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从师爷到侯爷男人榜样左宗棠

平步青云 第二十六章 力主西征下

    大军云集西北,却不能出关征战,无论是左宗棠还是刘锦棠等部将,都是着急万分。那些流浪过来的新疆人,更是眼巴巴得等着随大军打回新疆去。

    转眼已是来年春天。这天俄国传教士索斯诺夫前来行辕拜访左宗棠。

    这个俄国传教士,原本是个军官,从去年开始以传教士身份从蒙古入陕甘,名义是游历传教,但大家都说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是来探听中国西北的虚实。总理衙门专门发函,提醒左宗棠提防此人,不要让他探去实情。左宗棠却自有主张。

    一会儿亲兵把高鼻子蓝眼睛的索斯诺夫领了进来,他操着拗口的中国话向左宗棠问候。左宗棠请他坐,赏茶,然后问他游历西北有何感想。

    索斯诺夫说非常荒凉,让人看了十分惋惜。如果没有战乱,西北其实是很美丽壮阔的地方,风景非常独特,令人难忘。

    左宗棠心平气和的说:你说的一点儿不假,大清国的土地太令人眼馋了,惹得各国都要蚕食,尤其你们俄国,吞去了我大清多少土地!在《尼布楚条约》中,得了黑龙江上游地七十万方里,在《恰克图条约》中,得了色楞格河下游地二十余万方里,在《瑷珲条约》中,得了黑龙江北岸地二百四十万零五百七十方里,在《北京条约》中,得了乌苏里江东岸地一百三十余万方里,在《塔城条约》中,得了阿尔泰泊地、额尔齐斯河地一百三十九万七千方里。同治十二年,贵国又占了我伊犁九城,至今未还,不知贵国又看上我大清什么地方了?

    索斯诺夫尴尬的笑笑说:大人真会说话。不过,这也怪不得敝国,总是贵国太弱的缘故。

    你这话说的一点不假,如今这世道,认理,但更认势。左宗棠说,你国势强了,没理就也有理了,我国势弱了,有理也没理了,被你国割去那么多国土,还无话可说。

    索斯诺夫说:如果贵国有更多的人象大人一样明理,象大人一样能干,贵国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据我一路游历所见,贵国国势依然很弱。比如军器一项,贵国就大不如弊国。

    左宗棠早就听说他一路吹嘘俄国枪炮如何如何,看来无非是虚张声势,吓唬不知情者,让朝野上下患上恐俄症,不敢用兵新疆,不敢索讨伊犁。不过,左某不吃他这一套。

    左宗棠指指身边的赖长说:这位就是兰州制造局的总办,专造子药枪械。阁下刚才提供了贵国枪炮情况,我的西征军装备不敢说能赶上贵国,但也差不了多少,阁下何不实地考察一番?

    索斯诺夫显然十分感兴趣,但嘴上说军事重地我还是不便看的好。

    左宗棠说没什么,就让赖提督带你先去看看他办的制造局,下午我再带你去阅视我的军容。

    赖长带着索斯诺夫去兰州南关制造局。制造局规模并不大,只有一百多人,但车床、铣床、镗床、钻床一应俱全,不仅能造铜帽、枪子、炮弹,而且能仿造普鲁士后膛进子螺丝大炮和后膛七响枪,还有中国自造的劈山炮,结构也非常合理。赖长告诉索斯诺夫,仿造的后膛枪炮并不比洋人造的差。

    回到总督行辕,左宗棠问索斯诺夫有何感想?索斯诺夫说很好很好,不过制造所用钢材如此精莹,怕还是西洋的。

    左宗棠哈哈大笑说:你这么说我更高兴,实不相瞒,所用钢铁全都是局中自炼。

    索斯诺夫说:大人也是非常直爽的人,我也就不必转弯抹角了。大人知道,阿古柏在贵国的回疆建立的汗国,其实是全凭英国人的支持建立起来的。阿古柏与英国人通商,却拒绝了敝国的通商要求,因此敝国也非常不喜欢阿古柏。敝国帮贵国收回伊犁,其实也是不希望阿古柏坐大。在这一点上我们两国是很值得合作的。考虑到目前贵国在新疆军力十分薄弱,敝国有意代为收回乌鲁木齐,等贵国打败了阿古柏,自然会将两地奉还。

    俄国人又有新图谋!

