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章 一岁
西屋里住的算是一家子的哥哥,新盖了房子,这边的门经常锁着,所以很安静,正对门的小院边上是一排四间的瓦房,檩子上面就是荆笆,席一样地压在椽子上,出于固定瓦片的考虑,荆笆上面贴近的一层摊的一层泥巴,并不是稀的泥汤儿,有麦秸或头发混在其中,所以能互相牵扯,像个整体似的。屋子里面搭了顶棚,主要是为了干净,老鼠很坏的,经常从荆笆中间穿洞,再把外面结成块的干泥巴盗下来。顶棚是有粗长结实的高粱杆子架起的,纵横交错,再用积攒的无用的纸片贴结实,这般的做了,屋顶就会低许多,也没有先前的空阔,让人温馨倍增。
门儿是木头做的,请木匠来做,有能耐的师傅总会带许多的工具,锯、斧、锛子、刨、凿、钻、墨斗、尺子,基本上就这几样,各有各的妙有,并且层出不穷,变换起来叫人目不暇接。在给老爷做棺材时,翀就看上了木匠带来的小号凿子,偷藏在裤兜中据为己有;但人家清点工具时还是发现少了东西,经不住大人的追问,翀说是晓拿去的。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但说谎之人惭愧不已。门板很宽,一棵相当的树是根本就没有的,所以得拼凑,两三块质地相当的板子,把相接的面刨光溜,涂上据说是猪油做成的胶片熬成的浓汁,再用粗大的草绳五花大绑。放置门的是一对四方的青石,一边被压在墙体下,一边被凿了小而圆的坑,以方便放门下边伸出的脚样的柱儿,外面的门框辖着上面的门脚,这样开门关门就很安全了;门的锁扣在门框最上面的横档上,左边那扇门的右上角有嵌在门上的链条,三四个椭圆的铁环儿套在一起,只要依次穿过右边门上相邻的铁环,就可以把铁链最端的圈儿套到锁扣上,锁往上面一挂,就安全了。
老二的婆娘喜好串门,门便经常落锁,孩子不是被丢在屋里,就是被甩在外面。大儿子正华,精瘦精瘦,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搞破坏是胆小的,便想到扒开门下面的砖头,缩身钻进去,居然成功了,倒是惊吓了妈妈一大跳,看到门下面的洞儿,老二的婆娘赶忙到堂屋叫祥子,“大哥,你来看看我这家是不是被偷了。”
祥子也惊讶,喊了翀和晓拿了棍棒站在背后,小心把锁拿下来,猛伸手就把门推开了,屋里还是很整齐,并无偷盗的样子。
“是不是小偷没进来呀?”菡萏也过来看,
“大概吧!”祥子看了眼弟媳妇,“没事,把下面垒好吧!”说完转身回去了。
祥子一家还没进门,那边老二婆娘的尖叫声就传过来,祥子回转身,拨开老婆孩子就窜出来,
“大哥,床上有人。”
“啥?”祥子将信将疑,就要到屋里看,却见正华一边揉眼睛,一边从里边出来,一时哭笑不得。
老二婆娘则是勃然大怒,冲进屋子,回手关门,很快,孩子的哭声像袅袅的炊烟,一点点的升腾起来。
祥子和菡萏有了第三个孩子,可惜并不是闺女。
“怎么又是他?”祥子傻了眼,“这三个狗东西一定会把我吃干喝穷。”
菡萏瞪着祥子,她并不想怨他,和男人一样,她也想要个闺女。
“可是,他已经来了,我们又不能赶他走!”菡萏幽幽的说,一副无奈的样子。
“说什么呀?真赶他走,他也不会走,况且,他应该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亲爹的!”祥子一边说话,一边弯腰从菡萏的怀里把儿子抱起来,又贴近了仔细的看。
菡萏撇了嘴笑,又是摇头,“你这个爹,真会使坏,得了便宜还卖乖,敢情他娘嫌弃他呀?只有……。”菡萏还想往下说,突然看到祥子背后有个小脑袋忽隐忽现,想到翀已经6岁,有些话孩子们也听得懂,便戛然而止,转过话题到了翀。
“翀,你得上学了,等你弟弟硬实些,妈给你做个书包。”
晓扮着鬼脸从祥子后面出来。
“哥哥在外面玩呢!”
“和谁玩呀?”菡萏一下子紧张起来。
没等晓说话,翀的哭声就又响了起来。
“翀他爹,快去看看,孩子又咋了?”
祥子把小儿子小心的放在媳妇的胳膊上,懒懒的出去。
翀的哭声突然没了,又忽地高涨起来,歇斯底里,就像溪水遇了坎儿,漫过后,加速的泻下。
给小儿子起名的时候,祥子专门请教了村子边龙耳寺的愚庸大师。
龙耳寺建在龙耳山上,故此得名,上山只有一条小径,就像寺中香火的见证一样,很难和一些长辈话语中寺庙的繁华联系到一起,也许路边高大雄伟的古柏能说明些什么,但已经无济于事,从祥子第一次和爷爷到寺里烧香,见到盘腿列坐在殿里的十几个僧人,到今天偌大的一个庙里仅剩下愚庸大师一个人,足见人们精神领地的充实,而实际上,文化的革命已经悄悄的落下了帷幕。
大师坐在蒲垫上,背对着大门,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嘟囔着什么。
祥子放下装着吃什的篮子,就想从高过膝部的门槛上跨过去,猛然看见大师前面凶神恶煞般的神像,再想到这是佛门圣地,赶忙收回了脚。
“施主,到小寺可是有事?”
愚庸大师竟然觉察到后面有人,一句话令祥子多了几分钦佩。
“大师,我家新添了个儿子,想请您指点一番,娶个好名儿?”
“哦!”愚庸大师终于收了法器,站起身来。
“既然是求名儿的,就是小事了,何必带东西来呢?”大师回身,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祥子,把目光留在了篮子上,
“大师,我懂得规矩,这是家常便饭,算不得什么。”
“哦!”大师捻了捻花白的胡子,眼睛又转开了。
人家问了孩子的出生日子,掐指算了,又嘟囔了一阵子,便自个点起了脑袋。
“出生于蛇年巳时,十二生肖中蛇叫巳蛇,又来本寺中求名,取单字嗣,谭嗣同的嗣,意思是后代,怎么样?”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之一,很有能耐的一个变革者,这些祥子也是知道的,但嗣巳谐音,却也和死一样的叫法,咋说不吉利,甭说征的菡萏的通过,就自己就觉的别扭,一下子突然可怜起小儿子来。
“这样呀?那就多谢您了,”祥子没了初来时的兴致,就想回去,侧身把篮子提过来,“这些饭菜请大师收下!”
