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四十四章 督师福州下
金老大说:“王军门打仗没的说,怯战是不会的,肯定是潘抚台另一部署。大帅请放心,你手里出来的将士,都不是孬种。”
“那样最好。如果我嚷着要打法国鬼子,而且向太后皇上夸口一定会凯旋而归,我的部将里却出了贪生怕死之辈,那真是揭我的老脸。”
左宗棠说完这话,打定了一个主意,他说:“金老大,我打算把你派到王朗青那里去效力,就算我亲临前敌,你敢不敢去?”
金老大说:“这有什么不敢的。这么多年没打仗,手都痒了。”
“好的很!”左宗棠说,“你去是带点儿督战的意思在那里,让王朗青不可有怯战的念头,不是要你去拼命。但话又说回来,到了不能不拼命的时候,就要不能惜命,要让桂军看看,我左宗棠的轿夫,也是以一当十的勇士。”
“大帅放心,咱们弟兄只会战死不会逃生。”
金老大出去向众位弟兄报告这个消息,左宗棠则伏案亲自给王德榜写信,先是说了此次赴闽的行程,继而夸王德榜从征二十余年,任事勇往,堪为楚军之冠,笔锋一转,告诫他说:“此次奏派援越,任事不及以前,切勿有始无终,负我期望。现在朝命主战,务要尽心竭力,有机即图,不可畏难,不可轻率。倘真不如从前出力,贻举者羞,不待他人列参,我先劾之。”
左宗棠离京时就给次子孝宽去信,要他到江宁来,随他到福建。孝宽接到信,安排好家事,这时赶到江宁,休息一天,次日就起程南下。曾国荃特意把督标右营官兵拨给左宗棠,护送他入闽。旱路水路换了几次,一时坐轿,一时乘船,有时他又要骑马。大家担心他的身体,但却劝不住他。走了二十余天,到了福建境内的水口。水口离福州尚有三百余里,这是闽江上游的一个小镇。福建团练大臣带领福州首县及水口所在的德化县前来迎接。团练大臣已经须发皆白,年纪七十八岁,比左宗棠还年长,姓林,叫林寿图,字颖叔。
左宗棠很是感动,觉得此人有些耳熟,于是把福州首县叫到一边,问他:“这位团练大臣,姓林字颖叔,实在有些耳熟,他可否在陕西作过官?”
首县回答:“侯相好记性,他在陕西任过十几年的布政使。”
“哦,对了对了,就是他。这个人我参过他,这把年纪,跑这么远来接我,可见是个好人!”
林寿图是福州闽候人,做过十几年的京官,在户部当过主事,在都察院任过御使,还任过一年多的顺天府尹。他少有才名,文笔极好,为人聪明诙谐,又有点儿孤傲。左宗棠刚入陕的时候,驻军潼关,林寿图执礼甚恭,并献诗以赞,有“卧龙腾渭水”及“羽扇风流绝世无”的句子,让自诩诸葛的左宗棠大为陶醉,对林也颇为赏识,以至到了几乎熟不拘礼的程度。左宗棠西征乏饷,令林寿图筹饷五十万两。林寿图自觉与左宗棠关系密切,上疏辩解,请求暂缓。左宗棠十分生气,于是弹劾林寿图“怀存私见,不解协饷,不视急需”。林寿图被罢职。
在德化县吃饭的时候,左宗棠把林寿图拉到身边,感慨说:“你们都不知道,颖叔当年就是被我参劾罢职,不计前嫌来迎接我,所谓路遥知马力,真是个好人。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迎接一个七十五岁的人,也是古今皆无。”
林寿图抚须颔首,语惊四座:“其实,我也不想来的。”等大家惊骇的瞪大眼睛,他语气一转说:“可是,福州百姓盼侯相如孤儿盼父母,寿图是代福建百姓来接侯相,不是寿图自来。”
林寿图说,自从马尾惨败后,福州百姓日日提心吊胆,经常有传言说法国人某日要来攻打福州,百姓整夜不敢睡熟。曾经有一户人家,院内的木头倒地,疑为炮响,一家人裸足而奔,引得周围人家也是惶惶不可终夜。沿海州县更不必说。朝廷明发上谕,侯相前来督办福建防务,福州人奔走相告,都在打听侯相何日出都,何日可到福州。
“侯相之威,可抵十万精兵,可震敌胆,可安民心。”林寿图说,“以私情,寿图衔当年侯相参劾之恨,以公义,寿图却是诚盼侯相驾临。”
左宗棠乐得哈哈大笑,说:“颖叔还是像当年一样伶牙俐齿。”
“雕虫小技,自作聪明。”林寿图对自己也很不客气,“那时候年轻,以自己这点小聪明可傲王侯。现在想来,实在可笑。能不避谤议,大刀阔斧办成几件大事,像侯相这样,让千万民众赖之为长城,才是真正可以傲王侯!”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左宗棠说,“当时我参劾你,的确有些恨你太过聪明的意思在内。人老了,回过头来看,就觉得有些实在无谓。人一出生,就与人争,为情争,为利争,为名争。更可笑的是,有人一辈子都在为争得一些鸡毛蒜皮而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一等,到头来不过是沾小便宜吃大亏。枉费聪明,不成大事,不成大器,不就是吃了大亏吗?看开了,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扎扎实实办成几件事才可以扪心自安。”
德化县连连点头,说:“听侯相一席谈,真是胜读十年书,又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卑职所任的德化县,乃福建一等一的穷县,卑职与大县的大令相见,真有叫化子见富亲威的窘迫。如今听了侯相的话,终于能够心安理得了。卑职在德化这七年,开荒、治水、修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了几件事,自己宦囊未丰,而百姓盘中有餐;官未升半品,而得百姓交口谬赞。夜深扪心自问,有时也觉得自己傻,现在想来,卑职没沾便宜,却未必就是吃亏。”
