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雁断 乱雪(6)
迟暮,涵城内漫天风雪,天黑得万物都被积雪沦为一个粗粗的轮廓。
“嗒嗒嗒嗒……”曾文澈裹着大氅纵马而来,发际间落满了白雪。他气定神闲地控马驰骋,仿佛毫不畏寒一般。虽然自称是读书人,可是他的马术似乎颇为了得,对于速度达到了操控自如的地步。
曾文澈在梁王府的朱漆大门前停下,候在门口狮子石像旁已久的小厮急急地迎上,叫苦不迭:“相傅大人,您总算来了!王爷等了您好久了,您要是再不来,小的可是要遭殃了啊!”
“小东西,倒是我对不起你了,呵呵。”他优雅地翻身下马,轻轻拂去头上的雪花,脸上永远带着让人感到温暖的笑容。曾文澈从怀中取出一块碎银子抛给小厮,笑着道:“佳人有约,所以来得有些迟了。我可不是存心让你挨骂的,这个就当是补偿好了。”
小厮千恩万谢地接过银子,牵马走开了。曾文澈一正衣衫,向门内大步走去。所有人都会有窘迫的一面,但他好像永远都是这般从容潇洒。
书房内,四角的炭火通红,梁王身上仍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半倚着读着书信。
“王爷。”曾文澈轻声走进房内,又小心地关上门,来到书桌边向梁王行礼。
看见他来了,梁王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曾文澈快速地抬眼看了看书桌上的物件,脑中迅速闪过几个念头,立刻低头泯茶,目光再也不游荡出一分。
梁王埋头继续看着,眉毛越拧越紧。半晌之后,他将书信合起,用力地扔在桌上,接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下臣有什么地方可以为王爷分忧的吗?”曾文澈放下茶杯,正色问道。他的语调关切,不见一分谄媚。
梁王的脸颊微微抽搐,低声道:“这是皇上的手谕,内容是旧岁将去,想召我去京祁,陪他共度除夕。皇上还指明要我带上王妃、世子、郡主一同赴京,说什么‘多年不见,甚为挂怀’!”
曾文澈伸手摸着下颚,沉吟道:“皇上此时应该为李振之起义、治理洪水的事情忙得头昏脑胀才对,怎么还有这份闲心?”
“听说京祁的流言闹得很凶……”梁王瞥了他一眼,不由笑了,“这可都是你的功劳。”
“哪里哪里,下臣只不过做了分内之事。京祁越乱,对王爷越是有利啊。”曾文澈一边说着,一边又在袖中摩挲起玉鼻烟壶。
梁王点头道:“不错,本王也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摸清楚朝中大臣们的脉象。只是皇上此举的目的,我一时看不太明白。若是等本王到了京祁,他将我囚禁了,那本王不是白白送死吗?”
“王爷担心的也不无道理,只是纵使有万千顾虑,去与不去却不是您能决定的。依下臣愚见,皇上不过有三个目的。其一,试探王爷您是否忠心。若是您选择不去,皇上必然加重对您的疑心,日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对付您。若是您去了,虽不能打消皇上的疑心,但至少不会贻人口实。其二,公子召原毕竟不是世子,他在京祁名不正言不顺。皇上或许想要一个更有分量的质子,所以他还是惦记着世子克城,想借此机会将他留下。其三,您才是天下间最令皇上头疼的人,所以您的京祁一行,必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曾文澈侃侃而谈,并不在意梁王是否喜欢听他直话直说。
梁王瞪眼道:“既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本王何苦自寻死路?不如趁势反了算了!”
曾文澈起身,躬身作揖道:“时候未到,起兵实乃下策。一来我们未必稳操胜券,二来北有晁氏,南有苗疆,李振之的楚军深孚众望,人心向背,是在难料。”
“哼,如此说来,本王只有死路一条了。”梁王冷笑着,拳头越握越紧,手背上的青筋曲张得可怕。
曾文澈见梁王这样焦躁,不禁莞尔,作揖赔罪道:“王爷请息怒,下臣并无此意。您且安心赴京,无须多虑。下臣已有计策,担保王爷此行安然无恙。”
梁王直视着他,目光中仍带有怀疑:“你已有万全之策了?真的能保证本王无虞”
“王爷,其实我们真正要对付的,不是皇上。”曾文澈凝视着梁王,缓缓地说道。
“不是皇上?”梁王奇道,“那会是谁?”