“佛门弟子,施德行善乃是本分,难得施主有意,供奉我佛也是善事,”愚庸大师边说话,边接过篮子,把篮中的馒头和红薯放在香案上,再回来时,也不知惊动了什么,香案下面亮亮的一闪,吓了祥子一跳。
快到家的时候,祥子才感觉到那发亮的物件极像一个镜子,愚庸大师的形象陡然没了精神。
“佛门也有这样的人,这世道真的要变了呀?”
菡萏问起求名的经过,祥子省了许多,问到小儿的名字时,祥子从嘴里蹦出一个想了一路的字——“锴”。
出乎意料,菡萏也很喜欢这个名字。
菡萏的爹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背着行李卷,低着自个的光头,开了屋门钻进去,但再也没有走出来。
办完后事,居然有人提亲,当然是搁下了,过了周年,白事的颜色便没有了,风俗上也允许鳏寡的结合,菡萏妈再婚的事情就一点一撇的写开了。
理解的人很少,包括菡萏在内,虽然妈妈经常从新家所在的城市打车回来,带回孩子们争强的面包,但菡萏的确独立了,妈妈更像一位可敬的亲人,不再是生命中唯一挚爱的人。
农闲的时候,菡萏也带大点的翀去看妈妈,晓和锴留在家里,吃喝拉撒也都方便,妯娌们也有孩子,随便就看了。
坐车得大半天,反正到下车的站时,太阳正好滑到西山的顶上。第一次,妈妈和新结婚的丈夫到车站接,这是菡萏第一次和那男人见面,不像比爹还倒霉的人,菡萏很古怪的笑着给那个男人打招呼:“叔,你也来了!”
“哎!”男人很和气,也很谦虚,伸手就要接过睡了一路又刚刚醒来的翀,但翀推开了他的手,翀认的外婆,不光因为她是带稀奇古怪的好吃的给自己和弟弟们的老女人,还有就是她的眼睛,里面有比妈妈还深刻的慈祥,深刻到足以渗进血液。
妈妈毕竟是妈妈,接过翀的一霎,菡萏想到了自个小时候妈妈经历的苦难,模糊记忆里,自己在妈妈肩头酣睡的情景,一时间,凄凉起来。
还没有车在这里通行,还要走约1小时的崎岖山路,真到家时,华灯初上,繁华的都市已经淡淡的褪去了喧嚣,静静的等着入睡。
都市的魅力并没有吸引菡萏母子,不仅仅是因为她们还只是半个主人,100公里外有她们更需要的自由和空气。
“翀,明天还有电影,你不是吵着要看的吗?”
的确是,能把人的图像放大,移到悬在电线杆间的白布上,还能叫他们动,开车打架,说话走路,想现实生活中的一员,不管当中的情节,单讲这杂技样的表演,就足以叫菡萏母子大开眼界,所以翀动摇了,看了妈妈一眼。
虽然留了下来,但电影并没看上,菡萏一不留神,翀的小手便如同泥鳅般溜了出去,再找已经不可能了,人群蠕动着,想吞噬了翀的怪物,不安的躁动。
“翀,翀啊?”菡萏拼命的喊,边上的人赶忙远远的躲开。
“翀,李翀,你在哪里呀?”菡萏使劲的往人群里钻,胡乱的左突右冲,她就要疯了,恐惧鞭子样地甩打着她,而她已经没有了躲闪的概念,儿子就像她的灵魂,愈来愈远的走开了。
“李翀,你快过来呀?不要乱跑啊!”
菡萏开始哭泣,不再胡跑,坐在地上嚎啕样的喊:“儿啊,不要慌,妈妈在这呢!”
也不知过了多久,菡萏终于不喊了,她像知错的孩子,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准备。
“妈妈”翀小声地喊她,孩子已经站在她的一侧。
“妈”翀又喊了一声,菡萏这才反应过来,飞快的扭头,把眼睛钉在那里;
看清楚了,是自己的大儿子,眼睛只眨了一下,巴掌就飞了过去,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打孩子。
翀捂着脸,任凭泪水滑进嘴里,就是没出声。
妈妈还陪着丈夫在楼下和邻居聊天,并不知道菡萏母子经历的短暂别离,硬拽了翀往腿上放,这时孩子哭了,着实叫外婆诧异了半天。
灯熄了很久,菡萏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中不住的嘀咕:也不知翀睡了没?
联产承包责任制像新鲜的风轻拂中华大地。祥子的第一感觉是振奋,他讨厌队长提了锣敲打叫工的声音,特别是那一会,叫工的干部经常会喊:哎,去地打蚂蚱啦!什么呀,一百个人去不敌一个人,蚂蚱早飞了,这是什么?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呐?
