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她还那样吗?”离开了关爷台,壮壮挑柴疾走,他不想再跟那些人没盐没油地搭拉,心里却沉甸甸的。葛棉吆喝黑狗的声音,他听着熟悉却又陌生,十几年前,在山口镇上中学的时候,他没少听她的对他亲热对他嗔怪的声音,那时候,就象是好听的歌声,可是,一场阴差阳错的遭际,使这种声音远离了他!后来,她嫁了人,有了孩子,他虽然想听她的声音可又害怕听到她的声音,再后来,听说她的男人死了,他就更揪心地难受——她一个弱女人,上有老下有小,老的老不中用,小的小不中用,日子会该会多艰难啊!
壮壮就这样走一路想一路,尽管想得心疼,可还是揪不断放不下。
壮壮挑柴来到山口街柴市北头的河堤上,脚步放慢了——他心里两个壮壮在吵架:
一个壮壮说:“日他妈,几挑柴换了个别人戳脊梁骨,我壮壮五尺高的汉子,算个啥人哩!”
一个壮壮说:“表哥是公家人,一年四季收着不怕龙王爷变脸的庄稼,月月几百块钱的票子,表嫂子是街面上的人,人家好毬稀罕你那一挑柴!”
一个壮壮说:“公家人才小气哩,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再说,现在都烧煤,块煤、蜂窝煤啥没有?他咋不买煤烧哩?不稀罕?咋不掏钱到柴市上买哩?柴市上啥柴没有?金柴也有哩!”
一个壮壮说:“壮壮是他表兄弟,就差嗍一个奶头了,壮壮住山里,烧他一把柴禾,那也是应份的。”
一个壮壮说:“应份个屁,应份壮壮不应份他!恁亲,咋不给壮壮个仨核桃俩枣儿花花哩?我看那是把壮壮当冤大头捉哩!”
一个壮壮说:“捉谁谁喜愿,周瑜打黄盖,和你屁相干!”
一个壮壮说:“算了,生那么大的气干啥,一担柴,不过是一把力气,亲戚还是好亲戚,别什么话都听别人的,有的话是在搊死人上树哩!”
一个壮壮说:“五尺高的汉子,不长一点儿志气,还不如把头装到裤裆里!”
一个壮壮说:“马瘦毛长,人穷可不能志短,等到山里人也富裕了,咱就不卖柴了。不卖了,也就不给表哥送柴了,他也是个男子汉,表嫂子还是国家职工,大概不会生气吧!”
心里那两个壮壮不说话了,挑着柴担的壮壮眼直了,舌头硬了,出气儿也粗了,他骂自己:“泥人还有个土性儿哩,你壮壮算个啥?去毬哩,今儿这挑柴就是白扔了也不送了!”
壮壮跟自己生了气,撩开大步,直奔柴市。
刚放下柴担,立时就围上来了一群人。人们看着柴,也看着壮壮,眼直了,舌头硬了,牛腰也似的两捆柴,也是人挑的吗?
柴过了秤,经纪扯开了亮亮的嗓门:“响干柴,二百五,九分五,谁要?”
“二百五,天!”大家围着壮壮看古景:五尺四五的个头,膀宽腰窄,一架好坯子,可惜没有上满膘!一盘大脸,两只眼窝深陷着,只显得颧骨高。
可是,看着还不是干看着?谁也要不起这担柴,二十几块钱买担烧锅柴,谁也舍不得出这股血水!于是有人说只买一头,跟壮壮商量,壮壮眼乜斜着:“扣屁股嗍指头,见过这样买柴的吗?”他心里这样想,虽然他暂时也是个穷人,可满脑子地瞧不起这些一分钱都要攥出水来的小市民,因此嘴里吐出的是一股枪药:“不卖!剩一头,我抱回去?”
围着的一群人被壮壮噎得难受,一时纷纷嘀咕着:
“二百五!”
