的力量,又可以依靠智氏来制衡赵氏,于是欣然同意。而赵氏的主事,年轻的赵简子也想通过与楚国开战来削减南部智氏集团的实力,同样赞同智氏的主张。于是各怀鬼胎的晋国统治者们,达成了历史上空前的一致,这样才有了后来晋国军队在楚国郏地北岸的屯兵。
然而事与愿违,智氏没有想到楚国很快就在郏地修建起军镇郏城,又在边境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在智氏的背后,又有赵氏集团的虎视眈眈,一旦与楚开战,智氏有腹背受敌全军覆没的可能,面对如此窘境,智哀子退缩了迟迟不敢轻举妄动。起初赵简子依然主战,但是后来秦国也参与了进来,在秦晋北部边界磨刀霍霍,蓄势待发,这样一来就又触及到了赵氏集团的利益,到了后来赵简子也有所胆怯。就这样,在智氏与赵氏又一次达成一致后,晋国罢兵并派遣使者来楚修好,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戛然而止。
在这场闹剧中,无论是智氏还是赵氏,当然也应该包括晋顷公,都没有达到内心的目的。在晋国,这场闹剧唯一的一点影响是,使晋国的大夫和百姓进一步认清了公室的软弱可欺,与六卿的大权在握。然而在楚国,有一个人却从中得利,这个人便是费无忌。
费无忌在这场闹剧中找到新的灵感,回国之后,他马上就跑到平王面前邀功请赏。
客观的讲,楚国在这场兵不血刃的胜利中,费无忌是立有大功的,是他说服了秦哀公出兵作为楚国的侧应,才有了楚国获胜的保障。对此平王心知肚明,他大为褒奖了费无忌,费无忌见平王大喜过望,就趁势又向平王推荐了两位在游说秦国途中耳闻的贤士,以便进一步讨取平王的欢心。这两位贤士一位是楚国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县尹(官名,相当于县长)沈尹戍,另一位名叫鄢将师。沈尹戍是楚庄王的曾孙,也是楚国的王族,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最初隐居在零山,等到平王当政后入仕作了沈县县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一位能够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人才。鄢将师,据说是楚国鄢地(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有名的智者,他曾经帮助鄢地的百姓治理过水患,然而他同时又是一个与费无忌不相上下的钻营小人。二人同时被费无忌举荐,后来一个做了楚国左司马(官名,司马的副手),另一个则做了右领(官名,领军之官,相当于高级指挥员)同样得到了平王的重用,但是由于二人的处世态度不同,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渐行渐远直至视若仇敌。世间的人事总是不可预料得令人捉摸不透,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好恶,此时谁能料想费无忌与鄢将师最终将会死于沈尹戍之手。但是现在的费无忌可谓是登峰造极,由于他屡立新功,被平王委以莫敖之职(莫敖,官名,莫,大也,敖,为獒,有猛犬之意,原为楚国最高官职,有自由参与国政与军事的资格,与令尹处于同等地位。后来由于莫敖时常废置,地位逐渐降低,遂列于令尹之后),距离令尹仅有一步之遥。
季夏,出于上次晋军威胁楚国边境的考虑,费无忌再次向平王进谏说:“王上,臣下以为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它靠近中原诸国,而我们楚国地域偏远,只靠兴兵征讨不仅劳民伤财,还无法同晋国进行对抗。”
平王也觉得费无忌此话有理,在当时楚国仅凭武力已无法有效地控制住中原诸国,于是他对费无忌说:“那么,爱卿觉得,寡人应该怎么做?”