老李家分得两头牛,犁一具,耧一套,并不是据为己有,大队的困难户五保户若是有求,还是得无偿帮助。
大队很快也改了,叫村,就是行政村,它的上司——公社,也有了新的名字,叫乡。
牛是农民的心肝宝贝,少不得的好帮手。
起先祥子的爹是放牛的唯一人选,不光如此,孩子们使唤牲口时,少不了情了老先生一道去,一来牛是爹养的,使唤着顺手,二来,爹经过不少磨练,农活上是个高手。
牛喜欢雨天,随了老先生在路边、荒地乃至小树林里自在地吃草,难得看老先生冲牛发脾气,这一点祥子和爹截然不同。
第一次和菡萏到田里犁地,爹完全是被儿子红了脖子挡在家中,可是,这一趟走到头也是勉强,但不说这曲折拐弯的犁沟,夫妻两个已是汗水湿透衣襟。
“你能干个啥?牛都牵不住!”祥子先开口,一边脱了鞋子,倒过来摔在地上,里面进了不少的土粒儿,走着难受的很。
“哈,哈”菡萏看着丈夫的狼狈相,禁不住笑了起来。
“哼!”祥子气急败坏,张嘴就又数落起菡萏来。
祥子的恼怒就要叫住路人的时候,菡萏留下缰绳走了,一溜烟回了家,她实在不能忍受丈夫像喝斥牛一样指挥她,事实上,就差扬了鞭子到她这边了。
“你走吧!我一个人还犁的美哩!”祥子已经无话可说。
他把两头牛摆好,一只跳在犁沟里,一只站在外头,飞快回到牛后,扶正了犁,就像发射炮弹的战士,举起鞭子打了信号。
也只走了几步,这几米效果真的不错,就在祥子啧啧感叹时,两只牛想商量了似的,一块偏了犁沟,冲到路边的荒草边,虽然戴有笼嘴,还是一头扎下,透过笼嘴的缝隙,肆无忌惮地吃起草来。
这时的祥子已经昏了头,他松开扶犁的手,无名之火便窜了上来。
他把两头牛从犁上卸下来,有力的拽了缰绳让它们靠近自己,又很认真的说:“你们两个家伙,不要以为我治不了你们,活是要干的,我不也在干嘛!做人和做牛是一样的,你干了,我给你吃的,我干了,老天给我喝的,这很公平,你们为什么就这样无赖呢?”
一头牛猛的一回头,背上飞过一只牛虻,但祥子还是被拽了一下,胳膊隐隐作痛。
“你不服,那我先治你。”
他把老实的那一只拴在犁上,这边就开始了。
牛的鼻子被缰绳拉着,缰绳的另一端捏在祥子的手里,他的另一只手拿着鞭子。拉近了便甩过去,不知道有多痛,牛狠命地往后退,有黄土荡了起来,淹没了祥子的脚。
“祥子!”
爹怒气冲冲地在地边大喊,紧接着大踏了步子走过来,
“它是牛,能犁地,种地,你能做什么?你就会拉了它的软骨折磨它,显示你的本领,可那是什么呀?屁!”
老先生一把从祥子手中夺过缰绳,那牛儿仍是惊愕不已,口边流着沫儿,又退了几步;
“记住,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
分家的时候,同样分了田地,老二老三也常常用牛,日子久了,牛的饮食备受关注。
“用牛得养,不能只让爹放牛,喂牛饮牛,各家都有份,”这是祥子唯一的妹妹,她的话虽说刻薄了一点,但不违常理。
祥子、二弟、三弟正好都在,互相看了,也不说话。
“以后啊,谁家用牛,准备东西饮牛,晚上得给牛备草,”妹妹又说,
“中,铡草的事也不能总少不了爹,孩子们也能铡两下嘛!”
祥子表态,两兄弟随声附和,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以他不可缺的角色延续着平凡的精彩。
翀上四年级的时候,晓坐进了一年级的教室,俩兄弟一块去学校,并不是形影不离,而是经常出了门就分开,走的很开,因为翀在妈妈那里告了弟弟的状,他见邻居的房顶上有一片烙馍,很像妈妈烤的那种,就说是晓扔了馍到房上,晓当然不承认,就算妈妈不骂他,爹一定会教训自己。房子很高,把证据拿下来是不可能的,后来下了场大雨,翀再看时,馍已经没有了。还有一件事,兄弟两个一块到地里给猪拽菜,翀拿了一把小头,晓挎着篮子,钻到地里就捡猪吃的菜儿拽,成片的就用头掘,少不了欢心,就想得到了妈妈的表扬,翀连续掘了几下,弟弟却懒懒的缩了身子蹲在那里。
“你快捡呀,小懒蛋!”
“哥哥,你掘着我的脚了,”晓说话时,泪紧跟着流了下来,血从手指间渗了出来;
翀背着弟弟回去,一个脚趾真的被搞到了,几乎触及了骨头,妈妈赶忙抱着儿子到村医那里,请人家用心的包扎了,又像捧宝贝一样将儿子携回家,搁在床上。
翀已经受到了惩罚,泪汪汪地看了眼坐在床上享受妈妈从箱底摸出来的好吃的的晓。爹去挑水了,井就在门口,前面几户人家公用的井。
“还不快去,把菜和头给拿回来。”爹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翀背过手,擦了鼻涕,又抹了眼泪,跨出门就要走,
“翀,”妈妈叫住了他,
“这个糖给你。”
翀的学习很好,经常拿奖状回家,妈妈和爹都很高兴,一家人吃饭时便时常叫两个小儿子学习他们的大哥,可是,五年级毕业后,翀进了乡中,离开了村里的小学。
同年,祥子有幸做了民办教师,在村里的小学代课。
祥子教三年级的历史,对他一个老三届来讲是小菜一碟;晓已经上二年级了,个儿也高了,虎头虎脑,虽说眼睛不大,远不及他爹妈的,但就是耐看,祥子表面上不说,心里很在意和自己同校的儿子。
而晓是得意的,他的品行和习惯还不成形,浅浅的随了他的成长而成熟。
能代儿子的课虽然也正常,还是怪怪的,只有一个礼拜,三节课——体育。
第一次,晓就想笑,看爹严肃的样子,就想象到演戏,很明白的事情,爹现在是自个的老师,自己的爹呀!毕竟是孩子,很快就松懈下来,他还不清楚什么是角色,更不会明白他的爹是校园外面的李祥子,而当爹跨进校门的那一刻,爹已经不是爹了。
“你,出列!”
听到爹在喊,晓慌忙站起来;
“就是你,李晓,你出来!”祥子叫晓时,带了他的姓,听的晓又想笑。
“别人都能站着,你为什么蹲下去?”爹恨恨地问,晓一下子涨红了脸。
“去,拿块砖头来。”
晓赶忙跑到操场边,找了块砖头,递给爹。
“放下,”
“站上去!”
