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爱的幻灭

第1卷 第六十四章 考察建筑公司

    李铁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探索一条新的路,才能彻底改变牺牲品的命运。高分低能,低分无能,就是题海的功能。我必须用事实证明,低分不是无能,拒绝应试不是堕落,完全可以杀出一条新路子。他观察社会得出结论:不读大学当老板,读了大学给老板打工。

    他越是荒疏学业,越是在课外勤奋阅读。热爱读书,是他创造的新生活,从武侠到文学经典,从哲学著作到伟人传记,从社会文化到企业管理,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题海是把脑子掏空,书籍是开发大脑的智慧。书籍里的世界有多辽阔,他的生命就有多辽阔,他似乎不是在书中寻觅宝藏,而是在自我生命中寻觅宝藏,他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自我。不论什么书籍,他都能从书中寻找到自我,每一页都在写自我,无不感觉亲切又惊喜。“我的生命多么辽阔!书籍去到的地方,我的生命都能去到。书籍是向导,把我带向遥远的地方,而每到一个地方,我就征服那片土地。”每天阅读就仿佛去陌生的地方旅行,又仿佛是发现早已属于自我的地方。阅读是没有终止的探宝,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

    他俯瞰挣扎于题海中的生命,痛切地感到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生命在摸索中不是走向光明,而是走向更漆黑的世界。定理是阳光吗?也许当初定理诞生的时候是一注耀眼的阳光,照亮科学世界的一角;现在,定理是把生命引向黑暗。他站在阳光中,对黑暗的生命洞察得清清楚楚,可是黑暗生命却自以为是阳光照耀,只要苦渡题海,就一定大有希望。而同学们看他,又自以为铁山是误入黑暗中,完全没有希望。还有什么动物比人这种动物的差异更大的呢?

    他深信阅读会伴随整个人生,不论未来经历怎样的人生,书籍都是知心的伴侣。不过,现在,阅读显然不能满足他对生活的全部需要,他必须行动,探索新的生路。他需要用行动运用知识,把思想变成效益;又需要用行动研究社会,创造新的思想。

    母亲的建筑公司是他决定进入社会的第一站。

    “我想到你们的公司见习,你安排一下。”他说话的神气是,能以这种方式表示对你的亲近,你是应该惊喜的。

    “我们公司……”母亲惊愕得说不出话,“怎么……见习?”

    “我读了点书,想把学的东西用一用,到你们公司活动活动。”铁山照例说得很平淡,就像是拉家常。

    “你不是在读书吗?怎么去见习?”

    “我对学校学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我随时可以去社会实践,这你不用担心。”

    犹如铁山的许多举措都令李经理匪夷所思,到公司见习也如此。不过,她突然见到一丝解冻的曙光,根本不用掂量这事怎样不对头,却是紧紧抓住这机会支持铁山。不知怎么,她觉得铁山突然长大了,从容的举止里透出刚强和聪明,他显然是想利用母亲的人脉。

    “你们的国营公司还准备运行多久?”

    “多久……”母亲显然不理解,困惑地注视着儿子。

    “像这种公司,私有化或称股份制是必然趋势。哪家企业先走一步,哪家企业就兴旺发达;反之是死定了。”

    “这是地方政府的企业,自然得由当官的说了算。我们有什么权利专制?”

    “改革必须从企业自主开始,你们怎么没有权利?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势在必行。”

    “是听说有一两家企业要改制,可是没有改到我们门下呀!”

    “提交报告,把企业的严重状况摆给当官的看,是搞改革让企业活下去,还是拖死算了,政府能怎样呢?”

    “我自然知道公司的状况,可长期拖也能勉强拖走啊!谁都懒得动。”

    “这公司只有变成你的,才有活路。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我想到公司去考察,准备提交一份报告。”

    李经理哪里知道铁山在思考公司的事,而且提出那么明确的改革方向?在称公司时,仿佛他也是公司的成员,而且透出不同寻常的雄心。难道儿子在窥伺公司,准备把它变成李氏企业?想着,她的心不由得哆嗦一下,可是并不知道是惊骇、惊喜抑或是赞赏。她偷窥儿子的面庞,他的内心不知藏着什么思想,只觉得充满成熟的魅力,俨然一个精明的经理。更叫她吃惊的是,她忙碌于是日常琐务,从没有思考过公司的前途,而他居然在思索改制。

