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四十章 和战两难上
左宗棠知道黑旗军阵斩李维业的消息时,正在巡阅上海。
左宗棠这次赴上海,主要是看炮台,看渔团,所以坐船直赴上海,到上海后,船走崇明岛北,看白茅沙一带的江防。然后绕过崇明岛,入吴淞口。沿途设炮台多处,并施放给左宗棠看,他甚为满意。不过,炮台都是建在高地,有几个地方,如果舰船吃水深,近岸走,则躲进岸炮的死角,无法击中。所以他当即吩咐,江南制造局负责用大号木船改建水上炮台,平时隐泊岸边,一旦有战事,就泊在岸炮下,配合炮台攻击入口的敌舰,以补岸炮有死角之不足。
到吴淞口的第二天上午,左宗棠要巡阅渔团。按照上海道的安排,届时松江府、太仓府所属十余县的渔团一起出动,要表演火攻、运输、登船等项目。他吩咐,这些项目都要操演,但各县渔团都要能自成系统,招至即来。钦命巡阅长江水师的彭玉麟,阅完长江水师,也赶到上海来与左宗棠会面。两人向来都是主战派,惺惺相惜,感情非同一般。特别是从前,彭玉麟为长江水师舰船薄弱的缘故,数次上奏要求添设小型炮船十艘,前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因为两江藩库不足而敷衍不办。左宗棠一上任,不但上奏支持长江水师添购舰船,而且让福州船政局从德国购买五艘快艇。日前,长江水师已新添四艘小炮船,南洋水师亦新增三艘炮船。因为这个缘故,彭玉麟与左宗棠的关系更近一层。彭玉麟昨天到达上海,左宗棠就邀请他今天上船一起检阅渔团。
吴淞口外,各国军舰又前来观看,左宗棠的座船一出现,又是各放礼炮以示尊重。南洋水师、长江水师的战船也是列队相迎,各放礼炮,岸上陆师,排的整整齐齐,一齐鸣枪示敬,一时间吴松口内外枪炮不绝,烟气升腾,比去年左宗棠到来时还要热闹。各县渔团已经准备就绪,鱼船、舢板都有。每艘船上都挂三角旗一面,每船十人八人不等。每船有一位什长,戴白顶,每县渔团有一位兵头,戴金顶。先是表演火攻,三四十条船燃着烟火向江中一条废弃的木船冲去,这些船船头有钢叉,所以都钉到木船上,虽然水势汹涌,火船并未被冲走,很快就把木船燃着,火借风势,烧得噼噼啪啪直响。然后又表演水上抢运,数十条小船各载物品,在江上穿棱,行船如飞。然后在江心某个地方,每两船一组,把彼此的货物交换。还有爬船、爬桅表演,十几条小船各载七八人,一起围拢住江心一条木船,抛出绳索,钩挂在木船上,然后团丁攀绳登船,登上木船后又爬上桅杆,把手中的旗子挂上。
左宗棠一面观看渔团会操,一面给彭玉麟讲他江防海防的规划。“外国船要来,我们只要列船守定炮位,确有把握。岸上有炮台,水里也有活动水炮台。除了炮击他的锅炉、气管、烟囱外,更挑选一些熟悉水性的勇士,遇有机会就跳上外国轮船,炸坏他的机器。我正着人制定水陆各军奖惩章程,从勇丁到提、镇直到我这个两江总督,都要职责明确。遇有外国兵轮闯入上海不服查禁者,开炮轰击得力者,照军功例从优给奖;夺获船只的,副将以下加三级,勇丁则赏银五十两。若督队不严、临阵退缩,甘心失律以至误事者,提、镇请旨正法,副、参、游以下,届时由我察实手刃之!至于我,一旦有敌来犯,我必亲临前敌督战。”
彭玉麟亦是血性之人,见左宗棠白发苍苍,还如此豪气,他不肯屈服的雄心也激荡起来,说:“侯相,布置如此周密,不怕外国人来,只怕他不敢来!”
“到时候,我与宫保乘坐舢板督阵誓死,正如古人‘并力一向,千里杀敌’之时也。”左宗棠豪气顿生,望着茫茫长江,挥着手,一幅无可畏惧的神情。
今天陪同左宗棠巡阅的,自然有不少武职,听两位老帅如此慷慨,各人也被感动,都抱拳说:“我等忝居一二品武职,都各有应尽之责。两老不临前敌,我们也会拼命报国的!”
左宗棠很满意武员们的表态,朗声说:“有壮士如斯,我华何惧!”
这时候,有人把最新的《申报》送上船来,并把题目指给金老大看《黑旗军阵斩法酋,李维业纸桥丧命》。左宗棠一直关注刘永福和黑旗军,这样的消息当然要马上报告。金老大举着着《申报》大声说:“大帅,卑职有重大喜讯报告,请大帅暂停阅操。”有什么喜讯来报,还要他停止阅操?“什么事情也不如阅操要紧。”左宗棠吩咐,“你先退下去。”没想到金老大说:“大帅,刘永福阵斩法军司令,在东京大捷!”东京就是越南的河内。左宗棠大声吩咐,暂停阅操,拿报来看。
金老大把《申报》奉上,彭玉麟也挤过来看,无奈两人都是老眼昏花,《申报》字又太小,身边上海县自告奋勇,给两老捧读--
“本报自香港获知,数日前法军驻越南东京司令官,海军上校李维业,会同副司令韦医,率军五六百,出东京城攻怀德之黑旗军。黑旗军在纸桥设伏,待法兵过桥时突施枪炮,击毙法军不少。法军过桥后又被刘永福两路伏军围攻,法军司令官李维业、副司令官韦医皆当场毙命。法军士兵伤亡三四百,黑旗军伤亡亦不少。同治十二年,刘永福亦是在此设伏,阵斩法酋安业。十年后,又于此地阵斩法酋,且正副司令皆被毙,实乃极巧之事,然亦是预料之中。”
听到这样的消息,船上立即炸开了锅。左宗棠豁的站起来,说:“娃子们,你们知道刘永福是何许人吗?他从前不过是广西的一个土寇,被官军赶到了越南,在越南十余年,始终不肯向法人屈服,十年前阵斩安业,如今又阵斩李维业。论枪械弹药他都无法与官军比,竟能两次阵斩法酋,可见法人不过是虚张声势!只要我中国抱定决战之念,法国有何惧哉!”
