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十九章 创办船政1
太平军余部六七万人在汪海洋、李侍贤的率领下辗转江西进了福建、广东,广东是洪秀全的老家,朝廷只怕星火重新燎原,所以朝廷命左宗棠南进福州,就近指挥战事。
左宗棠从杭州出发,南下金华、衢州赴闽,一路上不断停车下轿,看望百姓。市镇还算有起色,有不少做生意的,熙熙攘攘,但乡村却听不到鸡犬声,百姓面有菜色,田地也是多半荒芜。百姓听说左大帅路过,纷纷围拢来,要求赈济、减税。他不厌其烦,一路走一路听,一一写信给他的老部下,护理浙江巡抚蒋益澧,让他拿出章程。进了福州境更是如此,福州吏治腐败甚于浙江,百姓更是拦路叫苦,还没到福州,他已经弹劾了五六个官员。这样一路走一路停,走了三个多月才到福州。
这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没了当年的勇猛,而左宗棠的手下又是身经百战的部队,几仗下来太平军就被赶进了广东。但广东官军却不经打,败多胜少,被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州县。朝廷于是令左宗棠督办广东军务,南下追剿。
现任广东巡抚是左宗棠的湘阴老乡郭嵩焘。当年左宗棠任湘幕时,郭嵩焘丁忧在籍,帮左宗棠办厘捐,两人关系极好。丁忧复职后,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入值南书房。左宗棠陷入官焚构陷时,是他恳请藩祖荫上疏保荐,左宗棠才因祸得福。此时他任广东任巡抚已经两年。
谁都没想到,左宗棠刚入广东就开始参劾起他的老乡来,而且步步紧逼,毫不留情。先是参他剿贼不力,继而又参他办理厘捐不善,三而参广东官民声气不通,以至民心向贼。老乡又是老友,人家都是互相维护彼此提携,左宗棠如此行事,就连王德榜也看不下去了,说:郭抚台是大帅的老乡,大帅何必与他计较?左宗棠反问:大丈夫做事,何必计较小节。我这么做,全是为了将来办船政。
按左宗棠的说法,办船政最大的困难就是银子。仅在浙江、福建两省想办法肯定是捉襟见肘,如果广东将来也能助一臂之力,银子的问题就不必如此发愁了。王德榜就更不明白了,郭嵩焘任广东巡抚,到时候不是正好请他助一臂之力吗?左宗棠大摇其头,以他看来,郭嵩焘书生气太重,跟着别人干还可以,独任封疆,魄力不济。而且与现任两广总督瑞麟不和,早就萌生退意,广东巡抚的椅子恐怕坐不了多久。与其等着别人来坐这把交椅,不如逼他早走,安排上自己称心的人。王德榜说大帅这样做,难倒不怕人骂?左宗棠哈哈大笑说:左某连掉脑袋都不怕,还怕人骂?要讲骂人,谁骂得过我?
