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三十二 初入军机下
上谕说左宗棠可以不必常川入值,可是左宗棠每天赴早朝,在军机坐班,比谁都靠时。刚刚过了年,好像大家还未从年味中走出来,事情并不多,因为军机大臣们都有其他兼差,所以并不完全坐班。熬到午饭时,他就说:“散了吧?”一边往外走,嘴里一边嘟噜:“真是八方无事诏书稀。”
有时实在寂寞,他就踱到南边,去与军机章京们说说话。军机处在禁城内乾清门西侧,北面一排房子是军机大臣们值房,南边几间狭窄的房子是军机章京们的值房。军机处实际办差的就是这些章京,他们都是从各衙门中选来的才笔敏捷者,其实是兼差性质,在各衙门都有原差。军机章京满汉共36人,分两班轮流,每班满汉两组各8人,每组设领班一人,称达拉密。一般情况下,军机大臣领了旨意,回到军机处,叫来达拉密,口述了意思,达拉密飞速记在手折上,回到南房开始分派任务:某某兄拟哪一道,某某兄拟哪一道。而后下笔如雨,各忙各的。拟完后达拉密稍作修改,然后呈给军机大臣,军机大臣通过了,就交太监呈送两宫,颁行天下。军机章京论官职并不高,但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机密,比如某人升迁,重大军国决策,某人的折子是驳是准,除了军机大臣,他们知道的最早,而且旨意都是他们来拟,所以想打听事的多想法找他们。地方官员,更是不少人以巨款收买他们作为内线。左宗棠经常过去,章京们也就熟不拘礼,有时候忙就欠欠身后坐下各忙各的,不忙的时候,就听左宗棠大谈西北种树、修水利,讲他的兵在新疆住地沟子,达坂城如何风吹石头满地跑。这些章京们闲下来从不谈政事,倒是大讲世井笑谈。章京们为了便于写字,都有一种特制的袄,称军机袄,形制如马褂,袖与肘齐,臂腕灵活,运笔方便。日子稍长,左宗棠看出,章京也分三六九等,有些章京文笔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天天忙,升官也快;有些章京拟的稿子总是不被赏识,达拉密就很少惊动他们,十天半月难得拟稿,实在是忙得时候,达拉密就把批好的文稿,比如“知道了”,“该部议奏”,一条一条夹在折子里,叫他们用浆糊粘上了事,因此又称之“面糊章京”。有一天笑谈,左宗棠送章京们歪诗一首:“流水是车风是马,主人如虎仆如狐。昂然直到军机处,笑问中堂到也无。”大家说,你把我们说得太威风了,有王爷有侯相,我们小章京哪敢“昂然”。左宗棠说:“你们这些小王八蛋,别以为我不知道,不知有多少人巴结你们呢。”
这天,醇王到军机处来,说:“季公,你是立功绝域的人,带兵打过大仗,治军更是行家里手。你什么时候有空,前去检阅一下神机营?”
