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从师爷到侯爷男人榜样左宗棠

平步青云 第三十七章 巡阅上海上

    第三十七章 巡阅上海

    光绪八年四月十六日,左宗棠从江宁起程,开始他巡阅苏、沪之行。此次巡阅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阅江南营伍,二是视察江南制造总局,督促他们积极生产武器。他乘坐的是满江红船,这是一只大木船,由利川、济川两轮船拖带,兼作护卫,再加上随员及护卫殿后共有四艘舰船。

    当天晚上六点半,他的座船到达苏州胥门码头。据说胥门所在就是东周吴国相国吴子胥把头挂在城门上要看越兵杀入苏州的地方。码头上建有接官厅,此日苏州文武官员冠带楚楚,在巡抚卫荣光带领下,鹄立以待。自接官厅到岸边,用五彩绸扎起天幔,灯火通明,有如白昼,看到左宗棠的座船,鞭炮齐鸣,好不热闹。众官员纷纷递上手本,希望能得侯相一见。不过按照左宗棠的吩咐,号房一概挡驾,还回的手本有一尺多高。左宗棠的行仗先期登岸,随后他也在众人簇拥下登岸,也不进接官厅,站在码头上与江苏巡抚卫荣光谈十几分钟。卫荣光已经在巡抚衙门备好晚宴,左宗棠乘轿前往。当晚陪餐的有卫荣光及江苏藩台、臬台及苏州织造等大员。左宗棠健谈健啖,一边大吃,一边口若悬河,畅谈治吴条理。众人无不色骇舌咋。这一餐饭吃了一个半时辰,十点多的时候,出巡抚衙门,回码头登船过夜。一路之上真是人山人海,有不少人是跑了十几里路,特来一瞻侯相风采。

    次日一早,江南制造总局总办李兴锐派白云轮船前来拖带左宗棠的满江红去上海。上海码头,也是用五色彩绸搭盖高棚,江南制造局炮队四百名、抚标沪军营、提标右营、武毅营等等一千余兵弁排队迎候。制造局总办李兴税、上海道邵友廉、轮船招商局总办等文武官员都在码头恭侯,依然是纷纷递上手本。左宗棠没有下船,只请李兴锐、邵友廉上船谈话。制造局已经安排了左宗棠行馆,但他没有上岸,只在船上过夜。

    第二天早晨七点吃罢早饭,八点上岸,视察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由李鸿章创办于同治四年(1864年)五月,后不断加以扩充,如今其下属机构包括:机器厂、铸铜厂、铸铁厂、炼钢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汽炉厂、公务厅、工程处、炮队营、广方会馆等等。匠员工人三千余人,房屋二千余间。制造局不但能制造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而且能修造轮船而且,十几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已经制造轮船惠吉、操江、测海、威靖、海安、驭远、金瓯等七艘。

    黄浦江边,占地四百余亩的江南制造气势不凡。在众人的簇拥下左宗棠沿着宽阔的道路走向厂内。车间内,蒸汽机带动大小机器轰鸣运转。在枪炮厂,他看到卷筒机将钢板卷成枪管,大感兴趣。地上整齐排列十几磅到一百磅各类火炮,洋匠向他介绍,一百磅的大炮可命中二十华里内的目标。走进铸造铁厂,巨大的汽锤起落轰响,地颤心摇,眼看着巨大的铁块被轻易压扁,众人无不惊叹。李兴锐告诉左宗棠,这个汽锤力量极大,每方寸三千余吨。

    众人簇拥着左宗棠去了制造局翻译馆。翻译馆陈列厅内,摆着自同治七年(1868年)来翻译的所有书籍。李兴锐一一向左宗棠介绍翻译馆内的中外人员:英国人傅兰雅、伟列亚力,美国人玛高温、林乐知。李兴锐把年轻的英国人傅兰雅拉到左宗棠的身边说介绍说:“这就是傅兰雅。他译书最多,已经有十几种,象《代数学》、《三角数理》、《声学》、《化学鉴原》、《开煤要法》、《保富述要》、《各国交涉公法论》等都是傅先生为主翻译的。而且,傅先生自已掏钱办了份刊物《格致汇编》,已经出了十二卷了。”