“石头蛋子”
“别折匏杆的东西!”
一会儿,买不起这担柴的一些人走了,想买又不愿意掏价钱的人仍围着,但毕竟不多了。这时候,人群里挤进来了一个老婆婆,她裤子、衫子一身时兴,头发梳得光光的,绾着一个圆髻,在脑后勺凸着,一条碎花裤子显出了她的不同于一般老年人的城镇小市民的时髦和潮流,一双小脚,尖溜溜的,顶多不过四寸长——好一个干净利落的老婆婆!
壮壮心里一咯噔,把头扭向了一边,他不想认识她,但愿她也别认识他。
那婆婆挤到壮壮跟前,抬着头看壮壮,说:“我买这挑柴,帮帮忙,给送到家,中不中?”
“中。”壮壮虽不情愿,还是答应了。他弯下腰,双手捧起这担柴,轻轻地放在肩头,故意问道:“往哪儿送?”脸如寒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河街,孙大夫药店对门”。
“那你慢慢走,我先头里走了”。壮壮说罢,沉稳起步。于是,柴担颤悠,咯吱声起,清脆如歌。
壮壮走进河街街口,猛然眼前一闪,孙大夫对门的那家他曾经熟悉的门口,走出了一个人,那人似是表哥。虽只看到了背影,但壮壮一阵脸红:让表哥碰上,可咋说哩!他放慢了脚步,那背影也越去越远。
一会儿,老婆婆走来了,她指指前面:“就那个门儿”。
壮壮放下了担子,拔掉了扁担。胡同窄,过不去柴担,只能一捆一捆地往里面扛。
他把柴捆放在厨房门口靠墙的地方码好,把收拾好了的拘绳套在扁担头上,站在院子里,等着老婆婆开钱。
那老婆婆问:“家是哪儿的?”
“柿树沟的”。
“小伙儿贵姓?”
“姓程,叫壮壮”。
不知为什么,此时,老婆婆似乎想起了什么,脸瞬间寒了一下,倏然又笑了:“不坐会儿蜷蜷腿了?”
“不了。路远,赶会儿集就回”。
“那你进屋去,我闺女在南间,她给你开钱”。
壮壮把扁担靠在柴捆旁,走进了堂屋。他一阵慌乱,手脚都没处放了,他不想见她的闺女!但转念又一想,我卖柴,她给钱,短谁啥理了?心一通,气儿也壮了,他掀开门帘,抬脚就要往里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头懵成了箩头那样大——靠山墙的一张床上,胡椒眼的帐子低垂,一个一丝不挂的女人,白漂鱼儿似地躺在床上!
壮壮眼睛都气黑了,没魂了,他转身拔步出屋,拿上扁担、拘绳,歪歪晃晃,疾步逃出了这个又一次给了他难堪的院子……
从小院里出来的那人就是壮壮的表哥,他叫张顺红,是山口镇农村信用社的主任,农村人称之为张信贷。
张信贷刚在女人身上出了一身汗,心里美气,滋润,不想现在就回家去,他要游游晃晃舒坦舒坦哩,遂腆着象扣了一口大锅一样的肚子,背着双手,信步河街。
他张嘴吐酒气,信口哼梆子,好不踌躇满志。宛西人说的梆子有两个剧种,一是河南豫剧,二是这个山县全国唯一的地方稀有剧种宛梆。山县的人绝大多数人不会唱河南豫剧,可是对宛梆却情有独钟,因此大人娃子都会哼上两句,张信贷哼的就是它。他哼,是因为他心里喜欢。欢喜仿佛和他如影随形,一出门,见到的尽是笑脸,听到的尽是亲亲热热的唱曲儿一样的话语,心头滋润极了。
河街,顾名思义,是临河的一条街。这条街道,有了岁月了。听老辈人讲,老社会,河街是出了名的,南来北往的商人,只要是做药材生意的,没有不知道这个山口镇的,山口镇也是靠河街打出招牌的。这条街上,十几家当铺,十几家客店,十几家生药铺子,十几家饭馆,还有几家烟馆、几处窑子,一色的青砖灰瓦粉墙油漆楼门门面房,一片海青,如一条青龙拖在河东岸。街在河边长,河在街外流,河街上的银子,也流成了河。
街上富人多,为富不仁的人也多,据说有一年,河西秦家砦的烟馆,收了平湖县黄堰镇一个老汉的一碗大烟土,连碗带土一斤二两,倒了烟土,去皮时,那碗却重一斤三两!这样明欺负人,老汉受不了,站在烟馆门口破口大骂,结果被秦家的下人打了个半死!