这番话令左宗棠大为赞赏,并要他报上姓名来。德化县有备而来,把手本呈上。他叫刘倬云,十四年前的进士,翰林院散馆后分发福建。这是人们通常说的老虎班。不过,他已经在德化县上干了六七年,可见老虎班也有磨成猫的。左宗棠把手本递给身边侍侯的戈什哈,发感慨说:“做官就不要图舒服,要图舒服你去当八旗子弟,提笼溜鸟。做官不要怕苦,西北苦不苦?我在西北……”话头一开,便是半个时辰,大家只有洗耳恭听,让他侃侃而陈。
德化县安排好了行馆,盛请左宗棠驻留几日,稍作休息。左宗棠不肯,次日就起程登船,顺流而下。十天后到达福州,福州真是万人空巷,新任闽浙总督杨昌濬、福州将军穆图善以及司道县翎顶辉煌聚集在洪山桥接官亭迎候,福州有名望的士绅则在浙绍会馆设宴等待。左宗棠不肯坐轿,他说:“我是来打法国鬼子的,不能坐轿,我要让福州百姓看看,左某还能上马杀敌。”他端坐马上,吩咐说:“娃子们,打起精神来,跟我进城。”所过之处,路两边聚满了百姓,街坊店铺都摆下香案,放炮燃香,纷纷磕头,扶老携幼,数以万计,甚至小家碧玉,也抛头露面,如云似水,都以一望丰采为荣。
左宗棠的行辕设在福州北门华皇馆,在厅内有一幅楹联:“数千程荡节复临,水复山重,半壁东南资保障;亿万姓轺车争拥,风清霜肃,十闽上下仰声威。”对这副对子,左宗棠十分欣赏,不免又讲当年他书联迎陶澎的往事。总督杨昌濬、将军穆图善、福州首府、首县都呈手本求见,左宗棠一概挡驾。
第二天,他回访总督、将军,大家都不敢受,拦驾请回。他并不回去,请福州将军穆图善、总督杨濬陪他沿江巡视,一直到闽江出海口。在长门炮台巡视的时候,守军报告有一艘法国船正向海口过来,请示怎么办?左宗棠说:“不要管,放他过来。”法舰试探着往里走,已经到了长门山下,左宗棠下令:“娃子们,拿出你们的本事,狠狠的给我轰。”
大炮轰鸣,法舰悴不及防,舰首已中一炮,立即掉头仓惶而去。
“娃子们,告诉你们,侯相到福建来了,你们不要怕法国鬼子,见了他不要怕,要打!阿古柏不怕我,被我打怕了。俄国人也不怕我,也被我打怕了。怕是打出来的,你敢打,他就怕你。你不打,他就欺你。”
左宗棠转一圈,布置了一圈。恪靖军及福建提督所部,分营驻扎长门、金牌、连江、东岱、梅花江各要口。长门、金牌是福州门户,当然要严密防守,他特意把德化县刘倬云调过来,给福建按察使裴荫森打下手,日夜督工,加修炮台。他对裴荫森说:“我看刘倬云是可造之才,让他跟着你长长见识。”刘倬云果然上心,在他的建议下,裴荫森雇请善水者潜入水下,拆下沉在江中的“建胜”号上的大炮,又用货轮上的绞索捞起来,安装到长门炮台。闽江口上竖立铁桩,用铁索拦江连结,没入水中,用机器拖带,只许本国船只通过,法舰一来即提起铁索拦截。福州将军穆图善在此坐镇指挥。又布置在林浦、魁崎及闽安右路梅花江口,用垒石填塞,仅容小舟通过。以上各处,均建炮台,安放火炮,派兵驻守。经过此番布置,福州人心大安。
左宗棠赶赴福州的途中,因为长途跋涉,又兼天气太热,本来有些中暑,现在又奔波操劳数十天,头晕恶心的毛病又犯,在众人的劝说下,他在署中静养。说是静养,其实根本静不下来,因为台湾的缘故。
刘铭传督师台湾的消息法国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知道刘铭传也是主战的强硬将领,所以决定在海上谋害他。刘铭传表面上装得非常害怕,征调了不少水师船只保护自己。到了上海后,更装得畏畏缩缩,并传出话来说他大发牢骚,认为台湾孤悬海外,根本无法防守。自己身体又多病,朝廷派他去守台无异于流放。结果法国人误认为他不敢到台湾去督师。正当法国人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早已微服坐帐船前往台湾了。
刘铭传到台湾后,发现台湾防务十分薄弱,总共40营官兵,号称2万多人,却要守卫长达2000余里的海疆,而且装备极差,名为水师,却无船只,守岸炮台火炮又少得可怜。时任台湾道台的湘军将领刘璈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将40营兵中的31营部署在台湾南部,在台北却只部署了9营。这一弱点为法国侵略者所窥知和利用。所以法国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兵舰5艘逼近基隆。当时基隆守兵仅800人,只有5门固定方向的大炮,而且还只能正面守,无法侧向攻击。还没等刘铭传进行部署,法国舰队已发起攻击,清军炮台连同火药库很快就被摧毁,清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当天夜里,刘铭传通过查看地形,决定大胆采取诱敌陆战的战术。
第二天,他下令除少数人固守海岸小山制高点外,其余部队全部撤到后山隐蔽。法军以为昨天清军大败,便大摇大摆地涌上岸来,一面修筑滩头阵地,一面攻打坚守岸边的清军。眼看敌人上岸,刘铭传立即下令后山部队从东西两侧迂回包抄,三面夹攻,杀向敌人。这出乎意料的围攻使法军不知所措,顾不上还击,纷纷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刘铭传首战告捷,大挫敌锋,“生擒法人一名,死伤不下百余,抢来座旗一面,乘势破其山头炮台,得炮四尊,帐房数十架,洋衣帽甚多”。
趁法军暂无力进攻的间隙,他亲自拜访台湾兵备道刘璈。刘璈为台湾湘军之首,在台湾兵多势众,因湘淮积怨,对刘铭传深怀戒心,不愿受其节制。刘铭传不想以督办的名头来压服他,所以主动拜访,尽量缓和内部矛盾,以期两军协力,共同抗敌。刘铭传特意说明赴台前与侯相见面情形,刘璈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左宗棠的面子当然要买,但是真是假无从得知,对刘铭传的戒心无法消除,表示自己还是要守台南、台中,因为法国人有兵舰可依,随时可以进攻台湾的任何地方,如果让他们占据台南,同样是件麻烦事。至于台北的孙开华、曹志忠所部,可完全听凭刘铭传指挥。也就是说,湘军40营,归刘铭传指挥的也就9营。刘铭传回到台北,与孙开华曹志忠商讨防守台北事宜,两人表示一切听从刘铭传调遣。刘铭传却表示,两人都是久经战阵的统领,自己绝不遥制。台北、沪尾交给两人防守,他则率部死守基隆,到时候双方要互为救援。两人见刘铭传屈尊来访,而且诚心抛弃成见,所以也是坦诚相对。刘铭传较为放心,一心去守基隆。
