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四十五章 边关大捷下
法军惯用的战术就是先用火炮轰击清军阵地,然后步兵发起攻击。一一一团先用火炮猛轰横坡岭,然后两千人分散开来,向清军阵地进攻。梁振基按照冯子材部署,把自己的一千人设为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抵抗一阵后撤到第二道防线后,再部署防线,由第二道防线的兵勇抵抗,然后再后撤。这样互相掩护着,一步步退到长墙前。法军一一一团进入了一片开阔地,不再进攻,远距离向长墙射击,为的是配合一四三团的攻势。
尼格里把一一一团的炮兵全部调给一四三团。爱尔明加把大炮集中起来,先用炮火轰击小青山上的地堡。小青山共有四个山头,清军在每个山头上都建有地堡。爱尔明加决定逐一轰毁占领。守第一峰堡垒的不是新兵就是老兵,他们的任务是作为一支奇兵使用,到时候主要是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没料到会成为法军进攻的重点。法军的第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到了堡垒的后面,第二颗又落到了前面,都未击中堡垒。那些新兵们大了胆子,有的爬出地垒,居高临下观察法国人的阵地。有的说:“我以为法国鬼子多么神呢,原来他们的炮根本打不准。”一位老兵说:“你们两个想要命,就快下来,这是法夷测试轰炸点呢,等他测准了,炮弹就会铺天盖地。那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话音未落,法军密集的炮弹呼啸而来,在堡垒内外接二连三的爆炸。炸弹所及,湿泥地被炸出大坑,散落的泥土冒着热气夹带着呛人气味,有的炸弹在人堆里爆炸,人被炸起又被重重的抛在地上,断肢残衣带着血腥气落得到处都是。新兵们开始惊溃,慌乱的爬出坑道,向后山逃走。管带仗剑督战,立于阵前,说:“谁敢后退,先吃我一剑。”连斩数人,镇住了溃兵。不料一发炮弹落到他的身边,把他炸倒,当时气绝身亡。“陈管带阵亡了!”新兵们更加惊慌,又加无人管带,所以仓惶逃到后山,直奔第二峰而去。
法军依靠类似的战术,相继占领了第二峰和第三峰。不过,小青山的山峰,远看好像连为一体,但实际每个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有山谷相隔,这自然的屏障,使法军的进攻颇费时间。火炮要搬上搬下,很费功夫,等法军占据第三峰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尼格里亲自登上第三峰指挥法军攻打第四峰的堡垒。
第四峰是个大堡垒,由冯兆金统兵防守。山峰的下面就是长墙,而且有条道路与长墙相通。如果法军占据了第四峰,炮兵可以居高临下轰击长墙,步兵也可居高临下向长墙冲击。眼看着三个堡垒已经陷落敌手,冯子材非常着急,要亲自带人去支援,被部将劝住了。因为长墙对面还有法军一一一团和越南兵团共两千余人虎视耽耽,他们已经几次发起冲锋,冲到半路就折回,显然是佯攻,但明知如此,却不能大意,万一冯子材率人支援第四峰,法军突然进攻,长墙就有被攻破的可能。冯子材只好严令冯兆金:“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后退!”
正在关键的时候,苏元春在数十骑簇拥下飞驰而来,他跳下马来对冯子材说:“冯军门,潘中丞派我先率本部毅新军来援,他召集各部,明天就能赶到。”
冯子材来不及寒喧,指指炮火连天的小青山说:“东岭危机,赶快救援!”
法军的炮兵就在第四峰下的谷底中,虽然仰攻瞄准有些困难,但对清军堡垒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部分工事已被轰毁,死伤已达数百人。守军依托地堡、山石、树丛作掩护,向进攻的法军射击,无奈他们的武器太落后,打不远,又射不准,有时击中法军,也不能至命。所以法军胆子越来越大,哇哇叫着向上冲。守军更加惊慌,眼看不守。冯兆金摔掉帽子挽起袖子说:“不怕死的弟兄们,拿刀把狗日的劈下去!”