人作孽,天不容。有一年六月六这天,正晌午头,天热得象下了火,人往河水里跑,狗往阴凉处躲,老母鸡钻在窝里不敢出来,河街上,空空荡荡的,没有了一个人影儿,象一条死长虫一样地拖在那儿。
正当这时候,河街上走来了一个和尚,他肩上搭了一条褡裢,里面装着火烧馍。火烧馍是山口镇的一种出了名的小吃饼子,发面,用木炭炉子烘烤,皮焦里软,香酥爽口,味美而耐饥。这和尚一边在街上转悠,一边不停地喊着:“卖火烧,火烧卖,前头火烧大,后边大火烧!”他在街上溜达了两个来回,可是没有一个人理他:虽说山口镇的火烧是出了名的,香,酥,冷水也能泡开。可是天热得嗓簧眼儿里生火冒烟的,谁还稀罕吃东西!谁知那天晚上,不知哪家的铺子失了火。河街上,房子连房子,铺子挨铺子,一家失火,百家遭殃,火烧红了天,也烧迷了人,河街上人疯了,啥东西也不要了,净往街西边的河里跑。大火烧了一夜,整个河街被烧成了一堆瓦砾。
河街又是一条水龙,临着河,能烧死它?一年后,又是一条繁华大街!还听说,这河街,十年两头烧,只要生意红过了头,总要着场火。可任是再烧,河街总在,而且,越烧,生意就越红火。于是,人又说河街是一条火龙。这几年,河街更漂亮了,一条南北大街,一色的红砖三层小楼,房屋结构一样,钢窗钢门朱红琉璃瓦屋顶,门面一样,一色的大招牌,各家的生意都红火。可是整个一条街,没有一家的生意是国营的。于是,河街的名声更响了,人们干脆在河街上竖起了一座十几丈高的雕塑:一个黑色大理石的底座上,一匹铜奔马奋蹄扬鬃,欲腾空而去。碑身上,“宛西第一名镇”的镏金大字,熠熠生辉。
“河街是块风水宝地呀!”张信贷在心里感叹着,可嘴上却骂恨连声:“日他妈,才几年光景,河街上楼房就连成了片,一家比一家阔,一个比一个烧!”
骂归骂,可他喜欢往这儿转悠。一街两厢,住着他的大儿大女哩!“不是老子一把一把地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你们能盖楼房开商店、旅馆、酒家,挣钱发财?毬!他走一条街,骂一条街,也欢喜了一条街,心里美得跟熨斗烫的一样。
张信贷也跟人们热热和和嘻嘻哈哈了一条街。他这个店看看,那个店里钻钻,喜欢的衣服穿一下,中意的东西拿一件,可心的美酒喝一口,新牌的香烟点一支,看到对眼的大闺女小媳妇,他都敢在嬉笑怒骂半真半假中摸奶头拧屁股,甚至在裤裆里抓一把。他怕谁哩?谁也不用怕!只要他愿意,无论谁他都敢喜欢,似乎别人也都喜欢他。他骂了谁,谁也不敢寒寒脸,倒倒眼睫毛,还得给他一个笑脸;他摸了谁,谁也不敢咧咧嘴,嘴上还得甜欢他——“张哥,看你!”谁不求他哩!
