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崎岖的山道,仄仄曲曲,如一条细绳,攀山岩,绕河弯,没有头,也没有尾,几十里就一个样,扭曲着蛇一般的身子。到了这地方,猛然突出了一个山岩。这岩,外沿极不规则,狼牙锯齿,其上,则是一个半亩方圆的平台。台上,也有不甘寂寞的石,倔强地裸露着半截儿身子,虽然呲牙咧嘴,满脑门儿傲气,但因生在此处,也只好委屈地作了挑柴汉子歇脚时屁股下面的物儿。
平台靠山的地方,散乱地堆着一堆断砖残瓦,这是一座被毁弃的建筑残体。
一群挑柴的汉子,忽闪忽闪地颤动着柴担,气喘如牛地爬上了这岩,在平台上因石就势地放下柴担歇脚。这些年,山里虽然也有乡村公路通到山口街,且有了山口街通往柿树沟的班车,但公路顺河沟转着山走,比他们辈辈走惯了的小路要远七八里路。山里人家穷人多,卖一担柴禾、木炭或一点点中草药,本身就换不来几个钱,谁还舍得坐车呢?再说,自己没有手扶、小四轮之类的运输工具,雇车卖柴给人家出了运费只能捋一手空沫,那不成了笑话儿了?所以,这些卖柴的汉子们只能走小路出一身力气来换几个钱。这里是他们惯常的歇脚点,又刚刚爬了陡峭的石坡,就不能不歇歇脚喘口气儿了。
放下了柴担,人长长了,脊梁上的汗水流成了河,额头上下了雨。一会儿,又变矮了,坐在石头上,啃干粮,吸旱烟,或收拾脚上的草鞋。
一个身高五尺开外、身材魁梧、圆脸浓眉的汉子,把自己牛腰也似粗细的柴担,担在两块裸出地面半人高的石头上,顺手抽下脖子里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掏出自己拃把长的旱烟袋,坐在一块石头上抽起了烟。他叫程壮壮,是柿树沟的人,十六岁时父母双亡,是在乡亲们的帮扶下长大成人的。
人歇着,嘴可没歇着。他们深山里住着,山高石头多,多见树木少见人,一天到晚高坡上爬,石头上滚,磨破裤裆蹲 (cún) 酸腿,人困得夜里爬不上婆娘的肚子。日他妈的,山里人活得憋屈死了,出骡马力,受死囚罪,人不能快活,还不能图个嘴上穷快活?
一个人说:“不假人家说山里光棍儿下不得川,看看人家山口街上的女人,红白花儿一样,掐一指甲都流水儿,要是能搂住睡一回,死了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一个人说:“毬,多好,脱了裤子都一样,还不是髂巴那一巴掌骚肉?山里漂亮的女人也多的是!”
这话,立时就有人附和:“就是,深山出俊鸟哩!”
那被反驳的汉子生了气:“一样个毬!山里的女人们都屈死了,吃的啥?穿的啥?冬没冬夏没夏,身子包得严严的,腰身跟水桶一样。人家山口街上的大闺女小媳妇穿的是啥?一级风!”
“毬,啥一级风!前看是‘日本’,后看是‘尿素’,看着怪拽,不值两块!”
“管它是‘日本’还是‘尿素’,在当时,不是人还弄不来哩!不过,那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时兴的是绸缎、料子。那东西稀绡稀绡的,穿到身上,啥都能看见!”
“都能看见啥?”有人来了兴头,要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心口窝那两疙瘩,兔子一样地乱蹦,白面馍上点的那两个红枣儿,都能看得清请的!”
“还能看见啥?”山汉们仿佛郎猫闻见了腥荤,一个个心痒起来了,好象山口街上女子们那腰身、那屁股、那大白奶头,都在眼前晃着,只往人心里钻,蚰蜒似的乱鼓涌,痒丝丝,躁哄哄,使人好难受,又好滋润。
“还看见你嘴上那一圈毛!”