他正要向外冲的时候,苏元春带人赶到,守军士气大振,跃出壕沟冲向敌群。法军被压回山谷。尼格里命令收兵,回守第三峰。
当天晚上,尼格里在第二峰的堡垒中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明天的军事行动。今天的进攻虽然虽然没有拿下关键的第四峰,但进展仍然算顺利。在强大的炮火面前,中国军队仍然没有更高明的办法。明天一早,一四三团继续向第四峰进攻,以今天的情形看,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攻下。待一四三团攻占第四峰后,一一一团从正面发动进攻,双方前后夹击,一举攻下长墙。那时,追着清军屁股,占领一个阵地又一个阵地的喜剧,将会再次上演。作为机动部队的二三团,要保护从文渊到镇南关的运输线,天亮前必须把充足的弹药运到军前。
夜已经深了,冯子材的中军大帐里十几根小孩胳膊粗的红蜡烛火焰跳动着,把将领们的脸映的一明一暗,棱角分明。王德榜到的最晚,一天来他督队向文渊进攻,但被法军二三团阻止,炮火太猛,始终没能突破法军的防线。他接到冯子材的手书后,是绕过法军阵地赶过来的。
冯子材说:“今日一战,虽然失去了三个堡垒,所幸守将英勇,苏帮办救援及时,关键的大堡垒没有被法军攻破。估计明天法夷会强攻,必有一场苦战。”
王孝祺说:“冯军门,关前隘阵地整个部署都是您的主意,如今战事到了最关键时期,无论湘、淮、桂、粤各军,都愿以你为帅,有什么吩咐,我们无不从命。”
今天到会的将领,无论王孝祺从广东带过来的勤军,还是王德榜从湖南带过来的楚军,都心甘情愿唯冯子材马首是瞻,萃军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王孝祺这话显然是说给苏元春听的,因为苏元春是潘鼎新的亲信,对冯子材所部的到来开始并不太欢迎,两人都是帮办,他的帮办又比冯子材早得多。不过,现在对冯子材的军事才能和人品都是佩服的,又当着众将的面,不能不姿态高一些:“萃翁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大家齐心协办,一定打好这一仗。我的毅新军没的说,如果不想配合萃翁,我就不会急如星火的驰援。”
大家齐声说:“冯军门,你就不要再客气了。”
“好,我说说我的想法。”冯子材说,“今天丢掉了三个堡垒,听了诸位的说法,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兵没经战阵,勇气不足,被法夷的大炮一轰,就四散而逃。这样不行,如果敌炮一响就怕,那咱们再多的人也没用。所以,各军要设督战队,有临阵逃跑者,军前正法!”
当然,新兵之所以溃逃,又是因为法军炮火太猛,所以不想办法躲避法军的炮火,只靠杀人立威也不够。
“第二条呢,就是要深挖坑道,以抗敌炮。”冯子材说,“敌人的特点是炮火猛但兵员少;我们正相反,是炮火少兵员足。敌人发挥敌人的优势,我们不能硬抗,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明天我们除了守长墙外,再派出几队人马从两面包抄敌人,那样势必分散敌人的炮火。”
按照冯子材的部署,王德榜要连夜率军去文渊,设法阻止法军向镇南关运送军火。他摸黑回到油隘,命令部队立即吃饭,吃完饭出队时天已经快亮了。法军二三团负责运送军火的连队,应该在天亮前往返文渊两次,将一天所需军火运到一一一团所在的谷地。但一一一团担心夜里受到攻击,把营地迁到了第二峰堡垒上,结果运送军火的部队摸黑找不到他们,就把军火运回镇南关下。这样一折腾,天亮前完成了运输一趟的任务。他们匆忙起运第二批,出文渊不久,就被王德榜的部队包围了。二三团负责军火运输的只有两个排,而王德榜的部队有一千余人,所以他们稍作抵抗,就扔下军火逃回文渊。王德榜这次行动收获颇丰,共有四十多头骡子和十几匹马,所运军火有四门田鸡炮和大量炮弹、子弹。王德榜派人送到油隘,他则亲率部队去进攻文渊。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终于等到大雾散尽,举起望远镜向清军阵地观察,见旗帜比昨天更多了。难道中国军队又增加了援军?他的参谋副手说:“这是中国人的把戏,他们善于虚张声势。”
“不错,中国人最喜欢这样。”尼格里说,“不过,他的后方还有大量援军可以调动,这是实事,所以今天应该尽快解决的战斗。”
“爱尔明加团长那边,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他的参谋说。
“我想,爱尔明加一定得手了。今天早晨这样大的雾,他们趁雾的掩护突然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会把中国人吓坏的。”尼格里有这样的经历,“或者,就象进攻北宁时那样,我们还没到,中国人已经逃光了。”尼格里一面说,一面拿望远镜向大小青山方向观察,他看到爱尔明加的部队正在登上大青山,“不错,那就是爱尔明加,他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大地堡,而且正在向大青山攀登。登上大青山,炮弹可以直接打到长墙后面了。传我命令,一一一团先炮击长墙十五分钟,然后发动进攻。”
冯子材正在长墙上巡察的时候,头顶上响起炮弹飞过的呼啸声。正守在长墙上的金老大耳朵尖,大声喊:“冯军门,炮弹。”轰的一声,一枚炮弹在长墙后爆炸了。
“你们快到地堡去!”
冯子材挥着手臂命令。
“你呢?”
“不用管我,我要在长墙上看看。”
兵勇们匆忙撤下长墙,排炮已经接二连三的爆炸了。眨眼间已有十几人被炸死,炸伤的在地上翻滚嚎叫。金老大见冯子材没下长墙,也没跟着下去。冯子材说:“你们几个,怎么不下去?”
“冯军门不怕,我们也不怕。在西北的时候,炮弹见多了。”金老大说。
“好样的,”冯子材说,“不愧是百战余生的勇士。”
说话间,金老大大声喊:“卧倒!”
一下把冯子材扑倒在地,一枚炮弹在身边不远处爆炸,一名亲兵被炸死,冯子材的长子冯相荣的胳膊受轻伤。下长墙已经来不及,金老大架着冯子材,跑到长墙尽头的山崖后,那里着弹很少。
十几分钟后,炮击刚停,法军已经哇哇叫着冲过来。
“命令部队,上墙!”