左宗棠连广东巡抚的人选都想好了,他的老部下,现护理浙江巡抚的蒋益澧。他问王德榜想不想留在广东做官,如果蒋益澧能出任广东巡抚,再有一个自已人做布政使,那就再好不过了。王德榜连连摇头,说我不是当官的料,还是给大帅当亲兵吧。现在王德榜因军功已经保到布政使衔,但还是任左宗棠的亲兵营官。左宗棠身边几个铁杆护卫都是这样的人,论资格有的已经可以当知府、道台,可是宁愿给左宗棠站班,却无意升堂坐衙。
左宗棠不管别人如何看他,又上弹劾折子,这次把巡抚郭嵩焘、总督瑞麟一起参了,说两人都是以庸懦为宽厚,以诿卸为能事,明于小计,暗于大谋,恐未足舒朝廷南顾之忧。若有李鸿章、蒋益澧经理广东,军务政事当能振刷一新。这是明确要求朝廷撤换广东督抚。李鸿章现在已经署理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藩北上剿捻去了--自然不能到两广来。两广总督瑞麟是满人,如何说撤就撤?左宗棠也没指望能动得了瑞麟,他的目标只是郭嵩焘。有这个铺陈,后来他又专上一个保奏折,盛赞蒋益澧“才气无双,识略高臣数等,若蒙天恩,调令赴粤督办军务,兼筹军饷,于粤东目前时局,必有所济。”以今亮自诩的左宗棠竟然说蒋益澧识略高他数等,实在罕见。朝廷从这个保折里看出左宗棠是不遗余力,广东军事正在关键时候,朝廷只盼早早收功,因此只有委屈郭嵩焘,令他卸去广东巡抚一职,回京待命,广东巡抚由署理浙江巡抚蒋益澧实授,浙江巡抚一职由布政使杨昌浚护理。
左宗棠的目的一旦达到,立即整军猛攻太平军。当时在广东的太平军有四支,不及两月,已有两支投降。李世贤部被重创,他带部众昼伏夜行赶到镇平投奔汪海洋。可惜穷途末路的太平军到此时还在自相残杀,汪海洋不仅不接纳李世贤,反而将他杀死兼并了他的部队,结果第二天就起了内讧,李世贤的部下又把汪海洋杀死。左宗棠没费多大功夫,把这支太平军也剿平了。
这时候瑞麟派专差送信来,希望闽粤官军在镇平会合,他本人也“一睹左帅风采”。一睹左帅风采是假,与左宗棠分点儿功劳是真。瑞麟的要求并不过份,粤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毕竟也起了些作用。当年金陵克复,两江总督曾国藩硬是把官文拉过来联衔奏捷,让大家皆大欢喜。左宗棠稍稍等待,两军会师一起奏捷有何不好?但左宗棠不是曾国藩。他对瑞麟向无好感,本来打算在镇平稍休整些日子,接到瑞麟的信后干脆三下五除二处理完安抚事宜,单衔奏捷,拨马北上,回福建了。
瑞麟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就想拿新任巡抚蒋益澧出出气。谁料蒋益澧和左宗棠一样的脾气,又是百战余生,除了左宗棠,谁的帐也不买,哪能像郭嵩焘任人拿捏?瑞麟只好把手缩回他的总督府,慢慢儿想办法。
左宗棠还在回福建的路上,朝廷奖谕便到行营,太平军彻底平复,左宗棠功不可没,赏戴双眼花翎。清制,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至于双眼花翎,只有劳苦功高者皇帝特赏才能佩戴。这样的赏赐虽不算厚,但也并不薄。
左宗棠于同治五年二月回到了福州,各级官员纷纷前来参见,这是官场不可或缺的礼仪;因为战事结束,左宗棠正在拟定战功保案,有战功的自不必说,要来铺叙,没有战功想借机搭船的更要来衙门疏通,一时间福州城里华冠云集,异常热闹。
这天,英国驻福州领事贾禄也来凑热闹。护军通报上去,左宗棠正在和福州知府商量建正谊书局的事情。左宗棠说让洋人先到西花厅等着。福州知府是见识过这位贾禄领事的,这个英吉利人毛病特别多,爱挑剔,劝左宗棠还是先见见。左宗棠说,也好,你先喝茶,我会会这位洋领事。
左宗棠的话就传下去了,贾禄却不肯进门,说:领事见将军督抚,上海、广东都是开辕门,并鸣炮致敬。护军只好再回去禀报,左宗棠说他一个领事,不过相当于道台,你告诉他,总督府辕门只有钦差来了才开,至于鸣礼炮,那更八杆子打不着。上海、广东如何,我不管,这里是闽浙总督衙门,不开辕门,不鸣礼炮,本部堂全是按条约行事。当年我在杭州,宁波领事也曾经来见,哪有这么多说法?