撵着屁股打破沙锅的汉子吃了亏,人们也过了瘾,“哈哈哈——”平台上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又有一个挑柴的汉子叹了一口气说:“山里是山里,街上是街上,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有钱,还不是想穿啥就穿啥?咱山里人穷,虽说也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也承包到户了,可是除了能混个肚子圆,弄点儿山货见几个小钱儿,一缴提留款就只剩下了个油盐钱,有的连个油盐还落不来呢,拿啥穿得漂漂亮亮光光堂堂,眼气还不是干眼气?”
有人感同身受,说:“就是,这话说到石头棱子上了。后山辫子沟王老大的独苗孙子生了病,烧得跟火炭儿一样,可是家里东墙旮旯打西墙旮旯没有一分钱给孩子治病,七邻八舍都穷,借又借不来,只好去给三奶奶这神仙趴下跪下磕头求香灰,孩子喝了一包就白瞪扯眼儿地过去了再没过来!”
有人听了气愤,说:“求神仙,从古到现如今,神仙还不都是些溜钩子舔肥屁股的货,只向富人不向穷人?我是没钱儿,就是有钱儿,我撕了扔了也不给神仙磕头烧香买供飨!”
“就是,神仙也都是些卖屁股货,我要是有俩钱儿给她她也给我叉开腿哩!”歇脚的汉子子们都激愤得口无遮拦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笑这恼这无奈这激愤,竟惹恼了挑柴汉子的壮壮。壮壮今年三十来岁,还是一条光棍儿,不是他不想结婚,也不是没有人给他提亲,更不是因为他有房有屋,眼光高条件好,挑得花了眼,高不成低不就。他有自己谁也不知道的心思:一是他也是个中学生,曾经在山口街上上过几年中学,也有过阿毛阿狗似的早恋,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都因种种原因成了人妇,至今想起来就心里难受;二是因为他的虽然不多的知识,却使他不甘于也不安于自己一个山里人的贫困,他总是想,如果一个人不能发家致富,改变自己贫困的处境,结了婚让老婆孩子跟自己受一辈子苦,那还不如不结婚!几年来山口街和平地农村的巨大变化,已经使得他焦躁不安了,因此,他常常用卖柴换来的钱买来了一本本关于农业科技和商品社会、商品信息的书,悄悄地学习着,准备适当的时候看准机会大干一场。不过,他是个有心胸的青年,不会屎没出来屁长流,眼下,还得趴着,说出来干不成别人笑话哩!他看不惯山里人的粗野低俗,更不愿听这伙人的满口污言秽语,生气地站起身,扒下一大片裤腰,掏出那硬梆梆的物儿,撅着,尿水箭一般地射出,又弯成一张弓,射向岩崖。他一边抖擞着那物儿,一边恨恨连声:“别骚了,人活得连茅棵子上的毛毛虫都不如,还骚个毬!光给嘴巴过瘾,中鸡巴用!”
壮壮的一声恨惊动了大家,人们才发现,壮壮的尿箭直射向一丛毛栗子棵子,一根嫩嫩的枝条上,两条毛毛虫,正在死皮赖脸地咬尾。
于是,壮壮又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
有人问:“虫咬屁股鸡压蛋,骡马漫群牛引草,干你毬事?你那老二硬成一杆枪干啥?想你表嫂子了?”
山里猴,引不得头,且是荤话,那腥味儿,却也使人美气,于是一个个来凑热闹。
“壮壮。隔几集给你表嫂子送挑柴火,她那窑也没叫你烧过一回?”
壮壮是个实诚人,也是山里个文明人,他知道跟这伙人说不到一块儿,他脾气大,但不能接腔,只能忍着:表嫂子对他那么好,回回集上,冬天热馍馍。夏天潲子面,吃得他不打饱嗝不让搁碗,能让人在嘴上糟蹋?虽然他也曾对表哥和表嫂的有些作派看不惯,此时他还是火了,一杀腰,挑起柴担,抬脚就走,把一块石头蛋子狠狠地踢下石崖:“关二爷有眼哩!”