冯相荣身边的的一位亲兵吹起牛角号,这是上墙的命令。老兵们最先爬出地堡,然后是新兵,纷纷登上长墙,一部分则聚集在先锋栅后,每人手里提个先锋煲,准备随时向外突击。先锋煲是冯子材的最新发明,用民间装鸡蛋、油盐的罐子,装上火药,点着后扔出去,爆炸力不强,但烟熏火燎,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法军还距离长墙很远,已经有新兵开枪了,冯子材命令等法军接近长墙再开火。法军越来越近了,一直到了一百码的距离,冯子材手一挥:“打!”
林明敦、来复枪、鸟枪、抬枪一起响起来,冲在前面的法军倒下了一片。法军不愧训练有素,他们稍稍后退,又重新冲了回来,一边冲一边向长墙射击,几乎压过了清军的火力。法军已经靠近了长墙,冯子材命令:“开栅,冲!”
先锋栅打开,挑选出的先锋手冲出栅去,把手里的先锋煲投向敌群,有的太紧张太着急,没有点燃引信就扔了出去。先锋煲发出噗噗的声响,腾起烈焰黑烟,冲在前面的法军有的被熏坏了眼睛,有的被烧着了衣服,一片慌乱。金老大跳下长墙,喊:“弟兄们,杀过去呀!”
冲出先锋栅的勇丁手里只有大刀,见法军已经溃乱不成队形,胆子也大了,跟着金老大就往外冲,一直追到壕外几十米,腿脚慢的六七名法军被他们砍死。但法军后面的部队立刻摆出前蹲后立的阵形,从容的向金老大他们射击,掩护部队后撤。金老大收住脚,喊一声:“撤!”
回到长墙内,冯子材拍着金老大的肩膀,连声称赞,说:“多亏你带人把法军压了下去,不然新兵们一惊慌,说不准会一溃而散不可收拾。”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看到一一一团退回来,十分生气,命令:“轰击20分钟,不惜牺牲,拿下长墙!”
这次的炮击十分猛,长墙多处被轰塌,地堡也有十几个被轰毁,兵勇被活埋在里面。炮声一停,兵勇们钻出地堡,登上长墙。法军步兵的这次冲锋十分猛,而且配备了几挺机枪,一直冲到壕前,他们同时卧倒,向长墙猛烈射击,清军伤亡十分严重。胆小的士兵嗷嗷叫着跳下长墙向回跑,后面的预备队见状也向后跑。在后面土墙的出入口,迎接他们的是冯子材的小儿子冯相华的执法队,一人一柄大砍刀。冯相华厉声喊:“马上回去,逃跑着斩!”说话间手起刀落,跑在最前面的七八个人被当场砍死。溃兵们扭回头又向长墙上跑。
冯子材看到不少法军已经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他抽出佩剑,高声命令:“弟兄们,如果让法夷再次破关,我们无颜见广西父老,跟我冲出去,杀敌立功,必有重赏!开栅!”
他不顾高龄带金老大、冯相荣等人打开先锋栅,冲向法军,兵勇们则将手里的先锋煲尽数扔进敌群。趁法军慌乱的时候,冯子材挥剑冲向敌群。法军对先锋煲早有准备,没像上次一样乱不成军,他们保持队形,连续不断的向清军射击。他们认出红顶花翎的冯子材是个大官,所以集中火力射击。金老大猛跨几步,挡在冯子材前面,当胸中了十几枪。冯子材好像没有意识到危险,继续向前猛冲,他的五六亲兵毫不畏惧一起冲过来保护冯子材。冯子材高喊:“取首级一个,赏银十两,斩一画法目二十两,二画五十两,三画一百两!”所谓一画两画,是指法军肩膀上的衔牌。冯子材推开亲兵,仗剑冲向法军。兵勇见主帅拼命,无不奋勇。嗷嗷叫着杀向法军,前面的倒下后面的仿佛没看见,依然呐喊着向前冲。清军如此拼命,法军实在没曾遇到,边打边退。此时又有哨探来报,广西巡抚潘鼎新率援军赶到。兵勇们听说援兵到了,更加奋勇。法军不退已经不可能了。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看到法军再次溃退,气得大骂:“爱尔明加呢,为什么还不发起进攻?”正在着急,爱尔明加的通信兵来报告,一四三团还没能占领大堡垒,请先不要进攻长墙。
原来,爱尔明加早晨进攻的时候,耍了个小聪明,他没有从第三峰直接向第四峰进攻,而是绕到第四峰的东面,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得突然出现在清军面前。没想到绕到东边后,却发现前面有个大洼地隔断了去路,而且山坡很陡,要带着炮下到洼底再攀上去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只好原路返回。这样一折腾,几个小时过去了。
尼格里气得嗷嗷叫,但也没办法,对通信兵吼道:“你去告诉爱尔明加,我不管他在那里,直接向敌人的大堡垒发动进攻!”
这时候,参谋又发现东西两面山岭上有大批清军正在向谷底冲击,显然是要包围谷底的法军。“命令炮兵向两侧山岭开炮,把可恶的中国人轰回去,轰回去!”
炮声响起来,西山上的清军停止了前进,纷纷趴在地上。但炮声一停,清军又爬起来继续向山下冲。“怎么回事,为什么停止炮击?”