晚上,菡萏和祥子就吵了一架,晓怕受到拖累,早早遛了出去,锴已经五岁,感到了郁闷,但还不愿走开。
夏天是出水痘的季节。
晓先出,来的很急,半节课的功夫就爬了半身,还痒的厉害;班主任就叫了祥子。祥子心痛孩子,孩子却不敢使赖,咬着牙极力克制。
“请假吧?”祥子抱了晓,径直到他的办公室。
给儿子脱了衣服,用毛巾湿了水帮他擦了个遍,又从教务处借来点酒精,又仔细的擦了一遍,放到同室老师的蚊帐里(祥子是没有蚊帐的)。祥子给晓说:“你睡吧!放学时,爹抱你回去。”
门关了,晓居然庆幸自己的水痘,终于看到了爹,而叫爹来抱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祥子一直在奔波,真像一头牛,天天在地里折腾,有为自己的,也有为兄弟的。孩子们少有关怀,用菡萏的话来讲:他从未给孩子们买过一个皮娃娃。而今,儿子们会走了,不用抱了,可做为父亲,他是否就没有想过过把抱瘾呢?
从学校到家里有半里地,不光祥子出了一身汗,晓也燥热的难受。
“翀他娘,帮忙接一下。”
菡萏从屋里出来,虽然感到了吃惊,还是先接过了孩子。
“这是咋了?”
“出水痘哩!”祥子说,“我的妈呀,咋这么难抱哩!”
看丈夫汗津津的,菡萏就想笑。
“妈,难受死我了!”
晓的话才出口,菡萏终于开怀大笑,紧接着祥子和孩子们也都笑开了。
没过几天,锴也出了水痘,脸上也冒出许多,伸手就想挠,妈妈的手急急过来,把他的胳膊一块捏住。
“儿子,你要知道,这痘痘真破了,可是一个坑儿呀!在屁股上还好,留在脸上可是个疤瘌,可难看了!”
锴不知道什么是美观,但妈妈制止他,便清楚是为自己,打消了去痒的念头。
妈妈去做饭,锴就没了玩的心思,整个人懒洋洋的,举手之间身不由己就偏了方向,就是脸上,额头两个并列的痘痘一起爆开,混混的水儿沿了脸颊淌下,锴立刻慌了,直了嗓子叫妈妈。
菡萏急忙跑进屋子,锴的泪都挤了出来,仿佛大难临头。
“妈妈,这里,这里呀!”锴伸手指着破水的痘儿,也不敢动弹。
妈妈叹了口气,拿毛巾给他擦干净,“你这孩子,玩吧?做事情没有毅力,总会亏了自己,这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锴更加的恐惧,好像这一失手直接把自己给害了,眼泪加快了速度涌出来。
“没出息,哭什么,做错了事还不叫人说呀!”
妈妈甩了袖子出去,锴也不哭了,小家伙很清楚,无声的啜泣,如果没人观看,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从窗台上取镜子,想看看自己如今又多难看,垫了脚去摸,触到了镜子下面的支架,伸了指头就去捉。圆镜儿一个倒载葱就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下面的黄色脸盆里,声音很响,引的菡萏第二次心急火燎的跑过来,手上还有面粉儿,却无法阻挡她熊熊的怒火,但孩子毕竟正在生病,一巴掌下去,就后悔了,再掂起掉了一片瓷的脸盆儿和空空的没了镜片的镜架子,是哭笑不得。
“中,老三,你就给我闯祸吧!”
没过多久,李家的锴玩火引燃了堆在后院的庄稼秸秆,高的几乎抵着房檐的秸秆被浓烟包围,中间是肆虐的火舌。
菡萏敲了脸盆喊,邻居们赶过来扑火,浇水上去根本不解决问题,火苗只是瞬间被压了下去,继而又升腾起来,颇有火上浇油的意思,有人拿砖头扔过去,就像打一条赖着不想走的狗,果然奏效,溅起一片火星子,那里的火便暂时的死去。
“铲土把火盖上!”
有人喊,有人就在后院找土;
后院再下去是另一户的房子,如果火势不得控制,那家的房子难免遭殃,菡萏很急,面对这灾难样的突发事件,她也只有竭力而为。
祥子赶了回来,浓烟一直飘到了学校。
农村是落后于城市的,但落后的并不一定是要摒弃的,农民有城里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的忠厚和善良,这是上帝恩赐给从事原始劳动的劳动者最神圣的法宝,所以火被扑灭了。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后面房子的后檐已经被烟熏的很黑,有几根椽子的外端还冒着轻袅的烟,人们四散了离去,祥子夫妇想到了锴。
锴在村子的崖边,扔了点火的打火机,有销毁罪证的嫌疑,可连他自己都清楚告诉妈妈起火的是他,仓皇逃跑的也是他,若无其事的回去是不可能的。都怪这点火的怪物,也怨自己被那温柔的火焰给迷惑,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锴一个人走了很远,却是越走越没了底气,为啥要逃跑呢?这样又能回避多少难堪呢?顶多爹回揍自己一顿,妈妈是不会紧随了爹再来几下的,而火应该早被扑灭了,村子已经平静下来,夜就要来了。
“可是,我为什么要闯这么大的祸呢?”锴不能原谅自己,有内疚拉着他在做逃亡样的自我惩罚。但真的不能再走了,看不见了村子,他就会害怕。
他在原地犹豫,想转身回去,又想狠狠的再走几里。风像是故意来逗锴,吹乱了周围的晚玉米,声音很响,叫锴很快想到爹给他们兄弟讲过的青头鬼的故事。青头鬼像狼,个子和小牛犊子一般高,昼伏夜出,经常躲在庄稼地里窥视外面的人畜,有了机会就发起进攻。
很快,有虚幻的绿幽可憎的眼睛钉在离锴不远处的玉米地的黑处。一阵骚动,旁边又多出许多,锴简直是呆在那里,小声的出气,不敢动弹了。
“锴。”妈妈熟悉的声音打破了有风的夜,锴如同感觉到了生的希望,清了清嗓子,瞪眼又见冷峻悚人的绿眼睛儿,翕合了几下嘴巴,还是继续了期初的沉默。
声音越来越近,妈妈的担心和急切随了声音一并传来,二哥也来了,他稚嫩的喊声显的那样的温暖,锴在融化。
“妈!”