曾文澈清晰地吐出两个字:“苏旷。”
梁王略感诧异:“苏旷?此人精通兵法,武艺惊人,的确是个人物,也是皇帝最仰仗的人。但那只是匹夫之勇,何足挂心?文澈,你文武双全,足智多谋,这样夸赞苏旷是否太抬举他了?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
“精通兵法,武艺惊人,只是表象。苏旷并不只是一个武夫,他有谋略,有忠心,善忍耐,够果决。他站在朝廷内部权力的顶峰,可是却没有一点物欲心,这样的人才是最恐怖的!就算我们要对付他,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曾文澈的表情凝重起来。
十多年前的曾文澈并不是这个名字,他叫曾郁,锋芒毕露,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从小就被人称作神童,名气大到被允许进宫面圣。他在家准备了好久,想着要把自己对国家和皇上所有的期待和自己的抱负全都告诉皇上。终于到了进宫的那天,他踌躇满志地傲立在殿门外,等候太监通传。就在此时,苏旷从熙宇殿内快步而出,脸色凝重。当苏旷瞥见曾郁时,停下脚步打量了他一会,走过来轻声道:“在皇宫里,背脊还是弯些好!”曾郁见对方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竟敢这样“指点”自己,不禁微怒。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心直口快不管不顾地道:“没想到大人年纪不大,为官之道倒是懂得不少!多谢指教,可惜在下的背脊生来便是直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苏旷听出对方语气中的不悦,他也不出言争辩,只淡淡一笑,脸色又转为凝重,快步走了。曾郁用高抬的下巴送他远去,可是无论怎么看对方的背脊也是笔挺的。耳听得太监呼喊自己的名字,他来不及多想,便整理了衣冠进殿去。
皇帝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威严霸气,但颇有帝王之相,坐在龙榻上,接受他的参拜。皇帝笑着问自己很多问题,并且和颜悦色地告诉自己不必紧张。曾郁心跳得很快,却不至于紧张说错话。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唯一让他不舒服的就是要跪着回话,半个多时辰下来双腿早已麻痹,膝盖都有了淤青。一谈之下皇帝似乎很赞赏他,让他做了近侍的金吾郎中。
那些年朝廷和晁氏频频开战,大宸输多赢少。皇帝决意让年轻的苏旷带军出征,没想到遭到了朝中半数大臣的反对,令皇帝颇为不悦。一次偶然的机会,皇帝随口征询他对苏旷出征的意见。曾郁心想一个只会谄媚讨好君主的宠臣能有什么能耐,于是摇头说道自己不赞同。皇帝笑笑,没有说话。可是一个月后苏旷还是带着神武营的十万大军奔赴北方,曾郁也跟着皇帝登上皇城最高处饯别三军。他远远看见苏旷身着戎装耀武扬威的样子,心里极不是滋味,就像肚子饿时胃里直冒酸气一样。曾郁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嫉妒,从小到大他从没有嫉妒过旁人,因为他的家世门第和才华文思都只有别人羡慕他的份。他虽然面含微笑喝下了那杯酒,但心里却长叹道:“可惜了十万神兵的性命都要跟着苏旷枉送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嗒嗒嗒嗒……”曾文澈裹着大氅纵马而来,发际间落满了白雪。他气定神闲地控马驰骋,仿佛毫不畏寒一般。虽然自称是读书人,可是他的马术似乎颇为了得,对于速度达到了操控自如的地步。
曾文澈在梁王府的朱漆大门前停下,候在门口狮子石像旁已久的小厮急急地迎上,叫苦不迭:“相傅大人,您总算来了!王爷等了您好久了,您要是再不来,小的可是要遭殃了啊!”
“小东西,倒是我对不起你了,呵呵。”他优雅地翻身下马,轻轻拂去头上的雪花,脸上永远带着让人感到温暖的笑容。曾文澈从怀中取出一块碎银子抛给小厮,笑着道:“佳人有约,所以来得有些迟了。我可不是存心让你挨骂的,这个就当是补偿好了。”
小厮千恩万谢地接过银子,牵马走开了。曾文澈一正衣衫,向门内大步走去。所有人都会有窘迫的一面,但他好像永远都是这般从容潇洒。
书房内,四角的炭火通红,梁王身上仍盖着一条厚厚的毛毯,半倚着读着书信。
“王爷。”曾文澈轻声走进房内,又小心地关上门,来到书桌边向梁王行礼。
看见他来了,梁王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曾文澈快速地抬眼看了看书桌上的物件,脑中迅速闪过几个念头,立刻低头泯茶,目光再也不游荡出一分。
梁王埋头继续看着,眉毛越拧越紧。半晌之后,他将书信合起,用力地扔在桌上,接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下臣有什么地方可以为王爷分忧的吗?”曾文澈放下茶杯,正色问道。他的语调关切,不见一分谄媚。
梁王的脸颊微微抽搐,低声道:“这是皇上的手谕,内容是旧岁将去,想召我去京祁,陪他共度除夕。皇上还指明要我带上王妃、世子、郡主一同赴京,说什么‘多年不见,甚为挂怀’!”
曾文澈伸手摸着下颚,沉吟道:“皇上此时应该为李振之起义、治理洪水的事情忙得头昏脑胀才对,怎么还有这份闲心?”
“听说京祁的流言闹得很凶……”梁王瞥了他一眼,不由笑了,“这可都是你的功劳。”
“哪里哪里,下臣只不过做了分内之事。京祁越乱,对王爷越是有利啊。”曾文澈一边说着,一边又在袖中摩挲起玉鼻烟壶。
梁王点头道:“不错,本王也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摸清楚朝中大臣们的脉象。只是皇上此举的目的,我一时看不太明白。若是等本王到了京祁,他将我囚禁了,那本王不是白白送死吗?”