因为炮兵没有弹药了。
尼格里这才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临近,他立即命令,二三团在横坡岭组成阻击阵地,掩护一一一团和一四三团撤退。追击的清军被阻击部队密集的火力压制在横坡岭下,眼看一一一团撤走。一四三团则从小青山上直接撤到横坡岭东,清军没有火炮,无可奈何。冯子材于是命令收兵回营。
潘鼎新带来的援军,一到镇南关就参加了对法军的进攻,但没打多久,法军就退了。众位将领相见,无不是相互道贺。追着法军的屁股猛打,一次就歼敌近百人,这样的战绩自中法开战来还几乎没有过。冯子材问亲兵金老大伤得怎么样?亲兵告诉他,金老大胸中十余枪,已经为国捐躯了。冯子材跟着亲兵在长墙外找到了金老大的遗体,乍着双手,瞪着眼睛,一副要冲杀的模样。冯子材给他抹上双眼,吩咐从他的薪俸中扣银二百两,厚葬金老大。
回到他的中军大帐,他说:“潘帅,这一仗,没给你丢脸吧!”
“岂但没有丢脸,而且是一血前耻呢!”潘鼎新兴奋的说。
“现在,咱们第一件要干的事是什么?”冯子材故意这样问。
“你说呢?”潘鼎新笑着反问。
“当然是向朝廷报捷!”
两人哈哈大笑。
一会儿捷报拟就,潘鼎新出声念道:“计自初六至初八日之恶战,实历三昼夜之久,而后大获全胜。此次大捷,斩敌千余,并夺取枪炮、弹药、饼干无数,法虏尸横遍野,器械尽弃,魂飞胆破,足以慑敌胆而振天威。”
斩敌千余明显是虚夸,但虚报战功已是自古如此,何况以此上报,正可慰九重之心。所以潘鼎新欣然命笔,与苏元春、冯子材联衔上奏。
专差刚刚飞骑出营,广西布政使李秉衡飞骑而来。潘鼎新有些奇怪,李秉衡负责后路粮台,到前线来何干?他跳下马来,擎出上谕说:“上谕到,潘鼎新接旨。”
众人来不及回避,纷纷跪下听旨:“关外官军自上年十二月及今年正月间迭次挫失,广西巡抚、广西军务督办潘鼎新,虽经亲临前敌,惟未能策厉诸军力图堵御,实属调度乖方,乃至先有船头、郎甲大败,后有谅山文渊之失,更令法夷火焚镇南关,深入广西腹地数十里。查潘鼎新于败军之际,先自奔逃,失职兼以失态,著即革职。苏元春屡著战功,任事勇往,著即督办广西军务。广西巡抚一职,暂由布政使李秉衡护理。钦此。”
镇南关失守,已经是个把月前的事了,不过文报往来,总有二十几天,所以阴差阳错,当前线大捷的时候,撤职的上谕却到了。
冯子材深感意外,连说:“这是怎么说的,刚打了胜仗,却撤潘大人的职。”
潘鼎新知道怎么回事。天下人人都知道,他是李鸿章的心腹,一切都秉承李鸿章的意思。而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督师广东的彭玉麟,都对李鸿章不满,张之洞一上任,就有意要排挤潘鼎新,丢失谅山、镇南关以至让法军深入广西腹地十几里,有这样的错失摆在那里,张之洞等人自然要大作文章。但冯子材是张之洞、彭玉麟器重的人,王德榜是左宗棠器重的人,有怨气他也不好说。所以他嘴里说:“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他脸色腊黄,两股战战,一时竟然站不起来。
李秉衡扶他起来,说:“潘大人,上谕两天前就到了,那时您正在筹划大战,所以我硬压下来了。可是,总不能压太多日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在有这场大捷,我想朝廷很快就会有旨意的,总不能让潘大人受太大的委屈。”
“说不上委屈,毕竟镇南关是在我任上丢的。”
苏元春是潘鼎新从湖南带过来的,他的军务帮办、广西提督,也都是潘鼎新极力推荐的结果,所以对潘鼎新深抱感恩之心,今见潘鼎新革职,心里难过,毫无升官的喜悦,忍不住落下泪来。
潘鼎新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拍着苏元春的手说:“这半年多,我已经精疲力竭,心血耗尽。无官一身轻,我回家当陶然翁去,你又何必难过?老朽无能,一载徒劳,谅山一役,得失分明,朝廷仅予罢归,已是天恩高厚。毁誉听之于人,是非断之于己。你与诸位将军,锐志勋名,备历艰险,浴血奋战,百折不回,万望矢志不渝,再接再励,边关安危,寄于诸位。”仍觉不够明白,又特意叮嘱说:“如今你已是督办,但战事多听听冯军门意见,多与众将商议,万不可存派系之见。派系之争,害人害已更害国!”
