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爱的幻灭

第1卷 第六十一章 老师的震动

    白美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杀对张老师的震撼最深刻,也只有他对自杀的逻辑掌握得最清楚。

    他一直觉得这孩子不稳妥,她是太死心眼,该说的道理虽都说了,该用的关怀也都到堂,可是他观察孩子的眼睛,从深远呆定的眼神中看出让他很不安的东西,而他根本没有影响力。而当班长跑到办公室报告消息时,居然像遭雷击,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像雕塑一样直挺挺地站着,失去知觉有半分钟之久,茫然地望着班长。纵然是自杀的事也没有如此惊骇住班长,班长惊呼:“老师——”以至同室的老师都惊慌起来。

    老师的第一个动作是颤抖着伸出手去摸旁边的椅背,当手握住椅背时,身子才慢慢移动到椅子上,慢慢地坐下来。他是没有预料到,可这宁可说预料到,是长期担惊受怕的结果。种种危险时刻都窥伺着孩子,可他怎么也不知道是什么具体的危险,他觉得这种隐忧耗蚀尽教育的所有乐趣,而铸成一种不幸。听心理学者说,长期的隐忧是一种癌细胞,蚕食健康,毁灭生命。“对孩子的怜悯之痛,以及忧惧,是我爱的基本内涵。”他分析自己的心理,得出这样的结论。“难道陶行知和苏霍姆宁斯基就是被这两种情感过早地带走生命?”他想。

    正是长期的担惊受怕,他感觉生命日益虚弱,孩子任何一个违纪的举措都可能惊骇得他完全失态。“我是否有心理疾病?”他怀疑自己。“也许在感情上疏远孩子,才是治愈我的办法,但二十几年的训练,我能做到对孩子冷漠吗?”

    “自杀!”这是多么不能接受的字眼,他怎么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不丁,班长的这个也许并不恰当的字眼把老师的时空颠倒,老师的灵魂顿时出窍。“一个鲜活的生命怎么能自杀?怎么能这样轰击我?”

    经反省和寻找,老师还发现,他所以不能承受这打击,也与自己的私利有关啦!常常听到因为安全事故,教师受到处分的消息。他是多么在乎这安身立命的行当,也才自学培养敬业情操。而且随着年岁的老去,他更热爱这份工作,怎么能因为孩子出了事而丢掉这饭碗呢?“说白了,我还是一个俗人,而且很俗的一个俗人。”他对自己说。

    他虽然参与了抢救,但几乎什么也没有做,连说话也很困难,只是身子忙碌着,跟大家跑而已。干部们觉得老师像病重的老人,举动有时显得颤巍巍的,似乎弱不禁风。虽然到了医院,也只是一种姿态,连对家长也没有说什么,表情沉重地点点头。他是多么感激班干部,是他们在真正张罗。他坐到急救室的椅子上,觉得自己碍手碍脚,只是一个多余人罢了。

    他抑制着情感,可看到孩子柔软沉重的躯体给抬走,仍痛得不能自已。他靠在墙壁上,心坎疼得站立不稳。这是教育失败的铁证,决不仅仅是事故。他清醒,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痛苦,包括哭哭啼啼的母亲。

    这一天,他虽然照样忙碌,但失去时空观念,上午四节课时,他坐在办公室里,抬头看天,灰灰的天色不知道是什么时辰,还以为是下午。平时那么投入的课堂,今天却不知道是怎样度过的。分明是坐着备课,似乎在阅读教材,可并没有任何印象,脑子里塞满不知什么东西,又像是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种感觉较清楚,那是虚弱,真像是婴儿一样,似乎再也禁不住最细小的折腾。

    两天后,他请来孩子的父亲。母亲跟女儿一样,他都难以施加影响,而且听说父亲始终没到医院,父女俩有隔阂。

    “对不起,家长!”老师神情黯然,一边请家长坐,一边道歉。

    家长虽然对女儿不满,可一向尊敬老师,连连说:“哪里,哪里!是女儿不听话,与老师无关。”

    “肯定是我的责任,没有教育好你的孩子。家长,我也巴望教育好你的女儿,可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这件事让我很震惊——我请你来,是向你求助的。我们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未来能自立,甚至还有作为,可是居然起轻生的念头,教育者怎么不感到愧疚和惧怕?如果孩子真是出了大事,我怎么向你交代,又怎么面对自己的良心,我不能不求助于你。”

    “老师,我没有怪你,知道你尽力了,一切都怪孩子不懂事。”家长很感动。比较孩子母亲,老师对父亲的印象好得多,觉得是可以对他寄予希望的。特别是不提李铁山,老师觉得家长是看准症结的。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听不进去我的话,她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很顽固。她明明知道荒废学业是痛苦的事,可是无法振作,执意抛弃自己。为了摆脱痛苦,对长相又产生错误认识,陷入恋爱的残酷游戏,才出了事。我是这样想,老师的教育功能很有限,稍严厉孩子就拒绝接受,特别是对于惯坏的孩子;而家长是监护人,对孩子可以严厉一些——自然也必须以接受为前提。”

    “我一向对她很严厉的,老师。”

    “问题是她听你的吗?”

