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十四章 收复杭州(洋人不敢留长须)1
咸丰十一年底(公元1861年),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浙江巡抚。此时的浙江,浙东、浙北、浙西的主要州县大部分被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堵王黄文金的部众占领。浙江省垣杭州成了忠王李秀成的大本营。整个浙江仍在官军手里的只有浙西的衢州。
朝廷恨不得左宗棠三下五除二拿下浙江,所以一再下旨指授方略,催他进军。左宗棠坚持已见,稳扎稳打,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收复一地便巩固一地,不轻进,更不轻退。两年多的时间,浙江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浙西全部被楚军克复。浙东一线,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和海军参将德克碑率领的常捷军一路西进,占领了绍兴。
洋人组织军队直接参加与太平军作战,是由上海开始的。上海士绅出钱组建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任队长,雇请一百多名外国军人对部队进行训练指挥。洋枪队全部装备洋枪洋炮,战斗力很强,配合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淮军击退了太平军对上海的多次进攻,朝廷就默许了,英国、法国纷纷效法,常捷军、常安军、常胜军都冒了出来。
洋人为中国训练军队,当然是为了发财。攻进绍兴的常捷军不但将太平军留下的财物洗劫一空,而且还抢劫民财,就连入城的清军也被逐一搜身。他们抢掠的财物又强制卖给当地居民,居民拿不出现银,他们就强迫立下欠据,结果绍兴人欠常捷军约银十一万两。绍兴绅民深受其苦,把状子递到左宗棠的行辕。左宗棠拍案而起,立即上奏朝廷,要求裁撤“常捷军”,对常捷军的统领法国人德克碑要严加惩处。左宗棠不只是生德克碑的气,对借洋师助剿这件事他压根儿就不同意。他在奏折中说:若不对洋人编练的军队加以载撤,则客日强而主日弱,费中国至艰之饷,养虎贻患,终恐非计。他担心的是洋人掌握了太多的军队,危及国家安全。
借洋师助剿的大计是慈禧同意的,而左宗棠说“终恐非计”,慈禧当然不高兴。她对议政王说,朝廷从前指授用兵方略,左宗棠上奏说“断不可行”,现在他又说借洋师助剿终恐非计,这个人真是自负狂妄的狠。议政王的意思,借师助剿的方略不能改,但左宗棠又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没个说法恐怕他还要接二连三的上奏。德克碑闹得太不像话,抢了财物不说,还要强卖,没日没夜逼着地方官索债,还成何体统?他已经把左宗棠得罪透了,不换他,左宗棠恐怕没完。也正好借左宗棠的手牵制一下洋人,让他们不要太过份了。
恭亲王直接接法国公使,让他们另派统领。法国公把消息传给宁波税务司日意格。这位日意格与德克碑是老乡,常捷军就是他们两人组织起来的,怎会甘心让别人出任统领?他立即乘船去绍兴见德克碑,说你知道左宗棠是个什么人?他连皇上的旨意也敢违抗!你怎么敢去惹他。德克碑自大的很,以为中国人都好欺负,兴冲冲到衢州见左宗棠,大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这时候,为了就近指挥收复杭州,左宗棠已经把大营移到了严州。今天各路将领齐集,正在听他作新的战略部署。
左宗棠指着浙江形势图说:“我的战略,也还是从前的战略。得尺则尺,得寸则寸,先站稳脚跟,再谋破敌之计。既慎于前攻,也要慎于回顾,宁肯缓进,绝不轻退。目前,浙东发匪已成孤军,浙西匪徒已被我击溃,实力全部集中于富阳、杭州、余杭三城。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肃清外围,攻取杭州。刘典、王文瑞率各部兵马计一万人进军安徽,防堵皖南发匪抄我后路;蒋益澧率所部一万人进攻富阳,震动杭城;徐文秀、高连升沿富春江分布上游淳安、遂安、衢州、金华;康国器、魏喻义及其他各军分布于富春江下游新城、桐庐,防止杭城发匪东窜。”
布署完战略,左宗棠说起洋人助剿的事来:“大家都知道,最近洋人的常捷军,攻下了绍兴、慈溪、余姚等城。按说,这对我们肃清全浙大有好处。苏抚李鸿章就十分借重洋人的力量。但,我不认为这是件好事。朝廷允准借师助剿以来,官绅商民妄自菲薄,争附洋人,多少纨绔子弟以通洋语、悉洋情而沾沾自喜,趋利若鹜,举止若狂!洋人是帮我们下了几座城,可他们的军饷是我们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他们打胜仗靠的什么?靠的就是枪炮利于我们而矣!借师助剿,尾大不掉,遗患无穷!我已经上奏朝廷,坚决撤换常捷军的统领德克碑。我左宗棠就不信,能打败十几万长毛,还对付不了几个洋鬼子。”
这时亲兵报有个法国人求见。左宗棠一听是德克碑,大感意外,说:“我正要找他呢,他自己送上门来了。击鼓升帐,站班的娃子们,拿出楚军的威风来!”