“那太好了,这些天坐班可憋坏了。我什么时候也有空,单看王爷什么时候得便。就是今天也可以。”
醇王没想到左宗棠今天就想去看,真是雷厉风行,不过,今天无论如何是不行了。他说:“季高,三两日内恐怕不成,他们总要仔细训练一番,准备一下。”
左宗棠说:“不必刻意准备,我要去看,有不满足的地方,肯定要向王爷指出来。所以不必准备直接去最好。”
话虽如此,可是醇王也是要脸面的人,八旗禁旅由他统领,到时让左宗棠批得一文不值,那多难堪。而且,左宗棠这种脾气,是没什么好客气的。所以醇王说:“咱们就定十天后。到时候请季高知无不言,多加指教。”
左宗棠当仁不让,说:“那是一定。”
醇王把神机营左右翼长叫来,吩咐他们好好训练,“左侯相可是带过十几万兵马的人,他来检阅比谁都难应付。就是皇上亲自来,只要队伍整齐,衣甲鲜亮,不难获赏。可是这些花架子糊弄不了左侯相,你们可要拿出一点真本事来。”
神机营是驻京八旗中的精锐部队,兵丁来自骁骑、前锋、健锐、步军、火器等军营,下辖马、步队25营,官兵14000多人。它的任务是护卫皇帝、守卫紫禁城及三海(北、中、南海)。不过,说是禁旅中的精锐,可是真本事实在无多。所谓带兵打仗,神机营这么多年来不曾打仗,能有什么真本事?真本事是在实战中杀出来的。当然,苦练也一样练出硬功夫来。但这些八旗大爷,哪能吃得了苦?何况饷银本就少,不足以养家糊口,私下里谋其他财路的很多。甚至有的训练时候也是临时请人代替。不过,这回是左宗棠来检阅,从官到兵不能不重视,另外,官兵们还抱着一点小希望,期望检阅后能有点儿赏银。所以十来天练得还算是卖力。
这等待中的十来天,左宗棠觉得特别漫长。醇王邀请他检阅神机营,他自然十分得意,神机营向来是皇帝检阅,汉大臣何曾有过这样的殊荣?所以,他即将检阅神机营的消息,早就在他所熟悉的人中所尽知。他院子里的护卫、兵丁自不必说,军机处诸位大臣也都知道了。不是军机大臣的帝师翁同和,也早早得到消息。翁同和自从左宗棠进京后,隔三岔五要来拜访,听左宗棠大谈治理西北的功劳和设想。翁同和也是清流文人,读书多,办理实事少,地方军政民情更是少有了解,带兵打仗横渡大漠更是前所未闻。所以他是左宗棠一个难得的听众,对左宗棠那种张扬的个性也是佩服得很,醇王请左宗棠阅兵的事他知道的最早。
阅兵这天,左宗棠先是坐暖轿赶到醇王府。门政看到他的轿就迎上来,说:“侯相,王爷正等着您呢。”
“怎么,现在不走吗?”
门政说:“王爷等您一块照相呢。”
左宗棠拄着杖进王府,在颐寿堂前,醇王正在指挥摆放茶几、痰盂物件,看到左宗棠进来,说:“季高,今天难得天气这么好,咱们一块照相。”
醇王在上位就坐,左宗棠也坐下去,醇王说:“把侯相的杖收了,他这精神头,哪像拄杖的人。”
照完了相,醇王说:“你的轿子就不必跟着了,我的轿车大的很,咱们同坐如何。”
那当然好,王侯并坐照了相,又与王爷同车,那是多大的荣耀。王爷的车已经备好,醇王先上,然后回身搀左宗棠。里面果然宽敞,两人对坐,还有闲空,手炉、痰盂一应俱全。到了南苑,醇王携左宗棠一起登上高台,神机营兵丁列队出操。左宗棠戴上墨镜,一任兵丁表演各种项目,他却面无表情,连一句赞语也没有,把醇王弄得十分尴尬。操练结束,左宗棠却说:“王爷,我有几个题目,可否临时加试?”
