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四十六章 挤兑风潮上
法军在镇南关大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引起轩然大波。此前茹费里一再向国会提出增兵方案,说一定能够占据中国某个地方,索到巨额兵费,然而国会前后两次拨款的结果,最终换来的却是镇南关大败。法国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失败,赔偿巨额兵费,如今竟然又被中国军队打败,实在是奇耻大辱。国会当天召开会议,宣布罢免茹费理的政府总理之职,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新的内阁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外交部召见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告诉他,法国愿以《中法简明条款》为基础,与中国正式和谈。
醇亲王自秉政以来,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痛快过。先是镇南关大捷,歼灭法夷千余,接着又有捷报,官军收复文渊,现在法国人主动求和。一接到总理衙门送来的电报,他就来见太后。他得意有些忘形,走得又太急,结果宫女帘子还没打妥,他就向里走,把他的王冠刮在了地上。
“哟,老七,多大的喜事儿,把你高兴成这样。”慈禧这几天心情也不错,说话是有些玩笑又有些责备的语气。
“恕臣失仪。”醇亲王说,“太后,法国人求和了。”
“是吗?”慈禧太后说,“可真是新鲜,这么多年了,头一回洋人向大清求和。”
“可不是嘛。都是太后圣明,前方连连大捷,法国人撑不下去了。”醇亲王说。
“他们还要赔款吗?”
“他们哪还有脸开口要赔款。”
醇亲王把法国人的意思说了。
“要是答应和谈,就要首先停战。”慈禧太后说,“前线将士牺牲这么多,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们肯定不愿停战。”
“是啊,左宗棠还打来电报,要乘此胜威,把法国人赶出越南去,他还要亲自渡海,去收复基隆。”
“这个左宗棠,都多大年纪了,还要渡海。”慈禧说,“难为他一片忠心,只是他说大话惯了的人,要把法国人赶出越南,怕也没那么容易。老七,你怎么想?”
“要讲痛快,臣真想能像左宗棠说的那样,把法国人赶出越南。”醇亲王说,“可是,凡事要量力而行,太后圣明,要把法人赶出越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劳师远征,千里转运,胜败难料。”
“这是公忠体国的心思。”慈禧太后说,“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痛,清流言官们一直嚷着要战,岂不知,战有战的难处。李鸿章是什么意思?”
“昨天李鸿章有信给臣,他的意思是,乘胜即收,趁机和谈。”醇亲王说。
李鸿章的意思是,中国虽然大胜,但偶然的成份不少。如果继续打下去,胜负难料,就是一胜再胜,中国夺回船头、朗甲、观音桥、宣光等地方,必然要分兵驻守,而越南北圻之地,久经战火,本又贫瘠,粮饷全靠千里转运,又是个无底洞。如果法人恼羞成怒,转而强硬,增兵大战,从此更要兵连祸结,而且基隆还在法国人手里,水师又无力与之抗衡,从长远看,乘胜而和对大清最为有利。
“李鸿章说的不错。就答应法国人的要求,让李鸿章去和他们谈。先让金登干与法国人签定个草约,然后双方停战,法国人撤出台湾,并派使臣到天津来,和李鸿章约定详约。”
道理归道理,但从感情上实在有些不甘。醇王说:“明明是我们胜了,却要议和,清流言官们肯定要上折子了。”
“上,就让他们上。可是,他们别忘了,讲上折子,他们谁也比不了张佩纶,可是张佩纶到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办得怎么样?丢尽了我大清的脸。”慈禧说,“马尾一战,福建大员革的革,降的降,张佩纶的帐还没算呢。他滥保非人,徐延旭、黄桂兰都是他极力保荐,以至有北圻大败;会办海疆事务,一味迁延,坐失战机,至有马尾之败,激战之时,又仓惶奔逃二十余里,以至成为笑柄。我看,就把他充到察哈尔军台。”
醇王喳喳连声,现在他总算明白,之所以一直没有处置张佩纶,原来是要留到现在堵清流言官的嘴。
李鸿章接到谈和的任务,丝毫不敢松懈,难得的和谈机会,必须牢牢把握,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如果这次和谈不成,那真是贻患无穷。所以他运筹帷幄,务必把这次机会抓牢。在等金登干的时候,他已经秘令盛宣怀及上海道邵友廉悄悄乘轮船到天津。