费无忌回答道:“臣下以为,在我国北部边陲有一重镇名叫城父,我们不妨将城父扩建为大的城邑,再把太子安置到那里,并让他昭布王上的仁德与武威,以谋求中原诸国对楚国的尊奉。而王上您则可以继续坐镇郢都,经营南方诸国,这样一来楚国便可以雄霸天下。”
平王听后很高兴,他觉得如若将费无忌的办法实施,必然对复兴楚国的霸业很奏效,于是他说:“费爱卿能够为寡人想出如此绝妙的计策,实乃社稷之福,寡人之福,你不愧是臣子的表率,至于你的想法寡人会做考虑。”已具备多年执政经验的平王,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即刻作出表态,即便是他已经认同了费无忌的想法。但这一次费无忌又从平王的夸赞中悟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费无忌继续说:“多谢王上夸奖,但至于臣子表率,臣下真的是受用不起。”
“唉,怎么个受用不起,爱卿何必过谦,你公忠体国寡人全都看在眼里。”
“谢王上。不过臣下本人志大才疏,谋事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关于刚才向您提出的建议,好是好,可是就怕……”费无忌咧嘴一笑,故意拉长了语气。
“就怕什么?”平王皱了皱眉。
“臣下是说,就怕委屈了太子。”
“哎,这个不成问题,太子既然行过冠礼,就已经成年,理应为国事操劳分忧。再说寡人既然要将他安置在城父,必会先将城父翻修扩建,到时候再给他修一座豪华的宫殿,怎么能说是委屈了他,依寡人看,这对于他来说倒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平王一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看来派太子建去城父守边已成定局。
其实这是费无忌费尽心机想出的一个狠招,出于平日对太子建的怨恨,以及自身做过的丑事,一心想要泄愤的费无忌害怕太子建顺利登基后会对己不利,早已下定了将他谋害的决心。但是当他看到太子建整日出入殿堂在平王身边参与国事,又有贤臣伍奢的辅佐,便觉得诡计不好得逞,于是他便想到先将太子建从平王身边远远支开,外放到城父,然后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害。而平王根本上也是出于霸占孟嬴之事的考虑,害怕一天天长大的太子建最终会与己翻脸,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也为了能与孟嬴多享受几天太平日子,心里面也就认同了费无忌的想法。至于有效控制中原诸国,复兴强楚霸业,到了最后恐怕真的成为了别有用心的君臣二人,嘴上的一番说辞。
“臣下愚见,还是王上说的对,不过臣下还是觉得应该将此事公之于世,听一听臣僚们的意见。”狡猾的费无忌最终还是想将责任推卸给平王。
“好吧,明天早朝寡人便会宣布此事,到时候让大家议一议也好。”平王的回答正中费无忌下怀。
当天夜里,费无忌又来到右尹府拜访囊瓦。自从被平王提升为莫敖之后,他就很少再来这个地方。囊瓦闻之费无忌前来,马上命人预备酒宴歌舞,并亲自出府迎接。二人谈笑入府后,入座之后继续谈天说地。
“费大人果然出类拔萃,当初我就看好你,看你到王上身边服侍还不出三年,就已经被王上委以莫敖的重任。”囊瓦说道。
“令尹大人见笑了,我也只是一时走运罢了。再说当初要不是您的帮忙,我费无忌哪里会有今天。”费无忌谦虚地讲。
“哈哈,我帮的那点小忙算得了什么?还是费大人你非同凡响。”
“非同凡响倒是不敢当的,只不过是懂得按照王上的心意去做事而已。”
“费大人说的对,我们做臣子的就得一切听从王上的安排。”囊瓦一边说着,一边向费无忌敬酒。
费无忌喝完酒,继续对囊瓦说:“说道听从王上的安排,眼下就有一桩。”
囊瓦听到此话立刻停止了嬉笑:“不知费大人要说的是哪一桩?”
“嘿嘿,王上有意派太子前往城父守边。”费无忌小声说道。
囊瓦听完豁然开朗“嗷,原来是这样。哎呀,王上果然高见,这样一来北边必会无患,我等也可高枕无忧了。”在楚国没有人比囊瓦更了解城父的重要性了,因为城父就是当年囊瓦的父亲率军灭掉陈国后夺来的。
“这回您明白了吧?”费无忌说。
“明白了,明白了,多谢费大人提醒,来我再敬你一杯。”囊瓦不禁也要对费无忌露出谄媚之色。
第二天议政时,平王首先就提出派太子镇守城父的想法,并特别强调这是费无忌的建议,费无忌也再次领略到了平王的阴险狡诈,不过他并不怕,因为他与太子建之间的不和在楚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因为昨日费无忌已经做好了铺垫,所以关于派太子建守边一事,得到了朝中几位重臣的一致认同。至于一心为国家社稷着想的伍奢,也不觉得派太子建前去镇守城父合情合理,随即也在殿堂上表了态。
“臣下觉得,能够让太子去城父历练一下也是好事。”伍奢说。
伍奢能够如此爽快的答应此事,实在是出乎费无忌的意料。“伍奢呀伍奢,看来你还真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这回太子建死定了。”费无忌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窃喜道。
平王接着说:“既然太傅也首肯了,那么建儿你怎么想?”