彭玉麟也说:“就是为此送掉老命,又有何惜!”
左宗棠此次到上海,各国领事都到他的行辕天后宫礼节性的拜访,唯有英国领事交了一份请求架设沪汉电报线的禀贴。因为丹麦早在几年前就架设了淞沪旱线,所以英国人想参照这个例子,架设沪汉线。
左宗棠不愿让英国人来建,但又没有合适的借口,所以让盛宣怀前来详问,他回答左宗棠说:“要回绝英国人,必须把丹麦的淞沪旱线折掉。但,这实在麻烦的很。而且,这也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就是我国先把电报线办起来,那时候洋人觉得无利好图,就不再强求。”
左宗棠说:“沪汉线当然要架,而且要快,中国懂电报的,只有你盛宣怀,这条线就由你来办吧。只是两江的藩库也亏空的很,拿不出多少银子,大部分要集商股。”
盛宣怀告诉左宗棠,因为中法关系紧张的缘故,朝廷要求上海到广州的电报线要加快进度,以备将来传递消息方便,正月十六日就已动工架设,从上海和广州南北两头同时开始,投资很大,他实在拿不出多少银子来立即架设沪汉线,筹集商股也需要时日,所以需要侯相鼎力支持。但,盛宣怀又不想官方过多干涉,尤其不希望两江总督左宗棠太多干涉,所以不希望南洋有官股在电报局里。即要两江拿银子,又不能作官股,话实在有些不好说,不过,盛宣怀是聪明人。
“侯相关心民生,谁个不知,不要说两江百姓见了侯相要摆香案磕头,就是直隶闽浙等地的百姓听说侯相兴水利、建海塘,也都是羡慕的不得了,怪自己命不好,没有遇上侯相到他们地方做总督。”盛宣怀了解左宗棠的脾气,先郑重其事的恭维,“两江这么多的工程同时铺开,自然需要许多银子。可是,职道日前最缺的又是银子,所以不能不仰仗侯相伸出援手。”
左宗棠被恭维高兴了,对盛宣怀的要求就拍了胸脯:“我既然说了,当然要支持。”
“对于侯相拨发的官银呢,又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官股,将来生息分红,还有一种,是先借用,定明几年内还清,或有息,或无息,一切听由侯相吩咐。”
“哦,那依你看来,哪一种更好?”对这两种用法,左宗棠不甚了了。
“两种各有利蔽。官银作股份,叫官商合办,好处是官银因为是股份,所以可以分红。坏处是,一旦经营不善有了赔累,官银就打了水漂。而且商人是唯利的,即使是盈利了,也隐匿盈利,为的是不付官红。甚至把官本全部赔累进去。官银作借款,叫官督商办。官银只是借款性质,无论经营如何,将来都要归还,所以官银有保障。若非要分个优劣,职道以会办轮船招商局的情形以为,官督商办更为合适。考察西洋各国,官商合办的极少,都是商家独办。东洋日本,为了促进各业发展,官家投资办起了局厂,再贱价卖给商人,所以他们的机器造船、织布、轮运等业发展很快。”
“这一点,我也听说过。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南洋拨入官本五万两,三年内还清,就取官督商办之意。”
“谨遵侯相大令。职道请示,英国大东公司的事怎么答复?如果他们执意要设沪汉陆线,那时候竞争激烈,怕是无利可图。”盛宣怀见左宗棠高兴,想趁机把大东的事情解决了。
“不能受他们要挟,”左宗棠说,“他不是盯着大北公司吗?你去与大北公司交涉,还是遵照光绪年间定的章程,洋人电线只准设在海里,淞沪旱线要么折除,要么作价卖给电报局,随他们掂量。你不妨告诉他,如果再想像从前那样,赖着不办,我就派兵去给他拆了,那时候,一两银子也别想得到。”
“侯相果然是善用霸谋,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谁敢下这样的决心。职道佩服之至!”盛宣怀投左所好,极力恭维。
“善用霸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何为霸谋?”左宗棠饶有兴趣的问盛宣怀。
“那就是侯相想办的事,就不去一味与人讲道理,侯相看准了,无论别人如何想,如何说,我行我素,干去就是。这一点,就是李中堂也佩服的很。”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盛宣怀借李鸿章的名头来拍左宗棠。
“是吗?”左宗棠听说李鸿章也佩服自己,大感兴趣,“他怎么说?”
“霸谋”的话当然李鸿章从未说过,不过羡慕左宗棠办事容易却是真的。“李中堂坐镇直隶,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电报、铁路、北洋水师等等无一不是在他的支持办起来的,但他费了多少曲折!有些事情争议数十年而不成!”