“那有何妨?神机营到底如何,你不妨直言。”醇王其实是在等左宗棠的赞扬,但左宗棠却浑然不觉,只抱着一定帮醇王练好神机营的心思,所以他嘴里说出的不免让醇王失望:“王爷,这神机营不是銮仪卫,不能只会摆花架子。到底如何,必须让他们练几个实在的项目,王爷自会知晓。”神机营左右两翼的翼长都站在两人身边,听左宗棠如此说,气得鼻子差点歪了。
左宗棠临时加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在校场立一面旗,在对面的山丘顶上再立一面旗,然后命令兵士冲上山丘,绕过旗帜,然后奔回校场。结果,五百多人最后只有三四十人能完整的跑下来,其他人,累得都散了架,有些连站也站不住了。没想到左宗棠还肯称赞了几句,对醇王说:“不错,不错,我带楚勇的时候,也这么练,三趟下来,也就一二十个人能回来。”虽是称赞,和批评也没什么两样。你带的楚勇是什么,神机营又是什么?一支拱卫京师、皇家依赖的禁旅,如果连楚勇也赶不上,那还有何面目吃粮拿饷。
另一个项目是让兵丁准备好营帐锅灶等物品,一声令下,到对面山丘后扎下营盘,并埋锅造饭。这可把这些旗大爷被折腾的够呛,一边扎营,一边骂:“这头骡子,真他妈不是东西,耍着爷们玩呢!”另一个说:“瞧他戴着副墨镜,腆着个大肚子,就像一只气鼓鼓的蛤蟆。”他们刚扎好,军令又下,立即拔营出发,撤回校场。这么一折腾,足足闹了一个半时辰。左宗棠对这个项目连连摇头:“这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看似简单,其实最重要。军情紧急,你一个时辰还做不好饭,兵勇怎么上阵杀敌?空着肚子肯定不成吧。战机出现了,必须立即拔营出发,你不能抛下营帐不要了吧?就从这一条来说,神机营需要好好的训练。”
醇王说:“将来少不得请季高指教。”
左宗棠说:“谈不上指教。说起来,练兵没有多大巧处,你只要别让兵闲下来,别让他们安逸惯了,就能练出好兵。俗话说,人闲生闲事,驴闲啃槽帮。只是,王爷乃天潢贵胄,这份苦当然吃不得。旗营呢,又驻在京师繁华之地,耳染目睹,哪里吃得了苦?所以带旗兵是很难的,能带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不易。”
这几句话,总算让身后的左右两翼长面子上好看了些。他们几乎同声说:“侯相说的是,现在这兵难带,松了肯定不行,可是太紧了,又落得人人埋怨,合起伙来对付官长。”
左宗棠说:“你们的辛苦,王爷自然知道。按起来说,今天你们如此辛苦,我应该厚厚犒赏。我治军向来舍得花银子,我来京这一路上,对迎送的兵丁,一赏都是几千两。可是,神机营是天子的卫队,除了皇上,谁敢打赏?所以,今天就对不住各位了。”不过,左宗棠有个补偿的办法,他说:“王爷,与其给一点犒赏,倒不如在加饷上运作一下,神机营的军饷,并不比楚军高多少。他们都是拖家带口,京中一切又贵,这点儿饷银不死不活,所以这兵难带。您亲自掌管神机营,不好说话,我现在管理兵部,加饷的话由我来说。”
两位翼长这会儿是真高兴了,如果加饷,兵丁不用说自然高兴,他们这些能吃空额的统领,好处自然会更多。醇王说:“这是好事儿,我都想了几年了,一直没机会办成。如果季高帮忙办好,真是再好不过。”