“法国人主动求和,朝廷还是让我来和谈,这次机会难得,不可再错过,如果一错再错,永无宁日。”李鸿章这样开始对两位心腹的谈话。
“和谈的难处,不在法国人,而在我们中国人。法国人愿和,朝廷愿和,中堂也愿和,无奈有人不愿和,那就麻烦的很。”盛宣怀这样说。
“这话说的极是,我在这里谈,他在那里增兵,怎么谈得成?现在还没谈,谈成谈不成也两说,就是谈成了,有人胡搅蛮缠,也难保和局。”
不愿和的是清流还有左宗棠,清流没什么好怕的,张佩纶已经充军,把清流的嘴都堵上了。难的是左宗棠及他的部将,有此胜利,只怕左宗棠会被小胜冲昏头脑,一根筋的要打要杀。
邵友廉说:“自从中法战争一起,上海市面就不稳,如果能够尽快有个和局,是再好不过。左侯相树大根深,是没法撼动的,不过,剪掉枝叶老树一样也得枯掉。”
大家都不说话,说明这话说对了。
“王朗青的军饷,刘永福的赏银,左侯相说今天要保准不过夜就能备好,一切都是胡某人的功劳。”邵友廉接近主题,但话还是不褒亦不贬。
“说起这次大捷,胡雪岩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在办沪汉电报上的事胡雪岩给盛宣怀一个天大的面子,所以盛宣怀对胡雪岩很存好感。
“这话不错。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彼时是功绩,此时未必不是麻烦。”李鸿章说。
听李鸿章亮出了态度,邵友廉说:“中堂说的不错,如果左侯相用银子还是那样方便,他要打要杀的劲头会更足。如果无银子可用,到时只凭嘴巴喊打喊杀,就掀不起大浪,中堂与法国人的和谈才能谈得拢,和局有望,上海市面才能稳,万千商家才有条活路。”
“你们两人都在上海,稳定上海市面责无旁贷。今天请你们两人来,就是让你们留心上海市面,该出手时就出手。”李鸿章说完此话,再无一句涉及上海,全是家长里短,要不就是怀旧念友。两人直到晚上告辞,李鸿章再无一语相嘱。
两人走出直隶总督府,邵友廉说:“杏荪,你我就算得了将令了,接下来全看你我了。”
盛宣怀说:“胡雪岩是商界奇人,可惜时势不成全。”
邵友廉说:“一场大战在即,杏荪不可有半点游疑。我们的靠山是李中堂,失了这座靠山,你我寸步难行。”
“此中轻重,宣怀当然明白。”盛宣怀说。
入冬后,上海市面已现乱相,原因就是法国战船随时可能到上海封港。已有几家实力差的小钱庄倒掉了,虽然无关大局,但对开钱庄的来说,这个苗头却不好的很,所谓钱庄,与其说经营的是银钱,不如说是信誉,如果大家不相信了,有钱的不敢来存,存过钱的都来兑,那么实力再大的钱庄也都得关门。所以阜康的档手老刘提醒胡雪岩,老小姐的嫁妆,可否酌减。所谓老小姐,就是胡雪岩的小女儿,十一月初五,是她出阁的好日子。胡财神嫁女,场面当然不能小,所以有一个很庞大的采购计划,其中珠宝一项,由阜康档手负责去办,大约要花五六万两银子。上海最好的珠宝店是英国人开的富丽堂,胡雪岩吩咐全从这里购进。自从上海市面不稳后,这家珠宝店拒收银票,只要现银或英国汇丰、美国花旗、德国德华银行的汇票。要从这里采办,势必要拿现银,这对本来银根就紧的阜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虽然银子紧,但小女儿是胡雪岩的至爱,所以怎么好减嫁妆,何况他还有其他的考虑,所以他毫不客气的说:“老刘,你也是钱庄的老人了,你想想看,与富丽定购珠宝的事半年前就闹得上海人人皆知,如今却变了卦,人家都做好了,不好退不说,这话要是在上海一传开,人家会不会想,胡光墉实力不行了,连老小姐的嫁妆都置不齐了。那会是什么后果,你想过了吗?”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所以老刘说: “怪我疏忽,的确没往这一层去想。”老刘想起一件事来,说:“还有一件事,侯相又要援救台湾,又要拨赏银给王朗青军门,福建那里一时不凑手,也要从福州提现,可是福州那边现银也不充裕,要求从上海起运。”
“左侯相如今不在两江,他的面子更要顾的,他在福建,也许地方官会敷衍,一生气他就不指望他们,所以如果我们再不能让他如愿,他的面子往哪里搁?”胡雪岩为左宗棠设想的很周到,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可是,上海的现银实在不能再少。”老刘显然有些着急。
“不就是三万两银子吗?”胡雪岩大起怀疑,“老刘,你我兄弟二十几年了,就是亲兄弟,也没咱两人的情份深。有什么事你不要瞒我,说出来,咱们弟兄两人想办法。上海到底有多少现银?”