法国人不甘心挫败,数天后再战基隆,刘铭传防守严密,法军仍未得逞。孤拔恼羞成怒,他决定兵分两路,向基隆、沪尾(淡水)同时进攻。基隆在台北东北,有良港和煤矿,相距台北100公里,中间为丘陵所隔。沪尾在台北西偏北,相距台北仅30余里,有淡水河相通,是台北的门户。法军攻基隆,意在占有良港和煤矿;攻沪尾则意在攻占台北府。刘铭传两处受敌,处境十分艰难。放弃基隆,无异于以良港资敌;放弃沪则无异于放弃台北,而台北一丢,便是失去根本。所以他只能两边死守,他自己则在基隆亲自指挥。法军开始主攻基隆,几千名士兵轮番进攻清军滩头阵地,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关键时候刘铭传跃马当先,冲入敌阵,法军开炮轰炸,他的马突然弯腿躺在地上,子弹从他头顶飞过,差一点儿被打中。他换了战马,仍然不顾命的猛冲猛打。无论淮军湘军还是台湾土著勇丁,见主帅如此奋勇,也都大受感染,人人用命,所以法军终究无法得手。
下午,孤拔突然改变主攻方向,将火力集中攻打沪尾。而沪尾的守军不多,经过半天作战,已筋疲力尽。突遇重兵,难以招架,连连飞书向刘铭传告急。这时,“基隆万分危迫,沪尾又被急攻,基隆无兵可分”。在这种形势下,刘铭传当机立断,下令基隆守军立刻撤出战斗,炸毁煤井,转移机器,全力援救沪尾。刘铭传看到法国海军需要不断得到能源补给和淡水供应,因而利在速战。基隆离台北尚远,沿途还有狮球岭等险可以扼守。沪尾则距屯聚粮饷的台北府城仅30里,沿途又无险可守,所以基隆失尚不失根本,沪尾失则大势已去。因而刘铭传冒着巨大风险果断下令放弃基隆,赴援沪尾。基隆守军不解其意,纷纷哭谏,要求死守基隆。一些淮军老部下和湘军将领也纷纷伏地请求收回成命。刘铭传大怒,拔佩剑砍前案呵斥道:“不舍基隆,台北不能保也。吾意已决,罪谴吾自当之。有违令者斩!”
基隆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文武为之震惊。刘璈趁机攻击说刘铭传是对沪尾湘军不信任,致失基隆。许多人信以为真,清廷也大为不满,对刘铭传大加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刘铭传不为所动,坚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固守沪尾。由于基隆部队的增援,使法军连攻沪尾7天无果,而且中了刘铭传的埋伏,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分路合击,“敌兵三面受敌,狂奔败北”。当场击毙300余名,其余的惊慌失措,夺路而逃。慌乱中敌炮又自伤战船,败兵彼此间又相互践踏,伤、溺百余名。这一仗,法军伤亡惨重,孤拔也沮丧地承认“淡水失败严重”。
对刘铭传失守基隆,左宗棠也是破口大骂,而且刘璈还专门写信指责刘铭传,因此他对刘铭传十分失望。左宗棠虽然讨厌刘铭传,但台湾却不能不救。所以他奏请朝廷,从南北洋各调五艘舰船,前去支援台湾。李鸿章认为左宗棠这一招很损,不仅救不了台湾,而且有可能派去的舰队也被法国击毁,因为南北洋的舰船比马江惨败的福建水师强不了多少。他能拖则拖,但遭到京中主战派的纷纷指责,只好派“超勇”“扬威”两舰南下。谁料刚刚起程,朝鲜又发生了日兵攻占王宫的事件,他便借坡下驴,把两舰召回北洋。
左宗棠收到北洋回电,大骂李鸿章是怕他立功,所以不肯出舰相援。那时福州将军穆图善正在总督府,劝他说:“大帅,看来北洋确实有困难,刘省三那可是李中堂的旧部,他不会见死不救的。”
左宗棠立起眼睛说:“老穆你知道什么?李鸿章恨不得把中国都割给洋人,讨洋人的笑脸。刘六麻子和李鸿章穿一条裤子,唯李鸿章之命是从。他是要把台湾让给法国鬼子了,不然他怎么把基隆拱手让了出去?”
这话有些不意气用事了,台湾的守军撤离基隆后,很快取得了淡水大捷,放弃基隆或许是不应该,但要说拱手把台湾让给法国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穆图善要为刘铭传辩解。左宗棠生了气说:“老穆老穆,你是不是受了李鸿章的好处,处处给他说话?我不与你谈,与你谈不出结果来,把杨石泉给我叫来,我与他商量。”
穆图善气得不辞而别。一直在身边侍侯的章怡连忙追出去,说:“穆将军请留步!”
自从金老大他们到北圻去后,一位叫刘平川的亲兵替了金老大的角色,但一时摸不上左宗棠的习惯,惹得他发过好几次火,每次都是章怡来劝。后来,章怡就经常侍侯在侧。她见穆图善生了气,追到院子里喊:“穆将军请留步。”蹲身施礼说:“穆将军,我替我家老爷给将军道歉。”
按章怡的说法,最近左宗棠身体大不如前,而且神思有时会恍惚,说话颠三倒四。有时候半夜里也嚷着“娃子们打好裹脚步,跟我去打法国鬼子。”或者爬起来喊:“上船上船,我要到台湾去,把基隆收回来。”
穆图善出了门气就消下去一半,左宗棠从前就是这种不给别人留面子的脾气,何必与他一般见识。现在听章怡如此说,仔细想想,如今左宗棠病情确实有些加重,有时候与人说话,会前言不搭后语,仿佛一觉刚刚醒来的样子。他说:“侯相的情形,是有些与从前不同。我是他的老部下,怎么会生气?”
