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七章 四脚蛇
学校还有老乡会,地区上的同学聚在一起,简单地做了个小仪式,每位同学还出了点钱,买了纪念品。锴是不理解的,他不喜欢拿钱去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并不是爹给他留了一丁点的散钱,他只是觉得,钱是那样的难挣。
爹和妈做砖瓦,请人给做坯子,多是豫东来的师傅;饭是一定得负责,从开始做这生意,弟兄三个便饱受送饭之苦,翀送的少一点,因为他能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晓送的最多,他调皮捣蛋,又比锴壮实的多,如此终于有一天,他有意无意在路上提歪了锅,饭整个倒出有三分之二,回家交差讲了实话,祥子则动了大怒,一直追他到一里地外的岭上,把他好揍了一顿。这些还是小事,做坯子得有混的均匀的泥巴,灌了水的土还得踩,牛先踩,人再踩,完了事告平整,再切成块儿搬到房子里。锴也经历了几次,期初有乐趣,后来便是拼命的想逃。把坯子运到窑里,再摆好是件大工程,经常得请人帮忙,也要使钱。锴和哥哥们都做过的,妈妈天不明就把大家叫醒,然后一个人拉着车先走,再懒就太差劲了,揉了眼睛,提了裤子也得赶上去。日头无声的爬出来,朝阳照在锴的额上,他感受的是温暖,而爹妈已经大汗淋淋。先是请人烧窑,后来祥子掌握了技巧,就自己来做。还有天数,像坐牢一样,等祥子胡子黑了下巴的时候,就该饮窑了。饮窑就是叫窑喝水,这应该是其中最技术的一项,与上色有关,饮好了是价格稍高一点的蓝砖,饮不好便是砸锅的事。窑头在高处,担水上去,这件事锴是没做过的,他从未担过一担水。通常窑的最下面有泉,把水渠堵上,水就可以聚起来;45度的陡坡,近30米的距离,灌满窑顶的池子最少得50担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李厍像祥子夫妇这般拼命的户家也只有他们自己。其中一次,菡萏站立不稳,险些跌进烟囱,这些是什么?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除窑是最后一道工序,同装窑恰恰相反,窑里面还有余热,钻在里面的人经常是汗水湿透衣襟。
但是,爹回家时再三交代,钱得节省,并不是不要花,这是个度,无论你花多少,家里有人给你买单,只是,就是一角一分,做为农民的爹妈也少不得费精耗神,这一点锴和两个哥哥像得了教育一般,深谐其中的意义,倒是花钱真成了难事。
唯一能节省的是吃饭,锴有的是从外婆那里带去的粗瓷大碗,也是全校唯一一个会碎的碗,因为只有一个碗,把菜和汤一起打过来便不可能了。所以,锴先打菜,然后再喝汤。有在饭堂吃的,也有把饭带到宿舍去享用,箱子里放有外婆做的咸菜,锴不爱吃,室友却喜欢的很,“你外婆真好,还给你做咸菜。”
“下一个礼拜天,带我们到你外婆家里玩吧?”
室友们纷纷说话,锴的脸忽而发红,忽而发白,心里堵的慌。
锴突发奇想,写了副对联 挂在床里的墙上,这上联说:惜父母望子无志得委培,下联道:铭遗憾少花钱力报三晖。
就这样一副对联,引得几位室友不满,其中一位直言道:“煞风景,快快去掉。”
锴是委培生,沉重的四个字直接掳去了祥子八千块,八千块呀!
这是锴顽强性格缔造的开始,他在日记上很干脆的又写了十个字:和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毕竟是室友,单从聚到一块来讲就是一家人。自然没有鱼死网破那般的惨烈,冲突就像牙齿偶而碰到了舌头一样,不用较出胜负,悄悄的平息了。
既然是一家人,就得同仇敌忾,当住在楼下的高年级的学生因为楼板的高分贝杂音跑上来寻衅滋事是,该躲的就躲了起来,锴没有半分力量赠与捍卫清白的高个子室友,而是遵从来者的命令,将脑袋深埋在被子里,当然和他一样明哲保身的还有几个。巴掌声响了,应该是击在脸蛋子上的,然后是刀尖插进桌子的声音,嘭的叫人发毛。
“不对就是不对,还他妈的瞎忽悠,欠收拾啊!”
对方有四个人,形状怪怪的,不是头大,就是脸长,要么头发严重偏向,反正看一眼就能叫人做出规避的念头,如同几只癞皮狗挡在路中,远离一点少不得好处。
整个静下来,不管是愤怒的、嚣张的,还是庆幸没有出手的,都在想接下来会怎样,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这是水果刀吗?”宿舍长从铺上坐起来,他就睡在挨打大个子的上面。
四个歹人面面相觑,显然叫瘦小的宿舍长调侃样的问话给迷惑了。
“那就应该放在桌子上,而不是竖在这里!”
“为什么?”大头不屑的问,
“这样会把刀子搞坏的。”宿舍长慢条斯理地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你他妈的下来。”歹人们终忍不住了,像突然恢复了记忆的病人。
“我真下去,你们都得躺下,信不信?”宿舍长石破惊天一句话,锴听的仔细,立刻有了胆子,把眼睛从被子里冒出来,看到几个室友都钻出了被子。
“老子,老子偏不信!”大头伸手就把宿舍长拉下床。
锴拉开被子,就想下床,可惜并没有呼应,只好又缩了脑袋回去。
这样一来,宿舍长可遭殃了。
人家趾高气扬的走了,宿舍长一瘸一拐走到床边,爬上去,掩了被子,除了灯还亮着,一切都像噩梦一样闪过了。
但没过多久,宿舍长哭了,他的哭声从被子里传出来,又是那样的悲哀。
日子从梦里划过,学习比纸上谈兵还要空洞,锴的节俭几乎影响到了他的一切,从乞丐样地迫切希望宿舍里的“富人”剩饭给自己吃,到无耻地从人家敞开的柜子里拿饭票来用,他一点点地被吝啬缚住了手脚,行为已近边缘化。
“也许真的是,我们挽留了本应到市场里流通的一少部分钱,另外一部分便不敢再进来,它们也热衷自由。”
锴把他突然感觉到的问题在信里讲了一遍,他甚至希望爹能够总结出更实用的经验要自己去尝试;这是很先进的想法,可惜,祥子并没有心情,更没有时间,他在回信里这样说:“锴,你是我的儿子,就得像我,想到的就去做,我们最少得有一个要看住吝啬,这样我们才不会破产。”
爹的来信并不长,简单讲了家里各人的现状,就和儿子理论了节俭,他的话很经典,成为锴给其他同学炫耀的口碑。
当然问题并没有解决,锴一边继续他的一毛不拔,一边坚守道德的防线。在这个已经被市场经济侵染的学堂里,知识的氛围仍然存在,锴确实得到了提升点拨,他蠢蠢欲动,就像一条四脚蛇。
在锴九岁那一年,他亲眼看着一只蜥蜴从门前跑过去,钻进旁边的厕所,他便站在那里,喊住妈妈,告诉妈妈厕所里跑进了一只很古怪的东西。
菡萏也很害怕,但毕竟是大人了,再怎么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她从旁边捡了根棍子,小心翼翼地过去查看。
结果可想而知,别说是长尾巴的大壁虎,就连动物的影子也没得瞧,菡萏扔了棍子就唬了脸,觉的锴这般的开玩笑,就有些想不通。
“你这孩子,有没有个分寸,什么人都去戏弄,我是你妈呀!换了你爹,不抽你才怪呢?”