阅兵回来后,左宗棠用一个上午的时间,亲自捉笔,写了一个奏折,表示愿意帮助醇王训练神机营。王德榜、刘敖、王诗正率亲军、旌善营及马队三千余人到张家口来以备俄人,现在中俄和约已成,这支部队就没必要再呆在张家口。王诗正已经率500人的马队回了西北,刘敖已经赴任台湾兵备道,带走了500余人。王德榜率领的2000余亲兵,正好可以调到京师来帮助训练神机营,“以久经战阵之楚军将士杂置其间,教以筑垒、开濠、行路、结阵诸法,冀可祛其骄佚,屏除花样,以求实效。”当然,训练神机营必须得到醇王的支持,想来问题应该不大,醇王请他阅兵,也正有此意。最后写上一句,“此事业经与醇王小议,此后诸务,自当请醇王详为指示,以归一律。”左宗棠的想法,有这一句,则可以表明醇王已经同意,可以作挡箭牌,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奏折上去,早朝时慈安太后说:“这件事,就由左宗棠和醇亲王会同妥议具奏。”这种答复,没说不行,也没说行,反正要再商量。左宗棠原来希望,太后一语定乾坤,他就可以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没想到还要再商量再复奏。下朝后,他与醇王在隆宗门外小驻商量,请醇王定个时间。没想到醇王不太积极,淡淡的说:“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吧?”左宗棠说:“王爷如果这些天忙,先忙过去再说。”
可是过了四五天,醇王还没动静。左宗棠向来是有事今天能办就拖不到明天,这么一天天拖下去,他何曾受得了。所以到了第六天,他亲自去醇王府上一趟。醇王说:“这件事情,少不得花银子,得把宝佩衡叫来。”宝佩衡就是宝鋆,佩衡是他的字。打发人叫来宝鋆,宝鋆说:“侯相打算花多少银子呢?”左宗棠屈指一算说:“我的两千人,饷银可以继续从西征粮台上拨,但营房、医药和粮食及弹药等项,大体需要20万两。参加训练的兵丁,每月粮饷自然也应当有所增加,每年训练5000人,大约又需要10万两。”宝鋆说:“那就难了。现在户部捉襟见肘,中俄和约已签,700万两的赔款还正愁着无处着落,一年30万两练饷实在无从挤拨。”左宗棠一听这话就有气,说:“30万两,户部从哪里挤不出来?把兵练好了,能打胜仗,总比将来吃了败仗赔款好。”宝鋆并不生气,说:“侯相的话对的很,练兵是件重要的事,但银子确实难办。”左宗棠看着醇王,说:“王爷你说句话,30万两银子,练出5000精兵,值不值?”没想到醇王说:“值当然值,但没有银子也是没办法的事。两宫皇太后听说要赔七八百万两银子,好几天吃不下饭,宫内用度也减了不少,真是不好再开口了。”左宗棠还不甘心,问:“王爷,那该怎样回奏呢?”醇王说:“难筹练饷,暂缓练兵,八个字如何?”醇王如此说,那就再无希望了。
左宗棠这些天,磨拳擦掌,准备铺下身子,好好为醇王练出一支精兵来,没想到醇王竟然也不热心,实在大出意外,失望加丧气,一天无话可说。到了晚上,就着灯抽闷烟。章怡说:“老爷,你总是咳嗽,就少抽口烟吧。”左宗棠连连摇头:“窝囊,真是窝囊,窝囊透了。”他连说了三个“窝囊”。章怡说老爷为什么事懊恼,不要总是憋在心里,说出来让奴婢听听。左宗棠从前行事,想到了就做,做不好,无论是自己的毛病还是别人的不是,他总要把下属叫来严厉训斥一通,现在虽然入阁拜相,人人称一声中堂,是令人羡慕的大军机,可是反倒没从前痛快了。比如今天这种窝囊,要想训斥一通也找不到一个人。醇王你能训吗?宝鋆能训吗?身边的人,除了护军、仆役就是章怡,他们都与此无关,训也训不着。所以实在无奈,只好说给章怡听听。
章怡说:“老爷,你又何必烦恼,八旗禁旅向来是不让汉人过问的。去年,七爷从神机营挑了二百多人去直隶总督李大人的亲兵营学习枪炮施放,学了一个多月,七爷觉得那里面学问大的很,所以提议从李大人的亲兵营中请些人到神机营来,结果太后没答应。我记得当时太后说,老七呀,京师禁旅可是八旗的精锐,是朝廷最后的一点儿保障,让汉人染指,祖宗怕是也不答应吧?”