“不错,李少荃洋务上办成了几件事。可是那时我在西北,平陕甘、收新疆,花了我十三年。如果我在东南,有这十三年,洋务上要办成多少事,绝对要比李少荃的规模大。”
沪汉电报的事情已经拿到手,盛宣怀不敢再紧着附合左宗棠,引他骂起李鸿章来,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所以他只是唯唯而已。不料左宗棠非要逼他表态:“盛杏荪我知道你追随李少荃多年,是他的臂膀,可是你说句实心话,我与少荃比,在你眼里,到底是我胜他几筹还是他胜我几筹?”
这种非此即彼的问话,实在难答,但盛宣怀知道,这个评语绝对不能由他来下。他说:“侯相与李中堂,都是国家柱石,尤如人的两条腿,缺一而不能行走。职道清楚侯相与李中堂政见偶有不同,但宣怀身为晚辈,家父与李中堂又是同年,宣怀要叫一声世叔,所以为尊者讳,绝不敢为取悦侯相而贬低李中堂,请侯相体谅。”
这话说的得体,而且巧妙,无疑是维护了李鸿章,而又特意强调要叫李鸿章一声“世叔”,左宗棠便很容易理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不下定语,也就等于是承认李鸿章不及他左宗棠。所以左宗棠很满意,呵呵大乐,直夸盛宣怀聪明,说:“怪不得少荃依重你,就是我,也很欣赏你。”
盛宣怀告辞出门,额头上汗都下来了。脊背上也是汗淋淋的,把内衣都湿透了。“天热了,应该换单衣了。”他对随从说。
盛宣怀回到电报总局,把左宗棠拨银五万两,准办沪汉线的事告诉同僚,自然要庆贺一番。第二天四点多,盛宣怀就起来,洗漱后立即往天后宫去站班,因为左宗棠今天一早就要离开上海回金陵。等左宗棠的大轿出了门,他们再匆匆忙忙赶往江南制造局码头送行。码头附近已经戒严,左宗棠登船,众官员将手本递上叩送。六点的时候,测海、钧和、祥云、靖远四舰开炮启行,左宗棠的座船澄庆轮随后启航,座船的后面是虎威铁甲船衔尾相送。驻沪兵勇站满了浦滩,同时开枪相送。左宗棠座船已经远去,众位官员打着呵欠开始散去,有的因为起早,有的则因为烟瘾犯了。盛宣怀在众官员中找到了胡雪岩,两人隔着数顶轿子,胡雪岩正与某位候补道说话,于是赶紧打发长随持他的名贴过去,胡雪岩正要上轿,盛宣怀的长随把名贴递上,说:“胡老爷,我们家老爷有要事请您到电报局说话。”胡雪岩回头看到远处的盛宣怀正在向他拱手。他也拱拱手,表示遵命。随即上轿,直去电报局。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电报局,盛宣怀吩咐,把胡观察请到客厅,更衣、敬茶。他自己则先去内室,换下了朝服。胡雪岩原本打算送走左宗棠就直接回住处,没想到盛宣怀请他到电报局来,所以并没让随从带衣服。盛宣怀来到客厅,见胡雪岩还是冠冕堂皇,就说:“胡大人何不换了衣服随便些,否则显得我太不敬了。”
胡雪岩说:“哪里哪里,今天没想到盛观察相请,原打算直接回去的,所以没带随身的衣服。”
盛宣怀吩咐说:“来呀,取我的那身湖绸衣裳请盛大人宽衣。”又说:“胡大先生乃是闻名大江南北的财神,锦衣玉食惯了,我们这些穷道台的家常衣服不知还能不能穿。”
盛宣怀是当笑话来讲,胡雪岩当然也笑着回说:“我过的穷人日子,盛观察怕是连想也想不到。谢盛老弟的体贴。”就在客厅里换下官服,“盛老弟请兄弟来,有何吩咐?”
盛宣怀说:“哪敢承得起吩咐二字。是有事相求胡大人--想必今日早起,胡大人也未用餐,就在兄弟这里,吃一碗粗茶淡饭如何?”说罢已经吩咐下去。
厨房早已经预备好了,很快就端了上来,并特意抬来一张饭桌,就摆在客厅正中,预备吃罢后就撤掉。小碗小碟摆上来,并不多,却颇为精致。一人一小碗御厨八珍豆腐,据说是康熙南巡时赏给两江总督噶礼的,后来就在江南传了下来。精选的黄豆制成嫩豆腐,加肉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每人又有一小碟饽饽,是北方人所喜食,江南少见,盛宣怀因为常在天津,所以有了些北方口味。据他介绍,这味饽饽是满族的萨其玛改造而来,是李中堂的厨师专请宫中御厨指点后做成,吸取了江南糕点的制作工艺,吃起来香脆酸甜,看起来亦是赏心悦目。又一人一碗鸡汤粥,晚米中加燕窝、鸽子肉、鸭舌、鸡皮,用鸡汤慢火煨成,虽是一碗粥,所费工夫亦不小。另外有两品洋早餐,冷黄皮子鸭肝配生菜和搅鸡子加火腿丁。同时,一人一杯咖啡,加冰糖或牛奶,随各人意。还有一小碟腌青梅,一小碟饯橄榄,一小碟核桃仁。这是备餐后小食清口。盛宣怀告诉胡雪岩,吃青梅容易倒牙,吃几粒核桃仁便好,这是洋行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的。
这样的早餐,比起胡雪岩的早餐来,所费不及十之二三,但显然是精心准备的,胡雪岩很见情,连连称赞。
撤走早餐,换上明前新茶,盛宣怀才说正事。原来,他要请胡雪岩入股电报局,办沪汉旱线。办电报如何有益国防民生,将来如何保证盈利,盛宣怀讲得头头是道。对胡雪岩,他还开出了特别的优惠:每十股配送一票干股。当然,他希望胡雪岩买下的也是个大数,至少三百股。一股一百两,三百股便是三万两。
“我看中的不是胡大人的银子,更主要的是胡大人的信用和名气。”最需要银子的盛宣怀,却说不需要银子,而且他真诚的眼神让人不会有半点怀疑,“胡大财神买了三百股电报局股票,对电报局说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更多的人会对电报局的股票充满信心!”