    左宗棠很感兴趣,问傅兰雅怎么想起自己掏钱办刊物。

    傅兰雅说:“我觉得仅仅系统的翻译一些书籍还不够,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需要的不是系统的深奥的知识,而是西学中最基础的东西,我的想法就是通过《格致汇编》,让更多的中国人对西方知识感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不愁他们不学。所以发表的文章都是我从敝国儿童常识读本中译出的,以图说为主,象《纺织机器图说》、《工程机器图说》、《大火轮图说》、《西国写字机器图说》,我计划再用两三年的时间,还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照相、化学、气学、重学、水学等方面的仪器。”

    傅兰雅捧上几卷《格致汇编》请左宗棠过目。左宗棠眼睛不好,端到窗边饶有兴致的翻看,果然图文并茂。

    李兴锐说:“更有意思的是傅先生在每卷中都编了一些问答题。你看,这一卷中有人问,既然一切运动都是脑筋指挥,可是为什么苍蝇被揪掉脑袋后还能到处乱爬?”

    左宗棠也很感兴趣:“对对,傅先生怎么说的?”

    傅兰雅回答说:“这个问题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我请教敝国的生物学家后,他们给了一个简单的说法,越是高级的动物,脑筋在人的整个生命中越重要,牛、马、鸟等等,脑袋坏了,很快就会死掉。可是一些简单动物,即使没了脑袋也能活动一些时候。”

    李兴锐又介绍说:“还有人问,水缸里盛水,夏天不坏,为什么冬天一结冰就会破了呢?也有人问,既然傅先生说呼吸、烧火、酿造都需要养气,从古至今,世上人畜生生不息,养气为什么没被用完?这个更有意思,问傅先生狗有鼻子,能辩香臭,它喜欢吃人粪,是不是它体内另有一质,让它以臭为香?”

    “傅先生都自己一一作答吗?”左宗棠饶有兴趣的问傅兰雅。

    “不,有些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只能求助他人。比如最近厦门陈君寄来三包矿石,请鉴别是否有开采价值,我不懂,打算寄回敝国请人鉴定。”

    左宗棠连连点头,称赞傅先生真是个负责任的人。又问《格致汇编》每卷印多少?都卖到什么地方了?赚不赚钱?

    “每卷印三千份左右,上海卖的最多,浙江、福建、广东次之,山东、湖南等省也都卖一些。在上海每卷卖50文,外埠另加10文邮资,开始赚不到钱,赔了五十元,现在已经不赔了。”

    左宗棠说:“怎好让你个人赔钱,我看就由制造局垫付了吧。”

    没想到傅兰雅连连摇手:“谢谢中堂大人的美意,不能让制造局出钱。这个刊物是我个人办的,自己作主,自负盈亏,如果翻译馆出了钱,我个人就说了不算了,我希望根据自己的意图办好这个刊物。再说,如果大人给了钱,我不怕赔了,就不会全力去办,办不好没人买,就越赔钱,最后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傅兰雅把大家都说笑了。

    中午饭就在制造局吃,左宗棠请制造局八名洋匠及翻译馆的傅兰雅等洋人吃饭。有些洋人汉语不通,又是面对中国严肃的封疆大吏,因此气氛有些疑重,吃过饭大家都告辞了。今天陪同视察的还有聂缉椝,不过他没太说话,所以吃过饭,左宗棠把他单独留了下来,问:“仲芳,今天你说话很少,可是有不如意处?或者有话要说?”