苏元春拱手说:“谨记大人叮嘱。元春何德何能,自知德识不及众位将军,无奈朝廷有命,不能勉力图为,自然多多仰仗各位将军。”
苏元春这是客气话,其实也是在请各位以后多多支持,所以冯子材带头,都表示一定齐心协办,并向杀敌。
“还有一道上谕,是给王朗青将军的。”李秉衡说,“这道旨意,就请冯军门宣给王将军。”
冯子材接过一看,原来是对王德榜的革职留营效力的处分。原因是镇南关危急时,他救援不力。这件事情,冯子材已经弄清楚,是潘鼎新对王德榜有误会,那时王德榜确实无力救援。但现在潘鼎新已经革职,什么话也不好说了。
“好,这道旨意由我亲自宣给王将军。”冯子材说,“不过,这恐怕还要再拖些日子,我们要乘胜收复文渊、谅山,不能不依靠王将军。”
尼格里把一一一团的炮兵全部调给一四三团。爱尔明加把大炮集中起来,先用炮火轰击小青山上的地堡。小青山共有四个山头,清军在每个山头上都建有地堡。爱尔明加决定逐一轰毁占领。守第一峰堡垒的不是新兵就是老兵,他们的任务是作为一支奇兵使用,到时候主要是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没料到会成为法军进攻的重点。法军的第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到了堡垒的后面,第二颗又落到了前面,都未击中堡垒。那些新兵们大了胆子,有的爬出地垒,居高临下观察法国人的阵地。有的说:“我以为法国鬼子多么神呢,原来他们的炮根本打不准。”一位老兵说:“你们两个想要命,就快下来,这是法夷测试轰炸点呢,等他测准了,炮弹就会铺天盖地。那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话音未落,法军密集的炮弹呼啸而来,在堡垒内外接二连三的爆炸。炸弹所及,湿泥地被炸出大坑,散落的泥土冒着热气夹带着呛人气味,有的炸弹在人堆里爆炸,人被炸起又被重重的抛在地上,断肢残衣带着血腥气落得到处都是。新兵们开始惊溃,慌乱的爬出坑道,向后山逃走。管带仗剑督战,立于阵前,说:“谁敢后退,先吃我一剑。”连斩数人,镇住了溃兵。不料一发炮弹落到他的身边,把他炸倒,当时气绝身亡。“陈管带阵亡了!”新兵们更加惊慌,又加无人管带,所以仓惶逃到后山,直奔第二峰而去。
法军依靠类似的战术,相继占领了第二峰和第三峰。不过,小青山的山峰,远看好像连为一体,但实际每个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有山谷相隔,这自然的屏障,使法军的进攻颇费时间。火炮要搬上搬下,很费功夫,等法军占据第三峰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尼格里亲自登上第三峰指挥法军攻打第四峰的堡垒。
第四峰是个大堡垒,由冯兆金统兵防守。山峰的下面就是长墙,而且有条道路与长墙相通。如果法军占据了第四峰,炮兵可以居高临下轰击长墙,步兵也可居高临下向长墙冲击。眼看着三个堡垒已经陷落敌手,冯子材非常着急,要亲自带人去支援,被部将劝住了。因为长墙对面还有法军一一一团和越南兵团共两千余人虎视耽耽,他们已经几次发起冲锋,冲到半路就折回,显然是佯攻,但明知如此,却不能大意,万一冯子材率人支援第四峰,法军突然进攻,长墙就有被攻破的可能。冯子材只好严令冯兆金:“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许后退!”
正在关键的时候,苏元春在数十骑簇拥下飞驰而来,他跳下马来对冯子材说:“冯军门,潘中丞派我先率本部毅新军来援,他召集各部,明天就能赶到。”
冯子材来不及寒喧,指指炮火连天的小青山说:“东岭危机,赶快救援!”
法军的炮兵就在第四峰下的谷底中,虽然仰攻瞄准有些困难,但对清军堡垒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部分工事已被轰毁,死伤已达数百人。守军依托地堡、山石、树丛作掩护,向进攻的法军射击,无奈他们的武器太落后,打不远,又射不准,有时击中法军,也不能至命。所以法军胆子越来越大,哇哇叫着向上冲。守军更加惊慌,眼看不守。冯兆金摔掉帽子挽起袖子说:“不怕死的弟兄们,拿刀把狗日的劈下去!”
他正要向外冲的时候,苏元春带人赶到,守军士气大振,跃出壕沟冲向敌群。法军被压回山谷。尼格里命令收兵,回守第三峰。
当天晚上,尼格里在第二峰的堡垒中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明天的军事行动。今天的进攻虽然虽然没有拿下关键的第四峰,但进展仍然算顺利。在强大的炮火面前,中国军队仍然没有更高明的办法。明天一早,一四三团继续向第四峰进攻,以今天的情形看,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攻下。待一四三团攻占第四峰后,一一一团从正面发动进攻,双方前后夹击,一举攻下长墙。那时,追着清军屁股,占领一个阵地又一个阵地的喜剧,将会再次上演。作为机动部队的二三团,要保护从文渊到镇南关的运输线,天亮前必须把充足的弹药运到军前。
夜已经深了,冯子材的中军大帐里十几根小孩胳膊粗的红蜡烛火焰跳动着,把将领们的脸映的一明一暗,棱角分明。王德榜到的最晚,一天来他督队向文渊进攻,但被法军二三团阻止,炮火太猛,始终没能突破法军的防线。他接到冯子材的手书后,是绕过法军阵地赶过来的。
冯子材说:“今日一战,虽然失去了三个堡垒,所幸守将英勇,苏帮办救援及时,关键的大堡垒没有被法军攻破。估计明天法夷会强攻,必有一场苦战。”
王孝祺说:“冯军门,关前隘阵地整个部署都是您的主意,如今战事到了最关键时期,无论湘、淮、桂、粤各军,都愿以你为帅,有什么吩咐,我们无不从命。”
今天到会的将领,无论王孝祺从广东带过来的勤军,还是王德榜从湖南带过来的楚军,都心甘情愿唯冯子材马首是瞻,萃军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王孝祺这话显然是说给苏元春听的,因为苏元春是潘鼎新的亲信,对冯子材所部的到来开始并不太欢迎,两人都是帮办,他的帮办又比冯子材早得多。不过,现在对冯子材的军事才能和人品都是佩服的,又当着众将的面,不能不姿态高一些:“萃翁有什么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大家齐心协办,一定打好这一仗。我的毅新军没的说,如果不想配合萃翁,我就不会急如星火的驰援。”
大家齐声说:“冯军门,你就不要再客气了。”
“好,我说说我的想法。”冯子材说,“今天丢掉了三个堡垒,听了诸位的说法,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兵没经战阵,勇气不足,被法夷的大炮一轰,就四散而逃。这样不行,如果敌炮一响就怕,那咱们再多的人也没用。所以,各军要设督战队,有临阵逃跑者,军前正法!”