壮壮一句话,吓了山汉们一跳。大家想起了这歇脚的地方,虽只有半亩方圆,却也是关二爷的一处宅院——关爷台。原先的三间庙房,已在文革中被一个叫牛蹄筋的青年人造反破了“四旧”,只留下了一堆断砖残瓦,但关二爷还住在人们心里,大家忘不了他,一改革开放,就有人用四块青砖,又偷偷地给他盖了一间陋室。
山汉们一时噤声,大家挑起柴担走了,只剩下关二爷和他“门口”的一堆纸灰。一阵山风吹过,纸灰飞扬,仿佛飞舞着一群黑蝴蝶。
山汉们只顾瞎着眼子说荤话,谁也没看见这台下的一股清流旁,有一个女人在洗衣服呢。
关爷台既是人们歇脚的那个突出的岩崖平台,也是平台下这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山村”的名字。小村之所以叫关爷台,大概是因为它位于关爷台脚下的缘故。其实,它一点儿也没有“台”的样子,倒象是一颗贴在关爷台崖下小山窝里的积翠凝绿的痣。它背靠关爷台,左右各是两条短胳膊似的小石山,房前是一脉清清的溪流,溪流潺潺,款款而过,四周是茂林修竹。许是绿太多了,把山、水、房都染绿了。
河叫青丝河,在青山一道沟哗哗奔流,源荆树垭,走青石片,过柿树沟,经青竹林,携青龙背,吻货郎坡,访杏树湾,婉婉款款,奔流不息。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汇集而成的,流淌在布满了不知被河水冲洗了多少年的鹅卵石上,只剩下了个清。她是娴静的,又是欢乐的。平缓处,你几乎看不见她在流动,仿佛是一片玉,倘遇见漫在水中的几块较大的石头,她马上会激起一簇簇碎玉飞琼,响起灿烂欢快的笑声。河在门前流过,距离房屋至多也不过百来步;但还有比这河更近的水,也不只是哪一辈祖先,从上游几百步远的地方,开了一条浅浅窄窄的水渠,河水就分出一股,宛宛款款地绕过屋前。渠水滋润了房前鸡肠也似的土地,使它变成了稻田,有四五亩大。这在山高土少、山石冒火生烟的深山肚里,也算是一块福地。一家人守着这块旱涝保收的稻田,日子却也过得滋润,是个小肉头户。
这家人姓石。也不知道为啥,从老辈人记事起,这地方就一户人家,至今还只是三口人的一户人家。老的五十多岁,叫石礼,是户主,早年丧妻,却也结实;儿媳妇葛棉,是青竹林村的闺女,丈夫死时,儿子还揣在肚子里,却没有改嫁,守着一个如今刚半岁的儿子。三个人三辈,虽然不愁吃不愁喝,日子却过得没一点儿活气。
独门独户,出门,不是石头就是树;进门,老公公一脸寒水;儿子只会哭,哭了,就塞给他个奶头。老的有老脾气,小的有小性子,只有她,既为人儿媳妇又为人母,不应有脾气!一到晚上,山谷空寂,夜风飒飒,在林梢上扯口哨,狼虫在河滩崖畔上扯开了脖子吼,只觉得身上一阵阵起鸡皮疙瘩。每逢这时候,她就嚼着公公的话:“棉,你该走啥路你就走啥路,爹不拦你”。可是,越嚼,越苦,泪水常常悄悄地洇湿了枕头。
她想她那个人,可那个人不会跟她说话,不会跟她笑,也不会跟她闹了——他躺在竹园旁边,坟头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他是不该死呀,不就是才为了那一把棉皮吗?