穆图善在总督府大门,正碰上闽浙总督杨昌濬。杨昌濬打听左宗棠心情怎么样?听说此时正在发脾气,就拉住穆图善,非让陪穆图善陪他去见。“我们两个人,有什么事也好商量。两个人劝他,总比一个人强。我这人嘴拙,你是知道的。”
穆图善没法推辞,再陪杨昌濬回去。左宗棠好像已经忘了刚才的情形,人也清楚多了,说:“穆将军来了,石泉也来了。来的好,我正要与你们商量。”左宗棠这会儿是一本正经的神色,他说:“台湾为南北海道咽喉,关系甚大,倘有疏失,不但全闽震动,即沿海各省隘口,不知何时能够得安。刘铭传几次告急,不能不救。北洋的军舰指不上了,因为日本人在朝鲜闹腾,京津重地,李鸿章不敢疏忽。我要再向朝廷奏请,南洋必须派舰前来。我已经给曾老九写了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但台湾军情十万火急,一刻也等不得。我要渡海到台湾去,福州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两位了。”
穆图善、杨昌濬两人都表示,侯相是全军元戎,应当坐镇福州,渡海援台,就是去,也只能将军督抚去。
将军、督抚职责所在,如何能够渡海去台?左宗棠说:“将军、总督也都是大官,我不能去,你们当然也不能去。那就让带兵的官去吧。你们告诉王诗正,就让他立即渡海去台湾,带一千恪靖援台军去,还要给台湾的驻军带上五万两饷银。”
杨昌濬说:“大帅放心,我一定安排好,南洋的轮船一到,立即让王军门起航。”
后来左宗棠又收到孙开华、曹志忠联名信,报告刘铭传果断放弃基隆的迫不得已及身先士卒的勇猛无畏,完全是肯定赞誉的态度,与刘璈的报告完全不同。孙、曹两人都是湘军统领,而盛赞淮军刘铭传,让左宗棠大感意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何曾不是我行我素的人。自己不能身临前敌,对前敌的情况也就不能全靠情绪左右。何况自己当初对刘铭传说过,只要他告急,无论粮饷,一定想办法接济。
所以,左宗棠三番五次上奏,北洋既然不派舰来,只好强令南洋抽调五舰援台,由南洋水师总兵吴康安统带前往福建听从调遣。不料上海的传教士得了消息,通报给孤拨,孤拨亲率七艘军舰北上,去拦截援台舰队,双方在浙东石浦港外的洋面相遇。统带舰队的吴安康认为,中法舰队实力悬殊,不能硬拼,下令避敌退往镇海,那里有炮台,可以水陆相依。但澄庆、驭远两轮航速慢,恐怕回不到镇海就被法舰追上,所以就近避进石浦港。孤拨见追不上其他三舰,就集中七舰封锁了石浦港。因为石浦是个小渔港,法国军舰进不去,等到夜晚派出鱼雷艇,去袭击澄庆和驭远。
这个消息传到福州,左宗棠大为着急,拄着杖在屋里踱来踱去,无论章怡怎样劝,连饭也不肯吃,夜里也睡不着。第二天起来,章怡发现他白了多半的头发如今全白了。她劝左宗棠说:“老爷,你急也没用。如今南洋派来的舰船下落不明,没办法渡台的,难道你要王将军他们驾木船渡海不成?”
“对,我就是这意思。”左宗棠说,“不能等轮船了,民间商船渡海贸易的不计其数,能载货也能载人,就让王诗正坐木船去。现在孤拨的军舰正在浙江海面,正是突破封锁的好时机。你们把王诗正找来。”要去传令的戈什哈刚走出门口,左宗棠又把他叫住了,说:“把刘倬云也给我叫来。”
两人一直到下午才赶过来。左宗棠先不说什么事,只问两人:“有一件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差使,非办不可,非要敢为国拼命的人去,你们两人敢不敢?”
两人自然齐声说:“侯相吩咐,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有这句话就好。”左宗棠说,“非常差使,自然要有非常赏格。如果差使办好了,武职的可升提督,文职的可升知府,而且就在福建立即实授。”
王诗正现在是记名总兵,虽是正二品,但并非实职。如今天下,记名提督就有数千人,总兵更是不计其数,而一跃而为实职提督,就是不折不扣的一品大员;至于刘倬云,现在是正七品的知县,一跃而为正四品的知府,也可谓平步青云。所以两个人的心都跳起来,不知是什么差使。
“目前军务,实以援台为第一要务。”左宗棠一句话点出主题。他的意思,让王诗正率三营恪靖援台军雇渔船赴台,刘倬云以行营营务处帮办的身份,带五万两饷银,接济台湾守军,妥筹恢复基隆之策。因为去台北,从福州起航最近,所以他要安排人在福州广造兵舰援台的声势,而王、刘二人,今夜就起程赴泉州,瞒天过海,从泉州起航去台北。两人已经无路可退,立即打点行装,星夜起程南下。
孤拨的舰队,见澄庆、驭远两舰被沉,立即去寻另外三舰的下落,一意要赶尽杀绝,因为如果这三舰满载兵员、粮饷到台湾去,那台湾就有无穷的麻烦。他打听到其余三舰已经开到镇海港内,就率军舰追到镇海来。镇海是浙东重镇宁波和省城杭州的门户,所以朝廷责成浙江在此重点布防。中法战争爆发后,又令浙江巡抚刘秉璋在此加设炮位。此时,镇海内除了刚避进来的三舰,还有两舰早在此备防,陆军则有近万人,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亲自在此指挥。欧阳利见是湖南人,湘军水师出身,他吸取马江之败的教训,在入海口钉下几千根木桩,并用数十艘装满石块的船只泊在江中,准备随时堵塞航道,同时又在主要水域布置水雷,而且拆除了灯塔、航标。岸上炮台则用湿竹、麻布、棉絮、草皮等覆盖伪装。港中的军舰,为了防备法国人故伎重演,在舰尾加挂三千多磅的重锚,避免头重脚轻,使五舰时刻都能舰首向外。当时任宁绍道台的是薛福成,他为了防止法国传教士向法舰沟通消息,把他们全部撤往后方,并派兵监守;又致电上海道邵小村,对引水员严加管理,不能让法国人雇去引水,因为马江之战时,法国人就是从上海雇的引水员,把法舰引进马尾的。
镇海进行了严密布防,孤拨却乘马江之余威,对浙防有些轻视,以为大炮一响清军就会狼狈逃命。他亲率四舰向镇海进攻,欧阳利见则亲在南岸金鸡山炮台坐镇指挥,待法舰进入射程后才命令开炮,双方炮击一个多小时,清军非旦未退,而且越战越勇。法舰“纽回利”中炮多枚,被迫撤出战斗。此后十余天内,法舰多次进攻并乘夜间派鱼雷舰进港,都被守军击退,伤亡数十名官兵,孤拨也受重伤,而清军则损失很少。孤拨只好撤往澎湖,三个月后伤重而死。此是后话。
法舰进攻镇海的时候,王诗正、刘倬云两人高价雇请英国商船,冒险运送一千余人、五万两饷银及军械渡海到了台湾。援台军一登陆,立即投入战斗,台湾防务因此加强。
法国谋取台北不成,进攻镇江受挫,舰队的作用大打折扣,于是再转而把希望寄托到越南北圻的法军,命令向中越边境进攻,占据数处地方,逼迫清政府求和。
左宗棠派到中越边境去的贴身护卫金老大,正赶上参加战斗。
“那样最好。如果我嚷着要打法国鬼子,而且向太后皇上夸口一定会凯旋而归,我的部将里却出了贪生怕死之辈,那真是揭我的老脸。”
左宗棠说完这话,打定了一个主意,他说:“金老大,我打算把你派到王朗青那里去效力,就算我亲临前敌,你敢不敢去?”