“盛老弟办电报,也有与洋人争利、为我中华争口气的意思在。这一点胡某佩服的很。胡某以为,与洋人争利,便是爱国之举。而且电报不仅有利民生,更与国防关系重大,所以,胡某一定鼎力支持。老弟也是要强的人,能向我开口,这是给我面子,我也不能不兜着。只是,今年小女要出阁,老太太又是七十整寿,花销不能少,所以……”胡雪岩扳着手指头,数说给盛宣怀听,似有为难。
胡雪岩会诉苦,早在盛宣怀意料之中,他说:“如果胡大先生为难,二百股或者一百五十股都可。”
“不是那意思,我本想好好帮盛老弟一把,”胡雪岩说,“因为今年确实特殊,所以,我只能认下五百股。”
盛宣怀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的望着胡雪岩。
胡雪岩有自己的打算。去年办电报没办成,他就怀疑是盛宣怀从中捣鬼,但一直没有证据。有没有证据都无所谓了,他由此感觉到盛宣怀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对潜在的对手,无非两个办法,打倒他,或者成为朋友。更多的时候,他习惯把对手变成朋友,“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是他的口头禅。盛宣怀的后台是李鸿章,是不可能打倒的,所以他决定向朋友的路上走。从前他就曾经打算直接去拜访李鸿章,做生意,毕竟不是做官,左宗棠与李鸿章政见不同,自己犯不着北洋的钱就不去赚。但最后不能成行,担心的是左宗棠起了疑心,到时候李鸿章没靠上,反倒失了左宗棠这座靠山。现在盛宣怀主动来联络他,正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与盛宣怀成了朋友,也便等于攀上了李鸿章这棵大树,起码,不会让李鸿章当成眼中钉。而这样,又避免了刺激左宗棠,因为盛宣怀办沪汉电报线,左宗棠也是支持的,而且还答应拿出五万官银来。所以胡雪岩打定了主意,要给盛宣怀一个大大的面子。
盛宣怀激动的不得了,所以决定还胡雪岩一个人情,就是把洋人最近在丝茧生意上的的动向透漏给胡雪岩。“胡大先生正在与洋人争购茧子,为的是替茧户争取一个稍好的价钱,不至被洋人打压,宣怀佩服之至。”盛宣怀是前天才得到的密报,也许胡雪岩也已经知道,那无所谓,他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胡雪岩见情,“宣怀得到一个密报,怡和、大昌、查地等洋行丝厂最近搞了个秘密聚会,五家洋行要一致拒收胡大先生的茧子,逼迫胡大先生降价。也许胡大先生已经得到密报,兄弟通报给胡大先生,是想提醒胡大先生不要被茧子咬了手。”
胡雪岩说:“兄弟也已经有所闻,但没胡观察的详尽,光镛见情的很。我与洋人斗一斗,就是不让他们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欺负茧农。我想逼他们抬价,他们想逼我降价,双方都在较劲。反正他们的丝厂等着茧子下锅,去年和今年的茧子有多半控制在我手中,我代表的是中国茧农,不能轻易向他们投降,总要有个合适的价格才能出手。”
盛宣怀说:“问题是外国数家洋行联合起来对付你,而中国丝商却不能联手,虽然胡大先生财大气粗,但也要提防功亏一籄。如今中外双方就像绷紧的绳子,总归不要挣断了才好。”
所谓挣断了,就是洋人宁可不开工,也不要胡雪岩的茧子,而茧子存一年行,存久了就发黄变质,那么双方都亏大了,尤其胡雪岩更是赔累不起。
“盛观察的提醒非常要紧,兄弟见情的很。”但胡雪岩心里以为,洋人不远万里到中国开办机器剿丝厂,就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太可能意气用事玩赔本的买卖,到时候价格合适,自己稍退一步就能成交,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盛宣怀吩咐下去准备酒菜,他要与胡雪岩一醉方休。胡雪岩连忙推辞说:“盛老弟客气了,要喝酒,咱们有的是空,如果你有雅兴,我都可以请你到堂子里喝。”
所谓到堂子里喝,就是到妓院去喝花酒,兴致所至兼顾风流。胡雪岩结交的朋友杂的很,喝花酒是常有的事。盛宣怀是挂印官,不象胡雪岩只是候补,所以不能明目张胆。但胡雪岩如此请,也并非真是要他去逛堂子,而是要显示两人已经有了熟不拘礼的交情。所以盛宣怀说:“如果胡大先生今天不便,兄弟就不再勉强,以后补上,堂子里兄弟也是敢去了。如果京中的那些老爷们要参一本,大不了请胡大先生费些银子,给兄弟疏通疏通。”
世风日下,如今的御使言官,也有卖参的说法,放出风来要参某个人,如果这人知趣花了银子,他的参折就免了。此前就有人参盛宣怀办湖北煤矿营私、购买旗昌受贿,当时有幕僚建议买参,他没同意,那样就是不打自招了。何况他头顶上有李鸿章这把伞。胡雪岩一边告辞一边说:“天下人都可疏通,唯有盛老弟不必也不能疏通,那不是打李中堂的脸嘛!倒是我胡某,有一天被人参的时候,还请老弟想办法。”一边说笑,一边出了电报局。盛宣怀一直亲自送到门口,看他上轿方回。