老刘背着胡雪岩挪用阜康的银子在宁波做生意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所以前些天吩咐老刘向阜康分号发信,要他们提前向上海解现银,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大量提现,一方面也是给老刘个台阶,尽快把他闹出的窟窿补上。
老刘红了脸,说:“我昨天已经盘完库,现在上海的现银有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两。各分号陆续解到了十万余两,估计解全后也有二十余万两。”
“有六十多万两银子撑着,不会有大问题。这几年我的心思全在生丝上,钱庄的生意一直拜托你,老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帮着我好好经营,等生丝出了手,银子抽回来,天大事情也都应付得过去。”
“我跟着大先生,经过了多少惊涛赅浪,每次都会绝处逢生,跟着大先生,我没什么好怕的。只是生丝的价钱,一直高不上去。”
“洋人在和我斗法呢,他们联合起来,不收我的丝,要逼我降价。老刘你想,我这时候能向他们低头吗?赔钱是小事,我还是那句话,不蒸馒头争口气。我已经连续两年尽收浙江的生丝,洋人在上海的剿丝厂无米下锅,他们国内的剿丝厂也等着这批丝,我非逼着洋人向我低头不可。”
“大先生,以我的看法,做生意就是做生意,能赚到银子就行,何必赌气呢?我听说今年您收完丝后,怡和洋行的施密斯要加价三百万全收了,您没答应?”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没有这么多,当时他加价一百二十万两。我已经投进去了一千二三百万两,当然不能只赚一百多万两,我要他们加价四五百万,他们不肯答应,就这么僵住了。我这次和洋人斗,就是为了不让他们左右生丝的价格,洋人得寸进尺,今年降一分,明年他们就想降两分,这么降下去,丝农的日子怎么过?”
“大先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丝农这么多,你照应谁的是?我要多嘴劝大先生一句,你一向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洋人已经处了下风,你何不饶他们一步?”
“不错,我也不想再僵下去了。你也知道,生丝存久了会变黄。今年收的丝再放一年没事,可是去年收的再过个春,怕是要坏的。问题是,现在洋人不再来求我了,要我回过头去求他们,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
老刘点点头说:“大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宁波有几个洋人朋友,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第二天,阜康档手老刘找到德国商人爱姆生,他是三个月前才到上海开的洋行,什么赚钱倒腾什么,最近有意涉足生丝生意,可是正赶上上海洋商相约抑制胡雪岩,都不买胡雪岩的丝。因为老刘私下里在爱姆生的洋行里有五千两的股份,又是他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所以爱姆生想涉足生丝的意思老刘是知道的。这次老刘找到他,说:“我手里有一批生丝,只在成本上加两成的利,就可出手。不知你是否有兴趣。”洋行要加价几百万两买胡雪岩的生丝而不得的事,爱姆生是知道的,所以如果真能成交,他的赚头是可观的。只是现在几家做生丝的洋行都有约在先,他恐怕不好出头。老刘问:“他们与你约定了吗?”爱姆生老实回答,没有,不过这事他知道。老刘说:“知道和约定是两回事。你先把生意做成,赚了钱再说。到时他们找你,你只管说不知道就是。”爱姆生动了心,问老刘手里有多少,老刘笑而不答,说:“你想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两人算是达成初步意向,爱姆生说回去筹划一下资金。