    聂缉椝说:“侯相,别人都报喜,我要报忧。现在江南制造总局场面确实很大,不过,局内人浮于事、浪费严重,也就不必去说了,最让人忧虑的是太过受制于人。枪炮兵轮制造技术全是洋人传授,书籍也是由洋人从国外买回再译为中文。我担心,他们未必能把最先进的传授给我们。就是他们肯,他们国家也未必乐意。洋人国家帮我们搞洋务,最主要还是个‘利’字,并非真能帮助我们自强,也不愿我们强大。”

    “仲芳说的极是。我们要借助洋人,但不能太过依赖洋人。当年我创办福州船政局,同时办了船政学堂,让洋人教授学生,不好好教,就扣他们的薪俸。李少荃的毛病就是太过依赖洋人,所以沪局从胎里就带来了这些问题。你现在沪局里,要多想想办法,如何利用洋人而不为洋人所制。尤其是原料,不能受制于洋人,万一中外失和,洋人断绝原料,沪局岂不形同虚设?”

    吃罢饭,英、法、美、德、比利时、奥大利亚等国驻沪领事及天主教堂主教都来拜访,不过是礼仪性 交谈片刻,见左宗棠摸身边拐仗,微微欠身,金老大就高呼:“大帅请喝茶喽。”外面亲兵就一叠声的喊:“大帅送客了。”一声声传到大门外,由地方官代送上轿。会完洋人,左宗棠起轿去回拜上海官员。这是官场的客套,表示对他们接待的感谢之意,左宗棠位高望崇,自然都挡驾,不敢接受他的回拜。上海道邵友廉在豫园备好筵席,堂中铺陈华丽,堂前搭上了五彩绸缎的吹鼓亭,又新扎了东西辕门,“东辕门”“西辕门”都是金字做成,辉煌夺目。左宗棠本是打算在上海道衙门吃晚饭的,听到邵友廉如此铺张,吩咐说:“今晚回船上吃饭。”

    邵友廉莫明其妙,心里不安,特意拉住金老大问个中原由。金老大说:“不过是吃顿饭,饭菜不妨精致一些,你搞这么大的排场,是让上海人笑话我们大帅呢!”邵友廉自是后悔不迭。

    次日上午,左宗棠吩咐前往租界回拜各国驻上海领事。自然是大摆仪仗,他自己则是身穿黄马褂,端坐轿中,手持羽毛扇,不怒而威。左宗棠回拜各国使节,并无事先通告,这时法国领事最先得到消息,派领事馆卫兵骑马前来开道迎接。到法国领事馆前,法国领事在领事馆门外致礼,表示不敢接受侯相回拜。于是左宗棠的仪仗由法租界过洋泾桥,入英租界,各国领事无不一概挡驾。一路之上,华人立即让道,坐东洋车、小车者,都下车站立道旁。洋人见到左宗棠大驾,也是立即避开让道。

    中午吃过饭,按左宗棠的安排,下午要去陕甘粮台,拜会胡雪岩。陕甘粮台是左宗棠总督陕甘后就成立的,交由胡雪岩揽总,主要是购买新式武器弹药,此外如兰州织呢局的织呢机器、开挖泾河的机器也都是由粮台采购。陕甘事了,又收复新疆,现在新疆收复了,但西北备边、发展生产依然离不开驻上海的陕甘粮台,所以到现在依然没撤。左宗棠对金老大说:“我要与雪翁长谈,或者晚饭就在陕甘粮台吃。”金老大心里大喜,听左宗棠的意思,整个下午不会再有别的吩咐,需要他侍侯的事情并不多,他正借此机会到十里洋场的上海看看西洋景。自从入上海来,满眼都是新鲜玩意,只是他跟在左宗棠轿边,不能看个痛快,如果大帅肯给一下午的假,真是再好不过。

    金老大见二人慢慢谈起来,只怕过会儿没法打断,所以借机说:“上海真是千奇百怪,这两天我都看花眼了。大帅,小的有个请示,说出来您不要生气。您同意,我就是过了大年了,您要不同意,就当我放了个屁。”

    左宗棠歪着脑袋看着金老大说:“咦,上阵不要命的金老大,怎么今天说起话来扭扭捏捏,像个娘儿们?什么事,说。”

    “大帅,您和胡大先生,肯定有不少话要说,今下午大概不要小的在这里碍手碍脚。小的想出去看看西洋景,也不枉随大帅来上海一趟。”金老大说完,只等着或准或骂。

    左宗棠说:“噢,你是想出去看个新鲜。你们这帮小王八蛋,是不是被人高马大的西洋婆子把魂勾去了?”