“可是,我真的看见一只大壁虎,它的尾巴老长了。”
“你还给我胡诌,真是越长越颠倒了。”
菡萏不愿理他,做自己的事去了。锴仍然好奇,蹑手蹑脚再来到厕所,站在门外冲里面看,的确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莫不是那个怪物从砖缝里溜走了。”锴自言自语,眼光一转,猛然发现茅坑的表面有异样的波动,再凑近了看,果然是那个小怪物,正拼命想从坑里爬出来,也不知它是如何掉进去的。
锴毫不犹豫,从厕所的背后把大人们清理茅坑用的大瓢拿过来,因为瓢的一侧竖着一根不长的棍,所以,并不容易操作,他笨手笨脚地将瓢伸下坑,却还是吓了那只蜥蜴,小家伙更是惊慌,胡乱的向上攀援,一次次又滑落下去,锴是认真的,直折腾的冒了汗,手也一点点贴近了茅坑,就差赤手去捉了。
“我的好儿子,你干什么呀?”祥子一句话,吓了锴一跳。
“爹,快来,咱茅坑里掉了只小怪物,你帮我把它救上来吧?”
祥子凑过来看,果然有东西在下面挣扎,但面目全非,一时也辨识不出是个什么玩意儿,他接过孩子拿的瓢,小心地探下去。
蜥蜴一直在挣扎,就是在瓢里面,它还不忘一次次的向上爬,在茅坑的边沿上,祥子刚把瓢放在地上,有心翻过来,再将它好好端详,蜥蜴已经把着瓢沿逃了出去。
“哎呀,是只四脚蛇,这可是好东西呀!”
“什么是四脚蛇呀?爹,好东西?又是怎么好呢?”锴说话是,蜥蜴也侧着脑袋,好像也有意听一听。
“四脚蛇是蜥蜴,南方很多见,我们这里也有,但很少,之所以叫它们四脚蛇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像蛇,又多了四个爪子;迷信中说四脚蛇是财神爷,今个来咱家串门,指不定要给咱们带来点什么好运呢?”
祥子刚说完话,蜥蜴很迅速的又跑出来,大概是想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藏身,诱了锴急忙从地上捡了块砖头。
“它是生灵,就这一点来讲,我们应该给它自由。”
“可是,爹,我能做四脚蛇吗?”
锴的奇怪想法叫祥子哑然失笑,
“只要你想,就能!”
夏天再来的时候,锴换了条皮带,因为学校组织运动会,强调了上衣要压在裤子里,皮带很老土的,还是帆布的,领头的仍然是应铁皮折了弯钩,另一端就是个矩形的铁环。形象一定要有最起码的标准,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能滥竽充数的就勉强抵过去,否则,就得更新。
花钱是件艰难的事情,但真花掉了,也就什么也不用想了。
系着崭新的皮带,锴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把这点钱捞回来,他从批发市场买了茶叶和扇子,然后放在柜子里,就要出去做生意。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行动,他的方向是绝对需要肯定的,虽然接下来的窘迫是锴当初并没有料到的,但是,对于一个节俭成癖的人,让他主动出钱去买一些不是火烧眉毛的东西,的确是个超越。
更精彩的是,在接下来对积压商品的处理活动中,锴没有任何借鉴地采用了抓奖的方式,他把阿拉伯数字写在耐用的牛皮纸上,以每个好五角钱的价格空卖出去,在与本钱相当的奖票售完以后,又举行了一个小型摇奖会,中奖者的奖品便是茶叶和折扇。
美中不足有两点,一是奖品缺少诱惑,没有拉开档次;二是出发点是保本,没有盈利的高目标,也就决定了努力的程度。
想象终结了,这奇丽的脉冲景象在锴的生命中昙花一现,就很少再露面。它的存在使锴感觉到了信心,它的消失同样叫锴无助。
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锴当选了班里的生活委员,这可是一个班级的财神爷,管理有一定数量的班费。他做了点手脚,沾了点小便宜,然后兴高采烈地给爹写信,把这些意外之财也写了上去,还叫爹读给妈妈听。
没等家里的来信过来,传达室的老伯喊锴下去接电话,是大哥的,兄弟两个互致问候,翀便问锴边上有没有人。
“怎么啦!哥?”
“咱爹说你的思想有变化?”大哥问他;
“嘿!不是变化,是腐化。”锴乐了,洋洋自得。
“做人要厚道,要谦虚,还得谨慎,这你都知道吧?”大哥还不动声色,“将来还会有许多诱惑,得学会自律,不一定哪一次就会被小便宜拖了身子,载个大跟头,你知道我说的啥意思吧?”
锴已经没有了激情,也许真的被大哥的话说动了,懒懒的应着,心里忐忑不安。
后来,锴终于想通了,不再为偶然的所得而庆幸,也不为一两点的损失而懊恼,是自己的就享受,不是自己的就观赏,真的美丽就称赞,为之叫好。
这是这所中等专科学校给锴的信念之一,是为数不多的真实知识。
做为感谢,锴用毛笔浓浓地涂了几个字给大哥寄了过去。大哥勤于学习,稍有驼背,锴一直耿耿于怀,四个大字:挺胸收腹,分写在四张纸上,嘱咐附在后面:贴在墙上,切记!