护军把话传到,贾禄脸拉得老长,说既然左大人有如此说法,我就不进这个大门了。我这里有个请柬,请转交总督大人。
原来贾禄特意请左宗棠明天参观英国军舰。外国军舰左宗棠见过几次,但从来没登上过,贾禄既然作了安排,不妨登舰看看。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
左宗棠从杭州出发,南下金华、衢州赴闽,一路上不断停车下轿,看望百姓。市镇还算有起色,有不少做生意的,熙熙攘攘,但乡村却听不到鸡犬声,百姓面有菜色,田地也是多半荒芜。百姓听说左大帅路过,纷纷围拢来,要求赈济、减税。他不厌其烦,一路走一路听,一一写信给他的老部下,护理浙江巡抚蒋益澧,让他拿出章程。进了福州境更是如此,福州吏治腐败甚于浙江,百姓更是拦路叫苦,还没到福州,他已经弹劾了五六个官员。这样一路走一路停,走了三个多月才到福州。
这时的太平军已经完全没了当年的勇猛,而左宗棠的手下又是身经百战的部队,几仗下来太平军就被赶进了广东。但广东官军却不经打,败多胜少,被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州县。朝廷于是令左宗棠督办广东军务,南下追剿。
现任广东巡抚是左宗棠的湘阴老乡郭嵩焘。当年左宗棠任湘幕时,郭嵩焘丁忧在籍,帮左宗棠办厘捐,两人关系极好。丁忧复职后,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入值南书房。左宗棠陷入官焚构陷时,是他恳请藩祖荫上疏保荐,左宗棠才因祸得福。此时他任广东任巡抚已经两年。
谁都没想到,左宗棠刚入广东就开始参劾起他的老乡来,而且步步紧逼,毫不留情。先是参他剿贼不力,继而又参他办理厘捐不善,三而参广东官民声气不通,以至民心向贼。老乡又是老友,人家都是互相维护彼此提携,左宗棠如此行事,就连王德榜也看不下去了,说:郭抚台是大帅的老乡,大帅何必与他计较?左宗棠反问:大丈夫做事,何必计较小节。我这么做,全是为了将来办船政。
按左宗棠的说法,办船政最大的困难就是银子。仅在浙江、福建两省想办法肯定是捉襟见肘,如果广东将来也能助一臂之力,银子的问题就不必如此发愁了。王德榜就更不明白了,郭嵩焘任广东巡抚,到时候不是正好请他助一臂之力吗?左宗棠大摇其头,以他看来,郭嵩焘书生气太重,跟着别人干还可以,独任封疆,魄力不济。而且与现任两广总督瑞麟不和,早就萌生退意,广东巡抚的椅子恐怕坐不了多久。与其等着别人来坐这把交椅,不如逼他早走,安排上自己称心的人。王德榜说大帅这样做,难倒不怕人骂?左宗棠哈哈大笑说:左某连掉脑袋都不怕,还怕人骂?要讲骂人,谁骂得过我?
左宗棠连广东巡抚的人选都想好了,他的老部下,现护理浙江巡抚的蒋益澧。他问王德榜想不想留在广东做官,如果蒋益澧能出任广东巡抚,再有一个自已人做布政使,那就再好不过了。王德榜连连摇头,说我不是当官的料,还是给大帅当亲兵吧。现在王德榜因军功已经保到布政使衔,但还是任左宗棠的亲兵营官。左宗棠身边几个铁杆护卫都是这样的人,论资格有的已经可以当知府、道台,可是宁愿给左宗棠站班,却无意升堂坐衙。