左宗棠这次赴上海,主要是看炮台,看渔团,所以坐船直赴上海,到上海后,船走崇明岛北,看白茅沙一带的江防。然后绕过崇明岛,入吴淞口。沿途设炮台多处,并施放给左宗棠看,他甚为满意。不过,炮台都是建在高地,有几个地方,如果舰船吃水深,近岸走,则躲进岸炮的死角,无法击中。所以他当即吩咐,江南制造局负责用大号木船改建水上炮台,平时隐泊岸边,一旦有战事,就泊在岸炮下,配合炮台攻击入口的敌舰,以补岸炮有死角之不足。
到吴淞口的第二天上午,左宗棠要巡阅渔团。按照上海道的安排,届时松江府、太仓府所属十余县的渔团一起出动,要表演火攻、运输、登船等项目。他吩咐,这些项目都要操演,但各县渔团都要能自成系统,招至即来。钦命巡阅长江水师的彭玉麟,阅完长江水师,也赶到上海来与左宗棠会面。两人向来都是主战派,惺惺相惜,感情非同一般。特别是从前,彭玉麟为长江水师舰船薄弱的缘故,数次上奏要求添设小型炮船十艘,前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因为两江藩库不足而敷衍不办。左宗棠一上任,不但上奏支持长江水师添购舰船,而且让福州船政局从德国购买五艘快艇。日前,长江水师已新添四艘小炮船,南洋水师亦新增三艘炮船。因为这个缘故,彭玉麟与左宗棠的关系更近一层。彭玉麟昨天到达上海,左宗棠就邀请他今天上船一起检阅渔团。
吴淞口外,各国军舰又前来观看,左宗棠的座船一出现,又是各放礼炮以示尊重。南洋水师、长江水师的战船也是列队相迎,各放礼炮,岸上陆师,排的整整齐齐,一齐鸣枪示敬,一时间吴松口内外枪炮不绝,烟气升腾,比去年左宗棠到来时还要热闹。各县渔团已经准备就绪,鱼船、舢板都有。每艘船上都挂三角旗一面,每船十人八人不等。每船有一位什长,戴白顶,每县渔团有一位兵头,戴金顶。先是表演火攻,三四十条船燃着烟火向江中一条废弃的木船冲去,这些船船头有钢叉,所以都钉到木船上,虽然水势汹涌,火船并未被冲走,很快就把木船燃着,火借风势,烧得噼噼啪啪直响。然后又表演水上抢运,数十条小船各载物品,在江上穿棱,行船如飞。然后在江心某个地方,每两船一组,把彼此的货物交换。还有爬船、爬桅表演,十几条小船各载七八人,一起围拢住江心一条木船,抛出绳索,钩挂在木船上,然后团丁攀绳登船,登上木船后又爬上桅杆,把手中的旗子挂上。
左宗棠一面观看渔团会操,一面给彭玉麟讲他江防海防的规划。“外国船要来,我们只要列船守定炮位,确有把握。岸上有炮台,水里也有活动水炮台。除了炮击他的锅炉、气管、烟囱外,更挑选一些熟悉水性的勇士,遇有机会就跳上外国轮船,炸坏他的机器。我正着人制定水陆各军奖惩章程,从勇丁到提、镇直到我这个两江总督,都要职责明确。遇有外国兵轮闯入上海不服查禁者,开炮轰击得力者,照军功例从优给奖;夺获船只的,副将以下加三级,勇丁则赏银五十两。若督队不严、临阵退缩,甘心失律以至误事者,提、镇请旨正法,副、参、游以下,届时由我察实手刃之!至于我,一旦有敌来犯,我必亲临前敌督战。”
彭玉麟亦是血性之人,见左宗棠白发苍苍,还如此豪气,他不肯屈服的雄心也激荡起来,说:“侯相,布置如此周密,不怕外国人来,只怕他不敢来!”
“到时候,我与宫保乘坐舢板督阵誓死,正如古人‘并力一向,千里杀敌’之时也。”左宗棠豪气顿生,望着茫茫长江,挥着手,一幅无可畏惧的神情。
今天陪同左宗棠巡阅的,自然有不少武职,听两位老帅如此慷慨,各人也被感动,都抱拳说:“我等忝居一二品武职,都各有应尽之责。两老不临前敌,我们也会拼命报国的!”
左宗棠很满意武员们的表态,朗声说:“有壮士如斯,我华何惧!”
这时候,有人把最新的《申报》送上船来,并把题目指给金老大看《黑旗军阵斩法酋,李维业纸桥丧命》。左宗棠一直关注刘永福和黑旗军,这样的消息当然要马上报告。金老大举着着《申报》大声说:“大帅,卑职有重大喜讯报告,请大帅暂停阅操。”有什么喜讯来报,还要他停止阅操?“什么事情也不如阅操要紧。”左宗棠吩咐,“你先退下去。”没想到金老大说:“大帅,刘永福阵斩法军司令,在东京大捷!”东京就是越南的河内。左宗棠大声吩咐,暂停阅操,拿报来看。
金老大把《申报》奉上,彭玉麟也挤过来看,无奈两人都是老眼昏花,《申报》字又太小,身边上海县自告奋勇,给两老捧读--
“本报自香港获知,数日前法军驻越南东京司令官,海军上校李维业,会同副司令韦医,率军五六百,出东京城攻怀德之黑旗军。黑旗军在纸桥设伏,待法兵过桥时突施枪炮,击毙法军不少。法军过桥后又被刘永福两路伏军围攻,法军司令官李维业、副司令官韦医皆当场毙命。法军士兵伤亡三四百,黑旗军伤亡亦不少。同治十二年,刘永福亦是在此设伏,阵斩法酋安业。十年后,又于此地阵斩法酋,且正副司令皆被毙,实乃极巧之事,然亦是预料之中。”
听到这样的消息,船上立即炸开了锅。左宗棠豁的站起来,说:“娃子们,你们知道刘永福是何许人吗?他从前不过是广西的一个土寇,被官军赶到了越南,在越南十余年,始终不肯向法人屈服,十年前阵斩安业,如今又阵斩李维业。论枪械弹药他都无法与官军比,竟能两次阵斩法酋,可见法人不过是虚张声势!只要我中国抱定决战之念,法国有何惧哉!”