金老大说:“这有什么不敢的。这么多年没打仗,手都痒了。”
“好的很!”左宗棠说,“你去是带点儿督战的意思在那里,让王朗青不可有怯战的念头,不是要你去拼命。但话又说回来,到了不能不拼命的时候,就要不能惜命,要让桂军看看,我左宗棠的轿夫,也是以一当十的勇士。”
“大帅放心,咱们弟兄只会战死不会逃生。”
金老大出去向众位弟兄报告这个消息,左宗棠则伏案亲自给王德榜写信,先是说了此次赴闽的行程,继而夸王德榜从征二十余年,任事勇往,堪为楚军之冠,笔锋一转,告诫他说:“此次奏派援越,任事不及以前,切勿有始无终,负我期望。现在朝命主战,务要尽心竭力,有机即图,不可畏难,不可轻率。倘真不如从前出力,贻举者羞,不待他人列参,我先劾之。”
左宗棠离京时就给次子孝宽去信,要他到江宁来,随他到福建。孝宽接到信,安排好家事,这时赶到江宁,休息一天,次日就起程南下。曾国荃特意把督标右营官兵拨给左宗棠,护送他入闽。旱路水路换了几次,一时坐轿,一时乘船,有时他又要骑马。大家担心他的身体,但却劝不住他。走了二十余天,到了福建境内的水口。水口离福州尚有三百余里,这是闽江上游的一个小镇。福建团练大臣带领福州首县及水口所在的德化县前来迎接。团练大臣已经须发皆白,年纪七十八岁,比左宗棠还年长,姓林,叫林寿图,字颖叔。
左宗棠很是感动,觉得此人有些耳熟,于是把福州首县叫到一边,问他:“这位团练大臣,姓林字颖叔,实在有些耳熟,他可否在陕西作过官?”
首县回答:“侯相好记性,他在陕西任过十几年的布政使。”
“哦,对了对了,就是他。这个人我参过他,这把年纪,跑这么远来接我,可见是个好人!”
林寿图是福州闽候人,做过十几年的京官,在户部当过主事,在都察院任过御使,还任过一年多的顺天府尹。他少有才名,文笔极好,为人聪明诙谐,又有点儿孤傲。左宗棠刚入陕的时候,驻军潼关,林寿图执礼甚恭,并献诗以赞,有“卧龙腾渭水”及“羽扇风流绝世无”的句子,让自诩诸葛的左宗棠大为陶醉,对林也颇为赏识,以至到了几乎熟不拘礼的程度。左宗棠西征乏饷,令林寿图筹饷五十万两。林寿图自觉与左宗棠关系密切,上疏辩解,请求暂缓。左宗棠十分生气,于是弹劾林寿图“怀存私见,不解协饷,不视急需”。林寿图被罢职。
在德化县吃饭的时候,左宗棠把林寿图拉到身边,感慨说:“你们都不知道,颖叔当年就是被我参劾罢职,不计前嫌来迎接我,所谓路遥知马力,真是个好人。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迎接一个七十五岁的人,也是古今皆无。”
林寿图抚须颔首,语惊四座:“其实,我也不想来的。”等大家惊骇的瞪大眼睛,他语气一转说:“可是,福州百姓盼侯相如孤儿盼父母,寿图是代福建百姓来接侯相,不是寿图自来。”
林寿图说,自从马尾惨败后,福州百姓日日提心吊胆,经常有传言说法国人某日要来攻打福州,百姓整夜不敢睡熟。曾经有一户人家,院内的木头倒地,疑为炮响,一家人裸足而奔,引得周围人家也是惶惶不可终夜。沿海州县更不必说。朝廷明发上谕,侯相前来督办福建防务,福州人奔走相告,都在打听侯相何日出都,何日可到福州。
“侯相之威,可抵十万精兵,可震敌胆,可安民心。”林寿图说,“以私情,寿图衔当年侯相参劾之恨,以公义,寿图却是诚盼侯相驾临。”
左宗棠乐得哈哈大笑,说:“颖叔还是像当年一样伶牙俐齿。”
“雕虫小技,自作聪明。”林寿图对自己也很不客气,“那时候年轻,以自己这点小聪明可傲王侯。现在想来,实在可笑。能不避谤议,大刀阔斧办成几件大事,像侯相这样,让千万民众赖之为长城,才是真正可以傲王侯!”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左宗棠说,“当时我参劾你,的确有些恨你太过聪明的意思在内。人老了,回过头来看,就觉得有些实在无谓。人一出生,就与人争,为情争,为利争,为名争。更可笑的是,有人一辈子都在为争得一些鸡毛蒜皮而洋洋得意,自以为聪明一等,到头来不过是沾小便宜吃大亏。枉费聪明,不成大事,不成大器,不就是吃了大亏吗?看开了,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扎扎实实办成几件事才可以扪心自安。”
德化县连连点头,说:“听侯相一席谈,真是胜读十年书,又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卑职所任的德化县,乃福建一等一的穷县,卑职与大县的大令相见,真有叫化子见富亲威的窘迫。如今听了侯相的话,终于能够心安理得了。卑职在德化这七年,开荒、治水、修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了几件事,自己宦囊未丰,而百姓盘中有餐;官未升半品,而得百姓交口谬赞。夜深扪心自问,有时也觉得自己傻,现在想来,卑职没沾便宜,却未必就是吃亏。”
这番话令左宗棠大为赞赏,并要他报上姓名来。德化县有备而来,把手本呈上。他叫刘倬云,十四年前的进士,翰林院散馆后分发福建。这是人们通常说的老虎班。不过,他已经在德化县上干了六七年,可见老虎班也有磨成猫的。左宗棠把手本递给身边侍侯的戈什哈,发感慨说:“做官就不要图舒服,要图舒服你去当八旗子弟,提笼溜鸟。做官不要怕苦,西北苦不苦?我在西北……”话头一开,便是半个时辰,大家只有洗耳恭听,让他侃侃而陈。