    金老大一张黑脸也憋红了:“大帅,哪能啊?咱们真的是想去看看西洋景,只在街上转转,哪敢上堂子里去。”

    胡雪岩说:“侯相,让我的人带他们去,保准只让他们滑溜滑溜眼。”

    金老大说:“是啊大帅,有胡大先生的人跟着,您有什么不放心的。”

    “胡大先生的人跟着?”左宗棠开玩笑说:“胡大先生就是上海第一风月高手,金银堆里爬,石榴裙里滚,他的人我能放心?好,看雪翁的面子,放你们半天假,快去快回,不要给我惹事生非,更不要欺负良善。”

    金老大高声应一个“喳”,话未完,人已经蹿了出去。

    胡雪岩交待,就让他的贴身长随小魏子带金老大他们到外滩上转转。

    与金老大结为兄弟、号称四大金刚的另外三个,刘老二、高老三、陈老四自然也要跟老大一起去。他们四人,平时轮流带班,左宗棠出行时就随在大轿两侧,一手搭在轿上,既是扶轿,更兼作护卫,向来是甘苦与共,从不分离。四个人收拾换便装的时候,小魏子已经叫来两辆四轮马车,金老大个头大,小魏子陪他坐一辆,另外三兄弟瘦一些,挤在另一辆上。小魏子吩咐一声:“去外滩。”坐在前面的车夫应一声:“爷您坐好!”一甩鞭子,便上路了。

    金老大也坐过马车、骡车,都巅的厉害,尤其是马车,奔跑起来有时巅起几尺高,几乎要把人巅散了驾,而这次坐的马车却是又快又稳且无巅簸之苦。小魏子给他解释说,这种马车座下都按了弹簧,可以减震。再则上海的道路不同乡间,比较平整。金老大说:“真是好东西,这洋人就是会享受。”小魏子说,这种车听说早在乾隆朝的时候就传到中国了,当年英国使团的马嗄尔尼送给乾隆爷一辆,本想博得乾隆爷的欢心,然后打开中国市场,大大赚一把银子。谁料根本没人坐。

    “那是为什么?”金老大不明白。

    “金爷您看,毛病出在车夫身上。”小魏子指指高高在上的车夫说,”洋人马车夫都是坐在前面,而且为了便于看清左右情形,坐位更是高高在上,这哪能成,一个小小的车夫,竟然敢坐在皇上前头,而且高高在上,皇上如何能坐?所以这辆马车就存到圆明园里,一呆就是一百多年。打上海辟成租界,这种马车多了起来,先是洋人坐,后来咱们中国人也坐起来了。”

    金老大看那马车夫,头戴缨帽,身穿箭衣,与官员制服相类,就问小魏子,车夫怎么是这种打扮,远看去还以为是官老爷呢。小魏子说:“这就是洋人的可恶。他们看咱们大清的官员都是缨帽箭衣,就故意让马车夫穿这种制服,借以侮辱取笑罢了。谁料从此成俗,就是中国官员自家的马车,车夫也都是如此打扮了。”