彭玉麟也说:“就是为此送掉老命,又有何惜!”
左宗棠此次到上海,各国领事都到他的行辕天后宫礼节性的拜访,唯有英国领事交了一份请求架设沪汉电报线的禀贴。因为丹麦早在几年前就架设了淞沪旱线,所以英国人想参照这个例子,架设沪汉线。
左宗棠不愿让英国人来建,但又没有合适的借口,所以让盛宣怀前来详问,他回答左宗棠说:“要回绝英国人,必须把丹麦的淞沪旱线折掉。但,这实在麻烦的很。而且,这也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就是我国先把电报线办起来,那时候洋人觉得无利好图,就不再强求。”
左宗棠说:“沪汉线当然要架,而且要快,中国懂电报的,只有你盛宣怀,这条线就由你来办吧。只是两江的藩库也亏空的很,拿不出多少银子,大部分要集商股。”
盛宣怀告诉左宗棠,因为中法关系紧张的缘故,朝廷要求上海到广州的电报线要加快进度,以备将来传递消息方便,正月十六日就已动工架设,从上海和广州南北两头同时开始,投资很大,他实在拿不出多少银子来立即架设沪汉线,筹集商股也需要时日,所以需要侯相鼎力支持。但,盛宣怀又不想官方过多干涉,尤其不希望两江总督左宗棠太多干涉,所以不希望南洋有官股在电报局里。即要两江拿银子,又不能作官股,话实在有些不好说,不过,盛宣怀是聪明人。
“侯相关心民生,谁个不知,不要说两江百姓见了侯相要摆香案磕头,就是直隶闽浙等地的百姓听说侯相兴水利、建海塘,也都是羡慕的不得了,怪自己命不好,没有遇上侯相到他们地方做总督。”盛宣怀了解左宗棠的脾气,先郑重其事的恭维,“两江这么多的工程同时铺开,自然需要许多银子。可是,职道日前最缺的又是银子,所以不能不仰仗侯相伸出援手。”
左宗棠被恭维高兴了,对盛宣怀的要求就拍了胸脯:“我既然说了,当然要支持。”
“对于侯相拨发的官银呢,又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官股,将来生息分红,还有一种,是先借用,定明几年内还清,或有息,或无息,一切听由侯相吩咐。”
“哦,那依你看来,哪一种更好?”对这两种用法,左宗棠不甚了了。
“两种各有利蔽。官银作股份,叫官商合办,好处是官银因为是股份,所以可以分红。坏处是,一旦经营不善有了赔累,官银就打了水漂。而且商人是唯利的,即使是盈利了,也隐匿盈利,为的是不付官红。甚至把官本全部赔累进去。官银作借款,叫官督商办。官银只是借款性质,无论经营如何,将来都要归还,所以官银有保障。若非要分个优劣,职道以会办轮船招商局的情形以为,官督商办更为合适。考察西洋各国,官商合办的极少,都是商家独办。东洋日本,为了促进各业发展,官家投资办起了局厂,再贱价卖给商人,所以他们的机器造船、织布、轮运等业发展很快。”
“这一点,我也听说过。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南洋拨入官本五万两,三年内还清,就取官督商办之意。”
“谨遵侯相大令。职道请示,英国大东公司的事怎么答复?如果他们执意要设沪汉陆线,那时候竞争激烈,怕是无利可图。”盛宣怀见左宗棠高兴,想趁机把大东的事情解决了。
“不能受他们要挟,”左宗棠说,“他不是盯着大北公司吗?你去与大北公司交涉,还是遵照光绪年间定的章程,洋人电线只准设在海里,淞沪旱线要么折除,要么作价卖给电报局,随他们掂量。你不妨告诉他,如果再想像从前那样,赖着不办,我就派兵去给他拆了,那时候,一两银子也别想得到。”
“侯相果然是善用霸谋,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谁敢下这样的决心。职道佩服之至!”盛宣怀投左所好,极力恭维。
“善用霸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何为霸谋?”左宗棠饶有兴趣的问盛宣怀。
“那就是侯相想办的事,就不去一味与人讲道理,侯相看准了,无论别人如何想,如何说,我行我素,干去就是。这一点,就是李中堂也佩服的很。”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盛宣怀借李鸿章的名头来拍左宗棠。
“是吗?”左宗棠听说李鸿章也佩服自己,大感兴趣,“他怎么说?”
“霸谋”的话当然李鸿章从未说过,不过羡慕左宗棠办事容易却是真的。“李中堂坐镇直隶,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电报、铁路、北洋水师等等无一不是在他的支持办起来的,但他费了多少曲折!有些事情争议数十年而不成!”
“不错,李少荃洋务上办成了几件事。可是那时我在西北,平陕甘、收新疆,花了我十三年。如果我在东南,有这十三年,洋务上要办成多少事,绝对要比李少荃的规模大。”
沪汉电报的事情已经拿到手,盛宣怀不敢再紧着附合左宗棠,引他骂起李鸿章来,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所以他只是唯唯而已。不料左宗棠非要逼他表态:“盛杏荪我知道你追随李少荃多年,是他的臂膀,可是你说句实心话,我与少荃比,在你眼里,到底是我胜他几筹还是他胜我几筹?”