阜康档手老刘在找人卖生丝的事,盛宣怀很快知道了。他着人以电报局的名义下贴子给十几家洋商行,请他们吃饭,名义是请他们以后有电报到电报局来发,他一律优惠。在喝酒的时候,电报局的一位电报生,脑袋凑向爱姆生,说:“我有个可靠消息,不出一个月,胡大先生要贱价卖他的生丝,听说,连成本价也不到。”
爱姆生大感兴趣,用德语问他:“阁下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干电报的,中国消息,我们最灵通。如果先生不信,到时候我可以输给您五千两银子。”
爱姆生得了这个信息,半信半疑,等老刘再问他的时候,他就支吾说,暂时资金不方便,要等他从国内调部分资金来。
转眼到了十月底,胡雪岩必须回杭州了。他放心不下的是有一笔汇丰银行的贷款,十一月初三要还本息五十万两。这笔贷款是西征借款中的一部分,由胡雪岩担保,上海海关税作抵押,拿闽、粤及九江、汉口、上海海关所在省的协饷来还,每次还款都由这些海关解到上海海关,然后由上海海关付给汇丰,如果海关不能如期还上,胡雪岩必须先垫付。向汇丰银行还款,必须是现银,一下提这么多现银,对阜康来说绝对不是小数。所以胡雪岩临走之前,特意去拜访上海道邵友廉,问他这期款子能否如期还上,否则他另外想想办法。没想到邵友廉拍着胸脯担保,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协饷已经到了四十万两,另外十几万两也在路上,最迟后天就到。而且立即安排人拿来九江、汉口海关的汇票让胡雪岩看。胡雪岩放了心,从轮船招商局雇了一艘小火轮,拖着他的座船回杭州。
胡雪岩的座船刚刚离开上海,盛宣怀就知道了。他召集心腹幕僚,一起来商议大事。商议了大约有两个小时,一切安排就绪。盛宣怀叹口气说:“阜康这么一块牌子,真是可惜了。胡雪岩这个人,在生意场中,还算是人品上乘的。”
幕僚见他有些犹豫,说:“大人不要自责,这就譬如两军打仗,双方的将军虽然互相敬重,但战鼓一响,却仍然要你死我活。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当然明白--我们手里,有多少阜康的银票?”
醇亲王自秉政以来,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痛快过。先是镇南关大捷,歼灭法夷千余,接着又有捷报,官军收复文渊,现在法国人主动求和。一接到总理衙门送来的电报,他就来见太后。他得意有些忘形,走得又太急,结果宫女帘子还没打妥,他就向里走,把他的王冠刮在了地上。
“哟,老七,多大的喜事儿,把你高兴成这样。”慈禧这几天心情也不错,说话是有些玩笑又有些责备的语气。
“恕臣失仪。”醇亲王说,“太后,法国人求和了。”
“是吗?”慈禧太后说,“可真是新鲜,这么多年了,头一回洋人向大清求和。”
“可不是嘛。都是太后圣明,前方连连大捷,法国人撑不下去了。”醇亲王说。
“他们还要赔款吗?”
“他们哪还有脸开口要赔款。”
醇亲王把法国人的意思说了。
“要是答应和谈,就要首先停战。”慈禧太后说,“前线将士牺牲这么多,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们肯定不愿停战。”
“是啊,左宗棠还打来电报,要乘此胜威,把法国人赶出越南去,他还要亲自渡海,去收复基隆。”
“这个左宗棠,都多大年纪了,还要渡海。”慈禧说,“难为他一片忠心,只是他说大话惯了的人,要把法国人赶出越南,怕也没那么容易。老七,你怎么想?”
“要讲痛快,臣真想能像左宗棠说的那样,把法国人赶出越南。”醇亲王说,“可是,凡事要量力而行,太后圣明,要把法人赶出越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劳师远征,千里转运,胜败难料。”
“这是公忠体国的心思。”慈禧太后说,“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痛,清流言官们一直嚷着要战,岂不知,战有战的难处。李鸿章是什么意思?”