翀没有照弟弟的话去做,在他眼睛里,锴还是个顽童,想法做事还不能更贴近实际,忽略本是正常。
学生科长姓楼,是个很魁梧的人,他看锴省吃俭用,就知道家境贫寒,学校有个前任的老师办了个加工蒸馏水的小作坊,他便行了方便叫进去打工。
所以,下午在放学,吃了饭就难得见到锴了,他像一个定了时间的机器人,准时来到小作坊的工作台前,戴上胶手套,一笔一划的做起来。经常会很晚,可以看到星星,影子在地上匍匐,像个无言的朋友。
一个月下来,有200块的收入,这是锴平生第一次挣钱,心里充满了喜悦。
“妈,我给人家装蒸馏水,赚了贰佰块。”
锴打电话回去,虽然是长途,可是他舍得,
“这个月除了生活费,还有剩余呢?”
“下个月,我给楼科长说了,还去干,熟练了也挺轻松的!”
“妈妈,你和我爹都好吧?我想给你们一人买一个保健枕,只是……。”
“你怎么不说话呀?妈,你听到我的话了吗?”
还是没有声音,但是,锴感觉到有泪轻轻地从妈妈的脸颊滑下,一直在流,连成了线。
这般,锴居然也感到了温暖,热泪盈眶。
外婆从修自行车的老乡那里给锴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当然还可以行驶,这般叫锴少了许多的尴尬,先前不舍得花钱坐公交车,就偷偷的沿着车站走,外婆是有心的,有一次就跟过来看,老大远就大喊:“锴,你咋不坐车呢?”锴听得是外婆的声音,转过身应话还不忘倒退了走,“我再走一站,可以便宜五毛钱哩!”。这当然是谎话,所以,再返校时,外婆就送锴,这次老太太准备了零钱给外孙,无论多贵,一定得坐车。但是,锴决定逃票,平生仅有的一次,捏旧票的手汗渍渍的,脸也滚烫滚烫,应该是做贼心虚,当售票员要他的票时,他立刻全身是汗,胆小的又不敢逃走,被罚了三元。
有车子了,许多想法就钻了出来,约好了和几个同学到附近的飞机场去玩,然而,毕竟财力有限,所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几个人饥肠辘辘地再回到学校时,临行时的趾高气扬消失殆尽,灰土土的就像打了败仗。
锴没有皮鞋,他的垂涎也许只有他明白有多浓重,偶然的一次,脚莫名其妙地伸到了舍友的皮鞋里,感觉就像早回许多自信,舍友还是老乡,慷慨地允许他到外面走一走。刚迈步出了宿舍,锴的思绪很快翻转了往回找,真的很好,有一次,这种新奇的感觉也来过,那时还上初中。
舅爷家有一个闺女,锴叫她姨。这个姨出嫁的时候,锴做拿钥匙的娘家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不光要有得当的行头以显示娘家的基础,还得大方,不失娘家的威仪。
那一天,菡萏大早上拿出一双小巧的皮鞋叫锴穿;锴只知道有戏要唱,一门心思调动积极的心情,也不管好赖,穿在脚上也不磨脚,还漆黑发亮,自然神奇了许多。
早操动了不少的步子,有体育老师立在操场中央不停的喊号子,锴则不能放心,不时低头看自个的小皮鞋,终于引来同学们的注意,他们窃窃私语,集合时声音便发了出来。
“锴,你妈妈给你买的皮鞋?”这是羡慕的疑问。
“是挺好看的!”这是聪明者的赞赏。
“只是,好像是女式的?”不谐音,叫锴立刻焦虑起来。
“就是女式的,锴,你怎么穿女人的鞋子呀?”
“我,我这不是女式鞋,你那才是呢?”
锴争辩道,面前的男生立刻变的异常的丑陋,像敌人。
请完假,锴逃一样奔到舅舅家,尽管亲戚们仍然围了他一个劲地夸他的装束,但锴已经没有了纯正的好心情,特别是脚上的鞋子,锴已经预感到它就是外婆的,各种不适的感觉飞快钻出来,直挠的他有心把脚整个藏起来,却找不到地方。
男方的车子先后过来,姨花枝招展地坐在最漂亮的车子上,由一个木头样的陌生男人陪伴着走了。锴和妈妈坐在一个拖拉机的后斗里,一路颠簸,一路浮尘。
“锴,下车吧?”
妈妈的声音唤醒了锴,他爬在妈妈的腿上,只想睡觉。
陌生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拖拉机的边上,张开臂唤锴,“来,我抱你下来。”
“我能下来!”
锴不喜欢这个男人,如果是脚上穿着哪怕是自己的布鞋,也许还会有点好感给这喜气洋洋的幸福的男人。他站在车斗的扶手上,将身子慠傲地向前倾下去,也张开臂,忽低飞了下去。落地还算稳,荡起一层浮尘,他拼命地跺脚,直起身就看妈妈。
妈妈扶着扶手,踩着车轱辘下来,锴干忙上去搀扶。
姨也来了,后面跟着个老婆婆,她拉过锴就给老婆婆说:“这是我外甥。”
老婆婆又说了一长串的好话,锴居然也听的懂奉承,心情一点点晃起来。
姨扯着妈妈到院子里去了,老婆婆突然从裤布袋里摸出一个红包,塞到锴的手里,一切发生的太快,锴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你妈没给你讲吗?你的把钥匙给我!”老太婆点拨他。
一提到钥匙,锴把脖子的红绳儿拉了出来,末尾串的就是钥匙。
“对,就是这钥匙呀!”老太婆伸手就想把红绳圈儿从锴的脖子上取下来,不想锴一闪,也不给她机会。
老婆婆又拿出来一个红包,锴像铁定了心还是不与合作,逼的老太婆没了笑容,既不情愿也再摸出个红包,“给,这回够了吧?”
锴还没有行动,他愈加的困惑了,妈妈只讲到了有钱,到这里就能挣钱,可是钱又在哪里?这些红包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切同样叫这边管事的老太婆纳闷的很,怎么会有这般大的胃口呢?两个红包还嫌少,三个仍不作声,这也是开始讲好的呀?拿个小孩儿狮子大开口,叫人说也不是,不说更不是,大好的喜事,左右都过不得呀!
