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 第十三章 初战三捷(唱了一出空城计)2
左宗棠率军进驻景德镇,布置防务,严审纪律,屁股没坐热,德兴、婺源两地同时受到太平军攻击,几乎同时派人来请救兵。婺源在景德镇正东,德兴在东南,距景德镇都不过百余里。两地被太平军占领则直接威胁景德镇。但如果派出救兵,景德镇必然空虚。营务处总办、帮办们都主张固守景德镇。左宗棠却主张派兵赴援,而且是派出几乎全部楚军,仅留亲兵营百余人。左宗棠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婺源、德兴有失,景德镇就失去了屏障,何况楚军刚入江西,置别人危难于不顾,将来如何立足,因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营务处总办王开化不同意,说打仗不是上演忠义千秋,先要保存自己,才能谈到杀敌立功,派出救兵未必就能救得了婺源德兴,而自己置于绝地却是千真万确,何况涤帅的方略就是坚守。左宗棠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涤帅的方略也要适应战场形势。时间紧迫,不容再议,两千人救婺源,三千人救德兴,现在埋锅造饮,半个时辰后就开拔。
王开化见根本劝不通,以摞挑子威胁,说这营务处总办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左宗棠说你就够高明了,别人我还不请--你先别急着摞挑子,等这一仗打完,如果我左宗棠首战大败,不用说你摞挑子,楚军我也无颜统帅了。
两路援军刚走,曾国藩的信使又到,在信中再次叮嘱左宗棠,一定要坚守景德镇。左宗棠对信使说你等一等,我写封信你带给涤帅。左宗棠在信中简单说明了派出两路援军的原由,并请涤帅勿再飞骑传檄,援军已经派出,不可能再撤回。
曾国藩是个极有城府涵养的人,向来不当面诟病他人,但看了左宗棠的信,却是忍无可忍,当着李鸿章的面连连顿足,说:“简直是胡闹!这个左季高,最受不了他的自以为是!真不该把景德镇交给他!景德镇有失,置我祁门于何地!”
对左宗棠这个人,曾国藩是又佩服又反感。佩服的是他的才能和胆略;反感的是他恃才傲物、固执已见。当初咸丰帝征求他的意见,问是让左宗棠继续留在湘幕还是到湘军中赞襄军务,他是大犯犹豫的,最怕的就是左宗棠不听招呼。后来考虑到左宗棠实在无法在湘幕中待下去,又加胡林翼极力推荐,他才回奏请左宗棠襄办湘军军务。这才刚刚开始,他就如此自行其事,将来的麻烦还不知要闹出多少来。
曾国藩做人谨慎,军事上也是求其稳妥,所以对左宗棠这种轻率的做法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明知道多说无益,但还是再写一封信,劝左宗棠尽快将兵力收拢。倾巢而出援救婺源和德兴,其危险不仅在于敌军可能乘虚来攻,更怕中了长毛的围点打援之计,所以但有万分之一可能,也要令两路援军速回景德镇。
打发走信使,曾李两人不免又谈起左宗棠来,曾国藩叹息说:“本以为经历上次凶险,季高会收收锋芒,稳慎一些,看来根本没用。”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嘛。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李鸿章这样评论左宗棠。他对左宗棠之才颇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左宗棠并不比别人高明许多,只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没必要得罪的人他也一概得罪而矣。
“这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曾国藩比李鸿章要客观一些,他对李鸿章说:“季高只在乎事之成否,而不思量他人的好恶。这大概就是他能成大事的原因。”李鸿章接口说这也是他招祸的原因。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
王开化见根本劝不通,以摞挑子威胁,说这营务处总办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左宗棠说你就够高明了,别人我还不请--你先别急着摞挑子,等这一仗打完,如果我左宗棠首战大败,不用说你摞挑子,楚军我也无颜统帅了。
两路援军刚走,曾国藩的信使又到,在信中再次叮嘱左宗棠,一定要坚守景德镇。左宗棠对信使说你等一等,我写封信你带给涤帅。左宗棠在信中简单说明了派出两路援军的原由,并请涤帅勿再飞骑传檄,援军已经派出,不可能再撤回。
曾国藩是个极有城府涵养的人,向来不当面诟病他人,但看了左宗棠的信,却是忍无可忍,当着李鸿章的面连连顿足,说:“简直是胡闹!这个左季高,最受不了他的自以为是!真不该把景德镇交给他!景德镇有失,置我祁门于何地!”
对左宗棠这个人,曾国藩是又佩服又反感。佩服的是他的才能和胆略;反感的是他恃才傲物、固执已见。当初咸丰帝征求他的意见,问是让左宗棠继续留在湘幕还是到湘军中赞襄军务,他是大犯犹豫的,最怕的就是左宗棠不听招呼。后来考虑到左宗棠实在无法在湘幕中待下去,又加胡林翼极力推荐,他才回奏请左宗棠襄办湘军军务。这才刚刚开始,他就如此自行其事,将来的麻烦还不知要闹出多少来。
曾国藩做人谨慎,军事上也是求其稳妥,所以对左宗棠这种轻率的做法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他明知道多说无益,但还是再写一封信,劝左宗棠尽快将兵力收拢。倾巢而出援救婺源和德兴,其危险不仅在于敌军可能乘虚来攻,更怕中了长毛的围点打援之计,所以但有万分之一可能,也要令两路援军速回景德镇。
打发走信使,曾李两人不免又谈起左宗棠来,曾国藩叹息说:“本以为经历上次凶险,季高会收收锋芒,稳慎一些,看来根本没用。”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嘛。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李鸿章这样评论左宗棠。他对左宗棠之才颇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左宗棠并不比别人高明许多,只是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没必要得罪的人他也一概得罪而矣。
“这也正是他的可贵之处。”曾国藩比李鸿章要客观一些,他对李鸿章说:“季高只在乎事之成否,而不思量他人的好恶。这大概就是他能成大事的原因。”李鸿章接口说这也是他招祸的原因。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