左宗棠说:“照你这么一说,这件事,我原本就不该去想。可是,醇王主动请我去阅兵啊。”
“老爷,醇王请您阅兵,未必就是要您帮忙练兵呀。”章怡说,“我想呀,醇王爷是个要面子的人,去年有御使上奏说神机营的不是,他紧巴巴盯了大半年,十有八九是希望借你的口来称赞一下神机营,也让他有点儿面子。您是带兵打仗的人,您夸,比谁都管用。可是,您却要帮他练兵,这恐怕不是王爷希望的吧。”
“哦,叫你这么一说,我和醇王并没想到一家去。”左宗棠有些恍然大悟,想想章怡的话的确有道理,再想想阅兵的情形,一提到帮忙练兵,醇王的确兴致不高。他叹息说:“你这个幺妹,人小鬼大,倒是比我还精明。”
章怡说:“老爷可不能这么说,您是一心干事的人,所以直奔您的心思去想。我是旁观者清,在这里胡乱说罢了,也不一定对。”
左宗棠说:“你说的岂止是对,简直是太对了。”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有时实在寂寞,他就踱到南边,去与军机章京们说说话。军机处在禁城内乾清门西侧,北面一排房子是军机大臣们值房,南边几间狭窄的房子是军机章京们的值房。军机处实际办差的就是这些章京,他们都是从各衙门中选来的才笔敏捷者,其实是兼差性质,在各衙门都有原差。军机章京满汉共36人,分两班轮流,每班满汉两组各8人,每组设领班一人,称达拉密。一般情况下,军机大臣领了旨意,回到军机处,叫来达拉密,口述了意思,达拉密飞速记在手折上,回到南房开始分派任务:某某兄拟哪一道,某某兄拟哪一道。而后下笔如雨,各忙各的。拟完后达拉密稍作修改,然后呈给军机大臣,军机大臣通过了,就交太监呈送两宫,颁行天下。军机章京论官职并不高,但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机密,比如某人升迁,重大军国决策,某人的折子是驳是准,除了军机大臣,他们知道的最早,而且旨意都是他们来拟,所以想打听事的多想法找他们。地方官员,更是不少人以巨款收买他们作为内线。左宗棠经常过去,章京们也就熟不拘礼,有时候忙就欠欠身后坐下各忙各的,不忙的时候,就听左宗棠大谈西北种树、修水利,讲他的兵在新疆住地沟子,达坂城如何风吹石头满地跑。这些章京们闲下来从不谈政事,倒是大讲世井笑谈。章京们为了便于写字,都有一种特制的袄,称军机袄,形制如马褂,袖与肘齐,臂腕灵活,运笔方便。日子稍长,左宗棠看出,章京也分三六九等,有些章京文笔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天天忙,升官也快;有些章京拟的稿子总是不被赏识,达拉密就很少惊动他们,十天半月难得拟稿,实在是忙得时候,达拉密就把批好的文稿,比如“知道了”,“该部议奏”,一条一条夹在折子里,叫他们用浆糊粘上了事,因此又称之“面糊章京”。有一天笑谈,左宗棠送章京们歪诗一首:“流水是车风是马,主人如虎仆如狐。昂然直到军机处,笑问中堂到也无。”大家说,你把我们说得太威风了,有王爷有侯相,我们小章京哪敢“昂然”。左宗棠说:“你们这些小王八蛋,别以为我不知道,不知有多少人巴结你们呢。”
这天,醇王到军机处来,说:“季公,你是立功绝域的人,带兵打过大仗,治军更是行家里手。你什么时候有空,前去检阅一下神机营?”
“那太好了,这些天坐班可憋坏了。我什么时候也有空,单看王爷什么时候得便。就是今天也可以。”
醇王没想到左宗棠今天就想去看,真是雷厉风行,不过,今天无论如何是不行了。他说:“季高,三两日内恐怕不成,他们总要仔细训练一番,准备一下。”
左宗棠说:“不必刻意准备,我要去看,有不满足的地方,肯定要向王爷指出来。所以不必准备直接去最好。”