像睡醒的孩子,锴朦胧呓语,声音并不大,却惊动了风。
“妈!”他醒了,不顾一切地扯了嗓子嚎叫,朝声音的方向跑去,呜呜的哭声紧随着他,咸咸的眼泪调皮的跳进了嘴里。
菡萏扯着晓赶过来会和。
她抱起锴,给儿子擦眼泪,却止不住锴的抽搐,这一刻,锴忘了自己犯的错,他以为是妈妈落他在这里,忘了带回去。
祥子在村子的另一头,翀还在上晚自习,他什么也不知道。
我终于发现:母亲赐予我的力量,原本就在额头最深的那条纹络中间……!
门儿是木头做的,请木匠来做,有能耐的师傅总会带许多的工具,锯、斧、锛子、刨、凿、钻、墨斗、尺子,基本上就这几样,各有各的妙有,并且层出不穷,变换起来叫人目不暇接。在给老爷做棺材时,翀就看上了木匠带来的小号凿子,偷藏在裤兜中据为己有;但人家清点工具时还是发现少了东西,经不住大人的追问,翀说是晓拿去的。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但说谎之人惭愧不已。门板很宽,一棵相当的树是根本就没有的,所以得拼凑,两三块质地相当的板子,把相接的面刨光溜,涂上据说是猪油做成的胶片熬成的浓汁,再用粗大的草绳五花大绑。放置门的是一对四方的青石,一边被压在墙体下,一边被凿了小而圆的坑,以方便放门下边伸出的脚样的柱儿,外面的门框辖着上面的门脚,这样开门关门就很安全了;门的锁扣在门框最上面的横档上,左边那扇门的右上角有嵌在门上的链条,三四个椭圆的铁环儿套在一起,只要依次穿过右边门上相邻的铁环,就可以把铁链最端的圈儿套到锁扣上,锁往上面一挂,就安全了。
老二的婆娘喜好串门,门便经常落锁,孩子不是被丢在屋里,就是被甩在外面。大儿子正华,精瘦精瘦,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搞破坏是胆小的,便想到扒开门下面的砖头,缩身钻进去,居然成功了,倒是惊吓了妈妈一大跳,看到门下面的洞儿,老二的婆娘赶忙到堂屋叫祥子,“大哥,你来看看我这家是不是被偷了。”
祥子也惊讶,喊了翀和晓拿了棍棒站在背后,小心把锁拿下来,猛伸手就把门推开了,屋里还是很整齐,并无偷盗的样子。
“是不是小偷没进来呀?”菡萏也过来看,
“大概吧!”祥子看了眼弟媳妇,“没事,把下面垒好吧!”说完转身回去了。
祥子一家还没进门,那边老二婆娘的尖叫声就传过来,祥子回转身,拨开老婆孩子就窜出来,
“大哥,床上有人。”
“啥?”祥子将信将疑,就要到屋里看,却见正华一边揉眼睛,一边从里边出来,一时哭笑不得。
老二婆娘则是勃然大怒,冲进屋子,回手关门,很快,孩子的哭声像袅袅的炊烟,一点点的升腾起来。
祥子和菡萏有了第三个孩子,可惜并不是闺女。
“怎么又是他?”祥子傻了眼,“这三个狗东西一定会把我吃干喝穷。”
菡萏瞪着祥子,她并不想怨他,和男人一样,她也想要个闺女。
“可是,他已经来了,我们又不能赶他走!”菡萏幽幽的说,一副无奈的样子。
“说什么呀?真赶他走,他也不会走,况且,他应该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亲爹的!”祥子一边说话,一边弯腰从菡萏的怀里把儿子抱起来,又贴近了仔细的看。
菡萏撇了嘴笑,又是摇头,“你这个爹,真会使坏,得了便宜还卖乖,敢情他娘嫌弃他呀?只有……。”菡萏还想往下说,突然看到祥子背后有个小脑袋忽隐忽现,想到翀已经6岁,有些话孩子们也听得懂,便戛然而止,转过话题到了翀。
“翀,你得上学了,等你弟弟硬实些,妈给你做个书包。”
晓扮着鬼脸从祥子后面出来。
“哥哥在外面玩呢!”
“和谁玩呀?”菡萏一下子紧张起来。
没等晓说话,翀的哭声就又响了起来。
“翀他爹,快去看看,孩子又咋了?”
祥子把小儿子小心的放在媳妇的胳膊上,懒懒的出去。
翀的哭声突然没了,又忽地高涨起来,歇斯底里,就像溪水遇了坎儿,漫过后,加速的泻下。
给小儿子起名的时候,祥子专门请教了村子边龙耳寺的愚庸大师。
龙耳寺建在龙耳山上,故此得名,上山只有一条小径,就像寺中香火的见证一样,很难和一些长辈话语中寺庙的繁华联系到一起,也许路边高大雄伟的古柏能说明些什么,但已经无济于事,从祥子第一次和爷爷到寺里烧香,见到盘腿列坐在殿里的十几个僧人,到今天偌大的一个庙里仅剩下愚庸大师一个人,足见人们精神领地的充实,而实际上,文化的革命已经悄悄的落下了帷幕。
大师坐在蒲垫上,背对着大门,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嘟囔着什么。
祥子放下装着吃什的篮子,就想从高过膝部的门槛上跨过去,猛然看见大师前面凶神恶煞般的神像,再想到这是佛门圣地,赶忙收回了脚。
“施主,到小寺可是有事?”
愚庸大师竟然觉察到后面有人,一句话令祥子多了几分钦佩。
“大师,我家新添了个儿子,想请您指点一番,娶个好名儿?”
“哦!”愚庸大师终于收了法器,站起身来。
“既然是求名儿的,就是小事了,何必带东西来呢?”大师回身,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祥子,把目光留在了篮子上,
“大师,我懂得规矩,这是家常便饭,算不得什么。”
“哦!”大师捻了捻花白的胡子,眼睛又转开了。
人家问了孩子的出生日子,掐指算了,又嘟囔了一阵子,便自个点起了脑袋。
“出生于蛇年巳时,十二生肖中蛇叫巳蛇,又来本寺中求名,取单字嗣,谭嗣同的嗣,意思是后代,怎么样?”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之一,很有能耐的一个变革者,这些祥子也是知道的,但嗣巳谐音,却也和死一样的叫法,咋说不吉利,甭说征的菡萏的通过,就自己就觉的别扭,一下子突然可怜起小儿子来。
“这样呀?那就多谢您了,”祥子没了初来时的兴致,就想回去,侧身把篮子提过来,“这些饭菜请大师收下!”