德化县安排好了行馆,盛请左宗棠驻留几日,稍作休息。左宗棠不肯,次日就起程登船,顺流而下。十天后到达福州,福州真是万人空巷,新任闽浙总督杨昌濬、福州将军穆图善以及司道县翎顶辉煌聚集在洪山桥接官亭迎候,福州有名望的士绅则在浙绍会馆设宴等待。左宗棠不肯坐轿,他说:“我是来打法国鬼子的,不能坐轿,我要让福州百姓看看,左某还能上马杀敌。”他端坐马上,吩咐说:“娃子们,打起精神来,跟我进城。”所过之处,路两边聚满了百姓,街坊店铺都摆下香案,放炮燃香,纷纷磕头,扶老携幼,数以万计,甚至小家碧玉,也抛头露面,如云似水,都以一望丰采为荣。
左宗棠的行辕设在福州北门华皇馆,在厅内有一幅楹联:“数千程荡节复临,水复山重,半壁东南资保障;亿万姓轺车争拥,风清霜肃,十闽上下仰声威。”对这副对子,左宗棠十分欣赏,不免又讲当年他书联迎陶澎的往事。总督杨昌濬、将军穆图善、福州首府、首县都呈手本求见,左宗棠一概挡驾。
第二天,他回访总督、将军,大家都不敢受,拦驾请回。他并不回去,请福州将军穆图善、总督杨濬陪他沿江巡视,一直到闽江出海口。在长门炮台巡视的时候,守军报告有一艘法国船正向海口过来,请示怎么办?左宗棠说:“不要管,放他过来。”法舰试探着往里走,已经到了长门山下,左宗棠下令:“娃子们,拿出你们的本事,狠狠的给我轰。”
大炮轰鸣,法舰悴不及防,舰首已中一炮,立即掉头仓惶而去。
“娃子们,告诉你们,侯相到福建来了,你们不要怕法国鬼子,见了他不要怕,要打!阿古柏不怕我,被我打怕了。俄国人也不怕我,也被我打怕了。怕是打出来的,你敢打,他就怕你。你不打,他就欺你。”
左宗棠转一圈,布置了一圈。恪靖军及福建提督所部,分营驻扎长门、金牌、连江、东岱、梅花江各要口。长门、金牌是福州门户,当然要严密防守,他特意把德化县刘倬云调过来,给福建按察使裴荫森打下手,日夜督工,加修炮台。他对裴荫森说:“我看刘倬云是可造之才,让他跟着你长长见识。”刘倬云果然上心,在他的建议下,裴荫森雇请善水者潜入水下,拆下沉在江中的“建胜”号上的大炮,又用货轮上的绞索捞起来,安装到长门炮台。闽江口上竖立铁桩,用铁索拦江连结,没入水中,用机器拖带,只许本国船只通过,法舰一来即提起铁索拦截。福州将军穆图善在此坐镇指挥。又布置在林浦、魁崎及闽安右路梅花江口,用垒石填塞,仅容小舟通过。以上各处,均建炮台,安放火炮,派兵驻守。经过此番布置,福州人心大安。
左宗棠赶赴福州的途中,因为长途跋涉,又兼天气太热,本来有些中暑,现在又奔波操劳数十天,头晕恶心的毛病又犯,在众人的劝说下,他在署中静养。说是静养,其实根本静不下来,因为台湾的缘故。
刘铭传督师台湾的消息法国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知道刘铭传也是主战的强硬将领,所以决定在海上谋害他。刘铭传表面上装得非常害怕,征调了不少水师船只保护自己。到了上海后,更装得畏畏缩缩,并传出话来说他大发牢骚,认为台湾孤悬海外,根本无法防守。自己身体又多病,朝廷派他去守台无异于流放。结果法国人误认为他不敢到台湾去督师。正当法国人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早已微服坐帐船前往台湾了。
刘铭传到台湾后,发现台湾防务十分薄弱,总共40营官兵,号称2万多人,却要守卫长达2000余里的海疆,而且装备极差,名为水师,却无船只,守岸炮台火炮又少得可怜。时任台湾道台的湘军将领刘璈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将40营兵中的31营部署在台湾南部,在台北却只部署了9营。这一弱点为法国侵略者所窥知和利用。所以法国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兵舰5艘逼近基隆。当时基隆守兵仅800人,只有5门固定方向的大炮,而且还只能正面守,无法侧向攻击。还没等刘铭传进行部署,法国舰队已发起攻击,清军炮台连同火药库很快就被摧毁,清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当天夜里,刘铭传通过查看地形,决定大胆采取诱敌陆战的战术。
第二天,他下令除少数人固守海岸小山制高点外,其余部队全部撤到后山隐蔽。法军以为昨天清军大败,便大摇大摆地涌上岸来,一面修筑滩头阵地,一面攻打坚守岸边的清军。眼看敌人上岸,刘铭传立即下令后山部队从东西两侧迂回包抄,三面夹攻,杀向敌人。这出乎意料的围攻使法军不知所措,顾不上还击,纷纷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刘铭传首战告捷,大挫敌锋,“生擒法人一名,死伤不下百余,抢来座旗一面,乘势破其山头炮台,得炮四尊,帐房数十架,洋衣帽甚多”。
趁法军暂无力进攻的间隙,他亲自拜访台湾兵备道刘璈。刘璈为台湾湘军之首,在台湾兵多势众,因湘淮积怨,对刘铭传深怀戒心,不愿受其节制。刘铭传不想以督办的名头来压服他,所以主动拜访,尽量缓和内部矛盾,以期两军协力,共同抗敌。刘铭传特意说明赴台前与侯相见面情形,刘璈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左宗棠的面子当然要买,但是真是假无从得知,对刘铭传的戒心无法消除,表示自己还是要守台南、台中,因为法国人有兵舰可依,随时可以进攻台湾的任何地方,如果让他们占据台南,同样是件麻烦事。至于台北的孙开华、曹志忠所部,可完全听凭刘铭传指挥。也就是说,湘军40营,归刘铭传指挥的也就9营。刘铭传回到台北,与孙开华曹志忠商讨防守台北事宜,两人表示一切听从刘铭传调遣。刘铭传却表示,两人都是久经战阵的统领,自己绝不遥制。台北、沪尾交给两人防守,他则率部死守基隆,到时候双方要互为救援。两人见刘铭传屈尊来访,而且诚心抛弃成见,所以也是坦诚相对。刘铭传较为放心,一心去守基隆。