一条街走过来了,他手里拎着两瓶“五粮液”。胳肢窝里夹着两条“芙蓉王”,但都是“买”来的,只是没有给现钱,先欠着,等想起来了再给。他是有身份的人,湿了毛羽小了虫蚁的事,他会干吗?但他心里还是不满足:“日他妈,这河街也太短了,还没有转美就到头了!”虽然这般不惬意,但总不能回过头去,再溜达一个来回吧?他,得回家了。
正走着,不经意间,一个叫“春红小卖部”的小铺子门口,一个女人肥肥的屁股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好家伙,五升斗子一样!他心里咯噔一下,咽了一口唾沫,但想想自己刚才才出了一通力,两条腿还稀软,实在没有精神,就心里说:“改日吧,饭菜就是再好,肚子可是自己的,撑着了也活受罪,还是回家去吧!”
他的家在河街东边的荷塘旁,一座上三下四的二层小楼,加上院子,占了亩把地。宅基地是这个镇里村庄的村长给他批的,虽然这个村的地皮越来越贵,时下一平米涨到了二百多块,可他的地皮一人钱也没花,他们也有用他的时候呀!他没有粉刷外壁,驴屎疙瘩外面光的事他不干。房屋四不居邻,一面临塘,三面菜地环围,又宽敞,又有风景,但房屋的外观,在这个镇上,也够寒酸的了——他不是个憨人,富是林中刺,日子是自己的,惹人气,扎人眼干啥!
进了门,迎面碰上了他的婆娘的黑脸:“又上哪儿找小妈去了?”
张信贷看见婆娘这副样子,心里骂道:“日你娘,就你那猪都不啃的烂南瓜样儿,还不把人恶心死!找谁,要能给你说,我还找她干毬哩!”但脸上却是一副笑模样:“就是有贼心,咱也没有那个贼胆。饭好了?”
“好屁!也不知为啥,壮壮今儿没有来。”
“没来?他能到哪儿?算了,吃饭,吃饭,可能他今儿没下山。”
“月月逢五,壮壮总是日不错影儿的。”
“人家就不会有个事儿?”
“他一个人,一人吃饱,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小板凳,能会有个啥事儿?”
张信贷也纳闷了:是呀,他能有个啥事儿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壮壮就这样走一路想一路,尽管想得心疼,可还是揪不断放不下。
壮壮挑柴来到山口街柴市北头的河堤上,脚步放慢了——他心里两个壮壮在吵架:
一个壮壮说:“日他妈,几挑柴换了个别人戳脊梁骨,我壮壮五尺高的汉子,算个啥人哩!”
一个壮壮说:“表哥是公家人,一年四季收着不怕龙王爷变脸的庄稼,月月几百块钱的票子,表嫂子是街面上的人,人家好毬稀罕你那一挑柴!”
一个壮壮说:“公家人才小气哩,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再说,现在都烧煤,块煤、蜂窝煤啥没有?他咋不买煤烧哩?不稀罕?咋不掏钱到柴市上买哩?柴市上啥柴没有?金柴也有哩!”
一个壮壮说:“壮壮是他表兄弟,就差嗍一个奶头了,壮壮住山里,烧他一把柴禾,那也是应份的。”
一个壮壮说:“应份个屁,应份壮壮不应份他!恁亲,咋不给壮壮个仨核桃俩枣儿花花哩?我看那是把壮壮当冤大头捉哩!”
一个壮壮说:“捉谁谁喜愿,周瑜打黄盖,和你屁相干!”
一个壮壮说:“算了,生那么大的气干啥,一担柴,不过是一把力气,亲戚还是好亲戚,别什么话都听别人的,有的话是在搊死人上树哩!”
一个壮壮说:“五尺高的汉子,不长一点儿志气,还不如把头装到裤裆里!”