“昨天李鸿章有信给臣,他的意思是,乘胜即收,趁机和谈。”醇亲王说。
李鸿章的意思是,中国虽然大胜,但偶然的成份不少。如果继续打下去,胜负难料,就是一胜再胜,中国夺回船头、朗甲、观音桥、宣光等地方,必然要分兵驻守,而越南北圻之地,久经战火,本又贫瘠,粮饷全靠千里转运,又是个无底洞。如果法人恼羞成怒,转而强硬,增兵大战,从此更要兵连祸结,而且基隆还在法国人手里,水师又无力与之抗衡,从长远看,乘胜而和对大清最为有利。
“李鸿章说的不错。就答应法国人的要求,让李鸿章去和他们谈。先让金登干与法国人签定个草约,然后双方停战,法国人撤出台湾,并派使臣到天津来,和李鸿章约定详约。”
道理归道理,但从感情上实在有些不甘。醇王说:“明明是我们胜了,却要议和,清流言官们肯定要上折子了。”
“上,就让他们上。可是,他们别忘了,讲上折子,他们谁也比不了张佩纶,可是张佩纶到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办得怎么样?丢尽了我大清的脸。”慈禧说,“马尾一战,福建大员革的革,降的降,张佩纶的帐还没算呢。他滥保非人,徐延旭、黄桂兰都是他极力保荐,以至有北圻大败;会办海疆事务,一味迁延,坐失战机,至有马尾之败,激战之时,又仓惶奔逃二十余里,以至成为笑柄。我看,就把他充到察哈尔军台。”
醇王喳喳连声,现在他总算明白,之所以一直没有处置张佩纶,原来是要留到现在堵清流言官的嘴。
李鸿章接到谈和的任务,丝毫不敢松懈,难得的和谈机会,必须牢牢把握,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如果这次和谈不成,那真是贻患无穷。所以他运筹帷幄,务必把这次机会抓牢。在等金登干的时候,他已经秘令盛宣怀及上海道邵友廉悄悄乘轮船到天津。
“法国人主动求和,朝廷还是让我来和谈,这次机会难得,不可再错过,如果一错再错,永无宁日。”李鸿章这样开始对两位心腹的谈话。
“和谈的难处,不在法国人,而在我们中国人。法国人愿和,朝廷愿和,中堂也愿和,无奈有人不愿和,那就麻烦的很。”盛宣怀这样说。
“这话说的极是,我在这里谈,他在那里增兵,怎么谈得成?现在还没谈,谈成谈不成也两说,就是谈成了,有人胡搅蛮缠,也难保和局。”
不愿和的是清流还有左宗棠,清流没什么好怕的,张佩纶已经充军,把清流的嘴都堵上了。难的是左宗棠及他的部将,有此胜利,只怕左宗棠会被小胜冲昏头脑,一根筋的要打要杀。
邵友廉说:“自从中法战争一起,上海市面就不稳,如果能够尽快有个和局,是再好不过。左侯相树大根深,是没法撼动的,不过,剪掉枝叶老树一样也得枯掉。”
大家都不说话,说明这话说对了。
“王朗青的军饷,刘永福的赏银,左侯相说今天要保准不过夜就能备好,一切都是胡某人的功劳。”邵友廉接近主题,但话还是不褒亦不贬。
“说起这次大捷,胡雪岩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在办沪汉电报上的事胡雪岩给盛宣怀一个天大的面子,所以盛宣怀对胡雪岩很存好感。
“这话不错。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彼时是功绩,此时未必不是麻烦。”李鸿章说。
听李鸿章亮出了态度,邵友廉说:“中堂说的不错,如果左侯相用银子还是那样方便,他要打要杀的劲头会更足。如果无银子可用,到时只凭嘴巴喊打喊杀,就掀不起大浪,中堂与法国人的和谈才能谈得拢,和局有望,上海市面才能稳,万千商家才有条活路。”
“你们两人都在上海,稳定上海市面责无旁贷。今天请你们两人来,就是让你们留心上海市面,该出手时就出手。”李鸿章说完此话,再无一句涉及上海,全是家长里短,要不就是怀旧念友。两人直到晚上告辞,李鸿章再无一语相嘱。
两人走出直隶总督府,邵友廉说:“杏荪,你我就算得了将令了,接下来全看你我了。”
盛宣怀说:“胡雪岩是商界奇人,可惜时势不成全。”
邵友廉说:“一场大战在即,杏荪不可有半点游疑。我们的靠山是李中堂,失了这座靠山,你我寸步难行。”
“此中轻重,宣怀当然明白。”盛宣怀说。