当然,新兵之所以溃逃,又是因为法军炮火太猛,所以不想办法躲避法军的炮火,只靠杀人立威也不够。
“第二条呢,就是要深挖坑道,以抗敌炮。”冯子材说,“敌人的特点是炮火猛但兵员少;我们正相反,是炮火少兵员足。敌人发挥敌人的优势,我们不能硬抗,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明天我们除了守长墙外,再派出几队人马从两面包抄敌人,那样势必分散敌人的炮火。”
按照冯子材的部署,王德榜要连夜率军去文渊,设法阻止法军向镇南关运送军火。他摸黑回到油隘,命令部队立即吃饭,吃完饭出队时天已经快亮了。法军二三团负责运送军火的连队,应该在天亮前往返文渊两次,将一天所需军火运到一一一团所在的谷地。但一一一团担心夜里受到攻击,把营地迁到了第二峰堡垒上,结果运送军火的部队摸黑找不到他们,就把军火运回镇南关下。这样一折腾,天亮前完成了运输一趟的任务。他们匆忙起运第二批,出文渊不久,就被王德榜的部队包围了。二三团负责军火运输的只有两个排,而王德榜的部队有一千余人,所以他们稍作抵抗,就扔下军火逃回文渊。王德榜这次行动收获颇丰,共有四十多头骡子和十几匹马,所运军火有四门田鸡炮和大量炮弹、子弹。王德榜派人送到油隘,他则亲率部队去进攻文渊。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终于等到大雾散尽,举起望远镜向清军阵地观察,见旗帜比昨天更多了。难道中国军队又增加了援军?他的参谋副手说:“这是中国人的把戏,他们善于虚张声势。”
“不错,中国人最喜欢这样。”尼格里说,“不过,他的后方还有大量援军可以调动,这是实事,所以今天应该尽快解决的战斗。”
“爱尔明加团长那边,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他的参谋说。
“我想,爱尔明加一定得手了。今天早晨这样大的雾,他们趁雾的掩护突然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会把中国人吓坏的。”尼格里有这样的经历,“或者,就象进攻北宁时那样,我们还没到,中国人已经逃光了。”尼格里一面说,一面拿望远镜向大小青山方向观察,他看到爱尔明加的部队正在登上大青山,“不错,那就是爱尔明加,他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大地堡,而且正在向大青山攀登。登上大青山,炮弹可以直接打到长墙后面了。传我命令,一一一团先炮击长墙十五分钟,然后发动进攻。”
冯子材正在长墙上巡察的时候,头顶上响起炮弹飞过的呼啸声。正守在长墙上的金老大耳朵尖,大声喊:“冯军门,炮弹。”轰的一声,一枚炮弹在长墙后爆炸了。
“你们快到地堡去!”
冯子材挥着手臂命令。
“你呢?”
“不用管我,我要在长墙上看看。”
兵勇们匆忙撤下长墙,排炮已经接二连三的爆炸了。眨眼间已有十几人被炸死,炸伤的在地上翻滚嚎叫。金老大见冯子材没下长墙,也没跟着下去。冯子材说:“你们几个,怎么不下去?”
“冯军门不怕,我们也不怕。在西北的时候,炮弹见多了。”金老大说。
“好样的,”冯子材说,“不愧是百战余生的勇士。”
说话间,金老大大声喊:“卧倒!”
一下把冯子材扑倒在地,一枚炮弹在身边不远处爆炸,一名亲兵被炸死,冯子材的长子冯相荣的胳膊受轻伤。下长墙已经来不及,金老大架着冯子材,跑到长墙尽头的山崖后,那里着弹很少。
十几分钟后,炮击刚停,法军已经哇哇叫着冲过来。
“命令部队,上墙!”
冯相荣身边的的一位亲兵吹起牛角号,这是上墙的命令。老兵们最先爬出地堡,然后是新兵,纷纷登上长墙,一部分则聚集在先锋栅后,每人手里提个先锋煲,准备随时向外突击。先锋煲是冯子材的最新发明,用民间装鸡蛋、油盐的罐子,装上火药,点着后扔出去,爆炸力不强,但烟熏火燎,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法军还距离长墙很远,已经有新兵开枪了,冯子材命令等法军接近长墙再开火。法军越来越近了,一直到了一百码的距离,冯子材手一挥:“打!”