    马车出了上海县城往北,直奔外滩。

    上海居长江之尾,东临大海,因枕江滨海的水运之便,自宋代起就是个港口商镇。自明至清,数次开海禁海,所以上海也是几度兴衰。上海真正热闹起来,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后,根据这个条约,上海辟为通商口岸。三年后,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诱迫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上海租地章程》,规定黄浦江以东,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为英商居留地,这就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块租界。此后又依据《中法五口通商贸易章程》,首任法国驻上海领事敏体尼与上海道台麟桂商定在上海县城以北斜走西南建立法租界,美国传教士文惠廉则根据《中美五口通商贸易章程》,提出在虹口建立美租界。当时三国租界联合成立工部局,负责道路修造、租界管理等事项。后来法国退出联合管理,成立公董局对法租界独立管理,英美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仍然由工部局管理。无论工部局还是公董局,都是洋人说了算,要修哪条路、要把哪里折掉自然要依洋人,就是华洋闹了纠纷或者出了人命大案,中国官员都做不了主,要由洋人当家的“会审公廨”来审理。最初的时候是华洋分居,租界里面除了原有的百姓,并没多少中国人肯住进去。但到了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占领了上海县城,便有大批中国人拥进租界去。太平天国起事占领了江苏、浙江等地后,江南巨富豪族大都逃奔上海租界,于是更加人丁兴旺。虽然租界里已经主要是中国人,但做主的依然是洋人,中国官员概莫能问,无异于“国中之国”。上海的繁华和发展用日新月异确不为过,最繁华的就是北起苏州河口,南到南京路长约三华里的沿江一带,这就是著名的外滩。小魏子带着他们,就是奔此而来。

    外滩东临黄浦江,江中轮船、汽船、帆船往来穿梭,更多的是一些小划子和平底帆船,船头都画着一双黑白相间的大眼睛。小魏子告诉金老大,船民们画上这些眼睛,据说船就看得清水里的情形,不至于出事故。不少洋人也学这一习惯,无论是大轮船还是汽船,都有画上眼睛的。江边植了绿油油的草皮和几种叫不上名的花木,此时正是五颜六色,争奇斗艳。沿江有一条石子铺筑的马路,两辆马车并排而行还绰有余地,并不影响南来北往的人。马路上人来人往,自然有金发碧眼的洋人,中国人见了他们都要远远的让路,也有穿着考究的华人,更多的则是扛着大包小包的苦力。路上马车响着喇叭,旁若无人的飞奔,也有两个大胶皮轮子的人力车,车身漆成黄色,由一人在前面拉动。“这种车是日本人兴过来的,跑起来靠手腕拉动,人都叫它‘腕车’。又因为都是漆成黄色,又有人叫它黄包车。当初的黄包车车身要比现在大的多,座椅可坐两人,结果常常男女并坐,苟且之事时有发生,捕房认为有伤风化,就让改小了车身,像现在这个样子,只坐一人。”。码头、路边停着不少独轮手推车,上海人称之为羊角车,多是苏北农人带过来的,帮人运货,供人乘坐,轮是木头的,也没有减震装置,坐起来巅的厉害,但价格便宜,所以中国人都喜欢坐。

    小魏子对金老大说:“金爷来上海要是不去南京路,那就不算到过上海。”他告诉金老大,南京路原来不过是一条乡间小道,后来洋人在附近建了跑马场,便常有洋人在此溜马,中国人就叫它大马路。原本这里不是租界,洋人的办法先是越界筑路,然后再扩展租界。外滩热闹起来后,中外商人就在大马路两边大造商店住屋,慢慢便成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了。商铺是一家挨着一家,洋货土货都有,洋布店、琉璃店、钟表店、眼镜店、成衣店、金店、古玩店……“亨得利”钟表店里摆着各种自鸣钟,大的足有一人多高,小的只可盈盈一握,形状更是千奇百怪。“国华”“景德镇”是南京路上有名的瓷器店,经营各地名瓷上千种,真是令人眼花瞭乱。更奇的是这些商店住家,无一不是用五颜六色的玻璃装了门窗。有一家三层大茶楼,叫丽水茶楼的,四面都装了玻璃,阳光下真是色彩斑斓、直晃人眼。金老大四个人,跟左宗棠在西北十余年,何曾见过这么多的新奇玩艺,看到什么都想买,不过想想也无用,倒是小魏子给他们出主意,给女人买头花、首饰盒,给孩子买琉璃玩艺儿,又一人买了一架望远镜,金老大特意给左宗棠买一只放大镜,凑在人眼前,人眼便大如牛睛,看地图看京报,都方便的很。无论买什么,都是小魏子付钱,所以大家你买一样我也买一样,人人都弄了一大堆,用网缆提着。