话虽如此,可是醇王也是要脸面的人,八旗禁旅由他统领,到时让左宗棠批得一文不值,那多难堪。而且,左宗棠这种脾气,是没什么好客气的。所以醇王说:“咱们就定十天后。到时候请季高知无不言,多加指教。”
左宗棠当仁不让,说:“那是一定。”
醇王把神机营左右翼长叫来,吩咐他们好好训练,“左侯相可是带过十几万兵马的人,他来检阅比谁都难应付。就是皇上亲自来,只要队伍整齐,衣甲鲜亮,不难获赏。可是这些花架子糊弄不了左侯相,你们可要拿出一点真本事来。”
神机营是驻京八旗中的精锐部队,兵丁来自骁骑、前锋、健锐、步军、火器等军营,下辖马、步队25营,官兵14000多人。它的任务是护卫皇帝、守卫紫禁城及三海(北、中、南海)。不过,说是禁旅中的精锐,可是真本事实在无多。所谓带兵打仗,神机营这么多年来不曾打仗,能有什么真本事?真本事是在实战中杀出来的。当然,苦练也一样练出硬功夫来。但这些八旗大爷,哪能吃得了苦?何况饷银本就少,不足以养家糊口,私下里谋其他财路的很多。甚至有的训练时候也是临时请人代替。不过,这回是左宗棠来检阅,从官到兵不能不重视,另外,官兵们还抱着一点小希望,期望检阅后能有点儿赏银。所以十来天练得还算是卖力。
这等待中的十来天,左宗棠觉得特别漫长。醇王邀请他检阅神机营,他自然十分得意,神机营向来是皇帝检阅,汉大臣何曾有过这样的殊荣?所以,他即将检阅神机营的消息,早就在他所熟悉的人中所尽知。他院子里的护卫、兵丁自不必说,军机处诸位大臣也都知道了。不是军机大臣的帝师翁同和,也早早得到消息。翁同和自从左宗棠进京后,隔三岔五要来拜访,听左宗棠大谈治理西北的功劳和设想。翁同和也是清流文人,读书多,办理实事少,地方军政民情更是少有了解,带兵打仗横渡大漠更是前所未闻。所以他是左宗棠一个难得的听众,对左宗棠那种张扬的个性也是佩服得很,醇王请左宗棠阅兵的事他知道的最早。
阅兵这天,左宗棠先是坐暖轿赶到醇王府。门政看到他的轿就迎上来,说:“侯相,王爷正等着您呢。”
“怎么,现在不走吗?”
门政说:“王爷等您一块照相呢。”
左宗棠拄着杖进王府,在颐寿堂前,醇王正在指挥摆放茶几、痰盂物件,看到左宗棠进来,说:“季高,今天难得天气这么好,咱们一块照相。”
醇王在上位就坐,左宗棠也坐下去,醇王说:“把侯相的杖收了,他这精神头,哪像拄杖的人。”
照完了相,醇王说:“你的轿子就不必跟着了,我的轿车大的很,咱们同坐如何。”
那当然好,王侯并坐照了相,又与王爷同车,那是多大的荣耀。王爷的车已经备好,醇王先上,然后回身搀左宗棠。里面果然宽敞,两人对坐,还有闲空,手炉、痰盂一应俱全。到了南苑,醇王携左宗棠一起登上高台,神机营兵丁列队出操。左宗棠戴上墨镜,一任兵丁表演各种项目,他却面无表情,连一句赞语也没有,把醇王弄得十分尴尬。操练结束,左宗棠却说:“王爷,我有几个题目,可否临时加试?”
“那有何妨?神机营到底如何,你不妨直言。”醇王其实是在等左宗棠的赞扬,但左宗棠却浑然不觉,只抱着一定帮醇王练好神机营的心思,所以他嘴里说出的不免让醇王失望:“王爷,这神机营不是銮仪卫,不能只会摆花架子。到底如何,必须让他们练几个实在的项目,王爷自会知晓。”神机营左右两翼的翼长都站在两人身边,听左宗棠如此说,气得鼻子差点歪了。
左宗棠临时加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在校场立一面旗,在对面的山丘顶上再立一面旗,然后命令兵士冲上山丘,绕过旗帜,然后奔回校场。结果,五百多人最后只有三四十人能完整的跑下来,其他人,累得都散了架,有些连站也站不住了。没想到左宗棠还肯称赞了几句,对醇王说:“不错,不错,我带楚勇的时候,也这么练,三趟下来,也就一二十个人能回来。”虽是称赞,和批评也没什么两样。你带的楚勇是什么,神机营又是什么?一支拱卫京师、皇家依赖的禁旅,如果连楚勇也赶不上,那还有何面目吃粮拿饷。