葛棉就这样,在门前的水渠上洗衣服,洗一把,想一阵,水面上飘起了一层层肥皂泡,有的,一会儿就破灭了,没有破的,被淙淙的流水带走了。
葛棉人俊样,一根青竹一样的身条儿,一张桃花一样的面容,两道细眉,一双杏眼,只是多了些哀愁,少了些笑意,不象以前那样清澈明亮了。一件蓝底碎白花的衫子,把浑身上下的丰满与曲线,箍得毕露。饱满的胸膛上,被奶水洇湿了两片,她知道,奶又惊了,遂撩起衣服,握住那肥硕的胀得人心里难受的奶头,使劲地挤压着,奶水象箭一般地射进一点儿也不知道忧愁、只知道欢唱的渠水里——眼泪,也又流了出来!
自打她守了寡,一道沟里的男人,不管是人不是人,就都心里痒起来了:来串门儿的人多了,一坐下就屁股沉得起不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不咸不淡的话,也不嫌舌头没味儿;路上,坡上,庄稼地头,见了她打招呼的人也多了,可眼睛却只往她的身上啃;关心她的媒婆子也踢破了门,一个个嘴上抹了蜂糖,一嘴能说二十四个圆枣!只有公公的脸,阴时多晴时少,话语金贵得象嘴里噙了冰凌,一袋一袋地闷着头吸烟,一声接一声地沉沉长叹。可葛棉是个有心胸的女子,她知道好多人只是喜欢她的身子,并不把她当作知心换命过日子的人!因此,她眼皮不夹那些人:遇不到个好人,她宁愿一辈子就这么过!青灯冷床苦艾一般的心,谁让她摊上了这么个命呢!
正想着,一阵脚步响,夹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她知道,后山挑柴到山口街上去卖的汉子们过来了。这是她的钟点,半早晨了,该做早饭了。她起了身,抹去两眼的泪水,眼也没抬,直朝厨房走去,心里对自己说:“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啥相干呢?”
锅里添上了水,灶膛里生着了火,火苗映红了葛棉的脸。关爷台上,骚猪狼狗们的一句句荤话,直往她的耳朵眼儿里钻!她心里骂着:“几百辈子没见过女人的东西,能把女人那巴掌大的一块骚肉啃啃吃了!”可耳朵却不听话,一个劲儿地扑捉着那一句句令人耳热心跳的骚话!
灶膛里没柴了,她逗了逗火,起身去房后抱柴。手一摸到柴捆,发现湿湿的,又看到墙上湿了一大片子,心里禁不住一阵滚热,骂道:“劲儿还不小!”骂罢了,抱起柴,刚要走,又站住了,耳朵里又传来一阵笑骂:
“壮壮这家伙,也不等等咱。”
“等你干啥?前头有大白馍馍寡妇‘嘴’,他急着去啃哩!”
“就壮壮那样,实诚得挑大粪不偷吃嘴,谁能让他啃?”
“这话可不敢说,憨人有憨福,武大郎还娶了个潘金莲哩,何况壮壮只是话语金贵,人家可还是在山口街上上过中学哩!”
“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听说人家壮壮上地干活还拿着书看。现在是人穷,马瘦毛长,可不一定人穷就志短,这人是不到时候,是龙先盘着,是虎先卧着,以后可说不定哩,可不敢一竹竿把人量到底!”
葛棉没抬头,他知道这杆人刚在关爷台上歇过脚,知道他们那些骚话说的是谁,脸一红,心里骂道:“一群疯了的狼猪子!”
下坡的汉子越说越骚,前头的壮壮却一声不吭,低着头,只管赶自己的路,咚咚咚!葛棉禁不住抬头瞟了一眼,心里一咯噔:“是他?多结实的家伙!”可是,倏然之间,脸红了,出气儿也粗了,但又不自主地唤着那只家养的大黑狗:“黑儿,你没长眼!”
一团黑影从葛棉身旁射出,直扑那一群挑柴的汉子。
挑柴的汉子们一阵惊恐,顿时哑了口,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就消失在山道拐弯处。只有黑儿还在不依不饶地吠着。
葛棉笑了:“还叫唤啥?给你弟儿们送行哩?!”