帐外亲兵旗甲鲜明,帐内各位统领精神抖搂,楚军主帅左宗棠重新升账,端坐正中,一派威严。
德克碑进帐后操着拗口的中文说:“我是常捷军的统领,常捷军是宁波税务司和我共同组建的,是大法兰西国军人指挥的军队,你没有资格撤销我的统领职务。”
左宗棠勃然大怒,说:“娃子们,先把这洋人打八十军棍!”
中军统领王德榜说:“大帅,八十军棍就把人打死了。外国人,还是小心些。”
左宗棠说:“打,行打了再说。”
左宗棠的亲兵以凶悍著称,如狼似虎,早把德克碑按倒在地。德克碑这时才知道他遇上不怕洋人的中国人了,但不肯立即服软,说:“我是大法兰西海军将领,你无权动用军法。”
左宗棠说:“我管你大法兰西还是大法兰东,在我浙江的地盘上,我说了就算,娃娃们动手!”
话音未落,德克碑已经吃了几棍,他挣扎着举起双手,说:“我求饶,我求饶。”
左宗棠挥挥手,亲兵放开德克碑。左宗棠问:“本抚管得着管不着你?”
德克碑说:“管着得,管着得。”
左宗棠说:“你这样说,事情就好办了。本抚已经奏明朝廷,撤去你常捷军的职务。你可知道本抚为何主张要撤你的职?”
“在下知道,在下在绍兴所为,的确十分不该。”德克碑说,“在下已经严令兵勇,销毁了欠条。”
这倒有些令左宗棠感到意外,语气就缓和了些:“如此甚好。是否属实,本抚还要着人查访。你今天见本抚,所为何事?”
德克碑弯弯腰以示尊敬,说:“在下今天来见大人,一是认错,二是请大人准许我继续统领常捷军,为大人效力。大人用兵如神,就是西洋诸将,也无不交口称赞,如果能够为大人效力,在下深感荣幸。”
左宗棠是喜欢戴高帽的人,见德克碑如此谦恭,就改了主意,说:“中国事,中国了,中国剿贼原也不必外人帮忙。既然你已经认错,本抚再执意撤你也有些不近情理。不过,既然作了中国的总兵,就要遵中国仪节;既然在浙江用兵,就要听本抚军令,而且常捷军不可再增额,这些,你都同意,就有商量余地,否则,本抚断不改初衷。”
“这些都听从大人。只是常捷军的的粮饷,希望不要减少。”
“这个自然。不过,双方要定个协议,明天签字如何?”