另一个项目是让兵丁准备好营帐锅灶等物品,一声令下,到对面山丘后扎下营盘,并埋锅造饭。这可把这些旗大爷被折腾的够呛,一边扎营,一边骂:“这头骡子,真他妈不是东西,耍着爷们玩呢!”另一个说:“瞧他戴着副墨镜,腆着个大肚子,就像一只气鼓鼓的蛤蟆。”他们刚扎好,军令又下,立即拔营出发,撤回校场。这么一折腾,足足闹了一个半时辰。左宗棠对这个项目连连摇头:“这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看似简单,其实最重要。军情紧急,你一个时辰还做不好饭,兵勇怎么上阵杀敌?空着肚子肯定不成吧。战机出现了,必须立即拔营出发,你不能抛下营帐不要了吧?就从这一条来说,神机营需要好好的训练。”
醇王说:“将来少不得请季高指教。”
左宗棠说:“谈不上指教。说起来,练兵没有多大巧处,你只要别让兵闲下来,别让他们安逸惯了,就能练出好兵。俗话说,人闲生闲事,驴闲啃槽帮。只是,王爷乃天潢贵胄,这份苦当然吃不得。旗营呢,又驻在京师繁华之地,耳染目睹,哪里吃得了苦?所以带旗兵是很难的,能带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非常不易。”
这几句话,总算让身后的左右两翼长面子上好看了些。他们几乎同声说:“侯相说的是,现在这兵难带,松了肯定不行,可是太紧了,又落得人人埋怨,合起伙来对付官长。”
左宗棠说:“你们的辛苦,王爷自然知道。按起来说,今天你们如此辛苦,我应该厚厚犒赏。我治军向来舍得花银子,我来京这一路上,对迎送的兵丁,一赏都是几千两。可是,神机营是天子的卫队,除了皇上,谁敢打赏?所以,今天就对不住各位了。”不过,左宗棠有个补偿的办法,他说:“王爷,与其给一点犒赏,倒不如在加饷上运作一下,神机营的军饷,并不比楚军高多少。他们都是拖家带口,京中一切又贵,这点儿饷银不死不活,所以这兵难带。您亲自掌管神机营,不好说话,我现在管理兵部,加饷的话由我来说。”
两位翼长这会儿是真高兴了,如果加饷,兵丁不用说自然高兴,他们这些能吃空额的统领,好处自然会更多。醇王说:“这是好事儿,我都想了几年了,一直没机会办成。如果季高帮忙办好,真是再好不过。”
阅兵回来后,左宗棠用一个上午的时间,亲自捉笔,写了一个奏折,表示愿意帮助醇王训练神机营。王德榜、刘敖、王诗正率亲军、旌善营及马队三千余人到张家口来以备俄人,现在中俄和约已成,这支部队就没必要再呆在张家口。王诗正已经率500人的马队回了西北,刘敖已经赴任台湾兵备道,带走了500余人。王德榜率领的2000余亲兵,正好可以调到京师来帮助训练神机营,“以久经战阵之楚军将士杂置其间,教以筑垒、开濠、行路、结阵诸法,冀可祛其骄佚,屏除花样,以求实效。”当然,训练神机营必须得到醇王的支持,想来问题应该不大,醇王请他阅兵,也正有此意。最后写上一句,“此事业经与醇王小议,此后诸务,自当请醇王详为指示,以归一律。”左宗棠的想法,有这一句,则可以表明醇王已经同意,可以作挡箭牌,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奏折上去,早朝时慈安太后说:“这件事,就由左宗棠和醇亲王会同妥议具奏。”这种答复,没说不行,也没说行,反正要再商量。左宗棠原来希望,太后一语定乾坤,他就可以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没想到还要再商量再复奏。下朝后,他与醇王在隆宗门外小驻商量,请醇王定个时间。没想到醇王不太积极,淡淡的说:“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吧?”左宗棠说:“王爷如果这些天忙,先忙过去再说。”