黑儿不叫了。这地方又恢复了平静,只有水渠里的水哗哗地流着,葛棉心里也似这淙淙的流水,荡起了一阵涟漪:“程壮壮,他……是个好人哩!他还那样?”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平台靠山的地方,散乱地堆着一堆断砖残瓦,这是一座被毁弃的建筑残体。
一群挑柴的汉子,忽闪忽闪地颤动着柴担,气喘如牛地爬上了这岩,在平台上因石就势地放下柴担歇脚。这些年,山里虽然也有乡村公路通到山口街,且有了山口街通往柿树沟的班车,但公路顺河沟转着山走,比他们辈辈走惯了的小路要远七八里路。山里人家穷人多,卖一担柴禾、木炭或一点点中草药,本身就换不来几个钱,谁还舍得坐车呢?再说,自己没有手扶、小四轮之类的运输工具,雇车卖柴给人家出了运费只能捋一手空沫,那不成了笑话儿了?所以,这些卖柴的汉子们只能走小路出一身力气来换几个钱。这里是他们惯常的歇脚点,又刚刚爬了陡峭的石坡,就不能不歇歇脚喘口气儿了。
放下了柴担,人长长了,脊梁上的汗水流成了河,额头上下了雨。一会儿,又变矮了,坐在石头上,啃干粮,吸旱烟,或收拾脚上的草鞋。
一个身高五尺开外、身材魁梧、圆脸浓眉的汉子,把自己牛腰也似粗细的柴担,担在两块裸出地面半人高的石头上,顺手抽下脖子里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掏出自己拃把长的旱烟袋,坐在一块石头上抽起了烟。他叫程壮壮,是柿树沟的人,十六岁时父母双亡,是在乡亲们的帮扶下长大成人的。
人歇着,嘴可没歇着。他们深山里住着,山高石头多,多见树木少见人,一天到晚高坡上爬,石头上滚,磨破裤裆蹲 (cún) 酸腿,人困得夜里爬不上婆娘的肚子。日他妈的,山里人活得憋屈死了,出骡马力,受死囚罪,人不能快活,还不能图个嘴上穷快活?
一个人说:“不假人家说山里光棍儿下不得川,看看人家山口街上的女人,红白花儿一样,掐一指甲都流水儿,要是能搂住睡一回,死了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一个人说:“毬,多好,脱了裤子都一样,还不是髂巴那一巴掌骚肉?山里漂亮的女人也多的是!”
这话,立时就有人附和:“就是,深山出俊鸟哩!”
那被反驳的汉子生了气:“一样个毬!山里的女人们都屈死了,吃的啥?穿的啥?冬没冬夏没夏,身子包得严严的,腰身跟水桶一样。人家山口街上的大闺女小媳妇穿的是啥?一级风!”
“毬,啥一级风!前看是‘日本’,后看是‘尿素’,看着怪拽,不值两块!”
“管它是‘日本’还是‘尿素’,在当时,不是人还弄不来哩!不过,那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时兴的是绸缎、料子。那东西稀绡稀绡的,穿到身上,啥都能看见!”
“都能看见啥?”有人来了兴头,要打破沙锅问(纹)到底。
“心口窝那两疙瘩,兔子一样地乱蹦,白面馍上点的那两个红枣儿,都能看得清请的!”
“还能看见啥?”山汉们仿佛郎猫闻见了腥荤,一个个心痒起来了,好象山口街上女子们那腰身、那屁股、那大白奶头,都在眼前晃着,只往人心里钻,蚰蜒似的乱鼓涌,痒丝丝,躁哄哄,使人好难受,又好滋润。
“还看见你嘴上那一圈毛!”
撵着屁股打破沙锅的汉子吃了亏,人们也过了瘾,“哈哈哈——”平台上爆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
又有一个挑柴的汉子叹了一口气说:“山里是山里,街上是街上,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有钱,还不是想穿啥就穿啥?咱山里人穷,虽说也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也承包到户了,可是除了能混个肚子圆,弄点儿山货见几个小钱儿,一缴提留款就只剩下了个油盐钱,有的连个油盐还落不来呢,拿啥穿得漂漂亮亮光光堂堂,眼气还不是干眼气?”