林明敦、来复枪、鸟枪、抬枪一起响起来,冲在前面的法军倒下了一片。法军不愧训练有素,他们稍稍后退,又重新冲了回来,一边冲一边向长墙射击,几乎压过了清军的火力。法军已经靠近了长墙,冯子材命令:“开栅,冲!”
先锋栅打开,挑选出的先锋手冲出栅去,把手里的先锋煲投向敌群,有的太紧张太着急,没有点燃引信就扔了出去。先锋煲发出噗噗的声响,腾起烈焰黑烟,冲在前面的法军有的被熏坏了眼睛,有的被烧着了衣服,一片慌乱。金老大跳下长墙,喊:“弟兄们,杀过去呀!”
冲出先锋栅的勇丁手里只有大刀,见法军已经溃乱不成队形,胆子也大了,跟着金老大就往外冲,一直追到壕外几十米,腿脚慢的六七名法军被他们砍死。但法军后面的部队立刻摆出前蹲后立的阵形,从容的向金老大他们射击,掩护部队后撤。金老大收住脚,喊一声:“撤!”
回到长墙内,冯子材拍着金老大的肩膀,连声称赞,说:“多亏你带人把法军压了下去,不然新兵们一惊慌,说不准会一溃而散不可收拾。”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看到一一一团退回来,十分生气,命令:“轰击20分钟,不惜牺牲,拿下长墙!”
这次的炮击十分猛,长墙多处被轰塌,地堡也有十几个被轰毁,兵勇被活埋在里面。炮声一停,兵勇们钻出地堡,登上长墙。法军步兵的这次冲锋十分猛,而且配备了几挺机枪,一直冲到壕前,他们同时卧倒,向长墙猛烈射击,清军伤亡十分严重。胆小的士兵嗷嗷叫着跳下长墙向回跑,后面的预备队见状也向后跑。在后面土墙的出入口,迎接他们的是冯子材的小儿子冯相华的执法队,一人一柄大砍刀。冯相华厉声喊:“马上回去,逃跑着斩!”说话间手起刀落,跑在最前面的七八个人被当场砍死。溃兵们扭回头又向长墙上跑。
冯子材看到不少法军已经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他抽出佩剑,高声命令:“弟兄们,如果让法夷再次破关,我们无颜见广西父老,跟我冲出去,杀敌立功,必有重赏!开栅!”
他不顾高龄带金老大、冯相荣等人打开先锋栅,冲向法军,兵勇们则将手里的先锋煲尽数扔进敌群。趁法军慌乱的时候,冯子材挥剑冲向敌群。法军对先锋煲早有准备,没像上次一样乱不成军,他们保持队形,连续不断的向清军射击。他们认出红顶花翎的冯子材是个大官,所以集中火力射击。金老大猛跨几步,挡在冯子材前面,当胸中了十几枪。冯子材好像没有意识到危险,继续向前猛冲,他的五六亲兵毫不畏惧一起冲过来保护冯子材。冯子材高喊:“取首级一个,赏银十两,斩一画法目二十两,二画五十两,三画一百两!”所谓一画两画,是指法军肩膀上的衔牌。冯子材推开亲兵,仗剑冲向法军。兵勇见主帅拼命,无不奋勇。嗷嗷叫着杀向法军,前面的倒下后面的仿佛没看见,依然呐喊着向前冲。清军如此拼命,法军实在没曾遇到,边打边退。此时又有哨探来报,广西巡抚潘鼎新率援军赶到。兵勇们听说援兵到了,更加奋勇。法军不退已经不可能了。
镇南关上的尼格里,看到法军再次溃退,气得大骂:“爱尔明加呢,为什么还不发起进攻?”正在着急,爱尔明加的通信兵来报告,一四三团还没能占领大堡垒,请先不要进攻长墙。
原来,爱尔明加早晨进攻的时候,耍了个小聪明,他没有从第三峰直接向第四峰进攻,而是绕到第四峰的东面,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得突然出现在清军面前。没想到绕到东边后,却发现前面有个大洼地隔断了去路,而且山坡很陡,要带着炮下到洼底再攀上去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只好原路返回。这样一折腾,几个小时过去了。
尼格里气得嗷嗷叫,但也没办法,对通信兵吼道:“你去告诉爱尔明加,我不管他在那里,直接向敌人的大堡垒发动进攻!”
这时候,参谋又发现东西两面山岭上有大批清军正在向谷底冲击,显然是要包围谷底的法军。“命令炮兵向两侧山岭开炮,把可恶的中国人轰回去,轰回去!”
炮声响起来,西山上的清军停止了前进,纷纷趴在地上。但炮声一停,清军又爬起来继续向山下冲。“怎么回事,为什么停止炮击?”