可是过了四五天,醇王还没动静。左宗棠向来是有事今天能办就拖不到明天,这么一天天拖下去,他何曾受得了。所以到了第六天,他亲自去醇王府上一趟。醇王说:“这件事情,少不得花银子,得把宝佩衡叫来。”宝佩衡就是宝鋆,佩衡是他的字。打发人叫来宝鋆,宝鋆说:“侯相打算花多少银子呢?”左宗棠屈指一算说:“我的两千人,饷银可以继续从西征粮台上拨,但营房、医药和粮食及弹药等项,大体需要20万两。参加训练的兵丁,每月粮饷自然也应当有所增加,每年训练5000人,大约又需要10万两。”宝鋆说:“那就难了。现在户部捉襟见肘,中俄和约已签,700万两的赔款还正愁着无处着落,一年30万两练饷实在无从挤拨。”左宗棠一听这话就有气,说:“30万两,户部从哪里挤不出来?把兵练好了,能打胜仗,总比将来吃了败仗赔款好。”宝鋆并不生气,说:“侯相的话对的很,练兵是件重要的事,但银子确实难办。”左宗棠看着醇王,说:“王爷你说句话,30万两银子,练出5000精兵,值不值?”没想到醇王说:“值当然值,但没有银子也是没办法的事。两宫皇太后听说要赔七八百万两银子,好几天吃不下饭,宫内用度也减了不少,真是不好再开口了。”左宗棠还不甘心,问:“王爷,那该怎样回奏呢?”醇王说:“难筹练饷,暂缓练兵,八个字如何?”醇王如此说,那就再无希望了。
左宗棠这些天,磨拳擦掌,准备铺下身子,好好为醇王练出一支精兵来,没想到醇王竟然也不热心,实在大出意外,失望加丧气,一天无话可说。到了晚上,就着灯抽闷烟。章怡说:“老爷,你总是咳嗽,就少抽口烟吧。”左宗棠连连摇头:“窝囊,真是窝囊,窝囊透了。”他连说了三个“窝囊”。章怡说老爷为什么事懊恼,不要总是憋在心里,说出来让奴婢听听。左宗棠从前行事,想到了就做,做不好,无论是自己的毛病还是别人的不是,他总要把下属叫来严厉训斥一通,现在虽然入阁拜相,人人称一声中堂,是令人羡慕的大军机,可是反倒没从前痛快了。比如今天这种窝囊,要想训斥一通也找不到一个人。醇王你能训吗?宝鋆能训吗?身边的人,除了护军、仆役就是章怡,他们都与此无关,训也训不着。所以实在无奈,只好说给章怡听听。
章怡说:“老爷,你又何必烦恼,八旗禁旅向来是不让汉人过问的。去年,七爷从神机营挑了二百多人去直隶总督李大人的亲兵营学习枪炮施放,学了一个多月,七爷觉得那里面学问大的很,所以提议从李大人的亲兵营中请些人到神机营来,结果太后没答应。我记得当时太后说,老七呀,京师禁旅可是八旗的精锐,是朝廷最后的一点儿保障,让汉人染指,祖宗怕是也不答应吧?”
左宗棠说:“照你这么一说,这件事,我原本就不该去想。可是,醇王主动请我去阅兵啊。”
“老爷,醇王请您阅兵,未必就是要您帮忙练兵呀。”章怡说,“我想呀,醇王爷是个要面子的人,去年有御使上奏说神机营的不是,他紧巴巴盯了大半年,十有八九是希望借你的口来称赞一下神机营,也让他有点儿面子。您是带兵打仗的人,您夸,比谁都管用。可是,您却要帮他练兵,这恐怕不是王爷希望的吧。”
“哦,叫你这么一说,我和醇王并没想到一家去。”左宗棠有些恍然大悟,想想章怡的话的确有道理,再想想阅兵的情形,一提到帮忙练兵,醇王的确兴致不高。他叹息说:“你这个幺妹,人小鬼大,倒是比我还精明。”
章怡说:“老爷可不能这么说,您是一心干事的人,所以直奔您的心思去想。我是旁观者清,在这里胡乱说罢了,也不一定对。”
左宗棠说:“你说的岂止是对,简直是太对了。”
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