“佛门弟子,施德行善乃是本分,难得施主有意,供奉我佛也是善事,”愚庸大师边说话,边接过篮子,把篮中的馒头和红薯放在香案上,再回来时,也不知惊动了什么,香案下面亮亮的一闪,吓了祥子一跳。
快到家的时候,祥子才感觉到那发亮的物件极像一个镜子,愚庸大师的形象陡然没了精神。
“佛门也有这样的人,这世道真的要变了呀?”
菡萏问起求名的经过,祥子省了许多,问到小儿的名字时,祥子从嘴里蹦出一个想了一路的字——“锴”。
出乎意料,菡萏也很喜欢这个名字。
菡萏的爹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背着行李卷,低着自个的光头,开了屋门钻进去,但再也没有走出来。
办完后事,居然有人提亲,当然是搁下了,过了周年,白事的颜色便没有了,风俗上也允许鳏寡的结合,菡萏妈再婚的事情就一点一撇的写开了。
理解的人很少,包括菡萏在内,虽然妈妈经常从新家所在的城市打车回来,带回孩子们争强的面包,但菡萏的确独立了,妈妈更像一位可敬的亲人,不再是生命中唯一挚爱的人。
农闲的时候,菡萏也带大点的翀去看妈妈,晓和锴留在家里,吃喝拉撒也都方便,妯娌们也有孩子,随便就看了。
坐车得大半天,反正到下车的站时,太阳正好滑到西山的顶上。第一次,妈妈和新结婚的丈夫到车站接,这是菡萏第一次和那男人见面,不像比爹还倒霉的人,菡萏很古怪的笑着给那个男人打招呼:“叔,你也来了!”
“哎!”男人很和气,也很谦虚,伸手就要接过睡了一路又刚刚醒来的翀,但翀推开了他的手,翀认的外婆,不光因为她是带稀奇古怪的好吃的给自己和弟弟们的老女人,还有就是她的眼睛,里面有比妈妈还深刻的慈祥,深刻到足以渗进血液。
妈妈毕竟是妈妈,接过翀的一霎,菡萏想到了自个小时候妈妈经历的苦难,模糊记忆里,自己在妈妈肩头酣睡的情景,一时间,凄凉起来。
还没有车在这里通行,还要走约1小时的崎岖山路,真到家时,华灯初上,繁华的都市已经淡淡的褪去了喧嚣,静静的等着入睡。
都市的魅力并没有吸引菡萏母子,不仅仅是因为她们还只是半个主人,100公里外有她们更需要的自由和空气。
“翀,明天还有电影,你不是吵着要看的吗?”
的确是,能把人的图像放大,移到悬在电线杆间的白布上,还能叫他们动,开车打架,说话走路,想现实生活中的一员,不管当中的情节,单讲这杂技样的表演,就足以叫菡萏母子大开眼界,所以翀动摇了,看了妈妈一眼。
虽然留了下来,但电影并没看上,菡萏一不留神,翀的小手便如同泥鳅般溜了出去,再找已经不可能了,人群蠕动着,想吞噬了翀的怪物,不安的躁动。
“翀,翀啊?”菡萏拼命的喊,边上的人赶忙远远的躲开。
“翀,李翀,你在哪里呀?”菡萏使劲的往人群里钻,胡乱的左突右冲,她就要疯了,恐惧鞭子样地甩打着她,而她已经没有了躲闪的概念,儿子就像她的灵魂,愈来愈远的走开了。
“李翀,你快过来呀?不要乱跑啊!”
菡萏开始哭泣,不再胡跑,坐在地上嚎啕样的喊:“儿啊,不要慌,妈妈在这呢!”
也不知过了多久,菡萏终于不喊了,她像知错的孩子,做好了接受惩罚的准备。
“妈妈”翀小声地喊她,孩子已经站在她的一侧。
“妈”翀又喊了一声,菡萏这才反应过来,飞快的扭头,把眼睛钉在那里;
看清楚了,是自己的大儿子,眼睛只眨了一下,巴掌就飞了过去,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打孩子。
翀捂着脸,任凭泪水滑进嘴里,就是没出声。
妈妈还陪着丈夫在楼下和邻居聊天,并不知道菡萏母子经历的短暂别离,硬拽了翀往腿上放,这时孩子哭了,着实叫外婆诧异了半天。
灯熄了很久,菡萏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中不住的嘀咕:也不知翀睡了没?
联产承包责任制像新鲜的风轻拂中华大地。祥子的第一感觉是振奋,他讨厌队长提了锣敲打叫工的声音,特别是那一会,叫工的干部经常会喊:哎,去地打蚂蚱啦!什么呀,一百个人去不敌一个人,蚂蚱早飞了,这是什么?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呐?
老李家分得两头牛,犁一具,耧一套,并不是据为己有,大队的困难户五保户若是有求,还是得无偿帮助。
大队很快也改了,叫村,就是行政村,它的上司——公社,也有了新的名字,叫乡。
牛是农民的心肝宝贝,少不得的好帮手。
起先祥子的爹是放牛的唯一人选,不光如此,孩子们使唤牲口时,少不了情了老先生一道去,一来牛是爹养的,使唤着顺手,二来,爹经过不少磨练,农活上是个高手。
牛喜欢雨天,随了老先生在路边、荒地乃至小树林里自在地吃草,难得看老先生冲牛发脾气,这一点祥子和爹截然不同。
第一次和菡萏到田里犁地,爹完全是被儿子红了脖子挡在家中,可是,这一趟走到头也是勉强,但不说这曲折拐弯的犁沟,夫妻两个已是汗水湿透衣襟。
“你能干个啥?牛都牵不住!”祥子先开口,一边脱了鞋子,倒过来摔在地上,里面进了不少的土粒儿,走着难受的很。
“哈,哈”菡萏看着丈夫的狼狈相,禁不住笑了起来。
“哼!”祥子气急败坏,张嘴就又数落起菡萏来。
祥子的恼怒就要叫住路人的时候,菡萏留下缰绳走了,一溜烟回了家,她实在不能忍受丈夫像喝斥牛一样指挥她,事实上,就差扬了鞭子到她这边了。
“你走吧!我一个人还犁的美哩!”祥子已经无话可说。
他把两头牛摆好,一只跳在犁沟里,一只站在外头,飞快回到牛后,扶正了犁,就像发射炮弹的战士,举起鞭子打了信号。
也只走了几步,这几米效果真的不错,就在祥子啧啧感叹时,两只牛想商量了似的,一块偏了犁沟,冲到路边的荒草边,虽然戴有笼嘴,还是一头扎下,透过笼嘴的缝隙,肆无忌惮地吃起草来。
这时的祥子已经昏了头,他松开扶犁的手,无名之火便窜了上来。
他把两头牛从犁上卸下来,有力的拽了缰绳让它们靠近自己,又很认真的说:“你们两个家伙,不要以为我治不了你们,活是要干的,我不也在干嘛!做人和做牛是一样的,你干了,我给你吃的,我干了,老天给我喝的,这很公平,你们为什么就这样无赖呢?”