有人感同身受,说:“就是,这话说到石头棱子上了。后山辫子沟王老大的独苗孙子生了病,烧得跟火炭儿一样,可是家里东墙旮旯打西墙旮旯没有一分钱给孩子治病,七邻八舍都穷,借又借不来,只好去给三奶奶这神仙趴下跪下磕头求香灰,孩子喝了一包就白瞪扯眼儿地过去了再没过来!”
有人听了气愤,说:“求神仙,从古到现如今,神仙还不都是些溜钩子舔肥屁股的货,只向富人不向穷人?我是没钱儿,就是有钱儿,我撕了扔了也不给神仙磕头烧香买供飨!”
“就是,神仙也都是些卖屁股货,我要是有俩钱儿给她她也给我叉开腿哩!”歇脚的汉子子们都激愤得口无遮拦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笑这恼这无奈这激愤,竟惹恼了挑柴汉子的壮壮。壮壮今年三十来岁,还是一条光棍儿,不是他不想结婚,也不是没有人给他提亲,更不是因为他有房有屋,眼光高条件好,挑得花了眼,高不成低不就。他有自己谁也不知道的心思:一是他也是个中学生,曾经在山口街上上过几年中学,也有过阿毛阿狗似的早恋,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都因种种原因成了人妇,至今想起来就心里难受;二是因为他的虽然不多的知识,却使他不甘于也不安于自己一个山里人的贫困,他总是想,如果一个人不能发家致富,改变自己贫困的处境,结了婚让老婆孩子跟自己受一辈子苦,那还不如不结婚!几年来山口街和平地农村的巨大变化,已经使得他焦躁不安了,因此,他常常用卖柴换来的钱买来了一本本关于农业科技和商品社会、商品信息的书,悄悄地学习着,准备适当的时候看准机会大干一场。不过,他是个有心胸的青年,不会屎没出来屁长流,眼下,还得趴着,说出来干不成别人笑话哩!他看不惯山里人的粗野低俗,更不愿听这伙人的满口污言秽语,生气地站起身,扒下一大片裤腰,掏出那硬梆梆的物儿,撅着,尿水箭一般地射出,又弯成一张弓,射向岩崖。他一边抖擞着那物儿,一边恨恨连声:“别骚了,人活得连茅棵子上的毛毛虫都不如,还骚个毬!光给嘴巴过瘾,中鸡巴用!”
壮壮的一声恨惊动了大家,人们才发现,壮壮的尿箭直射向一丛毛栗子棵子,一根嫩嫩的枝条上,两条毛毛虫,正在死皮赖脸地咬尾。
于是,壮壮又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
有人问:“虫咬屁股鸡压蛋,骡马漫群牛引草,干你毬事?你那老二硬成一杆枪干啥?想你表嫂子了?”
山里猴,引不得头,且是荤话,那腥味儿,却也使人美气,于是一个个来凑热闹。
“壮壮。隔几集给你表嫂子送挑柴火,她那窑也没叫你烧过一回?”
壮壮是个实诚人,也是山里个文明人,他知道跟这伙人说不到一块儿,他脾气大,但不能接腔,只能忍着:表嫂子对他那么好,回回集上,冬天热馍馍。夏天潲子面,吃得他不打饱嗝不让搁碗,能让人在嘴上糟蹋?虽然他也曾对表哥和表嫂的有些作派看不惯,此时他还是火了,一杀腰,挑起柴担,抬脚就走,把一块石头蛋子狠狠地踢下石崖:“关二爷有眼哩!”