一个壮壮说:“马瘦毛长,人穷可不能志短,等到山里人也富裕了,咱就不卖柴了。不卖了,也就不给表哥送柴了,他也是个男子汉,表嫂子还是国家职工,大概不会生气吧!”
心里那两个壮壮不说话了,挑着柴担的壮壮眼直了,舌头硬了,出气儿也粗了,他骂自己:“泥人还有个土性儿哩,你壮壮算个啥?去毬哩,今儿这挑柴就是白扔了也不送了!”
壮壮跟自己生了气,撩开大步,直奔柴市。
刚放下柴担,立时就围上来了一群人。人们看着柴,也看着壮壮,眼直了,舌头硬了,牛腰也似的两捆柴,也是人挑的吗?
柴过了秤,经纪扯开了亮亮的嗓门:“响干柴,二百五,九分五,谁要?”
“二百五,天!”大家围着壮壮看古景:五尺四五的个头,膀宽腰窄,一架好坯子,可惜没有上满膘!一盘大脸,两只眼窝深陷着,只显得颧骨高。
可是,看着还不是干看着?谁也要不起这担柴,二十几块钱买担烧锅柴,谁也舍不得出这股血水!于是有人说只买一头,跟壮壮商量,壮壮眼乜斜着:“扣屁股嗍指头,见过这样买柴的吗?”他心里这样想,虽然他暂时也是个穷人,可满脑子地瞧不起这些一分钱都要攥出水来的小市民,因此嘴里吐出的是一股枪药:“不卖!剩一头,我抱回去?”
围着的一群人被壮壮噎得难受,一时纷纷嘀咕着:
“二百五!”
“石头蛋子”
“别折匏杆的东西!”
一会儿,买不起这担柴的一些人走了,想买又不愿意掏价钱的人仍围着,但毕竟不多了。这时候,人群里挤进来了一个老婆婆,她裤子、衫子一身时兴,头发梳得光光的,绾着一个圆髻,在脑后勺凸着,一条碎花裤子显出了她的不同于一般老年人的城镇小市民的时髦和潮流,一双小脚,尖溜溜的,顶多不过四寸长——好一个干净利落的老婆婆!
壮壮心里一咯噔,把头扭向了一边,他不想认识她,但愿她也别认识他。
那婆婆挤到壮壮跟前,抬着头看壮壮,说:“我买这挑柴,帮帮忙,给送到家,中不中?”
“中。”壮壮虽不情愿,还是答应了。他弯下腰,双手捧起这担柴,轻轻地放在肩头,故意问道:“往哪儿送?”脸如寒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河街,孙大夫药店对门”。
“那你慢慢走,我先头里走了”。壮壮说罢,沉稳起步。于是,柴担颤悠,咯吱声起,清脆如歌。
壮壮走进河街街口,猛然眼前一闪,孙大夫对门的那家他曾经熟悉的门口,走出了一个人,那人似是表哥。虽只看到了背影,但壮壮一阵脸红:让表哥碰上,可咋说哩!他放慢了脚步,那背影也越去越远。
一会儿,老婆婆走来了,她指指前面:“就那个门儿”。
壮壮放下了担子,拔掉了扁担。胡同窄,过不去柴担,只能一捆一捆地往里面扛。
他把柴捆放在厨房门口靠墙的地方码好,把收拾好了的拘绳套在扁担头上,站在院子里,等着老婆婆开钱。
那老婆婆问:“家是哪儿的?”
“柿树沟的”。
“小伙儿贵姓?”
“姓程,叫壮壮”。
不知为什么,此时,老婆婆似乎想起了什么,脸瞬间寒了一下,倏然又笑了:“不坐会儿蜷蜷腿了?”