    左宗棠并不回答,看了索斯诺夫很长一会儿,说:如果有一天中俄起了战事,阁下以为俄国会胜利吗?

    这话让索诺夫非常窘迫,憋了很久,才说:中俄两国本是睦邻,事情不会发展到那样的。

    左宗棠却非逼他说不可,对他说:不要有什么顾忌,不妨直说。

    索斯诺夫说:我认为,敝国是不会失败的。

    左宗棠说:但愿两国不要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不过,新疆自古是中国版图,朝廷是一定要收回的;如果俄国阻挠,因此两国交兵,本帅绝不胆怯,且有把握获胜。

    打发走索斯诺夫,左宗棠立即上奏,将俄国人有意进军乌鲁木齐的事情报告朝廷,并再次要求率军出关。

    同治丧事、新皇登基等大事都已办妥,两宫再次垂帘听政,朝廷终于可以回到正轨了。左宗棠关于请求出关的密折由慈禧亲自批阅,看完后着李连英立即出宫,让恭亲王阅,第二天早朝要议海防塞防的大事。

    次日早朝,第一件就是关于海防塞防的问题。恭亲王总结了一下,现在有三种意见。一种是要大办海防,人数最多,两江总督沈葆桢、湖广总督李翰章、福建巡抚王凯泰、江西巡抚刘坤一、浙江巡抚杨昌浚都认为海防是当前第一要务。第二种认为塞防是重点,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宝祯、江苏巡抚吴元柄、河南巡抚刘秉彰认为当前应当先重塞防。第三种认为要加强江防,两广总督英翰、湘军水师统领彭玉麟、安徽巡抚裕禄认为长江是南北天堑,关系东西,整饬江防是东南久远之计。至于李鸿章,是最主张加强海防的,不过他与众不同,他认为应当放弃新疆。

    慈禧太后说:李鸿章的折子我看了,加强海防、开矿山、办实业的建议都不错,他提出放弃新疆的想法,倒也有些道理,不过御使言官们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恭亲王回话说:臣等以为,西北东南都很紧要。但分析近几十年来的情形,最大的威胁总是自海上来,所以海防尤为紧要。

    文祥插话说:西北的问题是阿古柏侵占了新疆大部,俄国人占领伊犁,而且虎视耽耽,欲壑难填,也不宜久拖不决,左宗棠要求尽快西征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

    慈禧一眼就看出,在海防塞防上,军机处的意见也未统一。她说:左宗棠坐镇西北,对西北情形自然别有洞见。他从来是一味要打要杀,你们把李鸿章的折子寄去,也让他知道知道朝廷的难处,反对西征的也大有人在。

    左宗棠收到总理衙门附的信,李鸿章竟然建议朝廷放弃新疆,火腾的就冒起来了。大声嚷嚷,全是混帐话,西北不要了,那蒙古、陕西还守得住吗?西北不要了,直隶门户洞开,京城还要不要?

    他象个孩子似的问戈什哈:有人说新疆是不毛之地,一钱不值,你们信吗?戈什哈当然摇头。他挥着手说当然不是!伊犁那是塞上江南,天山上下,戈壁滩内,埋着多少铁煤更是没人知道!就算他全是荒芜之地,那也是祖宗的产业,我们能当败家子吗?这个李少荃,全天下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会如此鼠目寸光。

    随总理衙门公函同来的,还有文祥的一封私信。文祥告诉左宗棠,京中反对西征者大有人在,他一力支持西征,但孤掌难鸣,非有朝廷重臣说话不可,否则前途难测。倭仁虽思想守旧,但忠心爱国之节操可敬可佩,而且在清流中影响巨大。左宗棠如果能抛弃前嫌,亲笔修书,请倭相及其门生关注西北,支持西征,可增几分胜算。

    对倭仁这个人,左宗棠实在不敢恭维,他深居京城,终日埋在古纸堆里,有些想法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正如文祥所言,他忠心爱国却是不容怀疑的,而且做官又很清廉正派,这一点又是左宗棠所赞赏的。而且现在为了西征大局,主动给他写封信又有何不可?不是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吗?无论怎么说,倭仁也是大学士,在他面前低低头也不算丢面子。左宗棠当夜亲笔给倭仁写信,把新疆不可弃、西征不可停的理由仔细说清了。