    小魏子提议带大家沿外滩往北,看看浦江风景。大家无不同意,不过都提议这次不坐马车,要坐坐黄包车。这有何不可?小魏子招招手,不片刻招来五辆黄包车,一人一辆,鱼贯出了南京路,沿着外滩向北。路西便是一栋接一栋的砖木结构外带走廊的洋楼,两层、三层甚至四层的都有。小魏子在前头,后面是金老大。他回过头来,趴在车厢上,一栋栋指给他们:汇丰银行、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汇中饭店、英国总会、史密斯•甘地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怡和洋行……到了苏州河口,这里有座木质浮桥,名字有些怪,叫外白渡桥。金老大不用问,小魏子也要介绍一番。按他的说法,从前洋人在这里也修过一座木桥,中间是活动桥面,有船通过便要吊起桥面。修桥的是几家洋行的老板,还专门成立了个苏州河桥梁公司,过桥的人要交钱,当然只向华人收取。上海的华人抗议多次,但都无用。有个广东商人在桥边设了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专门与洋人作对。因为过河不花钱,所以华人把这个地方叫作“白渡”。租界工部局见犯了众怒,后来就又修了这座浮桥,也不收钱,因为临着外滩公园,所以称“外白渡桥”。

    原来是有这样的说法。

    金老大提议去外滩公园看看。小魏子说,只能站在门边看,进是进不去的。金老大问:“这是为何?”

    小魏子敷衍说:“洋人不让去。”

    金老大说:“那就怪了,修了公园,干嘛不让人进去?大帅当初在兰州,把总督府后花园辟为公园,每初一十五都要向百姓开放。”

    小魏子说:“洋人可以进,华人是不让进的。”

    金老大说:“在中国的地盘上,干嘛不让去?我倒非要去看看。”

    几个人一起哄,小魏子就带他们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公园门口有巡捕看护,果然不让华人进。有几个华人正在与巡捕争执,他们原来都是虹口医院的,想进公园,被门警阻挡。门警一共两个,都是印度人,头上裹着红头巾,上海人称之为“红头阿三”。因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工部局特地从印度招来的,为的是雇他们省钱。这两个红头阿三华语说不好,干脆不再说,拿手直指公园门口的一个白底黑字的木牌。不过,金老大他们都不认得,问小魏子:“这两个洋人,老是指那木牌,什么意思?”

    小魏子说:“金爷,那是英国文,我也不认的,听懂洋文的说,是念作‘叉你俺的倒哥闹他美他’,意思是说,华人和狗不能入内。”

    金老大的火腾的就上来了:“奶奶的,华人和狗不能入内,那不是把咱大清的人都比作狗了吗?”他绕过几个人,冲着木牌就是一拳,木牌断为两截,金老大的手也是鲜血淋淋。那几个一直在与红头阿三白废口舌的人噼噼啪啪鼓掌,一个红头阿三叽叽咕咕过来要抓金老大。红头阿三身板粗壮,比金老大高了一个脑袋。但没想到他原来是空心大罗卜,一把没抓住金老大,金老大一弯腰,抓住他的腰带,一叫力,就把他掼到地上。另一个上来舞着手里的红木棒,看不清金老大用了什么功夫,把这个红头阿三也摔了狗吃屎。那个被先摔倒的,此时已经爬起来,直吹哨子。小魏子说:“金爷,快走,他吹哨子招呼巡捕呢。”

    金老大说:“老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怕过谁?”