“儿臣也觉得能够为父王镇守北疆是件好事,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北边安定,还可以布国威于中原,对国家社稷大有利。父王请放心,如若儿臣到了城父,必将兢兢业业苦心经营,绝不会有负众望。”太子建慷慨激昂地讲道。
“好,建儿果真有志气,寡人倍感欣慰。那么从今以后,楚国北边的事情就全都交给你了。”平王夸赞道。
“谢父王,儿臣必当殚精竭虑。只不过儿臣还有个请求。”
“什么请求?”
“儿臣请求父王,让太傅大人与儿臣一同前往。”
“这个……”平王显然有些犹豫,他并不想伍奢继续留在太子建身边,因为他认为伍奢是太子建身后的主心骨,如果让他们继续在一起,太子建会越来越有主见,但是此时又不便说出口。于此同时费无忌心里也是这样想,千算万算怎么就没想到太子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时之间费无忌有些措手不及,但无论如何也要趁此机会斩断太子建的臂膀他觉得。
正当朝局陷入两难境地,左尹郤宛的发言打破了僵局,他说:“太子希望让太傅大人一同前往,也未尝不可,但是太傅大人同时兼任连尹之职,他走之后请问王上何人可担此重任?”郤宛的话在此时说出等同于废话,他既没有否定让伍奢与太子建一同前往城父,又没有肯定不让伍奢随行,只是出于公中考虑,说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郤宛果然如史书所讲“直而和”。
但是既然郤宛已经提出,平王还是要应和一下的,于是他说:“连尹之职,掌管百姓编户,是税赋徭役的源泉,如此重任,除了太傅恐怕当今朝堂之上,无人能用吧?”
“是呀,这几年伍奢大人担任连尹,楚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赋税和徭役上的问题,我斗胆问一下诸位臣僚,谁可担当此任?”费无忌迎合道。
“臣可担当此任。”一声响亮的回答,没有能够震破楚国朝堂,但却震颤了平王与费无忌的心,原来讲出此话的正是刚刚被费无忌举荐的沈尹戍,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他来了个毛遂自荐。“臣下能够担当此任”沈尹戍又强调了一遍,此时此刻朝堂上下的君臣,都已是目瞪口呆,其他的臣僚们都在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这小子可真够冒失的,不会是想升官想疯了,王上明摆着是不想让伍奢随行,他真的看不出来?没错,初登朝堂还不懂得貌颜辨色的沈尹戍,真的就是猜不透平王的心思,这倒是对了伍奢的脾气。
“王上,臣下也觉得沈大人可堪重任,不妨就将臣的连尹职位让与他。”伍奢讲道。
已经被沈尹戍一句话震晕的平王,突然之间又醒过神来,他还是不想让伍奢与太子建同往城父,于是他又想到另一个挽留伍奢的办法,他对伍奢说:“那么,你将失去连尹之职,只剩下太傅的头衔,只能算是太子府中的幕僚,你是否情愿那?”
精明的平王想到用官阶来威胁伍奢,但是伍奢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于是他回答说:“谢王上关心,但是臣下情愿,只要沈大人能够做好连尹,为社稷和王上分忧,臣下便别无他求。”说完,伍奢又转向沈尹戍对他说:“沈大人你能否确保担任连尹之后尽心用事?”