法国人不甘心挫败,数天后再战基隆,刘铭传防守严密,法军仍未得逞。孤拔恼羞成怒,他决定兵分两路,向基隆、沪尾(淡水)同时进攻。基隆在台北东北,有良港和煤矿,相距台北100公里,中间为丘陵所隔。沪尾在台北西偏北,相距台北仅30余里,有淡水河相通,是台北的门户。法军攻基隆,意在占有良港和煤矿;攻沪尾则意在攻占台北府。刘铭传两处受敌,处境十分艰难。放弃基隆,无异于以良港资敌;放弃沪则无异于放弃台北,而台北一丢,便是失去根本。所以他只能两边死守,他自己则在基隆亲自指挥。法军开始主攻基隆,几千名士兵轮番进攻清军滩头阵地,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关键时候刘铭传跃马当先,冲入敌阵,法军开炮轰炸,他的马突然弯腿躺在地上,子弹从他头顶飞过,差一点儿被打中。他换了战马,仍然不顾命的猛冲猛打。无论淮军湘军还是台湾土著勇丁,见主帅如此奋勇,也都大受感染,人人用命,所以法军终究无法得手。
下午,孤拔突然改变主攻方向,将火力集中攻打沪尾。而沪尾的守军不多,经过半天作战,已筋疲力尽。突遇重兵,难以招架,连连飞书向刘铭传告急。这时,“基隆万分危迫,沪尾又被急攻,基隆无兵可分”。在这种形势下,刘铭传当机立断,下令基隆守军立刻撤出战斗,炸毁煤井,转移机器,全力援救沪尾。刘铭传看到法国海军需要不断得到能源补给和淡水供应,因而利在速战。基隆离台北尚远,沿途还有狮球岭等险可以扼守。沪尾则距屯聚粮饷的台北府城仅30里,沿途又无险可守,所以基隆失尚不失根本,沪尾失则大势已去。因而刘铭传冒着巨大风险果断下令放弃基隆,赴援沪尾。基隆守军不解其意,纷纷哭谏,要求死守基隆。一些淮军老部下和湘军将领也纷纷伏地请求收回成命。刘铭传大怒,拔佩剑砍前案呵斥道:“不舍基隆,台北不能保也。吾意已决,罪谴吾自当之。有违令者斩!”
基隆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文武为之震惊。刘璈趁机攻击说刘铭传是对沪尾湘军不信任,致失基隆。许多人信以为真,清廷也大为不满,对刘铭传大加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刘铭传不为所动,坚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固守沪尾。由于基隆部队的增援,使法军连攻沪尾7天无果,而且中了刘铭传的埋伏,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分路合击,“敌兵三面受敌,狂奔败北”。当场击毙300余名,其余的惊慌失措,夺路而逃。慌乱中敌炮又自伤战船,败兵彼此间又相互践踏,伤、溺百余名。这一仗,法军伤亡惨重,孤拔也沮丧地承认“淡水失败严重”。
对刘铭传失守基隆,左宗棠也是破口大骂,而且刘璈还专门写信指责刘铭传,因此他对刘铭传十分失望。左宗棠虽然讨厌刘铭传,但台湾却不能不救。所以他奏请朝廷,从南北洋各调五艘舰船,前去支援台湾。李鸿章认为左宗棠这一招很损,不仅救不了台湾,而且有可能派去的舰队也被法国击毁,因为南北洋的舰船比马江惨败的福建水师强不了多少。他能拖则拖,但遭到京中主战派的纷纷指责,只好派“超勇”“扬威”两舰南下。谁料刚刚起程,朝鲜又发生了日兵攻占王宫的事件,他便借坡下驴,把两舰召回北洋。
左宗棠收到北洋回电,大骂李鸿章是怕他立功,所以不肯出舰相援。那时福州将军穆图善正在总督府,劝他说:“大帅,看来北洋确实有困难,刘省三那可是李中堂的旧部,他不会见死不救的。”
左宗棠立起眼睛说:“老穆你知道什么?李鸿章恨不得把中国都割给洋人,讨洋人的笑脸。刘六麻子和李鸿章穿一条裤子,唯李鸿章之命是从。他是要把台湾让给法国鬼子了,不然他怎么把基隆拱手让了出去?”
这话有些不意气用事了,台湾的守军撤离基隆后,很快取得了淡水大捷,放弃基隆或许是不应该,但要说拱手把台湾让给法国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穆图善要为刘铭传辩解。左宗棠生了气说:“老穆老穆,你是不是受了李鸿章的好处,处处给他说话?我不与你谈,与你谈不出结果来,把杨石泉给我叫来,我与他商量。”
穆图善气得不辞而别。一直在身边侍侯的章怡连忙追出去,说:“穆将军请留步!”
自从金老大他们到北圻去后,一位叫刘平川的亲兵替了金老大的角色,但一时摸不上左宗棠的习惯,惹得他发过好几次火,每次都是章怡来劝。后来,章怡就经常侍侯在侧。她见穆图善生了气,追到院子里喊:“穆将军请留步。”蹲身施礼说:“穆将军,我替我家老爷给将军道歉。”
按章怡的说法,最近左宗棠身体大不如前,而且神思有时会恍惚,说话颠三倒四。有时候半夜里也嚷着“娃子们打好裹脚步,跟我去打法国鬼子。”或者爬起来喊:“上船上船,我要到台湾去,把基隆收回来。”
穆图善出了门气就消下去一半,左宗棠从前就是这种不给别人留面子的脾气,何必与他一般见识。现在听章怡如此说,仔细想想,如今左宗棠病情确实有些加重,有时候与人说话,会前言不搭后语,仿佛一觉刚刚醒来的样子。他说:“侯相的情形,是有些与从前不同。我是他的老部下,怎么会生气?”