壮壮一句话,吓了山汉们一跳。大家想起了这歇脚的地方,虽只有半亩方圆,却也是关二爷的一处宅院——关爷台。原先的三间庙房,已在文革中被一个叫牛蹄筋的青年人造反破了“四旧”,只留下了一堆断砖残瓦,但关二爷还住在人们心里,大家忘不了他,一改革开放,就有人用四块青砖,又偷偷地给他盖了一间陋室。
山汉们一时噤声,大家挑起柴担走了,只剩下关二爷和他“门口”的一堆纸灰。一阵山风吹过,纸灰飞扬,仿佛飞舞着一群黑蝴蝶。
山汉们只顾瞎着眼子说荤话,谁也没看见这台下的一股清流旁,有一个女人在洗衣服呢。
关爷台既是人们歇脚的那个突出的岩崖平台,也是平台下这个只有一户人家的“山村”的名字。小村之所以叫关爷台,大概是因为它位于关爷台脚下的缘故。其实,它一点儿也没有“台”的样子,倒象是一颗贴在关爷台崖下小山窝里的积翠凝绿的痣。它背靠关爷台,左右各是两条短胳膊似的小石山,房前是一脉清清的溪流,溪流潺潺,款款而过,四周是茂林修竹。许是绿太多了,把山、水、房都染绿了。
河叫青丝河,在青山一道沟哗哗奔流,源荆树垭,走青石片,过柿树沟,经青竹林,携青龙背,吻货郎坡,访杏树湾,婉婉款款,奔流不息。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汇集而成的,流淌在布满了不知被河水冲洗了多少年的鹅卵石上,只剩下了个清。她是娴静的,又是欢乐的。平缓处,你几乎看不见她在流动,仿佛是一片玉,倘遇见漫在水中的几块较大的石头,她马上会激起一簇簇碎玉飞琼,响起灿烂欢快的笑声。河在门前流过,距离房屋至多也不过百来步;但还有比这河更近的水,也不只是哪一辈祖先,从上游几百步远的地方,开了一条浅浅窄窄的水渠,河水就分出一股,宛宛款款地绕过屋前。渠水滋润了房前鸡肠也似的土地,使它变成了稻田,有四五亩大。这在山高土少、山石冒火生烟的深山肚里,也算是一块福地。一家人守着这块旱涝保收的稻田,日子却也过得滋润,是个小肉头户。
这家人姓石。也不知道为啥,从老辈人记事起,这地方就一户人家,至今还只是三口人的一户人家。老的五十多岁,叫石礼,是户主,早年丧妻,却也结实;儿媳妇葛棉,是青竹林村的闺女,丈夫死时,儿子还揣在肚子里,却没有改嫁,守着一个如今刚半岁的儿子。三个人三辈,虽然不愁吃不愁喝,日子却过得没一点儿活气。
独门独户,出门,不是石头就是树;进门,老公公一脸寒水;儿子只会哭,哭了,就塞给他个奶头。老的有老脾气,小的有小性子,只有她,既为人儿媳妇又为人母,不应有脾气!一到晚上,山谷空寂,夜风飒飒,在林梢上扯口哨,狼虫在河滩崖畔上扯开了脖子吼,只觉得身上一阵阵起鸡皮疙瘩。每逢这时候,她就嚼着公公的话:“棉,你该走啥路你就走啥路,爹不拦你”。可是,越嚼,越苦,泪水常常悄悄地洇湿了枕头。
她想她那个人,可那个人不会跟她说话,不会跟她笑,也不会跟她闹了——他躺在竹园旁边,坟头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他是不该死呀,不就是才为了那一把棉皮吗?
葛棉就这样,在门前的水渠上洗衣服,洗一把,想一阵,水面上飘起了一层层肥皂泡,有的,一会儿就破灭了,没有破的,被淙淙的流水带走了。
葛棉人俊样,一根青竹一样的身条儿,一张桃花一样的面容,两道细眉,一双杏眼,只是多了些哀愁,少了些笑意,不象以前那样清澈明亮了。一件蓝底碎白花的衫子,把浑身上下的丰满与曲线,箍得毕露。饱满的胸膛上,被奶水洇湿了两片,她知道,奶又惊了,遂撩起衣服,握住那肥硕的胀得人心里难受的奶头,使劲地挤压着,奶水象箭一般地射进一点儿也不知道忧愁、只知道欢唱的渠水里——眼泪,也又流了出来!