“能,出任连尹之职是我多年的梦想,我一定会鞠躬尽瘁,确保万无一失。”沈尹戍诚恳的回答说。
事到如此,平王也只好顺水推舟卖个人情,他一面苦笑,一面对群臣说道:“今天,能够目睹建儿和两位臣子的全权报国热忱,寡人实感宽慰。相信寡人之国有了他们的辅佐,必会富国强兵,霸业中兴。那么太傅就劳烦你与太子一同前往城父,沈尹戍从今日起你就担任楚国的连尹吧。”
“王上英明,天佑楚国。”群臣异口同声的恭维道。
此时楚国君臣算是皆大欢喜了,恐怕只有费无忌的心里不是滋味:“我在与一群什么人为伍?他们怎么就不懂王上的心思?坏了我的好事。沈尹戍那个没脑子的,还真是尽忠报国呀。”世上的事情本来就充满了偶然性,无论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严密的安排,都将存有变数。平王纳子之妻是这样,太子建镇守城父也是这样,因为参与其中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按自己的思维逻辑做事。
城父又名夷邑,位于今天河南省毫州市东南。它南依漳河,北偎涡水,临近郑国、陈国,周都洛邑和晋国南部,水路交通便利,是中原上的战略要冲。春秋时期,这里盛产小麦和大豆,也是庄王封给伍举的采邑。
太子建同伍奢父子于当年九月起程。早在一个半月之前,平王又任命司马奋扬为城父司马,主管地方军务,他即刻便率领军队和一班工匠前往城父驻防扩建。
半个月后,太子建一行到达城父城郊,此时城父新城已初具规模,伍子胥远远的望见了城楼上飘扬的旌旗。但是他们没有急着入城,而是陪同伍奢前去看望好友申无宇。
申无宇本是灵王近臣,早在灵王册封幼弟弃疾做陈蔡公时,他就曾向灵王进谏说:“树枝大了一定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摆动,这事王上您知道的。依臣看,公子弃疾为人狡诈,又很有本事,如果现在让他掌管了陈蔡故地,他日后必会做强,终将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但是灵王不听劝说,反而斥责道:“你不要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公子弃疾是寡人的幼弟,对寡人忠心耿耿,怎么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再说了郢都有如此高大的城墙,谁能威胁到寡人?”
申无宇见灵王冥顽不灵,只好无奈的说:“臣下只是觉得您应该有所戒备才好,并无离间之意。”
后来灵王动用全国之力营造章华宫,有个盗贼为躲避追捕闯入那里,申无宇就带人进宫将他捉拿处死。灵王觉得申无宇触犯了自己的威严怪罪下来,申无宇却争辩说,这是依法办事,怕有人说灵王藏匿罪犯才这样做的,于是灵王只好作罢。
最后,公子弃疾果然如申无宇所言,终成尾大不掉之势,篡权夺位作了平王。
伍奢等人来到申无宇的庄园,首先看到在屋舍前耸立着三座两米高的大坟。进入府邸后,申无宇让太子建坐于上座,然后率一家老小进行拜见,之后宾主一同入座互为问候。
期间,太子建问起府前三座大坟之事,申无宇一时遮遮掩掩不肯回答,直到伍奢出面告知他太子面前无须顾忌,申无宇才肯讲出实情。
原来灵王自缢后,申无宇念及他的恩惠,曾派儿子申亥找到灵王的尸首带回家来安葬。安葬前申亥又命两位貌美如花的女儿自杀陪葬,二女虽然心有不甘,但不敢违抗父命,就做了灵王的随葬品。后来申亥就将他们三个埋在府前,并修砌起两米高的大坟,以示祭奠。
听罢此事,在座宾客对申亥的义举为之动容,席间只有二女的母亲已是泣不成声。
“没想到在这荒僻边城,还有如此忠义之壮举,我太子建向你们申氏一门表示敬意。”说罢太子建低下头来,向申无宇再次行礼。
“太子,这可使不得呀。”申无宇赶忙向太子建跪拜还礼。
然而此时伍子胥却对申亥之举嗤之以鼻,“灵王愚钝无知,残暴昏聩,死得罪有应得,你申亥为何自己不去殉葬,反而要加害两个女儿?”他这样想。也许此次拜会,只有一件事情能够令伍子胥感到高兴,那便是他见到了自己幼年时的伙伴,申亥的侄儿申包胥。自伍举受封此地,伍氏家族便全都迁移了过来,伍子胥与伍尚都是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有诸多早年时的好友玩伴。
太子建一行拜别申无宇时已接近黄昏,等到他们进入城父,司马奋扬正率领地方官员列队迎接。此时为太子建修建的宫殿还未完工,太子建与伍奢父子只好暂且鄙住在城父官署。看着官署里简陋的房舍布置与远处秋山上徐徐下落的残阳,太子建的内心难免感到了一些惆怅。倒是伍子胥显得十分亢奋,刚刚安置好父亲他就骑上一匹黑马,快马加鞭的赶往位于城父西边的家,因为那里有妻子贾氏的温存和两个幼子天真的、期待着的眼神。
求大家支持,我自认为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