    果然,远处有红头阿三向这边跑,还有英国人,手里端着枪,一边跑一边乱吹哨子。金老大不怕,把跑近前的几个红头阿三又轻易摔倒几个。小魏子却着急了,说:“金爷,快走,一人难抵四手。”他挥着手,示意其他三个快走,他则去拉金老大。但已经走不了,巡捕越聚越多,那些英国巡捕,向金老大脚下乱放枪,嘴里叽哩咕噜乱叫。眼看着金老大被洋人和红头阿三带走,那三个人回过神来,说:“奶奶的,把金老大抢回来。”小魏子说:“三位,千万别,他们是真敢开枪打人的。快走,这件事只有胡大先生有办法。”

    四人乘一辆四轮马车,直奔陕甘粮台。

    这时候胡雪岩正在与左宗棠谈他的生丝生意。江浙盛产蚕丝,江南丝绸甲天下,植桑养蚕向来是江南百姓一大生计。这几年洋人垄断了上海的生丝价格,一家一户的茧农根本没办法与他们争论,只好忍气吞声,受他们的盘剥,辛苦一年,所赚无几。

    胡雪岩说:“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中国的生丝,为什么非要受洋人操控,所以我要与洋人斗一斗。从去年开始,我也做起了生丝生意。我倒要和洋人博一博,派人遍买丝茧,断了洋人的货源,看他们如何操控市场。今年从春天我已经着手,和丝农茧农签定了协议,先付他们一部份定金,事先定好价格,到时按合同收购。”

    “如果洋人出的价比你高,照样可以收走生丝。”左宗棠看出了胡雪岩这个计划的破绽。

    “那没什么,洋人出了高价,茧农丝农得了实惠,也就是逼着洋商不能太过盘剥,我的那口气也算出了。”胡雪岩说。

    “你的气是出了,那你图什么?”左宗棠对胡雪岩如此说,有些不信。

    “我也亏不了。因为我与丝农有合同,而且预付部分款子,如果他们没有丝卖给我,那就有一笔违约金,大约相当于预付金一年的利息。换句话说,春天我付出的预付金,就像我的钱庄贷给他们一笔款子,到时候本息全收,生丝生意没做成,钱庄的生意却做成了。”

    左宗棠连连赞叹:“不错,不错,不亏是财神,算盘打的如此精。”

    这个时候,小魏子拉开门,只探进半个脑袋,轻声叫老爷,脸色却是灰白惶恐,全无平时的从容圆通。胡雪岩看他急成这副样子,必有大事,所以说:“侯相,您喝茶,我说句话就回来。”

    胡雪岩出了门,离开门口,站在廊上问:“怎么回事?金老大他们呢?”

    小魏子虽然着急,但说话还算条理。胡雪岩未等他说完,就开始吩咐:“你立即拿我的名刺,去找怡和洋行的李大先生,让他立即去工部局总捕房,无论如何,不要难为金老大,更不要把人交到会审公廨;然后你再去公审公廨,找程老爷,万一金老爷交到了公廨,不要过堂,不然,侯相的面子可丢尽了。侯相是最要面子的人,花多少银子,现在不要管,要紧的是把人立即捞出来。”

    租界成立有总捕房,又叫总警房,下面又设许多捕房,每个捕房都有或多或少的巡捕。巡捕捉了人,无论中外,先要交到总捕房。如果是纯洋人的案子,洋人自己就审了,不干中国官员的事。像金老大这种情形,与洋人有了瓜葛,华洋纠纷,就要送到会审公廨去审理。会审公廨主审官员名义上是上海道台派去的谳员,陪审的是领事或者副领事,但实际上洋人往往强词夺理,事事要说了算。无论如何判决,如果把金老大送去过堂,都是打左宗棠的脸,所以胡雪岩如此安排。

    胡雪岩回去继续与左宗棠说话,毕竟心里有事,有些前言不达后语。左宗棠问:“雪翁,怎么,有什么事吗?”

    胡雪岩说:“没什么,家里一点小事。已经安排人去办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