一头牛猛的一回头,背上飞过一只牛虻,但祥子还是被拽了一下,胳膊隐隐作痛。
“你不服,那我先治你。”
他把老实的那一只拴在犁上,这边就开始了。
牛的鼻子被缰绳拉着,缰绳的另一端捏在祥子的手里,他的另一只手拿着鞭子。拉近了便甩过去,不知道有多痛,牛狠命地往后退,有黄土荡了起来,淹没了祥子的脚。
“祥子!”
爹怒气冲冲地在地边大喊,紧接着大踏了步子走过来,
“它是牛,能犁地,种地,你能做什么?你就会拉了它的软骨折磨它,显示你的本领,可那是什么呀?屁!”
老先生一把从祥子手中夺过缰绳,那牛儿仍是惊愕不已,口边流着沫儿,又退了几步;
“记住,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
分家的时候,同样分了田地,老二老三也常常用牛,日子久了,牛的饮食备受关注。
“用牛得养,不能只让爹放牛,喂牛饮牛,各家都有份,”这是祥子唯一的妹妹,她的话虽说刻薄了一点,但不违常理。
祥子、二弟、三弟正好都在,互相看了,也不说话。
“以后啊,谁家用牛,准备东西饮牛,晚上得给牛备草,”妹妹又说,
“中,铡草的事也不能总少不了爹,孩子们也能铡两下嘛!”
祥子表态,两兄弟随声附和,这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以他不可缺的角色延续着平凡的精彩。
翀上四年级的时候,晓坐进了一年级的教室,俩兄弟一块去学校,并不是形影不离,而是经常出了门就分开,走的很开,因为翀在妈妈那里告了弟弟的状,他见邻居的房顶上有一片烙馍,很像妈妈烤的那种,就说是晓扔了馍到房上,晓当然不承认,就算妈妈不骂他,爹一定会教训自己。房子很高,把证据拿下来是不可能的,后来下了场大雨,翀再看时,馍已经没有了。还有一件事,兄弟两个一块到地里给猪拽菜,翀拿了一把小头,晓挎着篮子,钻到地里就捡猪吃的菜儿拽,成片的就用头掘,少不了欢心,就想得到了妈妈的表扬,翀连续掘了几下,弟弟却懒懒的缩了身子蹲在那里。
“你快捡呀,小懒蛋!”
“哥哥,你掘着我的脚了,”晓说话时,泪紧跟着流了下来,血从手指间渗了出来;
翀背着弟弟回去,一个脚趾真的被搞到了,几乎触及了骨头,妈妈赶忙抱着儿子到村医那里,请人家用心的包扎了,又像捧宝贝一样将儿子携回家,搁在床上。
翀已经受到了惩罚,泪汪汪地看了眼坐在床上享受妈妈从箱底摸出来的好吃的的晓。爹去挑水了,井就在门口,前面几户人家公用的井。
“还不快去,把菜和头给拿回来。”爹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翀背过手,擦了鼻涕,又抹了眼泪,跨出门就要走,
“翀,”妈妈叫住了他,
“这个糖给你。”
翀的学习很好,经常拿奖状回家,妈妈和爹都很高兴,一家人吃饭时便时常叫两个小儿子学习他们的大哥,可是,五年级毕业后,翀进了乡中,离开了村里的小学。
同年,祥子有幸做了民办教师,在村里的小学代课。
祥子教三年级的历史,对他一个老三届来讲是小菜一碟;晓已经上二年级了,个儿也高了,虎头虎脑,虽说眼睛不大,远不及他爹妈的,但就是耐看,祥子表面上不说,心里很在意和自己同校的儿子。
而晓是得意的,他的品行和习惯还不成形,浅浅的随了他的成长而成熟。
能代儿子的课虽然也正常,还是怪怪的,只有一个礼拜,三节课——体育。
第一次,晓就想笑,看爹严肃的样子,就想象到演戏,很明白的事情,爹现在是自个的老师,自己的爹呀!毕竟是孩子,很快就松懈下来,他还不清楚什么是角色,更不会明白他的爹是校园外面的李祥子,而当爹跨进校门的那一刻,爹已经不是爹了。
“你,出列!”
听到爹在喊,晓慌忙站起来;
“就是你,李晓,你出来!”祥子叫晓时,带了他的姓,听的晓又想笑。
“别人都能站着,你为什么蹲下去?”爹恨恨地问,晓一下子涨红了脸。
“去,拿块砖头来。”
晓赶忙跑到操场边,找了块砖头,递给爹。
“放下,”
“站上去!”
晚上,菡萏和祥子就吵了一架,晓怕受到拖累,早早遛了出去,锴已经五岁,感到了郁闷,但还不愿走开。
夏天是出水痘的季节。
晓先出,来的很急,半节课的功夫就爬了半身,还痒的厉害;班主任就叫了祥子。祥子心痛孩子,孩子却不敢使赖,咬着牙极力克制。
“请假吧?”祥子抱了晓,径直到他的办公室。
给儿子脱了衣服,用毛巾湿了水帮他擦了个遍,又从教务处借来点酒精,又仔细的擦了一遍,放到同室老师的蚊帐里(祥子是没有蚊帐的)。祥子给晓说:“你睡吧!放学时,爹抱你回去。”
门关了,晓居然庆幸自己的水痘,终于看到了爹,而叫爹来抱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祥子一直在奔波,真像一头牛,天天在地里折腾,有为自己的,也有为兄弟的。孩子们少有关怀,用菡萏的话来讲:他从未给孩子们买过一个皮娃娃。而今,儿子们会走了,不用抱了,可做为父亲,他是否就没有想过过把抱瘾呢?