入冬后,上海市面已现乱相,原因就是法国战船随时可能到上海封港。已有几家实力差的小钱庄倒掉了,虽然无关大局,但对开钱庄的来说,这个苗头却不好的很,所谓钱庄,与其说经营的是银钱,不如说是信誉,如果大家不相信了,有钱的不敢来存,存过钱的都来兑,那么实力再大的钱庄也都得关门。所以阜康的档手老刘提醒胡雪岩,老小姐的嫁妆,可否酌减。所谓老小姐,就是胡雪岩的小女儿,十一月初五,是她出阁的好日子。胡财神嫁女,场面当然不能小,所以有一个很庞大的采购计划,其中珠宝一项,由阜康档手负责去办,大约要花五六万两银子。上海最好的珠宝店是英国人开的富丽堂,胡雪岩吩咐全从这里购进。自从上海市面不稳后,这家珠宝店拒收银票,只要现银或英国汇丰、美国花旗、德国德华银行的汇票。要从这里采办,势必要拿现银,这对本来银根就紧的阜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虽然银子紧,但小女儿是胡雪岩的至爱,所以怎么好减嫁妆,何况他还有其他的考虑,所以他毫不客气的说:“老刘,你也是钱庄的老人了,你想想看,与富丽定购珠宝的事半年前就闹得上海人人皆知,如今却变了卦,人家都做好了,不好退不说,这话要是在上海一传开,人家会不会想,胡光墉实力不行了,连老小姐的嫁妆都置不齐了。那会是什么后果,你想过了吗?”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所以老刘说: “怪我疏忽,的确没往这一层去想。”老刘想起一件事来,说:“还有一件事,侯相又要援救台湾,又要拨赏银给王朗青军门,福建那里一时不凑手,也要从福州提现,可是福州那边现银也不充裕,要求从上海起运。”
“左侯相如今不在两江,他的面子更要顾的,他在福建,也许地方官会敷衍,一生气他就不指望他们,所以如果我们再不能让他如愿,他的面子往哪里搁?”胡雪岩为左宗棠设想的很周到,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可是,上海的现银实在不能再少。”老刘显然有些着急。
“不就是三万两银子吗?”胡雪岩大起怀疑,“老刘,你我兄弟二十几年了,就是亲兄弟,也没咱两人的情份深。有什么事你不要瞒我,说出来,咱们弟兄两人想办法。上海到底有多少现银?”
老刘背着胡雪岩挪用阜康的银子在宁波做生意的事,他已经有所耳闻,所以前些天吩咐老刘向阜康分号发信,要他们提前向上海解现银,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大量提现,一方面也是给老刘个台阶,尽快把他闹出的窟窿补上。
老刘红了脸,说:“我昨天已经盘完库,现在上海的现银有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两。各分号陆续解到了十万余两,估计解全后也有二十余万两。”
“有六十多万两银子撑着,不会有大问题。这几年我的心思全在生丝上,钱庄的生意一直拜托你,老刘,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帮着我好好经营,等生丝出了手,银子抽回来,天大事情也都应付得过去。”
“我跟着大先生,经过了多少惊涛赅浪,每次都会绝处逢生,跟着大先生,我没什么好怕的。只是生丝的价钱,一直高不上去。”
“洋人在和我斗法呢,他们联合起来,不收我的丝,要逼我降价。老刘你想,我这时候能向他们低头吗?赔钱是小事,我还是那句话,不蒸馒头争口气。我已经连续两年尽收浙江的生丝,洋人在上海的剿丝厂无米下锅,他们国内的剿丝厂也等着这批丝,我非逼着洋人向我低头不可。”
“大先生,以我的看法,做生意就是做生意,能赚到银子就行,何必赌气呢?我听说今年您收完丝后,怡和洋行的施密斯要加价三百万全收了,您没答应?”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没有这么多,当时他加价一百二十万两。我已经投进去了一千二三百万两,当然不能只赚一百多万两,我要他们加价四五百万,他们不肯答应,就这么僵住了。我这次和洋人斗,就是为了不让他们左右生丝的价格,洋人得寸进尺,今年降一分,明年他们就想降两分,这么降下去,丝农的日子怎么过?”