双方僵持之际,菡萏站在大门边上喊儿子,要他过去吃饭。
“妈妈”,锴如同看到了救星,哭丧了脸叫吗过来。
菡萏走过来,已经看到锴手里的红包,脖子上的红线儿,这边老太婆手里还捏着红包立刻明白了几分,干忙笑出来。
“哎呀!这是干啥,锴快把钥匙给奶奶,这钥匙是奶奶的呀!”
锴更糊涂了,被妈妈取了钥匙,又被拉着手走进院子,心思翻动开了,掉了屁股就想站住。
“咋了?”菡萏问他。
“妈,我的钱呢?”
“傻瓜,这红包里是什么?”
锴动手就要折红包,被妈妈拦住了。
“先吃饭,这么多人看你折红包,还不叫人笑话!”
“好!”
晓得钱已经到手了,锴像完成了任务的战士,放松地笑了。
皮鞋的故事还在继续,锴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双,不光是他,祥子和菡萏也没有很像样的鞋子,而祥子还穿着已故的翀他老爷的一双皮鞋,好在,这些并不耀眼,周围穿着油光发亮的皮鞋来回走动的人并不多。
晓是最艰苦的人,每次礼拜天在家里过,礼拜天还要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和上初中不一样,天冷的时候,还可以跑到家里睡觉,有爹娘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大不了早一点起来,赶了夜路去学校。这会要待在学校了,免不了要带干粮,每次出发,菡萏都会给儿子准备塞的满当当的一提蓝馒头或油饼,还会用宽嘴的罐头瓶装满咸菜,夹得馒头的中间。这般来讲,他的艰苦并不存在,其实,他的苦难并不在此,他厌学了,前所未有的排斥,仿佛水火一般。
这些做父母的也是感觉到得,祥子和菡萏不至一次在夜里为这件事吵来吵去,在老二的前程上,他们不敢轻易放弃,也做了一些鼓励,但是,做为学生的晓又似乎先知先觉般嗅到了什么,知识界的市场经济暗流涌动,学习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智力问题,它同样得有东西来饲养,譬如代价。
几年前,祥子不甘落后从乡里买了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台几百块的电视带给全家除了幸福,还是幸福,尽管锴已经不可以像羊羔儿一样四处蹦跳的吆喝自家添了电视机,因为他们的电视机几乎是村子里的最后一批。
第一个电视剧是天国恩仇记,锴目不转睛地将这个剧情跌荡起伏的武打片看了清楚,祥子问他看的是啥,他说打架哩!再问他什么时候的事情,谁和谁在打,他目瞪口呆,显然记不住石达开的名字。
菡萏也爱看,这是她看电视的顶峰,她喜欢的片子是《娃女》,还有《星星知我心》,其中《娃女》是她最爱看的,一集不漏地看下去,竟然也记住了许多情节,一级演播中间,她像讲说员一样不停地把名人的角色及背景讲出来,祥子偷偷的笑,孩子们则围在妈妈的周围,一边看一边听妈妈讲故事一样地说。也播了《红楼梦》,但片子开头出现大石头时有一声钟响,也就是主题曲完的时候,声音很沉闷,就像片子里复杂繁乱的人物及其瓜葛,让人提不起兴趣,甚至于叫锴害怕,他只听歌,完的时候便关了电视机出去,太阳已经落山,屋子里黑洞洞的,到外面亮堂,也安全。
“闭路”的概念还在形成中,就是天线也长短不一,祥子用的是自制的,把一根荧光灯的废灯管横在高处,再从两端伸下来两根线,一直延伸到下头,连到电视上,比什么都没有好了许多。
“爹,这样也能收到好多台,为什么青皮家还用那排骨架样的买来的天线呢?”翀是最有学问的,他惊叹爹的技术,又为之疑惑。
“那样有那样的好处!”
“什么好处呀?”
“看上去有钱呗!”晓抢着说。
“对!”祥子拍了一把长到自己肩膀一般齐的晓,如释重负。
晓得意地笑,翀眨巴着眼睛愈加的不能理解。
锴就这样胡乱的想,仿佛一下子有了某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回忆。
要说祥子和菡萏是双好夫妻,这确实不容置疑,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是同出令人的典范,也可以算一个榜样,之间仍然有争执,仅此而已,局限于动口,而不是动手。
三个孩子偏向于他们的妈妈,这一点祥子从不试图去争取什么,从较大的范围来看,他并没有孤立妻子,而是尽量多地让孩子们靠过去,然后失败样地一个人躺在小屋间里,吃饭的时候也不去应付。
“去,把饭给你爹端过去!”
菡萏使唤孩子们,可是翀是不愿去,据说小时候,因为不会写毛主席的席字,被祥子一把掌打的流星血,并是落下这样的习惯,鼻子轻轻的有了触动,便会流血出来,有时可怕的连鞋底儿都按不住,这是故事,儿子和爹不可能有隔夜仇的,但翀坚决不去,用他的话来讲爹太过分,不体谅妈妈。
晓的理由更直接,他说;“我爹骂你就是骂我,我才不去呢?”
其实,都是面子,如果讲较量不分胜负,哪一边也不愿随便放弃立场,这时候,锴有了用武之地。
做为家里最小的一员,他多少还是受到优越于两位哥哥的特殊待遇,肩上的活计也是最少。每年过生日时,妈妈总会记得给他煮两个鸡蛋,这样的境遇同样影响到了爹,祥子似乎默认小儿子犯得小错儿,有一年到戏楼看戏,外婆从城里新买的棉帽子火车头,锴硬是让它从脑袋上滑掉了,戏没看完,祥子就忍不住了,揪着锴出了戏院,踢了孩子一路,到了家还不乐意叫他睡觉,站在门边反省了好半天,才还他自由。这已经是优待了,祥子亲口给锴说如果是翀或晓犯了这般的蠢事,他就会拿绳子把人吊起来,就吊在院子里的桐树上。
锴相信了爹的话,主要是内疚,火车头是很漂亮的棉帽儿,又是外婆花钱买来的,崭新的,一夜之间给戴丢了,不是浪费,实在就是奢侈。
所以,锴给爹端饭,笑呵呵地进屋,看爹背了身,蜷缩着装睡,就站在床头,双手把碗端正“爹,你咋不吃饭呢?”
“我不想吃,你们吃吧!”祥子闭着眼睛说话,大概还是余怒未消。
“吃吧,爹,我端来了。”
“那你放那里吧!我等会再吃!”
“我放这桌子上了,爹,趁热吃吧!”