这种非此即彼的问话,实在难答,但盛宣怀知道,这个评语绝对不能由他来下。他说:“侯相与李中堂,都是国家柱石,尤如人的两条腿,缺一而不能行走。职道清楚侯相与李中堂政见偶有不同,但宣怀身为晚辈,家父与李中堂又是同年,宣怀要叫一声世叔,所以为尊者讳,绝不敢为取悦侯相而贬低李中堂,请侯相体谅。”
这话说的得体,而且巧妙,无疑是维护了李鸿章,而又特意强调要叫李鸿章一声“世叔”,左宗棠便很容易理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不下定语,也就等于是承认李鸿章不及他左宗棠。所以左宗棠很满意,呵呵大乐,直夸盛宣怀聪明,说:“怪不得少荃依重你,就是我,也很欣赏你。”
盛宣怀告辞出门,额头上汗都下来了。脊背上也是汗淋淋的,把内衣都湿透了。“天热了,应该换单衣了。”他对随从说。
盛宣怀回到电报总局,把左宗棠拨银五万两,准办沪汉线的事告诉同僚,自然要庆贺一番。第二天四点多,盛宣怀就起来,洗漱后立即往天后宫去站班,因为左宗棠今天一早就要离开上海回金陵。等左宗棠的大轿出了门,他们再匆匆忙忙赶往江南制造局码头送行。码头附近已经戒严,左宗棠登船,众官员将手本递上叩送。六点的时候,测海、钧和、祥云、靖远四舰开炮启行,左宗棠的座船澄庆轮随后启航,座船的后面是虎威铁甲船衔尾相送。驻沪兵勇站满了浦滩,同时开枪相送。左宗棠座船已经远去,众位官员打着呵欠开始散去,有的因为起早,有的则因为烟瘾犯了。盛宣怀在众官员中找到了胡雪岩,两人隔着数顶轿子,胡雪岩正与某位候补道说话,于是赶紧打发长随持他的名贴过去,胡雪岩正要上轿,盛宣怀的长随把名贴递上,说:“胡老爷,我们家老爷有要事请您到电报局说话。”胡雪岩回头看到远处的盛宣怀正在向他拱手。他也拱拱手,表示遵命。随即上轿,直去电报局。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电报局,盛宣怀吩咐,把胡观察请到客厅,更衣、敬茶。他自己则先去内室,换下了朝服。胡雪岩原本打算送走左宗棠就直接回住处,没想到盛宣怀请他到电报局来,所以并没让随从带衣服。盛宣怀来到客厅,见胡雪岩还是冠冕堂皇,就说:“胡大人何不换了衣服随便些,否则显得我太不敬了。”
胡雪岩说:“哪里哪里,今天没想到盛观察相请,原打算直接回去的,所以没带随身的衣服。”
盛宣怀吩咐说:“来呀,取我的那身湖绸衣裳请盛大人宽衣。”又说:“胡大先生乃是闻名大江南北的财神,锦衣玉食惯了,我们这些穷道台的家常衣服不知还能不能穿。”
盛宣怀是当笑话来讲,胡雪岩当然也笑着回说:“我过的穷人日子,盛观察怕是连想也想不到。谢盛老弟的体贴。”就在客厅里换下官服,“盛老弟请兄弟来,有何吩咐?”
盛宣怀说:“哪敢承得起吩咐二字。是有事相求胡大人--想必今日早起,胡大人也未用餐,就在兄弟这里,吃一碗粗茶淡饭如何?”说罢已经吩咐下去。
厨房早已经预备好了,很快就端了上来,并特意抬来一张饭桌,就摆在客厅正中,预备吃罢后就撤掉。小碗小碟摆上来,并不多,却颇为精致。一人一小碗御厨八珍豆腐,据说是康熙南巡时赏给两江总督噶礼的,后来就在江南传了下来。精选的黄豆制成嫩豆腐,加肉末、香菇末、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每人又有一小碟饽饽,是北方人所喜食,江南少见,盛宣怀因为常在天津,所以有了些北方口味。据他介绍,这味饽饽是满族的萨其玛改造而来,是李中堂的厨师专请宫中御厨指点后做成,吸取了江南糕点的制作工艺,吃起来香脆酸甜,看起来亦是赏心悦目。又一人一碗鸡汤粥,晚米中加燕窝、鸽子肉、鸭舌、鸡皮,用鸡汤慢火煨成,虽是一碗粥,所费工夫亦不小。另外有两品洋早餐,冷黄皮子鸭肝配生菜和搅鸡子加火腿丁。同时,一人一杯咖啡,加冰糖或牛奶,随各人意。还有一小碟腌青梅,一小碟饯橄榄,一小碟核桃仁。这是备餐后小食清口。盛宣怀告诉胡雪岩,吃青梅容易倒牙,吃几粒核桃仁便好,这是洋行的一个朋友告诉他的。
这样的早餐,比起胡雪岩的早餐来,所费不及十之二三,但显然是精心准备的,胡雪岩很见情,连连称赞。
撤走早餐,换上明前新茶,盛宣怀才说正事。原来,他要请胡雪岩入股电报局,办沪汉旱线。办电报如何有益国防民生,将来如何保证盈利,盛宣怀讲得头头是道。对胡雪岩,他还开出了特别的优惠:每十股配送一票干股。当然,他希望胡雪岩买下的也是个大数,至少三百股。一股一百两,三百股便是三万两。
“我看中的不是胡大人的银子,更主要的是胡大人的信用和名气。”最需要银子的盛宣怀,却说不需要银子,而且他真诚的眼神让人不会有半点怀疑,“胡大财神买了三百股电报局股票,对电报局说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更多的人会对电报局的股票充满信心!”