“不了。路远,赶会儿集就回”。
“那你进屋去,我闺女在南间,她给你开钱”。
壮壮把扁担靠在柴捆旁,走进了堂屋。他一阵慌乱,手脚都没处放了,他不想见她的闺女!但转念又一想,我卖柴,她给钱,短谁啥理了?心一通,气儿也壮了,他掀开门帘,抬脚就要往里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头懵成了箩头那样大——靠山墙的一张床上,胡椒眼的帐子低垂,一个一丝不挂的女人,白漂鱼儿似地躺在床上!
壮壮眼睛都气黑了,没魂了,他转身拔步出屋,拿上扁担、拘绳,歪歪晃晃,疾步逃出了这个又一次给了他难堪的院子……
从小院里出来的那人就是壮壮的表哥,他叫张顺红,是山口镇农村信用社的主任,农村人称之为张信贷。
张信贷刚在女人身上出了一身汗,心里美气,滋润,不想现在就回家去,他要游游晃晃舒坦舒坦哩,遂腆着象扣了一口大锅一样的肚子,背着双手,信步河街。
他张嘴吐酒气,信口哼梆子,好不踌躇满志。宛西人说的梆子有两个剧种,一是河南豫剧,二是这个山县全国唯一的地方稀有剧种宛梆。山县的人绝大多数人不会唱河南豫剧,可是对宛梆却情有独钟,因此大人娃子都会哼上两句,张信贷哼的就是它。他哼,是因为他心里喜欢。欢喜仿佛和他如影随形,一出门,见到的尽是笑脸,听到的尽是亲亲热热的唱曲儿一样的话语,心头滋润极了。
河街,顾名思义,是临河的一条街。这条街道,有了岁月了。听老辈人讲,老社会,河街是出了名的,南来北往的商人,只要是做药材生意的,没有不知道这个山口镇的,山口镇也是靠河街打出招牌的。这条街上,十几家当铺,十几家客店,十几家生药铺子,十几家饭馆,还有几家烟馆、几处窑子,一色的青砖灰瓦粉墙油漆楼门门面房,一片海青,如一条青龙拖在河东岸。街在河边长,河在街外流,河街上的银子,也流成了河。
街上富人多,为富不仁的人也多,据说有一年,河西秦家砦的烟馆,收了平湖县黄堰镇一个老汉的一碗大烟土,连碗带土一斤二两,倒了烟土,去皮时,那碗却重一斤三两!这样明欺负人,老汉受不了,站在烟馆门口破口大骂,结果被秦家的下人打了个半死!
人作孽,天不容。有一年六月六这天,正晌午头,天热得象下了火,人往河水里跑,狗往阴凉处躲,老母鸡钻在窝里不敢出来,河街上,空空荡荡的,没有了一个人影儿,象一条死长虫一样地拖在那儿。
正当这时候,河街上走来了一个和尚,他肩上搭了一条褡裢,里面装着火烧馍。火烧馍是山口镇的一种出了名的小吃饼子,发面,用木炭炉子烘烤,皮焦里软,香酥爽口,味美而耐饥。这和尚一边在街上转悠,一边不停地喊着:“卖火烧,火烧卖,前头火烧大,后边大火烧!”他在街上溜达了两个来回,可是没有一个人理他:虽说山口镇的火烧是出了名的,香,酥,冷水也能泡开。可是天热得嗓簧眼儿里生火冒烟的,谁还稀罕吃东西!谁知那天晚上,不知哪家的铺子失了火。河街上,房子连房子,铺子挨铺子,一家失火,百家遭殃,火烧红了天,也烧迷了人,河街上人疯了,啥东西也不要了,净往街西边的河里跑。大火烧了一夜,整个河街被烧成了一堆瓦砾。
河街又是一条水龙,临着河,能烧死它?一年后,又是一条繁华大街!还听说,这河街,十年两头烧,只要生意红过了头,总要着场火。可任是再烧,河街总在,而且,越烧,生意就越红火。于是,人又说河街是一条火龙。这几年,河街更漂亮了,一条南北大街,一色的红砖三层小楼,房屋结构一样,钢窗钢门朱红琉璃瓦屋顶,门面一样,一色的大招牌,各家的生意都红火。可是整个一条街,没有一家的生意是国营的。于是,河街的名声更响了,人们干脆在河街上竖起了一座十几丈高的雕塑:一个黑色大理石的底座上,一匹铜奔马奋蹄扬鬃,欲腾空而去。碑身上,“宛西第一名镇”的镏金大字,熠熠生辉。
“河街是块风水宝地呀!”张信贷在心里感叹着,可嘴上却骂恨连声:“日他妈,才几年光景,河街上楼房就连成了片,一家比一家阔,一个比一个烧!”