“但听大人吩咐。”
德克碑刚出大帐,统领们就炸开了锅,这个说不知道洋人多凶呢,原来除了身子长点,鼻子高点,胡子浓点,也没什么。有的说没想到这个洋人被大人镇住了,你看他那恭恭敬敬的样子。
左宗棠也很得意,捻着胡须说:“他哪里是敬我,他是敬那份丰厚的饷银呢。”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
朝廷恨不得左宗棠三下五除二拿下浙江,所以一再下旨指授方略,催他进军。左宗棠坚持已见,稳扎稳打,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收复一地便巩固一地,不轻进,更不轻退。两年多的时间,浙江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浙西全部被楚军克复。浙东一线,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和海军参将德克碑率领的常捷军一路西进,占领了绍兴。
洋人组织军队直接参加与太平军作战,是由上海开始的。上海士绅出钱组建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任队长,雇请一百多名外国军人对部队进行训练指挥。洋枪队全部装备洋枪洋炮,战斗力很强,配合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淮军击退了太平军对上海的多次进攻,朝廷就默许了,英国、法国纷纷效法,常捷军、常安军、常胜军都冒了出来。
洋人为中国训练军队,当然是为了发财。攻进绍兴的常捷军不但将太平军留下的财物洗劫一空,而且还抢劫民财,就连入城的清军也被逐一搜身。他们抢掠的财物又强制卖给当地居民,居民拿不出现银,他们就强迫立下欠据,结果绍兴人欠常捷军约银十一万两。绍兴绅民深受其苦,把状子递到左宗棠的行辕。左宗棠拍案而起,立即上奏朝廷,要求裁撤“常捷军”,对常捷军的统领法国人德克碑要严加惩处。左宗棠不只是生德克碑的气,对借洋师助剿这件事他压根儿就不同意。他在奏折中说:若不对洋人编练的军队加以载撤,则客日强而主日弱,费中国至艰之饷,养虎贻患,终恐非计。他担心的是洋人掌握了太多的军队,危及国家安全。
借洋师助剿的大计是慈禧同意的,而左宗棠说“终恐非计”,慈禧当然不高兴。她对议政王说,朝廷从前指授用兵方略,左宗棠上奏说“断不可行”,现在他又说借洋师助剿终恐非计,这个人真是自负狂妄的狠。议政王的意思,借师助剿的方略不能改,但左宗棠又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没个说法恐怕他还要接二连三的上奏。德克碑闹得太不像话,抢了财物不说,还要强卖,没日没夜逼着地方官索债,还成何体统?他已经把左宗棠得罪透了,不换他,左宗棠恐怕没完。也正好借左宗棠的手牵制一下洋人,让他们不要太过份了。
恭亲王直接接法国公使,让他们另派统领。法国公把消息传给宁波税务司日意格。这位日意格与德克碑是老乡,常捷军就是他们两人组织起来的,怎会甘心让别人出任统领?他立即乘船去绍兴见德克碑,说你知道左宗棠是个什么人?他连皇上的旨意也敢违抗!你怎么敢去惹他。德克碑自大的很,以为中国人都好欺负,兴冲冲到衢州见左宗棠,大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这时候,为了就近指挥收复杭州,左宗棠已经把大营移到了严州。今天各路将领齐集,正在听他作新的战略部署。
左宗棠指着浙江形势图说:“我的战略,也还是从前的战略。得尺则尺,得寸则寸,先站稳脚跟,再谋破敌之计。既慎于前攻,也要慎于回顾,宁肯缓进,绝不轻退。目前,浙东发匪已成孤军,浙西匪徒已被我击溃,实力全部集中于富阳、杭州、余杭三城。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肃清外围,攻取杭州。刘典、王文瑞率各部兵马计一万人进军安徽,防堵皖南发匪抄我后路;蒋益澧率所部一万人进攻富阳,震动杭城;徐文秀、高连升沿富春江分布上游淳安、遂安、衢州、金华;康国器、魏喻义及其他各军分布于富春江下游新城、桐庐,防止杭城发匪东窜。”
布署完战略,左宗棠说起洋人助剿的事来:“大家都知道,最近洋人的常捷军,攻下了绍兴、慈溪、余姚等城。按说,这对我们肃清全浙大有好处。苏抚李鸿章就十分借重洋人的力量。但,我不认为这是件好事。朝廷允准借师助剿以来,官绅商民妄自菲薄,争附洋人,多少纨绔子弟以通洋语、悉洋情而沾沾自喜,趋利若鹜,举止若狂!洋人是帮我们下了几座城,可他们的军饷是我们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他们打胜仗靠的什么?靠的就是枪炮利于我们而矣!借师助剿,尾大不掉,遗患无穷!我已经上奏朝廷,坚决撤换常捷军的统领德克碑。我左宗棠就不信,能打败十几万长毛,还对付不了几个洋鬼子。”
这时亲兵报有个法国人求见。左宗棠一听是德克碑,大感意外,说:“我正要找他呢,他自己送上门来了。击鼓升帐,站班的娃子们,拿出楚军的威风来!”