锴小心地又走出屋子,也不知怕惊扰了谁。
我终于发现:母亲赐予我的力量,原本就在额头最深的那条纹络中间……!
爹和妈做砖瓦,请人给做坯子,多是豫东来的师傅;饭是一定得负责,从开始做这生意,弟兄三个便饱受送饭之苦,翀送的少一点,因为他能呆在家里的时间并不多。晓送的最多,他调皮捣蛋,又比锴壮实的多,如此终于有一天,他有意无意在路上提歪了锅,饭整个倒出有三分之二,回家交差讲了实话,祥子则动了大怒,一直追他到一里地外的岭上,把他好揍了一顿。这些还是小事,做坯子得有混的均匀的泥巴,灌了水的土还得踩,牛先踩,人再踩,完了事告平整,再切成块儿搬到房子里。锴也经历了几次,期初有乐趣,后来便是拼命的想逃。把坯子运到窑里,再摆好是件大工程,经常得请人帮忙,也要使钱。锴和哥哥们都做过的,妈妈天不明就把大家叫醒,然后一个人拉着车先走,再懒就太差劲了,揉了眼睛,提了裤子也得赶上去。日头无声的爬出来,朝阳照在锴的额上,他感受的是温暖,而爹妈已经大汗淋淋。先是请人烧窑,后来祥子掌握了技巧,就自己来做。还有天数,像坐牢一样,等祥子胡子黑了下巴的时候,就该饮窑了。饮窑就是叫窑喝水,这应该是其中最技术的一项,与上色有关,饮好了是价格稍高一点的蓝砖,饮不好便是砸锅的事。窑头在高处,担水上去,这件事锴是没做过的,他从未担过一担水。通常窑的最下面有泉,把水渠堵上,水就可以聚起来;45度的陡坡,近30米的距离,灌满窑顶的池子最少得50担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李厍像祥子夫妇这般拼命的户家也只有他们自己。其中一次,菡萏站立不稳,险些跌进烟囱,这些是什么?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除窑是最后一道工序,同装窑恰恰相反,窑里面还有余热,钻在里面的人经常是汗水湿透衣襟。
但是,爹回家时再三交代,钱得节省,并不是不要花,这是个度,无论你花多少,家里有人给你买单,只是,就是一角一分,做为农民的爹妈也少不得费精耗神,这一点锴和两个哥哥像得了教育一般,深谐其中的意义,倒是花钱真成了难事。
唯一能节省的是吃饭,锴有的是从外婆那里带去的粗瓷大碗,也是全校唯一一个会碎的碗,因为只有一个碗,把菜和汤一起打过来便不可能了。所以,锴先打菜,然后再喝汤。有在饭堂吃的,也有把饭带到宿舍去享用,箱子里放有外婆做的咸菜,锴不爱吃,室友却喜欢的很,“你外婆真好,还给你做咸菜。”
“下一个礼拜天,带我们到你外婆家里玩吧?”
室友们纷纷说话,锴的脸忽而发红,忽而发白,心里堵的慌。
锴突发奇想,写了副对联 挂在床里的墙上,这上联说:惜父母望子无志得委培,下联道:铭遗憾少花钱力报三晖。
就这样一副对联,引得几位室友不满,其中一位直言道:“煞风景,快快去掉。”
锴是委培生,沉重的四个字直接掳去了祥子八千块,八千块呀!
这是锴顽强性格缔造的开始,他在日记上很干脆的又写了十个字:和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毕竟是室友,单从聚到一块来讲就是一家人。自然没有鱼死网破那般的惨烈,冲突就像牙齿偶而碰到了舌头一样,不用较出胜负,悄悄的平息了。
既然是一家人,就得同仇敌忾,当住在楼下的高年级的学生因为楼板的高分贝杂音跑上来寻衅滋事是,该躲的就躲了起来,锴没有半分力量赠与捍卫清白的高个子室友,而是遵从来者的命令,将脑袋深埋在被子里,当然和他一样明哲保身的还有几个。巴掌声响了,应该是击在脸蛋子上的,然后是刀尖插进桌子的声音,嘭的叫人发毛。
“不对就是不对,还他妈的瞎忽悠,欠收拾啊!”
对方有四个人,形状怪怪的,不是头大,就是脸长,要么头发严重偏向,反正看一眼就能叫人做出规避的念头,如同几只癞皮狗挡在路中,远离一点少不得好处。
整个静下来,不管是愤怒的、嚣张的,还是庆幸没有出手的,都在想接下来会怎样,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这是水果刀吗?”宿舍长从铺上坐起来,他就睡在挨打大个子的上面。
四个歹人面面相觑,显然叫瘦小的宿舍长调侃样的问话给迷惑了。
“那就应该放在桌子上,而不是竖在这里!”
“为什么?”大头不屑的问,
“这样会把刀子搞坏的。”宿舍长慢条斯理地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你他妈的下来。”歹人们终忍不住了,像突然恢复了记忆的病人。
“我真下去,你们都得躺下,信不信?”宿舍长石破惊天一句话,锴听的仔细,立刻有了胆子,把眼睛从被子里冒出来,看到几个室友都钻出了被子。
“老子,老子偏不信!”大头伸手就把宿舍长拉下床。
锴拉开被子,就想下床,可惜并没有呼应,只好又缩了脑袋回去。
这样一来,宿舍长可遭殃了。
人家趾高气扬的走了,宿舍长一瘸一拐走到床边,爬上去,掩了被子,除了灯还亮着,一切都像噩梦一样闪过了。
但没过多久,宿舍长哭了,他的哭声从被子里传出来,又是那样的悲哀。
日子从梦里划过,学习比纸上谈兵还要空洞,锴的节俭几乎影响到了他的一切,从乞丐样地迫切希望宿舍里的“富人”剩饭给自己吃,到无耻地从人家敞开的柜子里拿饭票来用,他一点点地被吝啬缚住了手脚,行为已近边缘化。
“也许真的是,我们挽留了本应到市场里流通的一少部分钱,另外一部分便不敢再进来,它们也热衷自由。”
锴把他突然感觉到的问题在信里讲了一遍,他甚至希望爹能够总结出更实用的经验要自己去尝试;这是很先进的想法,可惜,祥子并没有心情,更没有时间,他在回信里这样说:“锴,你是我的儿子,就得像我,想到的就去做,我们最少得有一个要看住吝啬,这样我们才不会破产。”
爹的来信并不长,简单讲了家里各人的现状,就和儿子理论了节俭,他的话很经典,成为锴给其他同学炫耀的口碑。
当然问题并没有解决,锴一边继续他的一毛不拔,一边坚守道德的防线。在这个已经被市场经济侵染的学堂里,知识的氛围仍然存在,锴确实得到了提升点拨,他蠢蠢欲动,就像一条四脚蛇。
在锴九岁那一年,他亲眼看着一只蜥蜴从门前跑过去,钻进旁边的厕所,他便站在那里,喊住妈妈,告诉妈妈厕所里跑进了一只很古怪的东西。
菡萏也很害怕,但毕竟是大人了,再怎么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她从旁边捡了根棍子,小心翼翼地过去查看。
结果可想而知,别说是长尾巴的大壁虎,就连动物的影子也没得瞧,菡萏扔了棍子就唬了脸,觉的锴这般的开玩笑,就有些想不通。
“你这孩子,有没有个分寸,什么人都去戏弄,我是你妈呀!换了你爹,不抽你才怪呢?”