骂归骂,可他喜欢往这儿转悠。一街两厢,住着他的大儿大女哩!“不是老子一把一把地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你们能盖楼房开商店、旅馆、酒家,挣钱发财?毬!他走一条街,骂一条街,也欢喜了一条街,心里美得跟熨斗烫的一样。
张信贷也跟人们热热和和嘻嘻哈哈了一条街。他这个店看看,那个店里钻钻,喜欢的衣服穿一下,中意的东西拿一件,可心的美酒喝一口,新牌的香烟点一支,看到对眼的大闺女小媳妇,他都敢在嬉笑怒骂半真半假中摸奶头拧屁股,甚至在裤裆里抓一把。他怕谁哩?谁也不用怕!只要他愿意,无论谁他都敢喜欢,似乎别人也都喜欢他。他骂了谁,谁也不敢寒寒脸,倒倒眼睫毛,还得给他一个笑脸;他摸了谁,谁也不敢咧咧嘴,嘴上还得甜欢他——“张哥,看你!”谁不求他哩!
一条街走过来了,他手里拎着两瓶“五粮液”。胳肢窝里夹着两条“芙蓉王”,但都是“买”来的,只是没有给现钱,先欠着,等想起来了再给。他是有身份的人,湿了毛羽小了虫蚁的事,他会干吗?但他心里还是不满足:“日他妈,这河街也太短了,还没有转美就到头了!”虽然这般不惬意,但总不能回过头去,再溜达一个来回吧?他,得回家了。
正走着,不经意间,一个叫“春红小卖部”的小铺子门口,一个女人肥肥的屁股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好家伙,五升斗子一样!他心里咯噔一下,咽了一口唾沫,但想想自己刚才才出了一通力,两条腿还稀软,实在没有精神,就心里说:“改日吧,饭菜就是再好,肚子可是自己的,撑着了也活受罪,还是回家去吧!”
他的家在河街东边的荷塘旁,一座上三下四的二层小楼,加上院子,占了亩把地。宅基地是这个镇里村庄的村长给他批的,虽然这个村的地皮越来越贵,时下一平米涨到了二百多块,可他的地皮一人钱也没花,他们也有用他的时候呀!他没有粉刷外壁,驴屎疙瘩外面光的事他不干。房屋四不居邻,一面临塘,三面菜地环围,又宽敞,又有风景,但房屋的外观,在这个镇上,也够寒酸的了——他不是个憨人,富是林中刺,日子是自己的,惹人气,扎人眼干啥!
进了门,迎面碰上了他的婆娘的黑脸:“又上哪儿找小妈去了?”
张信贷看见婆娘这副样子,心里骂道:“日你娘,就你那猪都不啃的烂南瓜样儿,还不把人恶心死!找谁,要能给你说,我还找她干毬哩!”但脸上却是一副笑模样:“就是有贼心,咱也没有那个贼胆。饭好了?”
“好屁!也不知为啥,壮壮今儿没有来。”
“没来?他能到哪儿?算了,吃饭,吃饭,可能他今儿没下山。”
“月月逢五,壮壮总是日不错影儿的。”
“人家就不会有个事儿?”
“他一个人,一人吃饱,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小板凳,能会有个啥事儿?”
张信贷也纳闷了:是呀,他能有个啥事儿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