    海防塞防的事闹大了。原本是讨论总理衙门的“海防六策”,现在变成了要不要放弃新疆的问题。祖宗之地怎可轻弃?慈禧口谕准备召开朝廷大臣会议,亲王、郡王、大学士、六部九卿参加审议。得到消息的李鸿章给他的旧部写信,让他们继续上折,支持停西征军饷以加强海防;倭仁则明示他的门生,要上折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他的门生说当年左宗棠那样羞辱老师,老师何必这么帮着他?倭仁说我不是帮他,我是在帮我大清国。

    廷议由恭亲王主持。那真是七嘴八舌,各不相让。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竟然也支持李鸿章的观点,户部尚书宝鋆及两位侍郎,因为愁于西征军饷因此巴不得停止西征,李鸿章的门生、老部下及平时与他私交甚厚的人也都支持。至于大部分亲、郡王,则是饱食终日,并无成见,只是听说西征军一年要花七八百万,大为吃惊,所以顺风打旗,也支持停止西征。支持西征的军机处是文祥,再就是以倭仁为首的一帮清流。支持西征,军饷怎么办?这些书生们并无现实办法。这么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了很久也无结果。

    从开始廷议就一句话未说的倭仁,这时站起来说:诸位王爷大人们,大家都说累了,我说两句。这样的廷议很长时间不参加了,记得前一次是在十多年前,那次讨论的是创办福州船政局的事,左季高咄咄逼人,令人至今想起来还恨之入骨。君子坦荡荡,对他这个人,我向来没有好话。可是,对他做的事,我却要鼎力支持。收复新疆,是我大清每个臣子的责任,谁说要放弃新疆,那谁就是卖国贼!毫无商量的余地!左宗棠也办洋务,可他这个人骨头是硬的。李鸿章办洋务,越办他的骨头越软!我今天要说的话,是我的想法,也是左宗棠的观点。他的观点,我完全赞同!

    有人说,李鸿章的意思也不是不要新疆,不过是让他们自为部落,只要承认是大清版图就是了。

    倭仁说:这是痴人说梦。现在新疆已经沦为阿古柏手中,伊犁已经被俄人强占,新疆各部如何能够自为部落,如何承认是我大清的版图?

    有人说:现在的问题是东南沿海与西北边塞一同告急,而朝廷又无力兼顾,两害相较取其轻,新疆不过是数千里之旷地,而东南沿海则是朝廷财赋所出之地,总不能让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倭仁走到那人面前,望着他的眼睛说:新疆不过是数千里之旷地,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对新疆知之多少?你这话,不过是跟着李鸿章鹦鹉学舌罢了!新疆境内,北路自乌鲁木齐往西,南路自阿克苏而西,土沃泉甘,物产丰富,旧为各部腴疆,伊犁更是被誉为塞上江南。而且,寸土尺版,都是我大清疆域,无论荒寒还是富庶,都没有弃之不顾的道理!

    醇亲王说:倭相消消气,你的身子不好,何必如此生气。大家都没有说不要新疆了,只是东南沿海办海防要银子,是想把西征的银子省下来用到海防上嘛。大家的意思也都是为朝廷着想。

    倭仁与醇王说话,自然要客气些。他说:王爷,现在停止西征,就是等于放弃新疆。有句话叫夜长梦多,新疆被阿古柏占领天山南北已经三四年,俄人强占伊犁也已两年,夜已经够长,梦已经够多,西征是迫在眉睫,怎么能够停呢?而且李鸿章说要把西征军饷停下来用于海防,这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现在大军云集西北,就是不去收复新疆,人要吃粮,马要嚼料,能省下多少钱?左宗棠说得不错,这是拆了西墙补东墙,西墙必塌无疑,而东墙也未必能够筑起。如果进军新疆,越往西去,越是富庶,军粮马料皆可自给,军费不但不会增,还会不断减少。所以,只有尽快出兵,收复新疆,才是节省军费的最根本办法!