“可是,我真的看见一只大壁虎,它的尾巴老长了。”
“你还给我胡诌,真是越长越颠倒了。”
菡萏不愿理他,做自己的事去了。锴仍然好奇,蹑手蹑脚再来到厕所,站在门外冲里面看,的确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
“莫不是那个怪物从砖缝里溜走了。”锴自言自语,眼光一转,猛然发现茅坑的表面有异样的波动,再凑近了看,果然是那个小怪物,正拼命想从坑里爬出来,也不知它是如何掉进去的。
锴毫不犹豫,从厕所的背后把大人们清理茅坑用的大瓢拿过来,因为瓢的一侧竖着一根不长的棍,所以,并不容易操作,他笨手笨脚地将瓢伸下坑,却还是吓了那只蜥蜴,小家伙更是惊慌,胡乱的向上攀援,一次次又滑落下去,锴是认真的,直折腾的冒了汗,手也一点点贴近了茅坑,就差赤手去捉了。
“我的好儿子,你干什么呀?”祥子一句话,吓了锴一跳。
“爹,快来,咱茅坑里掉了只小怪物,你帮我把它救上来吧?”
祥子凑过来看,果然有东西在下面挣扎,但面目全非,一时也辨识不出是个什么玩意儿,他接过孩子拿的瓢,小心地探下去。
蜥蜴一直在挣扎,就是在瓢里面,它还不忘一次次的向上爬,在茅坑的边沿上,祥子刚把瓢放在地上,有心翻过来,再将它好好端详,蜥蜴已经把着瓢沿逃了出去。
“哎呀,是只四脚蛇,这可是好东西呀!”
“什么是四脚蛇呀?爹,好东西?又是怎么好呢?”锴说话是,蜥蜴也侧着脑袋,好像也有意听一听。
“四脚蛇是蜥蜴,南方很多见,我们这里也有,但很少,之所以叫它们四脚蛇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像蛇,又多了四个爪子;迷信中说四脚蛇是财神爷,今个来咱家串门,指不定要给咱们带来点什么好运呢?”
祥子刚说完话,蜥蜴很迅速的又跑出来,大概是想找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藏身,诱了锴急忙从地上捡了块砖头。
“它是生灵,就这一点来讲,我们应该给它自由。”
“可是,爹,我能做四脚蛇吗?”
锴的奇怪想法叫祥子哑然失笑,
“只要你想,就能!”
夏天再来的时候,锴换了条皮带,因为学校组织运动会,强调了上衣要压在裤子里,皮带很老土的,还是帆布的,领头的仍然是应铁皮折了弯钩,另一端就是个矩形的铁环。形象一定要有最起码的标准,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能滥竽充数的就勉强抵过去,否则,就得更新。
花钱是件艰难的事情,但真花掉了,也就什么也不用想了。
系着崭新的皮带,锴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把这点钱捞回来,他从批发市场买了茶叶和扇子,然后放在柜子里,就要出去做生意。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行动,他的方向是绝对需要肯定的,虽然接下来的窘迫是锴当初并没有料到的,但是,对于一个节俭成癖的人,让他主动出钱去买一些不是火烧眉毛的东西,的确是个超越。
更精彩的是,在接下来对积压商品的处理活动中,锴没有任何借鉴地采用了抓奖的方式,他把阿拉伯数字写在耐用的牛皮纸上,以每个好五角钱的价格空卖出去,在与本钱相当的奖票售完以后,又举行了一个小型摇奖会,中奖者的奖品便是茶叶和折扇。
美中不足有两点,一是奖品缺少诱惑,没有拉开档次;二是出发点是保本,没有盈利的高目标,也就决定了努力的程度。
想象终结了,这奇丽的脉冲景象在锴的生命中昙花一现,就很少再露面。它的存在使锴感觉到了信心,它的消失同样叫锴无助。
让许多人想不到的是,锴当选了班里的生活委员,这可是一个班级的财神爷,管理有一定数量的班费。他做了点手脚,沾了点小便宜,然后兴高采烈地给爹写信,把这些意外之财也写了上去,还叫爹读给妈妈听。
没等家里的来信过来,传达室的老伯喊锴下去接电话,是大哥的,兄弟两个互致问候,翀便问锴边上有没有人。
“怎么啦!哥?”
“咱爹说你的思想有变化?”大哥问他;
“嘿!不是变化,是腐化。”锴乐了,洋洋自得。
“做人要厚道,要谦虚,还得谨慎,这你都知道吧?”大哥还不动声色,“将来还会有许多诱惑,得学会自律,不一定哪一次就会被小便宜拖了身子,载个大跟头,你知道我说的啥意思吧?”
锴已经没有了激情,也许真的被大哥的话说动了,懒懒的应着,心里忐忑不安。
后来,锴终于想通了,不再为偶然的所得而庆幸,也不为一两点的损失而懊恼,是自己的就享受,不是自己的就观赏,真的美丽就称赞,为之叫好。
这是这所中等专科学校给锴的信念之一,是为数不多的真实知识。
做为感谢,锴用毛笔浓浓地涂了几个字给大哥寄了过去。大哥勤于学习,稍有驼背,锴一直耿耿于怀,四个大字:挺胸收腹,分写在四张纸上,嘱咐附在后面:贴在墙上,切记!