自打她守了寡,一道沟里的男人,不管是人不是人,就都心里痒起来了:来串门儿的人多了,一坐下就屁股沉得起不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不咸不淡的话,也不嫌舌头没味儿;路上,坡上,庄稼地头,见了她打招呼的人也多了,可眼睛却只往她的身上啃;关心她的媒婆子也踢破了门,一个个嘴上抹了蜂糖,一嘴能说二十四个圆枣!只有公公的脸,阴时多晴时少,话语金贵得象嘴里噙了冰凌,一袋一袋地闷着头吸烟,一声接一声地沉沉长叹。可葛棉是个有心胸的女子,她知道好多人只是喜欢她的身子,并不把她当作知心换命过日子的人!因此,她眼皮不夹那些人:遇不到个好人,她宁愿一辈子就这么过!青灯冷床苦艾一般的心,谁让她摊上了这么个命呢!
正想着,一阵脚步响,夹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她知道,后山挑柴到山口街上去卖的汉子们过来了。这是她的钟点,半早晨了,该做早饭了。她起了身,抹去两眼的泪水,眼也没抬,直朝厨房走去,心里对自己说:“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啥相干呢?”
锅里添上了水,灶膛里生着了火,火苗映红了葛棉的脸。关爷台上,骚猪狼狗们的一句句荤话,直往她的耳朵眼儿里钻!她心里骂着:“几百辈子没见过女人的东西,能把女人那巴掌大的一块骚肉啃啃吃了!”可耳朵却不听话,一个劲儿地扑捉着那一句句令人耳热心跳的骚话!
灶膛里没柴了,她逗了逗火,起身去房后抱柴。手一摸到柴捆,发现湿湿的,又看到墙上湿了一大片子,心里禁不住一阵滚热,骂道:“劲儿还不小!”骂罢了,抱起柴,刚要走,又站住了,耳朵里又传来一阵笑骂:
“壮壮这家伙,也不等等咱。”
“等你干啥?前头有大白馍馍寡妇‘嘴’,他急着去啃哩!”
“就壮壮那样,实诚得挑大粪不偷吃嘴,谁能让他啃?”
“这话可不敢说,憨人有憨福,武大郎还娶了个潘金莲哩,何况壮壮只是话语金贵,人家可还是在山口街上上过中学哩!”
“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听说人家壮壮上地干活还拿着书看。现在是人穷,马瘦毛长,可不一定人穷就志短,这人是不到时候,是龙先盘着,是虎先卧着,以后可说不定哩,可不敢一竹竿把人量到底!”
葛棉没抬头,他知道这杆人刚在关爷台上歇过脚,知道他们那些骚话说的是谁,脸一红,心里骂道:“一群疯了的狼猪子!”
下坡的汉子越说越骚,前头的壮壮却一声不吭,低着头,只管赶自己的路,咚咚咚!葛棉禁不住抬头瞟了一眼,心里一咯噔:“是他?多结实的家伙!”可是,倏然之间,脸红了,出气儿也粗了,但又不自主地唤着那只家养的大黑狗:“黑儿,你没长眼!”
一团黑影从葛棉身旁射出,直扑那一群挑柴的汉子。
挑柴的汉子们一阵惊恐,顿时哑了口,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就消失在山道拐弯处。只有黑儿还在不依不饶地吠着。
葛棉笑了:“还叫唤啥?给你弟儿们送行哩?!”
黑儿不叫了。这地方又恢复了平静,只有水渠里的水哗哗地流着,葛棉心里也似这淙淙的流水,荡起了一阵涟漪:“程壮壮,他……是个好人哩!他还那样?”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