从学校到家里有半里地,不光祥子出了一身汗,晓也燥热的难受。
“翀他娘,帮忙接一下。”
菡萏从屋里出来,虽然感到了吃惊,还是先接过了孩子。
“这是咋了?”
“出水痘哩!”祥子说,“我的妈呀,咋这么难抱哩!”
看丈夫汗津津的,菡萏就想笑。
“妈,难受死我了!”
晓的话才出口,菡萏终于开怀大笑,紧接着祥子和孩子们也都笑开了。
没过几天,锴也出了水痘,脸上也冒出许多,伸手就想挠,妈妈的手急急过来,把他的胳膊一块捏住。
“儿子,你要知道,这痘痘真破了,可是一个坑儿呀!在屁股上还好,留在脸上可是个疤瘌,可难看了!”
锴不知道什么是美观,但妈妈制止他,便清楚是为自己,打消了去痒的念头。
妈妈去做饭,锴就没了玩的心思,整个人懒洋洋的,举手之间身不由己就偏了方向,就是脸上,额头两个并列的痘痘一起爆开,混混的水儿沿了脸颊淌下,锴立刻慌了,直了嗓子叫妈妈。
菡萏急忙跑进屋子,锴的泪都挤了出来,仿佛大难临头。
“妈妈,这里,这里呀!”锴伸手指着破水的痘儿,也不敢动弹。
妈妈叹了口气,拿毛巾给他擦干净,“你这孩子,玩吧?做事情没有毅力,总会亏了自己,这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锴更加的恐惧,好像这一失手直接把自己给害了,眼泪加快了速度涌出来。
“没出息,哭什么,做错了事还不叫人说呀!”
妈妈甩了袖子出去,锴也不哭了,小家伙很清楚,无声的啜泣,如果没人观看,也就没有了意义。他从窗台上取镜子,想看看自己如今又多难看,垫了脚去摸,触到了镜子下面的支架,伸了指头就去捉。圆镜儿一个倒载葱就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下面的黄色脸盆里,声音很响,引的菡萏第二次心急火燎的跑过来,手上还有面粉儿,却无法阻挡她熊熊的怒火,但孩子毕竟正在生病,一巴掌下去,就后悔了,再掂起掉了一片瓷的脸盆儿和空空的没了镜片的镜架子,是哭笑不得。
“中,老三,你就给我闯祸吧!”
没过多久,李家的锴玩火引燃了堆在后院的庄稼秸秆,高的几乎抵着房檐的秸秆被浓烟包围,中间是肆虐的火舌。
菡萏敲了脸盆喊,邻居们赶过来扑火,浇水上去根本不解决问题,火苗只是瞬间被压了下去,继而又升腾起来,颇有火上浇油的意思,有人拿砖头扔过去,就像打一条赖着不想走的狗,果然奏效,溅起一片火星子,那里的火便暂时的死去。
“铲土把火盖上!”
有人喊,有人就在后院找土;
后院再下去是另一户的房子,如果火势不得控制,那家的房子难免遭殃,菡萏很急,面对这灾难样的突发事件,她也只有竭力而为。
祥子赶了回来,浓烟一直飘到了学校。
农村是落后于城市的,但落后的并不一定是要摒弃的,农民有城里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的忠厚和善良,这是上帝恩赐给从事原始劳动的劳动者最神圣的法宝,所以火被扑灭了。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后面房子的后檐已经被烟熏的很黑,有几根椽子的外端还冒着轻袅的烟,人们四散了离去,祥子夫妇想到了锴。
锴在村子的崖边,扔了点火的打火机,有销毁罪证的嫌疑,可连他自己都清楚告诉妈妈起火的是他,仓皇逃跑的也是他,若无其事的回去是不可能的。都怪这点火的怪物,也怨自己被那温柔的火焰给迷惑,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
锴一个人走了很远,却是越走越没了底气,为啥要逃跑呢?这样又能回避多少难堪呢?顶多爹回揍自己一顿,妈妈是不会紧随了爹再来几下的,而火应该早被扑灭了,村子已经平静下来,夜就要来了。
“可是,我为什么要闯这么大的祸呢?”锴不能原谅自己,有内疚拉着他在做逃亡样的自我惩罚。但真的不能再走了,看不见了村子,他就会害怕。
他在原地犹豫,想转身回去,又想狠狠的再走几里。风像是故意来逗锴,吹乱了周围的晚玉米,声音很响,叫锴很快想到爹给他们兄弟讲过的青头鬼的故事。青头鬼像狼,个子和小牛犊子一般高,昼伏夜出,经常躲在庄稼地里窥视外面的人畜,有了机会就发起进攻。
很快,有虚幻的绿幽可憎的眼睛钉在离锴不远处的玉米地的黑处。一阵骚动,旁边又多出许多,锴简直是呆在那里,小声的出气,不敢动弹了。
“锴。”妈妈熟悉的声音打破了有风的夜,锴如同感觉到了生的希望,清了清嗓子,瞪眼又见冷峻悚人的绿眼睛儿,翕合了几下嘴巴,还是继续了期初的沉默。
声音越来越近,妈妈的担心和急切随了声音一并传来,二哥也来了,他稚嫩的喊声显的那样的温暖,锴在融化。
“妈!”
像睡醒的孩子,锴朦胧呓语,声音并不大,却惊动了风。
“妈!”他醒了,不顾一切地扯了嗓子嚎叫,朝声音的方向跑去,呜呜的哭声紧随着他,咸咸的眼泪调皮的跳进了嘴里。
菡萏扯着晓赶过来会和。
她抱起锴,给儿子擦眼泪,却止不住锴的抽搐,这一刻,锴忘了自己犯的错,他以为是妈妈落他在这里,忘了带回去。
祥子在村子的另一头,翀还在上晚自习,他什么也不知道。
我终于发现:母亲赐予我的力量,原本就在额头最深的那条纹络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