    “就是不听嘛,因为背后有她妈撑腰。”

    “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你必须有控制她的能力,二是妻子必须支持你。你必须拿出气概,不是让孩子怕你,而是让孩子听道理,既然是正确的,就必须执行。当孩子惯坏后,不拿出气概,是难以纠正恶习,改造生命的。”

    “可她就是不听,你能打她吗,这样大的孩子?”

    “你要讲策略,蛮干是没有效果的,而且可能逼出事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必须冷静,不能乱来,简单粗野会出问题的。然后,必须说服妻子摆脱溺爱,让妻子增强你的力量,而不是削弱你的力量。然后,把道理讲清楚,把路子指明白,鼓励和鞭策孩子前进。最后,在前进中鼓舞孩子坚持下去。”

    “我们确实不懂,感谢你的教导,老师!”家长似有所悟,质朴又谦卑地说。

    “家长,你必须明白,孩子的学业命运主要由家庭决定,因为孩子的恶习是家长娇惯的。你的孩子首先要纠正的是对长相的偏见,女孩子漂亮不是资本,必须彻底打消她的侥幸心理,以为漂亮可以投资幸福,结果恰恰成为不幸之源。为什么漂亮就一定要荒废学业呢?然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怕苦软弱的问题,她就是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就逃避。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业没有要求,孩子就很容易堕落,甚至放弃学业,堕落成一团稀泥,精神脊梁折断。比如,分数和名次还是有点要求嘛,哪怕每次考试要求前进一名,也会有点压力和推动力。如果家长都放弃孩子,孩子更是毫无顾忌地放弃自我呀!我们只有一个孩子,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我们都没有权利放弃孩子,顽强地希望是教育的原则。”

    “你说得对,我们对她确实没有什么要求。虽然考差了,我也发脾气,但事过而忘,并没有督促她学习。这都是我们的不是,大人都没有读什么书,对她也就没有要求,只让她在学校混大。老师,是我们错了,给你找麻烦。”

    “问题在于,不读书就犯事,学业无成往往人格就残废,年轻的生命精力这样旺盛,怎么能在学校无所事事而不出事呢?我们如果真疼爱孩子,那就必须对她未来负责,严格要求,不施加点压力,孩子就放纵自己呀!我们固然要爱孩子,可是一切都将就孩子,就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推向堕落的深渊啦!她的母亲显然太溺爱她,既夸大她漂亮的价值,又纵容她懒惰和懦弱,实际上是不幸的源头。母亲怎么能成为孩子不幸的源头呢?”

    “老师,你才看清问题的实质,我虽然很一向对当母亲的很不满,可只是意识到她错了,却并不清楚她的错误到底在哪里。感谢你,老师!”

    “听说,孩子出事后,你很愤怒,没有到医院看她。家长,不论孩子怎样怄人,怎样堕落,我们也没有权利抛弃她,因为我们的抛弃必然纵容孩子进一步堕落。”

    “出了这事,我还没有原谅她。我该怎么办呢?”

    “跟她好好地严肃地谈谈,必须表明你爱她,也自然原谅她。然后,要求她热爱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追求学业和品质。也许我们学无所成,可是人不能残废,也就是必须学会勤奋,战胜懒惰,成为坚强的孩子。别一方面,必须学会做人,做一个好人。回家必须做家务,不能再娇生惯养了。老实说,孩子不做家务,既学不会吃苦耐劳,又不会疼爱父母,体谅父母。爱从来是在艰难困苦中唤醒的,哪有养尊处优而懂得爱的孩子?家长啊,我就是这样的意思,动用你的力量,让女儿在校能学习,在家能劳动,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老师看家长的眼神,觉得还要强调:“你必须让孩子做家务,有这个能力吗?”

    “我努力吧。” 家长说得心不在焉,一边却迟疑着,终于开口,“对这次的事儿呢,我该怎么教育?”

    “就是我刚才说的呀!……孩子能学习能劳动,热爱自我,还有什么问题呢?”

    “就是自杀的……”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用不着说自杀的事,更忌讳说为了父母,孩子必须珍爱生命,更忌讳求孩子。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反而抓住父母害怕的弱点,不断折磨大人,纵容自我堕落。你想想,她为什么自杀?不就是要以此报复某些人么?有的孩子不是以死胁迫家长,彻底走向堕落的么?”

    “哦……我不懂,谢谢你!”

    老师凝视着家长起伏的背影,感觉淡淡的悲哀:一个溺爱的母亲加上一个简单的父亲,能指望孩子有什么出息呢?面对无知又有强大影响力的家长,老师倍感力量的微小,对孩子的爱莫能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这是逃避心灵的时代。如果阅读还是严肃的行为,你就会在阅读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小说是把人们遗忘的东西拾起来,也许你能从这里拾起丢失的自我。
Back to Top