翀没有照弟弟的话去做,在他眼睛里,锴还是个顽童,想法做事还不能更贴近实际,忽略本是正常。
学生科长姓楼,是个很魁梧的人,他看锴省吃俭用,就知道家境贫寒,学校有个前任的老师办了个加工蒸馏水的小作坊,他便行了方便叫进去打工。
所以,下午在放学,吃了饭就难得见到锴了,他像一个定了时间的机器人,准时来到小作坊的工作台前,戴上胶手套,一笔一划的做起来。经常会很晚,可以看到星星,影子在地上匍匐,像个无言的朋友。
一个月下来,有200块的收入,这是锴平生第一次挣钱,心里充满了喜悦。
“妈,我给人家装蒸馏水,赚了贰佰块。”
锴打电话回去,虽然是长途,可是他舍得,
“这个月除了生活费,还有剩余呢?”
“下个月,我给楼科长说了,还去干,熟练了也挺轻松的!”
“妈妈,你和我爹都好吧?我想给你们一人买一个保健枕,只是……。”
“你怎么不说话呀?妈,你听到我的话了吗?”
还是没有声音,但是,锴感觉到有泪轻轻地从妈妈的脸颊滑下,一直在流,连成了线。
这般,锴居然也感到了温暖,热泪盈眶。
外婆从修自行车的老乡那里给锴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当然还可以行驶,这般叫锴少了许多的尴尬,先前不舍得花钱坐公交车,就偷偷的沿着车站走,外婆是有心的,有一次就跟过来看,老大远就大喊:“锴,你咋不坐车呢?”锴听得是外婆的声音,转过身应话还不忘倒退了走,“我再走一站,可以便宜五毛钱哩!”。这当然是谎话,所以,再返校时,外婆就送锴,这次老太太准备了零钱给外孙,无论多贵,一定得坐车。但是,锴决定逃票,平生仅有的一次,捏旧票的手汗渍渍的,脸也滚烫滚烫,应该是做贼心虚,当售票员要他的票时,他立刻全身是汗,胆小的又不敢逃走,被罚了三元。
有车子了,许多想法就钻了出来,约好了和几个同学到附近的飞机场去玩,然而,毕竟财力有限,所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几个人饥肠辘辘地再回到学校时,临行时的趾高气扬消失殆尽,灰土土的就像打了败仗。
锴没有皮鞋,他的垂涎也许只有他明白有多浓重,偶然的一次,脚莫名其妙地伸到了舍友的皮鞋里,感觉就像早回许多自信,舍友还是老乡,慷慨地允许他到外面走一走。刚迈步出了宿舍,锴的思绪很快翻转了往回找,真的很好,有一次,这种新奇的感觉也来过,那时还上初中。
舅爷家有一个闺女,锴叫她姨。这个姨出嫁的时候,锴做拿钥匙的娘家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不光要有得当的行头以显示娘家的基础,还得大方,不失娘家的威仪。
那一天,菡萏大早上拿出一双小巧的皮鞋叫锴穿;锴只知道有戏要唱,一门心思调动积极的心情,也不管好赖,穿在脚上也不磨脚,还漆黑发亮,自然神奇了许多。
早操动了不少的步子,有体育老师立在操场中央不停的喊号子,锴则不能放心,不时低头看自个的小皮鞋,终于引来同学们的注意,他们窃窃私语,集合时声音便发了出来。
“锴,你妈妈给你买的皮鞋?”这是羡慕的疑问。
“是挺好看的!”这是聪明者的赞赏。
“只是,好像是女式的?”不谐音,叫锴立刻焦虑起来。
“就是女式的,锴,你怎么穿女人的鞋子呀?”
“我,我这不是女式鞋,你那才是呢?”
锴争辩道,面前的男生立刻变的异常的丑陋,像敌人。
请完假,锴逃一样奔到舅舅家,尽管亲戚们仍然围了他一个劲地夸他的装束,但锴已经没有了纯正的好心情,特别是脚上的鞋子,锴已经预感到它就是外婆的,各种不适的感觉飞快钻出来,直挠的他有心把脚整个藏起来,却找不到地方。
男方的车子先后过来,姨花枝招展地坐在最漂亮的车子上,由一个木头样的陌生男人陪伴着走了。锴和妈妈坐在一个拖拉机的后斗里,一路颠簸,一路浮尘。
“锴,下车吧?”
妈妈的声音唤醒了锴,他爬在妈妈的腿上,只想睡觉。
陌生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拖拉机的边上,张开臂唤锴,“来,我抱你下来。”
“我能下来!”
锴不喜欢这个男人,如果是脚上穿着哪怕是自己的布鞋,也许还会有点好感给这喜气洋洋的幸福的男人。他站在车斗的扶手上,将身子慠傲地向前倾下去,也张开臂,忽低飞了下去。落地还算稳,荡起一层浮尘,他拼命地跺脚,直起身就看妈妈。
妈妈扶着扶手,踩着车轱辘下来,锴干忙上去搀扶。
姨也来了,后面跟着个老婆婆,她拉过锴就给老婆婆说:“这是我外甥。”
老婆婆又说了一长串的好话,锴居然也听的懂奉承,心情一点点晃起来。
姨扯着妈妈到院子里去了,老婆婆突然从裤布袋里摸出一个红包,塞到锴的手里,一切发生的太快,锴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你妈没给你讲吗?你的把钥匙给我!”老太婆点拨他。
一提到钥匙,锴把脖子的红绳儿拉了出来,末尾串的就是钥匙。
“对,就是这钥匙呀!”老太婆伸手就想把红绳圈儿从锴的脖子上取下来,不想锴一闪,也不给她机会。
老婆婆又拿出来一个红包,锴像铁定了心还是不与合作,逼的老太婆没了笑容,既不情愿也再摸出个红包,“给,这回够了吧?”
锴还没有行动,他愈加的困惑了,妈妈只讲到了有钱,到这里就能挣钱,可是钱又在哪里?这些红包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切同样叫这边管事的老太婆纳闷的很,怎么会有这般大的胃口呢?两个红包还嫌少,三个仍不作声,这也是开始讲好的呀?拿个小孩儿狮子大开口,叫人说也不是,不说更不是,大好的喜事,左右都过不得呀!
双方僵持之际,菡萏站在大门边上喊儿子,要他过去吃饭。
“妈妈”,锴如同看到了救星,哭丧了脸叫吗过来。
菡萏走过来,已经看到锴手里的红包,脖子上的红线儿,这边老太婆手里还捏着红包立刻明白了几分,干忙笑出来。
“哎呀!这是干啥,锴快把钥匙给奶奶,这钥匙是奶奶的呀!”