穆图善在总督府大门,正碰上闽浙总督杨昌濬。杨昌濬打听左宗棠心情怎么样?听说此时正在发脾气,就拉住穆图善,非让陪穆图善陪他去见。“我们两个人,有什么事也好商量。两个人劝他,总比一个人强。我这人嘴拙,你是知道的。”
穆图善没法推辞,再陪杨昌濬回去。左宗棠好像已经忘了刚才的情形,人也清楚多了,说:“穆将军来了,石泉也来了。来的好,我正要与你们商量。”左宗棠这会儿是一本正经的神色,他说:“台湾为南北海道咽喉,关系甚大,倘有疏失,不但全闽震动,即沿海各省隘口,不知何时能够得安。刘铭传几次告急,不能不救。北洋的军舰指不上了,因为日本人在朝鲜闹腾,京津重地,李鸿章不敢疏忽。我要再向朝廷奏请,南洋必须派舰前来。我已经给曾老九写了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但台湾军情十万火急,一刻也等不得。我要渡海到台湾去,福州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两位了。”
穆图善、杨昌濬两人都表示,侯相是全军元戎,应当坐镇福州,渡海援台,就是去,也只能将军督抚去。
将军、督抚职责所在,如何能够渡海去台?左宗棠说:“将军、总督也都是大官,我不能去,你们当然也不能去。那就让带兵的官去吧。你们告诉王诗正,就让他立即渡海去台湾,带一千恪靖援台军去,还要给台湾的驻军带上五万两饷银。”
杨昌濬说:“大帅放心,我一定安排好,南洋的轮船一到,立即让王军门起航。”
后来左宗棠又收到孙开华、曹志忠联名信,报告刘铭传果断放弃基隆的迫不得已及身先士卒的勇猛无畏,完全是肯定赞誉的态度,与刘璈的报告完全不同。孙、曹两人都是湘军统领,而盛赞淮军刘铭传,让左宗棠大感意外,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何曾不是我行我素的人。自己不能身临前敌,对前敌的情况也就不能全靠情绪左右。何况自己当初对刘铭传说过,只要他告急,无论粮饷,一定想办法接济。
所以,左宗棠三番五次上奏,北洋既然不派舰来,只好强令南洋抽调五舰援台,由南洋水师总兵吴康安统带前往福建听从调遣。不料上海的传教士得了消息,通报给孤拨,孤拨亲率七艘军舰北上,去拦截援台舰队,双方在浙东石浦港外的洋面相遇。统带舰队的吴安康认为,中法舰队实力悬殊,不能硬拼,下令避敌退往镇海,那里有炮台,可以水陆相依。但澄庆、驭远两轮航速慢,恐怕回不到镇海就被法舰追上,所以就近避进石浦港。孤拨见追不上其他三舰,就集中七舰封锁了石浦港。因为石浦是个小渔港,法国军舰进不去,等到夜晚派出鱼雷艇,去袭击澄庆和驭远。
这个消息传到福州,左宗棠大为着急,拄着杖在屋里踱来踱去,无论章怡怎样劝,连饭也不肯吃,夜里也睡不着。第二天起来,章怡发现他白了多半的头发如今全白了。她劝左宗棠说:“老爷,你急也没用。如今南洋派来的舰船下落不明,没办法渡台的,难道你要王将军他们驾木船渡海不成?”
“对,我就是这意思。”左宗棠说,“不能等轮船了,民间商船渡海贸易的不计其数,能载货也能载人,就让王诗正坐木船去。现在孤拨的军舰正在浙江海面,正是突破封锁的好时机。你们把王诗正找来。”要去传令的戈什哈刚走出门口,左宗棠又把他叫住了,说:“把刘倬云也给我叫来。”
两人一直到下午才赶过来。左宗棠先不说什么事,只问两人:“有一件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差使,非办不可,非要敢为国拼命的人去,你们两人敢不敢?”
两人自然齐声说:“侯相吩咐,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有这句话就好。”左宗棠说,“非常差使,自然要有非常赏格。如果差使办好了,武职的可升提督,文职的可升知府,而且就在福建立即实授。”
王诗正现在是记名总兵,虽是正二品,但并非实职。如今天下,记名提督就有数千人,总兵更是不计其数,而一跃而为实职提督,就是不折不扣的一品大员;至于刘倬云,现在是正七品的知县,一跃而为正四品的知府,也可谓平步青云。所以两个人的心都跳起来,不知是什么差使。
“目前军务,实以援台为第一要务。”左宗棠一句话点出主题。他的意思,让王诗正率三营恪靖援台军雇渔船赴台,刘倬云以行营营务处帮办的身份,带五万两饷银,接济台湾守军,妥筹恢复基隆之策。因为去台北,从福州起航最近,所以他要安排人在福州广造兵舰援台的声势,而王、刘二人,今夜就起程赴泉州,瞒天过海,从泉州起航去台北。两人已经无路可退,立即打点行装,星夜起程南下。
孤拨的舰队,见澄庆、驭远两舰被沉,立即去寻另外三舰的下落,一意要赶尽杀绝,因为如果这三舰满载兵员、粮饷到台湾去,那台湾就有无穷的麻烦。他打听到其余三舰已经开到镇海港内,就率军舰追到镇海来。镇海是浙东重镇宁波和省城杭州的门户,所以朝廷责成浙江在此重点布防。中法战争爆发后,又令浙江巡抚刘秉璋在此加设炮位。此时,镇海内除了刚避进来的三舰,还有两舰早在此备防,陆军则有近万人,浙江提督欧阳利见亲自在此指挥。欧阳利见是湖南人,湘军水师出身,他吸取马江之败的教训,在入海口钉下几千根木桩,并用数十艘装满石块的船只泊在江中,准备随时堵塞航道,同时又在主要水域布置水雷,而且拆除了灯塔、航标。岸上炮台则用湿竹、麻布、棉絮、草皮等覆盖伪装。港中的军舰,为了防备法国人故伎重演,在舰尾加挂三千多磅的重锚,避免头重脚轻,使五舰时刻都能舰首向外。当时任宁绍道台的是薛福成,他为了防止法国传教士向法舰沟通消息,把他们全部撤往后方,并派兵监守;又致电上海道邵小村,对引水员严加管理,不能让法国人雇去引水,因为马江之战时,法国人就是从上海雇的引水员,把法舰引进马尾的。
镇海进行了严密布防,孤拨却乘马江之余威,对浙防有些轻视,以为大炮一响清军就会狼狈逃命。他亲率四舰向镇海进攻,欧阳利见则亲在南岸金鸡山炮台坐镇指挥,待法舰进入射程后才命令开炮,双方炮击一个多小时,清军非旦未退,而且越战越勇。法舰“纽回利”中炮多枚,被迫撤出战斗。此后十余天内,法舰多次进攻并乘夜间派鱼雷舰进港,都被守军击退,伤亡数十名官兵,孤拨也受重伤,而清军则损失很少。孤拨只好撤往澎湖,三个月后伤重而死。此是后话。
法舰进攻镇海的时候,王诗正、刘倬云两人高价雇请英国商船,冒险运送一千余人、五万两饷银及军械渡海到了台湾。援台军一登陆,立即投入战斗,台湾防务因此加强。
法国谋取台北不成,进攻镇江受挫,舰队的作用大打折扣,于是再转而把希望寄托到越南北圻的法军,命令向中越边境进攻,占据数处地方,逼迫清政府求和。
左宗棠派到中越边境去的贴身护卫金老大,正赶上参加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