“大先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丝农这么多,你照应谁的是?我要多嘴劝大先生一句,你一向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洋人已经处了下风,你何不饶他们一步?”
“不错,我也不想再僵下去了。你也知道,生丝存久了会变黄。今年收的丝再放一年没事,可是去年收的再过个春,怕是要坏的。问题是,现在洋人不再来求我了,要我回过头去求他们,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
老刘点点头说:“大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我宁波有几个洋人朋友,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第二天,阜康档手老刘找到德国商人爱姆生,他是三个月前才到上海开的洋行,什么赚钱倒腾什么,最近有意涉足生丝生意,可是正赶上上海洋商相约抑制胡雪岩,都不买胡雪岩的丝。因为老刘私下里在爱姆生的洋行里有五千两的股份,又是他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所以爱姆生想涉足生丝的意思老刘是知道的。这次老刘找到他,说:“我手里有一批生丝,只在成本上加两成的利,就可出手。不知你是否有兴趣。”洋行要加价几百万两买胡雪岩的生丝而不得的事,爱姆生是知道的,所以如果真能成交,他的赚头是可观的。只是现在几家做生丝的洋行都有约在先,他恐怕不好出头。老刘问:“他们与你约定了吗?”爱姆生老实回答,没有,不过这事他知道。老刘说:“知道和约定是两回事。你先把生意做成,赚了钱再说。到时他们找你,你只管说不知道就是。”爱姆生动了心,问老刘手里有多少,老刘笑而不答,说:“你想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两人算是达成初步意向,爱姆生说回去筹划一下资金。
阜康档手老刘在找人卖生丝的事,盛宣怀很快知道了。他着人以电报局的名义下贴子给十几家洋商行,请他们吃饭,名义是请他们以后有电报到电报局来发,他一律优惠。在喝酒的时候,电报局的一位电报生,脑袋凑向爱姆生,说:“我有个可靠消息,不出一个月,胡大先生要贱价卖他的生丝,听说,连成本价也不到。”
爱姆生大感兴趣,用德语问他:“阁下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干电报的,中国消息,我们最灵通。如果先生不信,到时候我可以输给您五千两银子。”
爱姆生得了这个信息,半信半疑,等老刘再问他的时候,他就支吾说,暂时资金不方便,要等他从国内调部分资金来。
转眼到了十月底,胡雪岩必须回杭州了。他放心不下的是有一笔汇丰银行的贷款,十一月初三要还本息五十万两。这笔贷款是西征借款中的一部分,由胡雪岩担保,上海海关税作抵押,拿闽、粤及九江、汉口、上海海关所在省的协饷来还,每次还款都由这些海关解到上海海关,然后由上海海关付给汇丰,如果海关不能如期还上,胡雪岩必须先垫付。向汇丰银行还款,必须是现银,一下提这么多现银,对阜康来说绝对不是小数。所以胡雪岩临走之前,特意去拜访上海道邵友廉,问他这期款子能否如期还上,否则他另外想想办法。没想到邵友廉拍着胸脯担保,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协饷已经到了四十万两,另外十几万两也在路上,最迟后天就到。而且立即安排人拿来九江、汉口海关的汇票让胡雪岩看。胡雪岩放了心,从轮船招商局雇了一艘小火轮,拖着他的座船回杭州。
胡雪岩的座船刚刚离开上海,盛宣怀就知道了。他召集心腹幕僚,一起来商议大事。商议了大约有两个小时,一切安排就绪。盛宣怀叹口气说:“阜康这么一块牌子,真是可惜了。胡雪岩这个人,在生意场中,还算是人品上乘的。”
幕僚见他有些犹豫,说:“大人不要自责,这就譬如两军打仗,双方的将军虽然互相敬重,但战鼓一响,却仍然要你死我活。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当然明白--我们手里,有多少阜康的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