左宗棠不管别人如何看他,又上弹劾折子,这次把巡抚郭嵩焘、总督瑞麟一起参了,说两人都是以庸懦为宽厚,以诿卸为能事,明于小计,暗于大谋,恐未足舒朝廷南顾之忧。若有李鸿章、蒋益澧经理广东,军务政事当能振刷一新。这是明确要求朝廷撤换广东督抚。李鸿章现在已经署理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藩北上剿捻去了--自然不能到两广来。两广总督瑞麟是满人,如何说撤就撤?左宗棠也没指望能动得了瑞麟,他的目标只是郭嵩焘。有这个铺陈,后来他又专上一个保奏折,盛赞蒋益澧“才气无双,识略高臣数等,若蒙天恩,调令赴粤督办军务,兼筹军饷,于粤东目前时局,必有所济。”以今亮自诩的左宗棠竟然说蒋益澧识略高他数等,实在罕见。朝廷从这个保折里看出左宗棠是不遗余力,广东军事正在关键时候,朝廷只盼早早收功,因此只有委屈郭嵩焘,令他卸去广东巡抚一职,回京待命,广东巡抚由署理浙江巡抚蒋益澧实授,浙江巡抚一职由布政使杨昌浚护理。
左宗棠的目的一旦达到,立即整军猛攻太平军。当时在广东的太平军有四支,不及两月,已有两支投降。李世贤部被重创,他带部众昼伏夜行赶到镇平投奔汪海洋。可惜穷途末路的太平军到此时还在自相残杀,汪海洋不仅不接纳李世贤,反而将他杀死兼并了他的部队,结果第二天就起了内讧,李世贤的部下又把汪海洋杀死。左宗棠没费多大功夫,把这支太平军也剿平了。
这时候瑞麟派专差送信来,希望闽粤官军在镇平会合,他本人也“一睹左帅风采”。一睹左帅风采是假,与左宗棠分点儿功劳是真。瑞麟的要求并不过份,粤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毕竟也起了些作用。当年金陵克复,两江总督曾国藩硬是把官文拉过来联衔奏捷,让大家皆大欢喜。左宗棠稍稍等待,两军会师一起奏捷有何不好?但左宗棠不是曾国藩。他对瑞麟向无好感,本来打算在镇平稍休整些日子,接到瑞麟的信后干脆三下五除二处理完安抚事宜,单衔奏捷,拨马北上,回福建了。
瑞麟差点把鼻子气歪了,就想拿新任巡抚蒋益澧出出气。谁料蒋益澧和左宗棠一样的脾气,又是百战余生,除了左宗棠,谁的帐也不买,哪能像郭嵩焘任人拿捏?瑞麟只好把手缩回他的总督府,慢慢儿想办法。
左宗棠还在回福建的路上,朝廷奖谕便到行营,太平军彻底平复,左宗棠功不可没,赏戴双眼花翎。清制,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野鸡翎子”了。至于双眼花翎,只有劳苦功高者皇帝特赏才能佩戴。这样的赏赐虽不算厚,但也并不薄。
左宗棠于同治五年二月回到了福州,各级官员纷纷前来参见,这是官场不可或缺的礼仪;因为战事结束,左宗棠正在拟定战功保案,有战功的自不必说,要来铺叙,没有战功想借机搭船的更要来衙门疏通,一时间福州城里华冠云集,异常热闹。
这天,英国驻福州领事贾禄也来凑热闹。护军通报上去,左宗棠正在和福州知府商量建正谊书局的事情。左宗棠说让洋人先到西花厅等着。福州知府是见识过这位贾禄领事的,这个英吉利人毛病特别多,爱挑剔,劝左宗棠还是先见见。左宗棠说,也好,你先喝茶,我会会这位洋领事。
左宗棠的话就传下去了,贾禄却不肯进门,说:领事见将军督抚,上海、广东都是开辕门,并鸣炮致敬。护军只好再回去禀报,左宗棠说他一个领事,不过相当于道台,你告诉他,总督府辕门只有钦差来了才开,至于鸣礼炮,那更八杆子打不着。上海、广东如何,我不管,这里是闽浙总督衙门,不开辕门,不鸣礼炮,本部堂全是按条约行事。当年我在杭州,宁波领事也曾经来见,哪有这么多说法?
护军把话传到,贾禄脸拉得老长,说既然左大人有如此说法,我就不进这个大门了。我这里有个请柬,请转交总督大人。
原来贾禄特意请左宗棠明天参观英国军舰。外国军舰左宗棠见过几次,但从来没登上过,贾禄既然作了安排,不妨登舰看看。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