帐外亲兵旗甲鲜明,帐内各位统领精神抖搂,楚军主帅左宗棠重新升账,端坐正中,一派威严。
德克碑进帐后操着拗口的中文说:“我是常捷军的统领,常捷军是宁波税务司和我共同组建的,是大法兰西国军人指挥的军队,你没有资格撤销我的统领职务。”
左宗棠勃然大怒,说:“娃子们,先把这洋人打八十军棍!”
中军统领王德榜说:“大帅,八十军棍就把人打死了。外国人,还是小心些。”
左宗棠说:“打,行打了再说。”
左宗棠的亲兵以凶悍著称,如狼似虎,早把德克碑按倒在地。德克碑这时才知道他遇上不怕洋人的中国人了,但不肯立即服软,说:“我是大法兰西海军将领,你无权动用军法。”
左宗棠说:“我管你大法兰西还是大法兰东,在我浙江的地盘上,我说了就算,娃娃们动手!”
话音未落,德克碑已经吃了几棍,他挣扎着举起双手,说:“我求饶,我求饶。”
左宗棠挥挥手,亲兵放开德克碑。左宗棠问:“本抚管得着管不着你?”
德克碑说:“管着得,管着得。”
左宗棠说:“你这样说,事情就好办了。本抚已经奏明朝廷,撤去你常捷军的职务。你可知道本抚为何主张要撤你的职?”
“在下知道,在下在绍兴所为,的确十分不该。”德克碑说,“在下已经严令兵勇,销毁了欠条。”
这倒有些令左宗棠感到意外,语气就缓和了些:“如此甚好。是否属实,本抚还要着人查访。你今天见本抚,所为何事?”
德克碑弯弯腰以示尊敬,说:“在下今天来见大人,一是认错,二是请大人准许我继续统领常捷军,为大人效力。大人用兵如神,就是西洋诸将,也无不交口称赞,如果能够为大人效力,在下深感荣幸。”
左宗棠是喜欢戴高帽的人,见德克碑如此谦恭,就改了主意,说:“中国事,中国了,中国剿贼原也不必外人帮忙。既然你已经认错,本抚再执意撤你也有些不近情理。不过,既然作了中国的总兵,就要遵中国仪节;既然在浙江用兵,就要听本抚军令,而且常捷军不可再增额,这些,你都同意,就有商量余地,否则,本抚断不改初衷。”
“这些都听从大人。只是常捷军的的粮饷,希望不要减少。”
“这个自然。不过,双方要定个协议,明天签字如何?”
“但听大人吩咐。”
德克碑刚出大帐,统领们就炸开了锅,这个说不知道洋人多凶呢,原来除了身子长点,鼻子高点,胡子浓点,也没什么。有的说没想到这个洋人被大人镇住了,你看他那恭恭敬敬的样子。
左宗棠也很得意,捻着胡须说:“他哪里是敬我,他是敬那份丰厚的饷银呢。”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