“王爷担心的也不无道理,只是纵使有万千顾虑,去与不去却不是您能决定的。依下臣愚见,皇上不过有三个目的。其一,试探王爷您是否忠心。若是您选择不去,皇上必然加重对您的疑心,日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对付您。若是您去了,虽不能打消皇上的疑心,但至少不会贻人口实。其二,公子召原毕竟不是世子,他在京祁名不正言不顺。皇上或许想要一个更有分量的质子,所以他还是惦记着世子克城,想借此机会将他留下。其三,您才是天下间最令皇上头疼的人,所以您的京祁一行,必定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曾文澈侃侃而谈,并不在意梁王是否喜欢听他直话直说。
梁王瞪眼道:“既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本王何苦自寻死路?不如趁势反了算了!”
曾文澈起身,躬身作揖道:“时候未到,起兵实乃下策。一来我们未必稳操胜券,二来北有晁氏,南有苗疆,李振之的楚军深孚众望,人心向背,是在难料。”
“哼,如此说来,本王只有死路一条了。”梁王冷笑着,拳头越握越紧,手背上的青筋曲张得可怕。
曾文澈见梁王这样焦躁,不禁莞尔,作揖赔罪道:“王爷请息怒,下臣并无此意。您且安心赴京,无须多虑。下臣已有计策,担保王爷此行安然无恙。”
梁王直视着他,目光中仍带有怀疑:“你已有万全之策了?真的能保证本王无虞”
“王爷,其实我们真正要对付的,不是皇上。”曾文澈凝视着梁王,缓缓地说道。
“不是皇上?”梁王奇道,“那会是谁?”
曾文澈清晰地吐出两个字:“苏旷。”
梁王略感诧异:“苏旷?此人精通兵法,武艺惊人,的确是个人物,也是皇帝最仰仗的人。但那只是匹夫之勇,何足挂心?文澈,你文武双全,足智多谋,这样夸赞苏旷是否太抬举他了?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
“精通兵法,武艺惊人,只是表象。苏旷并不只是一个武夫,他有谋略,有忠心,善忍耐,够果决。他站在朝廷内部权力的顶峰,可是却没有一点物欲心,这样的人才是最恐怖的!就算我们要对付他,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曾文澈的表情凝重起来。
十多年前的曾文澈并不是这个名字,他叫曾郁,锋芒毕露,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从小就被人称作神童,名气大到被允许进宫面圣。他在家准备了好久,想着要把自己对国家和皇上所有的期待和自己的抱负全都告诉皇上。终于到了进宫的那天,他踌躇满志地傲立在殿门外,等候太监通传。就在此时,苏旷从熙宇殿内快步而出,脸色凝重。当苏旷瞥见曾郁时,停下脚步打量了他一会,走过来轻声道:“在皇宫里,背脊还是弯些好!”曾郁见对方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竟敢这样“指点”自己,不禁微怒。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心直口快不管不顾地道:“没想到大人年纪不大,为官之道倒是懂得不少!多谢指教,可惜在下的背脊生来便是直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学不来的。”苏旷听出对方语气中的不悦,他也不出言争辩,只淡淡一笑,脸色又转为凝重,快步走了。曾郁用高抬的下巴送他远去,可是无论怎么看对方的背脊也是笔挺的。耳听得太监呼喊自己的名字,他来不及多想,便整理了衣冠进殿去。
皇帝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威严霸气,但颇有帝王之相,坐在龙榻上,接受他的参拜。皇帝笑着问自己很多问题,并且和颜悦色地告诉自己不必紧张。曾郁心跳得很快,却不至于紧张说错话。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唯一让他不舒服的就是要跪着回话,半个多时辰下来双腿早已麻痹,膝盖都有了淤青。一谈之下皇帝似乎很赞赏他,让他做了近侍的金吾郎中。
那些年朝廷和晁氏频频开战,大宸输多赢少。皇帝决意让年轻的苏旷带军出征,没想到遭到了朝中半数大臣的反对,令皇帝颇为不悦。一次偶然的机会,皇帝随口征询他对苏旷出征的意见。曾郁心想一个只会谄媚讨好君主的宠臣能有什么能耐,于是摇头说道自己不赞同。皇帝笑笑,没有说话。可是一个月后苏旷还是带着神武营的十万大军奔赴北方,曾郁也跟着皇帝登上皇城最高处饯别三军。他远远看见苏旷身着戎装耀武扬威的样子,心里极不是滋味,就像肚子饿时胃里直冒酸气一样。曾郁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嫉妒,从小到大他从没有嫉妒过旁人,因为他的家世门第和才华文思都只有别人羡慕他的份。他虽然面含微笑喝下了那杯酒,但心里却长叹道:“可惜了十万神兵的性命都要跟着苏旷枉送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