    倭仁这一番说辞,把大家的嘴都堵上了。无论是谁,都犯不着背上卖国的罪名,而且倭仁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倭仁说:国之防者,必兼顾四方,西北门户洞开,东南沿海即使加强了又有何用?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这是左宗棠的意见,也是我的意思,也应该是诸位王爷大人们应该好好考虑的意见。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一时间不少人附和,恭亲王宣布将以此上奏,廷议到此结束。

    军机大臣们回到军机处,宝鋆对倭仁的意见大不以为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话好说,怎么并重?让他来当当这个户部的家试试。文祥说:佩衡话不能如此说,总不能因为难就要丢疆弃土吧。恭亲王摇摇手说:诸位不要争了,争也无益。我们就以倭相的意思回奏,请懿旨吧。

    次日早朝,军机首起进见。恭亲王报告了各位封疆大吏的意见及昨天廷议的情况,慈禧反问恭亲王是什么意见。恭亲王说:海防塞防都要紧,但国帑不足,只能先急后缓,一件件的办。道光以前,边乱主要来自西北,但道光以后的几十年来,危难全部来自海上,因此臣等的意见与李鸿章同,暂停西征,先顾海防。

    这话大出文祥意外。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以倭仁的意见回奏吗?怎么帮着李鸿章说话呢?他顾不得礼仪,着急的说王爷,王爷,话不能这么说,俄国长毛子,不是已经逼上来了嘛!这么一急,剧烈的咳嗽起来,一时竟然涕泪交流。

    慈禧却无动于衷,突然话题一转,不紧不慢的说:刘秉彰不是赞成塞防的吗?怎么又赞成海防了?

    恭亲王回奏:他又上了折子,说经过深思熟虑,当务之急是加强海防。西北暂维持现状。

    慈禧淡淡一笑问:刘秉彰也是淮军出身吧?李鸿章的能耐不小哇,大清的官员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看一眼跪在地上的文祥说:文大人起来吧,你不用逼我们姐妹俩。

    文祥叩头回道:臣不敢逼太后,实在是俄罗斯逼我大清。

    慈禧点点头说:这话说得好哇,是人家逼上来了,我们还装作看不见,那哪成啊?你们瞧瞧左宗棠的折子,那可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臣本一介书生,辱蒙两朝殊恩,高位显爵,已是平生做梦也不曾想过。臣六十有五,日暮途长,并非立功心切,实为新疆不复寝食难安。”这什么意思?那是告诉我们,他这位汉臣,并不是为了与满人争功,实在是为国家为朝廷呢。你们传旨给他,陕甘、新疆,一切用人行政、筹运粮饷及用兵方略,都由他悉心筹划,到时候新疆不复,唯他是问。左宗棠是个办事的人,他参谁就把谁调离西北,让他一门心思收复新疆!

    文祥跪倒在地叩头道:臣代左宗棠谢过太后皇上!

    慈禧:你起来吧,我和姐姐都知道,你是实心实意为咱大清江山操心的忠臣。这塞防不能废,海防也不能不兴。李鸿章、丁日昌上折说要建海洋水师,我大清海疆万里,我看就分别让南北洋先办着,就让李鸿章和沈葆桢兼着这南北洋海防大臣,设局啦,练军啦,招聘洋人啦,都让他们两人办去。

    西征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文祥走出大殿身子摇摇晃晃,亏得侍卫眼疾手快把他扶住了。大家都围过来问要不要紧。文祥摇摇手说诸位大人不要为我操心,你们忙去吧,我回家稍躺躺。

    文祥回到家,只觉得胸口发闷。过了半个时辰,恭亲王带着太医来了。太医看了脉说:文大人是长期操劳过度所至,我开几味药,不过是补补。最好的方子,就是大人多静养,勿急躁,勿动怒。

    太医走后,恭亲王说:文大人,是让我给气的吧?哎,这戏演过了,没想到你这么急。

    文祥疑惑的说:王爷刚才说什么,戏演过了?

    恭亲王说:都怪我事先没给你交待。西边对我是越来越不放心了,有些事情,我支持的她就反对,我反对呢,她也许就支持。海防塞防这事,如果我们一班军机异口同声支持左宗棠,她未必能够放心的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我反过来支持李鸿章,她也许以为我们与李鸿章串通好了要左右朝局,反倒会支持左宗棠。所以,只好出此下策。

    文祥舒了口气说,真是难为王爷了。只是君臣这样互相提防,迂回曲折,那差可就更难办了。

    恭亲王说:谁说不是呢,这差办得够累人的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