    “不过,现在也不错,我的权力很大。某种意义上说,经过前一次的改革(政企分开),公司由我自由经营,甚至分配制度都由我决定。从我的角度讲,改不改制,并不是很紧迫的事。”

    “改不改决定公司是否有前途,只有实行股份制,公司真正变成私人的,管理者才有最大的权力,也才愿意最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公司里的废物才彻底清扫出去,每个职工的积极性才调动起来,公司也才不断发展壮大。”

    可是李经理从没有想过这问题,也跟大家一样沉湎于没有作为的安逸里。好久以来,她似乎不是用脑子经营公司,而是凭习惯和经验,甚至是无所用心,滑行于日常轨道,忙忙碌碌。

    “可是,当官的不一定同意改制,因为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是下岗,工人会到政府去闹。”

    “一切都可以解决,下岗工人闹,无外乎是争取生活保障。只要把低保和养老的问题解决,闲汉们就欢迎改制。公司宁愿牺牲利益,也要把无用的人请出去——可以想想,要是你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你还像现在这样经营吗?解放的企业就飞翔起来,任凭你飞得多高多远。”

    铁山说得很平静,他看重的是逻辑的力量。听他这么说,李经理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铁山会成为公司经理。铁山的问题——可是长期压迫着她的问题——豁然开朗,他是生来当经理的,而且注定胜过母亲。想到这里,除了支持铁山,她还能怎样呢?她读的书很少,也曾指望学业有点出息,可是早已断了这指望。

    铁山准备到每个科室见习,准备了解科室内部的所有情况,让整个公司的运营了然于胸。

    走进科室,他就发现,每个角色都在享受国营企业的优越性,虽没有高收入,却能养尊处优。衣服穿得很整洁,女人还爱漂亮,皮肉养得也不错,白得细嫩,显然缺乏阳光照射。表情悠闲懒散,既像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又像藏着不满或不屑,因为薪水低。按李经理的思想,工地的职工必须有较高收入,科室里无足轻重的闲人不可以拿高薪。办公室也算安静,端着一张盘龙日报,在茶水的热气里陶醉。有的在玩手机,表情专注却无聊。自然,也有的在干点事,煞有介事的样子,目不斜视,慢腾腾地写着什么简报。

    许多科设在那里,其实根本没有意义,因为都是一把手干,科室主任不过一个小办事员。比如,项目科管拿项目,但非李经理而不能拿到项目;质检科虽管质量,其实只有现场施工者才真能管质量。

    除了极少角色是必需的,其余都不过是公司蠹虫,大多是关系户,什么政府官员的小舅子。他发现,这家国营公司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松散,有的部门纯粹只拿钱不干事,有不少人养尊处优而毫无能耐。母亲是成熟的经理,知道怎样调合各种矛盾,知道公司怎样盈利,很策略地应对上下关系,把一个高贵女人的效能发挥得恰到好处。

    他走出办公室,参与工程的全过程:从夺标到合同的签订到工程队的组建到施工现场。他特别关注微妙又关键的环节,迅速捕捉到公司运作的社会经验。他深入研究每个科室,调查影响公司发展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因素。一个公司的运转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关键的几道齿轮要彼此转动,就能推动公司前进。

    只要进入人的群体,他就感觉如鱼得水。不论怎样复杂微妙,人际关系其实不过是利益关系,很简单,但人情是掩盖利益的法宝,让最赤裸的交易也罩上温情脉脉的兄弟情宜。可是,他的智慧还在于,能把感情玩得很真实,也就是感情与利益决不矛盾,忌讳任何虚假的兄弟之情。如果能诚实地为每个职工谋福利,他就一定能把偌大的企业驾驭得轻松自如。他对自己高瞻远瞩的道德智慧毫不怀疑,精诚的牺牲可以解决一切利益冲突。

    然后,他坐下来写调查报告,深信报告对公司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蕴含着他深刻的观察力和智慧。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这是逃避心灵的时代。如果阅读还是严肃的行为,你就会在阅读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小说是把人们遗忘的东西拾起来,也许你能从这里拾起丢失的自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