锴更糊涂了,被妈妈取了钥匙,又被拉着手走进院子,心思翻动开了,掉了屁股就想站住。
“咋了?”菡萏问他。
“妈,我的钱呢?”
“傻瓜,这红包里是什么?”
锴动手就要折红包,被妈妈拦住了。
“先吃饭,这么多人看你折红包,还不叫人笑话!”
“好!”
晓得钱已经到手了,锴像完成了任务的战士,放松地笑了。
皮鞋的故事还在继续,锴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双,不光是他,祥子和菡萏也没有很像样的鞋子,而祥子还穿着已故的翀他老爷的一双皮鞋,好在,这些并不耀眼,周围穿着油光发亮的皮鞋来回走动的人并不多。
晓是最艰苦的人,每次礼拜天在家里过,礼拜天还要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和上初中不一样,天冷的时候,还可以跑到家里睡觉,有爹娘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大不了早一点起来,赶了夜路去学校。这会要待在学校了,免不了要带干粮,每次出发,菡萏都会给儿子准备塞的满当当的一提蓝馒头或油饼,还会用宽嘴的罐头瓶装满咸菜,夹得馒头的中间。这般来讲,他的艰苦并不存在,其实,他的苦难并不在此,他厌学了,前所未有的排斥,仿佛水火一般。
这些做父母的也是感觉到得,祥子和菡萏不至一次在夜里为这件事吵来吵去,在老二的前程上,他们不敢轻易放弃,也做了一些鼓励,但是,做为学生的晓又似乎先知先觉般嗅到了什么,知识界的市场经济暗流涌动,学习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智力问题,它同样得有东西来饲养,譬如代价。
几年前,祥子不甘落后从乡里买了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台几百块的电视带给全家除了幸福,还是幸福,尽管锴已经不可以像羊羔儿一样四处蹦跳的吆喝自家添了电视机,因为他们的电视机几乎是村子里的最后一批。
第一个电视剧是天国恩仇记,锴目不转睛地将这个剧情跌荡起伏的武打片看了清楚,祥子问他看的是啥,他说打架哩!再问他什么时候的事情,谁和谁在打,他目瞪口呆,显然记不住石达开的名字。
菡萏也爱看,这是她看电视的顶峰,她喜欢的片子是《娃女》,还有《星星知我心》,其中《娃女》是她最爱看的,一集不漏地看下去,竟然也记住了许多情节,一级演播中间,她像讲说员一样不停地把名人的角色及背景讲出来,祥子偷偷的笑,孩子们则围在妈妈的周围,一边看一边听妈妈讲故事一样地说。也播了《红楼梦》,但片子开头出现大石头时有一声钟响,也就是主题曲完的时候,声音很沉闷,就像片子里复杂繁乱的人物及其瓜葛,让人提不起兴趣,甚至于叫锴害怕,他只听歌,完的时候便关了电视机出去,太阳已经落山,屋子里黑洞洞的,到外面亮堂,也安全。
“闭路”的概念还在形成中,就是天线也长短不一,祥子用的是自制的,把一根荧光灯的废灯管横在高处,再从两端伸下来两根线,一直延伸到下头,连到电视上,比什么都没有好了许多。
“爹,这样也能收到好多台,为什么青皮家还用那排骨架样的买来的天线呢?”翀是最有学问的,他惊叹爹的技术,又为之疑惑。
“那样有那样的好处!”
“什么好处呀?”
“看上去有钱呗!”晓抢着说。
“对!”祥子拍了一把长到自己肩膀一般齐的晓,如释重负。
晓得意地笑,翀眨巴着眼睛愈加的不能理解。
锴就这样胡乱的想,仿佛一下子有了某种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回忆。
要说祥子和菡萏是双好夫妻,这确实不容置疑,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是同出令人的典范,也可以算一个榜样,之间仍然有争执,仅此而已,局限于动口,而不是动手。
三个孩子偏向于他们的妈妈,这一点祥子从不试图去争取什么,从较大的范围来看,他并没有孤立妻子,而是尽量多地让孩子们靠过去,然后失败样地一个人躺在小屋间里,吃饭的时候也不去应付。
“去,把饭给你爹端过去!”
菡萏使唤孩子们,可是翀是不愿去,据说小时候,因为不会写毛主席的席字,被祥子一把掌打的流星血,并是落下这样的习惯,鼻子轻轻的有了触动,便会流血出来,有时可怕的连鞋底儿都按不住,这是故事,儿子和爹不可能有隔夜仇的,但翀坚决不去,用他的话来讲爹太过分,不体谅妈妈。
晓的理由更直接,他说;“我爹骂你就是骂我,我才不去呢?”
其实,都是面子,如果讲较量不分胜负,哪一边也不愿随便放弃立场,这时候,锴有了用武之地。
做为家里最小的一员,他多少还是受到优越于两位哥哥的特殊待遇,肩上的活计也是最少。每年过生日时,妈妈总会记得给他煮两个鸡蛋,这样的境遇同样影响到了爹,祥子似乎默认小儿子犯得小错儿,有一年到戏楼看戏,外婆从城里新买的棉帽子火车头,锴硬是让它从脑袋上滑掉了,戏没看完,祥子就忍不住了,揪着锴出了戏院,踢了孩子一路,到了家还不乐意叫他睡觉,站在门边反省了好半天,才还他自由。这已经是优待了,祥子亲口给锴说如果是翀或晓犯了这般的蠢事,他就会拿绳子把人吊起来,就吊在院子里的桐树上。
锴相信了爹的话,主要是内疚,火车头是很漂亮的棉帽儿,又是外婆花钱买来的,崭新的,一夜之间给戴丢了,不是浪费,实在就是奢侈。
所以,锴给爹端饭,笑呵呵地进屋,看爹背了身,蜷缩着装睡,就站在床头,双手把碗端正“爹,你咋不吃饭呢?”
“我不想吃,你们吃吧!”祥子闭着眼睛说话,大概还是余怒未消。
“吃吧,爹,我端来了。”
“那你放那里吧!我等会再吃!”
“我放这桌子上了,爹,趁热吃吧!”
锴小心地又走出屋子,也不知怕惊扰了谁。
我终于发现:母亲赐予我的力量,原本就在额头最深的那条纹络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