因为炮兵没有弹药了。
尼格里这才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临近,他立即命令,二三团在横坡岭组成阻击阵地,掩护一一一团和一四三团撤退。追击的清军被阻击部队密集的火力压制在横坡岭下,眼看一一一团撤走。一四三团则从小青山上直接撤到横坡岭东,清军没有火炮,无可奈何。冯子材于是命令收兵回营。
潘鼎新带来的援军,一到镇南关就参加了对法军的进攻,但没打多久,法军就退了。众位将领相见,无不是相互道贺。追着法军的屁股猛打,一次就歼敌近百人,这样的战绩自中法开战来还几乎没有过。冯子材问亲兵金老大伤得怎么样?亲兵告诉他,金老大胸中十余枪,已经为国捐躯了。冯子材跟着亲兵在长墙外找到了金老大的遗体,乍着双手,瞪着眼睛,一副要冲杀的模样。冯子材给他抹上双眼,吩咐从他的薪俸中扣银二百两,厚葬金老大。
回到他的中军大帐,他说:“潘帅,这一仗,没给你丢脸吧!”
“岂但没有丢脸,而且是一血前耻呢!”潘鼎新兴奋的说。
“现在,咱们第一件要干的事是什么?”冯子材故意这样问。
“你说呢?”潘鼎新笑着反问。
“当然是向朝廷报捷!”
两人哈哈大笑。
一会儿捷报拟就,潘鼎新出声念道:“计自初六至初八日之恶战,实历三昼夜之久,而后大获全胜。此次大捷,斩敌千余,并夺取枪炮、弹药、饼干无数,法虏尸横遍野,器械尽弃,魂飞胆破,足以慑敌胆而振天威。”
斩敌千余明显是虚夸,但虚报战功已是自古如此,何况以此上报,正可慰九重之心。所以潘鼎新欣然命笔,与苏元春、冯子材联衔上奏。
专差刚刚飞骑出营,广西布政使李秉衡飞骑而来。潘鼎新有些奇怪,李秉衡负责后路粮台,到前线来何干?他跳下马来,擎出上谕说:“上谕到,潘鼎新接旨。”
众人来不及回避,纷纷跪下听旨:“关外官军自上年十二月及今年正月间迭次挫失,广西巡抚、广西军务督办潘鼎新,虽经亲临前敌,惟未能策厉诸军力图堵御,实属调度乖方,乃至先有船头、郎甲大败,后有谅山文渊之失,更令法夷火焚镇南关,深入广西腹地数十里。查潘鼎新于败军之际,先自奔逃,失职兼以失态,著即革职。苏元春屡著战功,任事勇往,著即督办广西军务。广西巡抚一职,暂由布政使李秉衡护理。钦此。”
镇南关失守,已经是个把月前的事了,不过文报往来,总有二十几天,所以阴差阳错,当前线大捷的时候,撤职的上谕却到了。
冯子材深感意外,连说:“这是怎么说的,刚打了胜仗,却撤潘大人的职。”
潘鼎新知道怎么回事。天下人人都知道,他是李鸿章的心腹,一切都秉承李鸿章的意思。而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督师广东的彭玉麟,都对李鸿章不满,张之洞一上任,就有意要排挤潘鼎新,丢失谅山、镇南关以至让法军深入广西腹地十几里,有这样的错失摆在那里,张之洞等人自然要大作文章。但冯子材是张之洞、彭玉麟器重的人,王德榜是左宗棠器重的人,有怨气他也不好说。所以他嘴里说:“罪有应得,咎由自取。”他脸色腊黄,两股战战,一时竟然站不起来。
李秉衡扶他起来,说:“潘大人,上谕两天前就到了,那时您正在筹划大战,所以我硬压下来了。可是,总不能压太多日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在有这场大捷,我想朝廷很快就会有旨意的,总不能让潘大人受太大的委屈。”
“说不上委屈,毕竟镇南关是在我任上丢的。”
苏元春是潘鼎新从湖南带过来的,他的军务帮办、广西提督,也都是潘鼎新极力推荐的结果,所以对潘鼎新深抱感恩之心,今见潘鼎新革职,心里难过,毫无升官的喜悦,忍不住落下泪来。
潘鼎新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拍着苏元春的手说:“这半年多,我已经精疲力竭,心血耗尽。无官一身轻,我回家当陶然翁去,你又何必难过?老朽无能,一载徒劳,谅山一役,得失分明,朝廷仅予罢归,已是天恩高厚。毁誉听之于人,是非断之于己。你与诸位将军,锐志勋名,备历艰险,浴血奋战,百折不回,万望矢志不渝,再接再励,边关安危,寄于诸位。”仍觉不够明白,又特意叮嘱说:“如今你已是督办,但战事多听听冯军门意见,多与众将商议,万不可存派系之见。派系之争,害人害已更害国!”
苏元春拱手说:“谨记大人叮嘱。元春何德何能,自知德识不及众位将军,无奈朝廷有命,不能勉力图为,自然多多仰仗各位将军。”
苏元春这是客气话,其实也是在请各位以后多多支持,所以冯子材带头,都表示一定齐心协办,并向杀敌。
“还有一道上谕,是给王朗青将军的。”李秉衡说,“这道旨意,就请冯军门宣给王将军。”
冯子材接过一看,原来是对王德榜的革职留营效力的处分。原因是镇南关危急时,他救援不力。这件事情,冯子材已经弄清楚,是潘鼎新对王德榜有误会,那时王德榜确实无力救援。但现在潘鼎新已经革职,什么话也不好说了。
“好,这道旨意由我亲自宣给王将军。”冯子材说,“不过,这恐怕还要再拖些日子,我们要乘胜收复文渊、谅山,不能不依靠王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