“盛老弟办电报,也有与洋人争利、为我中华争口气的意思在。这一点胡某佩服的很。胡某以为,与洋人争利,便是爱国之举。而且电报不仅有利民生,更与国防关系重大,所以,胡某一定鼎力支持。老弟也是要强的人,能向我开口,这是给我面子,我也不能不兜着。只是,今年小女要出阁,老太太又是七十整寿,花销不能少,所以……”胡雪岩扳着手指头,数说给盛宣怀听,似有为难。
胡雪岩会诉苦,早在盛宣怀意料之中,他说:“如果胡大先生为难,二百股或者一百五十股都可。”
“不是那意思,我本想好好帮盛老弟一把,”胡雪岩说,“因为今年确实特殊,所以,我只能认下五百股。”
盛宣怀以为自己听错了,怔怔的望着胡雪岩。
胡雪岩有自己的打算。去年办电报没办成,他就怀疑是盛宣怀从中捣鬼,但一直没有证据。有没有证据都无所谓了,他由此感觉到盛宣怀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对潜在的对手,无非两个办法,打倒他,或者成为朋友。更多的时候,他习惯把对手变成朋友,“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是他的口头禅。盛宣怀的后台是李鸿章,是不可能打倒的,所以他决定向朋友的路上走。从前他就曾经打算直接去拜访李鸿章,做生意,毕竟不是做官,左宗棠与李鸿章政见不同,自己犯不着北洋的钱就不去赚。但最后不能成行,担心的是左宗棠起了疑心,到时候李鸿章没靠上,反倒失了左宗棠这座靠山。现在盛宣怀主动来联络他,正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与盛宣怀成了朋友,也便等于攀上了李鸿章这棵大树,起码,不会让李鸿章当成眼中钉。而这样,又避免了刺激左宗棠,因为盛宣怀办沪汉电报线,左宗棠也是支持的,而且还答应拿出五万官银来。所以胡雪岩打定了主意,要给盛宣怀一个大大的面子。
盛宣怀激动的不得了,所以决定还胡雪岩一个人情,就是把洋人最近在丝茧生意上的的动向透漏给胡雪岩。“胡大先生正在与洋人争购茧子,为的是替茧户争取一个稍好的价钱,不至被洋人打压,宣怀佩服之至。”盛宣怀是前天才得到的密报,也许胡雪岩也已经知道,那无所谓,他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胡雪岩见情,“宣怀得到一个密报,怡和、大昌、查地等洋行丝厂最近搞了个秘密聚会,五家洋行要一致拒收胡大先生的茧子,逼迫胡大先生降价。也许胡大先生已经得到密报,兄弟通报给胡大先生,是想提醒胡大先生不要被茧子咬了手。”
胡雪岩说:“兄弟也已经有所闻,但没胡观察的详尽,光镛见情的很。我与洋人斗一斗,就是不让他们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欺负茧农。我想逼他们抬价,他们想逼我降价,双方都在较劲。反正他们的丝厂等着茧子下锅,去年和今年的茧子有多半控制在我手中,我代表的是中国茧农,不能轻易向他们投降,总要有个合适的价格才能出手。”
盛宣怀说:“问题是外国数家洋行联合起来对付你,而中国丝商却不能联手,虽然胡大先生财大气粗,但也要提防功亏一籄。如今中外双方就像绷紧的绳子,总归不要挣断了才好。”
所谓挣断了,就是洋人宁可不开工,也不要胡雪岩的茧子,而茧子存一年行,存久了就发黄变质,那么双方都亏大了,尤其胡雪岩更是赔累不起。
“盛观察的提醒非常要紧,兄弟见情的很。”但胡雪岩心里以为,洋人不远万里到中国开办机器剿丝厂,就是为了赚钱,他们不太可能意气用事玩赔本的买卖,到时候价格合适,自己稍退一步就能成交,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盛宣怀吩咐下去准备酒菜,他要与胡雪岩一醉方休。胡雪岩连忙推辞说:“盛老弟客气了,要喝酒,咱们有的是空,如果你有雅兴,我都可以请你到堂子里喝。”
所谓到堂子里喝,就是到妓院去喝花酒,兴致所至兼顾风流。胡雪岩结交的朋友杂的很,喝花酒是常有的事。盛宣怀是挂印官,不象胡雪岩只是候补,所以不能明目张胆。但胡雪岩如此请,也并非真是要他去逛堂子,而是要显示两人已经有了熟不拘礼的交情。所以盛宣怀说:“如果胡大先生今天不便,兄弟就不再勉强,以后补上,堂子里兄弟也是敢去了。如果京中的那些老爷们要参一本,大不了请胡大先生费些银子,给兄弟疏通疏通。”
世风日下,如今的御使言官,也有卖参的说法,放出风来要参某个人,如果这人知趣花了银子,他的参折就免了。此前就有人参盛宣怀办湖北煤矿营私、购买旗昌受贿,当时有幕僚建议买参,他没同意,那样就是不打自招了。何况他头顶上有李鸿章这把伞。胡雪岩一边告辞一边说:“天下人都可疏通,唯有盛老弟不必也不能疏通,那不是打李中堂的脸嘛!倒是我胡某,有一天被人参的时候,还请老弟想办法。”一边说笑,一边出了电报局。盛宣怀一直亲自送到门口,看他上轿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